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考向第四单元
│考点考向考点考向第四单元│考点考向第四单元
│考点考向第四单元│考点考向复习策略第四单元
│复习策略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发展现代农业,一直是高考的常考点。复习中要重点掌握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要能够针对试题所提供的材料归纳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般措施。对工业的复习要重视与价值规律的作用、提高经济效益、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就业等知识的联系。对第三产业的复习要能够结合表格数据认识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通常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复习中要重视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注意第三产业的具体发展,如体育文化产业、旅游业、现代物流业、职业教育等。复习策略第四单元│复习策略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发展现代农业,复习策略
2.针对当前就业的状况,要关注国家解决农民工就业和大学生就业的依据及措施。针对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掌握我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因及意义,并注意与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组合。第四单元
│复习策略复习策略2.针对当前就业的状况,要关注国家解决农民工就第四单元
│使用建议由于本单元知识的政策性强,因此,使用本资料时教师千万不能脱离教材。因为无论政策怎样变,最后的考试还得落脚到教材上来。本资料重在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教师应主要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和社会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经济现象。三大产业是历年高考出题的重点,这是由三大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在复习农业时要特别关注与农业基础地位相关的农民、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兴农等知识点。工业复习的重点应集中在工业改革的政策、原因和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对社会保障、就业等问题也要重点关注。使用建议第四单元│使用建议由于本单元知识的政策性强,因此,使课时9
│三大产业课时9三大产业课时9│三大产业课时9三大产业知识梳理
考点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三大产业的划分: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和各种行业的性质,国民经济可划分为三大产业。第一产业是______,第二产业是______和________,第三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
课时9
│知识梳理
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农业工业
建筑业知识梳理考点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课
2.GDP与GNP的比较。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是以____________为准。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以国界为准。3.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______。农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课时9
│知识梳理本国常住居民基础2.GDP与GNP的比较。国民生产总值(GNP),是4.农业的现状。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________,农业发展速度仍然________,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________。5.农业的出路。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地位薄弱的现状,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6.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__________。在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是繁荣我国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民就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课时9
│知识梳理比较脆弱相对滞后薄弱环节重要支柱4.农业的现状。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________,农业
考点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1.工业的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______。其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________。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工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是国家积累的主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2.工业的出路。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为缩短我国同工业发达国家的距离,早日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我们需要大力推进______________融合,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__________路子。
课时9
│知识梳理主导物质基础
信息化与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考点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课时9│知识梳理课时9
│知识梳理
考点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1.第三产业的地位。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____________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第三产业繁荣与发展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2.第三产业的意义。加快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__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增加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可以显著提高____________,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_。3.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及目标。在一国经济增长中,无论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还是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优化产业结构都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今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加速发展服务业,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生产发展
工业化和现代化
扩大就业领域人民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的增长效益的提高课时9│知识梳理考点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生产发展要点探究►探究点一发展现代农业
课时9
│要点探究(1)为什么要发展现代农业?①农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②农业基础地位的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要点探究►探究点一发展现代农业课时9│要点探究(1③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首先,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低,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其次,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第三,可耕地少,人口多,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④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地位薄弱的现状,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课时9
│要点探究③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2)怎样发展现代农业?面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严峻形势,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①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首先要坚持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制定有利于农业发展、能够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的支农惠农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②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特别是提高全体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农业、科技、教育三者结合,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课时9
