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产业垄断竞争研究_第1页
中国通信产业垄断竞争研究_第2页
中国通信产业垄断竞争研究_第3页
中国通信产业垄断竞争研究_第4页
中国通信产业垄断竞争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伴随我国电信业第四次重组完成及3G项目建设的逐步推进,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形成了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为主体的三寡头垄断竞争格局,三大运营商也进入了全-业务竞争的时代。根据寡头竞争理论,当市场上的少数几家厂商控制着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时,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由于厂商的数量少且市场份额较大,厂商之间更容易进行合谋进而控制市场价格以获取垄断利润;另一方面,单个厂商产量或价格的变化都可能引起整个市场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每个厂商的利润,因此,各个厂商的决策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厂商都要时刻关注其他厂商产量和价格的变化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决策。虽然我国移动通信行业近年来出现了激烈的价格战,但其实是为了能获得最大的垄断利润。而且,移动行业巨大的价格下降空间来自于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积累的高额垄断租金在市场结构和市场关系的问题上芝加哥学派其代表人物Stigler认为,判断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不能像哈佛学派那样简单。在集中度较高的行业,由于厂商的生产规模大,规模经济显著,同时又拥有先进的设备、一流的技术、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因此生产更有效率,行业的高额利润并不是来自垄断或是合谋,而是来自效率,同时,由于效率的提高,利润的增加又使得厂商在竞争中更占优势,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因此,市场绩效和市场结构之间的正向关系并不是像哈佛学派所说的那样是通过大厂商之间的合谋而来的。认为,是市场绩效或市场行为决定了市场结构,而不是市场结构决定了市场绩效。本研究通过对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市场绩效和市场结构之间确实存在正向关系,但这一正向关系并不是厂商通过合谋引起的。对市场竞争行为的研究发现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各运营商之间并不存在合谋,因此,本研究拒绝哈佛学派的共谋假说,而支持芝加哥学派的效率假说。关键词:通信产业;垄断竞争;竞争行为;市场绩效;市场结构

1绪论1.1研究目的与动机在过去的年里,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年我国产生第一个移动用户到年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亿,早己位居世界第一。在这期间,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市场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年之前的完全垄断到引入联通再到年引入电信,对市场结构的一个基本判断是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属于寡头垄断型。市场的价格决定机制经历了垄断定价、政府定价以及逐步走向市场化定价。价格竞争在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国移动的从年第一季度的兀降低到年上半年的元,降低了,而中国联通的从年的元降低到上半年的元,下降了。与市场表现出的激烈的价格竞争相反,根据寡头理论,寡头在合谋时制定的价格与利润都高于无勾结行为下的价格和利润,因此,寡头市场上的厂商往往都有合谋的动力,在我国移动运营商由国有企业经营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合谋似乎更容易达成。年我国正式加入,按照相关协议,我国的电信市场也将逐步开放。入世年内,初步开放网络服务;入世第年,逐步放幵增值服务的地域限制;入世第年,有线网及光缆幵始放开,全面取消增值服务的地域限制;入世第年,允许外资在基础电信中持股比例由放幵初期的逐步提高到在寻呼业务、数据压缩转发等电信增值服务领域,外资持股比例由放开初期的逐步提高到以内;入世第年,逐步取消外资在寻呼机、移动电话进口,以及国内固定网络电话服务等领域的地域限制。完成开放网络服务;入世第年,有线网及光缆完成全面幵放,中国电信服务业传统垄断格局基本打破,形成竞争性市场。虽然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兑现这些承诺,但是可以预期我国电信市场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外电信运营商的竞争。我国电信行业在过去的十年里经过了四次大规模的重组,每次重组都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激烈讨论,而我国电信运营商的竞争能力和经营绩效是否提升,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应付国外电信运营商的竞争,变成一个日渐重要的问题。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主要以中国移动通信业的竞争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行业竞争行为的研究,了解行业内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形态和行业的市场势力,为我国移动通信业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在对行业竞争行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我国移动通信行业为例验证了哈佛学派的“共谋假说”和芝加哥学派的“效率假说”,研究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1.2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范围是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竞争行为以及市场绩效和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估计出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需求曲线和成本曲线。通过对联立方程组的估计,求出行为参数,以了解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市场竞争行为;根据行为参数与勒纳指数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勒纳指数,以比较我国移动通信行业价格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通过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垄等因素的分析,了解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市场结构。