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学科考试大纲解析_第1页
小学体育学科考试大纲解析_第2页
小学体育学科考试大纲解析_第3页
小学体育学科考试大纲解析_第4页
小学体育学科考试大纲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体育学科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1.了解有关学校体育的政策法规等,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一、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二、认真落实加强各项措施三、加强全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学校体育工作条例p73学校卫生工作条例p74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你也可以选择百度。2.掌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及测试的操作方法。P743.知道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或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早锻炼:早操的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内容应选择广播操、慢跑、拉韧带、武术基本功、基本套路等一些运动负荷不大的运动项目;早操的组织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一般采用班级、年级或全校的集体组织形式。课间操:时间为15-20分钟,内容有广播操、素质操、器械操、游戏、武术、跑步、舞蹈等多种项目,运动负荷不宜过大,以达到积极休息为目的;组织同上。大课间:活动内容比课间操丰富,活动时间较长,活动量较大。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1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2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3俱乐部活动4小团体活动5个人锻炼活动;内容:长跑、跳绳、拔河、踢毽子、游戏、游泳。课外体育训练:内容:1身体训练2技术训练3心理训练4战术训练5品德与作风训练;组织形式:1学校运动队2基层训练点3体育特长班4体育俱乐部5体育强项项目学校6竞技体校7业余体校。4.理解影响运动兴趣形成的因素以及运动兴趣对于提高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性。因素1运动需要的满足2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3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合性4成功体验的获得5融洽的师生关系。二、运动兴趣对于提高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性重要性1强大的动力作用: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有助于人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学生有了浓厚的运动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把自己当做体育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而不是盲目地被动接受运动只是和技能的容器和奴隶。在体育学习中,应通过运动兴趣促进积极情感的产生。学生的运动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注意,愉快紧张的情绪及坚强的意志,从而提高运动时间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创新能力:运动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到运动知识和技能以外,在课外会主动邀请同伴参与相关的体育活动与比赛,并尝试所学其他学科的知识运用到体育学习中,不断构建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精神从而使体育锻炼获得更大的益处。3最终实现终身体育: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爱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的参加到体育学习中区,从而进一步将体育运动和自己的生活、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联系起来,最终实现终身体育。总之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无论是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还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当学生了解了运动兴趣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无限的乐趣,学习效果就会大大提高,作为体育老师应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艺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客服困难中尝试得到成功的乐趣,成为体育的主人,提高体育学习的效果。5.了解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变化特征;掌握运动技能形成不同阶段的特点;掌握迁移的概念,认识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现象,并应用于教学和训练中。