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钢铁公司子弟中学2022年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湘潭市钢铁公司子弟中学2022年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湘潭市钢铁公司子弟中学2022年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湘潭市钢铁公司子弟中学2022年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湘潭市钢铁公司子弟中学2022年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湘潭市钢铁公司子弟中学2022年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中“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说明经济全球化中不利于经济平衡,故本题选择B项。A和C只是材料反映一个方面信息;D材料中没有提及该信息。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经济全球化。【名师点睛】经济全球化的趋势2.1955年,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签订条约,宣布取消华侨的“双重国籍”,让他们在两国国籍中选择一个。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这一举措A.导致了同印尼关系的恶化B.反映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增强了华侨对祖国的认同D.旨在发展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参考答案:D【详解】据材料“1955年,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签订条约,……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并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印尼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中国与亚非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材料中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加入印尼国籍,目的就是发展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D正确;据材料“1955年,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签订条约,……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可知,这是两国政府的约定,不会导致与印尼关系的恶化,A错误;据所学可知“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倒向社会主义苏联,B错误;据材料“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信息可知,不能增强华侨对祖国的认同,C错误。3.如果将价格革命前欧洲拥有的货币总量设为100,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拥有的货币总量(m)设为60,商人、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拥有的货币总量(n)设为40,若价格革命后欧洲货币总量上升为1000,那么,下列关于m、n的四组数据的推理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m=700,n=300

B.m=800,n=200C.m=600,n=400

D.m=500,n=500参考答案:D考点:价格革命打击了农民和依靠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富裕了商人、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因此使商人、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实际收入增加,依靠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的实际收入下降。故选D。4.美国历史学家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另一场战争”始于A.杜鲁门宣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B.美苏两大政治集团全面对抗C.美国推行“欧洲复兴计划”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关键信息是“始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另一场战争”是指“冷战”,A项发生在1947年,B项发生在1955年,C项发生在1948年,D项发生在1949年。故选A。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杜鲁门主义5.明代哲学家陈献章说:“君子一心,万理完具。事物虽多,莫非在我。”由此,引申出“天地我立,万化我出,而宇宙在我”的观点。这反映了A.客观唯心主义理学思想B.主观唯物主义的理学思想C.“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D.“发明本心”的求理方法参考答案:D【详解】材料“君子一心,万理完具”“天地我立,万化我出,而宇宙在我”中陈献章认为,人身虽居万物之中,但“心”在万物之上,因我思而万物在,这表明其力图以心学来革新程朱理学,建立超然万物之上的“自我”,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故D项正确;陈献章的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故A、B项错误;陈献章主张用内在的方法认识和把握“理”,而非“格物致知”,故C项错误。【点睛】“君子一心,万理完具”“天地我立,万化我出,而宇宙在我”是关键信息。6.有学者对明清四大长篇小说进行排序,排在第一的是《红楼梦》,排在第二的本质上是一个寓言,那些妖魔鬼怪,全是象征性的存在。“排在第二”的著作是A.《三国演义》B.《聊斋志异》C.《西游记》D.《水浒传》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三国演义》是根据史实演绎而成,文中没有妖魔鬼怪,故B项错误;《聊斋志异》不是明清四大长篇小说,故A项错误;《水浒传》中没有塑造妖魔鬼怪,故D项错误。《西游记》中塑造有大量的妖魔鬼怪,象征着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而且《西游记》是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之一,故C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明清小说《西游记》7.洛克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这句话的本质意思是A.自由和法律是分不开的

