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转载]湖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选修教材)教案实录(2011-08-0320:58:25)转载▼标签:转载 分类:招聘与教学范例原文地址:湖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选修教材)教案实录作者:小院农夫湖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选修教材)教案实录《湘夫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常德市津市一中满浩英【教学设想】《湘夫人》瑰丽飘渺,浪漫神秘,她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魅惑力,引得后世人猜测纷纷。在第一课时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本课时准备由“我是谁”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想象探讨,牵一发而动全身,从不同层面解读诗歌,以期打开学生视野,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教学目的】1.通过涵咏诗句,充分认识诗歌思想意旨的丰富性,情感表现的艺术性。2.通过不同视角的抉择、探究,懂得诗歌解读的多重性。3.民俗文化的拓展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课程预设】第二课时一、导入《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赞美屈原的文字“金相玉式,艳溢缁毫”。意思是说——“如金似玉的好文章,它的艳丽文采至今还在纸上笔下蹦跳。”(幻灯展示)刘勰距离屈原大约八百多年,他感受到屈原文字的生命力,并且预言屈原“衣被词人,非一代也”。那么距离屈原时代2000多年的今天,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屈原文字的鲜活吗?二、诵读涵咏1.教师配乐诵读,激发学生兴趣。2.学生自由朗诵,感受诗歌丰富意蕴。三、主题探究争鸣:“我”的阅读——根据我个人的阅读和理解,诗歌中的“我”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发表见解。强调文本落实,以诗句印证观点。例如:如果“我”是湘君,从通过哪些诗句描写出湘君的什么心情,其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教师归纳学生意见,总结诗歌鉴赏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四、拓展引申从“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中透露的微妙心理,结合《九歌》创作背景,引导出楚地巫文化,从祭神曲的角度品味诗歌奇异的色彩,幽眇的境界,和注入其中的屈原自己的愁苦心情,体会诗歌那美妙而略带轻愁的意境。幻灯补充钱锺书的观点:“作者假神或巫之口吻,以抒一己之胸臆。忽合而一,忽分为二,合为吾我,分相尔彼,而隐约参乎神与巫之离坐离立者,又有屈子在,如玉之烟,如剑之气……”(钱锺书《管锥编·楚辞洪兴祖补注》播放傩戏视频,学生重读诗歌,体会。五、归纳总结本节课从“予”出发,多角度解读诗歌内涵,领会诗歌“如玉之烟,如剑之气”的妙不可言之意境。作者留给我们驰骋想象的艺术空白,便是诗歌最迷人之处吧!六、课外延伸屈原的《九歌》都与楚地的巫文化有关,你了解巫文化吗?请探寻沅水流域古老巫文化留下的记忆。附录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提纲)1.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疏通课文。2.结合资料补充背景:关于屈原,《楚辞》,《九歌》,湘君湘夫人的传说……3.疑难词句的点拨:①“遗余褋兮澧浦”,教材注释“遗(wèi),赠送”有误,此处应为“遗(yí),遗弃”。(参考汤炳正先生《楚辞今注》57页)“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在这句中“遗”是赠送之意,念wèi。②“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是特殊的比兴手法,是屈原模仿民间“倒反”艺术表现手法,比喻因所处不当,故而所求不得。(参考钱锺书《管锥编·楚辞洪兴祖补注》)4.布置思考题:“目眇眇兮愁予”等句中出现的“予”是谁?附录二:资料补充(印发给学生)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是我国积极地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是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歌德、但丁、莎士比亚)之一。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收集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作章句(对古书的分析解释)。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句式长短不一,多用语气词“兮”,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九歌《楚辞》篇名。“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楚辞》的《九歌》,是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湘君湘夫人的传说湘君与湘夫人相传为舜帝与娥皇、女英所化。舜帝率大军南巡,娥皇、女英亦相随而行,留于湘水之滨。后舜帝不幸于九嶷去世,娥皇、女英接到噩耗,亦投水而殉,后舜帝化身湘君,娥皇、女英化身湘夫人,同为湘水之神。《湘夫人》参考译文(袁梅)湘夫人降临在北面的洲岛,望眼欲穿,不见伊人,使我愁绪如潮。袅袅地、徐徐地吹拂着萧瑟的秋风,洞庭湖扬起微波,万木落叶飘飘。我站在薠草芊芊的地方纵目遥望,我与佳人约会在黄昏,及早准备周到。唉!鸟雀为何群集在蘋泽之中?鱼网又为何张挂在高高的树梢?沅水有白芷啊,澧水有幽兰,怀恋湘夫人啊,未敢直言!心思恍惚迷惘啊,放眼远眺,失魂落魄地静观那流水潺湲。麋鹿觅食,为何来到庭院?蛟龙又为何困在水际浅滩?清早,我策马驰骋在江边高地,薄暮,却又渡过西面的水湾。听说佳人召唤我来相聚,我要吩咐车骑,与她同行远去。构筑宫室在那绿水之中,采集荷花覆盖屋顶。编结溪荪装潢室内四壁,粉饰屋墙,用那香椒和泥。木兰作房椽,桂木作正梁,辛夷作门上横框,又用白芷和泥涂墙。