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程序文件培训
主讲人:梁聚虎
2012年6月9日(08:30—09:30)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监视与测量控制程序》敬请将手机调至震动状态程序文件培训
主讲人:梁聚虎
2012年6月9日(01一、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一、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21.0目的
1.1为公司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活动提供准则,以便公司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活动有序的进行,进而达到更高的有效性和效率。
1.2规定本公司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事项或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产品后,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方法和要求,同时也阐明了对潜在不合格采取预防措施的方法和要求。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对持续改进活动的控制;以及对管理活动(质量活动、环境活动、CCC)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控制。
3.0术语与定义
3.1持续改进
·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制定改进目标和寻求改进机会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该过程使用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数据统计分析、管理评审或其它方法,其结果通常导致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持续改进活动的方法:PDCA(P-PLAN,策划;D-DO,实施;C-CHECK,A-ACTION,处理)。
·改进分为:维持性改进和突破性改进,
·渐进性改进:维持并逐渐提高现有质量水平的改进活动。纠正和预防措施属于渐进性的质量改进活动。
·突破性改进:突破现有质量水平的改进活动,诸如管理目标的调整、生产工艺及流程的优化、产品技术的革新、提高客户满意度等。
3.2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它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它潜在不期望情况出现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区别:纠正措施是针对已经出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防止再发生;预防措施是针对潜在的原因可能导致不合格出现所采取的措施,防止发生。
4.0职责
4.1管理者代表
·负责持续改进活动的管理和监督;
·组织评价持续改进措施的实施和效果。
1.0目的
1.1为公司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活动提供准则,34.2
质保部
·持续改进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实施过程中有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
·对纠正和预防措施协调、监督和检查其执行情况;
·质保部文件控制中心负责所有持续改进项目有关的资料的归档保存。
4.3综合管理部
·负责环境污染预防及节能减排方面的持续改进,负责对实施情况有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
·各类事故的统计,并协调或监督各类事故的调查报告和处理工作。
4.4其它相关部门
·实施持续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所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均需进行原因分析和本部门纠正、预防措施的制订和实施。
5.0参考文件
5.1《管理手册》
5.2《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5.3《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5.4《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5《文件控制程序》
5.6《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6.0工作程序
6.1持续改进
6.1.1持续改进的策划
·公司为持续改进创造良好的环境,包括:
①公司领导坚持并承诺持续改进;
②公司领导倡导全员参与持续改进活动;
③鼓励持续改进和创新;
④为员工提供培训,使其掌握持续改进的思想方法。
·制定并实施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通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促进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可以是渐进性的改进活动,也可以是突破性的改进活动。
4.2质保部
·持续改进的归口管理部门46.1.2持续改进项目的识别
·通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客户满意度评价、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识别持续改进的机会。
·持续改进项目的识别原则如下(不限于):
①管理目标的调整和优化应确定为持续改进项目;
②顾客提高要求的期望应确定为持续改进项目;
③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的优化应确定为持续改进项目;
④产品技术的革新应确定为持续改进项目;
⑤过程的改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应确定为持续改进项目;
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的项目应确定为持续改进项目;
⑦环境绩效的提高应确定为持续改进项目;
⑧安全绩效的提高应确定为持续改进项目。
·持续改进的项目由管理者代表归口管理。
6.1.3持续改进项目的组织和实施
6.1.3.1相关部门提出持续改进项目计划提交总经理审批,总经理批准后,在综合管理部备案。由管理者代表组织成立持续改进项目小组,任命小组组长。
6.1.3.2持续改进项目组长根据项目改进需要确定相关部门及成员,并编制《持续改进项目计划书》,制定实施计划,内容包括(不限于):
·项目名称
·改进目标
·小组成员及责任分工
·过程步骤
·进度安排
·资源保障
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6.1.3.3项目组长按照改进计划实施改进,适用时,可更改改进计划,并报管理者代表审批生效,并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持续改进小组。
6.1.2持续改进项目的识别
·通过进56.1.3.4项目实施完毕,项目组长填写《持续改进成果鉴定书》,提交公司管理层对改进成果进行鉴定。
6.1.3.5持续改进效果的鉴定
·公司组织相关部门对《持续改进成果鉴定书》进行鉴定,对项目改进结果的符合性、有效性做出评价。
·经鉴定没有达到计划目标的项目,项目组长应分析原因,修订计划重新实施改进,直至项目完成。如果项目无法达到预定目标或因为其他原因无法继续进行,项目组长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报管理者代表/总经理批准取消或推迟该项目的改进计划。
6.1.4持续改进工作的总结与存档:所有持续改进项目资料由项目组长交质保部文件控制中心统一存档管理,并在综合管理部备案。持续改进工作每年总结一次,统计、分析持续改进项目成果率,形成年度持续改进报告,作为当年管理评审活动输入的资料之一。
6.1.5有效持续改进项目成果应予以文件化,并通过培训使员工掌握新的方法,经评价认为须进一步改进的方面,应被确定为新的改进项目。
6.2纠正措施
6.2.1纠正措施的信息收集
·产品质量和质量/环境体系重复出现同样的不合格,或出现的不合格影响较严重。
·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影响到产品质量的不合格;
·经质保部验证的不合格原材料和外协件;
·顾客的重大投诉,相关方环境投诉时;
·同一相关方的同一环境因素,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或环境事故时;
·过程或环境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或超出公司规定值时;
·内审和管理评审查出的不合格项;
·管理体系目标(指标)、或质量与环境管理活动不符合文件规定要求;
·质量日报、周报、月报统计出现的主要不良品项目;
·第三方及客户对管理系统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
6.2.2纠正措施的处置
6.2.2.1当进料出现不合格时,质保部应发出【供应商质量信息反馈单】(C类物料除6.1.3.4项目实施完毕,项目组长填写6外),要求供应商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外检组跟进下批进料的整改效果。
6.2.2.2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品,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置,责任单位调查分析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落实责任人进行改善,回复【纠正/预防措施要求单】,并及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学习。质保部对纠正措施进行验证,确保其有效性。
