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消化系统解剖与生理课件_第1页
第七章-消化系统解剖与生理课件_第2页
第七章-消化系统解剖与生理课件_第3页
第七章-消化系统解剖与生理课件_第4页
第七章-消化系统解剖与生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化系统第八章

消化系统解剖与生理消化系统第八章消化系统1(F)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唾液腺胰腺肝脏胃腺、肠腺等消化管:消化腺:第一节消化系统解剖组成:(F)口腔唾液腺消化管:消化腺:第一节消化系统解剖组成:2消化腺消化腺3消化管(小肠)壁的解剖结构消化管(小肠)壁的解剖结构4消化系统的功能:消化吸收内分泌功能免疫功能消化系统的功能:消化吸收内分泌功能免疫功能5一、消化与吸收的基本概念1.消化:食物消化后(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淋巴循环的过程。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颗粒、溶于水和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方式消化道肌肉的舒缩活动对食物的机械作用消化腺细胞分泌的以各种消化酶为主要成分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2.吸收:第二节消化系统的基本规律一、消化与吸收的基本概念1.消化:食物消化后(小分子物质)6(一)消化器官神经支配1.自主神经系统二、胃肠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A交感神经B副交感神经抑制兴奋内脏神经(一)消化器官神经支配1.自主神经系统二、胃肠的神经支配及7肌间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A肌间神经丛B粘膜下神经丛2.内在神经丛局部反射肌间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A肌间神经丛2.8(二)消化系统的反射活动1.经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射—长反射

(1)非条件反射食物机械和化学刺激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器)第V、VII、IX、X对脑神经和脊神经背根P293(传入神经)基本反射中枢(消化道上皮或平滑肌内)(脊髓、延髓或其它高级的中枢部位)传出神经(迷走N为主)消化道平滑肌、消化腺(效应器)一些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均为迷走神经。迷走-迷走长反射:(二)消化系统的反射活动1.经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射—长反射9食物相关信号刺激Ⅰ、Ⅱ、Ⅷ对脑神经(2)条件反射眼、耳、鼻等特殊感觉器官传入中枢后调节机制与非条件反射类似……条件反射是在后天生活经验中获得的,有大脑皮质活动的参与。食物相关信号刺激Ⅰ、Ⅱ、Ⅷ对脑神经(2)条件反射眼、耳、鼻等102.经内在神经系统的反射——局部反射或短反射

由内在神经系统独立完成的消化道反射活动。组成反射弧的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都属于消化道内在神经系统。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牵拉或充胀胃肠、PH变化、食物特殊化学成分消化道平滑肌、消化腺局部反射或短反射:2.经内在神经系统的反射——局部反射或短反射由内在神11第三节消化一、消化活动的基础(一)、消化管平滑肌的特性1.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1)静息膜电位:K+外流形成,不稳定(2)慢波电位:Na+内流引起(3)动作电位:Ca+内流引起第三节消化一、消化活动的基础(一)、消化管平滑肌的特性12神经元、骨骼肌细胞心肌(工作细胞)消化道平滑肌肌(工作细胞)神经元、骨骼肌细胞心肌(工作细胞)消化道平滑肌肌(工作细胞)13(1)自律性

节律不整(2)兴奋性低,收缩缓慢(3)紧张性(4)对某些理化刺激较敏感(5)富于伸展性

容受性舒张2.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消化管平滑肌在静息时仍保持一种轻度的持续收缩状态。化学、温度和牵张刺激(1)自律性节律不整2.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生理141.消化腺的分泌功能(1)稀释食物消化液中大量的的H2O

使消化道内容物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接近(2)调节pH值H+或者HCO3-

为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3)消化食物消化酶

水解复杂食物中的营养成分(4)保护作用黏液、抗体

保护消化道粘膜(二)消化腺活动及消化系统的内分泌1.消化腺的分泌功能(1)稀释食物消化液152.胃肠激素(1)胃肠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及分布胃窦粘膜内的G细胞(开放型细胞)2.胃肠激素(1)胃肠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及分布胃窦粘膜内的G细16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管的运动(2)胃肠激素的作用: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营养作用胃肠激素:由消化道黏膜中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活性物质。肽类(3)脑-肠肽的概念一些产生胃肠道的肽,不仅存在于胃肠道,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而原来认为只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肽,也在消化道中发现。这些双重分布的肽被统称为脑-肠肽。如胃泌素,等。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管的运动(2)胃肠激素的作用:调节其他17(一)唾液分泌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散在的小唾液腺

