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章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如果经济是封闭的,一国可以依照自己的目标选择经济政策。然而,在开放的世界经济中,一国采取的行动会对其贸易伙伴产生影响。因此,各国一直努力协调它们的经济政策。本章考察以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均衡和充分就业为目标的政府政策,强调了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重要性。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政策国际经济政策(internationa1economicpo1icy)是指'国政府为影响国家间的贸易流动和要素投入所采取的各种行为。国际经济政策不仅包括进口关税和配额等明显的措施,还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国内政策。一国采取政策改善某一部门的贸易条件,其他部门也会受到影响。由于一个国家的内部(国内)部门与外部(国外)部门联系在一起,不能说哪些政策是纯粹的国内政策,哪些是纯粹的国外政策。经济政策的效应应当看做是一个闭联集,两个极端是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例如,虽然进口限制主要影响的是一国的贸易差额,但连带着也会影响国民产出、就业和收入水平。大多数的经济政策都位于内外两极之间,而不是直接的属于外部政策或内部政策。各国的经济目标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什么?自20世兰d,30年代的大萧条以来,各国直积极追求充分就业下的经济稳定目标。内部均衡(interna1ba1ance)的目标包括两个维度:(1)充分就业;(2)无通货膨胀--或者,更现实一点,保持适度的通货膨胀。长期以来,各国一直将内部均衡做为重中之重,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来实现这一目标。政策制定者还关注一国的国际收支(BOP)状况。如果一国的国际收支既无盈余,也无赤字,就说明该国实现了外部均衡(externa1ba1ance)。e在实践中,外部均衡通常是用国际收支的明细账户(如经常账户)来表示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经常账户没有发生过量赤字,使母国无法在将来偿付外国债务,也没发生过量盈余,使外国无法偿付欠母国的款项,外部均衡就实现了。虽然各国通常都把内部均衡放在第一位,但当他们长期面临着严重的外部失衡时,也会被迫改变重点。除了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外,一个国家还有别的经济目标,如经济长期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合理公平分配。虽然这些目标和其他一些目标可能会影响国际经济政策,但本章讨论的政策目标仅限于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政策工具为了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目标,政策制定者可以实施支出变动政策、支出转移政策和直接的控制。支出变动政策(Expenditure-changingpo1icies)改变一国对国内生产及外国进口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水平,由财政政策(fisca1po1icy)和货币政策(mon日arypo1icy)构成。财政政策是指改变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政策,货币政策则是指一国央行(如美联储)改变货币供给的政策。支出变动政策可以增加支出,也可以减少支出,取决于变动的方向。如果通货膨胀是个问题,可能是因为在现有价格水平上,相对于国内资源所能支撑的产出水平,总需求(总支出)水平过高。在这种情况F,政策制定者的标准做法是降低总需求,实施减少支出的政策,如削减政府开支、增加税收或减少货币供给。这些政策能够抵消超额总需求引起的价格上涨压力。如果失业过量,政策制定者一般会采用增加支出的政策,提高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支出转移政策(Expenditure-switchingpo1icies)调整需求的方向,使之在本国产品与进口产品之间转移。在固定汇率制下,贸易赤字的国家可以对本币进行法定贬值,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消费支出从国外产品转向国内产品。在管理浮动汇率e回忆第11尊的内容nr知,闫际收支的交易被分成两类:经常账J、|和资本账广·。资本账户中包括私人部门的交易和官方(央行)交易。存复式记账法下,国际收支表中的贷方总和等于借方总和。在本章.我口日定当经常账户盈余(赤字)等于私人部门资本交易的赤字(盈余)时.同际收芰达到均衡,二是官方资本交易量为0。这一指标被称做官方储备交易差额,虽调了·川私人部门的交易和阁际收支头寸·p所起的作用。据此可以得出结论:如果经常账户交易的赤字(盈余)超过私人部资本交易的盈余(赤字),圉际收支将出现赤字(盈余)。这说明,经常账户赤字(盈余)量等制下,一国西以用本币购买其他国家的货币,达到降低本币汇兑价值的目的。这些政策能否成功改善国际收支,在很大程度上二取决于需求转移的方向和数量是否适当,以及本国经济是否有能力提供更多产品,满足额外的需求。汇率调整是最常用的转移政策,通过对价格机制和国民收入的作用间接地影响国际收支。直接控制(Directcontro1s)包括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各种限制。它们是有针对性的支出转移政策,以控制国际收支中的某些项目为目标。例如,汽车关税和乳制品配额等控制手段直接针对进u商品,试图将国内支出从国外商品转向国内商品。同样,出口补贴的目的是让国外消费者多购买本国产品,从而增强本国出口额。