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博-法硕法学-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958a2e541f64c6ee29c39175684ed3f/a958a2e541f64c6ee29c39175684ed3f1.gif)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958a2e541f64c6ee29c39175684ed3f/a958a2e541f64c6ee29c39175684ed3f2.gif)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958a2e541f64c6ee29c39175684ed3f/a958a2e541f64c6ee29c39175684ed3f3.gif)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958a2e541f64c6ee29c39175684ed3f/a958a2e541f64c6ee29c39175684ed3f4.gif)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958a2e541f64c6ee29c39175684ed3f/a958a2e541f64c6ee29c39175684ed3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在富人区的她考研考博-法硕法学-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1.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自然资源中只能属于国家所有的是
A.矿藏、水流
B.山岭、戈壁
C.森林、草原
D.荒地、滩涂
答案:A
本题解析:
《宪法》第9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故选择A项。(只有城市的土地、矿藏和水流只能属于国家,切记。)
2.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严重危害结果的,对其应()。
A.认为构成犯罪,但不予刑事处罚
B.不予刑事处罚,也不认为构成犯罪
C.认为构成犯罪,由政府予以强制治疗
D.认为构成犯罪,但不追究刑事责任
答案:B
本题解析:
《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的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由于刑事责任能力是构成犯罪主体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严重的危害结果的,不构成犯罪,不予刑事处罚。
3.中国古代重实体轻程序传统终结的标志是哪一部法律的出台()
A.《大理院审判编制法》
B.《法院编制法》
C.《刑事民事诉讼律草案》
D.《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
答案:D
本题解析:
《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的制定是中国刑事诉讼走向近代化的重要开端,标志着中国古代重实体轻程序传统的终结。
4.画家甲为办画展向朋友乙借款5万元,并将自己的一幅画交给乙作担保,要求其妥善保管。双方约定1年内甲还款取画,否则该画即归乙所有。现乙对该画
A.享有权利质权
B.享有动产质权
C.不享有任何权利
D.享有留臵权
答案:B
本题解析:
《物权法》第208条规定,动产质权是指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出质给债权人占有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
5.“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的司法审判制度发端于()。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答案:B
本题解析:
五声即五听,是指西周时期审理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五听是指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引入了司法心理学。
6.共同犯罪人可分为()。
A.组织犯、实行犯、帮助犯、教唆犯
B.首要分子、帮助犯、教唆犯
C.主犯、从犯、教唆犯
D.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答案:D
本题解析:
【详解】我国刑法以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主,并适当考虑共同犯罪人的分工情况,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主犯分为三种:一是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也就是说,组织犯是首要分子的一种;二是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这也是首要分子的一种;三是其他在犯罪集团或一般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主犯既可以是实行犯,也可以是教唆犯。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从犯分为两种:一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从犯,即次要的实行犯;二是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从犯,即帮助犯,它是指未直接实行犯罪,而在犯罪前后或犯罪过程中给组织犯、实行犯、教唆犯以各种帮助的犯罪人。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被胁迫参加犯罪,即在他人暴力、威胁等精神强制下,被迫参加犯罪。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具体地说,教唆犯是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以及其他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意或者虽有犯意但不坚定的人,使其决意实施自己所劝说、授意的犯罪,以达到犯罪目的的人。
7.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的监督。
A.选民
B.原选举单位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群众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77条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原选举单位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罢免本单位选出的代表。故选B项。考生应当注意对比《宪法》第77条和《选举法》第43条的规定。根据《选举法》第43条的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受选民和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选举单位都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
8.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
A.犯罪地国家的刑法
B.犯罪人国籍国的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国际条约缔约地国家的刑法
答案:C
本题解析:
《刑法》第9条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