│要点探究(2)怎样发展现代农业?课时9│要点探究③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要增加对农业的物质和资金投入,这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基础和物质保障。④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这是将我国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的重要保证。⑤在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是繁荣我国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课时9
│要点探究③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要增加对农业的物质和【思维拓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发展。①所谓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纽带,把分散的农户与统一的市场连接起来,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②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A.有利于把千千万万个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市场连接起来,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B.有利于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C.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把我国农业改造成为现代农业。课时9
│要点探究【思维拓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发展。课时9│要点探究1
[2010·武汉模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农村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就开始推动农业机械化。2004年后,农业机械化得到迅猛发展。是年,国家出台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此后历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了相应要求和措施。中央财政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从2004年的7000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130亿元。国家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中介服务组织发展,农机作业的订单服务、租赁服务、承包服务和跨区作业、集团承包等服务方式不断涌现,服务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截至2008年底,我国农机总动力达8.22亿千瓦,是1949年的1万倍,初步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体系。课时9
│要点探究1[2010·武汉模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农村不断材料二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各种资源要素总是要向回报率比较高的区域或领域集中。在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各种资源要素向城市和工业流动具有必然性。但这一流向导致我国出现了城乡二元格局现象。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要求各部门各行业主动服务“三农”,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增加资金时切实向农村倾斜,大中城市要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以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材料三针对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的现状,我国政府一方面加大农业投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在全面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上,2009年又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1)从经济学角度简述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必要性。(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知识简析我国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是怎样做的课时9
│要点探究材料二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各种资源要素总是要向回报率比较课时9
│要点探究[解析]第(1)问,回答必要性一般从现状、事物发展本身面临的问题、规律的要求等入手,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必要性则应从农业本身面临的问题进行回答。第(2)问,由于没有指定主体,故要从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入手,同时注意结合材料。课时9│要点探究[解析]第(1)问,回答必要性一课时9
│要点探究[答案](1)①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迫切要求。②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农村市场体系,促进农业和农民增收的客观要求。③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2)①国家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宏观调控,利用经济(财政政策)、法律等手段,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补贴,引导和促进农业机械化。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农业机械化中介服务组织发展,发挥市场主体在农机作业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其以市场为纽带发展多种形式、多个领域的农机作业服务。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拓展农机作业服务领域,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课时9│要点探究[答案](1)①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课时9
│要点探究变式题
[2011·昆明模拟]在新农村建设中,某村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以农田水利设施和部分建筑物入股,与一花卉经营商合作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村民和村集体都成为公司股东,村民同时成为公司的雇员。这种做法(
)①发展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②改变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性质③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④发展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D
课时9│要点探究变式题[2011·昆明模拟]课时9
│要点探究[解析]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农民仍然享有土地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但不是完全的所有权。所以经营权的自由流转并未从实质上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之所以允许其自由流转,目的在于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产业化水平。所以③④当选。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包括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等一系列的社会建设,材料不能体现,①应排除。入股后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的性质并没有改变,②说法错误。故选D项。课时9│要点探究[解析]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农民仍课时9
│要点探究►探究点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1)为什么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关键大事,关系到我国能否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独立自主地位。②我国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而且,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副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消费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对粮食的消费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重视粮食安全。③只有确保粮食安全,才能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搞好农业和农村经济,促进社会安定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才能在对外关系中做到独立自主,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课时9│要点探究►探究点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1)为课时9