编织薜荔作为幔帐,将那蕙草制的隔扇分开安放。白玉作为镇席的宝器,又分散栽植石兰,取其四处播放清香。再把白芷覆盖在荷叶屋顶之上,又将杜衡围绕在屋宇四方。汇集百种芳香,栽满庭院,馨香飘逸远近,洋溢在廊下、门前。九嶷山上的众神,纷纷同来迎接夫人,神灵们一齐降临,多如彩云满天。把您赠我的短袄向大江之中投弃,又向澧水之滨抛下您赠我的单衣——我却又到平坦的汀洲采来杜若,且将它珍重地赠给远人,聊表我的柔情蜜意。华年犹如逝水,不能常有良机,万般无奈:我姑且逍遥周游,以抛遣烦苦悲戚!(选自《屈原赋译注》,齐鲁书社1983年版)《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恻。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鼌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阅读回执:班级姓名根据我个人的阅读和理解,诗歌中的“我”是()。(课前回收此阅读回执,摘录学生观点及姓名,做入课件。)《游沙湖》教学设计长沙市长郡中学谭艺琼【教材分析】现代学人吕淑湘先生论苏轼随笔小品,曾称其“不刻意为文,遇有可记,随笔写去”,“或直抒所怀,或因事见理,处处有一东坡,其为人,其哲学,皆豁然呈现。”这篇似乎是随手所记,决无刻意痕迹的《游沙湖》,就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居黄州时留下的一篇写人记游的随笔小品,是一篇充分显示作者人格品味,能让我们见“其为人,其哲学”的佳作。文章前一部分以文写人,后一部分以词记游,文、词融为一体,相互激发,自然流畅而情韵悠长。真正体现了单元主题“文无定法,贵在鲜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品味“文无定法、贵在鲜活”的随笔小品特色;2.过程与方法目标:感知情趣、探究理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学习他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感知情趣、探究理趣【教学难点】了解黄州东坡的心路历程,学习他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学生预习】了解苏东坡的黄州生活;阅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教学过程】一、生平多磨砺,“老来事业转荒唐”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一文说到: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1.“这一切”指的是什么?2.了解“乌台诗案”3.“突围”的意蕴是什么?二、黄州有新篇,“客来梦觉知何处”我们无法知道初到黄州的苏轼,当时会是怎样的心境。但是我们可以透过他流传后世的作品来感受他的心路变化。回顾我们学过的或熟悉的作品,看看黄州时期的苏轼,都为我们留下了哪些经典的篇目,表达过哪些深沉的喟叹?三、旷达发豪情,“休将白发唱黄鸡”1.初步了解课文:指名朗读。2.请学生指出本文中需要掌握的重点词句3.解题:作为一篇写游记的作品,《游沙湖》和我们以往学过的作品有哪些不同?a篇幅短小b并没有以记游为主……4.设计解读文本问题“谁与共游”——“游赏之景”——“景中之意”——“游中之趣”——“游时之感”5.解读文本四、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读后之感《将进酒》教学设计衡阳市一中谢展云【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2.培养学生的自主赏析能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诗歌复杂情感的品读能力。【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自古以来文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李白更是酒中仙、诗中仙,首先请同学们朗读杜甫写李白的一首诗:饮中八仙杜甫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首诗对李白的喝酒与作诗给予了精彩的描述,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李白醉酒时写的一首诗,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将进酒》,走进诗人的灵魂。二、朗读诗歌: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读懂大意。生读生评。三、示例分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1.诗句哪一个字体现了诗人的情感?明确:“悲”字。2.诗人为何而悲?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呢?明确:诗人悲人生短暂功业无成。“黄河之水”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时光一去不复返和人生短暂渺小的悲叹,“青丝”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时光飞逝功业无成的感慨。运用了反衬、比喻、夸张、起兴等你手法。3.“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如此感慨,诗人此时处于什么样的人生际遇呢?提示:请学生分析课文注解一。明确:诗人此时大约52岁,“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因而产生人生短暂功业无成的悲叹。4.诗人的悲和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之悲有何不同?明确:诗人的悲是悲而不伤,这与诗人受盛唐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的影响有关。5.这两句诗如何划分诗句的节奏?如何读出诗人的情感?明确:节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根据诗意,根据结构)重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强调突出)缓急,“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应慢一点。(表达悲情)语调,“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用升调读,(读出气势)“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用降调读。