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6 --网络赚钱项目:目录目录 0第一篇序 1第一章规划总论 1第二篇乡间小路 3——马蹄峪基础研究 3第二章旅游开发基础研究 3第三篇如何唱响《乡间小路》 11——马蹄峪旅游发展战略 11第三章旅游发展战略 11第四篇奏响《乡间小路》新乐章 16——马蹄峪旅游总体规划 16第四章旅游总体规划 16第五章旅游产品开发与节点设计 27第六章市场营销策划 34第七章专项规划 38第五篇走在《乡间小路》上 46——规划实施 46第八章分期建设 46第九章投资与效益估算 48附录一:发展模式探讨 52附录二:《乡间小路》 53第一篇序第一章规划总论一、规划范围综合考虑马蹄峪旅游资源分布以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等因素,依据泰安市岱岳区区、乡、村的要求,此次马蹄峪旅游开发概念性规划的空间范围确定为整个马蹄峪村的行政区划区域,含全村11个自然村,即北坡、小北峪、凉泉、胡树峪、马蹄峪、邹家沟、曹家庄、姚家沟、王家沟、斑鸠峪和东岭根。二、规划依据1、《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2000年10月;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国家技术标准监督局,1999年;3、《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国务院,1992年;4、《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5、《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旅游局,1992年2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97年5月;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1998年;8、山东省旅游管理条例;9、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定》;10、中共泰安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定》;11、《旅游规划通则》,国家旅游局,2003年;12、《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国家旅游局,2003年;三、规划参考1、泰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未定稿);2、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旅游总体规划,2006年;3、《泰山志》;4、泰安年鉴等。四、规划年限及分期本规划年限为14年,划分为三个阶段:近期:2007年-2010年(重点规划期)中期:2011年-2014年远期:2015年-2020年五、规划性质本次规划是在对马蹄峪村现状旅游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条件的优劣势(SWOT)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旅游业发展需求,提出概念性规划。是对马蹄峪旅游业发展的未来的前瞻性把握和创造性构思,以作为下一步规划制定和建筑设计的思想指导和参照。六、规划工作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1规划工作总体思路与马蹄峪村委领导座谈接受任务资源调查评价分析进行总体定位,确定发展战略形象设计功能分区、景区划分辅助系统规划制定营销战略2、具体技术路线搜集整理现状资料野外初步调查,明确基本思路野外详细调查、测量、拍摄市场调查网络查新专家咨询集中讨论中期汇报专题报告编写CAD制图文本编写初稿审定专家论证。七、规划成果1、《泰山马蹄峪旅游发展概念性规划》(说明书)2、《泰山马蹄峪旅游发展概念性规划》(图件)3、《泰山马蹄峪民俗旅游村项目建议书》第二篇乡间小路——马蹄峪基础研究第二章旅游开发基础研究一、概况1、地理位置与社会经济概况马蹄峪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下港乡的最南端,北临下港乡茅茨舍村,东接黄前镇、西靠祝阳镇。距泰安市中心约35公里,距济南市中心约50公里,距聊城141公里,距济宁118公里,距青岛254公里。马蹄峪村总面积为6200亩,人口976人,8个生产组,11个自然村,298户人家,36名党员。民风纯朴,社会治安很好。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这里的青壮年男性大多在外务工。该村人均收入3000多元,在全乡处于中上游水平。主要产业是林果业,占总产值的70%左右,其中板栗占50%,杏占20%。养蚕户70多户,已初步形成规模产业。目前,村子引山泉入户,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此地空气洁净、负离子含量高、食品和饮用水无污染,是人们理想的居住地。该村共有人口976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30多位,90多岁的老人6位,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本区域小梯田众多,田内种植粮食作物,田边种植杏、花椒、板栗、核桃等经济林木。农林间作,很有特点。自给自足的田园经济是本区域最典型特色。家家都有小菜园,且以分布在房前屋后最多。这里的蔬菜不打药,不施化肥,是名副其实的绿色蔬菜。石磨、碾子分布较多,是村民加工食物的主要工具。也是发展民俗旅游不可缺少的重要“原生态”资源。2、自然地理概况地形地貌规划区系泰山地貌主体的前脚部分,位于泰山的泰前大断裂与中天门大断裂之间,其岩性绝大部分属于太古代的变质岩系的泰山群杂岩,最古老的变质岩距今已有近30亿年历史。由于伴随泰山主体的抬升,在多次的振荡抬升过程中,其断裂构造比较复杂,形成了邹家沟、姚家沟和东岭根等旅游资源组合上等的谷地。不同性质的岩石,构成了不同性质的地质景观。灰岩、石英等岩脉出露较多,结晶程度好、颗粒粗大的深灰色灰岩和洁白如玉、晶粒粗大的石英石随处可见。黑白分明,对照明显的灰岩和石英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同时也使此处成为地理、地质专业大学生理想的岩石矿物实习地。此处由于条带状混合变质岩分布较广,大量的“纹石”在沟涧出露较多,其文脉图案,形象逼真,不乏有极为珍贵的藏石出现,体现出泰山奇石的神韵之美。南沟上游的冻冻峪尤其令人称奇。此处裸岩出露近10000平米,岩石混合岩化强烈,属上等奇石出露区。其上游紧临的南泉四季常流,半年潺潺流水,半年则形成冻台冰瀑,为马蹄峪一大奇观,观赏价值极大。据上百年来经验总结,当地老百姓根据冰瀑溶化时节来种植高粱、谷子,颇具物候指导意义。气候条件本区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冷热适中。春秋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严寒少雪。基本上是雨热同期。全年降水分布不均,并具有春旱夏涝、晚秋再旱的旱涝交替特点。四周环山的地形,冬天冷空气常被阻隔,故最冷月气温偏高,形成年均气温比周边地区偏高的小气候。这里的良种杏、樱桃等水果要比周边地区成熟早,经济效益很好。矿产资源该地属泰山东麓,主要盛产泰山花岗岩。在东部山地分布有石英矿。生物资源因自然和人为破坏,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消失。现有森林(次生林)主要是50年代以后的人造林(以油松、黑松、赤松、刺槐为主)。本区域降水较多,土层深厚,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主要乔、灌木有:松类、刺槐、杏、山楂、樱桃、李子、板栗、核桃、花椒、柿子、桃树、连翘、黄荆、酸枣等。上百年的古杏树和古板栗树很多,是发展旅游的一个亮点。野生动物有獾、狐、野兔、灰喜鹊、麻雀等,昆虫种类繁多。水文条件本区域汇水面积较小,导致水系不很发育。本区域河流短,流量小,属季节性小河,水资源短缺是该地区发展旅游的制约因素。但是,由于构造变动,形成了较多的裂隙性潜水泉。其水质甘甜、洁净,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自1996年以来村民饮用的自来水,就来自于山泉水。该区域大一点的塘坝仅有一个,其余的几口小塘坝体量小,渗水严重,目前的用途仅是养鱼和农业灌溉。