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行业研究综述 (改进版)_第1页
不良资产行业研究综述 (改进版)_第2页
不良资产行业研究综述 (改进版)_第3页
不良资产行业研究综述 (改进版)_第4页
不良资产行业研究综述 (改进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ICS号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FORMTEXTQ/FORMTEXTXDTQ/FORMTEXTXXXFORMTEXTXXXXX—FORMTEXTXXXXFORMTEXTFORMTEXT不良资产行业研究综述FORMTEXTTheresearchrevieweofbadassetsindustry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FORMDROPDOWNFORMTEXT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实施FORMTEXT   发布Q/XXXXXXXX—XXXX不良资产行业研究综述不良资产含义概述不良资产的定义银行的不良资产也常称为不良债权,其中最主要的是不良贷款,是指银行顾客不能按期、按量归还本息的贷款。企业的不良资产是指企业尚未处理的资产净损失和潜亏(资金)挂帐,即不能参与企业正常资金周转的资产,如债务单位长期拖欠的应收款项,企业购进或生产的呆滞积压物资以及不良投资等。我们所说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不良贷款,包括逾期贷款(贷款到期限未还的贷款)、呆滞贷款(逾期两年以上的贷款)和呆账贷款(需要核销的收不回的贷款)三种情况。不良资产的划分阶段对不良资产的划分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1998年以前,各银行业按财政部1988年在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的规定,即“四级分类”,俗称“一逾两呆”,也就是“逾期”、“呆滞”、“呆账”。按这种方法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仅有普通呆账准备金一种,为贷款总量的1%。二是在1998年以后,中国将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即“五级分类”。1999年7月,央行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通知》及《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按照人民银行的规定,通常提取的专项准备金比例为:关注2%、次级25%、可疑50%、损失100%,后三类为不良资产。不良资产的产生原因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历史上的原因,也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因素的影响,既有整个社会经济环境的原因,也有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机制方面的原因,具体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与下列因素有关:第一,经济周期波动。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经济运行时冷时热,相应的金融运行在失控、紧缩、放松、再膨胀的恶性循环中进行,加大了银行经营管理的困难。第二,社会融资结构的影响。我国传统上是以商业银行为主的融资格局,资本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使得全社会的信用风险集中积聚到商业银行中,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而银行的运营又缺乏效率,利率的非市场化淡化了银行运营的效率取向,不良资产的形成和积累正是银行运营低效带来的恶果。第三,宏观经济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国有银行根据政府的指令发放贷款,经济转轨后,改革的成本大部分由银行承担了,由此形成大部分不良资产。在国有企业、国有银行、政府干预这种三位一体的国有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这个整体对社会欠下的“坏帐"”总会以各种形式发生(财政补贴、三角债、工资拖欠、垃圾股票、垃圾债券、通货膨胀等)。第四,政策性银行成立前,国家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发放的贷款,也就是所谓的政策性贷款,而这些企业不一定符合贷款条件,在政府不承担风险责任的情况下,银行贷款安全是没有保证的,这些贷款中的大部分后来成为银行的不良贷款。第五,社会信用环境不好,法制不健全。我国的法律法规对金融债券保护力度不够,不能有效的遏制盛行的逃避银行债券现象,对恶性逃避银行债务的直接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不够明确,助长了企业逃债的倾向,不少企业借改制之名,转移优质资产组建新法人悬空银行债券,或假破产、真逃债,使银行讨债无门。第六,商业银行风险意识淡薄,内控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采取的是粗放型的经营方式,重于增设机构和扩大规模,对贷款项目缺乏足够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使贷款决策发生失误。内部管理和内控不到位,贷款风险责任制没有真正落实,缺乏对道德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尽管国家采取了大量措施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但是由于产生不良贷款的社会条件还没有根本上消失,所以出现了不良资产一边剥离,一边上升的现象。具体说来,全社会的间接融资比例占比重仍然过高,经济调整的任务还很艰巨。社会信用未能根本好转,部分企业仍存在赖帐行为。另外资金存在着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集中的趋势,贷款的风险集聚,仍存在形成大量不良资产的可能。