1变化规律---特征(1运动技能是后天习得的2运动技能的学习从意识性向无意过渡3运动程序的作用4运动技能的自动化5能量消耗的节省化6觉察错误能力的逐步提高)2形成阶段特点①认知定向阶段:建立初步知觉与表象,神经过程处于泛化阶段,内抑制过程尚未建立,多余动作较多,动作在空间、时间上都不精确,缺乏一致性,并时常会出现一些大的错误②动作连结阶段:认知知识的应用,学会把某些环境线索与完成技能所需的活动联系起来,犯错误越来越少,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时间上更加准确,错误觉察能力逐步形成③协调完善阶段:技能几乎变成自动而习惯化,练习者的动作已经在大脑中建立起稳固的动力定型,神经过程的抑制更加注重和准确。同时,练习者已经形成较高的错误觉察能力,能够自己发现错误动作和纠正错误,此阶段必须经过多年和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3迁移:是指已经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在新情境中的运用,并促进新的掌握和新技能的形成。迁移是体育教学中一种广泛的现象,它既包括知识、技能的迁移,也包括教材教法、比赛规则和情感态度的迁移。体育教学有着特殊的规律性,而迁移的教学方法往往成为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其规律更是教师实施教学所必须充分运用的重要手段,这对提高教学效果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用于教学和训练:1在开始阶段指导学生获得最大的迁移2后期即运动模式的获得阶段,鼓励练习者从某些相似的技能中迁移学习3应强调对未来技能的迁移4指出技能间的相似性5指出技能间的认识因素方面的相似性6使用语言线索来引导迁移的产生7运动技能迁移量一般很小8基本运动能力无法迁移。6.掌握对待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教学策略;掌握影响体育后进生学习的心理因素及提高体育后进生学习效果的心理学方法。体育优等生: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要安排难度更大的动作技术,激发他们的学习东西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安排一些学习比较差的学生让他们负责指导。体育差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是她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和乐趣,激发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积极性,培养他们勇于面对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体育一般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的,鼓励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争取更大的进步。总结:对于这三类型学生要平等对待,因材施教。影响学生的心理因素:1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2意志品质薄弱3过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4自信心不足。提高后进生学习效果的方法:1提高体育差生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要使体育差生明确学习体育的重要性。2增强体育差生学习体育的自信心3根据体育差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因材施教,区别对待4重视发挥好班级体的骨干作用5注重对其意志品质的培养。7.掌握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的内容、特点及应用方法。重复训练法,只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数据的情况下,按照规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每次(组)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能使机体基本恢复的一种练习方法。4特点1每次重复练习的动作结构和负荷数据不变2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通常是接近或达到比赛的强度3重复练习之间间歇时间充分,使运动员机体基本得到恢复后再进行下一次练习。应用1短时重复训练法的应用2中时重复训练法的应用3长时重复训练法的应用。应用要求:1保持预定的负荷强度2保证充分的间歇时间3提高练习者的积极性。间歇训练法,运动员在进行一定的练习之后严格按照间歇时间休息,在机体未完全恢复之前就进行下一次练习的方法。特点1负荷与休息交替进行,有严格规定的休息时间,即在机体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次练习2每次负荷时间不长,而负荷强度可根据训练要求,既可以是达到或超过比赛强度,也可以是较小的强度3间歇休息时要采用积极性休息方式。应用:1、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2、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3、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应用要求1安排合理的训练负荷2确保一定的适应过程3加强必要的医务监督4掌握科学的间歇时间。持续训练法,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用较稳定的不太大的强度,不间歇,连续地进行练习的方法特点1练习的时间较长,也就是一次连续练习的量比较大,但强度不大,一般在60%强度上下变化2对机体刺激所产生的影响比较缓慢和训练效果出现较慢,但比较稳定。应用:1、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2、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3、长时间持续训练方法的应用。应用要求1采用适宜的方法配置2制定严密的实施方案3掌握辩证的负荷关系4实施必要的营养补充。