(读出悲情)四、学生小结理解诗人情感的基本方法,教师订正。1.抓关键词2.品析意象3.结合背景4.理解手法五、学生自主赏析其它诗句,要求:1.自由朗读,边读边析。2.运用方法,品析情感。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六、教师总结诗人情感。品读小结: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七、朗读诗歌:学生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八、布置作业:背诵诗歌。附板书:情:悲伤—欢乐—愤激—狂放→愁读:把握节奏把握情感借助想象进入诗境方法:1.抓关键词2.品析意象3.结合背景4.理解手法《项羽之死》教学设计怀化市三中易小玲【教材分析】1、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年级:高中二年级3、所属模块:选修【学情分析】本文选自司马迁《史记》,语言浅显,文意理解难度不大。因此,本课以学生自学为主,重点放在从散文创造的艺术形象入手,欣赏散文。单元教学目标:从散文创造的艺术形象入手,欣赏散文。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欣赏与评价人物形象,把握散文与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区别。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分析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散文与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项羽的悲情英雄形象,评价其性格与命运。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分析鉴赏。教学难点:评价人物,得出启示。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导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和分组合作讨论法。【课前预习】1、掌握生字词;2、划分段落层次,理清行文思路;3、品味语言,归纳司马迁对项羽的态度:是褒是贬?教学步骤一、导入蒲松龄曾作过这样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对联讲了两个人,项羽和勾践。(项羽)巨鹿之战:骁勇善战,勇冠三军,成为天下英雄鸿门宴:刚愎自用,坐失良机,埋下悲剧种子二、整体感知速读全文,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的三个主要场景。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文本研读(方法点拨)1.欣赏垓下之围(突出“泣”字——多情善感)齐读第一段,A.欣赏细节描写展现的“惊—起—饮—歌—泣”这一系列的动作和过程,重点引导学生品读项羽之“泣”的复杂心境;B.欣赏从“声”的角度--四面楚歌的背景音乐对人物心理的巨大冲击、“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反复叹唱折射的无限苍凉、悲哀和疼惜,感受项羽之死这最后一幕的序曲的悲怆氛围及音乐的无形感发作用;(播放音频)C.欣赏“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的侧面烘托效果,(学生范读)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2.欣赏东城快战(突出“叱”字——勇猛自负)全体男生齐读第二、三段。A.欣赏通过语言刻画形象。引导解读战前这段话的三个层次三种心绪—回顾战斗历程且说是“天之亡我”时的极度自负;明知无法脱身时还说“愿为诸君快战”的大勇;“复聚其骑”时一问“何如”的豪迈。B.欣赏项羽“大呼、驰下、瞋目、叱之”动作神态的细节和敌方“人马俱惊,辟易数里”的再次烘托,感受项羽盖世的勇武神威。3.欣赏乌江自刎(突出“笑”字——知耻重义)学生分角色朗读A.从江边的慷慨陈词,语言的角度赏析。B.从“项王笑曰”的“笑”,神态的角度解读“笑”的丰富内心。总结归纳:项羽是一个多情善感、极度自负、知耻重义、心地仁善、勇武豪气之人。塑造人物的方法也就是我们鉴赏人物形象的角度,要想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和形象,就一定要梳理情节、品味细节、认真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四、诗文有别乌江胡曾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同样是项羽这一历史人物形象,但诗歌与散文创造形象的手段却大不相同。清代学者吴乔曾以做饭和酿酒分别比喻作文和写诗,说:“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诗文区别:一、散文刻画手法具体,诗歌则是跳跃、省略,留给读者自己品尝的空间。二、散文更注重具体化,形象化,真实化,而诗歌较偏向意象化,读者去想像,思考。五、拓展延伸欣赏、学习部分描写形象的语段,学以致用。六、作业写一段文字,通过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刻画人物。《将进酒》教学设计娄底市涟源四中李鹏飞一、教学目标:(幻灯显示)1.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初步感知诗歌情感。2.品读诗歌,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3.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二、教学重、难点: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三、教学方法:诵读、探究、赏析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多少诗人因饮酒而忘却了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饮酒而在自由的时空尽情地翱翔,也因饮酒而成就了太多的传世佳作。在这其中,唐代大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也正因为如此,李白被誉为“诗仙”,他也自诩为“酒仙”,今天,我们来共同品尝李白的一坛美酒—将进酒。(二)解题:将进酒是乐府旧题,将—读qiang,有“请”的意思,将进酒就是请喝酒。(三)朗读1、师读,学生思考: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变化?