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有银行的优质客户也存在着流失的可能,进一步加剧不良资产发生的可能性。不良资产行业的昨天(1999-2012)1999年:第一次剥离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银行内产生了巨额不良资产。为解决银行巨额不良资产难题,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1999年,国务院下令成立华融、东方、长城、信达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四大),分别负责收购、管理、处置四大商业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近1.4万亿的不良资产,并规定四大的存续期是10年,因为国家当时认为,不良资产只有这么多,处置完了就不会再继续产生,一是基于国家对未来经济形势的乐观,但同时也反映了目光的狭隘和局限性。当时财政部为四大各提供了100亿的资本金,央行发行了5700亿的再贷款,同时,资产管理公司向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发行了8200亿的金融债券,利率为2.25%。这两个数字加起来,意味着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贷款和发行债券共筹集到1.39万亿的资金,全部用于按照面值购买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此次剥离后,商业银行将近1.4万亿基本不可能收回本金的不良贷款,转换成8200亿可以定期收到利息的债券及5700亿现金。这就是不良资产的第一次剥离,即政策性剥离,也就是说银行并没有吃亏,真正买单的是国家,即纳税人买单。主要目的是为了挽救当时技术上已经面临破产的国有银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2001年:外资进入中国不良资产市场在2000年,国内的资产管理公司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置并没有明确的思路,基本上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只有信达知道做债转股,项目多但是处置起来很慢,效率低。正在资产管理公司一筹莫展之际,一位叫王都的华人出现在AMC面前,此前,他因成功参与了广信、粤海的不良资产处置,被华尔街誉为中国不良资产处置第一人,他开始给AMC介绍亚洲金融危机后东南亚等国的不良资产处置经验。不久,一些密切关注中国金融改革的国际投行也发现了这个巨大的金矿,为了寻找了解中国情况的伙伴,它们纷纷寻求与王都的合作。随后两方一同向AMC展开了游说,劝其向外资打包出售不良资产,王都及投行就这样成了中国不良资产交易市场的第一批买家。2001年10月,财政部、央行和外经贸部联合发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吸收外资参与资产重组与处置的暂行规定》,正式打开了外资进入不良资产市场的大门。2001年6月,华融向全世界宣布将打包出售不良资产(“华融1号”)。经过争夺,2001年12月,王都所在的KTH基金公司和摩根士丹利、雷曼、所罗门、国际金融公司等外资组成的联合投标团仅以7个亿(8.125%的折扣)拿下了华融3个资产包,价值108亿。2003年,摩根士丹利完成这笔不良资产的处置,现金回收率19%,回收费用占回收金额的8.5%,摩根士丹利赚得了超过100%的利润。在“华融1”做成之后,信达、东方、长城、华融陆续将多笔不良资产打包给外资投行,一些商业银行也开始加入这个行列,尽管《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能买卖资产,但通过变通的方式,建行、中行等开始试点。在与外资合作的过程中,AMC也获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自己处置不良资产。2004年底,据银监会统计,不包括债转股,AMC共处置了6750亿不良资产。根据普华永道的统计,其中外资投行共买了价值60.16亿美元的不良资产,约占总量的十分之一。外资进入中国不良资产市场所暴露的问题但随着不良资产市场的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并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首先备受争议的就是当年吃螃蟹的“华融1”,起因是KTH和摩根士丹利合作的破裂,并发生法律纠纷。对当时的情形,业界人士评价摩根士丹利是“大佬耍混”,因此曾一度垄断中国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王都,将一些内幕公之于众。媒体跟进之后,引发了对AMC贱卖的讨论。市场能否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有一套相对完善的评估不良资产价值的体系,但在当时其实是没有的,不良资产市场中的买家都只有自己的一套土方法。许多来中国不良资产市场淘金的国际投行起初也没有评估不良资产价值的方法,现在业界通行的资产评估表,其原始模型是王都和其妻子在飞机上临时随手画出来的。虽然每家AMC都有自己的评估部,但这些资产时间久远,以AMC的人力即便辅以电子化的手段,评估起来也如同盲人摸象,从而导致对资产的评估往往通过主观的判断和把握。虽然卖家和买家们缺乏一套系统的评价指标来评定资产的价值,但市场的反应往往能证明不良资产的实际价值。举例:2002年,长城向高盛协议转让两包价值40多亿元的不良资产,高盛出价2.1亿元。双方签订协议之后,出售底价被长城各地办事处获悉,处置价格如此之低,超出办事处的预期,从而长城各地的办事处纷纷抢先处置资产,处置价格都高出长城总部开给高盛的价格,结果等到交割时,名单上长城原有的资产已经出去了一大半,最后不了了之。另一笔同样开花没有结果的是2002年建行出售35亿的不良资产给摩根,这一次是银监会发挥了作用。2002年7月,建行将江浙一带的价值35亿的不良资产打包出售,资产包中有债务也有房地产,约占50%以上,被外资普遍认为是优质资产,摩根士丹利联合投标团通过协议拿到整个资产包,报价是7个亿。到2003年7月,建行召开发布会,然后向国家有关部门报批。