│要点探究(2)怎样确保国家粮食安全?①增加粮食供应:A.加快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B.强化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坚持和完善农产品价格支持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的积极性,增加粮食产量。C.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D.坚持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稳定耕地面积,运用科技,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E.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②稳定粮食需求:杜绝粮食浪费,限制工业用粮,减少或禁止粮食出口,完善粮食储备制度。课时9│要点探究(2)怎样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课时9
│要点探究
例2[2010·全国卷Ⅰ]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5亿吨。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能够“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课时9│要点探究例2[2010·全国卷Ⅰ]中国课时9
│要点探究[答案]政策支持,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等;财政资金支持,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补贴等;科技支持,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如规模化经营等。[解析]本题难度较大,设问巧妙,考查考生的思维转换能力。审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为什么能够”,二是“保证了……粮食需求”。这实质上可转换成一个类似设问:我国是怎样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这样就比较容易作答了。课时9│要点探究[答案]政策支持,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课时9
│要点探究[点评]整合与农业、农民、农村相关的知识。(1)凡是涉及怎么做的,都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投入)、劳动者素质(科技)、市场(市场产业化)、经济结构的调整。例如:怎样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我们可归纳为:①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供求变化调整产业结构。②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使农村三大产业协调发展。③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信贷、价格等手段,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2)凡是涉及“为什么要”的,都离不开市场的作用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如为什么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我们可以归纳为:①面向市场,适应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客观要求。②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③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④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课时9│要点探究[点评]整合与农业、农民、农村相关的知课时9
│要点探究►探究点三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在何处第一,“新”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信息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等诸多新兴产业,同时它以极强的渗透力同传统产业广泛结合,可以迅速提高工业化水平,加快工业化进程。第二,“新”在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课时9│要点探究►探究点三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在何处课时9
│要点探究第三,“新”在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我国如果不改变主要依靠资源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仅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会遇到困难,而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会受到阻碍。必须将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要求。第四,“新”在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人力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的巨大优势,但同时也形成巨大的就业压力。在工业化进程中要正确处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就业岗位的关系,既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要重视传统产业的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课时9│要点探究第三,“新”在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例3
[2010·上海卷]推进节能低碳的高速铁路建设,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方向的重要举措。阅读以下材料,概括材料所体现的新型工业化有关特征,填入表格中。①铁路、公路与航空的单位运输成本之比大致为1∶6∶9。铁路占地仅为一般公路的一半②相同运输量通过铁路运输产生的碳排放仅为汽车的1/6,飞机的1/3~1/200③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高速铁路建造和相关设备制造关键技术的国家之一,目前正在准备为美国、巴西等国家修建高铁④仅京沪高铁建设就为沿线地方和相关产业提供了近60万个就业岗位课时9
│要点探究例3[2010·上海卷]推进节能低碳的高速铁材料编号①②③④相应特征[解析]解答本题过程中,考生所需书写的量不大,但却能够较好地对考生的能力进行考查。把握题目中“新型工业化有关特征”的要求,可以准确地解答此题。[答案]①经济效益好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③科技含量高④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材料编号①②③④相应特征[解析]解答本题过程中,考生所需课时9
│要点探究►探究点四三大产业及产业结构调整课时9│要点探究►探究点四三大产业及产业结构调整课时9
│要点探究课时9│要点探究课时9
│要点探究【思维拓展】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简单地说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质的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课时9│要点探究【思维拓展】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例4
[2010·上海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2008年,全球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一半,我国现在也已经相当接近这一水平,其原因在于(
)A.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人口比例相应不断增加B.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富余农业劳动力进入其他产业C.随着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城市工业人口比例不断增加D.随着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富余工业劳动力进入第三产业课时9
│要点探究例4[2010·上海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课时9
│要点探究[解析]城市化水平提高,是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定的土地上需要的劳动力减少,是大量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的结果。正确选项是B项。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城市工业人口的比例是趋于下降,而不是增加,C项不正确。[答案]B课时9│要点探究[解析]城市化水平提高,是由于农业劳课时9
│要点探究变式题
[2010·芜湖模拟]预计到2020年,将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到城市。现代化城市将促进工业化的集约发展;能够提供便利的交通、快捷的信息,使传统服务业功能更加丰富,内容更为广泛;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方向,以低碳生活为消费理念,实现城市与人的和谐发展。现代化城市发展,承载着人们的幸福梦想。结合材料分析,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对人的生活将产生哪些积极影响。课时9│要点探究变式题[2010·芜湖模拟]课时9
│要点探究[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从材料本身提取有效信息,“现代化城市将促进工业化的集约发展”说明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能够提供便利的交通、快捷的信息,使传统服务业功能更加丰富,内容更为广泛”说明现代化城市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以低碳生活为消费理念”说明现代化城市发展有利于改变人们的消费结构。课时9│要点探究[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从材料本身提课时9