为增加该区域的灵气,应在山谷上游适当多修几个蓄水塘坝,做好现有几个小塘坝的防渗、清瘀和加固处理是当务之急。因规划区位于水源地黄前水库上游,一定要杜绝水质污染。3、历史沿革清嘉庆年间,孟延法从山西迁此定居。因此处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较平坦,形如马蹄,故取村名马蹄峪。二、旅游资源分类具体分类情况及统计见表2-1和表2-2所示:表2-1马蹄峪旅游资源分类系统表主类亚类基本类型资源点A地文景观AA综合自然旅游地AAA山丘型旅游地杨山、升官台、花果山AAB谷地型旅游地马蹄峪村AB沉积与构造ABF矿点矿脉与矿石积聚地葫芦套沟石英矿AC地质地貌过程形迹ACE奇特与象形山石姚家沟奇石沟表2-1马蹄峪旅游资源分类系统表(续)B水域风光BA河段BAA观光游憩河段姚家沟溪流、邹家沟溪流BB天然湖泊与池沼BBC潭池马蹄峪水库、尚湖、马踏池、龙潭、姚家沟水库、邹家沟水库BC瀑布BCA悬瀑姚家沟溪谷瀑布BCB跌水姚家沟溪谷跌水BD泉BDA冷泉东岭根山泉、邹家沟升官台山泉、邹家沟冻冻峪山泉、姚家沟山泉C生物景观CA树木CAA林地杏、板栗、柿子树、山楂树、李子树、梨树、苹果树、杨树、油松、紫叶林CAC独树泰山龙水库东北的老板栗九龙壁、邹家沟的山杏王、姚家沟的古杏山门CB草原与草地CBA草地山顶草甸CC花卉地CCB林间花卉杨山荆棘花、泰山龙缨花、百日红CD野生动物栖息地CDA水生动物栖息地马蹄峪水库、尚湖、马踏池CDB陆生动物栖息地村庄周边的山脉。(东部山脉据传有狼出没)D天象与气候景观DA光现象DAA日月星辰观察地观杨山日出DB天气与气候现象DBA云雾多发区晨雾DBB避暑气候地东岭根古栗林、姚家沟森林公园DBC避寒气候地马蹄峪F`建筑与设施FD居住地与社区FDA传统与乡土建筑土坯房、粉壁灰砖瓦房、石围堰、碾、磨FDC特色社区邹家沟、东岭根鲁西传统村落FG水工建筑FGA水库观光游憩区段泰山龙水库、尚湖、马踏池、姚家沟水库G旅游商品GA地方旅游商品GAA菜品饮食板栗炖鸡、蘑菇炖鸡GAB农林畜产品及制品蔬菜、野菜、山果、柴鸡、柴鸡蛋、羊GAC水产品及制品鲢鱼、草鱼、鲤鱼GAD中草药材及制品灵芝、山竹、何首乌、丹参、车前子、益母草等GAE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粗布、纺织品、刺绣品、儿童老虎鞋H人文活动HC民间习俗HCA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纺织、煎饼制作HCD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堆沙堆、跳摆、丢包、打秋千、打陀螺HCG特色饮食风俗煎饼三、资源评价(一)优势1、生态环境优越该村落经过多年的植树绿化,植被覆盖率极高。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物种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是马蹄峪旅游资源的特色所在。2、区位优势环城游憩带是指发生于城市郊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是旅行社组织的一日游和二日游的主要目的地。其中一日游圈层主要分布在距城市140公里的腹地内,二日游的出游半径约为300公里。马蹄峪距泰安市中心约35公里,距济南市中心约50公里,距聊城141公里,距济宁118公里,距青岛254公里。马蹄峪凭借地缘的优势,成为双休日旅游的目的地。3、完整封闭的地理环境该村四面环山,座落在山间盆地上,仅西北部有一出口,地理环境封闭,交通相对闭塞。一方面,封闭的地理环境保护了区内生态环境,树木茂密,古树古木随处可见。形成林在村中,村在林中的优美环境。同时保护了村庄的传统风貌。目前村内仍有一定数量的土坯房,石碾、石磨也是随处可见。区内青山绿水,曲径石桥,苍松翠柏,堪称桃源人家。另一方面,封闭的地理环境有利于未来的旅游管理。4、乡间小路乡间小路是区内的主要道路。或绿茵覆盖的林荫小路、或农田相间的田间小路、或山花簇拥的花间小路,或怪石嶙峋的山间小路,或溪水泉边的汲水小路。形成马蹄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5、古树资源丰富村落有着古老的开发历史。村内村外散布着许多古树,尤其古板栗树、古杏树。古板栗树多数在明清之际栽植,有5000多株,多数距今已有一二百年,部分超过三四百年,仍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增添了马蹄峪的历史厚重感,是优先保护的不可多得的首位资源。6、山泉溪流本区东部南部山地多山泉出露,泉水清澈,水质良好。由卵石河床流下,形成彩石溪流,为马蹄峪旅游的点睛之笔。7、产业资源突出本区地理位置相对闭塞,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受外界影响较少,形成独特的具有传统意义的产业资源,如桑蚕业是山东最早开展植桑养蚕的地区。传统产业在旅游开发中可供开发利用。8、政府支持岱岳区将旅游开发作为兴区的重点,下港乡和马蹄峪村村委的领导,对开发旅游有很高的热情,均力争尽快将区内的各种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二)劣势1、交通不便。村庄目前仅有西北部的一个出入口。2、村内人口居住比较分散,带来诸多管理上的不便。3、养鸡户比较多,鸡棚在村庄、山林中比较突兀。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旅游景观。同时鸡粪也给环境带来一定污染。4、民俗旅游资源不突出。5、区内尚无垃圾处理设施。生活垃圾、排泄物部分被扔弃在溪谷里。这对马蹄峪环境保护极为不利。(三)存在问题1、缺水。该区内山泉、水库均数量较多,但水量较小。水库均面积较小,利用价值不高,对本区的旅游开发有一定的制约作用。2、缺文化。自清朝嘉庆年间人们迁此定居,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村内的历史文化资源保留甚少。村落布局杂乱,宗教文化贫乏。3、缺古建筑。由于历史传统和落后的生产力,该区古建筑主要为四合院形式的土坯房,不易保存,故保留下来的古民居也多是建国后的产物。四、资源特色挖掘(一)地域自然特色的发掘1乡间小路八十年代风靡中国大陆的台湾校园歌曲《乡间小路》至今仍翻唱不断。这一方面要归功于歌曲本身的魅力,但更重要的则是大众的“乡间”及“乡间小路”情结。一方面城市中老年人在《乡间小路》熟悉的旋律中产生乡村情结,另一方面,为缩小城乡差距,构造和谐社会,城市青少年人需要培养乡村情结,乡间小路则是沟通城乡的重要载体。因此乡间小路是马蹄峪旅游的亮点。既可作为乡村生活展示的窗口,又是城市对乡村的追忆载体。2古树名木众多突出挖掘古树古木所体现的深邃的历史感、水墨山水的意境,又展示绿意盎然的生机感,实现与历史对话,与自然共享。3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环境质量高,是有名的长寿村。(二)地域文化特色的发掘1泰山石文化该村地处泰山山脉,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就地取材,逐渐形成由泰山山石砌筑的石围堰和房屋建筑,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2桑蚕文化该村植桑养蚕历史悠久。目前桑园面积仍稳定在200多亩,维持一定规模效益。所产蚕丝质量高。茧丝长达300余米,是山东最长的茧丝,素有山东“长丝茧”之称。桑蚕文化、纺织文化、刺绣文化有待开发。3传统民居文化乡村民居分布相对集中,分布格局较整齐,形成整齐笔直的街道、小巷,总体呈网格状。一般采用四合院格局,高高的门头,其墙体与围墙连成一体,把整个院子围得严严实实,给人以安全感,尤其是和故宫朱漆兽头大门相仿的大红(黑)铁门,给人一种庄重、威严、气派之感。墙体厚实。老宅子的墙是用二十几厘米宽的土坯泥砖、青砖或石块砌成,总的厚度大约有三十厘米,安全可靠。屋顶是红色波浪形泥瓦,泥瓦下面是三层草和两层泥,泥夹在草层中间。安全稳固。北方气候寒冷,经常有寒潮袭击,且风速特别快,因此民居北墙窗户开得很小,而且位置很高。这是由北方气候条件所制约的。第三篇如何唱响《乡间小路》——马蹄峪旅游发展战略第三章旅游发展战略一、发展战略指导原则1、3E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文明发展的核心和目标,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与其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协调发展,是“社会-环境-经济”打生态系统的和谐有序。3E原则(Efficiency、Ecology、Equality)是可持续发展的深化。