如果一国政府希望限制海外的销售量,可以实行出口配额(如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实行的车辆出口限配额)。直接控制也可以针对资本流动,用来抑制过量的资本流出,或者刺激资本流入。制定经济政策的过程要服从制度约束(institutiona1constraints),要兼顾公平和公正。0政策制定者会考虑他们所代表的集团的需要,如劳动者和公司,特别是在经济目标相互冲突的时候。比方说,为恢复国际收支均衡,政策制定者愿将国民收入、产出和就业降低到什么程度?国内受到损害的利益集团的抗议可能足以使政策制定者不再把外部均衡视作应追求的目标。在大选的年份,政府官方往往对国内经济问题特别敏感。在制定政策时,一般采用谈判和折中的方式,兼顾公平和公正。当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实现时,一国就达到了整体均衡。如果没有实现整体均衡,各国可以采取支出变动政策(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或支出转移政策(如货币法定贬值/升值),帮助消除内部的不均衡和/或外部不均衡,推动经济迈向整体均衡。图17一1说明了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两个基本政策维度。该图的纵轴是一国国际收支赤字或盈余的程度,在原点达到外部均衡,国际收支既没有盈余,也没有赤字。横轴代表国内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程度。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零衰退)或内部均衡,也在原点得到实现。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同时实现了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时,就达到了整体均衡。汇率政策和整体均衡前面已经提过,支出转移政策可以帮助一个国家实现整体均衡。虽然制定这些政策主要是为了影响一国的对外部门,但也会连带着影响国内的部门。让我们考察支出转移工具的一种--汇率,及其对一国对外部门和国内部门的影响。在图17-1中,假定一国处于非均衡区的C点,国际收支出现赤字,经济衰退。该国货币贬值(法定贬值)会增强其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出口增长,减少国际收支的赤字。增加的出口收入注入经济,扩大了经济中的支出,从而刺激生产,降低失业水平。在图中,货币贬值后,该国所处的位置由C点向东北方向移动,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得到了改善。相反,假定一国处在图17-1中的A点,面临着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盈余。如果该国允许本币升值(法定升值),其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会下降,出口相应减少。出口收入减少后,经济中的支出水平下降,通货膨胀率因而降低。通过改善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使货币的升值图中A点向西南方向移动。正如这些例子所说明的那样,执行汇率政策的能力受国际政策协调的影响。这有几方面原因:一国货币贬值意味着贸易伙伴国的货币升值。美元贬值30%,相当于对美国的出口补贴30%,对美国的进口品征收30%的关税。而且,汇率变化后,母国和贸易伙伴国的外部部门和内部部门均会受到影响。在全球经济系统中,一国仅凭自己的政策工具是无法达到整体均衡的。其他国家可以采取报复性政策,如关税和货币法定贬值,抵消该国为追求整体均衡所做的努力。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期间,就曾发生过这种情况。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内部均衡的影响前一节说明,汇率政策主要作用的是经济的外部部门,同时连带影响着经济的内部部门。现在,让我们考察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它们一般用于稳定经济的内部部门,但对外部部门也有连带影响。那么,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实现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目标上的有效性究竟如何呢?让我们假定国际资本的流动性很高。这意味着各国的相对利率发生微小的变化,资本(投资资金)就会在国际间发生大规模的流动。该假定符合美国、德国等许多工业化国家间的资本移动情况,与很多研究者得出的国内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与资本流动性正相关的结论也一致。我们的分析将得出两个结论:(1)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能够成功地改善内部均衡,货币政策却不能;(2)在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能够成功地改善内部均衡,财政政策则无法做到这一点。表17一1总结了这些结论。在实践中,绝大多数的工业化国家既不维持僵硬的固定汇率,也不完全让汇率自由浮动,而是采取管理浮动汇率制,央行通过买进和卖出货币防止汇率运动陷入混乱。对汇率的干预程度越高,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就越接近固定汇率制F的结论;对汇率的干预程度越低,这两种政策的作用效果就越接近浮动汇率制下的结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假定一个实行固定拒:率制的国家面临着高失业率。