变换训练法,是一种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特点应用:1、负荷变换训练方法2、内容变换训练方法3、形式变换训练方法。应用要求1搭配不同的变换方法2制定明确的变换方案3辩证认识各种变换方法。5循环训练法,是一种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个练习点(站)后,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路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要求的训练方法。特点应用:1、循环重复训练方法2、循环间歇训练方法3、循环持续训练方法。应用要求1选择熟练的练习手段2编排合理的练习顺序3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4采用合理的循环类型。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照比赛的规则和方式,以提高训练质量为目的的训练方法。特点应用1、教学性比赛训练方法2、检查性比赛训练方法3、模拟性比赛训练方法4、适应性比赛训练方法应用要求1明确运用比赛训练法的目的2珍惜比赛性训练的机会3遵守比赛的基本规则4制定严密的比赛方法。8.掌握发展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的方法、手段及基本要求。速度素质,手段、方法:反应速度1利用突发信号,提高运动员对各种信号的反应能力2运用运动感觉法3移动目标法4专门性练习。动作速度1利用外界助力2减少环境阻力3利用后效作用4各种其他练习。移动速度1爆发力的练习2高频率专门练习3利用特定的场地器材进行加速练习。基本要求1注意克服速度障碍2合理安排练习时间与负荷3与专项特点紧密结合4保持必要的兴奋状态。力量素质,方法、手段:1负重抗阻力练习2对抗性练习3利用弹性物体练习4专门器械练习5克服自身体重练习6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练习。基本要求:1力量训练要全面2正确选择练习手段3合理安排练习顺序4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5注意肌肉放松6保持经常、循序渐进。耐力素质,方法、手段:1有氧耐力训练2无氧耐力训练。基本要求:1注意呼吸问题2以有氧耐力为基础3考虑专项需要4注意培养意志品质5适当控制体重。柔韧素质,方法、手段:1基本方法--拉伸法(动力拉伸和静力拉伸)2基本方式--主动练习和被动练习。基本要素:1控制柔韧素质发展水平2注意主要及相关部位柔韧素质练习3柔韧素质练习要经常持久4柔韧训练与力量训练相结合5注意外界温度和练习时间。灵敏素质,方法、手段:1注意培养多种能力2练习时间应适当3休息时间应充分4结合专项特点进行训练5手段应多样与多变6消除紧张心理7合理安排训练顺序。基本要求:1采用多样化的协调能力的训练2要有针对地发展各种协调能力3增加运动技能储备4应与其他素质训练结合5在技战术训练中注意发展运动员的协调能力6克服不合理的肌肉紧张7考虑运动员的年龄特征8根据专项需要发展协调能力。9.掌握课外运动训练的选材和制定训练计划的方法。跳跃组项目选材的基本要求:年龄:男女10-12岁;身高:跳高男1.90↑,女1.80↑,跳远男1.75-1.85,女1.65-1.75。身体形态:身材高而修长,小腿长于大腿,足弓、重心高,骨盆窄,关节围度小。运动素质:爆发力突出,短程加速能力强,全身协调能力好。心理品质:善于形象思维,性格沉着冷静,勇敢并且果断顽强,空间定向准确,节奏感灵敏。技能表现:助跑,起跳,腾空等环节连贯,起跳用力集中。投掷组项目选材:年龄:男14-16岁,女13-15岁;身高:男1.90,女1.75。身体形态:身材高大,粗壮,胸阔,肩宽,臂长,手大,骨盆窄。运动素质:速度力量是基础,爆发力是关键,全身协调是重点。生理机能:骨骼、肌肉发达,神经过程灵活,磷酸原代谢高,前庭分析器好,屏气呼吸力量足。心理品质:神经类型为活跃型,注意力集中,记忆力较强,空间定向准,节奏感灵敏。技能表现:旋转动作连贯、自然、平稳,出手动作省力,下肢支撑稳定。短跑组项目选材年龄:男女均为10岁;身高:男1.78,女1.70。身体形态:身材均匀、健壮,肌肉细长、明显,下肢长,骨盆窄,小腿长,重心高,踝关节围度小,足弓高,脚面薄。运动素质:反应速度、运动速度、步频要快,步幅大,爆发力强,韧性好,全身力量大、协调。生理机能:安静状态脉搏低,运动后脉搏恢复快,快肌比例较大,磷酸原代谢水平高,血型多为O型,血色素含量较高。心理品质:神经类型多为活跃型,自信好强,勇于拼搏,善于集中注意力,听觉反应速度快,节奏感强。技能表现:动作协调、自然,用力集中,跑姿优美、轻松。短时耐力组选材年龄:男女均为10-11岁;身高:男1.8,女1.7。理想体形:身材较高、健壮,肌肉细长明显,下肢长,臂位高,小腿长,足弓高。运动素质:力量耐力好,爆发力发展充分,维持最高速度能力强,动作幅度大,柔韧性好。生理机能:快、慢肌比例为7:3,无氧代谢水平高,神经过程强度大,机体抗酸性好。心理品质:神经类型为活泼型,自信,好胜,勇于拼搏,注意力集中,节奏感好。技能表现:动作幅度大,舒展,自然有力。制定训练计划的方法:1准备部分a运动员开始状态诊断b确定训练任务和指标2指导部分a划分训练阶段b确定各阶段的任务c安排比赛序列d规划负荷的动态变化3实施部分a选择训练方法与手段b确定各手段的负荷量度c确定恢复措施。10.掌握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和方法。原则:1目的性原则2趣味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新颖性原则5适应性原则6安全性原则方法1搜集与选择体育游戏的素材2体育游戏的构思3体育游戏的设计4体育游戏的检验与修改5游戏创编的注意事项。11.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方法。程序1选题2提出研究假设3研究设计4制定研究计划5收集资料6整理分析资料7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8科研成果发表。方法1哲学方法:a物质和意识关系b事物联系论c事物发展关系论d矛盾关系e事物辩证关系2一般研究法a文献资料法b问卷调查法c技术统计法d运动模型法3具体研究法a基本研究法(收集资料和事实的方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等;分析资料与事实的方法—理论比较,统计分析,系统分析)b特殊研究法(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动物模型,尿生化,核磁共振,EPO检测等)。