B.只有实行法治,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C.法律为保护人权而设立

D.依法限制政府的权力,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参考答案:B8.“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也: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候奉之天子也。”体现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主张A.“君权神授”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D.“春秋大一统”参考答案:A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君权神授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政治理论。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与材料“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候奉之天子也。”相符合。9.“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一部《道德经》,逍遥函谷行;一篇《将进酒》,饮者留其名;一卷《漱玉词》,云中叹飘零……”这是歌手李玉刚的2015开年作品《李》,不到200字的歌词竟化用各类诗词和典故多达32处,被称作“史上最牛神曲”,令无数网友叹为观止。下列关于该歌词中涉及到的传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姓氏的演变和宗法制有直接关系B.《道德经》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C.唐诗的繁荣受科举考试影响较大D.词的出现是北宋市井生活的需要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古代姓氏演变与宗法制有关,A正确,但不符合设问,排除;《道德经》含有辩证法思想,B正确,但不符合设问,排除;唐诗发展与科举制有关,C正确,但不符合设问,排除;词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D错误,符合题意,所以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宋词10.王阳明说:“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心之所发处便是行,一念不善,便是恶行”。对该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目的是为了加强人的道德修养B.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学说C.正确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D.认为良知是存在人们心中的天理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材料中“心之所发处便是行,一念不善,便是恶行”的文字信息说明王阳明没有真正认识到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故本题选择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心学。11.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宋朝法律的重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备。”这源于宋代A.宋代土地买卖普遍B.土地私有产权受到法律保护C.商品经济的发展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参考答案:D【详解】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宋代关于土地交易的法律最为详备,这主要是因为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买卖频繁,故D正确。宋代土地买卖普遍是原因之一,但并不是根源,排除A;土地私有产权受到法律保护是内容,不是原因,排除B;土地买卖的法律与商品经济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12.“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下列对这一观点评述中,不正确的是:A.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其观点是正确的B.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但其结论是错误的C.折射出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影响D.反映了当前一部分国家人民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参考答案:A13.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A.发展史观B.天命史观C.循环史观D.英雄史观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材料中韩非对于三个历史阶段进行了评述,材料中观点的大体意思是:上古中古人口稀少,条件简陋,可以行仁义;现代社会人多物少,争于气力,因此就不可以行仁义,而需要用法治。每一时代的世情事态都不一样,一切政治政策都要以当时的世情事态为出发点。这与法家的主张一致,这种观点表现出人们对历史认知的发展,也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反应,因此选择进步史观,故A项正确。B选项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与材料不符;C选项强调循环,而材料强调发展进步;D选项材料中没有出现英雄。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对于历史史观,我们比较常见的有唯物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比较细致的史观也体现在历史材料中,如本题的进步史观,循环史观。此外还有发展史管,时代史观等等。每一种历史史观都有自己的意义,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优劣之分。14.在英文里,不管男士结婚,还是女士结婚,都称为“marry”,在中国,常常用“男娶女嫁”来区分男、女婚姻。中文这种说法的不同,受到了A.分封制影响 B.宗法制影响 C.郡县制影响 D.皇权专制的影响

参考答案:B宗法制。男婚女嫁的说法和传统体现的是古代宗法制的思想的影响,强调的是血缘关系的重要性,故选B。15.“故自昔惟意大利亚足以纲纪西洋,自意大里(意大利)裂为数国,教虽存而富强不竞,于是佛郎机(法兰西)英吉利代兴。而英吉利尤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岛夷。”这段材料表明魏源的观点是A.重视向西方学习技术

B.重视宗教的作用C.重视军事实力

D.重视商业参考答案:D16.对建国三十多年来历史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的法律文献是: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C、《劳动和社会保障法》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参考答案:D17.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得以确立的直接原因是:A.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B.各新兴地主阶级开展变法C.私田出现和井田制的瓦解D.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新兴地主的兴起,各国纷纷掀起变法,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逐渐确立封建制度,B选项符合题意。铁农具和牛耕只是封建制度确立的一个根本因素,不是直接因素,A选项排除。私田出现和井田制瓦解只是土地私有制确立的一个表现,C选项排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只是封建制度的一部分,D选项排除。18.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从理性角度研究人的哲学家,他一生都在探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从而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这从侧面反映出他A.重视培养雅典公民的理性思维B.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C.已认识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D.试图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参考答案:C【详解】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民主政治衰落时期,民众道德沦丧,材料“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体现出苏格拉底重视人道德素质培养,说明此时苏格拉底已经认识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是说明苏格拉底重视公民道德培养,不是理性思维,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民众要捍卫思想自由,故B项错误;扩大公民权不符合材料苏格拉底主张,故D项错误。19.关于二战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混合经济”模式导致“滞胀”现象出现

