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检测卷(二)_第1页
高中历史专题检测卷(二)_第2页
高中历史专题检测卷(二)_第3页
高中历史专题检测卷(二)_第4页
高中历史专题检测卷(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检测卷(二)1.(2020·北京昌平区高三期末)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采取各种措施解决统治难题,如前秦统治者整顿吏治、打击豪强、尊儒重教、移民十万户入关中地区等。北魏建立后,孝文帝推行俸禄制、均田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改革。孝文帝的改革()A.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B.促使汉族门阀制度逐渐产生C.削弱了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基础D.强化了关中地区的战略地位答案A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在魏晋南北朝战乱纷争的年代里,有利于北方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故选A项。2.魏晋期间,门阀政治形成以后,士族地主内部的高下序列,由于相互之间为各自利益的政治争斗不断,仍有升降,可以说门阀士族在相互斗争中发展,而竞争使其在一定时期内的统治得以维持。据此可知,门阀政治()A.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客观上维护了统治秩序C.加剧了士庶之间的对立 D.维护了社会的长治久安答案B解析题干“竞争使其在一定时期内的统治得以维持”体现了客观上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故选B项。3.(2020·北京顺义区二模)以下两幅地图用于研究性学习,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是()①都使后来王朝短命而亡②都贯通南北,成为交通动脉③都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④都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B4.(2020·辽宁辽阳期末)唐太宗生擒突厥颉利可汗后,拜其二子为小可汗,外示优崇,实欲分其势也。唐高宗分别册立西突厥的阿史那弥射为兴昔亡可汗,阿史那步真为继往绝可汗,并令他们各领所部,“赤心向国”。这些举措()A.消除了西北部游牧政权的威胁B.是唐朝国力不足下的被迫选择C.利于分化突厥势力以加强控制D.确保了突厥不再与唐政府为敌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唐太宗生擒突厥颉利可汗后,拜其二子为小可汗,外示优崇,实欲分其势也”得到分化突厥势力以加强控制,故选C项。5.北宋学者欧阳修在他编撰的《新唐书·兵志》中写道“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材料中的“大盗”指的是“安史之乱”B.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C.节度使的大量设立削弱了中央集权D.是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削弱了中央集权,A、B、C三项正确,不合题意;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D项错误,符合题意。6.汉宣帝诏云:“其令郡国举孝弟(悌)、有行义闻于乡里者各一人。”“行义闻于乡里”就是在郡国乡里受到舆论好评的人物。前者如“冯唐以孝著,为郎中署长”。这说明了汉代察举制()A.有利于激发官民的责任感B.重视乡论与德行的考察C.存在地方独揽选官的现象D.孝廉成为选官唯一标准答案B解析汉宣帝的诏令体现了察举制的选拔标准之一是“在郡国乡里受到舆论好评的人物”,体现了该制度重视乡论与德行的考察,故选B项。7.由于东汉后期世家豪族势力的不断膨胀,以往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察举征辟制的弊端逐渐显露。曹魏时期改为实行九品中正制,并规定中正官由中央政府委任。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实行()A.过分重视对品行的考察B.彻底解决了察举制弊端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触犯了地主豪强势力答案C解析“东汉后期世家豪族势力的不断膨胀,以往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察举征辟制的弊端逐渐显露。曹魏时期改为实行九品中正制,并规定中正官由中央政府委任”前后对比发现前面由于豪强势力坐大影响了中央权力,而后者则强化了中央的控制,故选C项。8.唐高祖时,尚书省在中央体制中居核心地位。玄宗开元年间,中书门下成为超越三省的机构。唐中后期,三省固有的职权逐渐弱化。这一变化反映出()A.三省六部制被中书门下取代B.唐中后期中央集权逐渐强化C.官僚制度运行是动态的过程D.唐中后期三省地位逐渐弱化答案C解析从尚书省居核心地位到中书门下超越三省再到三省固有的职权逐渐弱化,这体现了随着时势发展,官僚制度的动态运行过程,故选C项。9.唐初均田制规定:丁男及中男每丁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口分田在农民死后要归还国家,由国家另行分配;永业田则永远归农民所有,可以传给子孙,也可以自由买卖。据此并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施的前提是政府手中有大量的无主荒地B.属于土地私有制,全部受田可以自由买卖C.受田农民必须缴纳租税,承担徭役、兵役D.往往随天灾人祸、土地兼并而不得不废弛答案B解析通过题干“口分田在农民死后要归还国家,由国家另行分配”可知在唐代均田制之下,并不是全部的受田都可以自由买卖,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10.