(二)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1.掌握人体躯干、四肢骨骼、六大关节和主要骨骼肌的名称、位置、运动特点以及锻炼方法六大关节: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结构: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的肱骨头构成,也称盂肱关节,是典型的球窝关节。特点,是个多轴关节,是人体最灵活的一个关节,但也是稳定性最差的一个关节,经常从事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关节的辅助结构和周围肌肉的力量,使关节既灵活又牢固。肘关节结构:有肱骨下端与尺桡骨上端构成的关节,包括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特点,上述三个关节只能绕两个运动轴运动,即绕额状轴做屈伸运动为肱尺关节和肱桡关节,参与绕垂直轴做旋内和旋外运动为肱桡关节和桡尺关节。9桡腕关节:由桡骨的桡腕关节面和关节盘组成的关节窝与近侧顽固的手舟骨,手骨和三角骨组成的关节头构成。特点:桡腕关节是典型的椭圆关节,可绕两个运动轴运动,绕额状轴做屈伸运动,绕矢状轴可作内收和外展运动,还可以做环绕运动。髋关节:由股骨头和髋臼构成的球窝关节。特点:髋关节的运动1支持体重和适应走,跑,跳2有较深的关节窝,厚而紧的关节囊3强有力的韧带,周围发达的肌肉。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由股胫关节和股髋关节构成,属于椭圆关节。特点: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半月板—缓冲震动和保护膝关节的功能。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特点:是单轴关节,可绕冠状轴做屈伸运动,轻度的外展和内收运动。臀大肌,仰卧上举腿、后蹬跑、跑斜坡、蛙跳等,正压腿。股二头肌,俯卧腿弯举,正压腿。半腱肌,俯卧腿弯举股四头肌,人体最大、最有力的肌肉之一,包括四大块肌肉---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和股中间肌。悬挂直腿上举,负重深蹲。斜方肌,负重上举,提杠铃耸肩,持哑铃护胸。前锯肌,俯卧撑,双人背握上提(伸展)。胸大肌,双杠支撑摆动臂屈伸,持哑铃仰卧飞鸟,臂上举后振,肋木压肩。背阔肌,单杠引体向上,向后拉拉力器,爬岩爬杆,臂上举后振,肋木压肩。三角肌,负重直臂侧上举,负重颈前推举,提前双臂交叉。肱二头肌,负重屈肘,引体向上,双杠支撑摆动。喙肱肌,负重屈肘,引体向上肱三头肌,负重上举,卧推,毛巾擦背(伸展)髂腰肌,负重高抬腿,悬重举腿,前踢腿,仰卧举腿,跪撑后,后摆腿,前后劈叉后腿小腿三头肌,负重提踵,负重后蹬跑,跳绳,勾脚伸压腿。腹直肌,双膝跪撑下拉屈体,屈膝仰卧起坐。2.知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消化系统,组成:消化管和消化腺,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包括肝、胰和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功能:1消化食物,即摄取、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2为机体提供能量、构筑细胞和组织,最后排出食物残渣3口腔、咽等还与呼吸、发音和语言活动有关。呼吸系统,组成: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肺气泡和各级支气管)。功能:1传送气2容纳气体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3喉还是发音器官。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的脑、位于椎管的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成分,躯体伸进和内脏神经)。功能:1不仅是人体运动的指挥调节机构,还直接或间接的指挥和调节着人的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排泄等其他器官及系统的活动,通过调节作用,人体可以对各种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应,使有机体内部各个系统与外界环境保持相对平衡,从而使人的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2是产生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3.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体育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组成:由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功能:1心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枢纽,是心血管系统的动力泵,并且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心有节律地收缩与舒张,不停地将血液由动脉射出,由静脉纳入,保证血液在心血管内连续不断地做定向流动。2动脉是运送血液离心的管道。3静脉是引导血液回心的血管。4毛细血管是连接动、静脉末梢间的管道。体育运动对心血管形态结构的影响主要是对心和血管。对心的影响:1、对心宏观结构的影响,可使心的重量和体积增大。2、微观结构的影响,心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肌组织是由实质成分(心肌细胞)和间质成分(心肌胶原纤维及毛细血管等结构)组成。实质影响,运动训练可导致心肌细胞的体积增大,直径增粗,收缩蛋白和肌蛋白数量增多。间质影响,运动训练可使心肌组织中毛细血管数量增多,毛细血管分支吻合丰富,弯曲度加大,心肌毛细血管扩张,管内皮和心腔心内膜皮发生适应性改变,心肌的微循环功能改善。