Efficiency-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以市场为基本杠杆,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有效资源的利用效率。Ecology-环境的生态化。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发育、演替规律,以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作为系统发展的基本驱动力。通过自我循环和自组织行为维持生态系统的有序演替和稳定性。Equality-尊重自然,关爱生命。强调人与自然之间、不同人类群体、不同人类活动间以及个体与整体、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公平性。2、原生态原则 强调保持乡村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原真性。只有在保持原真性的前提下,乡村旅游环境和旅游内容所体现的乡村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集体记忆才能得到真正保存。这是乡村旅游得以存在的根本。二、指导思想3E型旅游即是通过旅游有效的连接自然与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高效发展,达到环境的保护与优化。从泰安城市旅游整体发展战略和马蹄峪潜在的旅游资源、环境优势来看,3E型旅游是马蹄峪旅游开发的必然选择。马蹄峪自然的山水和自然的文化具有原真性,是完整无缺的原生生态与朴实厚重的民俗风情的完美结合,应此将会是热爱自然的旅游者的向往胜地。原生态旅游开发为马蹄峪的旅游发展创建了人与自然、传统文化和谐发展的新模式。三、战略定位(一)规划理念突出展示马蹄峪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传统的民风民俗,形成集生态、民俗与三农于一体的农业旅游示范点。让游客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深入农家,参与劳作,感受自然,体验三农。(二)战略定位近期:生态休闲、三农乐园中远期:以乡村风情为特色、以度假、休闲、娱乐为主体的综合旅游地四、发展战略(一)战略思路1、协同共赢战略: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注重资源整合实现整体发展。根据地理接近原则,主动与等级较高的旅游资源进行捆绑。以整体一盘棋的思路,实现与泰山、岱岳区周边乡村的协同发展。2、产品多元复合开发战略:旅游产品的多元复合开发,适应了市场多元的需求,是旅游产业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效益的前提和基础。在开发过程中,旅游产品不放弃单纯的观光型,重点抓观光、度假、专项产品多元结构的旅游产品,实现观光、休闲与度假互动。3、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区受益战略: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道路、方向起客观导向作用,其主要职能是为旅游产业的发展营造适宜的氛围、负责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组织对外的旅游促销和对内的旅游宣传,扶持旅游政策、制定和实施旅游发展规划和阶段性计划,按照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有关旅游的法规指导旅游业的发展和进行旅游行业管理。企业则具体主持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和保护。规划强调为当地人带来利益。在开发中坚持“当地人所有,共同决策”;坚持调动当地人的力量,复兴当地乡村艺术和手工艺,建立独特的文化形象。(二)战略布局针对马蹄峪旅游资源的特点,规划开发“一区三沟”格局,形成三足鼎立格局。“一区”:即乡村旅游休闲中心区;“三沟”即邹家沟林果生态旅游、东岭根林下休闲旅游、姚家沟山涧奇石休闲探险旅游。 (三)战略目标1、产业目标:旅游兴村培植旅游成为本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并籍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转向有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传统桑果业和科技农业为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传统优势产业资源,建设旅游桑果示范品牌。保持并逐步扩大现有的桑田、果园面积,实现规模效益,同时向相关的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延伸,实现种养殖、深加工、新品种开发等多产业一体化。最终形成马蹄峪所独有的旅游品牌、生态桑果品牌。适当引入科技农业项目,建立科技农业示范园。与农业科研单位合作,采用植物克隆技术,培育美荷速生杨、香杨、牡丹石榴、红豆杉等名特优新苗木品种的基地。2、社会目标:和谐社区全面提高从业人员及当地居民素质,建成文明休闲度假旅游示范区。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快成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争取成为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其具体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建设成为开展旅游的民俗旅游示范村。将泰山传统民俗保存流传下来,原汁原味地展示给游客。二是建设成生态小康示范村。积极推进“十看新农村”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试点,使之成为符合“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村容整洁、乡风文明、作风民主”五项标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十看新农村”即“一看规划,二看路,三看卫生,四看住,五看环境,六看树,七看产业,八看富,九看乡风,十看和睦”。该村未来的旅游开发和发展将以本规划为先导,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不开山、不填塘、不砍树、不破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道路和建筑,凸显生态优势和文化特色,进行产业升级,健全基础设施,最终实现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村民的小康生活。3、环境目标:生态景区保持空气清新、水域清洁、植被良好,建成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双优的旅游区。(四)特色品牌战略1、乡间小路马蹄峪的乡间小路蜿蜒曲折,在6000多亩地的范围内,初步统计长达30多公里,串联各类乡村和生态场景,意境幽深,很有特色,是城市居民求之不得的乡村梦境。目前尚无任何村落有此创意,马蹄峪村将是首例主推“乡间小路”的民俗旅游村。通过音乐、形象、现场环境、媒体、游客等的多元烘托,乡间小路的形象必将成为马蹄峪最大的特色和品牌。需要尽快注册保护。2、防癌杏马蹄峪杏树种植历史较早,其主要品种为西伯利亚杏(俗称山杏)。每年的4月上中旬山杏花开放,白色的杏花形成了当地美丽独特的风景线,花期一般持续1周左右。杏的成熟期较长,极早熟品种在四、五月左右成熟,早熟、中熟品种在六七月份成熟,晚熟品种可延续到8月份。杏肉不仅味美色艳、香气宜人,还含有大量丰富的营养物质。果肉含糖、蛋白质、钙、磷、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及维生素C;苦杏仁含苦杏仁甙、酶及脂肪油。甜杏仁含苦杏仁甙、脂肪油、糖分、蛋白质、树脂、扁豆甙、杏仁油。杏有生津止渴、润肺定喘功效。适用于口燥咽干、肺燥干咳、喘促气短等症。此外,民间有谚语说:“端午吃个杏,到老没有病。”主要是因为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7,具有显著的防癌作用。现实生活中,常食杏人群的癌症发病率明显偏低。