谁知到2003年底,35亿的资产处置了不到五分之一,就已经回收3个亿,按此比例,最终至少回收15个亿,如果将资产交给摩根士丹利,建行将会少赚8个亿,银监会了解情况之后,没有批准这笔交易。王都在与摩根士丹利发生纠纷之后,曾专门撰文痛斥中国不良资产市场的弊病。他认为国内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存在诸多误解,认为这个行业很神秘,认为不良资产处置专业性很强,所需资金量大,只有国际投行才能做得了。而根据他的经验,外资投行并没有适合中国不良资产市场的先进经验,摩根士丹利当初派到中国的管理人员没有一位从事过不良资产处置。王都称,在处置“华融1”时,外资投行也没有付款,实际是空手套白狼。中国的金融界只不过被摩根士丹利这张“百万英镑”骗了。不良资产是一个信息严重不对称的行业,赚钱主要是靠信息不对称赚钱。谁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将决定谁能获得更大的价值,从这个角度上讲,最能获得信息的应该是国内的企业,而不是外资投行。可惜的是中国人不知道这是赚钱的机会。摩根士坦利2001年敲开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市场大门时,使用的手段也是信息不对称。中国银行界面临的问题明明是如何降低新贷款中的不良资产问题,而摩根们却偷梁换柱地把它说成是如何处置现有不良资产问题。摩根们在美国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主要方法明明是Buyandhold,即买下来等待大经济环境的复苏,但它在中国却宣扬所谓的"冰棍理论"。而我们上当受骗,便是因为我们自己觉得自己不懂。2004年:第二次剥离2004年5月22日,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了第二次不良资产剥离。这次剥离的特点是部分资产不按照账面价值转移,而是由财政部给出一个“适宜的价格比例”。2004年6月21日,信达以账面资产50%的名义价格获得了中国银行、建设银行2787亿可疑类不良资产的批发商资格。在此基础上,2005年初,建行又向信达剥离了569亿损失类不良贷款,之后,准备上市的交通银行也向信达剥离了650亿可疑类不良贷款。最终,信达与东方签署《债权转让协议》,将从建设银行剥离的1300亿可疑类不良贷款批发转让给东方。这次不良资产剥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商业银行上市而美化其资产负债表。与第一次的“政策性剥离”不同,此次剥离被定义为“商业性剥离”,因为第二次剥离的不良资产形成时间短,贷款决策的商业化程度较高,贷款分类标准更加明确,贷款手续也相对规范,总之就是较第一次质量较高,也就是更为值钱一些。第二次剥离距离四大的成立时间已经过去了5年的时间,这5年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通过不良资产的大规模一次性剥离,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向建立“好银行”的目标迈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据统计,剥离后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平均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剥离后,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强化金融监管的措施,完善了金融监管责任制,也进一步加强了对信贷风险的内控管理,健全了贷款发放和贷后管理责任制,使银行信贷资产的存量和增量风险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化解和抑制,银行业出现了稳健发展的良好势头。第二,促进了国有企业扭亏脱困,推动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共与580多户国有重点企业签订了债转股协议,转股金额近4000亿元。债转股企业2000年资产负债率由73%降至50%以下,减少利息支出200亿元,其中80%的债转股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尤为重要的是,债转股推动了企业改制进程,实现了股权结构多元化,明确了出资人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所有者约束。债转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明显改善,为下一步持续良性发展打下了制度基础。与此同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为数不少的国有企业债务人达成了资产、债务重组的协议,减轻了一些国有企业的财务负担,使它们重新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对一些具备条件的企业,积极推荐上市,帮助国有企业充分运用资本市场功能,加快改革和发展。第三,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资产处置速度和回收率达到了国际上的较高水平。截至2003年末,我国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共累计处置不良资产5093.7亿元,累计回收现金994.1亿元,占阶段性处置不良资产的19.52%。其中: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不良资产1360.4亿元,回收现金293.7亿元,占处置不良资产的21.59%;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不良资产1652.4亿元,回收现金158.0亿元,占处置不良资产的9.56%;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不良资产866.5亿元,回收现金164.5亿元,占处置不良资产的18.99%;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不良资产1214.3亿元,回收现金377.9亿元,占处置不良资产的31.12%。第四,通过运用兼并、重组、破产等业务手段,推动了资源的市场化流动,促进了国民经济结构调整。资产管理公司把不良资产看作是一种配置不当的资源。