3对心肌细胞钙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负荷身体条件下心肌肌浆网和线粒体钙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用运动负荷条件下心肌肌浆网和线粒体钙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表现为心肌细胞游离钙基值的显著性变化,并具有可复性。有氧运动训练可显著增加心肌细胞核游离钙的变化水平。4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说明适度的运动训练可可有效的防止心肌细胞凋亡;而长期超负荷运动则可引起心肌细胞凋亡;力竭运动和过度训练可引起细胞凋亡。对血管的影响:1对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影响2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影响3对微循环血管形态与功能的影响。4.掌握肌肉活动能量供应三个系统的作用和特点;掌握能量统一体理论的应用方法。磷酸原系统:作用是一切高功率输出运动项目的物质基础,数秒内要发挥最大能量输出,只能依靠ATP-CP系统。特点1功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2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氧气3不产生乳酸等中间产物。乳酸能系统:作用保证磷酸原系统最大功能后仍能维持数十秒快速功能,以应付机体短时间内的快速需要,该系统是1分钟以内要求高功率输出运动的物质基础。特点1功能总量较磷酸原系统多,持续时间较短2功率输出次之,不需要氧气3最终产物是导致疲劳的物质-乳酸。有氧氧化系统:作用进行长时间耐力运动的物质基础。特点1ATP生成总量最大,但速率很低2持续时间很长3需要氧的参与4最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产生乳酸类的副产品。能量一体理论的应用方法:1、着重发展起主要作用的供能系统2、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5.掌握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形态特征:快肌纤维,1直径较粗,肌浆少,肌红蛋白含量少,呈苍白色2肌浆中线粒体数量和容积小,但肌质网发达,对钙离子的摄取速度快,从而反应速度快3快肌纤维接受脊髓前角大运动神经元的支配,神经传导快4收缩力量大;慢肌纤维,1直径较细,肌浆丰富,肌红蛋白含量高,呈红色2肌浆中线粒体直径大,数量多,周围毛细血管网发达3支配慢肌纤维的神经元是脊髓前角的小运动神经元,传导速度慢4肌纤维数量少,肌红蛋白横桥少,收缩力量小。生理特征:快肌纤维收缩的潜伏期短,收缩速度快,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与慢肌纤维相比,肌肉收缩的张力-速度曲线位于其上方,但收缩不能持久,易疲劳;慢肌纤维收缩的潜伏期长,收缩速度较慢,表现张力较小,但能持久,抗疲劳能力强。代谢特征:快肌纤维,无氧代谢能力较高,表现为肌纤维中参与无氧氧化过程酶的活性较慢肌纤维高,糖酵解的底物肌糖原的含量也比慢肌高;慢肌纤维有氧氧化能力较高,表现为线粒体不仅数量多,而且体积大,线粒体蛋白含量高,氧化酶活性较快肌纤维高,甘油三酯含量高,氧化脂肪的能力为快肌纤维的4倍,毛细血管丰富,肌红蛋白含量较高,有氧能力高于快肌纤维。6.掌握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规律。反应:1、心输出量得反应2、血液重新分配3、血压的改变。运动开始时,心输出量就急剧增加,通常一分钟就达到高峰,并维持在该水平,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增加与运动量或耗氧量成正比。运动时,由于肌肉的节律性舒张和呼吸运动加强,回心量大大增加,这是增加心输出量的保证。另外,运动时交感缩血管中枢兴奋,使容量血管搜索提循环平均充盈,血压升高,也有利于静脉回流。13适应:1、运动性心脏肥大2、运动心脏微细结构的重塑3、运动心脏功能改善。1、安静时心跳徐缓2、亚极量强度运动时心泵功能的节省化3、极量强度运动时心泵功能储备大)7.掌握运动处方的制定方法。程序方法:1、进行一般调查和填写PRA-Q筛选问卷,其包括询问病史及健康状况,询问内容包括既往病史、家族史、身高体重等2、12分钟跑等方法推测其有氧适能水平3、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制定运动处方4、对运动处方进行修改或微调,按处方活动一段时间后,根据参加者得生理反应和适应状况,再对处方作进一步的修改或调整5、实施运动处方。8.掌握肥胖的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1】×100%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9.知道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1活动性手段(变换活动部位和调整运动强度;整理活动)2营养性手段3中医药手段4睡眠5物理手段。10.了解兴奋剂的种类和毒副作用。分类(毒副作用):1、刺激剂,苯丙胺,吗啡因等真正的“兴奋剂”(会导致过分激动、焦躁不安、入睡困难和睡眠浅,影响运动员体力恢复,甚至心率增加过快,心律不齐,诱发室性早博,引起胃肠道弥漫性损伤,诱发或加重溃疡,使呼吸浅而快,限制Vo2max提高。最有成瘾性,特别是含有可卡因等毒品物质,停止服用后会出现戒断综合征)2、麻醉止痛剂,如哌替啶,和吗啡等物质(会降低运动员机体的损伤预警系统,造成运动员在运动中盲目地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从而诱发机体更深层更严重的伤害,最终对运动员的体能产生摧毁性的影响。会出现中毒症状,如瞳孔散大,心跳加快,中枢过度兴奋,昏迷和抑制呼吸等。)3、合成类固醇,睾酮类激素,促进肌肉蛋白合成(1引起运动系统损伤2诱发心血管系统疾病3严重损害肝功能4破坏体内代谢和电解质平衡5破坏内分泌和生殖系统功能6成瘾性)4、利尿剂,噻嗪类和醛因类药物,稀释和排泄原尿(1使运动能力下降,是电解质紊乱对肌肉代谢产生的不利影响所致2大量的钠钾离子随尿液排出对神经肌肉兴奋性产生了抑制效果,不利于运动能力的发挥)5、β-阻断剂,一种含有苯基团能与肾上腺受体结合的物质,抑制心脏活动(1降低有氧能力2降低无氧能力和爆发力3β阻断剂可对抗肾上腺素能神经对支气管的扩张作用,引起支气管痉挛,造成有哮喘病的运动员呼吸困难或血压下降)6、遮蔽剂,睾酮和丙磺舒雷物质等,干扰药检。