二、口腔内消化1、唾液的性质和成分(1)性质:无色无味近于中性(pH6.6~7.1)的低渗液体。(2)成分:水分:约占99%有机物:粘蛋白(主要)、球蛋白、氨基酸、尿素、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无机物:钠、钾、钙、硫氰酸盐、氯、氨等气体:如氧、氮和二氧化碳(一)唾液分泌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散在的小唾液腺二、口腔182.唾液的作用湿润食物,使之易于吞咽,引起味觉。2.湿润和溶解作用3.杀菌作用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1.消化作用4.清洁和保护口腔唾液淀粉酶溶解并冲洗口腔中如牙缝里的食物碎屑,中和、稀释进入口腔的有害物质2.唾液的作用湿润食物,使之易于吞咽,引起味觉。2.湿润和溶193.唾液分泌的调节唾液分泌主要受神经调节包括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交感NNA+β受体分泌粘稠唾液副交感NACh+M受体分泌稀薄唾液下丘脑和大脑皮质中枢延髓(含酶丰富)3.唾液分泌的调节唾液分泌主要受神经调节条件反射非条件20蠕动:空腔器管平滑肌的顺序收缩又称蠕动,它是一种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

(二)咀嚼咀嚼:是由口腔内的各咀嚼肌有顺序地收缩所组成的复杂的反射性动作。主要作用:对食物进行机械研磨。吞咽: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性动作,它使食团从口腔进入胃。(三)吞咽蠕动:空腔器管平滑肌的顺序收缩又称蠕动,它是一种向前推进的波21胃食管鼻腔会厌胃食管鼻腔会厌22第七章-消化系统解剖与生理课件23第七章-消化系统解剖与生理课件24三、胃内消化多种内分泌细胞(一)胃的分泌胃腺胃粘膜上皮细胞贲门腺粘液腺幽门腺(碱性)粘液腺泌酸腺主细胞(胃酶C)胃蛋白酶原壁细胞(盐酸C)HCl、内因子颈粘液细胞粘液多种胃肠道激素外分泌内分泌三、胃内消化多种内分泌细胞(一)胃的分泌胃腺胃粘膜上皮细胞贲25主细胞G细胞壁细胞粘液细胞2(s)主细胞G细胞壁细胞粘液细胞2(s)261.胃液的性状、成分和作用性状:无色透明的酸性液体pH0.9~1.5;1.5~2.5L/day成分:无机物:HClNaClKCl等有机物:粘蛋白、消化酶等作用:(1)盐酸(胃酸)a.胃酸的形式游离酸(主要)结合酸(Pr)之和:总酸度1.胃液的性状、成分和作用性状:无色透明的酸性液体pH0.27H2OH+OH-K+H+K+Cl-HClCO2CAHCO3-Cl-Cl-HCO3-主动转运过程H+、K+-ATP酶Cl--HCO3-逆向交换b.胃酸的分泌机制H2OH+OH-K+H+K+Cl-HClCO2CAHCO3-283(s)3(s)29c.胃酸的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发挥作用的酸性环境。抑菌,杀菌。在小肠内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从而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的分泌。利于小肠对Ca2+、Fe2+的吸收c.胃酸的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发挥作用的酸性30(2)胃蛋白原(主细胞合成)HCl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pH2活性最强—pH5失活蛋白质(+)和胨(2)胃蛋白原(主细胞合成)HCl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pH231(3)粘液和碳酸氢盐a.粘液粘蛋白粘稠度大,是水的30~260倍润滑作用机械性损伤b.碳酸氢盐来源主要:非泌酸细胞少量:组织间液渗入特点:分泌速率仅为H+的5%不影响pH值分泌:胃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泌酸腺的黏液颈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3)粘液和碳酸氢盐a.粘液粘蛋白粘稠度大,是水的30~232c.粘液-HCO3-屏障作用有效地阻挡H+的逆向扩散深层的中性环境可使胃蛋白酶丧失活性c.粘液-HCO3-屏障作用有效地阻挡H+的逆向扩散深层的中33pH2pH7HCO-3H+粘液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保护胃粘膜免受盐酸和胃蛋白酶的损伤H+胃蛋白酶有效地阻挡H+的逆向扩散深层的中性环境可使胃蛋白酶丧失活性pH2pH7HCO-3H+粘液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保护胃粘膜免34(4)内因子糖蛋白作用:内因子+VitB12内因子-VitB12复合物受体(回肠上皮C)VitB12吸收(泌酸腺的壁细胞)(4)内因子糖蛋白作用:内因子+VitB12内因子-Vit351)胃泌素:

作用于壁细胞,促进胃酸分泌。2.胃液分泌的调节(1)刺激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3)组胺:

H2型组胺受体促进胃酸分泌。胃腺细胞膜胃腺所有细胞的分泌肠嗜铬细胞G细胞组胺促胃液素2)乙酰胆碱:M型胆碱能受体1)胃泌素:2.胃液分泌的调节(1)刺激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36迷走神经副交感节后N纤维直接刺激胃液分泌G细胞(胃窦、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分泌胃泌素大量胃液分泌嗜铬样细胞(胃底、胃体)分泌组胺间接刺激迷走神经副交感节后N纤维直接刺激胃液分泌G细胞(胃窦、十二指371)头期胃液分泌引起胃液分泌的传入冲动主要来自位于头部的感受器假饲法(2)消化期胃液分泌1)头期胃液分泌引起胃液分泌的传入冲动主要来自位于头部的感38食物视、嗅、听口、咽、食管感受器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基本中枢(延髓)胃腺C分泌G细胞促胃液素迷走N释放入血特点:量多、酸度高、酶含量高、消化力强神经调节胃腺C分泌体液调节ECL细胞组织胺释放入血食物视、嗅、听口、咽、食管感受器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基本中枢(39迷走神经中枢迷走神经Ach胃腺细胞蛋白分解产物G-细胞促胃液素2)胃期胃液分泌食物的扩张局部反射特点:量多、酸度高,酶量减少,消化力减弱。迷走神经中枢迷走神经Ach胃腺细胞蛋白分解产物G-细胞促胃液403)肠期胃液分泌体液调节机制为主:食物G细胞促胃液素I细胞缩胆囊素胃腺C分泌肠粘膜(内分泌C)(+)特点:量少(10%)、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含量低。酸、脂肪、高张溶液在小肠内对胃液分泌的抑制作用。机制:3)肠期胃液分泌体液调节机制为主:食物G细胞促胃液素I细41头期胃期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蛋白质分解产物经7(s)头期胃期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蛋白质分解产物经7(s)42(3)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1)胃酸(负反馈调节)3)高张溶液机制:(-)G细胞胃液分泌小肠粘膜生长抑素释放释放入血入血2)脂肪肠抑胃素机制:(+)渗透压感受器释放抑制性激素胃液分泌反射入血胃酸(+)D细胞释放促胃液素(3)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1)胃酸(负反馈调节)43(二)胃的运动另外,胃还有与其他消化管类似的运动形式:紧张性收缩意义:维持胃内一定的压力和胃的形状、位置。1.容受性舒张2.蠕动意义:使胃能允许大量食物的涌入,而胃内压上升不多。意义:使胃液和食物充分混合,并推送胃内容物分批通过幽门入十二指肠。蠕动波,食物入胃后5分钟出现消化管平滑肌交替收缩和舒张,形成的一种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50mL1.5L空腹进食后(二)胃的运动另外,胃还有与其他消化管类似的运动形式:紧张性44消化系统第八章

消化系统解剖与生理消化系统第八章消化系统45(F)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唾液腺胰腺肝脏胃腺、肠腺等消化管:消化腺:第一节消化系统解剖组成:(F)口腔唾液腺消化管:消化腺:第一节消化系统解剖组成:46消化腺消化腺47消化管(小肠)壁的解剖结构消化管(小肠)壁的解剖结构48消化系统的功能:消化吸收内分泌功能免疫功能消化系统的功能:消化吸收内分泌功能免疫功能49一、消化与吸收的基本概念1.消化:食物消化后(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淋巴循环的过程。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颗粒、溶于水和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方式消化道肌肉的舒缩活动对食物的机械作用消化腺细胞分泌的以各种消化酶为主要成分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2.吸收:第二节消化系统的基本规律一、消化与吸收的基本概念1.消化:食物消化后(小分子物质)50(一)消化器官神经支配1.自主神经系统二、胃肠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A交感神经B副交感神经抑制兴奋内脏神经(一)消化器官神经支配1.自主神经系统二、胃肠的神经支配及51肌间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A肌间神经丛B粘膜下神经丛2.内在神经丛局部反射肌间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A肌间神经丛2.52(二)消化系统的反射活动1.经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射—长反射