在范式下研究绩效和市场机构之间关系,结合结构方程估计的行为参数,验证哈佛学派的“共谋假说”和芝加哥学派的“效率假说”与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符合程度。1.3研究方法根据寡头竞争理论,当市场上的少数几家厂商控制着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时,一方面,由于厂商的数量少且市场份额较大,厂商之间更容易进行合谋进而控制市场价格以获取垄断利润:另一方面,单个厂商产量或价格的变化都可能引起整个市场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每个厂商的利润,所以,各个厂商的决策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厂商都要时刻关注其他厂商产量和价格的变化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决策。世纪年代,博弈理论的发展为经济学家研究寡头竞争提供了更加方便的理论工具。如模型、模型、模型、模型等经典的经济学模型都是在博弃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此之后,对寡头竞争旳竞争进入了更加纵深的阶段。为了研究我移动通信行业的竞争行为,在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之上,本研究以产量竞争模型为基础,对行业内厂商的竞争行为进行建模,并采用联立方程组的方法对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竞争行为进行实证研究。此夕卜,为了研究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绩效和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验证哈佛学派的“共谋假说”与芝加哥学派的“效率假说”,本研究采用范式对市场绩效进行了建模,并结合市场竞争行为的研究结论,对这两种假说与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符合程度作出判断。2.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2.1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自中国电信1987年于广州开始办理移动电话业务,移动通信在我国的发展己有25年。我国电信业经历了数次以政府为主导的重组,其中,对移动通信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如下:中国电信1987年于广州开始办理移动电话业务,是我国移动电话业务的第一家运营商;1994年7月19日,中国第二家经营电信基本业务和增值业务的全国性国有大型电信企业—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成立,联通公司同时经营固定电话业务和移动电话业务。中国联通的成立,是我国电信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电信行业完全垄断的局面被打破,我国电信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正式拉开帷幕。1999年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移动通信业务从中国电信独立出来,新组建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于2000年4月20日正式成立。2008年5月,中国电信业进行了第四次重组,此次重组中,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开始经营移动电话业务。国内电信运营商由7家重组为3家,分别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并且这三家都获得了全业务经营许可,同时经营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业务。2.1.1中国移动中国移动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2000年5月16日正式挂牌,是根据国家有关电信体制改革的要求在原中国电信公司移动通信资产总体剥离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全资控股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1997年9月3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后改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之后再次改名为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同年10月22日和23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首次发股募集约42亿美元,分别于纽约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1998年6月4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收购江苏省移动的权益;1999年11月12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收购福建、河南和海南三省移动的权益。2000年6月28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同年11月13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收购北京移动、上海移动、天津移动、河北移动、辽宁移动、山东移动和广西移动的权益。2001年6月8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广东移动在中国内地发行了总额50亿元人民币债券,并在2001年10月23日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2002年7月1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收购安徽移动、江西移动、重庆移动、四川移动、湖北移动、湖南移动、陕西移动和山西移动的权益。2004年7月1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收购内蒙古移动、吉林移动、黑龙江移动、贵州移动、云南移动、西藏移动、甘肃移动、青海移动、宁夏移动、新疆移动、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和北京移动通信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权益,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内地所有三十一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经营移动电话业务的海外上市中国电信企业。2006年5月29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移动有限公司。2.1.2中国联通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联通”)是在2008年中国电信业第四次重组之后,由原中国联通和甲国网通合并组建而成的。中国联通在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设有分支机构。