6.2.2.3对管理体系审核中出现的不合格项,审核员发出【不符合项整改要求单】给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实责任人进行改进。审核员对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进行验证,确保其有效性。
6.2.2.4对客户投诉或生产中重复发生及重大的质量问题,由质保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及处理意见给责任部门发出【纠正/预防措施要求单】,责任部门制订改进措施,质保部对纠正措施进行验证,确保其有效性。问题严重时,质保部发出【质量警报】或【质量考核】,并形成书面或图片的形式,定期公示及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学习。
6.2.2.5当出现紧急情况时,由综合管理部负责按《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执行,调查分析原因,要求责任部门整改,并由综合管理部进行跟踪验证。
6.2.2.6当涉及公司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违反环境法律法规不符合时,由综合管理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原因调查和分析,给责任部门发出【纠正/预防措施要求单】,由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纠正,综合管理部对效果进行验证。
6.2.2.7针对存在的不合格(不符合),要制定相适应纠正措施。确保纠正措施实施后,能消除不合格产生原因,防止同类不合格(不符合)再发生。
6.3预防措施
6.3.1预防措施的信息收集由各责任部门利用影响产品质量的过程和作业情况记录、审核结果、产品记录、服务报告和顾客投诉等信息,组织有关人员发现、分析潜在的不合格原因,具体示例有:
·让步使用了不合格原材料;
·顾客意见还未形成抱怨;
·环境、安全隐患;
外),要求供应商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外检组跟进7·易出现不合格的过程;
·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通病;
·环境污染隐患等。
6.3.2各责任单位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不符合),制定防止潜在不合格(不符合)发生的预防措施,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及承担的风险程度相适应。消除潜在不合格(不符合)的原因,防止不合格(不符合)发生。
6.3.3环境、安全方面的预防措施报综合管理部(环境)认可后,由责任部门组织实施,并记录实施结果;质量管理方面的预防措施报研究院、质保部认可后,由责任部门组织实施,并记录实施结果。
6.3.4预防措施的评审。责任单位自检合格后,报综合管理管理部或质保部进行验证,综合管理部或质保部组织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并做好评审记录。
6.4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的控制及记录
6.4.1纠正/预防措施实施过程时,管理者代表负责配置必要的资源,必要时,组织人员进行不合格/潜在不合格发生原因的分析,制定相适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6.4.2纠正和预防措施执行期间,监督部门要进行跟踪验证,并对实施效果的有效性进行评审。
6.4.3在预防措施的跟踪和验证有效后,要尽量扩大纠正预防措施的影响,分析并识别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中或者产品中存在的类似不符合,对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进行改善。
6.4.4由纠正、预防措施引起的对管理体系文件的任何更改,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6.4.5重要的纠正、预防措施的记录应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之一。
7.0工作流程图
·易出现不合格的过程;
·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通病;
·环境污染8程序文件培训(改)9程序文件培训(改)108.0表单/保存
9.0附件9.1DM-FORM-QA-0022不符合项整改要求单9.2DM-FORM-QA-0023质量警报
8.0表单/保存
9.0附件11程序文件培训(改)12程序文件培训(改)13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41.0目的
建立并保持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外购/外协零部件、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的有效控制机制,对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使用或交付,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和控制。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进料、生产过程、终检、售后服务中出现不合格品的控制和处置。
3.0术语与定义
3.1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3.2不合格品: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3.3缺陷:未符合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包括产品的适用性或环境物质管理方面的要求。
3.4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3.5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3.6返工与返修的区别:a.返修包括对以前是合格的产品,为重新使用所采取的修复措施,返
修可影响或改变不合格产品的某些部分。
b.返工后的产品必须经过检验,符合要求后才能放行。
c.返修后的产品必须经过检验,虽不符合规定要求,但能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办理让步手续后才能放行。
3.7让步〈特采〉: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让步仅限于在商定的时间或数量或批次内实施。
3.8降级: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而对其等级的改变。
3.9报废:为避免不合格产品用于原有的预期用途而采取的措施。
3.10汽车召回:投放市场的汽车,发现由于设计或制造方面的原因存在缺陷,不符合有关的国家法规、标准,有可能导致安全及环保问题,厂家必须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该产品存在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改善措施等,提出召回申请,经批准后对在用车辆进行改造,以消除事故隐患。
3.11不合格品缺陷度分类:
A类不合格品:指涉及安全性或存在安全隐患、关键特性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产品;
B类不合格品:指重要特性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不合格品;
1.0目的
建立并保持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外购/外协零部件、在15C类不合格品:一般特性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不合格品。
4.0职责
4.1研究院是不合格品处置的技术主管部门。
4.2质保部是不合格品管理的职能部门。
4.3质保部检验员有不合格品的判断权,但不具有不合格品的处置权。
4.4不合格品发生部门、研究院、质保部、生产部参加不合格品的评审,进行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制定纠正/预防措施,责任部门负责实施纠正/预防措施,质保部负责改进效果的跟进和验证。
4.5采购部负责来料不合格时与供方的沟通处理。
4.6生产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包括成品)的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质保部负责来料不合格品的标识;采购部负责来料不合格时与供方的沟通处理;PMC仓库负责来料不合格品的隔离。
4.7质保部负责监控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并对处置后的不合格品进行重新验证。
4.8当车辆交付后或使用过程中发现产品不合格时,售后服务部负责与顾客沟通并及时将沟通的信息书面传递给相关部门。
4.9研究院负责样车试制过程中的不合格品管理及处置。
4.10研究院负责车辆召回的组织和实施。
5.0
参考文件
5.1《客户服务管理程序》
5.2《产品召回控制程序》
5.3《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5.4《进料质量控制程序》
5.5《监视与测量控制程序》
5.6《认证产品的一致性控制程序》
5.7《车辆维修管理流程》
5.8《持续改进、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0工作程序
6.1发现不合格品时,应做到识别、标识、隔离、通知、评审、处置、记录等工作。