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找出文中直接表明诗人情感的字、词语或是句子,并且用笔划记出来。3、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其他同学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4、提问: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变化,如果有的话,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学生思考,指名回答)(四)品读,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介绍朗诵技巧,指导学生朗读(出示幻灯)诵朗基本技巧一、确定情感基调二、确定语速三、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四、处理好停顿(五)诵读,落实朗诵技巧,检查朗诵水平(幻灯显示)《将进酒》诵读提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悲)§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欢)§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愤)§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狂)(六)比较诵读(幻灯显示任志宏诵读录像)。(七)总结,成果展示。附板书将进酒李白“诗仙”悲——欢——愤——狂“酒仙”朗读品读愁诵读《将进酒》教学设计邵阳市邵阳县二中蒋红军教学目标:1、吟诵诗文,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热情,提高学生诗歌鉴赏水平。2、品味情感,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风格,感受作品的精神力量。教学难点:品味作者复杂情感,领会作者思想精髓。教学流程:一、引课释题引用诗句导入,然后释题。二、朗诵课文自由吟诵——找人朗诵——点评总结——引出分析三、赏析诗文1、品析“金樽”含义,引出写酒诗句。2、品读有关写酒诗句,体会作者豪迈情怀。3、探讨作者狂饮原因,领会作品复杂情感。4、探究乐与愁、悲关系。揭示作品思想精髓。四、照应“金樽”,总结板书五、背诵全文,结束教学《书愤》和《蜀相》教学设计湘潭市湘乡一中陈佑军【教学重点】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诵读、讨论、探究、点拨式教学【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从陆游和杜甫两位诗人的一生经历和爱国情怀导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与作品的关系。二、赏析示例:《书愤》1、整体感知、融入体验(1)(看题目,明大意。)先赏诗题,引导学生明白诗歌大意,弄懂感情基调。请一生初读,达到读准字音、读懂大意的境界。(2)(看意象,明意境。)重点介绍中间两联,颔联六意象连用,创雄壮豪迈之意境;颈联塑造自己壮志未酬、衰鬓先斑的爱国者形象。(3)(看诗眼,明感情。)自由讨论,分联探究,融入体验,分析概括。补充诗眼的作用。答案可能丰富多彩,让学生课后探讨。老师概说。哪一联最能体现作者的抑郁、悲愤之情?让学生用原文词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板书:愤——空自许(壮志未酬)、鬓先斑(英雄老迈)然后进入自由讨论探究环节,时间三分钟。请学生探究这种抑郁、悲愤之情还在那些地方体现出来,找出来,并说说理由。请一生融入体验,朗读该诗。情感没有充分读出,引出“知人论世”法。让学生知其人(看作者,明风格)和论其世(看注释,明缘由)。请大家推举一位同学情读此诗。点评后老师做诵读示范。2、把握内容主旨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品味感情。读得好,是因为解得妙,是因为不自觉地运用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法。三、赏析指导(一)先了解什么是“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法,再指出其作用(二)小结:“诗鉴五看五明”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关系。四、自主赏析《蜀相》(一)知人论世(二)自主赏析四问——自由组合小组,讨论探究,畅所欲言,三分钟后每小组推举同学代表发言。1、此诗颔联的诗眼是什么?2、颈联中诸葛亮形象有何特点?3、尾联的英雄指谁?有没有包括自己?4、颈联尾联各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5、把握内容主旨请同学们齐读此诗,不仅要音读,意读,更要情读,用声音来表达美。五、总结千秋诗圣惟子美,亘古男儿一放翁。倡导读其诗,品其文,怀其人!六、作业(一)课余熟读《书愤》,背诵《蜀相》。(二)通过比较的方法进一步深入理解《书愤》和《蜀相》这两首作品。(三)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法赏析《临安春雨初霁》的内容和主旨,并比较《临》和《书》在表达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后两题见“巩固练习”。)《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湘西自治州古丈一中瞿海蓉【教学目标】1、以“月”为线索,赏析本诗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2、发挥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感受诗中美景。3、缘景明情,把握诗歌“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教学重点】赏析诗歌的景、理、情。【教学难点】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当夜晚降临,黑色的天幕笼罩整个大地的时候,月亮透过漆黑的夜空把清明澄澈的月光洒向人间,照亮了人们孤寂的灵魂,点燃了诗人心中创作的激情。于是,在璀璨的诗歌王国中便有了许许多多吟诵月亮的优美诗句。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带“月”字的诗句。带“月”字的诗句非常多,课后请同学们再去广泛搜集,然后将其整理、归类,看看月亮这一意象有哪些含义。面对同一轮明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在一些人眼里,月亮是明亮的、柔美的、多情的;而在另一些人眼中,月亮却又是孤独的、哀怨的、沧桑的。