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抗心律失常药课件_第1页
22抗心律失常药课件_第2页
22抗心律失常药课件_第3页
22抗心律失常药课件_第4页
22抗心律失常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均有导致心律失常的作用!第1页/共65页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均有导致心律失常的作用!第1页/共65页1

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心动频率、节律)缓慢型(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快速型(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陈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室颤动等)第2页/共65页

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心动频率、2第3页/共65页第3页/共65页3第4页/共65页第4页/共65页4Na+

K+Na+Ca+K+40mV100msec细胞膜内

细胞膜外C

离子转运机制TQSB

相应的心电图R01

234

200-20-40-60-80-100A

动作电位时相(0,1,2,3))

(静息膜电位)第5页/共65页Na+K+Na+K+40mV100msec细胞膜内细胞膜5第一节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一、正常心肌电生理

1、心肌细胞膜电位

静息电位

-90mv

动作电位

0相(快速除极)——Na+内流

1相(快速复极期)——K+短暂外流

2相(缓慢复极)——Ca2+和Na+(少量)内流,

K+外流

3相(快速复极末期)——K+外流

4相(静息期)

离子通道:Na+

、Ca2+

、K+通道非自律细胞——静息电位自律细胞——4相坡度第6页/共65页第一节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非自律细胞——静息电位自律细6第7页/共65页第7页/共65页72、快、慢反应电活动

根据0相除极速度、幅度和传导速度,分为:快反应电活动(起搏电流、Na+电流)——心脏工作肌、传导系统细胞慢反应电活动(Ca2+电流)——窦房结、房室结细胞

心脏缺血缺氧、膜电位减小,快反应细胞可表现慢反应电活动第8页/共65页2、快、慢反应电活动第8页/共65页8-300-90440123心室肌

快反应电位与慢反应电位0-40-8002344窦房结阈电位第9页/共65页440123心室肌快反应电位与慢反应电位0093、膜反应性——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指膜电位水平与0相除极速度和幅度的关系,反映传导速度膜电位与传导速度的关系

膜电位绝对值0相上升速度动作电位振幅传导速度高

快大快低慢小慢

药物降低膜反应性——减慢传导速度第10页/共65页3、膜反应性——膜对离子的通透性第10页/共65页10第11页/共65页第11页/共65页114、动作电位时程(APD)

指0相—3相末的时间,为膜电位恢复所需时间第12页/共65页4、动作电位时程(APD)指0相—3相末的时间,为膜电位恢125、有效不应期(ERP)指膜接受刺激而不能产生全面除极化的动作电位的这段时间,反映了“膜反应性恢复时间”,与膜对Na+的通透性有关。

有效不应期(ERP)

0相——-60mv

绝对不应期(ARP)0相——-55mv

第13页/共65页5、有效不应期(ERP)第13页/共65页13第14页/共65页第14页/共65页14ERP与APD的关系(1)二者同向关系,ERP在APD内,若APD延长ERP延长(绝对延长)(2)ERP相对延长即ERP/APD

(ERP/APD)(利多卡因)第15页/共65页ERP与APD的关系(1)二者同向关系,ERP在APD内,第15二、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机制

1、冲动形成障碍

(1)自律性异常()

原因:①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潜在起搏

自律性增高

非自律细胞(膜电位减小至

-60mv以下)出现自律性第16页/共65页二、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机制第16页/共65页16自律性在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1最大舒张电位增加,靠近阈电位。2阈电位降低,靠近最大舒张电位。3自动除极化速度增快。第17页/共65页自律性在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第17页/共65页17第18页/共65页第18页/共65页18第19页/共65页第19页/共65页19第20页/共65页第20页/共65页20(2)后除极和触发活动

后除极:动作电位中继0相除极后发生的除极

特点:频率快,振幅较小,膜电位不稳定,呈振荡性波动,引起触发活动

早后除极:2相、3相中,为异常性动作电

位显著延长所致(Na+、

Ca2+内流)

迟后除极:4相中(Na+内流、Ca2+超载)