(1)非条件反射食物机械和化学刺激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器)第V、VII、IX、X对脑神经和脊神经背根P293(传入神经)基本反射中枢(消化道上皮或平滑肌内)(脊髓、延髓或其它高级的中枢部位)传出神经(迷走N为主)消化道平滑肌、消化腺(效应器)一些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均为迷走神经。迷走-迷走长反射:(二)消化系统的反射活动1.经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射—长反射53食物相关信号刺激Ⅰ、Ⅱ、Ⅷ对脑神经(2)条件反射眼、耳、鼻等特殊感觉器官传入中枢后调节机制与非条件反射类似……条件反射是在后天生活经验中获得的,有大脑皮质活动的参与。食物相关信号刺激Ⅰ、Ⅱ、Ⅷ对脑神经(2)条件反射眼、耳、鼻等542.经内在神经系统的反射——局部反射或短反射

由内在神经系统独立完成的消化道反射活动。组成反射弧的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都属于消化道内在神经系统。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牵拉或充胀胃肠、PH变化、食物特殊化学成分消化道平滑肌、消化腺局部反射或短反射:2.经内在神经系统的反射——局部反射或短反射由内在神55第三节消化一、消化活动的基础(一)、消化管平滑肌的特性1.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1)静息膜电位:K+外流形成,不稳定(2)慢波电位:Na+内流引起(3)动作电位:Ca+内流引起第三节消化一、消化活动的基础(一)、消化管平滑肌的特性56神经元、骨骼肌细胞心肌(工作细胞)消化道平滑肌肌(工作细胞)神经元、骨骼肌细胞心肌(工作细胞)消化道平滑肌肌(工作细胞)57(1)自律性

节律不整(2)兴奋性低,收缩缓慢(3)紧张性(4)对某些理化刺激较敏感(5)富于伸展性

容受性舒张2.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消化管平滑肌在静息时仍保持一种轻度的持续收缩状态。化学、温度和牵张刺激(1)自律性节律不整2.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生理581.消化腺的分泌功能(1)稀释食物消化液中大量的的H2O

使消化道内容物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接近(2)调节pH值H+或者HCO3-

为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3)消化食物消化酶

水解复杂食物中的营养成分(4)保护作用黏液、抗体

保护消化道粘膜(二)消化腺活动及消化系统的内分泌1.消化腺的分泌功能(1)稀释食物消化液592.胃肠激素(1)胃肠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及分布胃窦粘膜内的G细胞(开放型细胞)2.胃肠激素(1)胃肠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及分布胃窦粘膜内的G细60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管的运动(2)胃肠激素的作用: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营养作用胃肠激素:由消化道黏膜中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活性物质。肽类(3)脑-肠肽的概念一些产生胃肠道的肽,不仅存在于胃肠道,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而原来认为只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肽,也在消化道中发现。这些双重分布的肽被统称为脑-肠肽。如胃泌素,等。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管的运动(2)胃肠激素的作用:调节其他61(一)唾液分泌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散在的小唾液腺

二、口腔内消化1、唾液的性质和成分(1)性质:无色无味近于中性(pH6.6~7.1)的低渗液体。(2)成分:水分:约占99%有机物:粘蛋白(主要)、球蛋白、氨基酸、尿素、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无机物:钠、钾、钙、硫氰酸盐、氯、氨等气体:如氧、氮和二氧化碳(一)唾液分泌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散在的小唾液腺二、口腔622.唾液的作用湿润食物,使之易于吞咽,引起味觉。2.湿润和溶解作用3.杀菌作用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1.消化作用4.清洁和保护口腔唾液淀粉酶溶解并冲洗口腔中如牙缝里的食物碎屑,中和、稀释进入口腔的有害物质2.唾液的作用湿润食物,使之易于吞咽,引起味觉。2.湿润和溶633.唾液分泌的调节唾液分泌主要受神经调节包括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交感NNA+β受体分泌粘稠唾液副交感NACh+M受体分泌稀薄唾液下丘脑和大脑皮质中枢延髓(含酶丰富)3.唾液分泌的调节唾液分泌主要受神经调节条件反射非条件64蠕动:空腔器管平滑肌的顺序收缩又称蠕动,它是一种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