两年来,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觉把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局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出售、拍卖、招标、资产债务重组、资产置换、兼并、收购等手段,重组账面资产超过数百亿元,涉及企业几千户。有效地推动了企业间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重组。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还对二十余家上市公司进行了有效重组,使这些上市公司重新获得了生机,促进了证券市场的稳定,维护了投资者的利益。第五,积极开展金融创新,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育和效率的提高。五年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利用创新业务处置不良资产,推动了拍卖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丰富了金融市场品种,促进了市场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不仅如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还积极研究和探索各种金融资产定价技术,全面开拓财务咨询、国际化处置等金融业务,提高了金融市场效率。可以说,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一定意义上填补了中国金融市场的某些空白。资产管理公司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不良资产对外处置的招标工作,已经吸引了国际上一流的投资银行和著名的跨国公司。与外国投资机构组建合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共同处置不良资产的有关事宜也正在抓紧进行。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还对资产证券化业务进行了深入研究,可望不久在国内推出一种全新的金融品种——资产支持证券。第六,促进了社会信用秩序的健全和完善。信用秩序混乱是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的一大痼疾。由于特殊职责、特殊历史使命的要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在主张债权人权利,加强债权管理,积极追偿债务等方面的力度明显强于其它金融机构,有力地维护了社会信用,促进了市场经济秩序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2005年:第三次剥离中国工商银行将4500亿可疑类贷款分作35个资产包,按照逐包报价原则进行出售,其中,华融中标226亿,信达中标580亿,长城中标2569亿,东方中标1212亿。此外,工商银行还将2460亿损失类贷款委托给华融处置。总的算起来,三次不良资产剥离的总金额大约是2.2万亿。具体到每家资产管理公司的情况大致如下:信达:1999年-2001年,陆续政策性收购建行、国开行不良贷款3946亿;2000年-2004年,陆续接收财政部、建行委托管理、处置的债权资产和债转股资产1123亿。东方:截至2008年6月末,累计接收银行不良资产6751.46亿(含新收购部分52.38亿),其中政策性收购中行不良资产2773.13亿。长城:自2005年以来,共收购中国银行资产包7个,工商银行资产包17个,华夏银行资产包1个,债权本金共2634.5亿。华融:2000年,政策性收购工商银行4077亿不良资产。2005年—2010年: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2005年,建设银行成功登陆港交所,拉开国有银行银行股改上市的好戏。2006年6月1日、7月5日,中国银行分别在港交所、上证所挂牌,实现“A+H”股上市,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渐入佳境。2006年10月27日,工商银行“A+H”股同步上市,国有商业银行掀起上市高潮。2010年7月15日和7月16日,农业银行先后在沪港挂牌,国有商业银行完成收官之作。不良资产的处置一直是上市公司以及意欲上市的公司面临的重要问题。对于银行来说,一般情况下银行更愿意自己‘消化’不良资产,除非为了上市来不及处置,急于甩掉不良资产沉重的包袱,才会考虑以打包的形式通过资产管理公司尽快转出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改上市,无疑使国内不良资产的市场迎来“洪峰”。2008年:4万亿投资及其后遗症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蹒跚前行的全球经济引发了人们对通货紧缩的担忧,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大范围的金融危机,已经危害到各个经济领域,制造、加工等实体经济也受到很大损害。世界市场的萎缩,中国传统的出口产品一下子就失去了市场,大量的产能过剩,人员失业、市场出现了疲软状况。恰如一声惊雷,根据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所匡算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令阴云密布的中国乃至全球经济震撼不已。中国政府出手之急,力度之劲,更大为出乎世人意料。11月9日晚,中国政府通过中央电视台,公布了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政府将强力启动拉抬内需计划,两年内扩张投资4万亿元;同时决定,明年起增值税转型改革在全国推开,货币政策亦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来自中国政府的“一揽子计划”的好消息,为在衰退中苦苦挣扎的全球经济打了一针强心剂。但4万亿投资在给中国的经济情况带来改善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弊端。地方不少政府投资项目因各种原因连年亏损,成为地方大规模的不良资产。