触发活动:由后除极所导致的异常冲动的发放,由前一个冲动所触发第21页/共65页(2)后除极和触发活动第21页/共65页21图23-4A早后除极和触发活动,B迟后除极和触发活动1000ms750ms80/min60/min0-900-90abc早后除极与触发活a早后除极的膜电位变化;b.早后除极引起第二个动作电位;c早后除极引起一连串触发动作电位B迟后除极与触发活a.迟后除极的膜电位变化(指示);b.迟后除极引起的触发活动(指示);ab第22页/共65页图23-4A早后除极和触发活动,B迟后除极和触发活动10222、冲动传导障碍(1)传导障碍——传导减慢、传导阻滞

(阿托品治疗)(2)折返激动——一次冲动下传后,又可沿环行通路返回到起源的部位,并再次激动

单次折返期前收缩

连续折返心动过速,扑动或颤动第23页/共65页2、冲动传导障碍第23页/共65页23

产生折返条件:

①解剖或生理学环形通路

②单向传导阻滞

③回路传导的时间足够长,折回的冲

动落在原已兴奋心肌的不应期之外

上面每一个条件是必要条件还是充分条件?第24页/共65页产生折返条件:上面每一个条件是必要条件还是充分条件?第24环形通路包括:

解剖性——①窦房结附近的心房肌,围绕腔静脉构成环路

②房室结附近有异常的侧支返回心房

③心室壁浦肯野纤维末稍穿入心内膜,再伸向外膜发生二支与心肌形成环路

功能性——心肌缺血传导阻滞,相邻心肌ERP长短不一

第25页/共65页环形通路包括:第25页/共65页25第26页/共65页第26页/共65页26第二节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及药物分类

第27页/共65页第二节抗心律失常药的第27页/共65页27作用机制一、降低自律性

1、增加最大舒张电位

2、减慢4相自动除极速率

3、上移阈电位第28页/共65页作用机制一、降低自律性第28页/共65页28二、减少后除极和触发活动

1、减少早后除极(抑制Ca2+内流)2、减少迟后除极(抑制Ca2+、Na+内流)

第29页/共65页二、减少后除极和触发活动第29页/共65页29三、改变膜反应性(传导)

1、增加膜反应性

加快传导,取消单向传导阻滞,终止折返激动

2、降低膜反应性

单向传导阻滞变为双向传导阻滞,终止折返激动

第30页/共65页三、改变膜反应性(传导)第30页/共65页30第31页/共65页第31页/共65页31四、延长不应期,终止折返

1、延长ERP,绝对延长ERP2、缩短APD>ERP,相对延长ERP3、邻近细胞ERP趋向均一

第32页/共65页第32页/共65页32药物抗心律失常四种机制1降低自律性2减少后除极和触发活动3改变膜反应性4延长不应期,终止折返第33页/共65页药物抗心律失常四种机制第33页/共65页33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Ⅰ类钠通道阻滞药,阻滞钠通道程度分Ⅰa、Ⅰb、Ⅰc三个亚类

Ⅰa类适度阻钠,减慢传导,轻度阻钾延长复极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Ⅰb类轻度阻钠,传导略减慢或不变,加速复极利多卡因,苯妥英钠

Ⅰc类重度阻钠,明显减慢传导,对复极影响小氟卡尼、普罗帕酮

Ⅱ类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

Ⅲ类延长APD的药物:胺碘酮、索他洛尔

Ⅳ类钙拮抗药:维拉帕米其他类腺苷

第34页/共65页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第34页/共65页34第35页/共65页第35页/共65页35第三节抗心律失常药Ia类药奎尼丁(quinidine)1918生物碱(金鸡纳树皮)一、药理作用:

1、奎尼丁与心肌细胞膜Na+通道蛋白结合,阻滞Na+内流

①降低自律性(4相除极速度,阈电位)

②减慢传导(0相Na+内流,0相上升速度、幅度)

③延长ERP

2、抑制Ca2+内流——负性肌力作用

3、阻滞K+通道,减少K+外流——延长APD和ERP

4、阻断α受体和M受体(静注引起低血压和心动过速)第36页/共65页第三节抗心律失常药第36页/共65页36第37页/共65页第37页/共65页37二、体内过程

吸收:生物利用度70%~80%

分布:心肌>血浆10~20倍

血浆蛋白结合率:80%

代谢:肝氧化(羟基化物仍有活性)

排泄:肾原型10%~25%

t1/2

:6h、心衰,肝肾疾病延长第38页/共65页二、体内过程第38页/共65页38三、临床应用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1、预防和转复心律(心房颤动、心房扑

