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_第1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_第2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_第3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_第4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专题7化学平态目内容索引考点一化学平衡状态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考点二化学平衡的移动(加试)考点三化学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的计算(加试)窃以为,写景,是写文章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功,它考察的是一个“作者”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表达能力、文章建构能力。换句话说,如果能够将写景的文章写得好,这个人的写作功底肯定是不错的。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学生最为欠缺的就是写景的能力。笔者今年教四年级,一看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不禁如获至宝!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走遍千山万水》这一训练组的课文,都是写景的文章――《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虽然同为写景,但是却风格迥异,完全不同。笔者以为,这恰恰为孩子们做了写景的三个不同的鲜活的例子。为人师者,不能放过这大好的让学生“习得的时机”。而离我们学校不远,就是温州有名的“九山公园”。这九山公园有湖,有山,有塔,花草树木更是种类繁多,一个“以教材教写作”的念头陡然而生。于是,“一个公园,三种写法”的创意教学就此展开,并取得了良好的习作效果。一、指向习作,创意解读,搭建多元平台?Z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第一篇课文《桂林山水》,结构四平八稳,句式整齐划一,首尾都以诗文引用的方式进行引入或者总结升华,其中从“山、水”两个方面进行了桂林山水风光的浓艳的描述,我将这篇文本定位为“写景文章的第一式”,让学生进行较为僵化的仿写。指导流程:学习课文《桂林山水》,学习作者抓桂林最有特色的山水的特点进行写作的方法――游览九山公园,思考九山公园最有特点的景是什么――做思维导图,当堂成文――作文讲评,针对不足修改――升格作文而《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文章是一篇按照游览顺序一路进行的风景游记,和《七月的新疆》两篇的叙述方式有一些相同的地方。虽然都是移步换景,但是,如果仔细阅读,就会发现《记金华的双龙洞》描述性的语句比较多,语言更加朴实,对于一路上的景色,都详尽地一一道来。指导流程:学习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了解写作顺序――回忆第一次游览的路线,画好思维导图――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作――指导修改,升格作文这次的写作,要求写出我们的游览路线以及路上的景物,从学校出发进入九山公园的南门,再一路游去,从北门出来,形成一条完整的游览路线。第三种写法是根据《七月的天山》的文章构段方式以及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浓郁而不失清新的写景方式)让学生更进一步仿写。第三次写作《九山公园》,因为《七月的天山》是横向纵深的写景方式,而我们的九山公园中有一座松台山,从山脚到山顶,景色也不尽相同,于是,我让孩子们在放学的时候,由家长带领,登一次松台山,写作《早春登松台山》。二、即时生成,多次修改,提升表达能力“一个公园,三种写法”的训练历时两个星期,孩子们在这样的习作练习中真真切切感受到“角度不同,习作不同”,写景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展。更重要的是在分次的习作中,笔者还及时抓住了学生每次习作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锻造学生的语感能力。(一)解决“句式僵硬”问题在仿《桂林山水》写《九山公园》时,学生常见的缺憾是:不会概括风景的特点,有些学生则干脆将桂林山水静、清、绿的特点照搬过来,变成了“九山公园的山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我将这个句式在投影上进行展出,学生马上乐了。我启发学生:这是九山公园的景物特点吗?九山公园的山有什么特点?经过讨论,学生终于明白,我们仿写,不应该是僵化的生搬硬套,我们可以模仿作者高超的构段方式,但一定要实实在在地紧扣景物的特点。比如:九山公园的山真温柔啊,它们一座座并不高大,像一个个绿色的小绒团,像一朵朵绿色的小浪花;九山公园的山真绿啊,春天固然是绿意蔓延,即使是寒风凛冽的冬天,山上的草木也是一片葱郁;九山公园的山真有活力啊,山间常常可以看见可爱的小松鼠。它们毛茸茸的尾巴像个大大的枕头,双眼亮晶晶的,样子萌萌哒。我还告诉学生,除了写九山公园的山和水,我们还可以别出心裁地写九山公园其他方面的内容,比如,公园里的花,公园里的树,公园里的草。这样一指导,学生的思路拓展得更宽了。(二)解决“顺序凌乱”问题“相较于文字,大脑更乐于接受图形类的信息”,思维导图利用大脑的这一特点,更加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脉络结构,更有利于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做到“胸中有丘壑,笔下任吞吐”,指导学生“布局排兵落落大度,细节点滴细致入微”。在写景的过程中,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就是行文的顺序,他们容易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毫无章法。在学习这三篇文章时,我着重指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文章脉络进行清理。比如《七月的天山》的思维导图:在指导学生写作《早春登松台山》时,写作前,我要求学生先画好思维导图,要做最细致的描绘。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写作就更加有条有理,而且,笔下的景物也更加细致。学生周鹭洋这样写道:早春二月,最快乐的就属和妈妈一起登松台山了。山脚下,春意仿佛才开始萌动。放眼望去……但这时的草却不像树那样,已经冒出了许多或浓或淡绿色的叶子。冬青树丛上,“鹤立鸡群”般的新长出的叶片竟然是红色的,这些红深浅不一,深的是梅红,浅的是粉红,像彩霞,像烈火,更像花朵。红色的新叶点缀在绿色的老叶里,显得格外显眼。再往山上走,我们渐渐感受到更深的春意。……走过长长的116级石梯,七层的“净光塔”赫然窜入眼帘。……站在高高的塔顶,风轻抚过我的脸颊,暖暖的,啊,春天已经在我们身边了。文章条理清晰,记叙了自己从山脚往山顶攀登的过程,在这其中,模仿课文的写作方式,选取其中有特点的一两种景物重点描写,整篇文章行云流水,读来让人耳目一新。(三)渗透“写作小技巧”除了课文篇章布局的学习,这三篇写景的文章中也有很多的小技巧,值得让学生模仿、领悟、内化。比如《桂林山水》一文,用诗句开篇,又用诗句结尾,特别有诗情画意,有的学生就在文章结尾学会了“温州忆,最忆是九山”,也有的同学写“在我们温州,人人都喜欢去九山公园游玩”。在《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文章中,则引导学生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这样的排比句写出变化的景物的特点,在《七月的天山》中学作者用“像……像……像……”写出拥有多个形态的景物的特点,并学会别具匠心的“人与景物”之间的那种合二为一的交融之感。语文教材中,像这样运用修辞手法的地方还有许多,我们要认真钻研文本,极力挖掘教材中的修辞亮点,引领学生赏析、品味,并在感悟精彩中学会表达、学会运用。