目前,中国联通主要经营移动通信业务、固定电话业务、数据通信业务等。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全资控股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香港)有限公司。1994年7月,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成立。中国联通的成立对于我国电信行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我国电信行业完全垄断的局面被打破,也标志着我国电信行业的市场经济改革正式开始。2000年2月8日,中国联合通信(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同年6月21日和22日,中国联通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2002年12月31日,公司完成收购吉林等9省、直辖市、自治区分公司经营的移动通信业务及资产;2003年,公司完成收购山西等9省、自治区分公司经营的移动通信业务及资产;2004年7月19日,公司移动用户突破1亿户;2007年12月31日,公司收购贵州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及资产,至此,中国联通实现集团分公司整体上市。2008年中国电信业第四次重组,中国联通向中国电信出售CDMA业务。同年19月15日,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正式合并,公司更名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香港)有限公司。2009年,中国联通获准在全国范围内经营WCDMA第三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2.1.3中国电信中国电信的前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的邮电部,当时国家实行邮电合营、政企合一的经营模式,中国电信既担任“运动员”,又担任“裁判员”,这在当时生产力相当落后的条件下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电信行业的这种运营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币场的要求。1994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由电子部、电力部、铁道部和中信集团四家公司联合成立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中国联通在市话和移动通信领域同时与中国电信竞争。我国电信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序幕由此拉开。1995年,中国电信进行企业法人登记,从此逐步实行政企分开,中国电信不再担任“栽判员”的角色。1999年,月,中国电信的移动电话业务和资产整体剥离出来,组建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从此,中国电信只专注经营固定电话业务。2002年,为继续我国电信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提高我国电信行业的市场竞争力,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电信南北分拆方案最终确定。新中国电信集团管辖原南方和西部21省、市、区的电信业务,北方十省市的电信业务由中国网通经营。2008年5月23日,工业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知》,中国电信行业的第四次重组正式拉开序幕。此次重组和发放3G牌照相结合,中国电信获得经营移动业务的牌照,并以1100亿人民币收购联通CDMA网络及相关资产,开始经营移动电话业务,自此,中国的三家电信运营商迈入全业务竞争时代。2.2移动电话取代固定电话的趋势从电信业的发展历程看来,电信服务趋于移动化的趋势明显。1991年世界拥有手机的人还不及总人口的1%,具有蜂窝网络的国家也不到1/3。到2001年底,90%的国家建立了移动网络,世界手机普及率几乎达到1l6}100多个国家的移动用户超过固定用户。据GSM协会发布的报告,2006年6月全球GSM手机用户已经突破了20亿,GSM用户从技术商用服务推出到10亿用了12年时间,而从10亿到20亿仅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截止2011年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9.}6亿,并且每年以两位数的增长率增长,而固定电话下降为2.85亿,己连续5年呈下降趋势。3.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绩效分析3.1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市场结构分析1994年之前,我国的移动通信业务由中国电信独家经营,此时的市场结构为完全垄断;1994年中国联通成立,或许经营移动通信业务,此时的市场结构为双寡头,但是移动一直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2000年中国移动从中国电信分离出来独立经营移动业务;2008年中国电信业第四次大规模重组,中国电信也获得了经营移动业务的牌照,此后中国移动通信业变为三寡头垄断的局面。虽然经历了历次重组和政策的调整,但是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市场结构的发展一直不均衡,中国移动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过高。本研究将从进入壁垒、产品差异化、市场集中度这三个方面考察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市场结构。3.1.1进入壁垒关于进入壁垒(BarrierstoEntry)的定义,学术界有很大的争议,Bain(1955)将进入壁垒定义为:进入壁垒是行业的在位厂商相对于潜在进入者的优势,这种优势的大小反映在在位厂商能在多大程度上将价格定在竞争水平之上而不会吸引潜在进入者进入。贝恩认为规模经济就是一个进入壁垒。Stigler(1968)并不认为规模经济是一个进入壁垒,他将进入壁垒定义为一种成本,这种成本由试图进入行业的厂商承担的成本,而在位厂商并不需要承担。规模经济是由行业特性决定的,无是在位者还是进入者,在他们扩大其产量的过程中,他们都能享有一样的规模经济。因此,根据Stigler的观点,规模经济并不是进入壁垒。Ferguson(1974)认为进入壁垒是一种使进入无利可图同时会使在位者将价格定在边际成本之上的因素,这种因素会使在位者持续的获得垄断利润。Ferguson认为,在长期,由于厂商之间价格与非价格竞争,将价格定在边际成本之上并不足以让厂商获得超常利润,在位者只有将价格定在平均成本之上才能获得超常利润,而Fisher(1974〕将进入壁垒定义为:当进入对社会有利时能够阻碍进入的任何因素。3.1.2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异化最早由张伯伦提出,在经济学以及市场营销中,产品差异化是指使产品或服务区别于其他厂商的产品或服务,以使其对特定消费者更有吸引力。产品差异化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如果消费者对现有产品有着很强的忠诚度,那么潜在进入者很难说服消费者购买其他品牌的产品,首先,新进入者需要提供质量更好、价格更低的产品;其次,他可能需要比在位者花费更多的广告、营销费用。产品产异化可以分为横向差异化(HorizontalDifferentiation)和垂直差异化(VerticalDifferentiation)。