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的语文的教案_第1页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的教案_第2页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的教案_第3页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的教案_第4页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的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18-小学三年级的语文的教案学校三班级的语文教案5篇

语文的教学中阅读占据了很重要的部分,重视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关心同学提高理解力量,让同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力量。今日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学校三班级的语文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学校三班级的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体会小对良好学习环境的宠爱,懂得要珍惜今日幸福的学习生活。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宽敞、崭新、优秀、苗圃”等词语的意思。

3、能从课文中找出打比方的句子,并理解它们的意思。能用“又……又……”造句。

4、初步知道按方位挨次写的段的特征,熟悉方位词,了解读懂按方位挨次写的一段话的方法。

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能按方位挨次介绍自己教室的某一地方。

教学重点:

学会按方位挨次介绍自己教室的某一地方。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大黑板就像一方土地,老师带我们在这里播撒着盼望的种子。”

教学预备:配套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反馈课前预习状况

1、用自己的话说说初读课文后对“我们的教室”的了解。

1、沟通字词自学状况。

(1)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生字?读、记这些字要留意什么?

●着重正音:敞崭

●重点分析:敞、崭、喇、圃

(2)你是怎么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的?

宽敞、优秀、苗圃、栏目

(3)当堂听写生字,校正后请同学将写错的字上黑板订正,再强调。

3、通读课文

●给尽量多的同学读的机会。

●准时纠错。

●难读的几个长句重点跟读。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读“我们的。教室又宽敞又光明”,理解“宽敞”,找找近义词。

2、这句话总的写出了教室的什么?

3、带着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再读读这句话。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这一段,说说你了解了什么?

2、沟通。

●这一段写了教室中间(方位词,明白是什么方位)的课桌椅。(板书:教室中间,课桌椅)

●“教室里最多的要数课桌椅啦!”这一句把第一段和其次段很自然地连起来了。这样的句子叫过渡句。

●积累好词:崭新(反义词:陈旧)

整整齐齐、闪闪发亮(写出了教室的“光明”)

4、用自己喜爱的语调读读这段话。

五、巩固练习

1、抄写生字。

2、完成课堂作业本(1)中的第1、3题。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方位挨次写的段的特征,了解读懂这样的段的方法。

2、能自己找出文中的两句比方句,并明白句意。

3、能按方位挨次说说自己教室某一处的陈设。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到对良好学习环境的宠爱、珍惜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学过了两种按什么挨次写的段落?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

(1)这一段话也是按事情进展挨次和时间挨次写的吗?

(2)想想每句话在写什么?哪几句是写同一方面的?用“∣”分开。

2、怎样读懂按方位挨次写的一段话?

(1)先看看写了哪几个方位?用“”划出方位词。(板书:课桌前面的墙上、黑板的左上方、黑板右上方)

(2)再看看每个方位写了些什么?用“△”标出。

(3)用“什么地方有什么”的句式说说这段话写的内容。

(4)读懂写出来的几句话,重点读懂比方句。

A、让同学自己找出比方句,读一读。

B、引导同学质疑:“一方土地”、“播撒盼望的种子”各指什么?

在同学了解了把“大黑板”比作农夫耕种的“一方土地”后,启发同学联系本段第2句,理解“播撒盼望的种子”,播撒下去学问的种子通过耕耘者的辛勤劳动,将会发芽、开花、结果。同学们通过黑板,接受老师的教育,学好学问和本事,长大了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为祖国作贡献,感受到学习的幸福。

(5)带着这种心情读整段话。

(6)结合“单元学习提示”小结学法:阅读按方位挨次写的一段话。

①留意写了哪几个方位?②每个方位写了些什么?

(7)把表示方位的几个词写到插图的相应位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段内容。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用学到的方法自学第4自然段,分别用“——”和“△”标出方位词和写的内容,沟通。(板书:课桌后面的墙上学习园地)

2、找出比方句,说说意思。

把什么比作“漂亮的花”?“优秀作业”与“一朵朵漂亮的花”有什么相象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同学们喜爱这些栏目吗?从哪里看出来?为什么喜爱?朗读。

4、供应“左边、中间、右边”三个方位词,把这一段按方位挨次写的段。

(1)自由说(2)指名说(3)同桌说

四、学习第5自然段

读这一段,再一次感受在这样宽敞、光明的教室里学习的幸福。结合说说自己的学习环境,懂得珍惜这样幸福的学习生活。

五、小结

小介绍自己教室时,介绍得很清晰。先写教室中间,再写到前面的墙上,最终写后面的墙上,全文也是按方位挨次写的。

六、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本(1)中的第3—7题。

学校三班级的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用劲、假装、引人注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育喜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

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金色的草地

2.课前置疑: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问题吗?

整理问题: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间去找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小老师教读:多音字:“假”“朝”

字形:“绒”“耍”

3.沟通课前收集的关于蒲公英的资料、并展现图片。

4.抽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情,你能找出来吗?

归纳总结:1哥俩在草地上玩耍。

2草地会变色的缘由。

四、理解课文

1、齐读一自然段:思索:我们窗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草地?由“长满”“盛开后变为金色”体会蒲公英的多。

2、朗读。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齐读第一自然段

草地这么美,我和弟弟常去玩,他们怎么玩呢?

二.感知其次自然段

1自读其次自然段.

2演一演:依据其次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

3.汇报表演.

4.想像自己的脚下就是那片长满了蒲公英的草地,说一说,在这样一个地方,你的感觉怎么样?

5朗读:读出欢快的气氛.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思索:突然有一天,我们发觉了什么?对了,]金色的草地在静静的变化,说一说,它是怎么变的?