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能力必将得到大幅度提升。用三篇文章教学三种写景方式,练习用三种方式写同一个公园,景还是同样的景,但是因为作者观察的角度不同,选取的景物不同,安排叙述的方式不同,显现出了不同的表达,这就是我的“一个公园,三种作文”。“教材是一个例子”,我就地取材,将这三个例子做最详尽的演绎,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写景方式,在这样的“举三反一”的练习中,使语用的生成更具可操作性,进而使学生在语用训练中把握语言规律,切实提升习作表达能力。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数学概念是进行判断、推理的基础,清晰的概念是正确思维的前提。但是,初中学生由于其抽象思维能力的欠缺,数学概念难以掌握。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避免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积极创新,让学生在新颖的教学模式和情境下发展思维,更有效率和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通过不断的试验和对比,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概念教学的经验与读者交流。一、由生活实例导入,让概念课不再乏味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自己所处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对知识接受的自信心就越高,学习效果也越明显。在以往的传统的关于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不起来,这样的学习效果无疑大打折扣。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中,适时地以生活背景作为切入点是实现课堂生活化和趣味化的有效手段。笔者在教授关于有理数的加减法知识时,以生活中的情景逐步地引入。师:在前面章节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数的概念发展产生于实际的需要。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了负数和正数,数也由此扩大为有理数。现在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讲台上,我以讲桌的正中间为起点,先向左走5步,又向右走5步,有谁知道现在我离起点有几步?生:在起点。生:假设向左走三步可记为+5,向右走三步记为-5,(+5)+(-5)=0。师:很好,老师再问同学们,有理数都可以放在什么图形上?生:数轴。师:非常正确。现在我们就利用数轴来研究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现在,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左为正方向,向右为负方向。大家按照我的提示动手在数轴上移动,想这样几个问题:(1)先向右运动5个单位,再向右移1个单位。一共向右移几个单位?生:6个。师:所以(-5)+(-1)=-6师:很好。从原点出发,先向左移4个单位,再向右移2个单位。此时在原点的什么位置?生:在原点左侧2个单位。师:所以(+4)+(-2)=2师:现在大家利用刚才的几个式子,试着总结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再仿照刚才的例子在数轴上加以验证。教师在让学生充分表达后,帮助学生把他们总结出的法则规范化即可。这时教师便出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法则,在学生感兴趣的环境下来记忆法则,收效很是不错。二、注重学生参与,寓教于学式的探究性学习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可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概念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在教授“多边形内角和”时先设疑: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四边形内角和是360°,你能猜出五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六边形内角和是多少?n边形内角和是多少?交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即2×180°,五边形内角和为3×180°,六边形内角和为4×180°。归纳:n边形内角和为(n-2)180°。然后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方法给予证明。再如,在讲解直线的概念时,可先考问学生:你能画一条完整的直线吗?大部分学生会好奇地想:一条直线谁不会画?直到教师指出直线是无限延伸的,是画不完的时候,学生才顿时大悟:原来一条直线并不简单,同时也明白了理解直线概念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另外,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概念定义比较简单,引不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就出现了各种错误。再如:下列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①6a2b=2a2?3b,②x2-3x-4=x(x-3)-4,③(a+b)2=a2+2ab+b2,④-a2+1=(1+a)(1-a)。这是一道运用因式分解的概念进行选择的题目。很多学生错误地选择了①,其原因是学生只肤浅地认为分解因式就是把代数式分解为几个整式的乘积,而忽视了概念的前提条件是将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这样通过设疑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思维活跃,并通过讨论归纳,培养了学生运用归纳的方法探求规律的能力。这样,就通过不断地启示和提问,让学生自己在参与和探究的气氛下收获了新的概念和知识。三、及时归纳,综合联系,形成概念体系数学科学与其他科学一样,是一门体系科学,在教学中一定要强化概念间的横向、纵向联系、区别,以形成概念体系,这样能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在教学中应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初中数学关于式的认识在概念上是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而学生由于自身还没有达到形成整理归纳习惯的层次,就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注重知识的体系结构化。如在学习同类二次根式概念时,将它与同类项概念进行横向对照,通过比较学习,找出共性,抓住它们的不同点,归纳出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这样的教学不仅巩固了学生过去学的概念,也使新概念的接受变得更加容易。例如:对于四边形中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的理解。又如:“角平分线”和“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的概念,“角平分线”只局限于一个角,它是一条射线;而“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是指三角形的内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交点到顶点的线段,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都是线段。通过这些比较,学生就对概念更容易理解。