马蹄峪村长久以来有吃杏的习惯,村内无癌症患者,是著名的“长寿之村”与“无癌之村”。规划在每年3月底4月初杏花开放的季节举办“马蹄杏花节”,开展春游,进行踏青赏花等旅游活动。规划树立“马蹄峪防癌杏”这一生态旅游品牌。以生态水果和健康生活吸引和引导游客。3、古栗林马蹄峪古栗树众多,多数分布在村庄南部和东部的山地,现有五千棵,这些古树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洗礼,依然根系旺盛,盘根错节,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栗树挺拔俊秀,树冠扁球形,树荫庞大茂密,林下少杂草、虫蝇。是不可多得的纳凉休闲场所。花期5-6月,最初是淡绿色,当栗子渐渐长大,栗花的颜色也慢慢地泛黄了,纷纷坠落。栗花具有防蚊功效。落地的栗花可以编织成火绳,夏夜里在田间、地头、瓜棚、乡场等地方娴静的燃烧,使炽热的夏夜美丽无比。还可以作工艺品,编一些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有小猴子,小熊、小狗等小玩意儿。果熟期9-10月,产量颇高。是本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规划对本区内的古栗树进行编号,并根据其形态、树龄进行命名。可借鉴台湾红桧古树游览园的命名方法,以与树龄相对应年代的历史名人为古树的名字。如树龄3000年左右的红桧树被命名为孔子树。在具体命名中,还可吸引游客的参与,确定古树的名字,打造游客与村民共享的旅游景区。4、长丝茧马蹄峪村植桑养蚕历史悠久。所产蚕丝质量高。茧丝长达300余米,是山东最长的茧丝,素有山东“长丝茧”之称。规划保护并适当扩大桑园面积,加大科技投入,树立“马蹄长丝茧”品牌,挖掘其桑蚕文化、纺织文化、刺绣文化。将丝绸制品产生的全过程展示给游客。从采桑喂蚕、缫丝、纺织到刺绣,以作坊形式将中国的古老工艺展示出来,重点展示养蚕和剿丝环节。丰富游客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引游客参与。五、战略措施1、实行3E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兼顾生态保护、社会公正、经济繁荣,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2、与周边旅游区合作开发,避免雷同带来的恶性竞争。立足本区旅游资源特色,追求独特及与周边景区的互补,争取合作,形成规模效益,把旅游这块蛋糕作大作强。3、政府主导,寻求立项,招商引资。4、加大宣传力度。以“走在乡间小路上——马蹄峪乡村旅游”为宣传口号,以“马蹄防癌杏”为卖点,利用齐鲁电视台、泰安电视台及齐鲁晚报、泰安日报等媒体进行宣传。设计马蹄峪乡村旅游的标志和徽章,在道路标志、旅游标识系统中进行宣传。5、吸引旅行社参与开发。6、落实特色发展战略:第一,实现交通方式旅游化,进入景区的交通均为农家传统交通工具——马车、牛车、驴车、甚至羊车,骑马、骑驴等,让交通也变为旅游体验,拓宽旅游内涵;第二,实现游览购物情趣化、科学化,突出情趣,亲近游客,打动游客,传播科学知识,寓教于乐;第三,实现饮食品牌化、符号化,马蹄峪可以独树一帜,单独开发“马蹄峪六大件”——马蹄炖柴鸡、三美豆腐等,既简单,又节约,形成自己的特色,便于获得认同;第四,住宿娱乐民俗化。第四篇奏响《乡间小路》新乐章——马蹄峪旅游总体规划第四章旅游总体规划一、历次规划成果1《山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年)规划把泰安定位为“天庭脚下的花园”;要把泰山建设为生态旅游区。但未涉及该村。2《岱岳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把岱岳区定位为文明源地,生态家园;近期要把岱岳区建设成为生态休闲旅游地,最终建设成以大汶口文化为龙头、特色休闲为主体的综合旅游地。规划泰山山外山旅游区(下港、黄前和祝阳)为保护第一,清洁观光,清洁休闲的东部山水清洁观光休闲区把马蹄峪规划成为生态休闲、体验三农的农业旅游示范点。二、规划关注主体本规划注重关注需求主体。需求主体之一:城市人生活在喧嚣、忙碌中的城市居民渴望走向宁静、安详的乡村自然生态景观区,亲近自然、接触自然,找寻愉悦身心的场所。马蹄峪环境幽静,景色优美,乡村气息浓郁,又位于环城游憩带(ReBAM)内,不管是在旅游资源上还是可达性上都满足了城市居民的需求。需求主体之二:乡村人生活在乡村的居民渴望乡村的生活、生产得到社会的价值认同,也希望乡村生活从封闭、落后走向开放、现代化。旅游是联系外部和乡村的媒介,一方面将乡村的资源价值挖掘出来展示给世人,另一方面又将外部的先进文化、技术引进乡村,改善乡村的生活和生产。能够满足乡村人的需求。三、规划原则(一)生态原则要注重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不能为了满足游客需求而破坏了生态环境。要强调“桃花源”、“生态乡村”的观念。维持马蹄峪生态原始环境是进行旅游开发的基本门槛。(二)适应自然和社会运动周期的原则利用四季气象特征:四季不同的温度、四季不同的风向、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象等自然的周期;以及日常工作和娱乐、周末娱乐活动、固定的节假日活动、季节性的活动等社会周期。(三)艺术原则也有人称之为视觉和谐原则、美学原则,是借用一定的艺术手法使旅游景区具备较高的美学水平,使居民和游客均感觉舒服、精神愉悦。在规划中着重从空间布局、空间序列和对色彩、质感以及型体处理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四、功能性质与形象设计(一)总体形象设计马蹄峪山水相依、古树参天、小溪潺潺、花果飘香。根据其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马蹄峪的旅游主体形象定位应基于“新田园”、山谷生态旅游以及休闲度假这一体系。具体来讲,应以泰山山谷和“田园”文化为载体和重点,包括山谷生态、康体、民俗节庆、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重点开发和建设山谷生态旅游、康体旅游、乡村休闲旅游和民俗风情旅游项目。马蹄峪三样事物十分突出,均可担当形象主体之重任,一是封闭的盆地如世外桃源,二是古老的栗树林,三是成片的杏林。作为旅游形象需要突出、上口,但又要适当的保留和含蓄,以便留有余地,让游客有所“意外”,有所发现,我们把世外桃源进行保留(也是因为肥城已有桃源世界),让游客自己发现,栗树作为整个马蹄峪的本底环境资源和重要的旅游资源,需要让游客有所意外,而杏花村在泰山附近尚没有被人使用,并且有利于春季(杏花时节)的旅游攻势的展开,有利于作为泰山的代表展示“泰山民俗”,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将马蹄峪进行整体旅游形象定位。旅游总体形象:1.泰山杏花村——下港马蹄峪(主要用在春季、初夏)2.泰山民俗村——下港马蹄峪(可常年使用)旅游辅助形象:乡间小路马蹄峪世外桃源马蹄峪福寿之乡,快乐老家桃源人家,杏花世界桑果之乡马蹄峪泰山民俗博览园宣传口号:泰山杏花村——下港马蹄峪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马蹄峪乡村旅游泰山民俗村——下港马蹄峪乡间小路马蹄峪世外桃源马蹄峪福寿之乡,快乐老家桃源人家,杏花世界桑果之乡马蹄峪泰山民俗博览园去马蹄峪旅游,走乡间小路走乡间小路,看山村风情——泰山马蹄峪骑马摸鱼养桑蚕,尽在下港马蹄峪(二)卖点1、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乡间小路)——城乡互动(交融)进行时。2、桃源意境。3、林茂境幽,福寿之乡。4、泰山民俗博览与操作展演。五、景区总体布局(一)空间结构根据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结构、类型结构、开发利用方向,马蹄峪旅游总体布局采取“一区三沟”格局,形成三足鼎立格局。“一区”:即马蹄峪乡村旅游休闲中心区;“三沟”即邹家沟林果生态旅游、东岭根林下休闲旅游、姚家沟山涧奇石休闲探险旅游。其中邹家沟为近期规划的重点。(二)功能分区依据不同地区的功能性质的不同,主要分为:马蹄峪乡村旅游休闲中心区、邹家沟林果生态游览区、东岭根林下休闲游览区、姚家沟山涧奇石休闲探险游览区。(三)马蹄峪乡村旅游休闲中心区1概况位于马蹄峪中部,包括斑鸠峪、胡树峪、小北岭、凉泉等多个村庄。该区是马蹄峪的人口密集区,现有的服务设施基本都分布于此。区内宽约5米的柏油路贯穿东西,交通相对便利。区内村庄乡土气息浓郁。村内独具特色的土坯房、卵石房、石围堰随处可见,房前屋后果树众多,多李子、柿子、栗子、杏等树种。在村庄空地上还分布了西红柿、草莓、黄瓜等蔬菜,以及桑园等。