横向差异化是指产品的特性改变后,一部分消费者收益,另一部分消费者受损。横向差异化通常表现为产品的外观等非质量因素的差异。纵向差异化是指产品的特性改变后,消费者均收益或受损,比如一种产品质量的改进,使得所有使用这种产品的消费者都觉得这种产品比以前更好。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拥有最多的移动通信电话用户。由于消费心理,购买习惯、收入水平、知识层次等原因,不同消费者对移动产品的需求和消费行为有很大差异。加上我国东、中、西部之间经济发展程度差别较大,因此,电信运营商很难同时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电信运营商可以根据某些特征将消费者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然后制定相应的产品或服务。目前,中国移动下设三个品牌:“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全球通”是中国移动的旗舰品牌,主要针对经常漫游、本地通话费较高的中高端客户,这部分群体收入较高,消费能力强,对服务质量有较高的要求。中国移动为这部分客户在各营业厅设立“全球通”VIP客户通道,以及在机场设立“全球通”VIP休息室。“神州行”是中国最大的移动电话业务品牌,其用户数量占据中国移动总用户的76%,收入占比也超过70%。神州行面向大众消费者,尤其是农村群体,其资费较低,办理快捷方便。“动感地带”是中国移动为年轻群体精心打造的移动通信业务品牌,其客户大部分为16-30岁的学生,这部分群体对价格及其敏感但是数据业务使用量较大。中国联通包括“沃3G”、“沃家庭”、“亲情1+1”、“新势力”等。“沃3G”是中国联通针对联通的3G用户开发的品牌,其客户基本特征是语音通话费用较高,同时数据业务使用量也大;“沃派”是联通首次统一发布的青少年品牌,“沃派”代表青少年精彩的族群式生活,“沃派”主要面向青年群体和学生。“沃家庭”是中国联通在“亲情1+1”的基础上面向家庭客户提供的宽带、固话、手机、增值应用的全业务通信方案。“亲情1+1”是原中国网通面向家庭用户推出的满足全家人通信需求的服务计划:2008年10月l日,中国联通、中国网通红筹公司正式合并,并统一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因此2009年“亲情1+1”基础套餐由原来的固定电话、宽带、小灵通更改为固定电话、宽带和移动通信业务以及其增值服务的通信组合产品。中国电信在2008年获得经营移动通信的牌照后,也推出了“天翼”、“天翼飞YOUNG”等移动品牌。3.2结论关于市场绩效和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以Bain为代表的哈佛学派认为,在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者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因果关系,不同的市场结构能够产生不同的市场行为,不同的市场行为又会产生不同的市场绩效。他们认为集中度高的行业,由于厂商数量少,垄断力量大,厂商之间更容易合谋控制价格和产量,进而获得更高的利润。而以Stigler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则否认这一观点。他认为,在集中度较高的行业,由于厂商的生产规模大,规模经济显著,同时又拥有先进的设备、一流的技术、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因此生产更有效率,行业的高额利润并不是来自垄断或是合谋,而是来自效率,同时,由于效率的提高,利润的增加又使得厂商在竟争中更占优势,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因此,币场绩效和市场结构之间的正向关系并不是厂商通过合谋引起的。本部分通过对我国移动通信行业2004年至2009年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市场绩效和市场结构之间确实存在正向关系,但这一正向关系并不是厂商通过合谋引起的。结合前文对市场竞争行为的实证研究结果,即,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各运营商之间并不存在合谋,因此,本研究拒绝哈佛学派的共谋假说,而支持芝加哥学派的效率假说。4结论和政策建议4.1结论4.1.1关于市场竞争行为检测币场上的竞争程度一直是实证产业组织学中最热门的研究之一。本研究应用新实证产业组织背景下的结构模型对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竞争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存在相当程度的市场力量,其行为参数达到0.22,处于完全竞争和三寡头古诺竞争之间。同时,行业的勒纳指数为0.2938,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的41%,说明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价格仍处于较高水平。虽然我国电信行业,包括移动通信行业经过了数次重组,但是由于市场没有对外开放,竞争主体少,币场仍然缺乏竞争,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改善。虽然我国移动通信行业今年出现了激烈的价格战,然而根据平新乔(2003)基于移动公司相关数据的研究表明,从弹性分析看,移动公司处于降价能增收的阶段上。移动公司之间的价格战,其实是为了能获得最大的垄断利润。而且,移动行业巨大的价格下降空间来自于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积累的高额垄断租金。为了进一步增加市场竞争程度,应对国外运营商的激烈竞争,中国移动通信行业应进一步引入竞争,增加市场竞争主体个数。4.1.2关于绩效与市场结构关于市场绩效和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以Bain为代表的哈佛学派认为,在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者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因果关系,不同的币场结构能够产生不同的市场行为,不同的市场行为又会产生不同的市场绩效。他们认为集中度高的行业,由于产商数量少,垄断力量大,更容易合谋从而控制价格和产量,获得更高的利润。而以Stigler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则否认这一观点。他认为,在集中度较高的行业,由于厂商的生产规模大,规模经济显著,同时又拥有先进的设备、一流的技术、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因此生产更有效率,行业的高额利润并不是来自反垄断或是合谋,而是来自效率,同时,由于效率的提高,利润的增加又使得厂商在竞争中更占优势,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本部分通过对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市场绩效和市场结构之间确实存在正向关系,但这一正向关系并不是厂商通过合谋引起的。对市场竞争行为的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各运营商之间并不存在合谋,因此,本研究拒绝哈佛学派的共谋假说,从而支持芝加哥学派的效率假说。4.2政策建议4.2.1放松行业的进入管制为促进移动通信行业的有效竞争,降低市场力量,应进一步放松行业的进入管制。首先,应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移动通信市场。民营资本是我国最具活力的群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