针对这种情况,政府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比如,政府增加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图17-2(a)的上部分所示,政府增加支出会提高总需求,带来较高的产出、就业和收入。(a)在固定汇率制下,扩张性(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有助于解决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问题。(b)在浮动汇率制下,扩张性(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不能有效解决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问题。第17章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现在,看一下图17-2(a)的下部分。随肴总支出的增加,对货币的需求相应上升。如果货币供给量固定不变,利率就会上涨。在高利率的鼓励下,外国人对本国的投资增加,本国居民对国外的投资减少。由此产生的资本净流入会将该国的资本账户推向盈余。一同时,支出的增加导致进13上升租贸易赤字。如果投资的流动性很高,那么资本账户的盈余就可能超过贸易账户的赤字,国际收支会发生整体上的盈余。因为该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为阻止本国货币升值,中央银行会买进外币。这会增加经济中的货币供给,进一步扩大支出、产出和就业。于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就以这种方式促进了内部均衡。然而,如果资本流动性很低,贸易账户的赤字可能会高于资本账户的盈余,总的国际收支就会出现赤字。为制止本币贬值,中央银行将在外汇市场上购买本币。这会导致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涨,投资支出下降;1产出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试图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挤只能事与愿违。如果该国实行浮动汇率铷,结论会有所不同。像前面一样,财政扩张会导致产出、收入和剩率同时上升。收入增加会提高进口,将贸易账户推向赤字。而高利率则将导致投资净流入,使资本账户发生盈余。当资本具有很高流动性的时候,资本账户的盈余可能超过贸易账户的赤字,总的国际收支会向盈余方向移动。受此影响,本币的汇兑价值将上升。不过,在浮动汇率制下,中央银行不会采取任何行动来抵消这种升值。本币升;懂蜃,:该鼠产品煦国际纛静免下降&悉是誊出;鼹减少≤进1:3漕加。"随之而来的总需求、产出和就业的减少抵消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最初带来的好处。因此,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不能减缓经济萧条的。+在浮动汇率制下,政府增加支出的调整过程见图17-2(b)。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假设一个允许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自由浮动的国家国内发生了经济衰退。为了刺激国内产出,假定该国的中央银行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相对货币需求,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和产出。利率降低后,国外对本国的投资也将减少,本国居民则会把更多资金投向国外。由于资本的净流出,本币贬值,该国的国际竞争力提高。随之而来的出IZ1增加和进口减少又使产出和就业进一步增长。于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改善了内部均衡。在浮动汇率制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引起的调整过程见图17-3(a)。我们可以把这一结果与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效应做一对比。货币扩张导致利率下降,使得总需求、产出及就业都增加。低利率导致资本净流出,本币发生贬值。然而,为了保持周定汇率,中央银行会干预外汇市场,用外币购买本币。这一做法减少了经挤中的.货币供给,抵消了最初货币供给的增加。于是,最初执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引起的产出和就业的增长受挫,无法达到内部均衡。固定汇率制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引起的调整过程如图17:3(b)所示。(a)在浮动汇率制下,扩张性(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解决衰退(通胀)问题。(b)在固定汇率制下,扩张性(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不能有效地解决衰退(通胀)问题。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外部均衡的影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一国的外部均衡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假定汇率固定,因为只有当汇率固定的时候,才会出现国际收支盈余和赤字的问题。在浮动汇率制下,各种自动调节机制会使国际收支保持平衡。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的短期效应是确定的:增加货币供给会恶化国际收支,紧缩货币供给则将改善国际收支。图1"/一4对这些效应进行了说明。(a)扩张性(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同时恶化(改善)贸易账户和资本账户,进而恶化(改善)总的国际收支。