动、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

2、治疗频发性室上性和室性早博第39页/共65页三、临床应用第39页/共65页39四、不良反应:

安全范围小,个体差异大,不良反应多

1、金鸡钠反应:恶心、呕吐、耳鸣、头昏

2、心血管:低血压、心力衰竭、传导阻滞,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奎尼丁晕厥,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呼吸停止)心室颤动或停搏

奎尼丁晕厥治疗: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

心率>110次/分,补钾、镁,电复律第40页/共65页四、不良反应:第40页/共65页40五、药物相互作用苯巴比妥、苯妥英钠(药酶诱导)加速奎尼丁代谢地高辛合用(降低地高辛清除率)普萘洛尔、维拉帕米、西米替丁(减慢奎尼丁肝代谢)双香豆素、华法林(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增加血药浓度)第41页/共65页五、药物相互作用第41页/共65页41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一、药理作用特点:1、作用弱于奎尼丁

2、电生理同奎尼丁(自律性,传导,延长ERP)

3、对室性心律失常较好二、临床应用

1、室性心律失常(早搏、心动过速等),快—V

给药危急病例

2、室上性心律失常不如奎尼丁第42页/共65页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第42页/共65页42三、不良反应

1、心脏(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2、血压降低

3、胃肠道(恶心、厌食)4、过敏反应(皮疹、药源性发热、WBC)5、系统性红斑狼疮综合征(长期)第43页/共65页三、不良反应第43页/共65页43Ib类药药物: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西律,妥卡尼电生理特点:1、轻度阻Na+

,促K+外流

2、相对延长ERP

3、选择希浦纤维和心室肌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窄谱)第44页/共65页Ib类药药物: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西律,妥卡尼第44页/共44利多卡因(lidocaine)1963一、药理作用

1、降低自律性(4相坡度,室颤阈值)

2、传导性

①治疗量对心室传导无影响,高浓度或细胞外高

K+(如心肌梗死),能减慢传导

②细胞外K+低时,促K+外流致超极化加快传导消除折返

3、ERP相对延长

第45页/共65页利多卡因(lidocaine)1963第45页/共65页45第46页/共65页第46页/共65页46二、体内过程

1、不口服:①首关消除(1/3入循环)

②胃刺激(恶心、呕吐)

2、静注:作用时间短(20min)

3、肝代谢(全部)——

严重肝功能不良慎用

4、急性心肌梗死产生耐受(与α1-酸性糖蛋白合,

游离药物浓度)三、临床应用

室性心律失常首选(早搏、心动过速、室颤)

心肌梗死急性期防室颤第47页/共65页二、体内过程第47页/共65页47苯妥英钠(PhenytoinSodium)一、药理作用

同利多卡因,轻抑Na+,促K+

1、自律性2、相对延长ERP

3、传导:加快房室结传导二、临床应用

1、室性心律失常

①心肌梗死、心脏手术、麻醉、电复律等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

②强心苷中毒心律失常(竞争Na+-K+-ATP酶,改善房室传导)

2、其它:抗癫痫第48页/共65页苯妥英钠(PhenytoinSodium)第48页/共6548美西律(mexiletine)

妥卡尼(tocainide)1、为利多卡因的衍生物,应用同利多卡因2、可口服,无明显首关消除3、t1/2>8h4、常用于维持利多卡因疗效第49页/共65页美西律(mexiletine)

妥卡尼(tocainide)49普罗帕酮(propafenone)一、药理作用1、重度阻滞Na+通道

减慢传导(心房、心室、浦肯野纤维)

降低自律性(浦肯野纤维)

延长ERP(亦阻K+通道)2、阻断β受体和Ca2+通道(轻度),可致哮喘,心

动过缓和负性肌力作用Ic类药-明显阻滞钠通道(广谱)第50页/共65页普罗帕酮(propafenone)Ic类药-明显阻滞钠通道(50第51页/共65页第51页/共65页51二、临床应用(广谱)

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早搏、心动过速)三、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1、消化道:恶心、呕吐、味觉改变

2、心血管: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心衰

3、肝肾功能不全减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哮喘或慢性肺部疾病禁用第52页/共65页二、临床应用(广谱)第52页/共65页52II类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儿茶酚胺:

4相Na+内流自律性

0相Ca2+内流(慢反应细胞)传导一、药理作用

1、降低自律性(窦房结、心房传导纤维、浦肯野纤维)

