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知识汇总1.1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1、相关概念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自然增长:即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2.人口过渡理论3.人口增长模式模式特点分布原因问题对策高高低(工业化前)出生率、死亡率为35%左右原始群落自然灾害、战争、疾病;生产力水平低下,营养不足,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基本生存、生活得不到保障发展生产力过渡模式高增长阶段(工业化前期)首先是死亡率快速下降,出生率仍很高一些发展中国家(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食品供应与营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增长快,人口压力大,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供应紧张计划生育,开源节流,可持续发展过渡模式增长下降阶段(工业化后期)出生率快速下降,死亡率下降缓慢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土尔其、阿根廷、印度、中国、韩国、新加坡)家庭愿意抚养更少的孩子,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三低”模式工业化后目前多数发达国家(特别是西欧负增长,死亡率略有上升);除了增长下降阶段的社会原因外,与社会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青年人推迟结婚、减少生育有关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社会负担重,老年人生活困难、孤独鼓励生育,鼓励移民,3、应用举例世界人口增长1770年之前增长缓慢:工业化之前1770-1950年快速增长:西方国家开始工业化1950-1999年更快增长:发展中国家开始工业化1999年至今开始减速:发达国家开始进入负增长,一些发展中国家进入增长下降阶段4.特别提醒a某时段人口的增长数量的多少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和人口基数大小两个方面b影响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高低和人口增长的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c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d“三低”模式的人口增长模式因老龄人口比重较高,死亡率可能上升典型例题:过渡模式的人口增长,平均预期寿命较短,出生率高,总人口中少年儿童比重高,老年人口比重低,为年轻型人口结构(多为发展中国家);“三低”人口增长模式,由于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少年儿童比重继续下降,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成为老年型人口结构(多为发达国家);由过渡模式向“三低”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则会出现成年型人口结构,由于出生率下降,人口中少年儿童比重略有下降,成年人口比重上升,成为成年型人口结构。1.2人口的迁移概念人口迁移: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人口迁移的判断方法:a空间位移:有迁入地到迁出地b居住地变更:跨越行政区域界限c时间限度:具有永久性或长期性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应用举例——国际人口迁移a新大陆发现前人们的迁移活动集中在旧大陆b发现新大陆至二战前的迁移主流方向:旧大陆(亚、欧、非)新大陆(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原因:为了缓解旧大陆的人口压力,开发新领地,带着发财梦的移民自愿迁移,被贩卖的奴隶被迫迁移c.二战后至今的迁移主流方向:欠发达地区(亚、非、拉)发达地区(欧、北美洲、大洋洲)原因:欠发达地区人口压力大,发达地区经济条件好,机会多。注:欧洲由人口迁出区变为人口净迁入区;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北美和大洋洲仍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推拉理论及实例迁出地的推力、迁入地的拉力以及地域联系的方式促成了迁移。具体分为:a.经济原因——主要原因如发展中国家的优秀人才外流、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三峡移民、西部大开发引起的移民b.政治原因(包括战争、国家政策、政治迫害)如1972年乌干达亚裔被独裁者驱赶迁往英国、我国历史上的移民戌边、巴勒斯坦战争难民c.社会文化原因(包括宗教、民族、种族、求学问题)如越来越多的学生去海外留学,1947年印巴分治1500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d.生态原因(包括自然环境差异、环境破坏、自然灾害)如美国老年人向南部“阳光地带”的迁移,旱涝灾害引起的迁移e.其它原因(包括家庭和婚姻、投亲靠友、年龄)如落叶归根、男性比女性更富有迁移动力4、特别提醒:a几百年由移民建立起来最大的国家:美国b发展中国家普遍的人口迁移空间形式: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中东地区外籍工人较集中的原因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伊朗、沙特等产油国因石油收入大增,经济发展很快,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1.3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合理人口数量特点最大值最佳值计算依据自然资源条件自然资源条件、社会条件影响因素最重要的因素是淡水,其次是土地。开放程度、自然环境、科技水平、消费水平、相对性不断变动,但在一定历史阶段,是可以相对确定一个取值范围的特别提醒a我国最大人口容量16亿人左右b中国人口合理容量8—9亿人c世界最大人口容量100亿人左右d世界人口合理容量60亿人左右2.1城市的空间结构概念城市功能区:同一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的需求往往是相同的,从而导致它们在空间上的集聚。功能区内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它功能。功能区之间不一定有明显界限。城市空间结构(地域结构):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有规律地结合,并随各种原因在不断变化。特点功能区面积区位特点功能区特点中心商务区小位于城市中心或次中心建筑物高大密集、经济活动频繁、交通便捷、通信发达,早晚人口流动量较大,人口昼夜差异大商业区小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对交通条件要求最高住宅区最大最普遍地价适中,环境洁净出现高级与低级住宅区的分化,且背向分布工业区大向市区外缘扩展和迁移,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专业化程度高,积聚性强,形成片状工业区,因减低成本和环境要求而远离城市中心原因a历史因素:早期功能的延续(北京的故宫,早期是中国政治中心区,现在则是文化旅游区)b社会因素:社会地位、宗教信仰、生活方式,(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英国伦敦的唐人街,北京牛街回民小区)c.行政因素:政府政策、城市规划d经济原因——主要原因经济区位(交通运输的通达度和距城市中心的远近)决定土地利用价值(地租),具有相应付租能力的功能区就会进驻该地付租能力: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付租能力的衰减速度: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该理论也有特例,比如服装工业、印刷工业、高新科技工业由于占地少、污染小、付租能力强,可以布局在城市内部。4..