而且这些项目大都是由政府主导,具备地方国企背景,所以地方需要建立本地的资产管理公司去处置、盘活这些不良资产。同时,银行在过去几年得到了好处,但是随着投资的慢慢消化,不良贷款问题也开始隐现。2014年,市场上不良资产交易机会较之前有所增加,但总体上没有出现大批量转让资产包的情形。此前,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对外发布的调研报告中也显示,随着不良贷款处置的紧迫性增强,近半数商业银行会向市场推出资产包,向市场推出资产包的本金规模多数在10亿元以下和10亿~50亿元之间,资产类别以损失类、可疑类为主。2009年以来的信贷爆发后遗症正逐渐显现,不良贷款已成为阻碍商业银行发展的绊脚石。如果说银行和AMC的第一次合作是在政策的推动下被动完成的,那么这次它们的再度“牵手”则更多是市场化的选择。由于不良贷款的大幅反弹,银行处置“不良”的压力也日渐增大,未来与AMC的合作必然会越来越紧密。结论:不良资产的收购处置以任务和投机为主,无长远规划,没有把不良资产当做一个行业在做;政府对金融、银行业认识的局限性;资产管理公司的处置技术和手段相对陈旧落后;行业从业者规模小、实力弱、影响力弱;缺乏专业的团队、技术、平台。不良资产行业的今天各个行业不良资产规模巨大银行不良资产1.4万亿随着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不良资产行业作为反经济周期行业,非但没有减少、消失,反而出现了增长的趋势。2014年3月份,国家审计署公布各级政府的负债是24万亿。银行的不良资产规模超过万亿,企业、信托和政府的一些应收账款和项目投资不能到期兑付的,也就变成了不良资产。结合历史发展趋势,伴随国有银行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不良贷款剥离,我国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先后经历了三次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近期来看,我国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有明显的双升趋势。(如下图)这里需要重点提及的是非信贷不良资产。除商业银行外,证券、保险和信托机构也面临产生不良资产的风险。2007年底开始,我国股市从高点持续下调,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一些证券公司的潜在风险可能会逐渐暴露;一些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狭窄,隐藏风险;少数信托投资公司挪用信托资金进行投资,或委托理财,而受托人风险管理技术不高。由于信托业跨越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形成了一个较长的金融产品链,涉及很多利益主体,很容易将风险传导给其他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从而推动金融系统内不良资产规模的上升。(2009年-2014年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走势图)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P2P、小额信贷公司等企业应收账款**万亿元政府负债28万亿元PE信托13万亿规模资产公司4+14即为四大资产公司,1即为省级资产公司。四大资产公司的发展与挑战2012年,信达资产引入中信资本、渣打集团、瑞士银行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四家战略投资者,并于2013年12月12日在香港市场上市。

2014年,其他三家资产管理公司也密集地进入了转型的攻坚期,分别作出实质性的举措。

华融资产于2014年8月引入中信证券

、中金公司、中国人寿

、中粮、复星、高盛共8家战略投资者,出售20.98%股份,集资145亿人民币。华融预计在2015年内赴港上市。

长城资产也于2014年年初的年度策略研讨会上表示,未来三年的工作主线是“股改、引战、上市”。2015年1月底,长城资产入主德阳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至此已经集齐信托

、保险、基金、租赁、证券、银行6张金融牌照。

东方资产2014年年2月表示,“改制是东方资产2014年的头等大事”,财政部批准了该公司启动股改准备工作并研究股改方案;东方资产战略定位为“资产管理+保险

。近年来,东方资产积极推进新商业化不良资产业务。2014年全年,公司不良资产业务收购规模达500亿元,收购资产包151个,为上一年度的9.5倍。东方资产于2012年控股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也为此作出铺垫。四大资产公司的困境:专业团队少、处置能力有限省级AMC已经十家2014年7月,银监会正式批复江苏、浙江、安徽、广东、上海五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成立,这些地方AMC参与当地省(市)范围内的不良资产处置。这五家AMC分别为江苏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浙江省浙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安徽国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广东粤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五家省级AMC正式落地,意味着当地的金融企业可以按照《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向这五家AMC批量转让不良资产。据悉,相较于四大AMC而言,地方AMC购入的不良资产只能采取债务重组的方式处置,不得对外转让。事实上,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四个省市的AMC早已筹备完毕,均为国有企业独资,资本金分别为50亿、10亿、50亿、12亿。只有安徽是新近成立,由四大AMC之一的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携民资参与。