形成“林在村中,村在林中”良好的生态格局。区内从马蹄峪村委到斑鸠峪自西向东分布着3个水库,分别是泰山龙水库、尚湖、马踏池。对调节马蹄峪地区的小气候起着重要作用。水库内草鱼、鲤鱼和鲢鱼较多。2资源评价(1)优点:环境优美。群山环抱,村庄绿树掩映,溪流贯穿,生态环境十分优美。古树老屋,炊烟袅袅,鸡犬之声相闻,人文环境同样让人留恋忘返。该景区古树村内建筑独具特色。村内相对封闭,至今仍保留土坯房、石围堰等古建筑,历史文化深邃。乡间小路区内村落之间、村落与农田之间联系的纽带就是乡间小路。(2)不足:村内养鸡户较多,对乡村的景观和环境都产生负面影响。生活垃圾对溪流、水库产生一定污染。目前水塘已经出现富营养化的迹象。3规划形象与功能规划形象:古树老屋、桃源人家功能定位:以山村民俗、三农体验、服务接待的综合服务旅游区。又可分为以古树、人家为主题的乡村风貌旅游区、以桑蚕、纺织为主题的民风民俗旅游区、以荡舟、垂钓为主题的水景观光休闲旅游区,以及提供农家餐饮、住宿为主的服务区。4总体设计与安排(1)环境整治规划扩建村庄主干道,供旅游大巴通行(至村委便可,远期可搬迁泰港公司,在其厂区建设停车场,去马蹄峪一律使用马车、骑马等方式,对世外桃源的感觉更好)。梳理本区乡间小路,逐步拆除村内鸡棚,尤其溪流、水库附近的鸡棚。改善水库水质。修建垃圾收集站,及时处理景区内的生活垃圾、排泄物。将裸露地面的自来水供水管道埋入地下,优化乡村景观。(2)活动项目及配套设施在村庄的西北入口,设计景区门户标志。扩建村庄主干道,并对村落之间、村落与农田之间的乡间小路进行梳理(保持现状为主),建成乡间小路网络结构。提高村落的可达性和行人的舒适度。在水库上开展溜索(东北――西南向)、走钢丝、划船等项目。改造泰山龙山庄,将其建成外部朴实,内部现代的农家旅舍的示范点。在曹家庄西部桑园附近建设民俗博览园,简称民博园。园内以作坊形式向游客展示本村悠久的植桑养蚕纺织历史,和山东的特色民俗,如打铁、木工、编织、剪纸等传统工艺。进行水系与岸线设计。在马蹄峪水库规划水上乐园。在水库周边规划环湖步道和瓜果长廊。在胡树峪古栗王的西南侧规划栗王广场。广场北侧规划山神庙(设古戏台,与庙会结合)和孟氏宗祠庙。广场东侧规划村史展览馆。在凉泉村的东南部、栗王广场的西部规划科技农业示范园。园内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培育美荷速生杨、香杨、牡丹石榴、红豆杉等名特优新品种。5相关建议(1)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护村庄内年代较久的民居。(2)对村内民居采取统一规划,从色彩、材料、格局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定,保持村庄风貌的统一性和乡土特色。为体现泰山民居特色,新建房屋、需要改造的房屋可以设计部分卵石墙。(3)将裸露地面的自来水供水管道埋入地下,优化乡村景观。(4)保护环境,严格管理村内生活垃圾和排泄物。(5)保护景区内的古树古木。在开发过程中,一切建筑活动均要“让路于树”,而不是“移树让路”或“伐树让路”。表4-1:中部综合游览区规划项目一览编号项目内容、规格、规模、数量近期中期远期1-1村庄门户大型石碾、石磨,大型水车√1-2泰山龙山庄卵石贴面,是农家旅舍示范点√1-3旅游接待中心1500平方米,具备餐饮、住宿、娱乐设施√1-4马蹄峪宾舍四合院格局,粉墙黛瓦,灰砖墙√1-5水上乐园榭、亭、栈道等水上建筑;溜索;水上高尔夫球场;水上表演台√1-6民博园陈列与参与相结合的作坊组合,开展灵活展览、动感购物活动√√1-7停车场共500平方米√1-8村落主干道8.5米宽,东西向√1-9水上溜索长约500米√1-10栗王广场约0.7平方公里√1-11科技农业示范园约0.5平方公里√(四)邹家沟林果生态游览区1概况该区包括邹家沟村,村南部的杏花岭、栗林沟、饮马涧、升官台景点,以及冻冻峪等景区。邹家沟是马蹄峪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共48家住户,3.5米宽的水泥路通至村口,交通便利。整个村落坐落在古杏林之中,房屋多土坯墙,山泉汇成的溪流从南至北贯穿村落,水流常年不断。小桥流水人家成为该村落的鲜明特色。杏花岭位于在邹家沟村南部的山脊上,岭上零散的农户坐落在大片的杏林中,多数杏树树龄已有20多年,且杏树种类繁多,其果实成熟期可从五月一直延续到八月。杏花岭以南是栗林沟,沟中多数树龄已有几百年,成排的古栗树形成乡间林荫小路。梯田的石围堰、成排的老板栗树和树下的林荫小路,以及成片的杏树林形成栗海甜园的完美景区。冻冻峪位于村庄东南部的东沟,沟内有古栗林、山泉,还有藉山石形成的瀑布,在冬季形成冰瀑,这也是该峪得名的缘由。2资源评价(1)优点:古栗林和古杏林既给人沧桑的历史感,又有丰收的喜悦之情。是该区的特色旅游资源。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风貌。这在地处北方的泰安是少见的。溪流由南部山泉汇集而成,水质优良。(2)不足:该区内散布着几家养鸡场。对该区的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溪流内生活垃圾较多。3规划形象与功能形象设计:杏花村功能定位:以林业观光、山果采摘、山泉嬉戏为主题的动感之旅游区重点抓住“马蹄防癌杏”这一品牌,借“春花”、“夏实”两个高峰期,开展林业观光活动,把发展果品生产经营与发展生态旅游结合起来,把传统农业与观光农业结合起来,建成城市居民休闲游憩、养生、体验田园乐趣及乡村居民农闲娱乐的好去处。4总体设计与安排(1)环境整治规划将裸露地面的自来水供水管道埋入地下,优化乡村景观。逐步拆除村内鸡棚,尤其溪流附近的鸡棚。修建垃圾收集站,及时处理景区溪流内的生活垃圾、排泄物。(2)活动项目及配套设施:可开展季相旅游。春季踏青、杏花观光;夏季山杏采摘、品泉戏水,消暑,秋季山楂、柿子、板栗等山果采摘,冬季冻冻峪冰瀑观赏,。保护好杏花岭的防癌杏园,开发采摘山果等体验三农旅游项目。保留村落老民居和传统生活、生产工具,如村内随处可见的石碾、石磨,保护村落内古树古木,在村落内开发推碾磨、采摘山果等体验三农旅游项目,供游人参观体验。在冻冻峪的南部松林规划松鼠园。5相关建议(1)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护村庄内年代较久远的民居,维护乡村的整体风貌。(2)对村内民居采取统一规划,从色彩、材料、格局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定,保持村庄风貌的统一性和乡土特色。(3)保护景区内的古栗树和古杏树。(4)保护环境,严格管理村内生活垃圾和排泄物。表4-2:邹家沟林果生态游览区规划项目一览编号项目内容、规格、规模、数量近期中期远期2-1小桥当地青石板√2-2传统民俗展览馆四合院、土坯房、石碾、石磨√2-3松鼠园在松林内放养松鼠√2-4导游标识系统√2-5防癌杏园介绍位于杏花岭√2-6农家旅舍农家特色√(五)东岭根林下休闲旅游区:1概况位于东岭根村及东部的葫芦套沟。东岭根村有20多户人家,60多口人,集中分布在葫芦套沟的西部。西部入口处仅有四家农户,沟内人口稀少,原生生态保留较好。葫芦套沟中段与环山路相接,交通便利。沟东部盛产石英,即硅石。采下的石英砂,主要销往外地,做地板砖材料、玻璃制品和耐火材料。现已停止开发。该景区内拥有众多的古板栗树,多为明清时期栽植,树龄均在百年以上。板栗树冠扁球形,自古就是优良的庭荫树种。景区内板栗树干粗壮,树冠蓊郁葱绿地铺展开来,形成沧桑、深邃,而又绿意盎然的绿色隧道。古板栗林和开阔的林下空间是开展旅游的绝好资源。2资源评价(1)优点:沟内水清岸绿、鸟语花香,充分体现了乡村沟谷地带“野之美”、“冷之美”、“幽之美”、“静之美”的四大特质之美。以幽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生态景观向居民、游客展示了乡村的靓丽景观。古栗树开阔的林下空间吸引游客亲近、体验自然。环山路与景区相接,使得景区的可进入性大大增强。(2)不足:该景区水量较少,溪流在旱季有断流现象。3规划形象与功能形象定位:绿色幽境,悠然南山功能定位:以林下休闲、娱乐,体验自然为主题的悠然之旅游区4总体设计与安排(1)环境整治规划:清除板栗树下的杂草,打造舒适的林下休憩空间。在景区内修筑贯穿东西的乡间小路,提高景区的可达性和安全性。停止景区内石英矿采石,将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采矿业提升为第三产业旅游业。(2)活动项目及配套设施:林下布置石桌椅、秋千、吊床等休闲娱乐设施,供游客在乡间野餐、露营,荡秋千,睡吊床或帐篷。使游人嗅着泥土的芳香,聆听周围蛙声、虫鸣,尽情感受乡间田园风光。在葫芦套沟的东尽头修建一水库蓄水,以调节沟内溪流的水流速和流量。在葫芦套沟的中段设计木质小屋,色彩采用古栗树的暗灰色,与周围环境相和谐,木屋作为小吃部、摄影点等,满足游客基本需求。用景区特产石英石及杂岩砌筑一大型石壁,作为本景区的标志景观。