B.20世纪90年代首先从英国产生了“新经济”模式C.第三产业的产值和从业人数越来越少

D.社会福利制度逐步完善,社会相对稳定参考答案:D20.《资政新篇》载:“倘邦中人不自爱惜,自暴自弃,则鹬蚌相持,转为渔人之利,那时始吾兄弟不和外人欺,国人不和外邦欺,悔之晚矣!”洪仁玕这句话是鉴于(

)A.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

B.不发展资本主义的教训C.天京变乱的教训

D.不接受《天朝田亩制度》的教训参考答案:C21.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务院决定压缩中央国家机关5%的公用经费用于抗震救灾。地震后的第七天,国务院决定全国举行三天哀悼日,停止一切娱乐活动,降半旗默哀,沉痛悼念地震罹难同胞。上述材料所体现的精神与下列思想有一致的地方是

①儒家思想

②道家思想

③墨家思想

④法家思想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B22.

导致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的是(

A.柏林危机

B.朝鲜战争

C.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参考答案:C23.历史上欧洲版图的变化往往与大规模战争有关。与欧洲国家数量骤然增加有关的战争是()A.拿破仑战争 B.普法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参考答案:考点:R9: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解答:拿破仑战争主要为反对反法联盟的干涉,与国家增多无关;普法战争是德意志统一的一部分,也与国家增加无关;二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也与国家增加无关;一战后重划欧洲版图产生了一系列新兴国家.故选C.24.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

)A.佛学

B.法学

C.理学

D.道教参考答案:C25.爱因斯坦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的某物理学理论评价说:“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材料中的“这一发现”A.说明了物体空间和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B.说明了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运动和本身的分布状态C.与物理学界长期信奉的“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是一致的D.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参考答案:D26.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B.主张走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

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参考答案:C27.一战后在亚太地区的激烈竞争中扮演主要角色的帝国主义国家是①美国②英国③法国④日本⑤意大利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C28.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A.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B.“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C.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参考答案:B29.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据此作者认为A.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B.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C.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D.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参考答案:A题干描述的是中国农家家都在村耕作之余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规模小但聚在一起就是惊人的数量,结合所学可知正是这样的小规模的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满足了市场的需求,所以阻碍了中国生产方式的变革,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中的“科学技术”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中国的国内市场并不狭窄,而且材料中没有体现。30.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将刑书条文刻铸在铁鼎上,公之于众,史称“铸刑鼎”。孔子对此批评说:“晋其亡乎!”孔子认为,将治理民众的刑法铸于鼎上,混淆了贵贱尊卑的等级。“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反映了A.“刑鼎”体现青铜器冶铸技术的进步B.孔子反对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C.“贵贱无序”会危及到君主专制统治D.孔子力图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礼乐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公元前513年”可知是在春秋末期,孔子认为“将治理民众的刑法铸于鼎上,混淆了贵贱尊卑的等级”可知其在竭力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符合题意的是D项,题干不是在体现青铜器的铸造技术,排除A项;B项不是作者的意图,排除;C项中的“君主专制”不符合历史史实。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礼乐制度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从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转变,是近代政治观念发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朕即国家,……为了百姓本身的利益,国君应当使他们无条件服从。只有当全部权力完全集中在唯一的国君手里时,臣民的幸福和安谧才有保障……臣民没有权利,只有义务。”——(法)路易十四(1638﹣1715)材料二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第六条法津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法)《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材料三1908年,清政府在出洋考察各国政治的基础上,融合皇族和立宪派等多方利益要求,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宪法由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组成,其内容涵盖了宪政制度的基本要求。第一条、“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第三条、规定“法律在皇帝批准颁布前应经议院决议。”……(附录)第一条、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第二条、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第三条、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第六条、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摘编自岳麓版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1)材料1、2中“民”的内涵有何不同?(2)《钦定宪法大纲》是两种“民”的意识影响的结果,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产生的原因,并简述其影响。