安徽国厚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底,注册金10亿,发起人是上海东兴投资控股发展公司。上海东兴投资控股发展公司是央企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安徽AMC的法人代表为张公俊,张公俊是深圳大华资产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担任汇联金融的独立董事。安徽国厚的其他股东为合肥博雅商贸有限公司、深圳朗润集团有限公司,这两家则由安徽民营企业家李厚文主导。李厚文为安徽文峰集团董事长、安徽舒城正兴村镇银行股东等,是安徽省六安市的民营企业家由此看来,不良资产行业已经获得了市场和政策的支持。2014年年6月,福建省已授权组建成立一家省级资产管理公司,由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福建投资集团”)注资10亿元成立全资子公司福建省闽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闽投公司”)。工商资料显示,闽投公司工商注册办理于2014年6月13日,经营范围主要为“开展福建省范围内金融企业不良资产的批量收购、处置业务”,此外还包括资产管理相关的企业并购、重组、投资业务。2014年年7月份,在与天津市国资委、金融办、天津银监局等部门沟通后,天津津融投资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津融集团”)正式向市政府上报了《关于申请市政府授权津融集团开展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处置业务的请示》。此后,津融集团的申请获得了市政府批复,并于三季度将该批复抄送财政部和银监会进行备案。

工商资料显示,津融集团成立于2013年7月26日,注册资本28.88亿元,为天津市国资委和天津市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王工布。2014年11月25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北京市国资委渠道获悉,北京市国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国通公司”)已正式成为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授权、银监会备案的北京市唯一一家可开展金融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和处置业务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目前在银监会层面,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实行备案制,地方上报新设或者授权机构的材料,符合相应硬性条件即予以备案。也就是说,省(市)级政府授权和银监会备案通过,是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设立最核心的两个环节。重庆和辽宁则直接授权当地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营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处置等业务,分别为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渝富集团”)和辽宁省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下称“辽宁国资经营公司”)。

渝富集团是全国首家地方国有独资综合性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于2004年3月18日正式成立,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由重庆市国资委直接监管;辽宁国资经营公司成立于2006年,注册资本10亿元,经营范围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咨询,股权投资及管理等。湖北省已在沟通赋予湖北省宏泰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职能。后者是2006年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是湖北唯一的一家省级国有资产运营平台。行业环境及政策趋势金融改革面临新形势在2004年开始的主要商业银行财务重组中,近万亿元不良资产的剥离帮助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减轻了财务包袱,完成改制并成功上市。针对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重组、改制也在持续推进。其中相当比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高风险资产将流入不良资产市场。国企改革重组加速中央在部署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推进国有资本战略性重组,鼓励中央企业与其它企业采取并购、置换股权、相互持股等方式实现优化配置,国企利润大增,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实现了股权结构的多元化,更多的中央企业将整体改制上市,这些企业必须尽快解决债务问题,对不良资产处置有利。不良资产市场的法律环境趋好新颁布的《物权法》赋予了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对不动产的查询权,明确了司法裁定抵债情形下物权变动规则,增设了动产浮动抵押担保、应收账款质押及基金份额质押等新型担保制度。这些对债权人做好尽职调查、抵债物处置和有效实现担保权利等非常有利。行业整合大势所趋2015年5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杭州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同时宣布40亿元不良资产将上线淘宝拍卖会资产处置平台,并于6月20日正式开拍。中国信达浙江分公司当天在现场推介400亿元不良资产,其中10%将通过淘宝拍卖会资产处置平台首发预展,征集有意向的竞买人。