(b)扩张性(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恶化(改善)贸易账户,改善(恶化)资本账户。总的国际收支能否改善(恶化),取决于这两种反向力量的相对强弱。为阐释这一点,假定相对货币需求,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引起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后,投资支出增加,进而带动总需求、产出及收入的增长。收入的增长反过来又使进1:1增加,恶化贸易差额。同时,利率的下降(相对其他国家而言)导致投资净流出,资本账户恶化。于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同时恶化了贸易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差额,总的国际收支状况相应恶化。长期看,海外投资可以连本带利得到偿还,国际收支的资本账户差额会出现正值,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贸易差额的负面影响却是持久性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国际收支的短期效应不如货币政策那么明显。假定政府增加对商品及劳务的购买,导致总需求、产出及收入的增长。收入的增长反过来又导致进口增加,恶化贸易差额。与此同时,政府支出增加后,货币需求上升,利率提高。高利率又会带来投资净流入,改善资本账户。如果资本的流动性很高,资本账户的改善将大于贸易账户的恶化,整个国际收支会得到改善。然而,该国最终必须偿还外国投资者的资金和利息,还款额大于高利率引来的投资流量。因此,虽然在短期内,高利率能够吸引足够多的投资资金流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改善总的国际收支,但从长期看,这种政策却很可能恶化总的国际收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政策协调及政策冲突让我们来看看,在固定汇率制F,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一国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有什么影响。首先考察货币政策。在图17-1中,假定一国位于8点,存在着失业和国际收支盈余。上一节说明,如果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总需求会增加,失业会减少,国际收支赤字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明显改善了该国经济的整体均衡。考虑另一种情况,假定一国处在图17-1中的D点,出现国际收支赤字、通货膨胀。减少货币供给会降低总需求、通货膨胀率和国际收支赤字,因而改善整体均衡。在这两个不均衡区域,货币政策具有政策协调(po1icyagreement)性。货币供给的变动会使一国经济同时趋向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不均衡区域都适用货币政策。现在假定一国位于图17-1中的C点,出现国际收支赤字,经济当中存在失业。由上一节可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提高总需求,降低失业率。但内部均衡的代价却是更严重的国际收支赤字(从C点向东南方向移动)。如图17.1中的A点所示,如果一国既面临着国际收支盈余,又发生了通货膨胀,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虽然会降低通货膨胀率,但却会加大国际收支盈余(从A点向西北方向移动)。在这两个不均衡区域中,货币政策产生了政策冲突(po1icYcon口ict)。货币供给的变动在改善内部均衡的同时,会干扰外部均衡;在促进外部均衡的同时,又会破坏内部均衡。因此,当考虑应当追求哪个目标时,货币当局会陷入两难境地。假设一国在政策冲突区不使用货币政策,而是采用财政政策。比方说,假定一国正面临着失业和国际收支赤字,如图17·1中C点所示。要记住,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虽然能够增加总需求,促进充分就业,但只有当资本账户改善超过贸易账户的恶化时,才能减轻一国的国际收支赤字。若是如图17-1中A点所示,一国正面临着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盈余,那么,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会减轻通货膨胀,而国际收支的盈余是增加还是下降,要取决于资本账户的恶化是否大于贸易账户的改善。因此,对于处在这两个政策冲突区的国家而言,财政政策能否促进整体均衡是不确定的。当一国处于政策冲突区时,单独采取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不一定能够同时恢复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一般说来,要把两种政策结合起来使用。比方说,假定一国同时出现失业和国际收支赤字,如图17.1中C点所示。在为消除失业而执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往往要伴随着关税或配额。很可能还要进行货币法定贬值,以减少进口,改善国际收支。每一个经济目标都与一项恰当的政策工具相匹配,以便同时达到两个目标。在美国历史上,联邦储备局一直尝试在冲突的情况下,按不同的目标,安排不同的政策工具。20世纪60年代早期,冲突表现为国内的经济萧条与国际收支的赤字。联邦储备局在一份名为经营办法(operationtwist)的方案中,精心设定了国内的利率结构,以使工具与目标配套。这项方案修改了美国的利率结构,短期利率主要用来改善外部均衡,长期利率则主要用于改善内部均衡。通过保持较高的短期利率,美国希望获得投资资金的净流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较低的长期利率则有望刺激国内投资、产出和就业,消除经济衰退。