6.2发现不合格品,检验员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将不合格信息通知责任部门和现场小组成C类不合格品:一般特性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不合格品。
4.016员,并监督相关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品实施隔离。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由生产部门进行隔离,进料不合格品由PMC进行隔离。
6.3不合格品的评审
6.3.1检验员发现不合格品时按要求开具【不合格品评审单】,交责任部门。
6.3.2现场小组人员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并对不良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对不合格品提出处置意见。
6.3.3当现场小组不能提出不合格品处置意见或责任部门不认可现场小组提出的处置意见时,责任部门应向研究院和质保部申请复审,并由质量总监仲裁,必要时由公司领导最终裁决。当仲裁人员要改变评审结论时,必须在评审单上签署书面意见。
6.4不合格品的评审结果
不合格品的评审结果有六种:返工、返修、让步接收、降级使用、报废、车辆召回。
6.5不合格品的处置
6.5.1不合格品处置:
·返工:由责任部门组织实施。
·返修:现场小组需在评审单上明确返修工艺及接收标准,责任部门组织返修。
·让步接收:评审员应在评审单上注明让步接收的理由,一般问题由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执行,重大问题由公司质量负责人审批后执行。
合同有规定时,在产品让步接收交付前应向顾客提出让步申请,获得顾客的让步或偏离许可。顾客同意后,方可实施。并做好让步的记录。
·降级:评审人员应在评审单上注明降级的理由,由公司质量总监审批后执行。
·报废:直接回收或销毁。须相关部门会审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车辆召回:对售后车辆出现因设计或制造方面的缺陷,不符合有关的国家法规、标准,有可能6导致安全及环保问题时,公司管理层决定是否需要召回售出车辆,并由研究院组织评审并策划实施。具体按《产品召回控制程序》进行相关工作。
6.5.2当评审人员认为返修、让步接收和降级的产品质量可能导致产品的一致性发生变更时,应在评审单上注明并立即组织评审。评审结论为影响产品一致性时,按《认证产品的一致性控制程序》执行。
员,并监督相关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品实施隔离。生产176.6进料过程发生不合格品的控制
6.6.1质保部对采购部报检的物料依据相关检验标准、《技术协议》、《采购协议》或研究院发出的其他相关技术文件进行进厂检查。当发现来料出现不合格品时,应立即通知采购部相关人员到检查现场进行确认,并做好记录。
6.6.2不合格确认后,进料检验员开出【不合格品评审单】,交相关部门评审。
6.6.3经评审为退货的,在物料上贴红色【退货】标识卡,由PMC部将物料退回供应商;经评审为让步降级使用的,在物料上贴黄色【特采】标识卡,并由PMC部办理入库手续。
6.6.4无论是退货,降级,让步或是特采使用,针对该批物料,进料检验员均应开出【供应商质量问题反馈单】,要求供应商回复整改措施。并跟进下批来料的改进效果。如属于C类物料的,经批准后,可以采取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要求供应商改善。
6.6.5顾客提供的物料,当发现不合格品时,评审时应征求顾客的意见,评审单转交销售部门,由销售部门与顾客沟通,顾客或销售认为可以处理利用,则由顾客或销售在评审单上签署意见,公司按顾客或销售意见处理。
6.6.6一般情况下,A类件或关键件的A、B类缺陷等级不允许让步接收,也不允许降级使用。对于B类或C类物料,应记录并保存让步接收的记录。
6.7生产过程发生不合格品的控制
6.7.1检验员发现属本工序或下道工序可立即返工的不合格品,应挂上标识牌,在【过程检验卡】上做好记录,并立即通知生产部相关人员现场返工。
6.7.2检验员发现的不合格品不属6.3.1条性质的,应挂上标识牌,在【过程检验卡】上做好记录,通知责任部门和现场小组人员。责任部门不合格品的隔离工作。同时,检验员应开具【不合格品评审单】送交相关责任部门。
6.7.3现场小组需在评审单上明确返修工艺及接收标准,责任部门组织返修。实施返工或返修后的产品,生产部门应重新提交报检。
6.7.4对于A/B类缺陷,检查员应开具【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给责任部门,要求回复导致不良的根本原因及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跟进改善效果。
6.8售后产品出现不合格的控制
售后产品出现不合格时,按《客户服务管理程序》、《产品召回控制程序》和《车辆维修管理流程》处理。
6.6进料过程发生不合格品的控制
6.6.186.9环境不符合的控制
6.9.1对于环境运行过程中出现的:
•废水处理设施故障;
•酸碱油泄漏;
•意外的化学反应;
•打破或推翻化学品容器;
•火灾;
•消防安全、应急响应等演练时发生人员伤害时
应及时启动《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必要时应向政府相关部门或相关方备案。
6.9.2事件处理完毕后,综合管理部应向责任部门开具【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要求分析原因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综合管理部跟进实施效果,避免再次产生不符合或新的不符合。
6.10对管理体系内、外审中发生的不符合项,应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要求责任部门分析产生不符合项的根本原因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审核员跟进改进效果。
6.11对于进料、生产过程、售后产品出现的不良,质保部应定期进行统计分析,发出质量信息报告,以寻求改进的机会。
6.12针对重复出现的质量问题或重大质量问题,质保部应召集相关部门召开质量会议,讨论确认根本原因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应向责任部门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质保部跟进改进效果并总结发布相关跟进信息。
6.13对于各个过程的不合格品因供应商质量造成我司损失的,应按《供应商质量损失索赔工作指引》要求执行;
7.0工作流程图
6.9环境不符合的控制
6.9.1对于环境运行19程序文件培训(改)208.0表单/保存
9.0附件9.1DM-FORM-QA-0008供应商质量问题反馈单9.2DM-FORM-QA-0010不合格品评审单9.3DM-FORM-QA-0011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8.0表单/保存
219.1DM-FORM-QA-0010不合格品评审单
9.1DM-FORM-QA-0010不合格229.2DM-FORM-QA-0008供应商质量问题反馈单
9.2DM-FORM-QA-0008供应商239.3DM-FORM-QA-0011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
9.3DM-FORM-QA-0011纠正和24三、监视与测量控制程序三、监视与测量控制程序251.0目的
1.1为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可靠地验证产品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确保未经检验或未经验证合格的产品不投入使用和交付。
1.2通过对质量、环境、CCC管理体系运行活动的各个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确保过程具备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符合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寻求持续改进的机会。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管理体系所涉及的需要监视和测量的各个过程和在生产过程中的所有产品。
3.0术语与定义
3.1监视:通过观察、监督、保持评审(包括使用监视装置);它可能包括通过间隔时间进行测量或者试验;特别用于条例或者控制目的而进行的。监视活动中可以包括通过测量和试验来达到;也可以不包括测量和试验。
3.2测量:测量是考虑(用测量设备)来确定一个“量值”大小,要得到一个结论数据。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3.3监督:对运行控制情况进行的检查和督促。
3.4监控:指对质量、环境、CCC产生影响或具有影响的活动中不易于量化的关键性采取的定性检查的过程。
3.5监测:指对质量、环境、CCC产生影响或具有影响的活动中易于量化的关键特性进行的测量。
4.0职责
4.1综合管理部
4.1.1负责对环境设施设备、重要环境因素和环境行为绩效进行监视测量。
4.1.2负责与环境、安全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的合规性进行评价。
4.2人力资源部
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进行监视和测量。
4.3质保部
4.3.1负责组织实施管理评审,对管理体系(质量/环境/CCC)运行的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进行监视测量。
4.3.2负责对公司管理体系目标(质量/环境/CCC)、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完成实施效果进行监测评价.
1.0目的
1.1为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可靠地验证264.3.3组织管理体系(质量/环境/CCC)的内部审核工作。
4.3.4负责产品全过程的质量特性的符合性进行监视和测量。
4.3.5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监视和管理.
