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5试题及答案_第1页
高中地理选修5试题及答案_第2页
高中地理选修5试题及答案_第3页
高中地理选修5试题及答案_第4页
高中地理选修5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地理选修模块五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B.2006年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C.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D.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2.下列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①鼠害②滑坡③台风④泥石流⑤风暴潮A.①③B.②③C.②④D.④⑤3.下列各组灾害的发生具有关联性的是A.火山喷发—泥石流—旱灾B.地震—海啸—洪灾C.寒潮—荒漠化—生物灾害D.旱灾—森林火灾—虫灾4.图1中正确反映地震烈度、震级与震中距关系的是图15.山区地震后,可能引发的次生自然灾害有①风暴潮②泥石流③山体崩塌④滑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下列可能促使泥石流发生的人类活动是A.围湖造田B.陡坡修筑梯田C.垦殖草原D.过度抽取地下水读某河流修建水库前后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图2),回答7~8题。图27.修建水库后①河流径流量增加②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③降水量季节变化增加④旱涝灾害的发生机率减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可调节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以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措施还有①植树造林②人工降雨③疏浚河道④退耕还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图3),回答9~11题。图39.P地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进退异常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D.用水季节变化10.我国旱涝灾害都较严重的是 A.人口稀少地区B.经济落后地区C.东部平原地区D.盆地高原地区11.衡量旱涝灾害灾情大小的标准是①人口密度②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③经济发展水平④自然资源与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008年7月25日热带风暴“凤凰”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后加强为强台风,在福建登陆,沿海有14省市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据此回答12~14题。12.图4的四幅图中,能反映热带风暴“凤凰”气流运动特征的是ABCD图413.台风灾害的破坏力主要来自①海啸②风暴潮③地震④狂风⑤暴雨⑥沙尘暴A.①②④B.②⑤⑥C.②④⑤D.①③⑤14.目前对台风最重要的监测手段是A.气象卫星B.航天飞机C.探测气球D.气象台人工监测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读图5,回答15~16题。15.图5反映出本次我国南方冰冻雪灾图5A.分布范围广B.灾害强度大C.持续时间长D.灾害频率高16.与本次冰冻雪灾相关的天气系统有①高气压②冷锋③台风④气旋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读四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示意图(图6),回答17~19题。图6时间尺度持续时间图6时间尺度持续时间年月秒日①②③④几秒几小时几天几月几年A.火山、地震、旱灾、洪涝B.地震、火山、洪涝、旱灾C.旱灾、洪涝、地震、火山D.火山、地震、洪涝、旱灾18.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是A.①多分布在板块的内部B.②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C.③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D.④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19.蝗灾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0.温带气旋风暴潮多发生在A.夏秋季B.春秋季C.夏季D.秋季自然灾害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各区域中同一种灾害可能是不同的影响因素导致的。回答21~23题。21.造成同一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①自然灾害的强度不同②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圈层中③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我国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共有的主要自然灾害是A.沙尘暴B.旱灾C.冻害D.洪涝灾害23.上述灾害在两地区的形成原因分别是A.海拔高,距海近B.纬度较低,海拔高C.地势低,纬度较高D.纬度较高,海拔高24.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避震方法是①在家可躲在床、桌下或旁边②在影剧院,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空地③在教室可躲在书桌下或跳楼④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5.下列工程属于防灾减灾设施的是①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长江、黄河上游防护林工程③“西气东输”管道④沿海海防林工程⑤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⑥长江、黄河、珠江大堤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⑥D.①②④⑥读下表,回答26~27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指标70年代80年代90年代1993-2002年灾害数量/次1110198727422935死亡人数/万人196807953.1受影响人数/万人7.414.519.625灾害损失/亿美元131020406290655026.表中信息反映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①灾害的强度减小②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③灾害数量增加④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7.表中因灾死亡人数不断下降,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降低B.减灾系统和防灾意识增强C.人口数量减少D.灾害强度减小28.个人与家庭防洪准备的三个方面是 ①关注汛期天气预报 ②制定防洪救灾应急预案 ③准备逃生物资 ④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9.松毛虫带来的危害是A.水稻减产B.草原沙化C.棉花绝收D.林木枯死30.北京市在北土城等处建设了大型应急避难场所。下列关于应急避难场所的描述正确的是A.主要功能是为躲避自然灾害的市民提供安全的避难空间B.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基本救生物资C.最佳区位是交通便利、地形平坦开阔的远郊区县D.平常可用作大型停车场 二、综合题(共4道大题,每题10分,共40分)31.读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图(图7),回答下列问题。图7(1)我国自然灾害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南部沿海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试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32.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我国各地连发的高级别旱灾,全国近43%的小麦产区(主要为冬小麦区)受旱,370万人、185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读图8、图9和图10,回答下列问题。图8图9图10注:降水量距平和气温距平反映的是某时段降水量和气温相对同时段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多年平均气温的偏差情况。(1)近期遭受中旱以上旱灾的地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中旱以上灾区中,损失最大的地区是__________。试说明其原因。(3)读图9和图10,说明造成本次旱灾的主要原因。33.读图11和图12,完成下列各题。图11图12(1)指出图11所反映的主要自然灾害,描述此灾害的强度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原因。(2)读图12,简述锋面过境时,北京的天气状况。(3)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进行防灾、减灾。下列防灾、减灾活动中,采用遥感技术的有__________(选择填空),采用GIS的有__________(选择填空)。A.从“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获取气象数据B.从历史资料中查询同时期的气象情况C.根据卫星云图、气象数据模拟灾害发展过程,进行灾害预报D.利用地面多普勒雷达获取大气状况的相关数据E.通过政府网站获取成灾地区的社会经济资料F.集合相关数据,对灾区各县、乡进行准确而快速的损失评估34.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2)结合震区自然环境状况,指出震后可能引发的次生自然灾害。(3)请说出政府为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应采取的对策。北京市地理学科新课标选修模块五测试样题一、单项选择题(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ACBDDBDBA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CCACABCD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CDDDBBCDB二、综合题(40分)31.(10分)(1)2分,东南一侧自然灾害多,西北一侧自然灾害少(2)3分,台风、洪涝、病虫害(或风暴潮、海啸、海水入侵)(3)5分,地处季风气候区,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汛期长,水量大,雨季河流排水不畅32.(10分)(1)2分,华北(或河北、河南、山西、陕西)、西藏东南和西南(或辽东半岛、珠江三角洲)(2)6分,华北(或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受灾面积大,人口与城市密集,耕地多,冬小麦等农作物生长(返青)关键期,水资源不足(3)2分,降水量比同期少,气温比同期高33.(10分)(1)4分,寒潮,强度由北向南递减,南方较北方远离冷气团(冬季风)源地、南方较北方有更多的山地阻挡或削弱南下的冷空气(2)2分,(云量增加)大风、降温(3)4分,ADCF34.(10分)(1)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地处地中海—喜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