那么在唐代诗人张若虚的眼里这轮明月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春江花月夜》,去领略一下张若虚笔下这轮明月的光华。二、介绍《春江花月夜》的古今评价《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三、教师诵读全诗,以读传情,读、悟交融教师配乐朗读,学生整体感知。四、以“月”为线索,具体研读课文﹙一﹚展开联想和想象,置身“月之景”。1、全诗写了很多意象,在众多的意象中哪一个意象是能统摄全诗的最主要的意象?明确:月。2、全诗哪几句是集中描写月下美景的?明确:从“春江潮水连海平”到“皎皎空中孤月轮”。3、紧扣“月”这一意象,请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优美语言来描绘月下春江美景。配乐营造气氛,请学生有感情的读自己的作品。教师下水作文:看,那春江潮涨,潮水翻滚着、奔腾着、咆哮着,浩茫茫一片仿佛与大海相连。霎时,一轮明月在浩瀚无垠江面上,随着洪波翻涌冉冉升起。顿时,万顷江波之上笼罩了一层空灵、迷蒙的月色,水光粼粼,月光莹莹。江水宛然前行,环绕着一处芳草萋萋、繁花满树的郊野流淌。溶溶月色弥漫在这开满鲜花的树林里,柔柔的月光在花瓣上浮动,像是撒了一层洁白的雪。花朵在月光的照映下仿佛冰山上盛开的雪莲一般晶莹剔透,散发出圣洁的光芒。这时,天空中飘洒、飞舞的流霜,沙滩上洁白、柔软的细沙都与月色融成了白茫茫的一片。4、教师小结:诗人用月光统摄群象,采用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顺序,最后将笔墨凝聚在了一轮明月之上,为读者描绘了一幅色泽柔和、幽美深远的春江月夜图。诗人采用这种由远及近、由大到小无所不包的写作顺序,是要告诉我们一句话——“何处春江无月明”,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笼罩之下呢?由这句话我们可以联想到很多,哪里的世界没有太阳,哪里的夜晚没有月亮,哪里的人间没有希望……﹙二﹚领悟“月之理”1、望着高悬于空中的那轮皎洁而孤独的明月,诗人想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明确:从“江畔何人初见月?”到“但见长江送流水”。2、放映课件字幕及配乐,请一名学生朗诵本节。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以下诗句包含的哲理有什么不同?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曹植和阮籍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所以有人说这是少年似的哀叹,轻烟似的惆怅。全诗的基调“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三)鉴赏“月之情”教师导:光照千古的明月之所以永恒存在于天地之间长明不衰,好像是在等待什么人。“孤月”尚且“待人”,何况游子、思妇?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在游子思妇相思的图景中,这轮明月也表现得极为多情。1、在游子思妇相思的图景中,哪些诗句表现了月亮的多情?明确:“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及“落月摇情满江树”。2、赏析“可怜楼上月徘徊”,“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参考答案:(1)写出月因浮云游动,光影明灭不定的动态。(2)拟人手法,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3)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妇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3、赏析“落月摇情满江树”一句。参考答案:此句采用了化虚为实的表现方法,通过一个“摇”字将无形的离情写得形象可感,也使整幅画面充满了动感。一个“摇”字,可以让人联想到月光的浮动,开满鲜花的树林在微风中的摇动,浩阔无垠的江面上水波的荡漾。同时让读者仿佛看到缭乱不宁的别绪离情伴随着残月的余辉散落在江边的树林里,让读者仿佛听到这离情飘落时还伴随着细碎、空灵的风铃的声响。一个“满”字让人感觉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溢着、荡漾着、萦绕着这种浓郁的、哀婉的但又略带甜蜜的相思之情。这份哀而不伤的离情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4、教师小结: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的。所咏非一时一地一人之情,而赋予其永恒的普遍性。浓浓的离别相思在美景之下,化为淡淡的哀愁。这种离愁始终透露出一种空蒙、迷惘、柔和的情调,象轻梦飘过,却又笼罩心头。李泽厚: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五、课堂结束语诗人张若虚将众多意象巧妙地统摄于一轮明月的光华之中,汇成了月之景、月之理、月之情水乳交融的优美深邃意境。在时间线索上,诗人也以月为纽带,整幅画卷按照月亮初生、高悬、西斜、落下的顺序徐徐展开。月亮落下有再升起来的时候,诗人通过月落、月升的循环往复给我们传达一个“永恒”的讯息,让读者感受到了春江花月夜中景、理、情的永恒之美,并促使我们在纯净、空灵、迷朦的月色中不断地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附板书《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益阳市沅江一中曹晓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文意思,把握诗文情感,背诵全文。2、进一步体会本单元课文“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的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结合课文注释,把握全文意思,理解全文情感2、合作学习:将《兰亭集序》、《金谷诗序》等与本文对比,体会文中的情感特征(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吸收古代散文优美文学特质的基础上,体会李白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体会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体会文中的思想情感2、进一步体会本单元课文“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文中积极昂扬的情感特质【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生齐背李白诗歌《将进酒》。