4.4研究院
4.4.1负责与产品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的合规性监视(包括CCC的要求)。
4.4.2负责制定产品质量特性符合性要求和生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要求。
4.4.3负责样车质量特性监视和测量结果的确认。
4.4.4负责关键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
4.5采购部
负责对合格供应商的绩效进行监视和测量。
4.6PMC
4.6.1负责对库存物资的保管进行监视和测量。
4.6.2负责对生产计划编排的合理性进行监视和测量。
4.7生产部
4.7.1负责生产设备/工装/生产安全的监视和管理。
4.7.2对月度生产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监视和统计。
4.8售后服务部
负责对顾客满意度和顾客反馈信息进行监视和测量。
5.0参考文件
5.1《管理手册》
5.2《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5.3《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5.4《顾客信息反馈处理控制程序》
5.5《客户服务管理程序》
5.6《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5.7《认证产品的一致性控制程序》
5.8《方针目标控制程序》
5.9《持续改进、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3.3组织管理体系(质量/环境/CCC)的内部审核工作275.10《方针目标控制程序》
6.0工作程序
6.1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6.1.1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内部审核对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进行监视测量、通过管理评审对管理体系运行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监视测量。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对审核及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应发出纠正预防措施单,经审批后发给责任部门要求整改。具体的相关工作按照《内部审核控制程序》和《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执行。
6.1.2与质量、环境、CCC相关的各过程应根据组织总目标进行分解,转化为本过程具体的质量环境目标。为保证目标的顺利完成,公司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定期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并编制【目标完成情况考核报告】,经审批后发给各部门,具体按照《方针目标控制程序》进行相关工作。
6.1.3对产品售前、售后的顾客信息进行收集,并按照一定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需求改进的机会,具体工作按照《顾客信息反馈处理控制程序》和《客户服务管理程序》执行。
6.1.4对公司人力资源的管理、培训、技能的提升应进行监视和测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程序》执行。
6.1.5对合格供应商的表现绩效进行定期评估,如采取月度绩效评估、季度绩效评估、年度绩效评估,对评分不符合要求的或下降的供应商,发出整改通知,要求改进。具体按照《供应商管理程序》执行。
6.1.6PMC对库存物资进行监视和测量,对每月生产计划的编排,对销售合同的配置转换进行监视和测量,寻求改进的机会。具体按照相关程序文件或工作指引执行。
6.1.7产品制造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6.1.7.1研究院应对产品的制造过程进行研究,确定工序的分类,编制《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建立健全工序质量控制点。确定产品制造过程的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
关键工序:对最终产品的性能、可靠性等方面有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特性形成的工序、工艺难度大或质量问题较多的工序。
特殊工序:工序结果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或试验加以验证、工序结果的缺陷5.10《方针目标控制程序》
6.0工作程序28仅在后续的过程乃至在产品的使用后才显露出来、工序结果需要实施破坏性测试才能获得证实。
从事关键、特殊工序操作的员工应进行专门的技能技术的培训,并按岗位要求进行鉴定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6.7.1.2在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中,发现某个过程能力不足或不符合要求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实施不合格品的控制与纠正,实施后由质保部门负责跟踪验证,并保证相关记录。
6.1.7.3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活动应有记录,包括设备、工装的维修维护、工程变更、改善活动、监视与测量等等,这些记录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予以保存。
环境管理的监视和测量
6.1.8.1环境绩效的监视和测量
a.污染物因子排放的定期监测:公司行政部门应按环保主管部门及法律法规的要求,定期安排或接受环境监测单位对公司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法定监测,保持对应的检测报告。
b.日常运行管理性监控:公司行政部门每周至少一次结合6S现场管理规定的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情况进行检查,并将结果记录在对应检查表中,其监控重点应包括各种易发事故隐患和重要污染源的检查;设备管理人员/设备操作人员按日常设备维护对重要设备(包括消防设备、污染治理设备)的控制进行检查及巡视,并将结果记录在设备点检记录上;每月末对上述监控结果予以汇总综合分析并向管理者代表汇报运行情况;特别对重点部门和易发事故隐患点进行详细复查。
6.1.8.2环境目标、指标和方案的监控
a.各部门每月根据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分解情况,对与本部门相关的环境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和环境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监控并报告公司综合管理行政部门。
b.行政部门根据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进度的要求,定期对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验收结果记录在《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达成状况表》提交管理者代表。
仅在后续的过程乃至在产品的使用后才显露出来、工序结果需要实施296.1.8.3资源、能源消耗的监控
a.公司行政部门每月按照节约资源控制要求对公司各部门的资源、能源控制情况进行统计作好对应的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填写在〈资源、能源消耗分析报告〉中。
b.对日常节约用水、用电制度的监控由公司行政部门按照6S管理规定纳入日常的巡视检查,并执行对应的规定。
6.1.9合规性评价
合规性评价的时间、频次、参与人员的要求、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输出等相关工作按照《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实施。
6.2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6.2.1进料检验和试验
6.2.1.1公司的采购物料按其重要性分为关键件(底盘车、防弹钢板、防弹玻璃)、重要件(A类)和一般件(B类)、其他件(C类)四类
6.2.1.2采购部收到来料后,经过核对(实物与相关采购资料)无误后,开出【报检单】给质保部外检组。外检组收到《报检单》后立即对来料进行检查和试验。
6.2.1.3检查员依据进料检验标准、《技术协议》或其他有效文件对来料进行检验和试验,检验结果及时记录。
6.2.1.4对于有CCC要求的物料,检验员必须核对供应商提供的证书和资料是否属实和有效。
6.2.1.5检验合格,检查员填写检验报告和绿色的【进料合格】卡,合格卡挂置于来料上,并在【报检单】上签署意见后将其返回采购部。
6.2.1.6检验不合格,对于C类物料,检验员可采用电话或RTX的方式,通知采购部处理;对于关键件、A类、B类物料,检验员开出【不合格品评审单】并立即通知采购部,采购部接到来料不合格信息后应立即派人到现场处理。研究院和质保部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并将评审结果填写入【不合格品评审单】后返回外检组。评审结果为:
·特采使用:检查员填写黄色【进料特采】卡,并将特采卡挂置于来料上;
·挑选使用:采购部通知供应商派人进行挑选,或供应商通过采购部委托我6.1.8.3资源、能源消耗的监控
a.公司行政部门每月按照30司派人挑选,由供应商承担挑选工时费用。挑选后经检验员检验合格后挂置【进料合格】卡,不合格的,重新挑选;
·退货:检查员填写红色【退货】卡,并将退货卡挂置于来料上。
·关键件在安全性方面不允许特采使用。
6.2.1.7对于C类物料,检验员可直接在【报检单】上签署意见。对于关键件、A类和B类物料,检查员必须:
·开出【供应商质量信息反馈单】;
·检验时记录检验数据;
·按要求留存检验报告。
6.2.1.8检查工作完成后,检验员在【报检单】上签署最终结果和检验报告编号,将其返回采购部。采购部根据外检组返回的【报检单】上的检验结果办理相关手续:
·合格,开出【入库单】(应有检验报告编号和检验员的签名),交PMC办理入库手续;
·退货,与供应商联系办理退货手续。
6.2.2关键件和材料(底盘车、防弹钢板、防弹玻璃)的定期确认检验
6.2.2.1研究院年初根据产量计划,编制年度检验费,其中包括材料检验、成品定期确认等项目。研究院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该项目的具体实施。