通过类似的这种整理和归纳,能够逐渐地培养学生的知识前后联系的习惯。通过这样的训练,同时也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整个知识结构也更加完善了。四、借力现代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率数学源于生活,是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反映,是对生活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概括。初中学生由于阅历较少、年龄有限,抽象思维能力有欠缺,但他们乐于从丰富多彩的具体形象中去研究、发现、探索知识。因此,教学手段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将图像、色彩、声光、文字、录像融为一体,通过逼真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动静结合的画面,将学生带进一个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知识世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从而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从感知开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而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是从它的形成过程提出的。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利用直观多媒体教学模型使学生感知几何概念的形成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例如:在讲“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时,利用“两圆关系”课件模型,通过移动圆,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六种位置关系的变化过程及特点,从而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知识,归纳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因此,抓住直观演示的特点,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就会通过自己大脑的思维得出准确的概念,从而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五、巧设练习、学以致用,巩固和消化概念巩固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要使学生牢靠地掌握易于弄错或难以分辨的数学概念,必须通过解题,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于原有概念在认识上获得巩固加深,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概念,首先应在初步形成概念后,引导学生正确复述。这里绝不是简单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把握概念的重点、要点、本质特征,同时,应注重应用概念的变式练习。变式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要学生根据自我理解的水平,举例来强化理解一个概念。恰当运用反例可揭示概念的内涵,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对今后易出现的错解进行预防。如在算术平方根概念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解答问题:()2=a可推出:=a,=-a,=ab吗?此问题的解答从正反两方面突出了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属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算术平方根概念。另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试着用数学去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使数学服务于生活。如,学习四边形知识时,联系实际举例:用120米长的细绳,怎样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四边形场地,才能使场地的面积最大?通过这个问题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最值问题和四边形的特点,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讲,在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注重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过程,通过积极的使用生活中的相关情景为教学材料、现代教学设备为辅助,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31、园日涉以1专题7化学平态目专题7化学平态2内容索引考点一化学平衡状态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考点二化学平衡的移动(加试)考点三化学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的计算(加试)内容索引3考点一化学平衡状态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考点一化学平衡状态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4知识梳理(一)化学平衡状态1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知识梳理5(2)化学平衡的建立化学平衡化学平衡从逆反应开始建立从正反应开始建立(2)化学平衡的建立6(3)平衡特点()-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等)一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变)条件改变,平衡状态可能改变,新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状态(3)平衡特点7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加试)1自发过程(1)含义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不需要借助外力作用就能自发进行的过程。(2)特点①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体系对外部做功或释放热量)。②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有序转变为无序的倾向性(无序体系更加稳定)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加试)82自发反应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发进行的反应称为自发反应。3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1)焓变与反应方向研究表明,对于化学反应而言,绝大多数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且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体系能量降低得也越多,反应越完全。可见,反应的焓变是制约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因素之-。