│要点探究[答案]①现代化城市发展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②现代化城市发展有利于带动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扩大就业领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③现代化城市促进文教等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职业技能,促进就业。④现代化城市发展以低碳为方向,有利于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树立绿色文明的消费观。课时9│要点探究[答案]①现代化城市发展有利于走新1.某市在新型工业化建设中,实行工业园区与小城镇建设联动发展,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加快农村工业发展和“反哺农业”的重要基地,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搭建平台,提高了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益。这说明通过新型工业化可以(
)①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②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③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④提高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课时9
│教师备用习题
[教师备用习题]成书课件中将选用部分2011年最新模拟试题供教师参考。1.某市在新型工业化建设中,实行工业园区与小城镇建设联动发展课时9
│教师备用习题[解析]A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方针,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是贯彻落实城乡统筹方略的重大举措,是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③④所表达的意思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本题应选A项。课时9│教师备用习题[解析]A坚持工业反哺农业、2.以下是某省A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改革前后耕地利用及收益情况。
课时9
│教师备用习题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的客观必然性。2.以下是某省A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改革前后耕地利用及收益情况。课时9
│教师备用习题[解析]第一问要注意材料中的几个栏目,即耕地面积、抛荒土地、流转土地、粮食单产、每亩所获纯收益、村民年纯收入,要注意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第二问要注意设问是“客观必然性”。要注意设问中的“土地”一词,从土地资源、土地现状、土地对农业的重要性角度回答。课时9│教师备用习题[解析]第一问要注意材料中的几个课时9
│教师备用习题[答案](1)材料表明,A村在土地流转前,土地利用率低,粮食单产低,农民从土地上得到的收益和人均收入少;土地流转后,土地利用率、粮食单产、农民的土地收益和人均收入大幅提高。这说明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要素在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中发挥了更好作用。(2)人口多、耕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当前允许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需要;(如果回答“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或“是市场或价值规律对资源的优化配置的体现”也可。)是增加粮食产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需要;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权益,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课时9│教师备用习题[答案](1)材料表明,A村在土地课时10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课时10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课时10│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课时10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1.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通过劳动者________与________体现出来的。2.劳动者的权利。我国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________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________________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3.劳动者的基本义务。劳动者依法履行的义务包括: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知识梳理
考点1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课时10
│知识梳理
实现权利履行义务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1.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通过劳动者___考点2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1.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2.途径:增加就业,从根本上说,要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坚持劳动者________、市场________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课时10
│知识梳理自主择业
调节就业考点2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课时10│
考点3劳动合同制度
1.含义。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专门规范劳动合同的制度,称为劳动合同制度。2.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平等自愿原则是劳动合同订立的核心原则。协商一致原则是平等自愿原则的延伸和结果。合法、公平、诚实信用原则是订立劳动合同______________的原则。3.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意义。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的选择。它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增强劳动者的________,促进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维护劳动者权利、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课时10
│知识梳理最基本、最重要竞争意识考点3劳动合同制度课时10│知识梳理最基本
考点4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1.含义。是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2.内容。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3.核心。________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4.原则。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和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5.意义。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性措施。课时10
│知识梳理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社会保险考点4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课时10│知识梳理要点探究►探究点一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课时10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探究点一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课时10│要点课时10
│要点探究课时10│要点探究课时10
│要点探究【思维拓展】(1)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才是统一的。(2)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既是劳动者的权利,也是劳动者的义务。课时10│要点探究【思维拓展】(1)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例1[2010·上海卷·多选]以下旨在保护劳动者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权利的措施是(
)A.劳动者积极搜集就业方面的信息B.中国农业银行为劳动者创业提供资金支持C.国家禁止将携带乙肝病毒作为限制就业的条件D.法律规定企业不得解除因工负伤职工的劳动合同课时10
│要点探究例1[2010·上海卷·多选]以下旨在保护劳动者平等就业和课时10
│要点探究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者权利的知识。依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C、D符合题意。A是劳动者自己的做法,与题意不符。B项属于积极就业政策,与题意不符。课时10│要点探究答案C、D[解析]课时10
│要点探究►探究点二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课时10│要点探究►探究点二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课时10
│要点探究课时10│要点探究课时10
│要点探究课时10│要点探究课时10
