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血气精神《灵枢·本神》课件_第1页
4-血气精神《灵枢·本神》课件_第2页
4-血气精神《灵枢·本神》课件_第3页
4-血气精神《灵枢·本神》课件_第4页
4-血气精神《灵枢·本神》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灵枢·本神第八灵枢·本神第八1

[篇解]

本,即本原、根本。这里有溯本求源的意思,可引申为推求。神,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神、魂、魄、意、志、思、虑、智。

本篇通过对神与五脏的关系,以及神失常后病变等内容的论述,阐明了神的概念、分类、作用,以及神在辨治疾病中的意义,所以以“本神”为篇。

[篇解]本,即本原、根本。这里有溯本求2[学习要求]掌握精神魂魄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由心“任务”到“处物”的思维过程;熟悉神与五脏的关系及五脏虚实证;了解情志异常致病的机理、症状及一般规律;熟记:401“天之在我者德也,……因虑而处物谓之智。”403“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藏不安。”[学习要求]掌握精神魂魄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3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藏之所藏也。至其淫泆离藏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意恍乱,智虑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与?人之过乎?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原文]401

一、人类生命的来源、个体生命的产生与思维的过程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脉、营、气42.本于神的原因与依据(1)神是脏腑精气的外在表现,是生命活动的主宰,患者神气的盛衰决定着治疗的效果和疾病的预后;(2)医者之神对于诊治疾病有重要影响。诊治疾病时,医者安神定志,既有助于诊疗本身,又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1.含义

本于神,即以神气为本。此“神”主要指病人的神气,也包括医生的神气在内。(一)“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3.临床意义

医者在诊疗疾病时要安神定志,重视诊察患者神气的盛衰,重视调动患者的神气。2.本于神的原因与依据1.含义(一)“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5(二)人的生命源于天地1.含义“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互文)人的生机特性禀受于天,形体结构禀受于地,即自然赋予了形成人类生命的物质与特性,亦即《素问·宝命全形论》:“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2.意义人类生命源于天地,故人类的各项活动要取法于天地,顺应自然,顺应四时。所以《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二)人的生命源于天地1.含义2.意义6(三)个体生命(精、神、魂、魄)的产生

“故生之来谓之精”

精:孕育生命的原始物质。

“两精相搏谓之神”

神:男女两精结合所产生的新的生命活动。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三)个体生命(精、神、魂、魄)的产生“故生之来7(三)个体生命(精、神、魂、魄)的产生

张介宾注:“精对神而言,则神为阳而精为阴;魄对魂而言,则魂为阳而魄为阴,故魂则随神而往来,魄则并精而出入。……盖神之为德,如光明爽朗,聪慧灵通之类皆是也。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神藏于心,故心静则神清;魂随乎神,故神昏则魂荡。……盖精之为物,重浊有质,形体因之而成也;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精生于气,故气聚则精盈;魄并于精,故形强则魄壮。”

魂:伴随神气表现出来的谋虑、梦幻等精神活动。

魄:依附形体而产生的感觉、动作等本能。(三)个体生命(精、神、魂、魄)的产生张介宾注:“8(三)个体生命(精、神、魂、魄)的产生

精神魂魄并存并用,关系密切。人之生,源于父母之精,父母之精相结合形成新的生命体,神随之产生,故曰:“两精相搏谓之神”。

魂是神活动的一部分,与人的情感、谋虑、梦幻等精神活动密切相关,随神往来,受神主宰。

魄是人的感觉、动作等本能活动,依附于人的形体而存在。(三)个体生命(精、神、魂、魄)的产生精神魂魄并存9意:“心有所忆谓之意”。心接受新事物后进行追忆,产生了初步印象或念头,叫做意。志:“意之所存谓之志”。根据意念而确定的志向或打算,叫做志。思:“因志而存变谓之思”。根据所立的志愿对事物反复地分析、计度,叫做思。虑:“因思而远慕谓之虑”。由近及远,周密思考叫做虑。智:“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在深谋远虑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并处理事物,叫做智。思维的全过程是在心中完成的。心:“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接受外物的刺激,引发思维活动。(四)思维的处所与过程掌握意:“心有所忆谓之意”。心接受新事物后进行追忆,产生了初步印10心(主司整个认知过程)认知——感知——印证——目标

志向——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处理任物---心-----意------志--------思-------虑------智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憶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心(主司整个认知过程)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憶谓之意意之所11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1]不至,长生久视[2]。[原文]401二、智者养生的原则1.僻邪:僻,偏、不正;邪,不正。“僻邪”是同义复词,即邪气。2.长生久视:视,活也。“长生久视”即健康长寿。养生的原则:1.在外要顺应四时以避邪气;——养形2.在内要调和情志,节制房事。——养神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12三、五脏虚实病证403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

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而笑不休。

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藏不安。必审五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也。三、五脏虚实病证403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13五脏虚实病证肝藏血舍魂心藏脉舍神肺藏气舍魄脾藏营舍意肾藏精舍志虚则恐实则怒