经营方法在改善整体均衡方面充其量只取得了部分成功。这一政策最初成功地使短期利率高于长期利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通货膨胀的推动下,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同时上涨,它们之间的差别消失了,于是,该方案的有效性也就降低了。伴随着失业的通货膨胀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在特殊的环境下观察了内部均衡。我们假定,当经济向充分就业靠拢时,国内价格水平保持不变,直到实现充分就业。一旦一国的生产能力达到了充分就业的产出,总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就会推动价格上涨。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被称做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Demand-pu11ination)。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均衡(充分就业及价格稳定)就是一个单一的目标,只需一种政策工具:通过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降低总需求。更棘手的问题是:当一国同时面临着失业和通货膨胀时,执行什么样的政策比较恰当。这时的问题在于:仅靠控制总需求无法实现内部均衡。为降低通货膨胀水平,需要减少总需求;而为了减少失业,又需要扩张总需求。于是,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就不再是同一类目标,它们是两个独立的目标,需要两种不同的政策工具。在这种情况下,要达到全面均衡,就得实现三个独立的目标:(1)国际收支均衡;(2)充分就业;(3)价格稳定。为保证同时实现这三个目标,仅靠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汇率调整可能就不够了,还要进行直接控制。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失业一直是美国面临的一个问题。比方说,在1971年,美国经济同时面临着通货膨胀、经济萧条和国际收支赤字。为实现充分就业而增加总需求会加重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总统采用了一套工资和价格控制(wageandpricecontro1s)的复杂制度,以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同一年的晚些时候,美国的汇率进行了重调。与其他主要货币的贸易加权价值相比,美元的汇兑价值下降了12%。美元的贬值旨在消除美国的国际收支赤字。简而言之,在总统看来,美国的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是不能仅仅通过支出变动政策得到解决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政策制定者很早就意识到,他们的经济福利是与世界经济相联系的。因为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一国的经济政策会对其他国家产生溢出效应。对较大的工业化国家而言,这种溢出效应更加明显。在大的工业化国家之间,部分国家间的这种联系还要更紧密,如西欧国家。由于意识到这种溢出效应,各国政府经常试图协调它们的经济政策。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可以用一个谱线图来表示。如图17-5所示,最左端是冲突,最右端则是一体化,即各国将很大一部分自主权让渡给一个超国家的机构,共同实施政策,如欧盟。谱线图的中点是政策独立:各国都把其他国家的行为看做是既定的,不打算对这些行为施加影响,也不打算受这些行为的影响。在政策独立和一体化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政策协调和合作。各国政府之间的关系可以形象地表示成一个谱线图。谱线图的两端分别为政策冲突和政策一体化。在这两端之间是各种形式的合作和协调。合作性政策有多种形式。但一般情况下,只要不同国家的官员聚在一起,共同估计世界经济形势,就会产生合作性的政策。在这些会议上,政策制定者简要说明一下他们各自的经济情况,并对现行的政策加以讨论。这类会议是合作的一种简单形式,更复杂的合作可能还包括经济学家对某项课题的研究和对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的深入讨论。然而,真正的政策协调超出了这两种形式的合作,政策协调是各国之间实行某些政策的正式协议。国际经济政策协调(internationa1economic-po1icycoordination)是在认识到国际经济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后,显著修改国家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的一种尝试。政策协调并不一定要求一国在制定政策时,先考虑国际方面,后考虑国内方面,但它确实认为,一国的政策能够影响其他国家的目标。考虑到这些联系,各国之间应当相互沟通,协调各自的政策。各国协调行动将比独立行动收到更好的效果。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例子有许多。1971年,主要工业化国家签署了史密森协定,试图对各国利用货币法定贬值和升值重新调整本币汇兑价值的行动进行协调。在1978年的波恩首脑会议上,为了减少美国的贸易赤字,德国和日本共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本国对美国商品的需求。作为回报,美国将它的石油价格提高到世界水平。