6.2.2.2底盘车的定期确认检验
·底盘车的定期确认方式:对已获3C认证的底盘车,其所获3C认证的有效证书自动成为本年度确认检验的依据。
·定期确认:对已获3C认证的底盘车厂家,应通过采购部及时取得其获证证书作为本年度定期确认的证据,并归档备案。
3.2.2.3防弹钢板、防弹钢板的定期确认检
·防弹钢板、防弹钢板的定期确认方式:采用打靶试验方式进行确认,每年确认一次。
·定期确认:根据年度关键件质量环境定期确认计划的安排,研究院组织采购部、质保部等部门人员随机从我司材料库房抽取防弹钢板、防弹玻璃各司派人挑选,由供应商承担挑选工时费用。挑选后经检验员检验合格31一块,将其送至具备打靶试验条件的单位按公安部打靶试验要求进行打靶试验,在《打靶试验报告》上记录打靶试验结果。
·根据打靶试验结果,由研究院组织作出质量确认结论。其确认记录由研究院保存,当确认结论为不合格时,由采购部按《供应商管理控制程序》相关条款进行处理。
·若当年有防弹钢板、防弹玻璃或整车送外打靶试验时,或我司自行进行整车打靶试验时,其打靶试验结论可直接作为防弹钢板、防弹玻璃质量的定期确认结论。不需单独再做防弹钢板、防弹玻璃质量定期确认的打靶试验。
6.2.2.4研究院应妥善保存关键件质量定期确认记录,并在质保部文件控制中心备份。记录保存期一般为3年。
6.2.2.5其他A、B类材料的定期确认由质保部根据产品质量状况不定期进行抽查,其记录应在质保部文件控制中心备份。
6.2.3过程产品检验和试验
6.2.3.1生产工序员工按照研究院发出的相关《装配工序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每道工序完工后,由操作者或班组长对本道工序产品质量按照要求等进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在【过程检验记录表】做好自检互检记录,并向质保部过程检查员报检。如在自检、互检过程中发现不合格或未完工的产品,不能报检,应立即处理合格或装配完成后才能报检。
6.2.3.2过程检查员接到报检要求后,应迅速到位,按照相关工序的《过程检查卡》、产品设计图样、作业性文件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检验员在【过程检查记录表】上做好记录,记录表挂在产品上,产品可流入下道工序;如发现不合格,通知操作员和班组长进行现场整改。对于A类和B类不合格,检查员应开出【不合格品评审单】和【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给责任部门要求整改。过程检查员做好过程检验记录并按要求予以保存。
6.2.3.3产品转序实行“上不清、下不接”的交接制度,操作者应坚持“不制造不合格、不流出不合格、不接受不合格”的理念,对要流转的产品和上一工序流入的产品进行严格检查,未发现质量问题后才开始本工序的操作;如发现不合格,应立即报告班组长。由班组长负责追查上道工序的自、互检责任,并由上道一块,将其送至具备打靶试验条件的单位按公安部打靶试验要求进行32工序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整改;如属节点控制工序不合格,则由检查员进行检验,并向上道工序追溯原因,并要求进行整改。对于A类和B类不合格,检查员应开出【不合格品评审单】和【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给上道工序要求整改。过程检查员做好检验记录并保存。
否则,在本道工序发现上道工序的产品质量问题,一律由本道工序承担责任。
6.2.3.4原则上,本工序未完成产品不得转序。但因物料、部件或生产计划安排的原因需要转序,则生产部门提出申请,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可进行转序,检查员应特别跟进转序产品的质量状况。
6.2.3.5过程巡检
·检验员按照相关工艺、质量要求对工序操作及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检验员发现问题,记录在【过程检查记录表】;对于A类和B类不合格,检查员应开出【不合格品评审单】和【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要求相关部门整改。
·针对发现不合格的整改措施,检查员应予跟进及验证整改效果,并记录于【缺陷(或不合格)整改验收记录表】里随同【过程检查记录表】一并保存。
6.2.4完成车的检验和试验
6.2.4.1生产部们完成所有装配及自检合格后进行成车报检,检查员接检后依据成车验收要求、配置表、交车状态说明书对成车进行验收,并将验收结果记录于【终检检查记录表】并予保存。
6.2.4.2经检验合格的成车,检验员记录检验报告并填写【成车合格】卡挂置于车辆上,同时,收回【终检检查记录表】,生产部门办理入库手续。
6.2.4.3经检验不合格的成车,检验员开出【不合格品评审单】和【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A/B类缺陷)要求相关部门整改。
6.2.4.4相关部门整改合格后,检查员应跟进验证,将结果记录于【缺陷(或不合格)整改验收记录表】。
6.2.4.5对于同一辆车,当所有工作检查工作完成后,应将【过程检查记录表】、【终检检查记录表】、【不合格品评审单】、【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缺陷(或工序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整改;如属节点控制工序33不合格)整改验收记录表】以及相关的资料(如整改会议记录、让步接收记录等)合订存档保存。
6.3在所有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应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处置的方法应有记录并予保存。
6.4本公司进料、过程检验和成车检验的抽样频次为全检(化学品、C类物料的检验方法为外观和资料核准法)。
7.0工作流程图
不合格)整改验收记录表】以及相关的资料(如整改34程序文件培训(改)35程序文件培训(改)368.0表单/保存
9.0附件9.1DM-FORM-QA-0024过程检查记录表9.2DM-FORM-QA-0026缺陷(或不合格)整改验收记录表9.3DM-FORM-QA-0027终检检查记录表9.4标识卡
8.0表单/保存
9.0附件37程序文件培训(改)38程序文件培训(改)39程序文件培训(改)40标识卡标识卡41谢谢大家!谢谢大家!42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43程序文件培训
主讲人:梁聚虎
2012年6月9日(08:30—09:30)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监视与测量控制程序》敬请将手机调至震动状态程序文件培训
主讲人:梁聚虎
2012年6月9日(044一、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一、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451.0目的
1.1为公司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活动提供准则,以便公司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活动有序的进行,进而达到更高的有效性和效率。
1.2规定本公司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事项或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产品后,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方法和要求,同时也阐明了对潜在不合格采取预防措施的方法和要求。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对持续改进活动的控制;以及对管理活动(质量活动、环境活动、CCC)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控制。
3.0术语与定义
3.1持续改进
·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制定改进目标和寻求改进机会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该过程使用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数据统计分析、管理评审或其它方法,其结果通常导致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持续改进活动的方法:PDCA(P-PLAN,策划;D-DO,实施;C-CHECK,A-ACTION,处理)。
·改进分为:维持性改进和突破性改进,
·渐进性改进:维持并逐渐提高现有质量水平的改进活动。纠正和预防措施属于渐进性的质量改进活动。
·突破性改进:突破现有质量水平的改进活动,诸如管理目标的调整、生产工艺及流程的优化、产品技术的革新、提高客户满意度等。
3.2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它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它潜在不期望情况出现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区别:纠正措施是针对已经出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防止再发生;预防措施是针对潜在的原因可能导致不合格出现所采取的措施,防止发生。
4.0职责
4.1管理者代表
·负责持续改进活动的管理和监督;
·组织评价持续改进措施的实施和效果。
1.0目的
1.1为公司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活动提供准则,464.2
质保部
·持续改进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实施过程中有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
·对纠正和预防措施协调、监督和检查其执行情况;
·质保部文件控制中心负责所有持续改进项目有关的资料的归档保存。
4.3综合管理部
·负责环境污染预防及节能减排方面的持续改进,负责对实施情况有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
·各类事故的统计,并协调或监督各类事故的调查报告和处理工作。
4.4其它相关部门
·实施持续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所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均需进行原因分析和本部门纠正、预防措施的制订和实施。
5.0参考文件
5.1《管理手册》