│要点探究【思维拓展】“国家重视就业的原因”“我国就业压力大的原因”“某些人不能充分就业的原因”是三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问题。国家重视就业的原因,要从就业的重要性、就业形势两个角度分析;我国就业压力大的原因是从就业形势的角度来说的;某些人不能就业的原因除了就业形势外还包括劳动者自身的问题。这三个问题的异同启示我们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审准题目的具体限定性。课时10│要点探究【思维拓展】“国家重视就业的原因”“课时10
│要点探究2
[2010·江苏卷]2010年初,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用工荒”加剧,不少企业拥有生产订单却招不满工人。下列有利于解决“用工荒”问题的措施有(
)①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②政府统筹安排劳动者就业③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④加强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问题主要靠市场调节,而不能由政府统筹安排,因此②说法错误,不选。①③④中的措施都有利于解决“用工荒”问题,都入选,故选C。[答案]C课时10│要点探究2[2010·江苏卷]2010年初课时10
│要点探究►探究点三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课时10│要点探究►探究点三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课时10
│要点探究课时10│要点探究课时10
│要点探究课时10│要点探究课时10
│要点探究【思维拓展】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1)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是国家的主人,这种主人翁地位决定了必须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权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2)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对我国分配制度的一种补充。由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尤其是按生产要素进行的分配,会导致个人收入差距拉大。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现“兼顾公平”,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会导致一些破产、倒闭企业的职工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缓解由此对社会造成的压力,保障社会稳定和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课时10│要点探究【思维拓展】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主义基3
[2010·上海卷]企业年金是指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企业及其职工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有3.3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这一制度(
)A.扩充了职工医疗保险品种B.增加了职工工资收入C.提高了职工社会福利水平D.满足了职工较高层次保障需要课时10
│要点探究3[2010·上海卷]企业年金是指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答案D
课时10
│要点探究[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白什么是企业年金。企业年金是一种养老保险,与A项中的医疗保险不同。养老等社会保险不会增加职工的工资、福利,B、C错误。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满足了职工的基本生活需要,在此基础上的企业年金制度则进一步保障了职工较高层次的保障需要,D项正确。答案D课时10│要点探究[解1.2010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这一规定(
)A.提升了劳动者在经济上的地位B.加大了劳动者因工作带来的风险C.减少了劳动争议的数量D.为维护劳动者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课时10
│教师备用习题
[教师备用习题]成书课件中将选用部分2011年最新模拟试题供教师参考。1.2010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正式施行课时10
│教师备用习题[解析]D本题中反映的不是劳动者经济地位的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中看,这一规定应该是降低了劳动者因工作带来的风险,故B错误。劳动争议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很多因素,仅仅这一规定是不够的,故C错误。这一法律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故D正确。课时10│教师备用习题[解析]D本题中反映的不是劳动2.民生问题是2010年“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对大学生就业难现状,代表委员们各抒己见,有人认为是就业岗位不足,有人认为是扩招失算,有人认为是大学生不肯放下身段,有人认为是户籍壁垒,有人认为是城乡差距使然。破解就业难题需要(
)①畅通就业信息,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培训机会②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③以计划手段为基础,加强对劳动力资源的调配④努力消除就业市场制度性壁垒,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课时10
│教师备用习题[解析]B本题可用排除法,③错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2.民生问题是2010年“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对大学生
3.2010年9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发展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向家庭提供劳务、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家庭服务业,有利于(
)①增加就业②改善民生③扩大内需④规范市场秩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课时10
│教师备用习题[解析]A发展家庭服务业,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带动了与之相关的商品和劳务的消费等,故本题选①②③。④与题意无关。3.2010年9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4.为了支持与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国家在贷款、税收等方面推出了多项优惠扶持政策。(1)经济常识告诉我们,“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的劳动年龄之内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的社会职业”。请参照就业概念,谈谈什么是“创业”。(2)大学生创业对自己和社会有什么积极意义?课时10
│教师备用习题4.为了支持与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国家在贷款、税收等方面推出课时10
│教师备用习题[解析]第(1)问,让学生对某一概念加以定义并不很难,而且试题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就业”概念做模拟和效仿,但要完整、全面地给“创业”下个定义,需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1)是什么,即“就业”是社会职业的话,创业是什么。这是概念的落脚点、中心语。(2)包含哪些基本要素,如果创业是创造基业的活动和过程,应该包含自主性、有价值性、创新性、法制性等要素和内涵。(3)由“就业”概念到“创业”含义的转换,不仅考查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还涉及了学生知识迁移、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第(2)问,设问指向明显,对自己而言,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对社会而言,有利于创造就业岗位,增加收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答案](1)答题应包含“自主创建”和“依法经营”等要素。(2)创业可以为自己创造就业岗位,也可给更多人创造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创业有利于劳动者充分发挥潜能,促进自我完善,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课时10│教师备用习题[解析]第(1)问,让学生对某一单元总结提升第四单元
│单元总结提升单元总结提升第四单元│单元总结提升知识框图单元总结提升
│知识框图
知识框图单元总结提升│知识框图单元提升总结
│走出误区走出误区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要先发展农业,再发展工业,在此基础上才能发展第三产业。[分析](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自主、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基础。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是正确的。(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离开了工业的发展和工业现代化,农业就无法实现现代化。单元提升总结│走出误区走出误区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3)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吸纳大批新成长的劳动力和从第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同时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第三产业是促进工农业更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条件。(4)处理好第一、二、三产业的关系,既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当前我国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还不协调,正确的方针是: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调整和提高工业的发展水平;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而不是片面地把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看作是先后发展的关系。单元提升总结