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分化一般用人口规模来表示城市规模。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其地域结构的分化越明显:小城镇:各用地功能混杂,没有明显的地域分化。中等城市:外围形成居住区,市中心往往形成工商混合区大城市:功能区种类多,分化明显城市划分为四个等级:超大城市—人口400万以上;特大城市—人口100-400万以上;大城市—人口50万-100万;中等城市—人口20万-50万;小城市—人口20万以下城市中心地理论:a.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相互重叠、交错,形成层层嵌套的城市体系。b.同等级中心的服务区是彼此既不重叠、没有空白的六边形c.一般情况下,城市的规模越大,等级越高、服务功能越强(等级高、种类多),服务范围越大,相互之间距离越远。但并不等于说,城市的规模大小与城市服务功能的大小或强弱成正比,因为有些小城市可能有自己的特色服务功能较强。特别提醒:市中心地租最高,沿交通线往外地租逐渐下降,在道路交汇处又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高中心,随后往外又继续下降。2.2城市化城市化的内涵及标志a.经济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b.人口:向城市集中。c.地域:农业用地发展成城市用地。2、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a.城市化进程快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原因都是:=1\*GB3①中心区人口过多、用地紧张、地价高、环境恶化;=2\*GB3②小汽车和高速公路网等交通的发展c特大城市迅速发展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集中于特大城市的现象更加明显。发展中国家特大城市数量多于发达国家d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纽约)地理位置------地理位置------适宜人类居住的中纬度自然条件------平原地带空间分布特点------多呈带状延伸政治经济因素------各地的政治经济中心日本东海岸城市带(东京)英国南部城市带(伦敦)欧洲西部城市带(巴黎)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上海)问题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区。问题环境问题:废气、废水、废渣、噪声问题交通问题:堵塞、汽车尾气社会问题:就业、治安、贫困住宅问题:发展中国家问题突出、拥挤、棚区;发达中国家内城衰落对策建立卫星城或新城对策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特别提醒: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总量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的本质: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2.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问题一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概念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所创造的人类活动的产物。包括物质方面和非物质方面。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地域性、综合性和相对稳定性。对城市的影响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对城市建筑结构的影响城市建筑表现原因建筑结构中国建筑围墙是主要景观,城有城墙,院有院墙,宅有宅墙,庙有庙墙;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中西地域文化存在差异,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美国建筑绝少围墙;园林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对城市建筑风格的影响城市建筑表现原因建筑风格中国建筑中国宫殿式建筑的红墙、黄瓦、飞檐、斗拱,宫廷中的楼、台、殿、阁是其代表建筑风格;中国“四合院”是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东方古代建筑突出皇权重要地位和封建等级制度;四合院民居蕴涵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礼制西方建筑豪华的皇宫、高大的教堂、开阔的广场、喷泉、花园、雕塑是欧洲典型建筑景观;花园、洋房、绿篱、草地是典型美国城市住宅建筑代表欧洲城市建筑表现出宗教影响占优势地位;现代住宅建筑反映不同收入阶层的生活环境3.1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问题一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变化较慢,相对稳定)气候——最重要。包括光照、热量、降水影响如:古巴的甘蔗、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松嫩平原的甜菜地形——平地适于发展种植业,坡地适于发展林木、畜牧。如:山地的垂直(立体)农业土壤——包括肥力,酸碱性的影响如: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山东的花生水源——灌溉如:河西走廊和宁夏平原(塞上江南)的粮棉,南疆的棉花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现在越来越成为主导因素)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如:城市郊区的农副产品基地(乳牛、花卉、蔬菜)。改革开放后,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农业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变迁b.交通——运费占成本比例较高的产品,或者易腐的产品如:园艺、乳畜业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注:现代交通工具和冷藏保险技术,使易腐食品接近市场的必然性降低。一般运输距离越远、远量越大,则单位运费越低,使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农业类型可以远离市场。政策——政府采用补贴等形式科技——能够改造不利的自然因素,扩大农业区位的范围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从而使成本降低,意味着农民支付运费的能力提高,使产品与市场的距离对农业选址的影响降低。问题二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迁移农业原始农业迁移农业游牧业、迁移农业、初步定住农业注:迁移农业不使用畜力,少使用工具,生产技术极为简单,也无固定的农田。传统农业稻作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传统混很农业、地中海式农业注:a地中海农业临近欧洲市场,蔬菜、水果、园艺的生产受到极大推动,因此,许多地区传统的多样化农业已被专业化的商品性农业(水果、蔬菜、园艺)所替代。b传统旱作谷物农业和迁移农业的不同在于,其耕地是持续耕种下去的。现代农业种植园农业、现代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乳畜业、市场园艺业、大牧场畜牧业注:澳大利亚小麦绵阳带的分布图(P54)问题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土壤盐渍化(由于大水漫灌,排水不畅,使地下水水位上升,蒸发作用把水中的矿物质留在土壤表层,尤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很明显,如华北平原)2、荒漠化(由于植被破坏,农业用水过渡,湿地破坏,过度垦植,过度放牧)3、水污染、土壤污染、生态系统被破坏(农药)3.2工业区位问题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原料指向型原因: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的费用较高举例:水产品加工、水果罐头、制糖厂市场指向型原因: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的成本较高举例:啤酒厂、汽水厂、印刷厂、家具厂、石化加工厂、棉布厂、面粉厂等。