7、内源性肽类物质,血液和肽类物质等,被用于逃避药检中的阳性反应(生长激素的最大副作用是导致糖尿病效应。)11.掌握儿童少年、女生的生理特点、运动能力特点以及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运动系统:1骨骼与关节特点,①骨骼,儿童少年时期,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软骨成分较多,骨骼弹性大而15硬度小,不易完全骨折,但易弯曲变形②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较薄;关节内外韧带较薄而松弛,关节周围的肌肉较细长,所以其屈伸性与活动范围都大于承认,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都易发展,但牢固性较差,在外力作用下较易脱位。2肌肉的特点,含水量较多,蛋白质、脂肪以及无机盐类较少,肌肉细嫩,与成人相比,收缩能力较弱,耐力差,易疲劳,但恢复较成人快。3训练中应注意①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②可充分发展柔韧性,但也要重视发展关节的牢固性,以防关节损伤③在生长加速期,多采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氧运输系统:1血液①儿童少年的血液总量比成人少,但按体重百分比来则比成人多②血液中有形成分与承认也有区别。2心血管系统①心脏的重量和容积,儿童少年心脏的重量和容积均小于成人,但与体重的比值和成人相近②心率、心输出总量(a儿童少年的心脏发育及神经调节还不够完善,而新陈代谢较旺盛,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因而心率较快;b心肌纤维交织较松,弹性纤维少,心缩力弱,心脏泵血力小,每博和每份输出量比成人小,血相对值每公斤的心输出量大)③血压低3呼吸系统,①呼吸频率与肺活量,呼吸深度不及承认②通气量与摄氧量,最大通气量和最大摄氧量的绝对值比成人低,但其相对值却不低于成人,甚至还略高。4训练注意,①根据氧运输的特点,运动应以短时间速度性练习为主,不宜采用过多的耐力性,力量性及静力性练习②为发展心肺活动,12-13岁后力量及耐力性练习的比例稍增加③在练习中注意动作和呼吸的正确配合,屈体动作应呼气,挺身动作应吸气,避免做过多的屏气,注意呼吸道卫生④要注意区别对待,对心脏发育较差的儿童少年,一定要循序渐进,运动强度和量都要严格控制;对出现青春期高血压的学生,如经常参加活动切运动后又无不适反应者,可经常参加,但运动量不可过大,不宜做举重等憋气力量练习,需定期检查,加强医务监督。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1物质代谢,①蛋白质代谢,合成过程大于分解过程,每天蛋白质的需要量比成年人高②脂肪代谢—生长所必需,③糖代谢,糖代谢的调节儿童少年不如成年人完善④水盐代谢,儿童少年水盐代谢的神经体液调节尚不够完善。2能量代谢①儿童少年新陈代谢旺盛②儿童少年糖的酵解能力不及成人,所以他们对长时间的最大强度的肌肉工作能力比成人差③儿童少年肝糖原的贮量比成人少,肌肉占体重的百分比和肌糖原也较成人少,加上最大摄氧量水平低,糖的有氧氧化能力也不及成年人,在长时间肌肉工作中易发生血糖水平的下降,耐久力差。3训练应注意①合理安排膳食,加强营养②应逐步安排一些耐力练习以提高体内糖原贮量,增强心脏功能,增加最大摄氧量,但练习的时间和距离应比成人短。神经系统:1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的发展,神经过程兴奋与抑制发展不均衡,6-13岁左右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明显占优,13岁以后抑制过程加强,兴奋和抑制逐渐趋于平衡。13-14岁时皮质抑制调节功能达到一定强度,分析综合能力明显提高,能较快建立各种条件反射,14-16岁反应潜伏期缩短,分泌抑制能力显著提高。2两个信号的特点,在儿童时期,神经活动中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而第二信号系统较弱,9-16岁第二信号系统功能进一步发展,16-18岁第二信号系统的功能已发展到相当水平,两个信号系统的相互关系更加完善,分析综合能力显著提高。3青春发育期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开始一段时间稳定性暂时下降,后逐渐得到发展。4教学训练注意①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的特点,体育活动项目要注意生动、有趣,尽量避免单调及静止性活动17②不宜过分精密,难度较大的动作,应多安排以游戏和模仿性为主的各种基本技能的活动,在进行哪里练习时,应考虑要经常变换肌肉的活动方式③教学中既要注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又要注意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④青春期神经系统的特点,女生动作不协调尤为明显,教学中要区别对待。女子的生理和运动能力特点:1女子骨骼细,重量轻,承受的压力和拉力较差;肩较窄,骨盆大,体型呈肩腿狭小,中间宽大2女子肌肉占体重32%-35%(男子40%-50%),肌力比男子小10%-15%,且体积小,女子的皮下脂肪比男子多3内脏器官形态和生理功能方面,心脏生理较男子小10%-15%,心脏容积也比较小,脉搏频率较快,每搏量较少,比较奥男女呼吸方面,女子呼吸的频率快,女子的肺通气量及肺活量等小于男子,女子无论是红细胞总数还是血红蛋白总量都比男子低,女子的心搏量和每分输出量均低于男子,最大吸氧量小于男子4在运动能力方面,肌肉力量在12-14岁之后有了差异,女子的肌肉力量是男子的2/3;女子的有氧和无氧方面均不如男子,但女子的柔韧性比男子好。5女子青春期后有月经。综上所述,应注意: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注意发展心肺功能;注意发展力量,特别是腰腹肌与盆带肌的力量;根据月经周期合理安排教学与锻炼等。12.了解营养素的概念和三大营养素的主要功能;懂得小学生的合理膳食。