浮雕内容以古栗林林下休闲或乡村生活生产为主题。介绍本景区的特产及其相关的科普知识。设计导游标识系统。5相关建议(1)制定管理条例,将人对自然的影响降到最小,以保护景区内生态环境的原真性。(2)组建专门的管理小组,保护景区内的古栗树和山地植被。表4-3:东岭根林下休闲旅游区规划项目一览编号项目内容、规格、规模、数量近期中期远期3-1水库蓄水设施√3-2木屋服务点√3-3导游标识系统木结构√3-4农家旅舍√3-5浮雕壁用石英等当地石材砌筑成景区标志景观√3-6旅游专用交通线路乡间卵石林荫小路、木栈道√(六)姚家沟山涧奇石探险休闲游览区1概况姚家沟村位于马蹄峪东南部,有20多户人家。4米宽的水泥路贯穿村子,交通便利,村内古栗树、古杏树较多。溪流贯穿村庄南北,与邹家沟溪流相比,水量更大。在部分地区形成小瀑布和深潭,负氧离子含量高。溪流的河床由岩礁、卵石及石头所构成,奇石散布,极具神秘感。溪流上游分布有两个水库,和大片紫叶林、松林,森林覆盖率高,山光水色,景色优美。沟东南为石门子沟,农田密集,有典型的大寨田。该景区内的产业结构主要为林果业,除此以外,还有养蜂业。有养蜂户2家,90多个蜂箱。2资源评价(1)优点:溪流内散布了大量奇石,兼具科考价值、观赏价值和探险价值。溪流水质良好,水量大,形成瀑布和深潭,景色优美。(2)不足:村内干道附近分布有四家养鸡场。溪流沟谷内杂草丛生,生活垃圾较多。3规划形象与功能形象定位:山涧奇石、快乐老家功能定位:以赏石戏水、溪谷探险的激情之旅游区4总体设计与安排(1)环境整治规划:清除溪流内杂草和生活垃圾。拆除鸡棚,减少动物排泄物给溪谷带来的污染。(2)活动项目及配套设施:在奇石沟开展溪谷探秘、生态游;开发蜂蜜、花粉等旅游商品,组织游客认识蜜蜂、品尝蜂蜜,进行甜蜜之旅。在溪谷修建木栈道和乡间小路相连接。既突出乡野气息,又兼顾游客安全和生态安全。同时为游客近水、戏水提供可能。开发溪谷源头的森林公园,形成观光、休闲、健行旅游产品。在石门子沟规划三农认知园,即习农、学农、乐农示范园。在大寨田开展农事旅游。大寨田是指沿山坡修筑,一层压一层的梯田。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农业学大寨”的产物,是挑灯夜战,苦干加巧干的成果,代表了那个年代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提倡。规划在这里开展包地种田,认养树木,水果成熟时由承包者亲自采摘等活动。5相关建议(1)组织专门的管理小组,管理并保护溪谷内的奇石资源。杜绝游客私带奇石出村。(2)严格管理村内生活垃圾和排泄物,保证溪流水质安全。表4-4:姚家沟山涧奇石探险休闲游览区规划项目一览编号项目内容、规格、规模、数量近期中期远期4-1木栈道架空于溪流之上√4-2石屋服务点。卵石砌筑而成√4-3导游标识系统石质√4-4农家旅舍√4-4森林公园√4-5三农认知园石门子沟√六、乡村景观设计1、色彩设计自然色调:景区四季分明:春天鸟语花香,夏天郁葱吐绿,秋天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这样的气候造就了大自然的春翠、夏蓝、秋橙、冬银的四季轮回主色调。(见图4-1)四季基本色调:绿,橙,红,白背景色调黑(土),蓝(天)。人文景观:以白、灰、黄为主。规划旅游标识系统以灰色为主,加入红色、黄色等跳跃性色彩,吸引游客注意。2、建筑设计在旅游区的核心区,建筑外型保留传统建筑元素,吸取自然环境要素,创造既与自然和谐,又与历史连接的乡村建筑。本旅游区延续马蹄峪长久以来的建筑风格。并吸取古栗树暗灰色的树皮、不规则的深裂,运用到墙柱的设计中。建筑沿袭传统四合院格局。设计围墙有三种形式:一类是采用粉砖墙,灰砖墙柱间距3-4米,中开漏花窗或以卵石贴面的伪漏花窗;一类是粉砖墙、伪栗树皮墙柱;另一类是山石砌筑的泰山石围墙。规划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是本区的建筑基调。3、植被设计景区植被设计坚持以乡土植被为主,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以旅游需求为导向。在村庄内见缝插针,加大蔬菜种植面积,以满足游客采摘蔬菜,品尝农家菜的需求。调整村庄内的树种结构,增植山楂、李子等树种,满足游客采摘水果的需求。在游览区增植观赏植物。如樱花、杜鹃等花卉和黄栌、鸡爪枫等色叶植物。第五章旅游产品开发与节点设计一、旅游产品项目本旅游区主要开发观光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产品、娱乐参与性旅游产品、民风民俗旅游产品和特色饮食旅游产品等。即怀旧旅游产品、体验旅游产品和季相旅游产品。1、怀旧与寻根旅游怀旧旅游是指源于对乡村的特殊情感和怀旧情结,完美体现乡土气息,真正体验乡土人文情感的特色旅游活动。城市人的祖先是从乡村走出的,作为农村人的后代,人们有必要了解祖先的生活经历。活动内容主要有走在乡间小路上,深入原始的居住环境,感觉原始的美味,闻闻炊烟袅袅,小河流水人家,半晚的夕阳沉落,早起的莺歌燕鸣,感觉久违的沉淀岁月,步入横亘的山脉起落,添一把温暖的柴火,睡睡令脊背挺直的火炕。柳树下,果林中,稻田里,玉米地,小鸡喳喳,小狗旺旺,形成浓重的水墨山水画,不仅写意,还有写实,对于有着乡村生活体验的中老年人,倍感亲切。2体验旅游即体验三农旅游活动。包括农产品采摘、推碾推磨,参观植桑、养蚕、缫丝、纺纱等乡村生活和生产活动。规划景区以健身养生寻根为目的,让游客体验农事劳作、农产品采摘等自然旅游资源;以作坊为表现形式,让游客体验各种传统民俗等人文旅游资源。3、季相旅游突破旅游淡旺季限制,开展四季季相旅游:春季——山花烂漫:以“马蹄杏花节”为起点,开始马蹄峪新的一年的乡村旅游。主要旅游活动为踏青、观花、休闲以及耕种等三农体验活动等。夏季——溪流飞瀑:以“马蹄防癌杏”为旅游品牌,举行马蹄峪自摘节。主要旅游活动为果品采摘、品泉戏水消暑、休闲度假等活动。秋季——果实累累:是山楂、柿子、栗子、核桃等成熟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在这个季节开展农产品收获、品尝等三农体验活动,以及休闲度假活动。冬季——雪地冰瀑:以农村过大年为为亮点,开展各种典仪、庆祝活动,如秧歌、庙会、戏曲表演等活动。根据季节特点,开展溜冰、冰陀螺、打冰球等活动。二、旅游线路设计1邹家沟动感之旅邹家沟-杏花岭-古栗林-邹家沟溪流主题:小桥流水、杏花世界(栗海甜园)活动内容:林业观光、山果采摘、山泉嬉戏2东岭根悠然之旅东岭根-葫芦套沟主题:绿色幽境,悠然南山活动内容:探古寻幽、林下休闲、娱乐,体验自然主题:绿色幽境,快乐老家3姚家沟激情之旅姚家沟-森林公园主题:山涧奇石、快乐老家活动内容:赏石戏水、溪谷探险三、节点设计(一)乡村门户乡村门户作为进入乡村的主要交通入口,给人们留下该村的第一印象,这将影响人们对乡村旅游的感知。因此,门户的设计处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乡村旅游。乡村门户的设计要充分结合周边自然条件与人文氛围,以乡土雕塑、生态绿化以及代表当地历史文化特性的建筑小品如门楼、牌坊等为主体,为主,从而体现乡村的特色与历史积淀,让当地居民有机的融入入口标志地区,也让游客为之惊艳,赞叹,增加旅游兴趣。本规划布置在马蹄峪村的西北入口处,规划迁走农机厂,利用场地,修建停车场、旅游交通停靠点和售票处。游客可在此换成马蹄峪特色旅游交通——马车。标志景观设计一大型水车和石碾、石磨,并布置马蹄峪景区导游服务图。水车布置在景区入口处河流的河床上。仿原木结构,机械驱动。力争利用大体型吸引游客的眼球和惊奇,同时利用其独特性树立该景区的旅游形象。石碾、石磨布置在进入山坳后的小丘上,海拔为251.8米,石碾石磨材质选择当地的大青石,不事张扬,不加修饰,真正体现本乡本土、至正至纯的乡村气息。其沧桑与拙朴成为乡土风格的代言,突出马蹄峪乡村旅游的主题和特色。石碾、石磨体型之大,可入吉尼斯世界大全,冲击游客的视觉,震撼其心灵,也吸引游客身体力行,试着推一下石碾、石磨。在景区入口处种植香杨,以优化景区环境,给游客一个最佳的第一印象。(二)旅游综合接待中心(锦湖庄园)1现状位于尚湖北部的台地上,与马踏池一路之隔。尚湖东北角和南面树木较多,尤其是东北角,老板栗和梧桐树较多。接待中心南侧是斑鸠峪村,附近共有3个养鸡场。2规划接待中心作为旅游区高级宾馆,名为锦湖庄园。既具有餐饮、住宿功能,也具备休闲娱乐功能。其设计目标是建设一个外部富有传统精神、内部舒适宜人的景观建筑,争取成为周边最有特色的接待设施。因此其建筑外形设计要求既要体现当地特色,又要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内部设计则要求高标准、现代化设计。要求网线、电源线、电话线、卫星天线等入户,还要求一定的休闲娱乐设施,如乒乓球室、棋类游戏室等娱乐设施,其中一个套院可满足15人左右的小型会议。规划在三级台地的空地上,修建阶梯形的建筑群落,共约1500平方米。