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心理学_第1页
如何学习心理学_第2页
如何学习心理学_第3页
如何学习心理学_第4页
如何学习心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宗教、科学、民主、法制因为害怕失去爱,人类有了宗教。因为害怕大自然,人类有了科学。因为害怕人类社会变成弱肉强食的丛林,人类有了法制。因为害怕权力演变成强权政治,人类有了民主。人的思维倾向可能有内向、外向、宏观、微观四种,内向重感受,外向重行动,宏观总整体,微观重个体。重感受的人,发现了宗教;重行动的人,发现了科学;重宏观的人,强调法制;重微观的人,强调民主。法制与民主并不对立,没有法制,民主没有保障;没有民主,法制就会异化。宗教与科学也不对立,一个存在于大脑的右半球,另一个存在于大脑的左半球。情绪、心境与态度在讲情绪的时候,有人问如何改变抑郁情绪。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讲得太清楚,再补充一下。抑郁不是情绪,是心境,更准确一点来说,是态度。情绪持续的时间很短,最短的不到1秒,例如惊讶;一般的情绪不过几分钟,例如愤怒;最长的也是几小时,例如悲伤。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地被某种情绪所主导,这种状态是心境,例如一整天都没精打采。对某事物或某人的看法,长期地与某种情绪相关联,这种状态是态度,例如爱。爱上了某个人,是对这个人的看法,长期地与快乐情绪相关联。这是普遍意义上的爱,到每个具体的人,“爱”很难说清,有时候,崇拜、歧视,甚至痛苦也被理解为爱。为什么抑郁是态度呢?因为抑郁是对自我和外界的看法,长期与悲伤情绪相关联。想从抑郁中解放出来,要改变生活态度,不能只是追求快乐情绪,因为快乐的时间很短,快乐之后,又会回到抑郁的“态度”当中。抑郁的关键特征是发现快乐的能力不够强,自我调节的方法是每天用十分钟的时间想一想,今天有哪些快乐的事。如果发现今天没有什么事值得高兴的事,就把一些平常事事重新解释一下。例如,今天去逛商店,没发现自己想买的东西,很开心,又省钱了。最好的方法是写日记,把让自己不开心的事重新解释一下、延伸一下,例如今天被老板骂了,很郁闷。老板是个很情绪化的人,一点小事都发这么大的火,今后我当了老板,不能和他一样。抑郁的另一个特征是愤怒内指,被老板骂,就认为自己不优秀。这也需要重新解释,老板骂人,只是因为某一件事没做好,下次做好就行了。写日记的时候,就把没做好的事写下来,想想下次做的时候,怎么做会做得更好。如此一来,老板就不是在骂你,而是在帮助你提高工作能力。总之,情绪是很难控制,也很难改变的。情绪来了,就让它来,强烈的情绪会让人的大脑进入模式化的反应状态,理性思维不工作,行为由下意识的模式主导,这个状态大概持续几分钟,例如人在愤怒的时候,听不进别人的解释。自我调节的方法是坚持内省,想一想自己当时为什么那么冲动,下次遇到相同的事情,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坚持一段时间,新的行为模式就会形成,情绪和理性就会协调工作。优点和缺点每次讲心理学,都会提醒大家尝试着把缺点看成优点,例如:懒:一般说来,懒人比较随遇而安,比较好相处情绪化:情绪化的人主观思维强,容易形成主观的幸福感,情绪化的人也比较容易领导毛糙:一般说来,做事毛糙的人,思维跳跃性强,创意能力比较强虚荣:爱虚荣的人,比较重视外界对自己的评价,愿意为评价努力,也比较容易领导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独立性强,独立工作能力也比较强叛逆:叛逆的本质是批判思维和独立思维,创新能力也比较强自负:自负、自吹自擂都是在强化自尊,也想获得外界的认可,如果积极引导,能力会提高网络成瘾:能有一件事成瘾,至少说明还有爱好,如果现实社会能给他想要的感受,例如亲情、鼓励、成就感、安全感,他会非常现实,并且非常投入,方向对了,成就指日可待。个性特质是个人最重要的心理资源,在多数情况下,缺点就是优点,优点也是缺点。看到缺点的积极面,并正确引导,“缺点”也能成就大事业。智慧的特征之一是跳出二元思维,不用简单的好坏、对错来判断人和事。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也,智者恒智、愚者恒愚。”这是模拟版的智慧。老邓说:“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这是1.0数码版的智慧。