5.2《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5.3《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5.4《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5《文件控制程序》
5.6《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6.0工作程序
6.1持续改进
6.1.1持续改进的策划
·公司为持续改进创造良好的环境,包括:
①公司领导坚持并承诺持续改进;
②公司领导倡导全员参与持续改进活动;
③鼓励持续改进和创新;
④为员工提供培训,使其掌握持续改进的思想方法。
·制定并实施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通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促进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可以是渐进性的改进活动,也可以是突破性的改进活动。
4.2质保部
·持续改进的归口管理部门476.1.2持续改进项目的识别
·通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客户满意度评价、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识别持续改进的机会。
·持续改进项目的识别原则如下(不限于):
①管理目标的调整和优化应确定为持续改进项目;
②顾客提高要求的期望应确定为持续改进项目;
③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的优化应确定为持续改进项目;
④产品技术的革新应确定为持续改进项目;
⑤过程的改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应确定为持续改进项目;
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的项目应确定为持续改进项目;
⑦环境绩效的提高应确定为持续改进项目;
⑧安全绩效的提高应确定为持续改进项目。
·持续改进的项目由管理者代表归口管理。
6.1.3持续改进项目的组织和实施
6.1.3.1相关部门提出持续改进项目计划提交总经理审批,总经理批准后,在综合管理部备案。由管理者代表组织成立持续改进项目小组,任命小组组长。
6.1.3.2持续改进项目组长根据项目改进需要确定相关部门及成员,并编制《持续改进项目计划书》,制定实施计划,内容包括(不限于):
·项目名称
·改进目标
·小组成员及责任分工
·过程步骤
·进度安排
·资源保障
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6.1.3.3项目组长按照改进计划实施改进,适用时,可更改改进计划,并报管理者代表审批生效,并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持续改进小组。
6.1.2持续改进项目的识别
·通过进486.1.3.4项目实施完毕,项目组长填写《持续改进成果鉴定书》,提交公司管理层对改进成果进行鉴定。
6.1.3.5持续改进效果的鉴定
·公司组织相关部门对《持续改进成果鉴定书》进行鉴定,对项目改进结果的符合性、有效性做出评价。
·经鉴定没有达到计划目标的项目,项目组长应分析原因,修订计划重新实施改进,直至项目完成。如果项目无法达到预定目标或因为其他原因无法继续进行,项目组长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报管理者代表/总经理批准取消或推迟该项目的改进计划。
6.1.4持续改进工作的总结与存档:所有持续改进项目资料由项目组长交质保部文件控制中心统一存档管理,并在综合管理部备案。持续改进工作每年总结一次,统计、分析持续改进项目成果率,形成年度持续改进报告,作为当年管理评审活动输入的资料之一。
6.1.5有效持续改进项目成果应予以文件化,并通过培训使员工掌握新的方法,经评价认为须进一步改进的方面,应被确定为新的改进项目。
6.2纠正措施
6.2.1纠正措施的信息收集
·产品质量和质量/环境体系重复出现同样的不合格,或出现的不合格影响较严重。
·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影响到产品质量的不合格;
·经质保部验证的不合格原材料和外协件;
·顾客的重大投诉,相关方环境投诉时;
·同一相关方的同一环境因素,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或环境事故时;
·过程或环境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或超出公司规定值时;
·内审和管理评审查出的不合格项;
·管理体系目标(指标)、或质量与环境管理活动不符合文件规定要求;
·质量日报、周报、月报统计出现的主要不良品项目;
·第三方及客户对管理系统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
6.2.2纠正措施的处置
6.2.2.1当进料出现不合格时,质保部应发出【供应商质量信息反馈单】(C类物料除6.1.3.4项目实施完毕,项目组长填写49外),要求供应商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外检组跟进下批进料的整改效果。
6.2.2.2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品,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置,责任单位调查分析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落实责任人进行改善,回复【纠正/预防措施要求单】,并及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学习。质保部对纠正措施进行验证,确保其有效性。
6.2.2.3对管理体系审核中出现的不合格项,审核员发出【不符合项整改要求单】给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实责任人进行改进。审核员对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进行验证,确保其有效性。
6.2.2.4对客户投诉或生产中重复发生及重大的质量问题,由质保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及处理意见给责任部门发出【纠正/预防措施要求单】,责任部门制订改进措施,质保部对纠正措施进行验证,确保其有效性。问题严重时,质保部发出【质量警报】或【质量考核】,并形成书面或图片的形式,定期公示及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学习。
6.2.2.5当出现紧急情况时,由综合管理部负责按《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执行,调查分析原因,要求责任部门整改,并由综合管理部进行跟踪验证。
6.2.2.6当涉及公司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违反环境法律法规不符合时,由综合管理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原因调查和分析,给责任部门发出【纠正/预防措施要求单】,由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纠正,综合管理部对效果进行验证。
6.2.2.7针对存在的不合格(不符合),要制定相适应纠正措施。确保纠正措施实施后,能消除不合格产生原因,防止同类不合格(不符合)再发生。
6.3预防措施
6.3.1预防措施的信息收集由各责任部门利用影响产品质量的过程和作业情况记录、审核结果、产品记录、服务报告和顾客投诉等信息,组织有关人员发现、分析潜在的不合格原因,具体示例有:
·让步使用了不合格原材料;
·顾客意见还未形成抱怨;
·环境、安全隐患;
外),要求供应商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外检组跟进50·易出现不合格的过程;
·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通病;
·环境污染隐患等。
6.3.2各责任单位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不符合),制定防止潜在不合格(不符合)发生的预防措施,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及承担的风险程度相适应。消除潜在不合格(不符合)的原因,防止不合格(不符合)发生。
6.3.3环境、安全方面的预防措施报综合管理部(环境)认可后,由责任部门组织实施,并记录实施结果;质量管理方面的预防措施报研究院、质保部认可后,由责任部门组织实施,并记录实施结果。
6.3.4预防措施的评审。责任单位自检合格后,报综合管理管理部或质保部进行验证,综合管理部或质保部组织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并做好评审记录。
6.4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的控制及记录
6.4.1纠正/预防措施实施过程时,管理者代表负责配置必要的资源,必要时,组织人员进行不合格/潜在不合格发生原因的分析,制定相适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6.4.2纠正和预防措施执行期间,监督部门要进行跟踪验证,并对实施效果的有效性进行评审。
6.4.3在预防措施的跟踪和验证有效后,要尽量扩大纠正预防措施的影响,分析并识别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中或者产品中存在的类似不符合,对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进行改善。
6.4.4由纠正、预防措施引起的对管理体系文件的任何更改,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6.4.5重要的纠正、预防措施的记录应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之一。
7.0工作流程图
·易出现不合格的过程;
·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通病;
·环境污染51程序文件培训(改)52程序文件培训(改)538.0表单/保存
9.0附件9.1DM-FORM-QA-0022不符合项整改要求单9.2DM-FORM-QA-0023质量警报
8.0表单/保存
9.0附件54程序文件培训(改)55程序文件培训(改)56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571.0目的