概念: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蛋白质生理功能1、维持细胞组织的生长,更新和修补2、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活动3、氧化供能。脂肪营养功能1、供给能量2、构成一些重要生理物质3、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4、脂浓性维生素的重要来源5、增加饱腹感。碳水化合物生理功能1、供给能量2、构成一些重要生理物质3、节约蛋白质4、抗生酮的作用5、糖原有保肝解毒作用合理膳食:五谷类(大米、面包、谷类及粉面类事物)每天约300—500克,18蔬菜类每天约400—500克,水果类每天约400—500克,奶制品每天100克、豆制品每天50克,鱼、禽、肉、蛋每天125—200克,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13.知道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医务监督的要求。体育课监督:1、看体育课的健康分组是否符合医务监督的要求2、对体育课的全过程进行医学观察3、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看体育课教案中生理负担量的安排是否符合医务监督的要求。早锻炼:时间不宜过长,以20-30分钟为宜,运动负荷也不宜过大,以130-160次每分钟为宜,并避免做一些剧烈的运动或比赛,早锻炼后应及时擦干汗水,冬天在室外进行早锻炼时应有御寒用品,早锻炼后至早餐前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课间操:应集体进行,,并在体育教师直接领操下进行,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组织纪律性。做广播操时,要求姿势正确,动作到位,如安排一些其他活动内容,则运动负荷不宜过大,最高心率应控制在150次/min一下。课外活动:体育教师应事先检查场地器材的安全程度,做器械练习时,要安排人员保护帮助,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教育学生遵守纪律,预防运动伤病饿发生。对课外活动时间的安排,应与体育课的时间间隔开来,以利于体质的增强和健康水平的提高。课余体育训练1、健身运动必须在健身运动价值阈的强度内进行心率180次每分钟2、健身运动的特点是具有运动项目的多样性3、要针对发育不良和其些处于伤、病恢复期的学生,开展一些医疗体育活动。14.掌握运动性疾病、运动损伤、溺水等的原因、症状、处理方法及其注意事项。运动性疾病:1过度训练2运动应激综合征3晕厥4运动员贫血5运动中腹痛6肌肉痉挛7运动性血尿8运动性血红蛋白尿9运动性中暑10冻伤11运动性脱水12运动性猝死。(1)过度训练,原因1训练安排不合理2训练方法单调,枯燥无味3生活规律破坏4在运动员身体不良的情况下5饮食营养不合理6各种心理因素。早期症状1一般自觉症状,疲乏无力,倦怠,精神不振2对运动的反应,没有训练的欲望或厌烦训练,严重时变现为厌恶或恐惧训练,且在训练中疲劳出现得早,训练后疲劳加重而不易恢复,运动成绩下降,运动协调下降3神经系统,头昏,记忆力下降,精神不集中,激动,失眠多梦,早醒,盗汗,耳鸣,眼花,食欲不振。晚期症状1心血管,心悸、胸闷、气短,晨脉明显较快,运动后心率恢复慢,心律不齐。2消化系统,食欲不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痛泄,便秘,甚至消化管出血。3肌肉、骨骼系统,肌肉持续酸痛,负荷能力下降,易出现肌肉痉挛,肌肉细微损伤。4其他,全身乏力,体重下降,;易发生感冒,腹泻,低热,运动后蛋白尿,运动性血尿等。处理方法:1消除病因2调整训练内容或改变训练方法3加强各种恢复措施4对症治疗。注意事项1合理安排运动训练2最佳训练负荷原则3及时发现过度训练的早期表现。(2)运动应激综合征,原因1训练水平差和生理状态不良,比赛经验较少2患病而长期中断训练后突然参加剧烈运动或比赛3患心血管疾病的人,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各种心脏病病人,参加剧烈运动会发生过度紧张,甚至猝死。症状1跑后即刻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昏无力和大汗淋漓(单纯性虚脱)2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过性神志丧失,清醒后诉说全身无力,头痛头昏,可伴有心、肺、脑功能降低的现象(晕厥型)3运动员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一侧肢体麻木,动作不灵活,常伴有激烈的恶心,呕吐(脑血管痉挛)4急性胃肠综合症,轻者在剧烈运动后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昏,面色苍白等,经1-4小时候逐渐缓解。5急性心功能不全和心肌损伤,运动后出现呼吸困难,憋气、胸痛,咳血性泡沫性痰,右肋部疼痛,肝肿大,心跳快而弱或节律不齐,血压下降,全身无力,面色苍白等心功能不全症状。处理与症状相对1对单纯性虚脱的处理主要是卧床休息,保暖,可使用热水或咖啡。2晕厥者,平卧,头稍低,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进行脉搏、血压、体温、心电图等检查。3对脑血管痉挛者,平卧,头稍低,保持呼吸畅通,并进行脑的一系列检查,以发现脑血管病变。4对发生急性肠胃痉挛侯群者,尤其是发生胃出血者,应暂停专项训练,休息观察,必要时服用止血药物,吃流食,半流食和易消化食物。5对急性心功能不全或心肌损伤者,身体可取半卧位,保持安静并保暖,给予吸氧等急救处理后应立即送医院进一步抢救。注意事项1运动前先做身体检查,有心血管技能不良,患有急性病均不应进行剧烈运动或比赛2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3加强运动时医学观察和自我监督,尤其是少儿、老人锻炼要有所区别4锻炼和比赛前做好充分准备活动,运动后要使身体各部分达到充分放松。(3)晕厥,原因1精神和心理状态不佳2重力性休克3胸内和肺内压增加4直立性血压过低5血液中化学成分的改变6心源性晕厥7运动员中枢晕厥症状:病人失去知觉,突然昏倒,昏倒前,病人感到全身乏力,头昏耳鸣,眼前发黑,昏倒后,面色苍白,手足发凉,脉搏细而弱,血压降低,呼吸缓慢。处理:1一般处理,发生晕厥后应让患者平卧,足部略抬高,头部稍低,松开衣领,可增加脑血流量,注意保暖,防止受冻,针刺或掐人中,百会,合谷,涌泉,一般能很快恢复知觉,如有呕吐时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患者清醒后可服用热糖水和维生素C及维生素B等,并注意休息。