2自发反应9(2)熵变与反应方向①研究表明,除了热效应外,决定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另一个因素是体系的混乱度。大多数自发反应有趋向于体系混乱度增大的倾向。②熵和熵变的含义a,熵的含义熵是衡量一个体系混乱度的物理量。用符号S表示。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熵值,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熵值也不同,一般规律是S(g>S(>SS(2)熵变与反应方向10b熵变的含义熵变是反应前后体系熵的变化,用△S表示,化学反应的A越大,越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3)综合判断反应方向的依据①△H-TAS<0,反应能自发进行②MH-7A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③△H-7△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b熵变的含义11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12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1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14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15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16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17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18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19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21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22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2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24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25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26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27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28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29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3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31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32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3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34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35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36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37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38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39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4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41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42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4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44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45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46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47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48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49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5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51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52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5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54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55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56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57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58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59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6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61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62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6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6课件6451、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52、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53、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易卜生

54、唯书籍不朽。——乔特

5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谢谢!51、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52、65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专题7化学平态目内容索引考点一化学平衡状态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考点二化学平衡的移动(加试)考点三化学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的计算(加试)窃以为,写景,是写文章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功,它考察的是一个“作者”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表达能力、文章建构能力。换句话说,如果能够将写景的文章写得好,这个人的写作功底肯定是不错的。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学生最为欠缺的就是写景的能力。笔者今年教四年级,一看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不禁如获至宝!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走遍千山万水》这一训练组的课文,都是写景的文章――《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虽然同为写景,但是却风格迥异,完全不同。笔者以为,这恰恰为孩子们做了写景的三个不同的鲜活的例子。为人师者,不能放过这大好的让学生“习得的时机”。而离我们学校不远,就是温州有名的“九山公园”。这九山公园有湖,有山,有塔,花草树木更是种类繁多,一个“以教材教写作”的念头陡然而生。于是,“一个公园,三种写法”的创意教学就此展开,并取得了良好的习作效果。一、指向习作,创意解读,搭建多元平台?Z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第一篇课文《桂林山水》,结构四平八稳,句式整齐划一,首尾都以诗文引用的方式进行引入或者总结升华,其中从“山、水”两个方面进行了桂林山水风光的浓艳的描述,我将这篇文本定位为“写景文章的第一式”,让学生进行较为僵化的仿写。指导流程:学习课文《桂林山水》,学习作者抓桂林最有特色的山水的特点进行写作的方法――游览九山公园,思考九山公园最有特点的景是什么――做思维导图,当堂成文――作文讲评,针对不足修改――升格作文而《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文章是一篇按照游览顺序一路进行的风景游记,和《七月的新疆》两篇的叙述方式有一些相同的地方。虽然都是移步换景,但是,如果仔细阅读,就会发现《记金华的双龙洞》描述性的语句比较多,语言更加朴实,对于一路上的景色,都详尽地一一道来。指导流程:学习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了解写作顺序――回忆第一次游览的路线,画好思维导图――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作――指导修改,升格作文这次的写作,要求写出我们的游览路线以及路上的景物,从学校出发进入九山公园的南门,再一路游去,从北门出来,形成一条完整的游览路线。第三种写法是根据《七月的天山》的文章构段方式以及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浓郁而不失清新的写景方式)让学生更进一步仿写。第三次写作《九山公园》,因为《七月的天山》是横向纵深的写景方式,而我们的九山公园中有一座松台山,从山脚到山顶,景色也不尽相同,于是,我让孩子们在放学的时候,由家长带领,登一次松台山,写作《早春登松台山》。二、即时生成,多次修改,提升表达能力“一个公园,三种写法”的训练历时两个星期,孩子们在这样的习作练习中真真切切感受到“角度不同,习作不同”,写景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展。更重要的是在分次的习作中,笔者还及时抓住了学生每次习作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锻造学生的语感能力。(一)解决“句式僵硬”问题在仿《桂林山水》写《九山公园》时,学生常见的缺憾是:不会概括风景的特点,有些学生则干脆将桂林山水静、清、绿的特点照搬过来,变成了“九山公园的山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我将这个句式在投影上进行展出,学生马上乐了。我启发学生:这是九山公园的景物特点吗?九山公园的山有什么特点?经过讨论,学生终于明白,我们仿写,不应该是僵化的生搬硬套,我们可以模仿作者高超的构段方式,但一定要实实在在地紧扣景物的特点。比如:九山公园的山真温柔啊,它们一座座并不高大,像一个个绿色的小绒团,像一朵朵绿色的小浪花;九山公园的山真绿啊,春天固然是绿意蔓延,即使是寒风凛冽的冬天,山上的草木也是一片葱郁;九山公园的山真有活力啊,山间常常可以看见可爱的小松鼠。它们毛茸茸的尾巴像个大大的枕头,双眼亮晶晶的,样子萌萌哒。我还告诉学生,除了写九山公园的山和水,我们还可以别出心裁地写九山公园其他方面的内容,比如,公园里的花,公园里的树,公园里的草。这样一指导,学生的思路拓展得更宽了。(二)解决“顺序凌乱”问题“相较于文字,大脑更乐于接受图形类的信息”,思维导图利用大脑的这一特点,更加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脉络结构,更有利于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做到“胸中有丘壑,笔下任吞吐”,指导学生“布局排兵落落大度,细节点滴细致入微”。在写景的过程中,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就是行文的顺序,他们容易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毫无章法。在学习这三篇文章时,我着重指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文章脉络进行清理。比如《七月的天山》的思维导图:在指导学生写作《早春登松台山》时,写作前,我要求学生先画好思维导图,要做最细致的描绘。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写作就更加有条有理,而且,笔下的景物也更加细致。学生周鹭洋这样写道:早春二月,最快乐的就属和妈妈一起登松台山了。山脚下,春意仿佛才开始萌动。放眼望去……但这时的草却不像树那样,已经冒出了许多或浓或淡绿色的叶子。冬青树丛上,“鹤立鸡群”般的新长出的叶片竟然是红色的,这些红深浅不一,深的是梅红,浅的是粉红,像彩霞,像烈火,更像花朵。红色的新叶点缀在绿色的老叶里,显得格外显眼。再往山上走,我们渐渐感受到更深的春意。……走过长长的116级石梯,七层的“净光塔”赫然窜入眼帘。……站在高高的塔顶,风轻抚过我的脸颊,暖暖的,啊,春天已经在我们身边了。文章条理清晰,记叙了自己从山脚往山顶攀登的过程,在这其中,模仿课文的写作方式,选取其中有特点的一两种景物重点描写,整篇文章行云流水,读来让人耳目一新。(三)渗透“写作小技巧”除了课文篇章布局的学习,这三篇写景的文章中也有很多的小技巧,值得让学生模仿、领悟、内化。比如《桂林山水》一文,用诗句开篇,又用诗句结尾,特别有诗情画意,有的学生就在文章结尾学会了“温州忆,最忆是九山”,也有的同学写“在我们温州,人人都喜欢去九山公园游玩”。在《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文章中,则引导学生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这样的排比句写出变化的景物的特点,在《七月的天山》中学作者用“像……像……像……”写出拥有多个形态的景物的特点,并学会别具匠心的“人与景物”之间的那种合二为一的交融之感。语文教材中,像这样运用修辞手法的地方还有许多,我们要认真钻研文本,极力挖掘教材中的修辞亮点,引领学生赏析、品味,并在感悟精彩中学会表达、学会运用。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能力必将得到大幅度提升。用三篇文章教学三种写景方式,练习用三种方式写同一个公园,景还是同样的景,但是因为作者观察的角度不同,选取的景物不同,安排叙述的方式不同,显现出了不同的表达,这就是我的“一个公园,三种作文”。“教材是一个例子”,我就地取材,将这三个例子做最详尽的演绎,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写景方式,在这样的“举三反一”的练习中,使语用的生成更具可操作性,进而使学生在语用训练中把握语言规律,切实提升习作表达能力。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数学概念是进行判断、推理的基础,清晰的概念是正确思维的前提。