最高一级台地,面南背北修建连排套院封闭式建筑群落。修建5个套院,每个套院房屋三间,带抱厦,建筑屋顶采用硬山灰瓦。5个套院中,一个为管理用房(预定、接待、备餐等),一个为会议室兼乒乓球活动室,其余三套为招待用房,其中与活动室相连的套房标准最高,有掖门与活动室相连。围墙采用粉砖墙,灰砖墙柱或伪栗树皮墙柱间距3-4米,中开传统的漏花窗或以卵石贴面的伪漏花窗,院内放置碾子、石磨,整个院落用高葡萄架遮蔽(形成类似吐鲁番维族人家的形制),用循环水做小型假山跌水,内外墙均种植爬墙类瓜豆(可参照东都宾馆的平房接待区)。满足游客餐饮、住宿、休闲需求,可同时接待40人用餐,6-10人住宿(主要以午休为主,夜晚规模较大的集中住宿建议在尚湖山庄)。中部台地为农家菜园,采用符合生态学原则的竹木围墙和木篱笆墙,园内种植黄瓜、豆角、茄子、西红柿等蔬菜,可自摘。最低一级台地采用开放式格局。有道路直通尚湖和马踏池,与垂钓区相连,以满足游客餐饮、休闲需求。3配套设施规划规划修筑东、南两条架空木栈道将接待中心与尚湖、马踏池连接。规划在马踏池的北部修建一凉亭,东栈道直达凉亭,丰富景观,方便游客垂钓休闲。南栈道通至尚湖东部东南角的古树林,并将水库东侧进行清淤下挖,扩大水面,供游客垂钓休闲。拆除养鸡场,在原址建设停车场。(三)泰山龙山庄1现状山庄北靠山,南临水,地理位置优越。山庄是一座现代建筑,墙为水泥墙,山庄的西侧为90平方米的停车场和菜园,其北侧是古板栗树围合的苗圃,面积约3亩,主要有百日红、松树、樱花等树木。村委――第一水库:多数路为林间小路,宽约20cm,两侧为老板栗树,在沿路的空地有山楂林和柿子林,路的南侧为水库的泄洪道,水库分南北两个,南面的相对较大,水比较深,北面的是小鱼塘,水库的周边缺少树木,水库内草鱼、鲤鱼和鲢鱼较多。2规划该山庄是作为景区农家旅舍的示范点来进行设计,其设计突出表现乡村的土气和特色。因此规划对其进行改造,将水泥墙表面贴卵石处理,在房子的顶部设计凉亭或草棚,供游客进餐、观景。农家旅舍是品尝无公害农家菜的好去处。特色饮食主要有贴饼子、菜团子、玉米渣粥、柴鸡炖蘑菇、炖柴鸡、柴鸡蛋、炸香椿鱼儿、炸花椒芽儿、各种野菜、虹鳟鱼烧烤、生鱼片、烤老玉米等农家大宴;游客可亲自到农田里采摘自己喜欢的青菜、到果园采摘瓜果梨桃(季节合适还可以打到怀柔的特产:怀柔板栗和核桃)以及领略古法耕作的过程,如果你喜欢还可以亲自下厨烧你自己采摘下来的菜。3配套设施规划在水库和鱼塘周边种植树木,或搭设葫芦架、倭瓜架、黄瓜架、豆角架等,便于开展垂钓休闲活动。在水库附近的空地上,种植西红柿、草莓、黄瓜等蔬菜水果,作为农家菜的主要来源。约50米的路两侧没有树,可适当种植速生杨。水库的西侧是桑树园。(四)民博园在曹家庄规划一民博园。为保护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民间传统工艺,在村内游览道路两侧的民宅内开设各种传统手工艺作坊,作为山东传统手工艺旅游观赏项目,以及旅游纪念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中心。其目的是为了增添游客游玩的乐趣,丰富游客的知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在这里得到延伸,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传承和发扬。对青少年而言,亲身体验祖先的伟大发明,更是一种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全新方式。具体项目有:1、马蹄峪民俗展览馆搜集村内古老的生活、生产工具和文物,比如迥异于现代生活的农村旧式农具、旧式服饰、旧式家具及相关图片、书籍等。展览以静态展示为主,其目的是为游客展示历史的画卷。2、桑蚕园民俗展览馆。一方面展示马蹄峪植桑养蚕的悠久历史,另一方面增加游客对我国植桑养蚕的历史和技术、纺织技术方面的知识。展览馆采用四合院民居形式。单层灰砖瓦房。分展览区和体验区。展览区讲述关于我国和马蹄峪植桑养蚕、以及纺织丝绸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的成就。并设有临展厅,举办各类临时专题展览。设计各具特色的丝绸商场、小卖部、茶室等附属设施,供休闲娱乐之用。体验区则是吸引游客亲身体验,参与到植桑养蚕和纺织丝绸的全过程。在着古代服饰的村人指引下,游客既可参观游览,又可实践操作,可采摘桑叶喂蚕。可在缫丝作坊内把茧浸泡在热水中,使丝胶软化,然后抽取蚕丝,观察蚕丝的长度。可选择一些半成品饰物,在技师指导下,飞针走线,当一回刺绣工人,还可以将丝绸手机带、手机链、钥匙扣、钱包等这些融有自己心血的劳动成果购买回家,留作纪念。青少年可买回蚕子,带上桑叶,亲身体验从蚕子到蚕宝宝,再到蚕茧的变化全过程。3、铁匠铺由铁匠用火炉、风箱、淬火用的陶缸、铁锤等传统手工艺打造农民所需的生产工具和部分生活工具。如打造刀具、打造铁锨、撅头、抓钩等农具。可打造袖珍型农具,供游客收藏,还可吸引游客参与打铁。可现场表演给马蹄钉蹄铁。4、木匠铺由木工师傅运用各种传统的斧子、锯、锛、墨斗、木工条凳、刨子等工具现场演示袖珍型的家具和农具的制作,如小型的木桶、木盆、笔筒等;由木雕艺人现场雕刻,选择柞蓝根、核桃、杏核、桃核等进行根雕和微雕。游客可参与。5、手工编织作坊发展栗花编,引进柳编、条编、草编等手工技术,加工各种日常用品和工艺品。6、民间艺术作坊民间艺人现场献艺如剪纸、捏泥人、吹糖人等。7、油坊采用传统的驴拉碾的办法,进行油料粉碎,在铁锅炒熟后,用传统的木制轧油设备轧油,分别有芝麻油、花生油和豆油。8、长寿面加工作坊用驴拉磨加工面粉,人工和面,用70年代流行的手摇面条机加工挂面,不加任何添加剂,绿色天然,可包装出售。(五)防癌杏园在姚家沟杏花岭古杏树密集区规划防癌杏园。依托“马蹄防癌杏”的养生品牌,开展以杏为主题的春季杏花节赏花、夏季自摘节摘果,秋冬季品果脯等旅游活动。游客从中领略山之雄伟、水之清澈、果之甘甜、人生之美妙。中远期规划加强内部管理,逐步完成管理体系、环境体系、有机食品的认证,生产出高标准果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集储藏、加工、展览、销售于一体的农副产品展示厅建设,拉动全区农副产品销售;力图将该园建设成为生态农园、市民农园、教育农场、科普基地。(六)栗王广场在胡树峪古栗王的西南侧规划栗王广场。占地约0.7平方公里。广场北侧规划山神庙和孟氏宗祠庙。根据村内流传的传说故事及杜撰的传说故事,在山神庙内供奉泰山山神和碧霞元君,在宗祠庙内供奉带领众人迁居至此的首领孟延法,表达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祖先的尊重。广场东侧规划村史展览馆。将村落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展现给世人,让村民熟悉村落发展历史中的所遇到的困难、所取得成就以及发展中涌现的名人等等,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增强村落的凝聚力;让游客了解村落发展历史,增强对景区的认识。在广场北侧边缘处布置大小不等的石锁等传统健身器材,供游客观赏和体验。在广场南侧布置一深约50厘米的阶梯水池,水池与河道相通,河水经水池东部的净水装置进入,由西部流出回到河道。水池内水质安全,并放养小鱼,供孩童摸鱼、戏水消暑。广场上可以有选择地组织游客观赏、参与各种民俗表演活动、传统民俗游戏、民俗礼仪庆典演示活动。(七)科技农业示范园在凉泉村的东南部、栗王广场的西部规划科技农业示范园。园内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采用植物克隆技术,培育或引进香杨、牡丹石榴等名特优新品种。牡丹石榴是我国石榴品种中的一个稀有珍贵品种,99年山东农业博览会获得金奖,2000年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博览会上受到国内外花卉专家的高度评价。因其花大如牡丹,故称牡丹石榴。它是集观赏、食用、绿化于一体的新型花果新品种。该品种花朵大,形状极似牡丹,最大直径可达12厘米左右,重瓣,如绣球,色大红,而间有白色,异常美观。花期长,从每年的5月下旬开始至10月上旬,花期长达5个月左右,为普通牡丹花期的20倍。成果树单株每年可开花达三千朵以上。在冬季可观石榴桩。香杨是从韩国引进的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树种。该树种枝、叶、芽在整个生长期均散发出浓郁的香味,是自然界中难得的珍稀树种。散发出香味。叶型奇特,树干光滑无棱,观赏价值高。这两种树种除外型美观外,均可净化空气,起到保护净化人居环境的作用。规划为科技农业示范园的主要树种。开展观光和科技农业示范旅游。(八)水系与岸线设计景区内水库数量较多,但面积均不大。在马蹄峪水库规划水上乐园。在水库周边规划环湖步道和瓜果长廊。在水库周边广植树木,在水面上修筑栈桥、廊桥或亭榭等建筑,供垂钓休闲之用。