│走出误区(3)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吸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必须优先发展工业,工业发展了,自然会把农业生产带动起来。[分析](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必须优先发展工业”,这种说法是对的。因为,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工业不断地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保证各部门的生产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单元提升总结
│走出误区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必须优先发展工业,工业发展了,自然单元提升总结
│走出误区(2)“工业发展了,自然会把农业生产带动起来”,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因为,工业和农业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工业的发展会促进农业的发展,但工业的发展不等于农业的发展,农业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农业发展要靠自身的力量,即靠党的政策,靠科学技术,靠资金投入。(3)只重视工业的发展,不重视农业的发展,就会削弱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单元提升总结│走出误区(2)“工业发展了,自然会把农业生单元提升总结
│走出误区3.三大产业互为基础、互相促进。[分析](1)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第一、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三大产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一方面,第一、二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只有第一、二产业发展了,才可能有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发展第三产业;另一方面,第三产业的发展又能促进和带动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国民经济三大产业是互相促进的。(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第三产业则为第一、二产业服务。所以,国民经济三大产业互为基础的说法是错误的。单元提升总结│走出误区3.三大产业互为基础、互相促进。单元提升总结
│走出误区4.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对农村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否定。[分析]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在农村土地承包期内,承包方以转包、转让、出租、入股、互换等方式将承包土地的使用权转移给第三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经济现象。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其核心。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进一步调整,也是对农村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在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进行。流转后土地不得改做非农用地,流转过程中要尊重农户的自主权和流转效益。所以土地承包权流转,并不否定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单元提升总结│走出误区4.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对农村以单元提升总结
│走出误区5.城镇化就是把农村变为城市,把城市的规模无限扩大。[分析]随着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条件已渐趋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但推进城镇化要遵循经济规律,循序渐进,走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镇化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要防止一哄而起,防止盲目扩大城市规模。单元提升总结│走出误区5.城镇化就是把农村变为城市,把城单元提升总结
│走出误区6.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就是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分析]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就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积极创造有利于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体制环境,使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但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只是调整和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的内容之一,而非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全部。除此之外,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还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结构调整、区域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单元提升总结│走出误区6.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就是要积极单元提升总结
│走出误区7.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体现在依法享有的权利上。[分析]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每个劳动者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劳动者既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又是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这使得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得到统一。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具体体现在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即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在社会主义社会,主人翁的权利涉及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但作为劳动者,其基本的权利是劳动权利,其基本义务应该是劳动义务。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劳动者在充分享有劳动权利的同时,还须承担义不容辞的义务。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由法律规定并得到法律保障的。劳动法将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必将为劳动者权利的实现与义务的履行提供制度的、法律的、物质的保障。任何侵害合法权益与不履行义务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严惩。单元提升总结│走出误区7.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主人单元提升总结
│走出误区8.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越好。[分析]社会保障所需资金来自国民收入,生产的发展是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会造成政府负担过重,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过低的社会保障水平则会损害劳动者的积极性。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要把基点放在我国现有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上,要从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低、人口众多而且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基本国情出发,考虑国家、企业、个人的承受能力,本着兼顾发展生产与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原则实行。9.订立劳动合同是对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否定,不利于人才合理流动。[分析](1)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合法、公平、诚实信用原则。用人单位有权选择劳动者,劳动者也有权选择职业和用人单位。因此,订立劳动合同与自主择业并不矛盾。单元提升总结│走出误区8.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越好。单元提升总结