早上:绿色白天:金色晚上:绿色

2它变化的缘由是什么?

小组争论,在书上勾出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汇报:

4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张开,合上,所以草地也就跟着变色了.

5朗读:体会草地的变化的缘由.

6、齐读4自然段:从这里,你体会到小对草地和蒲公英布满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五、完成课后练习二:回顾全文: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草地的好玩和蒲公英的可爱。

六、有感情地朗读。

学校三班级的语文教案3

一、谜语导课

1、说谜语:它生活在水中,不属于鱼类,它有两只大眼睛,大大的嘴巴,一条长尾巴。(边写边板书:鳄)

2、你知道鳄鱼吗?(同学说老师更正其中的错误。)

3、过渡:有位生物学家经过认真的观看,给我们介绍一些有关鳄鱼的故事。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质疑:(同学依据题目提问)

6、通过预习了解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文中是谁与谁争斗?

7、指导读好“宾”与“槟”区分。“侵”的读音是前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它们怎么争斗的内容。划出鳄鱼之间争斗的法规。

2、指导读“矩”,轻声的读法。

3、同学汇报两句话。找出“兴风作浪”、“点到为止”两个词。

三、精讲“兴风作浪”

(一)理解“兴风作浪”这个词语的意思

1、板书“兴风作浪”,先读准音。开火车读。

2、文中有个句子直接写出了兴风作浪的意思,出示“罗宾用自己的尾巴掀起了比入侵者更大的风浪。”找出“兴风作浪”的意思(掀起风浪)

3、出示字典中“兴”的义项。选择义项。

4、出示“兴风作浪”的比方义,选择意思。

(二)学习文中有关“兴风作浪”的文字。

1、指名读其次小节,入侵者如何“兴风作浪”,挑起事端?括出其中的句子。

2、自由读句子,你感觉如何?(嚣张,傲慢,挑衅)像这样就是嚣张的意思。指导识记“嚣”与“器”区分。在书中描红“嚣”。

3、通过指导朗读,将这种感受读出来。练读,指名读,从语气,从表情指导,再指名读。

4、它会吼叫什么?你能想象一下罗宾怎么“兴风作浪”吗?仿照书中描写入侵者的句子,说一说。再想一想罗宾会说什么。

5、“技不如人”什么意思?“技”指哪一方面的本事?

四、精讲“点到为止”

1、指名读第三小节,划出罗宾是怎么做的句子,小组沟通。

2、补白设计:罗宾似乎在说什么?指名沟通;持续五分钟,似乎在说什么;挪开似乎在说什么。

3、一切都好像在警告——引读第三小节最终的句子。

4、理解“点到为止”。“止”的意思,选义项。再说词义。

五、总结“商定俗成的法规”

1、习惯上这样,就叫“商定俗成”。板书:商定俗成

2、小结本节课所学

3、本文想告知我们:留意生活,观看生活,你会有所发觉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

学校三班级的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了解小兴安岭漂亮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体会精确     、生动的语言,学习抓住景物特点观看事物的方法。

2、力量目标:培育同学自主、合作学习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3、德育目标:激发同学对小兴安岭的憧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4、创新目标: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教学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散文。采纳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展现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致的画面。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精确     ,学习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看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2、同学分析:同学在上一单元已经学习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把课文读通,已初步具有肯定的阅读基础。再加上课文里对小兴安岭漂亮景色的描写,更能使同学理解和感悟大自然的奇妙和瑰丽。

3、创新点:在课堂上体现同学的共性化,培育创新人格。

4、空白点:同学采纳自己喜爱的方式合作学习喜爱的内容。

课前预备:

由于搜集和处理信息是构建课内外联系的重要纽带,这一课与我们生活紧紧相连,在课前,我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资料,培育同学自觉学习的习惯,同时从心理上做好学习的预备。

教学方法:讨论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或许没有去过小兴安岭吧,那里的景色可美啦!让我们和一起走进小兴安岭,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瑰丽。

二、供应信息点拔启发

1、依据同学预习状况,提问:课文是按什么挨次描写小兴安岭的漂亮景色?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同学有选择地读自己喜爱的部分。

3、提问:你最喜爱那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为什么?

三、同学讨论合作沟通

1、小组争论共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争论后填写讨论报告单)

2、同学汇报结果,指导同学朗读体会的喜悦之情。

3、通过同学们的争论,你又喜爱上哪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了?

4、学习了2一5自然段,你熟悉中的小兴安岭是什么样的?

5、争论: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漂亮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6、师主共同争论讨论,并一起完成板书。

四、反思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学会了什么?

五、讨论性作业

假设你有机会成为小兴安岭这幅美景中的一员,你盼望你会是什么?(同学自由回答)

同学们都能将自己当成大自然中的一棵草、一滴水、一个小生命,那么喜爱我们生活的环境,珍惜我们生存的空间。

学校三班级的语文教案5

一、学习目标

1.熟悉“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好像、突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决信念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擅长从别人身上吸取力气,培育同学从小不怕困难、奋勉向上的品行。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三.课前预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四.教法设计:边读边想法。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同学展现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很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仔细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肯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自同学字,读准字音,想方法记住字形。

检查生字词自学状况。

小组内拿诞生字、词语卡片,相互认读、正音。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洪亮又精确     。

小组沟通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舞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老师巡察,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边读边想,说出“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生朗读课文。

2.师引导: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争论后使同学明白:由于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精确     反映出登山的费劲、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其次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同学练读后指名沟通、老师评议,引导同学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立、高不行攀、令人生畏。

二、深化读议,体会我们相互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可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沟通,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文。

3.生依据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