在水库东北侧修建水上演出台,可在晚上举行演出,或开篝火晚会。在水库东侧修建水上高尔夫球场。水上高尔夫,是当前国内外新兴起的一种娱乐方式,利用人们回归自然、亲水嬉水的天性,把草地球场变成碧波荡漾的水上球场。水上高尔夫项目把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完善的休闲服务与高雅的水上娱乐活动相结合,把休闲生活方式提高到了一个更高、更雅、更趣的层次。由于参与性强,能充分释放人们的压力,调节生活的情调,益于身心健康,必将被大众游客所长久喜爱。规划在马蹄峪水库的东侧规划四到五座没有围墙的木亭子,亭子中间放着一台小型的高尔夫出球机,机旁放着一块两米见方的绿色草垫。往亭下20米外就是马蹄峪水库。水库中立着五个水晶大球,成扇形排列。人在亭子里,把球往水里打,打到湖中的水晶球。围绕马蹄峪水库、尚湖和马踏池用碾、磨石铺地修建环湖步道,每隔50米,布置石磨、石碾桌椅。在尚湖和马踏池水库的西面、北面和东面的环湖步道上搭设瓜果长廊。瓜果选用葫芦、倭瓜、看瓜、豆角、丝瓜等。瓜果长廊郁郁葱葱、硕果累累,不仅有观赏的效果,更取得了可观的价值效益。游客不仅可以长廊的绿荫下悠闲散步,更是可以亲身体验农家采摘风情。四、旅游纪念品绿色食品:包括山果、野菜、蜂蜜以及药材等。民俗风情纪念品:包括民间手工艺品(纺织品)、民间艺术品(柞蓝根雕等)、传统生活生产用品。包括木制、袖珍型农具,土陶印板等。文化购品系列:包括音像图书、导游图类、日常用品(文化衫、雨伞等)等。第六章市场营销策划一、目标市场定位1、从空间地域上马蹄峪旅游开发主要依托泰安、济南等周边城镇居民市场,吸引分流来泰山的市场,利用特色旅游产品拓展省内外专项旅游市场。2、从游客年龄结构上吸引怀旧的中老年人市场、渴望亲近自然或体验三农的青少年市场。同时不可忽视“有钱有闲”的老年人市场。伤逝怀旧是现代人最为普遍的感情,尤其对中年人来说,这种感情更为强烈,甚至达到震撼人心的程度。而中国的中年人多数有乡村情结。这部分游客对本区的乡间小路、风土人情,有着强烈认同感和归宿感。中年人市场是本旅游区开发的主力市场。3、从出游时间上重点抓周末休闲旅游市场和黄金周旅游市场。马蹄峪位于泰安、济南等周边城市的“环城市游憩带”(ReBAM)内(在空间上距客源城市100公里以内,在时间上满足一至二天往返),在开发周末休闲度假旅游市场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五月是山杏的成熟期,十月是山楂、栗子等山果的成熟期。利用马蹄峪植物生命周期,开发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市场。4、从出游方式上吸引家庭旅游市场和团队旅游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增加,以家庭为单位的休闲自驾旅游呈上升趋势。这部分旅游的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城市的“环城市游憩带”(ReBAM)内。应此家庭旅游市场成为本区的旅游中坚力量。团队旅游市场主要包括企事业单位的奖励旅游,教育单位的修学、教育旅游,和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目前这部分旅游市场仍占主体地位,也是本旅游区所要主要争取对象。二、旅游市场预测假定马蹄峪旅游规划落实较好,旅游产品设计到位,宣传营销投入大、措施得力。以13年为预测期,前两年为快速增长阶段,第三至第七年为腾飞阶段,第八至第十三年为稳步增长阶段。作为新的旅游产品,基本无历史积累,在此用最大容量倒推法与潜在市场倒推法进行预测。1、最大容量倒推法马蹄峪旅游区总面积约450万平方米。其中可游览面积(以线路、节点为主)按20%计,即S=4500000*20%=900000平方米,一天开放时间T=8小时,游览逗时间t=5小时,空间合理容量为N=1000平方米/人,一年可供游览的时间为M=10个月。由此可以计算一年的最大游客容量(即最大旅游利用率):Y=S/N·T/t·M*30=900000÷1000╳8÷5╳10╳30=432000(人/年)=43.2(万人/年)但实际接待与最大容量之间有差距,就一般新旅游项目区的接待规律看,一般到快速增长阶段末,即2010年,马蹄峪旅游区利用率为5%;到腾飞阶段末,即2014年利用率达15%,到稳步增长阶段末,即2020年,利用率达30%。那么近、中、远期规划期末,年接待游客量分别约为2.16万人、6.48万人、12.96万人。2、潜在市场倒推法根据国内外旅游市场的运作经验,2010年期望2%的泰城城乡居民,0.8%的周边城市(以济南、聊城、济宁为主)居民,共计4万人;到2014年期望5%的泰城居民、1.2%的周边城乡居民到访马蹄峪,共计7万人;到2020年规划期末,期望8%的泰城居民、2%的周边城乡居民到访,共计约16万人。3、综合平衡预测结论表6-1:马蹄峪游客总量预测表(单位:万人/年)预测期预测方法近期中期远期最大容量倒推2.166.4812.96潜在市场倒推4716综合平衡结论3.27154、市场发展趋势近期(2007-2010年):旅游起步阶段。以周边市场为突破口,借助各种市场拓展方式塑造独特的旅游形象。重点发展泰安、济南等周边地区客源市场。中期(2011-2014年):旅游提升阶段。打响“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马蹄峪旅游区”旅游品牌,稳固泰安、济南等周边市场,吸引分流来泰山、岱岳区旅游景区的客源市场,并向省内市场拓展。远期(2015-2020年):旅游完善阶段。旅游开发、经营管理更加集约,在此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开发推出新的旅游产品。稳定依托近中期目标市场,开发国内及海外机会市场。三、营销策略目前,马蹄峪进行市场促销的一大阻力是知名度较低,市场进入门槛较高。因此,在今后的市场开发过程中,应同时面向游客和旅游经销商,重点加强促销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利用不同媒介来宣传、推销其旅游产品,以达到立体宣传促销的复合效果。1、品牌营销——“乡间小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本旅游区的资源特色,同时也是80年代流行的校园经典歌曲,至今也是“怀旧”经典。着力打造“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这一品牌。聘请词曲作家和原唱歌唱家来马蹄峪演出,扩大旅游区的知名度,以此拉动旅游区旅游产业的发展。2、广告促销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多种媒体,灵活、及时地宣传介绍马蹄峪的资源特色及旅游的最新动态。(1)建立多个固定宣传点。积极创造条件在泰安、济南等机场和主要旅游汽车客运站以及高速公路出入口和部分收费站等位置,分别设立广告标识,以提高其知名度,引起游客的关注,激发其潜在的旅游需求。(2)在泰安、济南等城市的有关星级宾馆内摆放马蹄峪的宣传材料,提供介绍马蹄峪的VCD;选择部分三星级以上宾馆,在电梯间内作马蹄峪的广告。(3)利用互联网进行促销。建立马蹄峪的旅游信息库,将马蹄峪内各个旅游景点、旅游活动的内容、接待设施和服务、交通、气候、参考价格等信息输入到资料信息库中。申请注册独立域名、制作马蹄峪的英文主页,并将主页链接于知名网站下,便于旅游者查询。因此,利用互联网促销,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将马蹄峪的旅游形象和相关信息24小时不间断地传到全球各个角落。3、公关促销(1)与有关部门如学校等团体开展教育合作,建立相关部门及学校的定点活动基地,以形成稳定的客源。目前与泰山学院物理系的合作是马蹄峪旅游开发的良好开端。(2)借助媒体造势。邀请《泰安日报》、《中国旅游报》、《齐鲁晚报》等在山东发行量较大的报刊记者考察访问马蹄峪,发表大量有关马蹄峪旅游活动的文章,使广大公众逐渐认识、了解马蹄峪的旅游发展状况。(3)与山东卫视、齐鲁电视台、岱岳区电视台等共同制作马蹄峪的旅游专题节目及相关广告,提高其市场知名度。积极争取承办和接待国内、省内各种活动和会议。4、人员推销善于借助大型经贸、文化、体育等活动。旅游需要积极介入、主动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和结合部,想方设法宣传马蹄峪旅游的整体形象,要能积极参加旅游交易会和旅游博览会,加大现场宣传力度和声势。通过专业人员对旅游批发商进行面对面的直接推销,使马蹄峪旅游能够进入大旅游圈的销售环境。5、扩展销售渠道(1)主动与山东省的周边省市和沿海、经济发达省市的旅行社,特别是经营齐鲁旅游产品的旅行社建立广泛、密切的业务联系,通过邮寄宣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