《资治通鉴》载: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安史之乱),所在赋敛,迫趣(促)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遂作两税法。上述材料表明两税法的设立()A.为简化税收名目,保证国家财政收入B.为缓解吏治腐败,减轻农民负担C.为建立较为稳定的户籍和土地管理机制D.保障农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答案C解析据材料“及至德兵起(安史之乱),所在赋敛,迫趣(促)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遂作两税法”得出两税法的设立为建立较为稳定的户籍和土地管理机制,故选C项。11.有史料记载,到太和年间(477—499年),平城之内的寺庙多达百所,僧尼两千多人;全国范围内的寺庙有六千余所,各族僧尼达七万之众,善男信女之多无以数计。北魏成为一个佛国,平城成为佛教的圣地。据此推知()A.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佛教传播B.孝文帝推崇佛教的治国理念C.战乱频繁促使社会价值观改变D.佛教的传播有利于民族交融答案D解析据材料“平城之内的寺庙多达百所,僧尼两千多人;全国范围内的寺庙有六千余所,各族僧尼达七万之众,善男信女之多无以数计”“北魏成为一个佛国,平城成为佛教的圣地”可知北魏佛教盛行,佛教将大部分的民众联系在一起,利于民族之间的交融,故选D项。12.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学者多以注疏先秦经文为首务,宗派林立,互诘不休。至唐,朝廷下令撰修《五经正义》以去“异端邪说”,并纳入科举考试范围。这一举措()A.加强文化专制,扩大了统治基础B.导致宋明儒学家因循守旧C.统一经学,提高了儒学政治地位D.有利于儒学与其他思想融合答案C解析“至唐,朝廷下令撰修《五经正义》以去‘异端邪说’,并纳入科举考试范围”表明唐朝统一经学,将经学纳入科举考试范围之内,这就提高了儒学的政治地位,故C项正确。13.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与时代选择的关系。从题干中可看出,唐太宗认为王羲之的书法与萧子云的书法相比“尽善尽美”,正是由于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造诣的推崇,才导致王羲之的书法日渐普及,由此可见王羲之书法地位的确立是其个人艺术水平和时代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故C项正确。14.(2020·天津滨海新区期末)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A.对社会动乱的感伤 B.爱国忧民的情怀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D.热爱和平的态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和“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可知爱国忧民的情怀,故B项正确。15.著名历史学家向达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中写道:“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这表明()A.唐代各种宗教已经被民众普遍接受B.唐代长安已经被少数民族攻占C.西域文化对长安有较大影响D.唐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答案C解析据材料“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可知,长安深受西域文化影响,故选C项。1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融合,使这一时期的文化更趋于多元走向。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草原游牧民族打破了“与中国壤断土隔”的文化生态环境的疆域线,进入了与汉文化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于是,胡文化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一种低势能文化,……与此反观照,汉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高势能文化,并充分展现出其优胜性。胡汉文化之间的“社会距离”,产生了胡汉文化质的不相容性。……文化冲突中的对立诸面不可避免地在文化冲突中潜下改变自身原有文化心理结构,从对方吸收于己有用的文化质,从而在调整、适应的过程中趋于一体化。——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文化融合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答案(1)变化: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2)汉化措施: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改籍贯、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影响: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北魏政权汉化(封建化);促进经济发展。(3)影响: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促进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17.