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和风带课件_第1页
高一必修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和风带课件_第2页
高一必修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和风带课件_第3页
高一必修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和风带课件_第4页
高一必修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和风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知识结构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1、大气环流2、大气环流的意义:1、调节热量和水汽分布2、对气候和天气有重要影响课本活动33页3、单圈环流(1)单圈环流条件:见下图南极北极(1)条件:地表均匀,不考虑地球自转,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赤道赤道----单圈环流高压低压低压低压高压高压高压低压赤道温度高,极地温度低单圈环流现实中,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存在?结论1想一想:不能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东北信风带副极地低压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4、三圈环流条件: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0°60°N30°N90°N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GDGGGDDD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南半球的三圈环流极地高压副极地低压副热带高压赤道低压极地东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0°60°S30°S90°S5、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东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气压带高低相间排列气压带以赤道为中心向两侧成对称分布的。风带:气压带:低纬(东北和东南)信风带、中纬(西南和西北)西风带、高纬(东北和东南)东风带气压带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两类:①、受热不均引起的(热力原因)②、气流被迫上升和下降引起的(动力原因)

你认为:

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成因各属于哪一类?想一想你认为: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及其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怎样?思考1、副热带高压带是怎样形成的?它与极地高压带成因是否相同?2、副极地低压带是怎样形成的?它与赤道低压带的成因是否相同?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极地高压带极地东风盛行西风东北信风热力原因动力原因动力原因热力原因热、湿冷、干热、干热、干冷、干温、湿温、湿

热、干

热、干温、湿温、湿冷、干冷、干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及其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怎样?气压带分布成因气流及特征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读金版P36,难点解惑表南北纬10°之间南北纬30°附近南北纬60°附近两极附近受热多,空气膨胀上升高空空气积聚下沉近地冷暖气流辐合上升终年寒冷气流下沉上升热低压下沉热高压上升冷低压下沉冷高压多对流雨降水充沛炎热干燥温和多雨寒冷干燥3、气压带和风带性质、及其的分布对气候的影响热湿温湿热干冷干风带分布风向对气候影响北半球南半球低纬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赤道低压与副高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副极地低压与极地高压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副高与副极地低压之间西南风西北风降水较少(大陆东部除外)(热干)降水较多(温湿)寒冷干燥(冷干)注:信风带影响下并不都少雨怎样确定不同气流对气候的影响湿润气流干燥气流上升气流低纬吹向高纬下沉气流高纬吹向低纬降水多降水少总结(1)地球表面两个多雨带:赤道多雨带(上升气流)、温带多雨带(锋面气旋、极锋)。(2)两个少雨带:极地少雨带(下沉气流)、副热带少雨带(下沉气流)。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极地高压带极地东风盛行西风东北信风90°N60°N30°N0°变式图金版P36页合作探索;P38页12题(1)(2)题6、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23°26´N23°26´S66°34´S66°34´N0°——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北半球);夏季高纬移,冬季低纬移(南北半球)夏至日冬至日二分日移动范围5——10度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规律1、为什么北欧国家要求西欧国家赔偿因酸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答案:因西南风将西欧上空大量的酸性气体带到北欧上空,在北欧副极地气压带形成酸性的锋面雨2、我国南极考察站的红旗常年飘向什么方向?房子的门口开向?西北

归纳小结:①地表均匀的,地球不自转(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赤道

单圈环流②地表均匀的,太阳直射赤道,地球不自转(不考虑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近地面出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③地表均匀的,季节变化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相关作业:金版38页7、8题、13题形成大气环流的主要因素是①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②地转偏向力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④地势高低不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以下气压带中不是由于热力原因而形成的是①极地高气压带②副极地低气压带③副热带高气压带④赤道低气压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AD由北京到乌鲁木齐的直达民航班机,飞行时间约为三个半小时,该机从乌鲁木齐返航到北京,大约只需三个小时,原因是

A.地球自转的影响B.两地时差的影响

C.中纬度上空西风的影响

D.水平气压梯度不同的影响关于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半球信风和极地东风的风向基本相同B.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30度附近辐合

C.盛行西风在北半球是西北风,在南半球是西南风

D.信风在北半球是东南风,在南半球是东北风CA关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就南半球而言,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C.赤道低压带、信风带发生季节移动,而其他气压带与风带均不移动

D.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在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

A.温度比赤道附近地区低,冷空气收缩下沉形成

B.温度比赤道地区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

C.赤道上空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能前进,在30度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

D.从高纬度来的冷空气在30度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DC关于中纬西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北半球为西南风②南半球为西南风③在中纬西风影响下降水较少④中纬西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下列哪个气压带控制下的天气通常是多雨的

A.赤道低压带B.极地高气压带

C.极地东风带D.信风带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支冷暖性质不同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

A.赤道附近B.南北纬30度附近

C.南北纬60度附近D.极地附近CAC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不考虑海陆、地形因素,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绕地球一圈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东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

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赤道低压副热带高压

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

副极地低压低压高压高压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低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副极地低压高压低压一月七月1、气压中心的形成----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60N30°N亚欧大陆洋大西洋太平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亚洲(印度)低压亚速尔高压夏威夷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结论: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

亚洲大陆太平洋北美大陆大西洋一月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高压冰岛低压七月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低压亚速尔高压2、东亚与南亚季风东亚与南亚的季风

风向(性质)夏季冬季东亚南亚东南风(暖湿)西北风(冷干)西南风(暖湿)东北风(冷干)2、大气环流的形成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地区气流上升,终年高温多雨副热带高压控制赤道低气压带与东北信风交替控制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交替控制西风控制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受极地气团控制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距海洋较远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第一步:根据气温曲线判断南北半球最热月最冷月北半球7——8月1——2月南半球1——2月7——8月气候类型判断的方法第二步: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确定热量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或亚寒带最冷月大于15oC最冷月在0oC——15oC最冷月小于0oC最热月小于10oC第三步:根据年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分配确定降水类型年雨型:全年降水较多,季节分配均匀,没有明显干湿季。夏雨型:夏雨较多,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降水较少。冬雨型:冬雨较多,降水集中于冬季,夏季降水较少。少雨型:全年少雨或无雨降水: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少雨型气温:热带——终年高温;亚热带——冬暖夏热温带——冬冷夏热;寒带——终年严寒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降水特点?气候的基本特征:温度、降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年平均气温26度左右,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气候温和湿润,分布在40~60度的大陆西岸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干旱少雨,冬季暖湿多雨,分布在30~4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2、气候类型的判读步骤1、判断南北半球6、7、8三月气温最高---北半球12、1、2三月气温最高---南半球2、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月气温>150C----热带气候最冷月气温>00C

亚热带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最冷月气温<00C----温带气候最热月气温<150C----寒带气候(00<T<200)3、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夏雨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太阳辐射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气候类型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赤道低压和信风交替控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移动全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副热带高压和盛行西风交替控制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深居内陆全年高温多雨全年炎热干燥全年温和湿润全年干燥;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成因(大气环流)特征100200300400100200300400100200300400100200300400150C150C热带10020030040010020030040010020030040000C00C200C亚热带温带海洋气候10020030040010020030040000C温带10020030040010020030040010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