投影《在西域读李白》片段。2.投影古人宴集图片,请同学们用学过的《兰亭集序》《滕王阁序》的词语和句子来概括图片所展示的内容。明确: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群贤毕至、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二、初读课文1.标题读懂了吗?信息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回顾“序”的知识。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诗序。3.你最感困惑的是什么?三、再读课文:对照注释,仔细阅读。1.投影文段,疏通字词,涉及典故简单讲解。2.要求学生能比较顺畅地翻译全文。问: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是什么?为什么?(赏析名句)3.能说出文章的层次,把握作者思路。四、三读课文:探究性阅读,拓展延伸。结合单元赏析指导的短文,分析本文的“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体现在哪里。紧紧扣住指导短文中提出的“感受其中的情趣”这一点。设计问题:1.文章的第一二句与标题无关,是否可以不要?2.文章最后四句,《古文观止》的编者说:“末数语,写一觞一咏之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请结合所给课外阅读材料,谈谈李白的文章与同类作品相比,有何不同。提示:注意文中粗体字所表达的情感。《金谷诗序》:“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情调很悲凉;《兰亭集序》前文虽说“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结尾却“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发出“悲夫”的慨叹;《游斜川诗序》“悲日月之既往,悼吾年之不留”,调子是低沉的。最近学过的《滕王阁序》“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明确:古人作的宴集序多有“兴尽悲来”的情绪转换,开始写乐,继而写悲,成了一个套子。李白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全文充满着春天的生机,洋溢着健康的欢乐,意境高雅,格调明朗,虽有“浮生若梦”一句,但不会因这一句而生出消极情绪。3.李白的很多诗文中都提到谢灵运,他为何对谢灵运那么青睐呢?(投影诗文)五、背诵指导。当堂背诵课文。六、布置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项脊轩志》教学设计永州一中唐小艳1、在预习的基础上落实重点文言词语及特殊文言句式。2、探究并学习本文对日常生活进行细节描写的写作技巧。3、引导学生体会围绕在身边的至爱亲情,感受亲情的可贵与美好。1、探究本文对日常生活进行细节描写的写作技巧。2、针对性的提升细节描写的阅读及写作能力。导入新课——知识探究,层层深入——能力提升,实践运用——小结本课——课后作业主要教学方法1、自主研读。2、合作探究。3、讲练结合。一、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能介绍一下自己的房间并说说对它的感受吗?补充古代文人及其书斋。引出归有光、项脊轩及《项脊轩志》。谈谈自己的房间和感受。激发学生对项脊轩及《项脊轩志》的兴趣。二、知识探究层层深入探究一:本文围绕项脊轩写了几位亲人、哪些事件?请找出相关句子并试着翻译。教师引导归纳:三位亲人:祖母、母亲、妻子事件:修葺项脊轩、诸父分家、母亲叩门扉问饥寒、祖母过余、项脊轩四次遭火、妻子学书等。落实一些重点文言字词及特殊文言句式,并对学生的疑问作出解答。如:乳二世:名作动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名作状项脊轩,旧南阁也。(判断句)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状语后置)1、自主研读课文,思考问题,在书上做好标记。2、同学之间讨论,交流意见。3、回答问题,并翻译找出的句子,如果不能翻译的,可以质疑。1、学生对课文字词进行疏通,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了解“写了什么”,为后面的深入分析打好基础。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让学生自主研读,按要求进行信息的筛选和整合,完成第一层次的探究。3、在预习的基础上落实重点文言词语及特殊文言句式,完成文言文教学中的文字层面教学。探究二:作者是怎样写三位亲人的?在选材和描写上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归纳:母亲:①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祖母:①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②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③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亡妻:①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②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选材:选取、提炼自己亲身感受过的日常生活小事,表现人物音容笑貌。描写:善于进行细节描写。1、思考问题,找出文中描写三位亲人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2、与同学交流讨论,形成观点。3、学生发言,归纳本文选材和描写的特点。1、在了解“写了什么”的基础上理解“怎样写的”,归纳出本文的写作技巧,体现出单元目标——“文无定格,贵在鲜活”。2、归纳出本文的写作技巧,得到写作方法上的学习。3、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和鉴赏,完成第二层次的探究。4、探究写作技巧,完成文言文教学中的文学层面教学。探究三:有人说归有光的散文《项脊轩志》,“睹物怀人,此意境人人所有”,然而,以“极淡之笔”写“极至之情”,“此妙笔人人所无”,能做到“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也有人认为归有光的散文题材范围狭小,缺乏深广的社会内容。