老胡说:“和谐社会,只要是猫,就是好猫,不管白猫黑猫,也不管抓不抓耗子。”这是2.0版的智慧。(跳出了框框看待问题,客观公正的评价,不论抓不抓耗子)领导力危机今天在《首席人才官》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中国企业深陷领导力危机”,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比其他国家需要更多的领导者和领导能力?作者给出了两个可能的答案,一是文革,耽误了一代人,失去了一代潜在的领导者;二是城市化程度低,大多数领导者在农耕文化中长大,没有受过商业文化的熏陶。感谢作者的思考,我觉得作者给出的答案太老外了,当然,作者FrankTGallo博士本来就是个老外。更感谢作者的问题,作为老外,他更容易发现中国企业对领导者和领导能力的过度需求。成龙说过:“我们中国人是需要管的”,哈哈,这话让很多人不高兴,但似乎也说出了中国企业需要领导者和领导能力的根源。有个很有意思的案例,某外企,员工迟到三分钟,经理一脸正义地质问他:“你为什么迟到?”,恰好被老外总经理听到了,活生生地吓了一大跳。老外把经理叫到办公室,很严肃地说了几点:1下属偶尔迟到,这事不归经理管,公司有打卡机、考勤制度,的目是让经理从这些琐事中解放出来。2要管,也应该是提醒他以后别迟到,不能问他为什么迟到,因为这个问题可能侵犯个人隐私,也可能是在逼员工撒谎。3正常人都不愿意迟到,迟到是失误而不是主观错误,如果把迟到看成主观错误,是在怀疑下属的人品和职业素养,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人格侮辱。4作为总经理,我不应该过问你如何管理自己的下属,但我认为你刚才的处理方式极端不恰当,会让员工厌恶我们公司,甚至会损害公司的声誉。5我和你的这次谈话不是批评,是说明公司对员工的态度和企业文化,但我不允许这种事情再次发生。每次做领导力培训,这个案例我都会讲,学员听到这个案例,都说触动很大。中国为什么需要更多领导者?因为本来归机器管的事,领导也要管。中国为什么需要更多领导力?因为中国把成年人当成小孩子来管、把小孩子当成年人来管。根源是文革和城市化不足吗?在东亚,没有发生过文革的地方、城市化程度很高的地方,似乎也能看到经理一脸正义地质问下属:“你为什么迟到?”领导力危机的根源在于没有健全的制度把领导解放出来,领导们本身也没有意识到制度的重要性,人管人,管死人。非暴力沟通早几天,有朋友问如何与孩子沟通,他说太太是小学老师,对孩子要求很严,需要注意什么。我建议他去买一本《非暴力沟通》给太太。作者: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B.Rosenberg,华夏出版社。老师与学生沟通时,习惯性地把自己放在正确的立场,把学生放在错误的立场。如果把这种沟通方式带回家,对自家的孩子也用这种方法,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永远把自己放在正确的立场,孩子就只能长期处在错误的立场。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自信心没有内化,孩子会追求表面的个性,例如染发、纹身、穿奇怪的衣服等等,通过表面的差异化,把与众不同理解为优点,用这种方式来平衡受伤的自尊。同时,由于对能力没有信心,会出现厌学、散慢、自暴自弃的倾向。按马歇尔·卢森堡的观点,批评、指责、道德评价都是精神暴力,但是传统文化、成长经历让精神暴力隐蔽在潜意识当中,努力去掉沟通中的隐形暴力,爱将会自然流露。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点是:观察,而不是评价例如,对孩子说:你怎么没有上进心呢?这是评价。今天一整天,我没发现你看过书。这是观察。非暴力沟通第二要点是:希望,而不是威胁例如,对孩子说:“你明天再这样,我就再也不管你了”。这是威胁。对孩子说:“明天抽时间做一下数学题吧。”这是希望。非暴力沟通第三要点是:行为指导,而不是道德说教例如,对孩子说:“你应该更有责任感。”这是道德说教。对孩子说:“明天起,每天看半小时英语。”这是行为指导。非暴力沟通第四要点:及时鼓励,而不是及时打击例如孩子看了半小时英语,对孩子说:“如果你两年前就每天坚持这样做,成绩早就上去了。”这是及时打击,让孩子没有动力坚持学习。孩子看了半小时英语,对孩子说:“从今天起,坚持两年,你的英语成绩一定会上来的。”这是及时鼓励,让孩子学会面向未来,并努力用今天的行动去创造未来。