动力指向型原因: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举例:有色冶金(炼铝),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原因: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举例:服装、包装、制伞、制鞋、电子装配技术指向型原因:技术要求高举例:飞机、卫星、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生物技术问题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原料、燃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工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逐渐增强。如钢铁厂选址的三次变化:选择靠近煤炭20世纪初期,技术改进,需煤量减少,选择靠近铁矿二战后,技术改进,运输成本降低,选择靠近海港。问题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1、概念一些工厂往往在空间上近距离集中称为工业集聚。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称为工业地域2、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工业联系共用基础设施(交通、劳动力、资源、能源);产品上下游关系或零部件组装关系。3、工业地域的发展由低到高工业点:少数几个工厂,规模最小。由低到高工业区:城市内部较大的工业聚集区。如中关村。工业枢纽:重要的工业城市。如:北京、沈阳、上海、天津、广州、武汉、西安工业地区:若干工业城市连成一片。如沪宁杭、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工业区并非所有工业点都能发展成工业枢纽或工业地区。像钢铁工业、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由于生产过程复杂,需要与众多与之配套的工业、服务业,往往能发展成为较高等级的工业地域。所以有“钢铁城”,而没有“糖果城”问题三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工业区条件工业部门发展特点欧洲西部工业区煤、石油等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工业基础好,市场广大,科技水平高,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重工业;电子、宇航等高新科技产业工业化早,高度发达北美工业区高度发达,微电子占有率高俄罗斯-乌克兰工业区重工业为主中国-日本工业区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产品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沿海,交通便利传统工业区高新技术新兴工业区代表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硅谷,中关村工业部门纺织、钢铁、机械、煤炭、化工电子、航空、生物技术发展基础煤矿和铁矿科研单位和高校区位条件煤铁资源、水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市场广阔环境优美,气候适宜,人才充足,交通便捷,市场广阔生产规模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工业分布高度集中规模较小发展趋势面临资源消耗大、运量大、污染重等问题。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并经历长期的改造历程。增长速度很快,产品更新换代快,研发经费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较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问题四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3地域联系问题一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当前地域联系的各种方式都向着网络化、快速化、专业化发展。交通运输(多、快、好、省)如果是大运量,首选水运和铁路如果是近距离,首选公路如果是很紧急,首选航空如果是大运量,首选水运和铁路如果是近距离,首选公路如果是很紧急,首选航空如果是石油和天然气,首选管道如果是临河(海),首选水运通信——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商业贸易——购储运销问题二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影响(以交通为例)影响到自然和人文的方方面面,以下面两方面为例对聚落形态的影响因水路兴起,沿河流带状发展c.铁路、公路使聚落沿交通轴发展综合交通使城市沿多方向发散发展城市由内聚形演变为放射状,向外围分散出卫星城或新城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点”:聚集人流、物流的各种“节点”,吧“节点”编制成“网”的便是各种交通线。交通便捷处,商业网点密度更大城市中心商业区的衰落,城市外围的高速公路旁。原因是:一方面,由于内城人口压力大,环境恶化,地价高,外城环境优美;另一方面高速道路网的建设和小汽车的普及。3.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a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b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4.1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危害问题一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对策元凶成因危害对策全球变暖CO2=1\*GB3①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产12000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浓缩洗衣粉)提升改造项目环境风险专项报告
- 物流年终工作总结五篇
- 大班教师演讲稿(14篇)
- 年会方案模板10篇
- 幼儿园大班教案《不许摸》
- 光伏租赁用电协议书(2篇)
- 2025年紫外光固化油墨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带钢传输自动纠偏装置项目合作计划书
- 成都四中小升初数学试卷
- 2025年石英玻璃光掩模基片项目合作计划书
- 不良反应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处理的标准操作规程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 SOP
- 2024年6月浙江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 保密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稿
- DB6101-T 3196-2024 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站内救助服务规范
- 货物采购供货方案(技术方案)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课件-2.1人员招聘的程序与信息发布
- 【魔镜洞察】2024药食同源保健品滋补品行业分析报告
-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全册)
- 《弘扬教育家精神》专题课件
- 职业中专对口升学复习语文基础知识-5-辨析并修改病句36张讲解
- 新能源汽车ISO9001:2015认证产品一致性控制程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