│走出误区(2)实施劳动合同制度,消除了过去“固定工”制度的弊端。劳动者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与自身条件选择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也可以根据市场情况与企业发展的需要,选择录用劳动者,灵活地变动职工的数量和结构。通过人才的合理流动,有利于推动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10.任何社会成员都同等享受社会保障。[分析](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是统一的。任何权利的实现都是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的。(2)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公民有享受社会保障的基本权利,同时公民又有缴纳社会保障费用的义务。(3)公民只有在履行规定义务的前提下,才能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
单元提升总结│走出误区(2)实施劳动合同制度,消除了过热点追踪单元提升总结
│热点追踪水利提速:确保13亿人的粮食安全热点追踪单元提升总结│热点追踪水利提速:确保13亿人的粮单元提升总结
│热点追踪中国的粮食安全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仓廪实、民心安,面对粮食安全这个长期而艰巨的课题,我们只有认真准备,积极应对,方能让农民的“粮袋子”更满,“钱袋子”更鼓,“菜篮子”更丰富。当前,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硬伤。水利提速直接关系到13亿人的粮食安全。材料一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1月29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的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点击要闻
单元提升总结│热点追踪中国的粮食安全是“一场输不起单元提升总结
│热点追踪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信息①。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信息②,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信息③,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信息④,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文件指出,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信息⑤: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信息⑥: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强化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信息⑦: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单元提升总结│热点追踪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单元提升总结
│热点追踪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信息⑧,支持优势产区生产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产品。大兴水利,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息⑨。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以及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加大“三农”投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信息⑩。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单元提升总结│热点追踪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单元提升总结
│热点追踪►思维导图
单元提升总结│热点追踪►思维导图单元提升总结
│热点追踪单元提升总结│热点追踪单元提升总结
│热点追踪►针对训练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指出,“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国家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属于(
)①积累基金中的非生产性建设②积累基金中的扩大再生产③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④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单元提升总结│热点追踪►针对训练1.《中共中央国务院单元提升总结
│热点追踪答案B
[解析]②正确,建工厂、修铁路、开垦土地、兴修水利等扩大再生产是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是积累的主要内容。③正确,国家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属于财政支出,因此属于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单元提升总结│热点追踪答案B[解析]②正确,单元提升总结
│热点追踪2.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指出,在解决农业产量的增长差别时,土地的差别是最不重要的,物质资本的质量差别是相当重要的,农民的能力差别是最重要的。对于发展农业生产,舒尔茨的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不再需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②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③要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和科学素质④要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单元提升总结│热点追踪2.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指出单元提升总结
│热点追踪答案C
[解析]题干说明农民的能力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这就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并且推广先进农业生产工具,③④正确。①本身观点错误,②的内容不能解决农民的能力问题。单元提升总结│热点追踪答案C[解析]题干说明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1—2010年中国水利投资情况单元提升总结
│热点追踪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单元提升总结│热点追踪单元提升总结
│热点追踪注: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1998年大水以来,国家大幅增加水利建设投入,但与公路、铁路、电力等基础设施相比,水利设施薄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依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材料二从古至今,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治水使中华民族走向融合和统一。但时至今日,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被称之为“最大硬伤”“明显短板”。现代社会,水利是“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1月29日全文发布,这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分析国家可以采取哪些宏观经济政策解决材料一中反映的问题。(2)结合材料一、二,联系实际,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快水利发展。单元提升总结│热点追踪注: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单元提升总结
│热点追踪[解析]解答第(1)问首先要注意图中反映的信息和注解的内容,进行比较时既要看到成就又要看到问题。其次,在谈解决措施时既要注意“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又要注意设问是针对材料中的问题进行的,即必须要针对材料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解答第(2)问,应包括现状、水利的重要性以及加快水利建设的意义。单元提升总结│热点追踪[解析]解答第(1)问首先要注意单元提升总结
│热点追踪[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2001年以来,我国水利投资逐年增加,尤其是近几年增幅较大,但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应运用财政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运用货币政策,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运用金融政策,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2)①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②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③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有利于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单元提升总结│热点追踪[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200考点考向第四单元
│考点考向考点考向第四单元│考点考向第四单元
│考点考向第四单元│考点考向复习策略第四单元
│复习策略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发展现代农业,一直是高考的常考点。复习中要重点掌握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要能够针对试题所提供的材料归纳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般措施。对工业的复习要重视与价值规律的作用、提高经济效益、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就业等知识的联系。对第三产业的复习要能够结合表格数据认识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通常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复习中要重视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注意第三产业的具体发展,如体育文化产业、旅游业、现代物流业、职业教育等。复习策略第四单元│复习策略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发展现代农业,复习策略