降低儿茶酚胺所致迟后除极

2、传导

治疗量:无作用

高浓度:减慢房室结及浦肯野纤维传导(膜稳定)

3、ERP:浦肯野纤维(治疗量APD和ERP,高浓度则延长)

第53页/共65页II类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第53页/共65页53二、临床应用(室上性为主)

1、窦性心动过速(运动、情绪激动、甲亢、β受体亢进)

2、室上性心律失常(房扑,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心肌梗死(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缩小梗死范围)第54页/共65页二、临床应用(室上性为主)第54页/共65页54III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amiodarone)一、药理作用

抑制多种离子通道:K+(主)、Na+、Ca2+通道

阻断、β受体

1、自律性:窦房结、浦肯野纤维

2、传导:房室结、浦肯野纤维(Na+、K+通道)

3、APD和ERP:心房和浦肯野纤(阻K+通道)

4、阻断α、β受体(非竞争性),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冠脉,

减少心肌耗氧量第55页/共65页III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第55页/共65页55第56页/共65页第56页/共65页56二、体内过程

1、口服吸收慢:6~8h达峰,生物利用度

30%~40%

2、与血浆蛋白结合率95%

3、代谢排泄慢:t½数周,停药可维持4~6周三、临床应用

广谱:室性、室上性(房颤,房扑,室上性、

室性心动过速)第57页/共65页二、体内过程第57页/共65页57三、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1、静注过快: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BP

2、消化道: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

3、角膜微粒沉着(停药可恢复)

4、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含碘)、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碘过敏、房室传导阻滞

—禁用

第58页/共65页三、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第58页/共65页58维拉帕米(verapamil)一、药理作用

1、自律性(4相除期):窦房结,房室结

2、传导(0相上升速率和振幅):

3、APD和ERP(延长3相末段Ca2+通道恢复开放

时间)

4、消除后除极与触发活动Iv类钙通道阻滞药第59页/共65页维拉帕米(verapamil)Iv类钙通道阻滞药第59页/59二、临床用途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减慢房颤、房扑的心室率

2、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强心苷中毒室性早博三、慎用或禁用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衰,心源性休克——

禁用老年人、肾功能不良——

慎用第60页/共65页二、临床用途第60页/共65页60腺苷(Adenosine)作用:激活腺苷受体

1、激活K+通道(ATP)

K+外流膜超极化自律性

2、抑制Ca2+内流应用:室上性心律失常(快速静注,起效快)延长房室结的ERP,减慢传导

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第61页/共65页腺苷(Adenosine)作用:激活腺苷受体延长房室结的ER61第四节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用药原则及药物选择一、用药原则

1、先单用,后联合用药

2、以最小剂量取得满意疗效

3、先降低危险性,后缓解症状

4、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致心律失常作用第62页/共65页第四节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用第62页/共65页621)过度延长复极—早后或迟后去极—触发活动—快速型心律失常;2)过度缩短复极--ERP↓--折返激动—快速型心律失常;3)过度减慢传导—传导阻滞。药物致心律失常的原因第63页/共65页1)过度延长复极—早后或迟后去极—触发活动—快速型心律失常;63二、药物选择

1、窦性心动过速:β受体阻断或维拉帕米

2、房性早搏:

β受体阻断药、维拉帕米、地尔硫卓、I类

3、心房扑动、心房颤动:转律用奎尼丁(宜先用强心苷)、胺碘酮;减慢心室率用β受体阻断药、维拉帕米、强心苷

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性发作(维拉帕米、β受体阻断药、强心苷);慢性(强心苷、奎尼丁等)

5、室性早搏:普鲁卡因胺、美西律、胺碘酮

心肌梗死急性期——利多卡因;强心苷中毒——苯妥英钠

6、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美西律、

胺碘酮等

7、心室纤颤: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

第64页/共65页二、药物选择第64页/共65页64ThankYou!ThankYou!第65页/共65页ThankYou!ThankYou!第65页/共65页65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均有导致心律失常的作用!第1页/共65页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均有导致心律失常的作用!第1页/共65页66

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心动频率、节律)缓慢型(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快速型(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陈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室颤动等)第2页/共65页

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心动频率、67第3页/共65页第3页/共65页68第4页/共65页第4页/共65页69Na+