建立并保持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外购/外协零部件、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的有效控制机制,对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使用或交付,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和控制。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进料、生产过程、终检、售后服务中出现不合格品的控制和处置。
3.0术语与定义
3.1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3.2不合格品: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3.3缺陷:未符合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包括产品的适用性或环境物质管理方面的要求。
3.4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3.5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3.6返工与返修的区别:a.返修包括对以前是合格的产品,为重新使用所采取的修复措施,返
修可影响或改变不合格产品的某些部分。
b.返工后的产品必须经过检验,符合要求后才能放行。
c.返修后的产品必须经过检验,虽不符合规定要求,但能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办理让步手续后才能放行。
3.7让步〈特采〉: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让步仅限于在商定的时间或数量或批次内实施。
3.8降级: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而对其等级的改变。
3.9报废:为避免不合格产品用于原有的预期用途而采取的措施。
3.10汽车召回:投放市场的汽车,发现由于设计或制造方面的原因存在缺陷,不符合有关的国家法规、标准,有可能导致安全及环保问题,厂家必须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该产品存在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改善措施等,提出召回申请,经批准后对在用车辆进行改造,以消除事故隐患。
3.11不合格品缺陷度分类:
A类不合格品:指涉及安全性或存在安全隐患、关键特性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产品;
B类不合格品:指重要特性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不合格品;
1.0目的
建立并保持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外购/外协零部件、在58C类不合格品:一般特性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不合格品。
4.0职责
4.1研究院是不合格品处置的技术主管部门。
4.2质保部是不合格品管理的职能部门。
4.3质保部检验员有不合格品的判断权,但不具有不合格品的处置权。
4.4不合格品发生部门、研究院、质保部、生产部参加不合格品的评审,进行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制定纠正/预防措施,责任部门负责实施纠正/预防措施,质保部负责改进效果的跟进和验证。
4.5采购部负责来料不合格时与供方的沟通处理。
4.6生产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包括成品)的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质保部负责来料不合格品的标识;采购部负责来料不合格时与供方的沟通处理;PMC仓库负责来料不合格品的隔离。
4.7质保部负责监控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并对处置后的不合格品进行重新验证。
4.8当车辆交付后或使用过程中发现产品不合格时,售后服务部负责与顾客沟通并及时将沟通的信息书面传递给相关部门。
4.9研究院负责样车试制过程中的不合格品管理及处置。
4.10研究院负责车辆召回的组织和实施。
5.0
参考文件
5.1《客户服务管理程序》
5.2《产品召回控制程序》
5.3《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5.4《进料质量控制程序》
5.5《监视与测量控制程序》
5.6《认证产品的一致性控制程序》
5.7《车辆维修管理流程》
5.8《持续改进、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0工作程序
6.1发现不合格品时,应做到识别、标识、隔离、通知、评审、处置、记录等工作。
6.2发现不合格品,检验员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将不合格信息通知责任部门和现场小组成C类不合格品:一般特性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不合格品。
4.059员,并监督相关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品实施隔离。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由生产部门进行隔离,进料不合格品由PMC进行隔离。
6.3不合格品的评审
6.3.1检验员发现不合格品时按要求开具【不合格品评审单】,交责任部门。
6.3.2现场小组人员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并对不良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对不合格品提出处置意见。
6.3.3当现场小组不能提出不合格品处置意见或责任部门不认可现场小组提出的处置意见时,责任部门应向研究院和质保部申请复审,并由质量总监仲裁,必要时由公司领导最终裁决。当仲裁人员要改变评审结论时,必须在评审单上签署书面意见。
6.4不合格品的评审结果
不合格品的评审结果有六种:返工、返修、让步接收、降级使用、报废、车辆召回。
6.5不合格品的处置
6.5.1不合格品处置:
·返工:由责任部门组织实施。
·返修:现场小组需在评审单上明确返修工艺及接收标准,责任部门组织返修。
·让步接收:评审员应在评审单上注明让步接收的理由,一般问题由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执行,重大问题由公司质量负责人审批后执行。
合同有规定时,在产品让步接收交付前应向顾客提出让步申请,获得顾客的让步或偏离许可。顾客同意后,方可实施。并做好让步的记录。
·降级:评审人员应在评审单上注明降级的理由,由公司质量总监审批后执行。
·报废:直接回收或销毁。须相关部门会审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车辆召回:对售后车辆出现因设计或制造方面的缺陷,不符合有关的国家法规、标准,有可能6导致安全及环保问题时,公司管理层决定是否需要召回售出车辆,并由研究院组织评审并策划实施。具体按《产品召回控制程序》进行相关工作。
6.5.2当评审人员认为返修、让步接收和降级的产品质量可能导致产品的一致性发生变更时,应在评审单上注明并立即组织评审。评审结论为影响产品一致性时,按《认证产品的一致性控制程序》执行。
员,并监督相关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品实施隔离。生产606.6进料过程发生不合格品的控制
6.6.1质保部对采购部报检的物料依据相关检验标准、《技术协议》、《采购协议》或研究院发出的其他相关技术文件进行进厂检查。当发现来料出现不合格品时,应立即通知采购部相关人员到检查现场进行确认,并做好记录。
6.6.2不合格确认后,进料检验员开出【不合格品评审单】,交相关部门评审。
6.6.3经评审为退货的,在物料上贴红色【退货】标识卡,由PMC部将物料退回供应商;经评审为让步降级使用的,在物料上贴黄色【特采】标识卡,并由PMC部办理入库手续。
6.6.4无论是退货,降级,让步或是特采使用,针对该批物料,进料检验员均应开出【供应商质量问题反馈单】,要求供应商回复整改措施。并跟进下批来料的改进效果。如属于C类物料的,经批准后,可以采取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要求供应商改善。
6.6.5顾客提供的物料,当发现不合格品时,评审时应征求顾客的意见,评审单转交销售部门,由销售部门与顾客沟通,顾客或销售认为可以处理利用,则由顾客或销售在评审单上签署意见,公司按顾客或销售意见处理。
6.6.6一般情况下,A类件或关键件的A、B类缺陷等级不允许让步接收,也不允许降级使用。对于B类或C类物料,应记录并保存让步接收的记录。
6.7生产过程发生不合格品的控制
6.7.1检验员发现属本工序或下道工序可立即返工的不合格品,应挂上标识牌,在【过程检验卡】上做好记录,并立即通知生产部相关人员现场返工。
6.7.2检验员发现的不合格品不属6.3.1条性质的,应挂上标识牌,在【过程检验卡】上做好记录,通知责任部门和现场小组人员。责任部门不合格品的隔离工作。同时,检验员应开具【不合格品评审单】送交相关责任部门。
6.7.3现场小组需在评审单上明确返修工艺及接收标准,责任部门组织返修。实施返工或返修后的产品,生产部门应重新提交报检。
6.7.4对于A/B类缺陷,检查员应开具【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给责任部门,要求回复导致不良的根本原因及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跟进改善效果。
6.8售后产品出现不合格的控制
售后产品出现不合格时,按《客户服务管理程序》、《产品召回控制程序》和《车辆维修管理流程》处理。
6.6进料过程发生不合格品的控制
6.6.616.9环境不符合的控制
6.9.1对于环境运行过程中出现的:
•废水处理设施故障;
•酸碱油泄漏;
•意外的化学反应;
•打破或推翻化学品容器;
•火灾;
•消防安全、应急响应等演练时发生人员伤害时
应及时启动《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必要时应向政府相关部门或相关方备案。
6.9.2事件处理完毕后,综合管理部应向责任部门开具【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要求分析原因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综合管理部跟进实施效果,避免再次产生不符合或新的不符合。
6.10对管理体系内、外审中发生的不符合项,应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要求责任部门分析产生不符合项的根本原因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审核员跟进改进效果。
