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要点课件_第1页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要点课件_第2页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要点课件_第3页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要点课件_第4页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要点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1D(2014大纲全国卷)2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是A.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B.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C.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D(2014大纲全国卷)2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2[2014·广东卷]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但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②创新扶贫方式,推进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③禁止非法垄断及非法竞争行为④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收入分配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等知识点。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①表述错误。采取②表述的措施有利于解决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较大的问题往往是由非法垄断和竞争造成的,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采取③表述的措施。我国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而不是平均化,④表述错误。

[2014·广东卷]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平均工资保3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4核心考点·题眼突破核心考点1我国的分配制度题眼突破

1.我国分配制度(1)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核心考点·题眼突破5(2)为什么?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为什么?6②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③实践证明,在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②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健全生产要7

2.具体分配形式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按土地要素分配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按管理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按技术要素分配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按资本要素分配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按劳分配对应形式类别2.具体分配形式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按土地要素分83.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3.财产性收入94.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1)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其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2)非劳动收入: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等;风险收入,如红利。(3)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都受到国家保护。4.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10学习小贴士同是工资、奖金收入,分配方式不同(1)只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收入才是按劳分配收入;而非公有制经济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收入则是按生产要素(劳动要素)分配收入。(2)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特有的分配原则,在公有制企业中除了按劳分配,也要健全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比如员工拥有国有企业的股份所得收入)。学习小贴士11辨证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和影响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和影响,应当辩证分析。第一,积极作用和影响:(1)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能从根本上杜绝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的资源浪费现象,提高全社会的资源使用效率;能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资源,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促进经济的集约增长。(2)从利益索取角度说,承认各种生产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利益索取权,既可激励要素投入者投入的积极性,又可激励要素使用者节约的积极性。(3)没有按生产要素分配,市场对资源配置就不可能起决定性作用,因而也就没有市场经济本身。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促进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有利杠杆。第二,按生产要素分配也有可能产生一些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由于人们对生产要素的占有和使用权不平等,由于不同的社会成员使用生产要素的效率不同,又由于人们拥有的各种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千差万别,必然会导致分配结果的悬殊和收入差距的扩大,出现分配不公。另外,按生产要素分配必然存在非劳动要素所有者对劳动者的无偿占有,出现剥削收入,使社会分层复杂化并加剧社会矛盾。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影响。辨证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和影响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12核心考点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题眼突破

1.什么是收入分配公平(1)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2)与公平背道而驰的两种分配不公:平均主义和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核心考点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32.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必然性: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2)重要性:①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角度: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②从分配与消费的关系角度: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有利于引导生产,扩大内需。③(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角度)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2.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4④(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维护社会公平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⑤(从经济发展方式角度)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投资、出口与消费协调拉动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④(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维护社会公平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15

3.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一致性强调生产和财富的增加强调产品的分配和使用矛盾性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含义不同效率公平3.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16学习小贴士“三看法”区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1)一看分配的领域: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2)二看分配的主体:初次分配主要是企业,再次分配主要是国家。(3)三看分配的手段:初次分配主要是对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再分配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税收调整等手段进行。学习小贴士17考向预测(1)当前社会上的许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都不同程度地与社会公平问题联系在一起。妥善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已成为我国在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课题。(2)我国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特别是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是近年高考命题背景的长效热点。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收入分配改革措施的出台,如何采取具体措施,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将会成为高考命题背景。考向预测18社会保障的概念

1.一般定义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的、旨在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经济生活安全各种项目的总和。

2.国外对社会保障定义的理解英国:认为社会保障是一种公共福利计划,旨在保护个人及其家庭免除因失业、年老、疾病或死亡而在收入上所受到的损失,并通过公益服务(如免费医疗)和家庭生活补助,以提高其福利。

美国:社会保障是安全网,对生老病死、伤残孤寡、衣食住行、工作学习方面提供安全性保护。

德国:认为社会保障是为因生病、残疾、老年等原因而失去劳动能力或遭受意外而不能参与市场竞争者及其家人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其目的是通过保障使之重新获得参与竞争的机会。法国:社会保障是使在竞争中失败的人不致遭受不预之灾,为那些由于失去劳动能力或遭受意外困难而不能参加竞争的人,在生活上提供保障。

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政策和措施而追求到的一种社会成果,这些政策和措施是对因疾病、失业、年老以及死亡而中断收入来源、陷入贫困的公众(或者是其中的大部分)加以保护。3、各国对社会保障定义理解的共同点社会保障是为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需要某些特殊帮助者提供的维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的概念19我国定义: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因年老、疾病、失业、伤残、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失去劳动能力或生活遇到障碍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安全制度。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补偿弱化的家庭保障功能,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以稳定社会。

2、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一是基于人的生存权的保护,二是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3、社会保障面向社会全体成员:社会成员只要符合社会保障的条件,就应该无一例外地成为社会保障的对象。我国定义: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因年20社会保障社会优抚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保障社会优抚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21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中最基本的内容,是核心。特征:普遍性(对象是全体劳动者);强制性(一般经过政府立法强制推行);互济性;储蓄性和补偿性。社会福利:表现为国家及各种社会团体举办的多种福利设施,提供的社会服务以及举办的各种福利事业。与社会成员密切相关,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中最基本的内容,是核心。特征:普遍性(对象22社会救济:对于遇到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失业待业、鳏寡孤独、生老病痛、身心障碍丧失劳动自救能力的,以及低于国家规定最低生活标准的社会成员,国家和社会应向其提供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质帮助。社会救济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支出和社会捐赠。