2病因治疗,对低糖性晕厥者静脉注射50%葡萄糖60ml。注意事项1运动员应进行定期体格检查,尤其在重大比赛和大强度训练前,特别有昏厥史的人。2坚持科学训练原则,避免发生过度疲劳,过度紧张等运动性疾病,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疾病恢复期或年龄较大者参加必须按照运动处方进行。3疾跑后不要立即站立不动,而应继续慢跑并调整呼吸,然后再停下来,大距离运动时补充糖盐和水4体育教师,运动员,教练员应会预防和简单处理晕厥。(4)运动员贫血,原因1血浆容量增加引起相对性贫血2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症状1呼吸循环系统,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出现血氧降低,机体出现一系列代偿现象,如心悸,心慌,运动后加重2神经系统,头痛头晕,失眠,反应能力下降3内分泌系统,女运动出现月经紊乱或闭经4体征,中重贫血可出现皮肤和黏膜苍白,舌乳头萎缩,贫血较重时出现反甲现象,心率加快,心尖部出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严重可出现肢体浮肿,心脏扩大等体征。处理1病因治疗2饮食治疗,合理膳食补充蛋白质,贴等造血原料3合理安排运动训练,当女运动员的血红蛋白低于90g/L时,应停止中、大强度训练,以治疗为主,当血红蛋白在90-110g/L时刻边治疗边训练,减少强度,避免长距离跑,对重度贫血应以休息和治疗为主。4药物治疗,口服补铁药物。注意事项1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遵守循序渐进和个别对待的原则2定期检测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3加强运动员中贫血易感人群的全面营养,膳食要合理,营养丰富,尤其富含蛋白质和铁,食物烹调加工要科学4合理安排生活制度和饮食制度。26尿越少而尿钠越高;中度以上托说,常有面部潮红,易发生脱水热,神经精神症状以幻觉、躁狂,妄言为突出。处理1当运动员发生脱水时,要尽快去除病因,以利于机体发挥本身调节功能2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及时补充丢失的体液注意事项1补液量①运动前补液量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以免除副作用②胃的最大排空率为35mg/min,运动中补液每隔15-30min补液100-300mg或跑2-3km补液100-200ml以800ml/h为上限③运动后补液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总量取决于失汗量2补液成分,大量出汗情况下所用的运动饮料应以补水为主,可适当采用糖-电解质饮料3补液切忌过度集中。(12)运动性猝死,原因1冠状动脉急性供血不足(心源性猝死)2相对性局部缺血3冠状动脉急性栓塞或阻塞4心肌代谢障碍5心肌传导系统急性紊乱6血管先天畸形,动脉瘤。注意事项1参加运动训练或比赛前进行严格体格检查,识别运动猝死的高危人群2严格鉴别运动员长期训练引起的心脏生理性变化与病理性变化3密切观察遇到弄湿出现的各种症状4遵守科学训练原则,遵守训练的卫生原则和患病后恢复训练原则。(13)脑源性猝死原因:脑血管畸形,动脉瘤,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中暑:体温调节紊乱运动损伤:原因1思想上不够重视2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3技术动作错误4运动负荷过大5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6组织方法不当7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8场地设备的缺陷9不良气象的影响。预防原则1加强思想教育2认真做好准备活动3合理安排运动负荷274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5加强易受伤部位练习6加强医务监督工作。症状和处理方法:1、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指受伤部位皮肤或黏膜破裂,伤口与外界相通,常有组织液渗出或有血液自创口流出。处理原则是及时止血和处理伤口,预防感染,先止血然后再处理伤口(擦伤、切割伤、刺伤、撕裂伤)2、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指局部皮肤或黏膜完整,无裂口与外界相通,损伤时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挫伤、肌肉肌腱拉伤、关节韧带扭伤、滑囊炎、肌腱腱鞘炎等)急性:早期(24-48),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外敷药物,消肿止痛,减轻炎症。中期(48后)理疗,凹模,针灸,痛点药物注射,外贴或外敷活血化瘀生新的中草药。晚期,按摩,理疗,功能锻炼为主,配合支持带固定及中草药熏洗。慢性,与急性中后期大致相同,应将功能锻炼与治疗紧密结合。溺水:原因1不会者从池边,岸边失足掉入水中,或在泳池中误入深水区,或在江河湖海中因不熟悉水底情况突然由浅水处滑入深水区,导致溺水2在饥饿,疲劳状态下游泳,或酒后游泳,或冒险远游,因体力不支,动作失调而发生溺水3准备活动不足,不适应冷水的刺激而出现痉挛,又无法自行解救,4冒险潜水,憋气过久,引起大脑缺氧而晕眩窒息,发生溺水5在水中发生遗爱碰撞或呛水,惊慌失措,动作忙乱,不会调整呼吸,导致溺水6在水中追逐打闹、恶作剧,被长时间按压水中,造成溺水7初学者浮具脱离或破裂漏气,身体沉入水中,造成溺水8盲目跳水,头撞池底、岩石或木桩上,造成外伤,引发溺水。处理:水上救生,间接,手援,救生圈,救生杆,救生球,其他设备直接,1入水前观察,2入水(①跨步,距离较近②蛙腿,距离溺水者较近③鱼跃,距离溺水者较远④团身⑤探滑,水底情况不明时⑥直立,当救生台较高时,救生员明确池水有足够的深度时)3控制溺水者4拖带(托腋,夹胸,扣臂,双人)5上岸(拉手提拉法,肩带上提法)28溺水者被救出后,立即打开空腔,消除口、鼻的分泌物和其他异物,并松开裤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