6.11对于进料、生产过程、售后产品出现的不良,质保部应定期进行统计分析,发出质量信息报告,以寻求改进的机会。
6.12针对重复出现的质量问题或重大质量问题,质保部应召集相关部门召开质量会议,讨论确认根本原因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应向责任部门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质保部跟进改进效果并总结发布相关跟进信息。
6.13对于各个过程的不合格品因供应商质量造成我司损失的,应按《供应商质量损失索赔工作指引》要求执行;
7.0工作流程图
6.9环境不符合的控制
6.9.1对于环境运行62程序文件培训(改)638.0表单/保存
9.0附件9.1DM-FORM-QA-0008供应商质量问题反馈单9.2DM-FORM-QA-0010不合格品评审单9.3DM-FORM-QA-0011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8.0表单/保存
649.1DM-FORM-QA-0010不合格品评审单
9.1DM-FORM-QA-0010不合格659.2DM-FORM-QA-0008供应商质量问题反馈单
9.2DM-FORM-QA-0008供应商669.3DM-FORM-QA-0011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
9.3DM-FORM-QA-0011纠正和67三、监视与测量控制程序三、监视与测量控制程序681.0目的
1.1为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可靠地验证产品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确保未经检验或未经验证合格的产品不投入使用和交付。
1.2通过对质量、环境、CCC管理体系运行活动的各个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确保过程具备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符合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寻求持续改进的机会。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管理体系所涉及的需要监视和测量的各个过程和在生产过程中的所有产品。
3.0术语与定义
3.1监视:通过观察、监督、保持评审(包括使用监视装置);它可能包括通过间隔时间进行测量或者试验;特别用于条例或者控制目的而进行的。监视活动中可以包括通过测量和试验来达到;也可以不包括测量和试验。
3.2测量:测量是考虑(用测量设备)来确定一个“量值”大小,要得到一个结论数据。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3.3监督:对运行控制情况进行的检查和督促。
3.4监控:指对质量、环境、CCC产生影响或具有影响的活动中不易于量化的关键性采取的定性检查的过程。
3.5监测:指对质量、环境、CCC产生影响或具有影响的活动中易于量化的关键特性进行的测量。
4.0职责
4.1综合管理部
4.1.1负责对环境设施设备、重要环境因素和环境行为绩效进行监视测量。
4.1.2负责与环境、安全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的合规性进行评价。
4.2人力资源部
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进行监视和测量。
4.3质保部
4.3.1负责组织实施管理评审,对管理体系(质量/环境/CCC)运行的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进行监视测量。
4.3.2负责对公司管理体系目标(质量/环境/CCC)、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完成实施效果进行监测评价.
1.0目的
1.1为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可靠地验证694.3.3组织管理体系(质量/环境/CCC)的内部审核工作。
4.3.4负责产品全过程的质量特性的符合性进行监视和测量。
4.3.5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监视和管理.
4.4研究院
4.4.1负责与产品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的合规性监视(包括CCC的要求)。
4.4.2负责制定产品质量特性符合性要求和生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要求。
4.4.3负责样车质量特性监视和测量结果的确认。
4.4.4负责关键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
4.5采购部
负责对合格供应商的绩效进行监视和测量。
4.6PMC
4.6.1负责对库存物资的保管进行监视和测量。
4.6.2负责对生产计划编排的合理性进行监视和测量。
4.7生产部
4.7.1负责生产设备/工装/生产安全的监视和管理。
4.7.2对月度生产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监视和统计。
4.8售后服务部
负责对顾客满意度和顾客反馈信息进行监视和测量。
5.0参考文件
5.1《管理手册》
5.2《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5.3《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5.4《顾客信息反馈处理控制程序》
5.5《客户服务管理程序》
5.6《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5.7《认证产品的一致性控制程序》
5.8《方针目标控制程序》
5.9《持续改进、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3.3组织管理体系(质量/环境/CCC)的内部审核工作705.10《方针目标控制程序》
6.0工作程序
6.1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6.1.1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内部审核对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进行监视测量、通过管理评审对管理体系运行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监视测量。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对审核及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应发出纠正预防措施单,经审批后发给责任部门要求整改。具体的相关工作按照《内部审核控制程序》和《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执行。
6.1.2与质量、环境、CCC相关的各过程应根据组织总目标进行分解,转化为本过程具体的质量环境目标。为保证目标的顺利完成,公司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定期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并编制【目标完成情况考核报告】,经审批后发给各部门,具体按照《方针目标控制程序》进行相关工作。
6.1.3对产品售前、售后的顾客信息进行收集,并按照一定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需求改进的机会,具体工作按照《顾客信息反馈处理控制程序》和《客户服务管理程序》执行。
6.1.4对公司人力资源的管理、培训、技能的提升应进行监视和测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程序》执行。
6.1.5对合格供应商的表现绩效进行定期评估,如采取月度绩效评估、季度绩效评估、年度绩效评估,对评分不符合要求的或下降的供应商,发出整改通知,要求改进。具体按照《供应商管理程序》执行。
6.1.6PMC对库存物资进行监视和测量,对每月生产计划的编排,对销售合同的配置转换进行监视和测量,寻求改进的机会。具体按照相关程序文件或工作指引执行。
6.1.7产品制造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6.1.7.1研究院应对产品的制造过程进行研究,确定工序的分类,编制《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建立健全工序质量控制点。确定产品制造过程的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
关键工序:对最终产品的性能、可靠性等方面有直接影响、产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软物质中的数学方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版车辆借用合同车辆使用限制条款3篇
- 二零二五年中草药种植基地病虫害防治服务合同2篇
- 募捐倡议书锦集8篇
-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原理A》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学校校长个人述职报告范文三篇
- 宠物买卖合同
- 物业与业主委员会合同
- 职业危害告知合同
- 2024年中国人大政协议案提案系统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垃圾分类知识竞赛题库和答案
- 2024-2025学年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测试卷(教科版)
- 【课件】城镇与乡村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 传感器与执行元件制造考核试卷
- 2024年高考英语概要写作高分范文全
- (正式版)SH∕T 3541-2024 石油化工泵组施工及验收规范
- 学校幼儿园食堂从业人员考试试题
- DZ∕T 0173-2022 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正式版)
- 2023年春外研版四年级英语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 《现行制度下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筹划-以华为为例》
- MOOC 中国天气-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