淘宝资产处置平台的成立,旨在为资产交易机构提供网络处置平台,满足中国用户透明、公正、快捷的交易需求,打造一个网上的“资产交易超市”。2015年“互联网+”成为国家经济战略的关键词,用互联网去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中国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随着中国互联网用户对司法拍卖动产、不动产的处置关注度的提高,对优质资产的需求也目益突出。资产处置平台将把资产处置机构、银行、海关、产权交易所、拍卖行等各种掌握着资产的机构与淘宝用户有效连接,这些机构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创造新的资产交易生态;同时,合作机构的专业化服务、资产处置经验与网络拍卖模式有机结合,让资产交易更加简单、先进和低成本,最终成为一个拥有全国产权交易信息、公平透明的资产交易服务平台。业内人士预计,2015年资产交易市场规模将达15000亿,将是电商的一片新的蓝海。淘宝的网络拍卖模式的优势,已在司法拍卖过程中获得充分的证明,也被资产处置机构所认可,银行、海关、金融机构和拍卖行等各种机构,都希望占据网络先机,将抵押房产、土地、抵押物上传到资产处置平台上公开拍卖。不良资产行业的明天(标黄的地方需要详细阐述)最大挑战: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加,深度结构调整,2014年今后5年是金融机构不良集中爆发、消化周期银行、四大AMC(做全牌照,相对其他金融版快,不良资产盈利有一定难度,四大不会拿太多精力做不良,更愿意挣通道费)、省级AMC的定位(优势和不足:不专业,没做过),决定了不良资产行业要走专业化的道路,特殊资产流动性、退出通道和处置模式创新会持续增加。

在2014年GDP增长率基本稳定的背景下,小微企业和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质量波动虽然会导致不良资产在原有基础上较快增长,但并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作为我国不良资产的总规模中的主体,预计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惯性增长趋势在未来短期内会保持不变,未来两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将保持一定增长,但随着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政策干预,增长幅度不会太大。中国经济在未来的高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面临经济周期的考验,每次周期性调整的到来都会产生不良资产。另外,除了经济周期性波动形成不良资产、出现问题金融机构以外,目前,在房地产贷款、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银信合作产品、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四个方面的不良资产市场,仍然潜力巨大。金融业2012、2013年经济持续下行让银行资产质量下滑,包括大型商业银行在内的所有类别的银行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均保持上升。另外,金融改革加快,股权投融资、债券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速,IPO推进注册制改革,持续低迷的直接融资市场将重新活跃。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可能成为新的风险资产为应对2008年始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5.12坟川特大地震的影响,中国出台了4万亿元人民币的刺激经济增长计划,地方政府借用融资平台获得资金,银行提供配套资金支持经济增长,信贷发放呈井喷之势。自2010年起,这部分融资逐渐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清理规范工作正在深入进行,有些项目的后续融资需求就会受到挤压,流动性就会出现问题,为从事不良资产管理的企业带来发展机会。信贷资金流入非实体经济,潜在风险巨大在2008年股票市场探底回升之际,股市出现普涨局势,各路资金纷纷流入股票市场,一些单位和个人通过各种手段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投入股市等非实体经济,一旦股市等非实体经济出现问题,这部分信贷资金的潜在风险将迅速转化为现实风险,危害经济金融安全。房地产贷款风险积聚当前中国房价过高,许多老百姓望房兴叹,已经购房的业主成为“房奴”,中央也三令五申要求严格控制房价过快上涨,相继出台不少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房地产是严重依赖银行信贷资金的行业,随着这些调控政策的落实,房地产销售的火爆局面可能被遏制,巨大的赢利空间可能被严格限制或回归理性,房地产的资金链条可能出现问题,从而出现新的巨额不良资产,引发金融风险。非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除了传统的银行不良贷款以外,随着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社会融资活动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来源也日趋多元化。因资本配置不合理、政策调整等原因,派生出的涉及企业资产不良的问题,同时非金融企业应收账款持续增加,在这些陷于压力、问题或转型中的企业或项目里存在着大量的投资机会。企业的不良资产和银行的不良资产比起来,市场潜力巨大。不良资产主要处置方式的分析债转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将不良资产转变为对企业的股权,变原来的债权债务关系为投资关系,由企业的债权人转变为企业的出资人和股东,并按所持有的股份分享盈利或分摊亏损。由于这种方式无须政府出资,避免社会震动,企业对实行债转股的贷款不必再付息,成为直接受益者,因此受到政府和企业的欢迎。