在1985年的广场协定中,德国和日本同意采取刺激性的财政政策,以提高从美国进口商品的数量,并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进一步降低美元的汇兑价值。为促进政策协调,各主要政府的经济官员频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OECD)进行对话。各国央行的高级官员每月还在国际结算银行(BankforInternationa1S日口ements)(BIS)的巴塞尔会议上碰面。自1975年以来,七国集团(GroupofSeven)(G一7),即七个最大的工业经济体(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及意大利)的政府官员每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讨论大家普遍关心的经济问题。七国集团不仅就有关的经济目标及政策进行对话,还设计了各种经济指标,衡量各个经济体的状况,协助它们监督国内政策的国际影响。理论上的政策协调如果两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互相影响,那么政策协调就会显得很明显。在现代社会里,政策协调是很重要的,因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失衡会非常快地传导到其他国家。若是没有政策协调,一国的经济政策就会破坏其他国家的经济稳定性。政策协调的逻辑可以用下面这个篮球观众的问题进行说明。假设你正在观看一场西雅图超音速队和芝加哥公牛队之间的篮球比赛。如果每个人都坐着,那么,当一个人站起来时,他能得到更好的视野。不管大家都坐着,还是都站着,观众都能很好地观赏比赛。当然,坐着要比站着更舒服。每个人都会在其他人行为既定的前提下选择一个对他最有利的姿势。假如所有观众都坐着,那么其中的某个人就会愿意站起来看。当所有的观众都站着时,那么最好是保持站着的姿势。如果观众之间相互合作,那么最终的解决方法就是每个人都坐着。问题在于,每位观众都想站起来,以看得更清楚。因此,如果没有达成明确的协议--在这个例子中指每个人都坐着,协调性的解决方案就无法实现。再来看看下面这个经济方面的例子。假定整个世界只由德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组成。虽然两国之间进行自由贸易,但每个国家都把自己本国的经济目标放在优先位置。德国想避免在对日本的贸易中产生赤字,同时使国内达到充分就业;日本想在国内达到充分就业,同时避免在对德国的贸易中产生赤字。假定两个国家的对外贸易都实现了均衡,但两国经济都没达到充分就业。为刺激需求、产出和就业,德国和日本打算实施扩张性的政府支出政策,但考虑到这项政策对贸易收支的负面影响,两国都放弃了该政策。因为收入的增加和就业的上升会刺激进口需求,从而使贸易账户出现赤字。如果成功地进行了政策协调,那么前面所说的状况就可以得到改观。假如德国和日本同意同时扩张政府支出,那么两国的产出、就业量以及收入都会同时增长。德国收入上升后,对日本商品的进91增加;日本收入提高后,也会增加从德国的进91。政府支出的适当增加会使国内进1:1需求的增加被出口需求的增加抵消,于是,德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仍会保持均衡。在这个共同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例子中,政策协调会使每个国家都达到充分就业和贸易均衡。这是对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一个乐观的描述。政策的同步执行看起来很简单,因为只有两个国家、两个目标。但在现实世界里,政策的协调一般会涉及多个国家和多种/iX1司的1目标,如低通货膨胀率、高就业率、经济增长以及贸易均衡。假如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益处真这么明显,那么,协定肯定会比现在多得多。有一些因素阻碍了政策协调的成功执行。即使各国的经济日标是和谐的,也不能保证各国政府能够设计、实施协调的政策。现实世界中的政策制定者并不总是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去了解经济问题的本质,以及他们的政策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当各国政府对经济基础的因素没有达成共识时,要执行正确的政策是很困难的。如果各国的出发点不同,政策协调也是很复杂的:e经济目标不同例如,有些国家认为价格稳定或充分就业比其他目标更重要。国家机构不同一些国家的立法比别的国家更完备,但贸易组织比其他国家的薄弱。各国的政治环境不同例如,不同国家间大选年份不同,政党的变换时间不同。所处的经济周期阶段不同一国经济处于衰退期,另一国经济可能正在高速发展。虽然从理论上看来,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定量的研究却很少。怀疑者指出,政策协调实际产生的收益要比通常设想得少。让我们看几个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例子。1985年的广场协议和1987年的卢孚协定1984年初,美国经济走出了1981-1983年的萧条,开始复苏。国内产出增加,失业率下降。虽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复苏做出了贡献,但美国政府不断攀升的预算赤字却使人们对世界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忧虑。美元升值同样也是个难题,因为它会促使美国消费者购买更便宜的进商品,加重美国的贸易赤字。到1985年为1匕,美元估计升值T30%一35%。随着美国经济复苏速度的减慢,美国国会中的保护主义势力骤然增大。美国贸易伙伴国的情况也因里根政府的放任自流政策而恶化。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它们曾要求美国政府减少预算赤字,降低美元的汇兑价值,但都没有效果。各工业化国家货币的汇兑价值上下波动,造成了世界贸易系统的紧张。美国和西欧,以及美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战争一触即发。