2.针对当前就业的状况,要关注国家解决农民工就业和大学生就业的依据及措施。针对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掌握我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因及意义,并注意与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组合。第四单元
│复习策略复习策略2.针对当前就业的状况,要关注国家解决农民工就第四单元
│使用建议由于本单元知识的政策性强,因此,使用本资料时教师千万不能脱离教材。因为无论政策怎样变,最后的考试还得落脚到教材上来。本资料重在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教师应主要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和社会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经济现象。三大产业是历年高考出题的重点,这是由三大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在复习农业时要特别关注与农业基础地位相关的农民、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兴农等知识点。工业复习的重点应集中在工业改革的政策、原因和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对社会保障、就业等问题也要重点关注。使用建议第四单元│使用建议由于本单元知识的政策性强,因此,使课时9
│三大产业课时9三大产业课时9│三大产业课时9三大产业知识梳理
考点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三大产业的划分: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和各种行业的性质,国民经济可划分为三大产业。第一产业是______,第二产业是______和________,第三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
课时9
│知识梳理
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农业工业
建筑业知识梳理考点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课
2.GDP与GNP的比较。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是以____________为准。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以国界为准。3.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______。农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课时9
│知识梳理本国常住居民基础2.GDP与GNP的比较。国民生产总值(GNP),是4.农业的现状。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________,农业发展速度仍然________,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________。5.农业的出路。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地位薄弱的现状,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6.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__________。在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是繁荣我国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民就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课时9
│知识梳理比较脆弱相对滞后薄弱环节重要支柱4.农业的现状。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________,农业
考点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1.工业的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______。其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________。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工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是国家积累的主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2.工业的出路。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为缩短我国同工业发达国家的距离,早日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我们需要大力推进______________融合,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__________路子。
课时9
│知识梳理主导物质基础
信息化与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考点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课时9│知识梳理课时9
│知识梳理
考点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1.第三产业的地位。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____________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第三产业繁荣与发展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2.第三产业的意义。加快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__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增加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可以显著提高____________,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_。3.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及目标。在一国经济增长中,无论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还是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优化产业结构都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今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加速发展服务业,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生产发展
工业化和现代化
扩大就业领域人民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的增长效益的提高课时9│知识梳理考点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生产发展要点探究►探究点一发展现代农业
课时9
│要点探究(1)为什么要发展现代农业?①农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②农业基础地位的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要点探究►探究点一发展现代农业课时9│要点探究(1③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首先,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低,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其次,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第三,可耕地少,人口多,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④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地位薄弱的现状,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课时9
│要点探究③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2)怎样发展现代农业?面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严峻形势,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高产、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类风湿关节炎慢病管理
- 新生儿糖尿病的护理课件
-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专题讲解 气体的制备、净化和收集 课件
- 巧用绳课件教学课件
- 2-1-3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课件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吉林省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阶段综合训练范围1.6~1.8课件新版华东师大版
- 低压装表接电安全
- 报任安书公开课教案
- 家居建材客服合同范本
- 幼儿园卫生清洁工劳动合同
- 中学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 2023年05月北京科技大学人才招聘(第二批)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含答案附详解
- 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 国开《人文英语1》单元自测unit1-8习题答案整理合集
- 2023上海高三高考英语模拟试卷20套(含答案)
- 罗大佑的歌词集
- 世界经济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三篇
- 康复护理学综述
- QC成果提高钢结构屋面防水施工合格率汇报图文结合
- 植物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 药物性肝损伤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