那么,你怎样看待本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谈谈看法。教师引导归纳:归有光善于选取家庭生活小事、平凡场景,表现人物音容笑貌,寄托自己的深情。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只要用心感觉,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定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因为自己亲身感受过的,写起来最真切;自己动过情感的,写起来最美好。1、学生思考问题,与同学交流讨论。2、学生谈谈生活细节在本文中的作用,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及在平时写作实践中的作用。1、在回答“怎样写的”之后鉴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得到理论上的支持。2、探究要求上升到鉴赏能力和归纳理论的能力。3、由个别到普遍,由他人到自己,让学生对本文的写作技巧深刻理解。三、能力提升实践运用1、提供“能力提升一”练习。提问:《清平乐·村居》中有哪些生活细节?有什么作用?2、评价学生发言。3、提供“能力提升二”练习。要求学生感悟生活,体会亲情,以“感动”为话题写一段生活细节,50字左右。4、组织评析学生作品。1、阅读《清平乐·村居》。思考问题。回答问题。2、自主发言,回答问题。3感悟生活,按要求进行写作。4、结合今天所学知识评析同学发言。1、学生运用本节课知识学会“读”生活细节,巩固知识,达到阅读能力的提升。2、学生运用本节课知识学会“写”生活细节,巩固知识,达到写作能力的提升。3、学生体会围绕在身边的至爱亲情,感受亲情的可贵与美好。完成文化熏陶层面的教学。四、小结本课教师组织学生从文字、文学、文化层面小结本课学到的知识。小结本课学到的知识。强调本课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将能力提升二写成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在班上交流。课后完成作业。深化学生对本课重点的理解,并增强学生表述自己观点的能力。《登岳阳楼》教学设计岳阳市汨罗一中宋淼焱【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诵读诗歌,了解诗人及相关背景;2.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一诗歌赏析方法,能准确把握诗歌所绘之景及所抒之情。(二)过程与方法1.诵读诗歌;2.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赏析方法,自主合作探究;3.比较赏析。(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诗歌,感受岳阳楼的风景和人文之美;2.激发对古典诗歌及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和探究兴趣。【教学重点】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一诗歌赏析方法,能准确把握诗歌所绘之景及所抒之情。【教学难点】感受岳阳楼的风景和人文之美,激发对古典诗歌及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和探究兴趣。【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此次竞赛所在地常德的桃花源引出教者家乡岳阳的岳阳楼,导出课题。二、赏析《登岳阳楼》1.展示,听读(首先,让我们一道来听听诗圣杜甫为岳阳楼写下的不朽诗篇。)2.导入方法(这是一首登临写景的诗作,绘眼前之景,抒心中之情是这类诗歌的共同特点。我们该如何来欣赏这样的诗歌呢?“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可谓最佳途径。下面,我们就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解读这首《登岳阳楼》。)3.自由朗读,自主赏析诗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置身诗境”的基础是熟悉诗歌,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并找出诗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进行自主赏析。可以试看运用老师提示的赏景方法。)诗歌景物品赏方法提示:赏析诗中的景物描写,可以从意象入手,把握其特点;可以从诗眼(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词)入手,分析其妙处;可以从手法入手,体会其用意;也可以展开想象,再现出诗句所描绘的画面;还可以调动自己的阅读积累,从其他诗文中找到感觉相似的描写进行类比,把握景物特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预设: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1)抓意象——诗句描写的意象是洞庭湖,它有着神奇伟力,可以使吴楚大地割裂开来;它壮阔无边,可以承载整个乾坤。这已经超出了诗人眼前的洞庭,更确切地说这是诗人心中的洞庭。(2)扣诗眼——“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3)析手法——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洞庭湖能分裂大地,吞吐日月,在夸张中体现景物特征,尽显诗人心胸。(4)想象再现——一湖洞庭水,那般浩渺无垠,那般汪洋动荡,让原本紧密相连的吴楚大地訇然中开,疆域分明;它有海的心胸,它有海的气魄,苍天与大地,日月和星辰,都不过是躺在这个大摇篮里的孩子,摇啊晃啊,升起又落下。(5)联想类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曹操)4.缘景明情(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样的景物呢,景物对表现诗人的情感又有何作用呢?接下来,请同学们由这联诗句辐射开来,联系其他各联诗句,来进一步探究诗人的情感。)(1)小组合作探究:将颔联的景物与其他各联结合起来(可重点选择一联),探究诗人情感及景物与情感之间的联系。(2)学生交流探究成果。预设:(1)颔联(写景联)与首联联系,首先可读出诗人夙愿得偿,眼观壮景的喜悦之情;但再品一品“昔”“今”二字,并联系颈、尾二联,知人论世,便可读出一份更深沉的悲慨之情。(2)颔联与颈联联系,宏大壮阔之景与孤独渺小之人形成了鲜明对比,反衬出诗人深感个人渺小、晚景凄凉的孤独与悲哀之情。