局限性:首先,国家对实行债转股的企业范围作了具体的规定;其次,实施债转股的企业还必须满足几个条件:产品品种适销对路,有市场竞争力;工艺装备为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企业领导与管理水平较高;债权债务关系清楚;转换经营机制的方案符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因此,这种操作方式只适合于那些债务负担重、财务状况不好但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发展前景、已上市或有上市可能的企业。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企业将被排除在外。更进一步讲,债转股只能暂时减轻银行不良债权压力,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银行资金来源和资产运用的匹配性问题。债转股的作用:债转股可以把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盘活。通过资产管理公司来使企业重组,改变单一的国有资本,增加国有资本的活性。强化对企业的经营监督。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国有企业资金严重依赖银行贷款,但银行的债权人地位使得银行无法约束企业的行为。实行债权转股权后,资产管理公司取得对企业的监管权,就能增加对债务企业的约束力度,防止企业经营行为短期化,保障资产管理公司的权益。减轻国有企业负担。国有企业脱困的目标艰巨,债务问题是其主要梗阻之一。债转股后,企业不用还本付息,负担随之减轻;同时资产负债表也趋于健康,便于企业获得新的融资。社会震动小,容易得到各方支持。债转股兼顾了财政、资产管理公司、企业三方面的利益。资产管理公司债权变股权,没有简单勾销债务,而是改变了偿债方式,从借贷关系改变成不需还本的投资合作,既没有增加财政支出,又减轻了企业还债负担,资产管理公司也获得了管理权。这是一种现实代价最小的债务重组方案,社会震动小,所以,可以在较大规模上运用,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收到解脱资产管理公司和国有企业债务症结的成效。通过债转股可以促进对企业进行改制,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债转股触及企业的产权制度,推动企业尽早建立新的经营机制。通过债转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为企业的股东(一般为大股东),可以对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从机制上进行改组,有效防止了企业“穿新鞋走老路”。资产和债务重组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对企业进行重整,实行债务重组,通过多种渠道将企业债务转化为投资,改善企业财务状况,最终通过优势企业兼并,或由新的投资者收购,从而达到转化不良资产的目的。局限性:但是运用债务重组方式进行不良资产处置,适合重整的企业一般只有两大类:一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中型企业,二是对国民经济稳定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同时上述企业的主要债权人数量不多且比较集中。资产重组的作用:重组能够有效的提升资产的价值,保证各方面不受到更大的损失。事实上,通过重组让企业活了,才谈的上还债,企业垮了,什么都没有了,损失更大。对于债权人来说,可能血本无归。运用资产重组手段处置不良资产更适合中国国情。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银行与财政功能错位的产物,也是体制转轨过程中信用缺失的产物。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和国有企业,从本质上看,大多是资源配置不当的问题。如果简单的采用拍卖的方法,不但效果有可能不好,还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同时,资产状况继续恶化将导致国家、职工、企业各个方面的损失,而通过重组,重新整和资源,既救活了企业,也对社会的稳定很有意义。重组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通过资产重组、财务重组、资产置换、股份制改造等,可以将负债企业整和成好的项目和企业。对于提高企业的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很有意义。不良资产出售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贷款进行重新组合而形成不同的贷款组合,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贷款组合的最低接受价格,向社会投资者再度出售或转让。局限性:根据规定,在我国不良贷款的购买者只能是有贷款管理权的金融机构,这就决定了贷款再出售的对象仅限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境外合格投资者。另外,我国不良贷款从银行平价转售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方式也大大影响到了不良资产的出售折扣率,降低了其在价格上的吸引力。相对于其它方式,不良资产的出售具有两个优点:1.处置时间短,回收现金快。世界各国处置不良资产的一条基本经验是:不良资产停留的时间越长,资产贬值的程度就越高。而利用打包出售的方式处置不良资产,恰恰可以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速度,对急需创造现金流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很有意义。2.交易成本低,风险相对较小。与其他方式相比,资产打包能一次性地处理大量的不良资产,节省人力,降低成本。但是,不良资产打包出售有两个不足:1.目前不良资产打包动不动就是几十亿,数额太大。这么大的不良资产数额的出售价格比单独出售要大的多,这就限制了参与购买不良资产的人群,民间资本很难进入。虽然目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提供了一些融资方法,比如不良资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