社会优抚:是针对军人及其家属所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军人及其家属所提供的各种优待、抚恤、养老、就业安置等待遇和服务的保障制度。

社会救济:对于遇到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失业待业、鳏寡孤独、生23优抚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人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武警官兵;革命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等。优抚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人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武警官兵;24社会保障对象社会保险劳动者社会救济贫困者社会福利全体公民社会优抚军人及军烈属社会保障对象社会保险劳动者社会救济贫困者社会福利全体公民社会25商业保险社会保险区别性质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解决大多数社会成员最迫切的保险项目给付标准保障项目广泛,给付标准较高只保障基本生活水平费用完全由个人承担个人、企业、政府共同负担或由政府承担保险依据被保险人的需要国家和有关部门统一规定保险范围保障项目广泛,保障范围大小与缴纳的保险费成正比社会成员最迫切的保险项目相同点都是减少危害、防范后患、保障生产、安定社会的有效方法;都是保险中的一部分,都有规避风险的作用商业保险社会保险性质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26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27D(2014大纲全国卷)2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是A.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B.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C.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D(2014大纲全国卷)2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28[2014·广东卷]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但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②创新扶贫方式,推进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③禁止非法垄断及非法竞争行为④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收入分配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等知识点。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①表述错误。采取②表述的措施有利于解决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较大的问题往往是由非法垄断和竞争造成的,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采取③表述的措施。我国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而不是平均化,④表述错误。

[2014·广东卷]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平均工资保29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30核心考点·题眼突破核心考点1我国的分配制度题眼突破

1.我国分配制度(1)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核心考点·题眼突破31(2)为什么?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为什么?32②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③实践证明,在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②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健全生产要33

2.具体分配形式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按土地要素分配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按管理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按技术要素分配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按资本要素分配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按劳分配对应形式类别2.具体分配形式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按土地要素分343.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3.财产性收入354.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1)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其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2)非劳动收入: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等;风险收入,如红利。(3)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都受到国家保护。4.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36学习小贴士同是工资、奖金收入,分配方式不同(1)只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收入才是按劳分配收入;而非公有制经济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收入则是按生产要素(劳动要素)分配收入。(2)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特有的分配原则,在公有制企业中除了按劳分配,也要健全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比如员工拥有国有企业的股份所得收入)。学习小贴士37辨证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和影响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和影响,应当辩证分析。第一,积极作用和影响:(1)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能从根本上杜绝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的资源浪费现象,提高全社会的资源使用效率;能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资源,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促进经济的集约增长。(2)从利益索取角度说,承认各种生产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利益索取权,既可激励要素投入者投入的积极性,又可激励要素使用者节约的积极性。(3)没有按生产要素分配,市场对资源配置就不可能起决定性作用,因而也就没有市场经济本身。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促进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有利杠杆。第二,按生产要素分配也有可能产生一些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由于人们对生产要素的占有和使用权不平等,由于不同的社会成员使用生产要素的效率不同,又由于人们拥有的各种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千差万别,必然会导致分配结果的悬殊和收入差距的扩大,出现分配不公。另外,按生产要素分配必然存在非劳动要素所有者对劳动者的无偿占有,出现剥削收入,使社会分层复杂化并加剧社会矛盾。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影响。辨证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和影响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38核心考点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题眼突破

1.什么是收入分配公平(1)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2)与公平背道而驰的两种分配不公:平均主义和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核心考点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392.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必然性: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2)重要性:①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角度: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②从分配与消费的关系角度: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有利于引导生产,扩大内需。③(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角度)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2.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40④(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维护社会公平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⑤(从经济发展方式角度)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投资、出口与消费协调拉动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④(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维护社会公平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41

3.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一致性强调生产和财富的增加强调产品的分配和使用矛盾性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含义不同效率公平3.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42学习小贴士“三看法”区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1)一看分配的领域: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2)二看分配的主体:初次分配主要是企业,再次分配主要是国家。(3)三看分配的手段:初次分配主要是对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再分配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税收调整等手段进行。学习小贴士43考向预测(1)当前社会上的许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都不同程度地与社会公平问题联系在一起。妥善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已成为我国在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课题。(2)我国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特别是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是近年高考命题背景的长效热点。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收入分配改革措施的出台,如何采取具体措施,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将会成为高考命题背景。考向预测44社会保障的概念

1.一般定义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的、旨在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经济生活安全各种项目的总和。

2.国外对社会保障定义的理解英国:认为社会保障是一种公共福利计划,旨在保护个人及其家庭免除因失业、年老、疾病或死亡而在收入上所受到的损失,并通过公益服务(如免费医疗)和家庭生活补助,以提高其福利。

美国:社会保障是安全网,对生老病死、伤残孤寡、衣食住行、工作学习方面提供安全性保护。

德国:认为社会保障是为因生病、残疾、老年等原因而失去劳动能力或遭受意外而不能参与市场竞争者及其家人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其目的是通过保障使之重新获得参与竞争的机会。法国:社会保障是使在竞争中失败的人不致遭受不预之灾,为那些由于失去劳动能力或遭受意外困难而不能参加竞争的人,在生活上提供保障。

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政策和措施而追求到的一种社会成果,这些政策和措施是对因疾病、失业、年老以及死亡而中断收入来源、陷入贫困的公众(或者是其中的大部分)加以保护。3、各国对社会保障定义理解的共同点社会保障是为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需要某些特殊帮助者提供的维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的概念45我国定义: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因年老、疾病、失业、伤残、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失去劳动能力或生活遇到障碍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安全制度。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补偿弱化的家庭保障功能,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以稳定社会。

2、社会保障的目标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