(3)颔联与尾联联系,诗人因壮景引发联想,他的思绪穿越时空,飞到了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的关山以北,自然引发出一直深藏着的“心忧社稷,魂系黎民”的壮情。5.小结、齐读(悲己悲家悲国悲天下,两行浊泪,一首五言,诗圣让他的悲情在洞庭水中亘古流淌。让我们再次融入诗境,齐声诵读,怀着景仰之心铭记诗圣,铭记岳阳楼!)三、拓展阅读,比较鉴赏小组合作探究,赏析《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岳阳楼是属于千古文人的,现在让我们暂时走出诗圣的岳阳楼,再去品赏不同的岳阳楼景致,体味不同的诗人情怀。)(一)探究内容:从《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任选一首。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孟浩然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二)探究任务:1、赏景。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诗人写景时最精彩特别之处是什么?2、探情。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情与景之间有何联系?3、比较。这首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在景物和情感方面有何异同?四、总结,布置课后探究岳阳楼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中一座不朽的丰碑,作为岳阳人的我,因此感到无比激动和骄傲,并带着这样的激动与骄傲之情来向大家介绍。同学们也可以做同样的工作——我们的桃花源又该有多少美妙的诗篇流传啊——请大家进行一个课后探究:搜集关于桃花源的诗词,并试着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进行赏析。我期待着有一天,我们的同学们也能在走出常德,走出湖南,甚至走出中国时,向外人骄傲无比地介绍我们的桃花源!课后探究:自主搜集关于桃花源的诗词,并试着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进行赏析。附板书: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抓意象扣诗眼析手法赏景联想类比想象再现探情辐射全诗广泛联系《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张家界市民族中学张艳【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诗歌的能力。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赏析意象、品味意境、把握情感。3、分析本诗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体会画面美、哲理美、情感美的融合。【教学重点】赏析意象、品味意境、把握情感。【教学难点】诗歌中景、理、情的融合。【教学方法】1、借助多媒体,合作探究、缘景明情。2、朗读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曾经有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引发了一串灵感,成就了他在诗坛上的千秋美名。他就是初、盛唐时期的诗人张若虚,这首诗就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二、配乐朗诵,整体感知以“月”为典型意象。月的流动变化过程:月生——月悬——月斜(月落)。三、赏析诗歌(一)第一部分:月生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1、意象提问:开头八句写了什么意象?请找出来。2、意境提问: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3、学生朗读。(二)第二部分:月悬原文: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1、提问:这样的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怎样的遐想?感情基调是怎样的?2、朗读。(三)第三部分:月落游子思妇情1、两地相思原文: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2、思妇怀远原文: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3、游子思归原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小结:《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四、拓展回顾曾经读过的与“月”有关的诗歌。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五、作业课后搜集、整理古典诗歌中关于“月”“落花”“流水”等意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赞助商销售合同范文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测试卷【学生专用】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乘法 测试卷带答案(b卷)
- 2024年腈纶扁平丝项目发展计划
- 2024采购合同审查要点
- 年产2GW绿能光伏用高分子新材料组件项目 (1)环评报告表
- 电气成套控制设备制造及销售项目环评报告表
- 中国食品薄膜行业发展环境、供需态势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2024版土地转让协议合同
- 智研咨询-中国熔盐阀行业市场规模、行业集中度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完整版)英语高频词汇800词
- DB31T 1249-2020 医疗废物卫生管理规范
- 《一年级语文拼音总复习》优质课课件
- 物业管理员(三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生成式对抗网络课件
- 恒生电子估值系统用户手册 FD
- 采购项目技术、服务和其他要求
- 肠梗阻护理和查房课件
-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课件(合肥市公开课)
- 八年级历史上册材料题汇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