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在宋代,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己见。——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三唐代朝廷经常派遣监察官员或特使巡行各地,在视察地方政治的同时,监督校核官员课绩。宋代地方监司既管监察,又掌考课。宋代中央监察部门以整肃吏治为己任,也时常过问官员的善恶、能否。宋廷考察地方官吏时并不专一倚重地方监司,而经常是通过监司、御史台各自系统独立检举、相互核查。——摘编自邓小南《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1)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察举制的选官原则。简述东汉察举制的发展表现。(2)据材料二,归纳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趋势。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3)据材料三,概括唐宋时期官员考察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答案(1)选官原则:以德(孝廉)取人。发展表现:注重官员的吏治能力;举荐与考试相结合。(2)趋势:开放性;严密化。进步性:扩大官吏来源;追求公平公正;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官员素质。(3)特点:将课绩考核与监察紧密结合;考察方式多途并进。政治智慧:选贤任能,注重德才兼备;鼓励官员积极治国理政;构建完善官员考察机制。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记载:“伪周革命之际,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乡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这样庶族阶层地位的迅速上升,成为唐代文化不断普及的主要新兴力量。新兴的庶族地主中的很多人出身贫微,或者有过艰难的奋斗经历,他们更了解民间的疾苦和社会矛盾所在。许多政治上不得意或者主动放弃仕途的知识分子,走向社会底层授业解惑,宣传儒家讲求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规范,担负起教化百姓的重担。他们为文化向社会底层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唐朝物质经济的高度发达,庶族地主构成的新文化队伍的结成并不断壮大,教育的深入普及发展再加上唐朝宽松的社会环境和思想氛围,都对“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使参与和享受文化的社会阶层逐渐下移。精英文化被广大群众接受,而通俗文化也相应的提升了水平,所以唐朝的文化显示出空前活跃的氛围。——唐伟《试论唐朝文化的普及》材料二唐时印度的熬糖法、东南亚的植棉和棉织技术的传入,印度的佛教艺术、西域乐舞的传入,使唐代文化更显得多彩多姿。而敦煌宝窟中的壁画和雕塑,更是对外文化交流的艺术结晶。通过开放,唐文化深刻地影响了周围各国:南抵东南亚;西南至印度;东方则哺育着日本、朝鲜,加速其进入文明之邦的步伐;西方则通过伊朗而与希腊、罗马的文化相交流,既丰富了自己,又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因而提高了当时在国际上的地位。唐代中国与各国频仍的文化交流,在世界文化史上写下了动人的篇章。鉴真东渡日本时,带去了大量文物典籍,并参加了唐招提寺的建筑,至今鉴真仍为日本人民所怀念。日本人念念不忘唐代中国文化的影响,津津乐道唐人、唐乐、唐诗和唐代书法等。——据刘海峰《试论唐代文化的开放性》(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文化普及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文化开放性的影响。答案(1)原因:①庶族地主地位上升,成为唐代文化普及的主要新兴力量。②庶族地主更了解民间的疾苦和社会矛盾所在。③民间的知识分子走向社会底层宣讲儒家教化百姓。④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为文化普及提供物质保障。⑤唐朝重视科举考试,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结合起来。(2)影响:①文化开放性促进唐朝的文化、技术的发展。②文化开放性扩大唐朝文化的影响,提高国际地位。③文化开放性密切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④文化开放性促成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并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杜环,唐朝人,生卒不详,著有旅行游记《经行记》一书。公元751年,杜环随高仙芝西征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唐军兵败于怛逻斯,杜环及两万余人被大食(阿拉伯王朝)俘虏。杜环被俘后曾跋涉数万里,游历了中亚、西亚、阿拉伯及北非等地,并于公元762年乘商船从海路回到广州。游历巴格达(今伊拉克首都)时杜环曾记下一条重要信息:“(巴格达)绫绢机杼,金银匠,画匠,汉匠起作画者,京兆人樊淑、刘泚,织络者河东人乐環、吕礼”。许多学者据此认为,被俘的唐军中有大量汉族工匠,他们将唐朝的建筑、手工、绘画、纺织及造纸术等传播至中亚、西亚,从而远达欧洲。——据张一纯《经行记笺注》编写材料二1971年春,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比赛期间,一位叫科恩的美国业余乒乓球队员上错车,坐到中国队车上。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主动与科恩交流,并送给他一幅“黄山风光”的织锦。中美两国运动员走下车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