9.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标的物被提存后,毁损、灭失的风险()。
A.由债权人承担
B.由债务人承担
C.由债权人和债务人共同承担
D.由提存机关承担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民法典》第103条的规定,标的物被提存后,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债权人承担,故选A项。
10.下列关于各类法人的表述,正确的是()。
A.社团法人可以依据遗嘱设立
B.财团法人一般采取行政许可主义的设立原则
C.公益法人是非营利性法人
D.社会团体法人须依单方法律行为设立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A项错在:社团法人属于生前行为,而财团法人既可以是生前行为,也可以是死后行为,如依据当事人的遗嘱设立基金会。C项错在:公益法人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公益法人不营利。D项错在:社会团体法人在设立上可依单方法律行为设立,如养老院、学校等,但也有的依据双方法律行为设立,如中国法学会。但要注意:社团法人一般依据双方法律行为设立,依单方法律行为设立社团法人,如设立一人公司,这属于例外。
11.试论《中华人民共同国侵权责任法》的意义和主要特色。
答案:
本题解析:
其意义是:第一,完善民事立法的重要举措,民法典的又一部支撑性法律,标志着中国的民法典初步成型;第二,全方面、多层次、立体化保护民事权益,突破大陆法系传统,体例和内容具有中国特色;第三,有利于预防和制裁侵权行为,减少民事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第四,着力民权,惠及民生,内容给力,彰显了我国立法的价值取向和法律文明的发展程度。《侵权责任法》的内容,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部真正关注民众、维护民权、惠及民生的法律。它以保护公民个体权利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无论是人身权益,还是财产权益,从人的伤害到物的损害,从医疗损害到交通事故,从高空坠物到产品损害,从网络侵权到环境污染,都是从关注和维护公民自身的私权利出发,对民众的衣、食、住、行、人身、生命、财产等物质方面的权利和精神方面的权利的维护,构成了《侵权责任法》的全部内容。它进一步彰显了我国立法的价值取向和法律文明发展的程度。有特色的规定包括:第一,首次明确提出“精神损害赔偿”。《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一规定,是我国保护民事权利的重大突破与进步。在《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之前,虽然我国司法实践中精神损害赔偿已经有了不少案例,但在我国民事立法中对精神损害赔偿没有明文规定。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民事立法内容上的一大缺失,也难免会给我国司法的审判工作加大难度。而《侵权责任法》对“精神损害赔偿”予以明确规定,就有着其他司法解释所不能具备的宣示作用,使得权利人在追求精神损害赔偿时有了更高效力的法律依据。第二,首次把“隐私权”概念引入法典,彻底解决了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无法可依的难题。随着社会迅速发展,普法工作的不断深入,权利意识的不断普及,公民对个人隐私的维护越来越重视,我国之前的民事立法并未对隐私权有明确的规定,这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公民个人隐私权的问题。而《侵权责任法》第二条开宗明义地把隐私权当作公民的民事权益列入法典,受到法律的保护。《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六十二条具体的规定了侵犯隐私权应承担的责任。比如:网络侵权、网上人肉搜索、医疗机构经意或未经意泄露患者隐私和病历资料等,这些侵权行为,在《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前,就可能因无法找到担责的法律依据,而要得到司法解决就有很大的难度;《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侵权行为需要承担侵权责任,这是我国立法上的一大突破。还有网络侵权责任;缺陷产品召回及其惩罚性赔偿;有关医患关系的规定;雇主责任;对建筑物使用人高空抛物的过错推定,等等。
12.可以构成偷税罪的是()。
A.纳税人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且数额在5000元以上
B.纳税人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又偷税
C.纳税人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30%以上,不论实际数额是否在1万元以上
D.纳税人一年之内偷税两次以上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构成偷税罪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纳税人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且数额在1万元以上,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达到才能按照犯罪处理。排除A项和c项。偷税罪的另外一种情况是纳税人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又偷税。故选B项。
13.关于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由同级人大决定设立
B.地方各级审计机关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只对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受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并且受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或领导
D.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负责人由实施区域自治的民族公民担任
答案:C
本题解析:
根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64条规定,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者合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报请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AB选项错误。根据第66条的规定,地方人民政府的各工作部门受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并且依照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规定受上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或者领导。C项正确。
14.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监督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改变同法律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
B.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撤销或改变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
C.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D.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答案:D