(二)咀嚼咀嚼:是由口腔内的各咀嚼肌有顺序地收缩所组成的复杂的反射性动作。主要作用:对食物进行机械研磨。吞咽: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性动作,它使食团从口腔进入胃。(三)吞咽蠕动:空腔器管平滑肌的顺序收缩又称蠕动,它是一种向前推进的波65胃食管鼻腔会厌胃食管鼻腔会厌66第七章-消化系统解剖与生理课件67第七章-消化系统解剖与生理课件68三、胃内消化多种内分泌细胞(一)胃的分泌胃腺胃粘膜上皮细胞贲门腺粘液腺幽门腺(碱性)粘液腺泌酸腺主细胞(胃酶C)胃蛋白酶原壁细胞(盐酸C)HCl、内因子颈粘液细胞粘液多种胃肠道激素外分泌内分泌三、胃内消化多种内分泌细胞(一)胃的分泌胃腺胃粘膜上皮细胞贲69主细胞G细胞壁细胞粘液细胞2(s)主细胞G细胞壁细胞粘液细胞2(s)701.胃液的性状、成分和作用性状:无色透明的酸性液体pH0.9~1.5;1.5~2.5L/day成分:无机物:HClNaClKCl等有机物:粘蛋白、消化酶等作用:(1)盐酸(胃酸)a.胃酸的形式游离酸(主要)结合酸(Pr)之和:总酸度1.胃液的性状、成分和作用性状:无色透明的酸性液体pH0.71H2OH+OH-K+H+K+Cl-HClCO2CAHCO3-Cl-Cl-HCO3-主动转运过程H+、K+-ATP酶Cl--HCO3-逆向交换b.胃酸的分泌机制H2OH+OH-K+H+K+Cl-HClCO2CAHCO3-723(s)3(s)73c.胃酸的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发挥作用的酸性环境。抑菌,杀菌。在小肠内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从而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的分泌。利于小肠对Ca2+、Fe2+的吸收c.胃酸的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发挥作用的酸性74(2)胃蛋白原(主细胞合成)HCl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pH2活性最强—pH5失活蛋白质(+)和胨(2)胃蛋白原(主细胞合成)HCl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pH275(3)粘液和碳酸氢盐a.粘液粘蛋白粘稠度大,是水的30~260倍润滑作用机械性损伤b.碳酸氢盐来源主要:非泌酸细胞少量:组织间液渗入特点:分泌速率仅为H+的5%不影响pH值分泌:胃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泌酸腺的黏液颈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3)粘液和碳酸氢盐a.粘液粘蛋白粘稠度大,是水的30~276c.粘液-HCO3-屏障作用有效地阻挡H+的逆向扩散深层的中性环境可使胃蛋白酶丧失活性c.粘液-HCO3-屏障作用有效地阻挡H+的逆向扩散深层的中77pH2pH7HCO-3H+粘液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保护胃粘膜免受盐酸和胃蛋白酶的损伤H+胃蛋白酶有效地阻挡H+的逆向扩散深层的中性环境可使胃蛋白酶丧失活性pH2pH7HCO-3H+粘液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保护胃粘膜免78(4)内因子糖蛋白作用:内因子+VitB12内因子-VitB12复合物受体(回肠上皮C)VitB12吸收(泌酸腺的壁细胞)(4)内因子糖蛋白作用:内因子+VitB12内因子-Vit791)胃泌素:

作用于壁细胞,促进胃酸分泌。2.胃液分泌的调节(1)刺激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3)组胺:

H2型组胺受体促进胃酸分泌。胃腺细胞膜胃腺所有细胞的分泌肠嗜铬细胞G细胞组胺促胃液素2)乙酰胆碱:M型胆碱能受体1)胃泌素:2.胃液分泌的调节(1)刺激胃液分泌的内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