但是,初中学生由于其抽象思维能力的欠缺,数学概念难以掌握。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避免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积极创新,让学生在新颖的教学模式和情境下发展思维,更有效率和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通过不断的试验和对比,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概念教学的经验与读者交流。一、由生活实例导入,让概念课不再乏味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自己所处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对知识接受的自信心就越高,学习效果也越明显。在以往的传统的关于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不起来,这样的学习效果无疑大打折扣。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中,适时地以生活背景作为切入点是实现课堂生活化和趣味化的有效手段。笔者在教授关于有理数的加减法知识时,以生活中的情景逐步地引入。师:在前面章节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数的概念发展产生于实际的需要。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了负数和正数,数也由此扩大为有理数。现在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讲台上,我以讲桌的正中间为起点,先向左走5步,又向右走5步,有谁知道现在我离起点有几步?生:在起点。生:假设向左走三步可记为+5,向右走三步记为-5,(+5)+(-5)=0。师:很好,老师再问同学们,有理数都可以放在什么图形上?生:数轴。师:非常正确。现在我们就利用数轴来研究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现在,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左为正方向,向右为负方向。大家按照我的提示动手在数轴上移动,想这样几个问题:(1)先向右运动5个单位,再向右移1个单位。一共向右移几个单位?生:6个。师:所以(-5)+(-1)=-6师:很好。从原点出发,先向左移4个单位,再向右移2个单位。此时在原点的什么位置?生:在原点左侧2个单位。师:所以(+4)+(-2)=2师:现在大家利用刚才的几个式子,试着总结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再仿照刚才的例子在数轴上加以验证。教师在让学生充分表达后,帮助学生把他们总结出的法则规范化即可。这时教师便出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法则,在学生感兴趣的环境下来记忆法则,收效很是不错。二、注重学生参与,寓教于学式的探究性学习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可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概念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在教授“多边形内角和”时先设疑: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四边形内角和是360°,你能猜出五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六边形内角和是多少?n边形内角和是多少?交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即2×180°,五边形内角和为3×180°,六边形内角和为4×180°。归纳:n边形内角和为(n-2)180°。然后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方法给予证明。再如,在讲解直线的概念时,可先考问学生:你能画一条完整的直线吗?大部分学生会好奇地想:一条直线谁不会画?直到教师指出直线是无限延伸的,是画不完的时候,学生才顿时大悟:原来一条直线并不简单,同时也明白了理解直线概念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另外,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概念定义比较简单,引不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就出现了各种错误。再如:下列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①6a2b=2a2?3b,②x2-3x-4=x(x-3)-4,③(a+b)2=a2+2ab+b2,④-a2+1=(1+a)(1-a)。这是一道运用因式分解的概念进行选择的题目。很多学生错误地选择了①,其原因是学生只肤浅地认为分解因式就是把代数式分解为几个整式的乘积,而忽视了概念的前提条件是将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这样通过设疑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思维活跃,并通过讨论归纳,培养了学生运用归纳的方法探求规律的能力。这样,就通过不断地启示和提问,让学生自己在参与和探究的气氛下收获了新的概念和知识。三、及时归纳,综合联系,形成概念体系数学科学与其他科学一样,是一门体系科学,在教学中一定要强化概念间的横向、纵向联系、区别,以形成概念体系,这样能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在教学中应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初中数学关于式的认识在概念上是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而学生由于自身还没有达到形成整理归纳习惯的层次,就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注重知识的体系结构化。如在学习同类二次根式概念时,将它与同类项概念进行横向对照,通过比较学习,找出共性,抓住它们的不同点,归纳出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这样的教学不仅巩固了学生过去学的概念,也使新概念的接受变得更加容易。例如:对于四边形中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的理解。又如:“角平分线”和“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的概念,“角平分线”只局限于一个角,它是一条射线;而“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是指三角形的内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交点到顶点的线段,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都是线段。通过这些比较,学生就对概念更容易理解。通过类似的这种整理和归纳,能够逐渐地培养学生的知识前后联系的习惯。通过这样的训练,同时也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整个知识结构也更加完善了。四、借力现代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率数学源于生活,是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反映,是对生活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概括。初中学生由于阅历较少、年龄有限,抽象思维能力有欠缺,但他们乐于从丰富多彩的具体形象中去研究、发现、探索知识。