因爱生恨,这种状态很普遍。恨可以排解愤怒,但是恨别人会招来报复,既可以用来恨,又不用担心被打击报复的最佳对象是爱人和亲人,这是“因爱生恨”的深层内在动机。除了排解不良情绪之外,“因爱生恨”还有其他心理收益,例如优越感和成就感有焦虑倾向的成年人,内在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不足,很可能会利用孩子的“弱点”来建立自己的优势地位和成就感。在打骂孩子的情景中,父母的强势和孩子的弱势形成鲜明对比,父母能收获优越感。同时,孩子天天被骂,会变得胆小、退缩,变得更加依赖父母、更需要父母的指导。这样,父母就更加有义务和责任来指导和批评孩子,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优越感和成就感。父母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差劲、怎么总让我操心啊。”背后的潜台词是:“你看我多么英明神武。”当然,父母这样做不能说主观上有错误,孩子也不能过于放纵,打骂孩子的后果也不见得就不好,但是长期打骂、批评、指责孩子,很可能出现两种结果,其一是孩子形成负罪感、自卑感,被消极情绪控制,能力得不到发展,父母要长期为孩子操心,同时父母也达到了长期“英明神武”的目的。其二是孩子变得叛逆,逃学、上网、拉帮结伙,不走正道,让父母操碎了心,虽然没有达到在孩子心中树立“英明神武”形象的目的,但是树立了外人眼中“负责任父母”的光辉形象。因爱生恨与因恨生恩因爱生恨,这种状态很普遍。恨可以排解愤怒,但是恨别人会招来报复,既可以用来恨,又不用担心被打击报复的最佳对象是爱人和亲人,这是“因爱生恨”的深层内在动机。除了排解不良情绪之外,“因爱生恨”还有其他心理收益,例如优越感和成就感有焦虑倾向的成年人,内在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不足,很可能会利用孩子的“弱点”来建立自己的优势地位和成就感。在打骂孩子的情景中,父母的强势和孩子的弱势形成鲜明对比,父母能收获优越感。同时,孩子天天被骂,会变得胆小、退缩,变得更加依赖父母、更需要父母的指导。这样,父母就更加有义务和责任来指导和批评孩子,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优越感和成就感。父母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差劲、怎么总让我操心啊。”背后的潜台词是:“你看我多么英明神武。”当然,父母这样做不能说主观上有错误,孩子也不能过于放纵,打骂孩子的后果也不见得就不好,但是长期打骂、批评、指责孩子,很可能出现两种结果,其一是孩子形成负罪感、自卑感,被消极情绪控制,能力得不到发展,父母要长期为孩子操心,同时父母也达到了长期“英明神武”的目的。其二是孩子变得叛逆,逃学、上网、拉帮结伙,不走正道,让父母操碎了心,虽然没有达到在孩子心中树立“英明神武”形象的目的,但是树立了外人眼中“负责任父母”的光辉形象。恨爱人,除了排解不良情绪之外,也有其他收益。用自己的不良情绪放大爱人的“错误”,告诉爱人他其实很差劲,这样也可以让自己获得相对的优越感。另外,如果爱人相信他真的很差,变得自卑,就没有信心去找其他人,会对自己更加忠诚。恨爱人还有收益,就是考验一下爱人是不是真的爱自己。如果自己长期扮演野蛮女友或野蛮男友,那个傻瓜还是傻傻地爱着自己,除了说明他或她真的很傻之外,还真的很忠诚。哈哈,“因爱生恨”一直很流行,是传统的家庭互动模式、代代相传的人际互动剧本,甚至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集体无意识、是命运。如果想从代代相传的“因爱生恨”循环中跳出来,可以用“因恨生恩”的思维方式来调节。恨一个人,别光是沉浸在怨恨当中,还要提醒自己去感谢他,因为他引发了你的愤怒,帮你排解了不良情绪,同时还给了你一个认识愤怒、学习处理愤怒情绪的机会。恨和愤怒都是情绪,感谢让自己愤怒的人,是理性思维。因爱生恨之余,再因恨生恩一下,这就是传说中的“感恩的心态”。“感恩的心态”是转化器,能把自责、怨恨、愤怒由消耗性情绪,变成自信、乐观、积极的动力性情绪,这既是技术,也是观念,从技术上来说,感恩的心态是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高新科技;从观念上来说,感恩的心态是可持续发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