参考答案:⑴差异:体现臣民意识VS体现近代公民意识君权至上(民绝对服从君主统治)VS主权在民民处于被动、从属地位(缺乏主体意识和权利)VS平等意识(自由平等)⑵成因:臣民意识成因:长期封建专制,受德日政体影响;自然经济主导;封建思想依然浓厚公民意识成因:立宪派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西方启蒙传入。影响:从形式上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化、法制化进程;有利于近代公民意识的觉醒;本质是维护清王朝统治(封建色彩浓厚);客观上推动辛亥革命爆发(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走出各自的内容,找出角度进行比较即可。根据材料一“国君应当使他们无条件服从”“朕即国家……全部权力完全集中在唯一的国君手里”“臣民没有权利,只有义务”和材料二“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等信息可从“民”的意识、掌握权力的对象、“民”的地位等方面比较内涵不同即可。(2)第一小问,关于臣民意识成因,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受德日政体影响、自然经济主导、封建思想依然浓厚等方面思考作答;关于公民意识成因的成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立宪派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西方启蒙传入等方面思考作答。关于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民主化、公民意识的觉醒、本质是维护清王朝统治、客观上推动辛亥革命爆发等方面思考作答。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1)材料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有何影响?(4分)(2)若要进一步探究戊戌变法的影响,还需要补充哪些方面的材料?分别说明理由。(6分)参考答案:(1)使保守派更加昏庸,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促使一批知识分子走上了革命的道路。(4分)(2)①补充中国救亡图存的材料。理由:戊戌变法具有鲜明的爱国性质,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②补充中国思想解放的材料。理由:戊戌变法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提倡西学,兴民权,对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6分)③补充对于教育影响的材料。理由:开办学堂,改革科举制度,派人出国留学、游历等,这就使知识分子扩大了眼界,给长久封闭的国家带来了一些西方的先进思想、理论和技术。33.重大的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往往以思想解放为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材料二:“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论概论》材料三: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自20世纪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鲁迅全集》(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社会思潮?推动这一社会思潮不断向前发展是哪三大事件?(2)材料二中梁启超归纳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有什么史实依据?(3)结合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回答,袁世凯时代为什么没有敲开“那一道门”?(4)“文革”结束后,我国科学文化领域迸发出勃勃生机,主要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社会思潮:人文主义。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2)史实:从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器物;从维新变法运动到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3)原因: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对儒家传统道德进行了猛烈抨击,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地位。(4)原因:改革开放(拨乱反正);恢复高考;恢复“双百”方针;提出“科教兴国”战略。34.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灾难,也留下深刻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位死于纳粹之手的神父的墓志铭上写道:“当纳粹要对付共产党时,我不是共产党,所以,我不说话;当纳粹要对付犹太人时,我不是犹太人,所以,我不说话;当纳粹要对付我时,已经没有人为我说话了……”这位神父,为自己的冷漠,付出了生命的代价。[(1)20世纪30年代中期前哪些国家与这位神父犯了同样的错误,使二战由局部战争最终演变为世界大战?(列举其错误)材料二:15日凌晨7点半左右,我(丘吉尔)被唤醒,说是雷诺先生打来的……他用英语讲,显得非常沉重:“我们被打败了。”我说:“不会败的得这样快吧?”可是他回答说“在色当附近战线被突破了;他们的坦克和装甲车大批地涌了进来。“这位法国总理再次重复他开头那句话:我们被打败了,我们这一仗打输了。”——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2)“我们被打败了;我们这一仗打输了”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与材料一中神父相似的错误有什么联系?指出导致“这一仗打输了”的军事思想方面的原因。材料三:1941年,希特勒调集180万人,实施“台风”行动,要在冬季到来前攻占莫斯科。可事与愿违,不仅德军的进攻遭到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而且11月3日,第一次降雪开始了,没有御寒装备的德军陷入冻馁之中。到12月初,气温已达到零下40摄氏度。德军机器停转,武器失灵,人员冻伤无数,苏军乘机反击,歼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