因此,教学手段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将图像、色彩、声光、文字、录像融为一体,通过逼真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动静结合的画面,将学生带进一个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知识世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从而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从感知开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而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是从它的形成过程提出的。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利用直观多媒体教学模型使学生感知几何概念的形成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例如:在讲“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时,利用“两圆关系”课件模型,通过移动圆,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六种位置关系的变化过程及特点,从而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知识,归纳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因此,抓住直观演示的特点,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就会通过自己大脑的思维得出准确的概念,从而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五、巧设练习、学以致用,巩固和消化概念巩固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要使学生牢靠地掌握易于弄错或难以分辨的数学概念,必须通过解题,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于原有概念在认识上获得巩固加深,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概念,首先应在初步形成概念后,引导学生正确复述。这里绝不是简单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把握概念的重点、要点、本质特征,同时,应注重应用概念的变式练习。变式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要学生根据自我理解的水平,举例来强化理解一个概念。恰当运用反例可揭示概念的内涵,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对今后易出现的错解进行预防。如在算术平方根概念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解答问题:()2=a可推出:=a,=-a,=ab吗?此问题的解答从正反两方面突出了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属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算术平方根概念。另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试着用数学去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使数学服务于生活。如,学习四边形知识时,联系实际举例:用120米长的细绳,怎样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四边形场地,才能使场地的面积最大?通过这个问题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最值问题和四边形的特点,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讲,在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注重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过程,通过积极的使用生活中的相关情景为教学材料、现代教学设备为辅助,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17化学平衡状态31、园日涉以66专题7化学平态目专题7化学平态67内容索引考点一化学平衡状态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考点二化学平衡的移动(加试)考点三化学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的计算(加试)内容索引68考点一化学平衡状态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考点一化学平衡状态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69知识梳理(一)化学平衡状态1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知识梳理70(2)化学平衡的建立化学平衡化学平衡从逆反应开始建立从正反应开始建立(2)化学平衡的建立71(3)平衡特点()-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等)一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变)条件改变,平衡状态可能改变,新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状态(3)平衡特点72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加试)1自发过程(1)含义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不需要借助外力作用就能自发进行的过程。(2)特点①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体系对外部做功或释放热量)。②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有序转变为无序的倾向性(无序体系更加稳定)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加试)732自发反应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发进行的反应称为自发反应。3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1)焓变与反应方向研究表明,对于化学反应而言,绝大多数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且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体系能量降低得也越多,反应越完全。可见,反应的焓变是制约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因素之-。2自发反应74(2)熵变与反应方向①研究表明,除了热效应外,决定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另一个因素是体系的混乱度。大多数自发反应有趋向于体系混乱度增大的倾向。②熵和熵变的含义a,熵的含义熵是衡量一个体系混乱度的物理量。用符号S表示。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熵值,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熵值也不同,一般规律是S(g>S(>SS(2)熵变与反应方向75b熵变的含义熵变是反应前后体系熵的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