本题解析:
根据《立法法》第97条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有权撤销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但不能改变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故AB选项错误。根据《立法法》第95条规定,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C项错误,D项正确。
15.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D.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112条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故选D项。
16.赵某因为涉嫌犯抢劫罪2005年1月1日被拘留,2005年4月1日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该判决2005年4月11日生效并被交付执行,赵某从什么时候开始将不享有政治权利?()
A.2005年1月1日
B.2005年4月1日
C.2005年4月11日
D.2017年1月1日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从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之日起计算,但是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当然适用于主刑执行期间。所以,从2005年4月11日被交付执行之日起赵某就不再享有政治权利。故选C项。
17.史称“贿选宪法”的是()
A.1913年《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B.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
C.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
D.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
答案:C
本题解析:
1923年曹锟贿赂议员选举他担任总统,为了替贿选的总统披上合法的外衣,迫使国会赶制的一部宪法,即《中华民国宪法》。由于这部宪法在起草和通过过程中受到曹锟贿选的操纵,故而被国人讥称为“贿选宪法”。
18.下列犯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的是()
A.贪污罪
B.非法行医罪
C.受贿罪
D.挪用公款罪
答案:B
本题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都需要以国家工作人员作为特殊主体。而非法行医罪的主体是年满16周岁未取得医师职业资格的一般主体。故B项正确。
19.下列选项中,属于单方法律行为的是()。
A.赠与
B.委托
C.遗赠
D.买卖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单方法律行为与双方法律行为相对应。单方法律行为是指基于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生效的法律行为,如遗赠、授权行为、行使追认权、抵销权和撤销权的行为等,故选C项。而赠与、买卖、互易、委托等都属于双方法律行为。注意:赠与为双方而不是单方法律行为,这不同于遗赠。
20.在资本主义宪法原则体系中,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的是()
A.人民主权原则
B.基本人权原则
C.法治原则
D.权力制衡原则
答案:A
本题解析:
资本主义宪法原则包括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和权力制衡原则。其中人民主权原则解决的是权力来源和国家合法性问题,是资本主义宪法的核心原则。故A正确。
21.小文系儿童影星,片酬颇丰。其父甲的弟弟乙生活困难。甲征得小文同意后,不顾小文母亲的反对,将小文的5000元片酬以小文的名义赠与乙。甲处分小文财产的行为()。
A.有效,因为甲已征得小文同意
B.有效,因为甲为小文的法定代理人
C.无效,因为小文母亲反对
D.无效,因为甲处分财产不是为了小文的利益
答案:D
本题解析:
《民法典》第35条第1款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因此,监护人在处分被监护人财产时须以被监护人利益为前提,本题中甲的行为并非为了被监护人利益,因此无效。
22.下列犯罪要求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为要件的有()。
A.索贿的
B.收受贿赂的
C.行贿的
D.单位受贿的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索贿的,即构成受贿罪;收受贿赂的和单位受贿的,要求为他人谋取利益,但是不要求是谋取不正当利益。行贿的成立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为必要条件。故选C项。
23.根据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对于利用法人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并由法人承担责任的职务作品,其著作权属于()。
A.作者本人
B.作者和法人
C.法人
D.作者或者法人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一般归作者本人享有,但对于利用法人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并由法人承担责任的职务作品,其著作权属于法人,故c项正确。
24.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一切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宪法规定了对华侨、归侨权益的保护,但没有规定对侨眷权益的保护
C.宪法对建立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未加以规定
D.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和私有财产的继承权规定在宪法“总纲”部分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A项表述错误,因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就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根据《宪法》第50条的规定,宪法不仅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同时也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故B项表述错误。根据《宪法》第43条的规定,宪法不仅规定了劳动者休息权,还规定了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故c项表述错误。根据《宪法》条文的结构顺序,D项表述正确。
25.依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其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在未经其法定代理人追认之前,该合同的效力为
A.有效
B.无效
C.部分有效
D.效力待定
答案:D
本题解析:
《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26.被恩格斯称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的是()。
A.拿破仑法典
B.罗马法
C.唐律疏议
D.汉穆拉比法典
答案:B
本题解析:
罗马法以私法为重点,是西方古代法律的集大成者。
27.下列选项中,应当在劳动中同工同酬的刑罚是()。
A.管制
B.拘役