K+Na+Ca+K+40mV100msec细胞膜内

细胞膜外C

离子转运机制TQSB

相应的心电图R01

234

200-20-40-60-80-100A

动作电位时相(0,1,2,3))

(静息膜电位)第5页/共65页Na+K+Na+K+40mV100msec细胞膜内细胞膜70第一节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一、正常心肌电生理

1、心肌细胞膜电位

静息电位

-90mv

动作电位

0相(快速除极)——Na+内流

1相(快速复极期)——K+短暂外流

2相(缓慢复极)——Ca2+和Na+(少量)内流,

K+外流

3相(快速复极末期)——K+外流

4相(静息期)

离子通道:Na+

、Ca2+

、K+通道非自律细胞——静息电位自律细胞——4相坡度第6页/共65页第一节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非自律细胞——静息电位自律细71第7页/共65页第7页/共65页722、快、慢反应电活动

根据0相除极速度、幅度和传导速度,分为:快反应电活动(起搏电流、Na+电流)——心脏工作肌、传导系统细胞慢反应电活动(Ca2+电流)——窦房结、房室结细胞

心脏缺血缺氧、膜电位减小,快反应细胞可表现慢反应电活动第8页/共65页2、快、慢反应电活动第8页/共65页73-300-90440123心室肌

快反应电位与慢反应电位0-40-8002344窦房结阈电位第9页/共65页440123心室肌快反应电位与慢反应电位00743、膜反应性——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指膜电位水平与0相除极速度和幅度的关系,反映传导速度膜电位与传导速度的关系

膜电位绝对值0相上升速度动作电位振幅传导速度高

快大快低慢小慢

药物降低膜反应性——减慢传导速度第10页/共65页3、膜反应性——膜对离子的通透性第10页/共65页75第11页/共65页第11页/共65页764、动作电位时程(APD)

指0相—3相末的时间,为膜电位恢复所需时间第12页/共65页4、动作电位时程(APD)指0相—3相末的时间,为膜电位恢775、有效不应期(ERP)指膜接受刺激而不能产生全面除极化的动作电位的这段时间,反映了“膜反应性恢复时间”,与膜对Na+的通透性有关。

有效不应期(ERP)

0相——-60mv

绝对不应期(ARP)0相——-55mv

第13页/共65页5、有效不应期(ERP)第13页/共65页78第14页/共65页第14页/共65页79ERP与APD的关系(1)二者同向关系,ERP在APD内,若APD延长ERP延长(绝对延长)(2)ERP相对延长即ERP/APD

(ERP/APD)(利多卡因)第15页/共65页ERP与APD的关系(1)二者同向关系,ERP在APD内,第80二、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机制

1、冲动形成障碍

(1)自律性异常()

原因:①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潜在起搏

自律性增高

非自律细胞(膜电位减小至

-60mv以下)出现自律性第16页/共65页二、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机制第16页/共65页81自律性在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1最大舒张电位增加,靠近阈电位。2阈电位降低,靠近最大舒张电位。3自动除极化速度增快。第17页/共65页自律性在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第17页/共65页82第18页/共65页第18页/共65页83第19页/共65页第19页/共65页84第20页/共65页第20页/共65页85(2)后除极和触发活动

后除极:动作电位中继0相除极后发生的除极

特点:频率快,振幅较小,膜电位不稳定,呈振荡性波动,引起触发活动

早后除极:2相、3相中,为异常性动作电

位显著延长所致(Na+、

Ca2+内流)

迟后除极:4相中(Na+内流、Ca2+超载)

触发活动:由后除极所导致的异常冲动的发放,由前一个冲动所触发第21页/共65页(2)后除极和触发活动第21页/共65页86图23-4A早后除极和触发活动,B迟后除极和触发活动1000ms750ms80/min60/min0-900-90abc早后除极与触发活a早后除极的膜电位变化;b.早后除极引起第二个动作电位;c早后除极引起一连串触发动作电位B迟后除极与触发活a.迟后除极的膜电位变化(指示);b.迟后除极引起的触发活动(指示);ab第22页/共65页图23-4A早后除极和触发活动,B迟后除极和触发活动10872、冲动传导障碍(1)传导障碍——传导减慢、传导阻滞

(阿托品治疗)(2)折返激动——一次冲动下传后,又可沿环行通路返回到起源的部位,并再次激动

单次折返期前收缩

连续折返心动过速,扑动或颤动第23页/共65页2、冲动传导障碍第23页/共65页88

产生折返条件:

①解剖或生理学环形通路

②单向传导阻滞

③回路传导的时间足够长,折回的冲

动落在原已兴奋心肌的不应期之外

上面每一个条件是必要条件还是充分条件?第24页/共65页产生折返条件:上面每一个条件是必要条件还是充分条件?第89环形通路包括:

解剖性——①窦房结附近的心房肌,围绕腔静脉构成环路

②房室结附近有异常的侧支返回心房

③心室壁浦肯野纤维末稍穿入心内膜,再伸向外膜发生二支与心肌形成环路

功能性——心肌缺血传导阻滞,相邻心肌ERP长短不一

第25页/共65页环形通路包括:第25页/共65页90第26页/共65页第26页/共65页91第二节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及药物分类

第27页/共65页第二节抗心律失常药的第27页/共65页92作用机制一、降低自律性

1、增加最大舒张电位

2、减慢4相自动除极速率

3、上移阈电位第28页/共65页作用机制一、降低自律性第28页/共65页93二、减少后除极和触发活动

1、减少早后除极(抑制Ca2+内流)2、减少迟后除极(抑制Ca2+、Na+内流)

第29页/共65页二、减少后除极和触发活动第29页/共65页94三、改变膜反应性(传导)

1、增加膜反应性

加快传导,取消单向传导阻滞,终止折返激动

2、降低膜反应性

单向传导阻滞变为双向传导阻滞,终止折返激动

第30页/共65页三、改变膜反应性(传导)第30页/共65页95第31页/共65页第31页/共65页96四、延长不应期,终止折返

1、延长ERP,绝对延长ERP2、缩短APD>ERP,相对延长ERP3、邻近细胞ERP趋向均一

第32页/共65页第32页/共65页97药物抗心律失常四种机制1降低自律性2减少后除极和触发活动3改变膜反应性4延长不应期,终止折返第33页/共65页药物抗心律失常四种机制第33页/共65页98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Ⅰ类钠通道阻滞药,阻滞钠通道程度分Ⅰa、Ⅰb、Ⅰc三个亚类

Ⅰa类适度阻钠,减慢传导,轻度阻钾延长复极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Ⅰb类轻度阻钠,传导略减慢或不变,加速复极利多卡因,苯妥英钠

Ⅰc类重度阻钠,明显减慢传导,对复极影响小氟卡尼、普罗帕酮

Ⅱ类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

Ⅲ类延长APD的药物:胺碘酮、索他洛尔

Ⅳ类钙拮抗药:维拉帕米其他类腺苷

第34页/共65页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第34页/共65页99第35页/共65页第35页/共65页100第三节抗心律失常药Ia类药奎尼丁(quinidine)1918生物碱(金鸡纳树皮)一、药理作用:

1、奎尼丁与心肌细胞膜Na+通道蛋白结合,阻滞Na+内流

①降低自律性(4相除极速度,阈电位)

②减慢传导(0相Na+内流,0相上升速度、幅度)

③延长ERP

2、抑制Ca2+内流——负性肌力作用

3、阻滞K+通道,减少K+外流——延长APD和ERP

4、阻断α受体和M受体(静注引起低血压和心动过速)第36页/共65页第三节抗心律失常药第36页/共65页101第37页/共65页第37页/共65页102二、体内过程

吸收:生物利用度70%~80%

分布:心肌>血浆10~20倍

血浆蛋白结合率:80%

代谢:肝氧化(羟基化物仍有活性)

排泄:肾原型10%~25%

t1/2

:6h、心衰,肝肾疾病延长第38页/共65页二、体内过程第38页/共65页103三、临床应用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1、预防和转复心律(心房颤动、心房扑

动、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

2、治疗频发性室上性和室性早博第39页/共65页三、临床应用第39页/共65页104四、不良反应:

安全范围小,个体差异大,不良反应多

1、金鸡钠反应:恶心、呕吐、耳鸣、头昏

2、心血管:低血压、心力衰竭、传导阻滞,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奎尼丁晕厥,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呼吸停止)心室颤动或停搏