这就是1985年广场协议(P1azaAgreement)签订的背景。由于害怕世界贸易系统崩溃,五国集团(GroupofFive)(G·5)(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的各国政府官员于1985年9月在纽约的广场酒店会晤。大家普遍认为:美元高估,美国两方面的赤字(贸易和联邦预算)过大。广场战略包括三点:(1)短期战略是与美国国会的保护主义进行斗争;(2)中期战略是刺激德国和日本的需求,促进世界经济扩张;(3)长期战略是减轻美国的债务负担。广场战略是一个复杂的政策集合,包括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为刺激需求,德国和日本官方同意进一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加速执行税收削减和支出扩张计划,美国方面则同意降低预算赤字。另外,所有的参与国都同意在必要时干预货币市场,使美元有秩序地进一步贬值。对一直反对干预外汇市场的里根政府而言,广场协议意味着要突然改变政策,对外汇实行干预。在1985年的"场会议之前,一些参与国曾怀疑,集体干预是否能使美元的贬值足以抵消美国国会的保护主义倾向。然而,共同干预还是得到了认同,并出乎意料地获得了成功。干预的目标是顺势干预(1eanwiththewind),让已经在贬值的美元汇率下跌得更快。在广场协议签订后的一个月,大规模的干预开始了。美元的贸易加权汇兑价值急剧下降,一直持续到1986年的春天。当时,各国央行开始对美元持续下跌的趋势持保留态度,美国之外的各工业化国家的央行为维持美元的价值加强了干预。广场协议使美联储肩负的国内均衡和国外均衡的使命变得更加复杂。为降低美元的汇兑价值,美联储将不得不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降低国内利率,促使投资资金外流,通过减少对美元的需求来达到美元贬值的目的。然而,美联储担心,这种政策会加剧美国的通货膨胀。是先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解决通货膨胀,还是先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加速美元贬值,联邦储备必须做出选择。事实表明,因为1985年的通货膨胀并不严重,美联储优先考虑了国际方面的目标。一般认为,广场协议虽然不算完美,但还是成功的。1987年,由于国内不断增长的通货膨胀压力,德国政府开始谨慎地执行广场协议要求的协调性财政扩张政策。这一变动与美国政府的看法不符。美国并不认为,西德不断加速的通货膨胀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美国联邦预算赤字的削减进展缓慢,特别是在1987年的下半年,这也给协议造成。了'压力。可以理解,如果美国不采取财政限制措施,其他国家是不愿意实行刺激性政策的。尽管如此,广场协议还是经受住了无数次的攻击,参与国不断表示它们支持该协议。到了1987年初,美元的汇兑价值在五国集团中引起了争议。美国继续对别国政府施压,要求它们采取措施,推动美元进一步贬值,以帮助美国恢复经常账户的均衡。然而,五国集团其他成员的官员坚持认为,他们的货币相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已经够大了。1987年2月,五国集团加上加拿大在巴黎的卢孚举行会晤。在卢孚协定(1ouvreAccord)中,这六个国家同意将汇率稳定在当时的水平上,各官员认为该水平与当时的经济基础基本协调。小结1.国际经济政策是影响各国贸易模式的各种政府行为,包括:(a)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b)汇率调整,(c)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d)外汇控制和投资控制,(e)出口推动措施。2.从20世纪30年代起,各国一直把内部均衡(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作为主要的经济目标。同时,各国也把外部均衡(国际收支均衡)作为一个经济目标。当一国同时实现了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时,就实现了整体均衡。3.为达到整体均衡,各国执行支出变动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支出转移政策(汇率调整)和直接控制(价格和工资控制)。4.虽然汇率调整主要影响的是一国的国际收支情况,但对国内经济也有影响。一个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失业率较高的国家会利用本币的贬值来解决这些问题;国际收支出现盈余,并且发生通货膨胀的国家将采取本币升值的措施。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游戏经销商协议
- 建筑绿化净化施工合同
- 桥梁照明系统安装合同
- 预付款合同管理要点
- 建筑工程技术建造师聘用合同
- 云计算行业试用期合同签订策略
- 生物医药工厂劳动合同模板
- 儿童医院护士录用合同模板
- 电子产品租赁合同协议书
- 儿童科学馆装修协议
- 国开汽车学院《项目管理》形考作业1-4答案
- 歌唱语音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齐鲁师范学院
- 健康膳食解码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佳木斯大学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
- 2023年肝糖原的提取鉴定与定量实验报告
- 年产10吨功能益生菌冻干粉的工厂设计改
- 2.秸秆和落叶的有效处理课件
- 一般行业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
- 四年级体育与健康上册复习题与答案
- 注塑机冷却水系统工程
- 神经递质与受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