C.有期徒刑
D.无期徒刑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可以同工同酬。而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只能在劳动后酌量发给报酬。故选A项。
28.依照刑法规定,犯绑架罪,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并处没收财产。
A.10年以上有期徒刑
B.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C.死刑
D.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绑架罪,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这是我国刑法中少有的规定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的情形。故选C项。
29.宪法的内容同其他法律一样,主要取决于社会的()。
A.阶级力量对比
B.物质生活条件
C.精神文明建设
D.经济制度的改革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具有同刑法、民法、诉讼法等其他一般法律相同的特性。这些相同特性是:它们都是由特定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内容上也同其他法律一样,主要取决于国家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故选B项。
30.李某欠赵某1万元,赵某为了索要1万元将李某关在地窖里,后由于地窖缺氧李某死亡,赵某的行为构成()。
A.非法拘禁罪
B.绑架罪
C.故意杀人罪
D.过失致人死亡罪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为了索取债务而将他人拘禁的,由于不具有勒索财物的目的,所以不构成绑架罪。根据刑法的规定,在非法拘禁的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才转化为故意杀人罪。而本题中,赵某没有使用暴力,所以不构成故意杀人罪。同时,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非法拘禁罪是结果加重犯,过失致使被拘禁人死亡是非法拘禁罪的加重情节,所以赵某构成非法拘禁罪。故选A项。
31.甲采取重伤的方法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民事判决,造成法院执行人员乙重伤。甲的行为构成()。
A.妨害公务罪
B.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C.故意伤害罪
D.过失致人重伤罪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由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法定最高刑是3年有期徒刑,所以其手段行为不可能包括重伤行为,故使用重伤的方法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超出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规制范围,应当按照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故选C项。
32.下列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是()。
A.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
B.有罪过性
C.刑事违法性
D.应受刑罚处罚性
答案:B
本题解析:
[详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表现为对国家法律所保护的某一种利益关系的侵犯。如故意杀人罪,是对国家法律所保护的公民的生命权及其所体现的公民的生命的侵犯。社会危害性是指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或者可能造成这样或者那样的损害。没有社会危害性也就没有犯罪;当社会危害性未达到一定程度时,也不构成犯罪。社会危害性具体包括:①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利益;②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后果,这里有量和质的关系。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基本特征,我国刑法根据犯罪社会危害性的不同在刑法分则中将犯罪分为十类。理解社会危害性时应注意,并非所有造成严重客观结果的都是犯罪,如交通事故,也可能造成人的死亡,但不一定构成犯罪。社会危害性应是对主观心理和客观结果的综合评价。(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违法行为各种各样,有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犯罪也是一种违法行为,它是刑事违法行为。违法的并不都是犯罪,只有违反刑法的才构成犯罪。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只有刑法规定为犯罪的行为才是犯罪,否则不论其社会危害性多大,均不能构成犯罪。(3)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如果一个行为不应当受刑罚处罚,也就意味着它不是犯罪。不应当受惩罚和不需要惩罚是不同的概念;不应当受惩罚是指行为根本不构成犯罪;而不需要惩罚是指行为已构成犯罪,本应惩罚但考虑到具体情况,如情节轻微,有自首、立功等情节,而免予刑事处罚,此时的行为还是犯罪,只不过不给予刑罚处罚罢了。由于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它必然引起被制裁的后果。所以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结果特征。
33.依据“准五服以制罪”制度,如果以尊犯卑,则处罚最重的亲等是()。
A.斩衰亲
B.子衰亲
C.大功亲
D.缌麻亲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依据“服制定罪”,以尊犯卑,亲等越远,处刑越重,缌麻亲的亲等最远,故选D项。
34.甲立有遗嘱,其内容为自己死后遗产全部由独生子乙继承。在一次车祸中甲乙同时遇难,甲当场死亡,乙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乙的儿子丙依甲的遗嘱集继承了甲的全部遗产。丙继承甲遗产的方式是()
A.代位继承
B.转继承
C.第一顺序法定继承
D.第二顺序法定继承
答案:B
本题解析:
代位继承是法定继承的一种特殊情况,是指在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情况下,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替该先死亡的子女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的法律制度。转继承是指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分割前,未放弃继承权的继承人也死亡的。其应得的遗产份额转由他的继承人继承的法律制度。
35.下列关于缓刑的表述,正确的有()。
A.对累犯不适用缓刑
B.由公安机关对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进行考查
C.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
D.缓刑的对象是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犯罪分子
答案:A
本题解析:
缓刑是指对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刑罚执行,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撤销缓刑的情形,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刑法》第74条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因此本题中A项正确。缓刑的适用对象包括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犯罪分子,不包括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故D项错误。根据《刑法修正案(八)》颁布之后的《刑法》第76条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77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在《刑法修正案(八)》生效之前,对于缓刑的犯罪分子依法由公安机关进行监督,选项B是正确的,但《刑法修正案(八)》生效之后缓刑的犯罪分子依法改为进行社区矫正,故B项错误,不再选择。考验期限:被判处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不得低于2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不得低于1年。故C选项的表达错误。
36.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为他人骗取保验金提供条件的,()。
A.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B.以保险诈骗罪的共犯论处
C.构成伪证罪
D.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保险诈骗罪两罪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第198条的规定,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明文件,为他人骗取保险金提供条件的,按照保险诈骗罪的共犯论处。故选B项。与之相似的是《刑法》第156条关于走私罪的规定。
3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布的宪法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临时约法》
C.“贿选宪法”
D.“蒋记宪法”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钦定宪法大纲》颁布于190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但还不能称其为宪法。《临时约法》也是宪法性文件而不是宪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宪法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曹锟政权颁布的,该部宪法是曹锟贿买议员选举当成大总统后制定的,因而称为“贿选宪法”,故选C项。“蒋记宪法”指的是1947年蒋介石政权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
38.某6岁女童的父母因意外双双遇难。根据《收养法》规定,下列有抚养能力的人中,有资格收养该女童的是()。
A.甲,女,29周岁,未婚,无子女
B.乙,男,45周岁,离婚,无子女
C.丙,女,38周岁,丧偶,无子女
D.丁,女,46周岁,已婚,有一子已成年
答案:C
本题解析:
《收养法》第6条规定,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无子女;②有抚养教育被抚养人的能力;③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④年满30周岁。此外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40周岁以上。
39.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解释权属于()。
A.中央人民政府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香港立法委员会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负责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而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解释法律。《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其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故选C项。
40.关于中央国家机关职权或相互间关系的表述,以下正确的是()
A.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人大负责
B.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须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
C.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
D.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省级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答案:A
本题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大负责和报告工作,A正确;中央军事委员会向全国人大负责,但要注意它不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故B错误;国务院本身的职权就享有法规制定权,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并不需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故C错误;有权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的是国务院,有权决定全国或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D错误。故答案为A:
41.陈某外出期间家中失火,邻居家10岁的女儿刘某呼叫邻居救火,并取自家衣物参与扑火。在救火过程中,刘某手部烧伤,花去医疗费200元,衣物损失100元。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陈某应偿付刘某100元
B.陈某应偿付刘某200元
C.陈某应偿付刘某300元
D.陈某无须补偿刘某
答案:C
本题解析:
没有法定或约定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进行管理或服务的,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支付的必要费用,本题中刘某为救火花去的医疗费200元和衣物损失100元陈某应该偿付。
42.在我国目前实行的分配制度中,主要的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资料的公有分配
C.按需分配
D.按资分配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6条的规定,目前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故选A项。
43.下列情形中,属于所有权继受取得方式的是
A.以所有的意思占有无主财产
B.拾得他人遗失物
C.获取自有财产的孳息
D.依照遗嘱取得遗产
答案:D
本题解析:
所有权的继受取得是指通过某种法律行为或者基于法律行为之外的事实从原所有人处取得所有权。这种取得方式意味着原所有人的所有权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转归于新的所有人,亦即所有权的转移。继受取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买卖;(2)互易;(3)赠与;(4)继承与遗赠。本题中ABC的方式都是所有权的原始取得方式,答案为D。