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实则腹胀,经溲不利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五脏虚实病证肝藏血舍魂心藏脉舍神肺藏气舍魄脾藏营舍意肾藏精舍14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并治第二十二》)17岁健壮男子,约半年前休学,每日发呆,无任何欲求,完全处于忧郁状态。此患者之特征,一到午后4时,即独自入一室,无故悲伤,潸然泪下,持续一时许,方能停止,再从室内出来。患者全无表情,不能自诉病情。脉无特殊,但腹部坚硬如板且紧张。与甘草5g,小麦20g,大枣6g,约两月哭泣停止,逐渐恢复健康。(日·矢数道明《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15练习题1.简述精、神、魂、魄的产生。2.简述人思维的处所与过程。3.简述神与五脏的关系及五脏虚实主证。练习题16灵枢·本神第八灵枢·本神第八17

[篇解]

本,即本原、根本。这里有溯本求源的意思,可引申为推求。神,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神、魂、魄、意、志、思、虑、智。

本篇通过对神与五脏的关系,以及神失常后病变等内容的论述,阐明了神的概念、分类、作用,以及神在辨治疾病中的意义,所以以“本神”为篇。

[篇解]本,即本原、根本。这里有溯本求18[学习要求]掌握精神魂魄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由心“任务”到“处物”的思维过程;熟悉神与五脏的关系及五脏虚实证;了解情志异常致病的机理、症状及一般规律;熟记:401“天之在我者德也,……因虑而处物谓之智。”403“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藏不安。”[学习要求]掌握精神魂魄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19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藏之所藏也。至其淫泆离藏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意恍乱,智虑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与?人之过乎?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原文]401

一、人类生命的来源、个体生命的产生与思维的过程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脉、营、气202.本于神的原因与依据(1)神是脏腑精气的外在表现,是生命活动的主宰,患者神气的盛衰决定着治疗的效果和疾病的预后;(2)医者之神对于诊治疾病有重要影响。诊治疾病时,医者安神定志,既有助于诊疗本身,又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1.含义

本于神,即以神气为本。此“神”主要指病人的神气,也包括医生的神气在内。(一)“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3.临床意义

医者在诊疗疾病时要安神定志,重视诊察患者神气的盛衰,重视调动患者的神气。2.本于神的原因与依据1.含义(一)“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21(二)人的生命源于天地1.含义“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互文)人的生机特性禀受于天,形体结构禀受于地,即自然赋予了形成人类生命的物质与特性,亦即《素问·宝命全形论》:“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2.意义人类生命源于天地,故人类的各项活动要取法于天地,顺应自然,顺应四时。所以《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二)人的生命源于天地1.含义2.意义22(三)个体生命(精、神、魂、魄)的产生

“故生之来谓之精”

精:孕育生命的原始物质。

“两精相搏谓之神”

神:男女两精结合所产生的新的生命活动。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三)个体生命(精、神、魂、魄)的产生“故生之来23(三)个体生命(精、神、魂、魄)的产生

张介宾注:“精对神而言,则神为阳而精为阴;魄对魂而言,则魂为阳而魄为阴,故魂则随神而往来,魄则并精而出入。……盖神之为德,如光明爽朗,聪慧灵通之类皆是也。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神藏于心,故心静则神清;魂随乎神,故神昏则魂荡。……盖精之为物,重浊有质,形体因之而成也;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精生于气,故气聚则精盈;魄并于精,故形强则魄壮。”

魂:伴随神气表现出来的谋虑、梦幻等精神活动。

魄:依附形体而产生的感觉、动作等本能。(三)个体生命(精、神、魂、魄)的产生张介宾注:“24(三)个体生命(精、神、魂、魄)的产生

精神魂魄并存并用,关系密切。人之生,源于父母之精,父母之精相结合形成新的生命体,神随之产生,故曰:“两精相搏谓之神”。

魂是神活动的一部分,与人的情感、谋虑、梦幻等精神活动密切相关,随神往来,受神主宰。

魄是人的感觉、动作等本能活动,依附于人的形体而存在。(三)个体生命(精、神、魂、魄)的产生精神魂魄并存25意:“心有所忆谓之意”。心接受新事物后进行追忆,产生了初步印象或念头,叫做意。志:“意之所存谓之志”。根据意念而确定的志向或打算,叫做志。思:“因志而存变谓之思”。根据所立的志愿对事物反复地分析、计度,叫做思。虑:“因思而远慕谓之虑”。由近及远,周密思考叫做虑。智:“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在深谋远虑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并处理事物,叫做智。思维的全过程是在心中完成的。心:“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接受外物的刺激,引发思维活动。(四)思维的处所与过程掌握意:“心有所忆谓之意”。心接受新事物后进行追忆,产生了初步印26心(主司整个认知过程)认知——感知——印证——目标

志向——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处理任物---心-----意------志--------思-------虑------智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憶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心(主司整个认知过程)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憶谓之意意之所27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1]不至,长生久视[2]。[原文]401二、智者养生的原则1.僻邪:僻,偏、不正;邪,不正。“僻邪”是同义复词,即邪气。2.长生久视:视,活也。“长生久视”即健康长寿。养生的原则:1.在外要顺应四时以避邪气;——养形2.在内要调和情志,节制房事。——养神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28三、五脏虚实病证403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藏不安,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