奎尼丁晕厥治疗: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

心率>110次/分,补钾、镁,电复律第40页/共65页四、不良反应:第40页/共65页105五、药物相互作用苯巴比妥、苯妥英钠(药酶诱导)加速奎尼丁代谢地高辛合用(降低地高辛清除率)普萘洛尔、维拉帕米、西米替丁(减慢奎尼丁肝代谢)双香豆素、华法林(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增加血药浓度)第41页/共65页五、药物相互作用第41页/共65页106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一、药理作用特点:1、作用弱于奎尼丁

2、电生理同奎尼丁(自律性,传导,延长ERP)

3、对室性心律失常较好二、临床应用

1、室性心律失常(早搏、心动过速等),快—V

给药危急病例

2、室上性心律失常不如奎尼丁第42页/共65页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第42页/共65页107三、不良反应

1、心脏(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2、血压降低

3、胃肠道(恶心、厌食)4、过敏反应(皮疹、药源性发热、WBC)5、系统性红斑狼疮综合征(长期)第43页/共65页三、不良反应第43页/共65页108Ib类药药物: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西律,妥卡尼电生理特点:1、轻度阻Na+

,促K+外流

2、相对延长ERP

3、选择希浦纤维和心室肌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窄谱)第44页/共65页Ib类药药物: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西律,妥卡尼第44页/共109利多卡因(lidocaine)1963一、药理作用

1、降低自律性(4相坡度,室颤阈值)

2、传导性

①治疗量对心室传导无影响,高浓度或细胞外高

K+(如心肌梗死),能减慢传导

②细胞外K+低时,促K+外流致超极化加快传导消除折返

3、ERP相对延长

第45页/共65页利多卡因(lidocaine)1963第45页/共65页110第46页/共65页第46页/共65页111二、体内过程

1、不口服:①首关消除(1/3入循环)

②胃刺激(恶心、呕吐)

2、静注:作用时间短(20min)

3、肝代谢(全部)——

严重肝功能不良慎用

4、急性心肌梗死产生耐受(与α1-酸性糖蛋白合,

游离药物浓度)三、临床应用

室性心律失常首选(早搏、心动过速、室颤)

心肌梗死急性期防室颤第47页/共65页二、体内过程第47页/共65页112苯妥英钠(PhenytoinSodium)一、药理作用

同利多卡因,轻抑Na+,促K+

1、自律性2、相对延长ERP

3、传导:加快房室结传导二、临床应用

1、室性心律失常

①心肌梗死、心脏手术、麻醉、电复律等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

②强心苷中毒心律失常(竞争Na+-K+-ATP酶,改善房室传导)

2、其它:抗癫痫第48页/共65页苯妥英钠(PhenytoinSodium)第48页/共65113美西律(mexiletine)

妥卡尼(tocainide)1、为利多卡因的衍生物,应用同利多卡因2、可口服,无明显首关消除3、t1/2>8h4、常用于维持利多卡因疗效第49页/共65页美西律(mexiletine)

妥卡尼(tocainide)114普罗帕酮(propafenone)一、药理作用1、重度阻滞Na+通道

减慢传导(心房、心室、浦肯野纤维)

降低自律性(浦肯野纤维)

延长ERP(亦阻K+通道)2、阻断β受体和Ca2+通道(轻度),可致哮喘,心

动过缓和负性肌力作用Ic类药-明显阻滞钠通道(广谱)第50页/共65页普罗帕酮(propafenone)Ic类药-明显阻滞钠通道(115第51页/共65页第51页/共65页116二、临床应用(广谱)

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早搏、心动过速)三、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1、消化道:恶心、呕吐、味觉改变

2、心血管: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心衰

3、肝肾功能不全减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哮喘或慢性肺部疾病禁用第52页/共65页二、临床应用(广谱)第52页/共65页117II类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儿茶酚胺:

4相Na+内流自律性

0相Ca2+内流(慢反应细胞)传导一、药理作用

1、降低自律性(窦房结、心房传导纤维、浦肯野纤维)

降低儿茶酚胺所致迟后除极

2、传导

治疗量:无作用

高浓度:减慢房室结及浦肯野纤维传导(膜稳定)

3、ERP:浦肯野纤维(治疗量APD和ERP,高浓度则延长)

第53页/共65页II类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第53页/共65页118二、临床应用(室上性为主)

1、窦性心动过速(运动、情绪激动、甲亢、β受体亢进)

2、室上性心律失常(房扑,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心肌梗死(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缩小梗死范围)第54页/共6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