44.我国《民法典》第66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请分析:(1)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成立条件。(2)如何理解本条规定中的“同时履行”的含义?(3)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效力。
答案:
本题解析:
(1)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成立条件有:须当事人就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须双方互负的债务均届至清偿期;须对方未履行债务或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须双方的对待给付是可能履行的。(2)同时履行是指合同的履行没有先后顺序之分,当事人在合同中也没有就合同履行顺序作出约定,双方当事人应当同时履行义务的情形。(3)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效力主要体现在:双方为履行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拒绝履行自有债务的权利。如果对方履行了债务,该权利即行消灭。可甲公司转让债务给丁公司,但未取得保证人丙公司的同意,所以丙公司不继续承担保证责任。
45.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下列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集体负责制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均受国务院的统一领导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人大的执行机关
答案:B
本题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54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第55条第2款、第3款规定,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第62条第1款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别实行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县长、镇长负责制。因此A、C、D项正确,B项错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不是实行集体负责制,而是实行首长负责制
46.春秋时期,最早打破“不预设刑”、“临事议制”法律传统的诸侯国是
A.郑国
B.齐国
C.楚国
D.秦国
答案:A
本题解析:
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子产针对上古时期刑不预设,临事议制的法制传统,“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文法运动。故选A项。
47.西周时期,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方式是()
A.五过
B.五刑
C.五听
D.五罚
答案:C
本题解析:
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西周总结出一套“以五声听狱诉讼求民情”的经验:即运用察言观色进行审讯,以判断当事人陈述的真伪。“五声”亦即“五听”,其具体内容是:一日辞听,“观其出言,不直则烦”,即观察当事人的言语表达,理屈者则言语错乱。二日色听,“观其颜色,不直则赧然”,即观察当事人的面部表情,理屈者则面红。三日气听,“观其气息,不直则喘”,即观察当事人的呼吸,无理则喘息:四日耳听,“观其听聆,不直则惑”,即观察当事人的听觉,理亏则听语不清。五日目听,“观其眸子,不直则眊然”,即观察当事人的眼睛与视觉,无理则双目失神。
48.以下列举的哪一项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D
本题解析:
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家性质:民主集中制是政府的组织活动原则;
49.普通公民甲采用暴力方法阻碍军官周某依法执行军事职务。甲的行为应定为()。
A.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
B.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
C.妨害公务罪
D.寻衅滋事罪
答案:A
本题解析:
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军人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本题中,普通公民甲采用暴力方法阻碍军官周某依法执行军事职务的行为构成了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犯罪主体只能是军人,包括现役军人、文职人员、武装警察官兵和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人员和其他人员。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中,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以及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虽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50.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案件中,作业人的免责事由是()。
A.受害人过错
B.受害人故意
C.第三人过错
D.不可抗力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案件中,作业人的免责事由只有一项:受害人故意,故选B项。
二.多项选择题(共45题)1.只能由国家工作人员构成的犯罪有()。
A.刑讯逼供罪
B.徇私枉法罪
C.受贿罪
D.行贿罪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刑法的规定,受贿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徇私枉法罪和刑讯逼供罪的犯罪主体都是司法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的一种。行贿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故选A、B、C项。
2.甲有四匹马要卖掉,便对乙方说:“你先牵回去试用一个月,满意的话你就买下,价款5000元。”乙牵回了四匹马,未付款。根据民法原理,请回答(6)设试用买卖期限届满,乙决定购买该四匹马,但5天前甲与戊又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将该匹马卖给戊,现戊由于不能取得该四匹马,欲起诉甲,依照法律戊可以向甲主张何种责任?
A.主张缔约过失责任
B.主张违约责任
C.主张赔偿损失
D.主张继续履行合同
答案:B、C
本题解析:
BC正确首先题中交代戊不能取得该马戊应当向甲主张何种责任所以对于戊来说已是事实上的履行不能所以D错对于A此题中没交代戊是否知情和甲是否隐瞒事实甲只是有可能存在缔约过失责任但不确定而B甲与戊签订马匹的买卖合同因为甲的原因而不能交付所以戊可以向甲主张违约责任C违约责任是赔偿责任的前提赔偿责任是违约责任的方式之一合同发生违约当事人可以主张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和履行不能的赔偿责任所以题中戊可以向甲主张因违约而造成的比如订立合同之后前期所做的工作的损失假如戊盖马圈等所支出的费用所以戊可以向甲主张损害赔偿所答案最优的应该是BC
3.对于教唆犯,应当()。
A.一律从重处罚
B.按照其在犯罪中的作用予以处罚
C.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可以从重处罚
答案:B、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这是对教唆犯处罚的一般原则。所以,对于教唆犯没有必要一律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教唆未遂”。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而D项中将“应当,,改为“可以”是错误的。故选B、C项。
4.律师在辩护的过程中,对法律条文所作出的解释属于()
A.有权解释
B.无权解释
C.学理解释
D.规范性解释
答案:B、C
本题解析:
律师的辩护过程需要解释法律,但这不是有权解释,而是无权解释,因为有权解释是指经过法律特别授权,能产生法律效力的解释。律师的解释是一种任意解释,可以归到无权解释的范畴之内。规范性解释是有权解释的一种,因此也不能入选,学理解释,是指有权对法律进行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的机构之外的机关、团体和个人对法律条文含义的阐释。
5.关于宪法优位,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法律必须受宪法约束
B.行政法规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C.国家机关的行为必须有明确的宪法依据
D.宪法优位要求在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关系上遵循法律优位原则
答案:A、B、D
本题解析:
宪法优位,指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和最高法律,其他法律必须受到宪法约束:也就是说,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必须受到宪法的约束,而不能与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为了确保一个国家法制的统一,宪法优位还进一步要求在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之间的关系上要遵循法律优位的原则,也就是说行政机关的一切行政行为或其他活动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C选项说法错误,国家机关的行为应当有法律依据,但不一定有明确的宪法依据。
6.沈家本颁布的《大清新刑律》废除的刑罚和制度有()。
A.凌迟刑
B.发遣刑
C.服制定罪
D.八议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大清新刑律》废除的刑罚有:斩刑、流刑、发遣刑;废除的制度有:八议,服制定罪、比附、官秩等,故选B项、C项和D项。凌迟刑和刺配刑等是在《大清现行刑律》中被废除的。
7.法律通过对利益的调控实现对社会的功能,需要处理的几种关系包括()。
A.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关系
B.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C.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关系
D.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法律通过对利益的调控实现对社会的功能。无论是对利益的承认、协调或重整都涉及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体现为在对各种利益关系的处理中不同的价值侧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价值侧重会有差异,但需要处理的几种关系却是大致类似的,A、B、C、D都是法律通过对利益的调控实现对社会的功能需要处理的几种关系。
8.甲欲杀乙而向乙开枪射击,子弹从乙的衣袖穿过,恰巧击中了与乙同行的丙,致丙重伤。丙在医疗过程中由于伤口感染而死亡。甲的行为构成()。
A.故意杀人罪(未遂)
B.故意伤害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
D.过失致人重伤罪
答案:A、D
本题解析:
【详解】
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重伤罪。故选AD。
9.民法典定解除的事项有
A.因不可抗力不能实现合同的目的
B.在履行期到来之前一方明确表示或以其行为表达将不履行主要债务的
C.一方当事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的
D.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的
答案:A、B
本题解析:
法定解除合同的条件包括:(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的。(3)当事人一方延迟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限内仍未履行的。(4)当事人一方延迟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10.下列关于法律的三要素,说法正确的是
A.法律原则可以单独适用
B.法律概念可以单独适用
C.法律规则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法律的可预测性
D.法律原则克服了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应当优先适用
答案:A、C
本题解析:
法律概念只是表述规则和内容的工具,因此它不能单独的适用。因此B选项错误。在通常情况下,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是有规则依据规则,穷尽规则才适用原则,原则具有弥补法律漏洞的作用,而不是优先适用。因此D选项错误。
11.下列人员中,应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提请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免的人员有()。
A.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B.军事法院院长
C.最高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
D.铁路法院院长
答案:A、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67条第11项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法院院长,故选A、B项。
12.根据我国现行宪法,保障我国宪法实施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答案:A、B
本题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宪法的组织保障问题。组织保障是指依靠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关组织来保障宪法的实施。我国现行宪法规定,我国行使宪法监督职权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13.刑罚消灭的法定事由包括()。
A.犯罪人死亡
B.被害人谅解
C.经特赦免除刑罚
D.超过追诉时效
答案:A、C、D
本题解析:
刑罚消灭,是指针对特定犯罪人的刑罚权因法定事由而归于消灭。刑罚消灭必须以一定的法定事由为前提。就各国刑事立法例而言,导致刑罚消灭的法定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刑罚执行完毕;②缓刑考验期满;③假释考验期满;④犯罪人死亡;⑤超过时效期限;⑥赦免。
14.甲、乙互负债务,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双方债务法定抵销的条件包括
A.双方协商一致
B.双方所负债务数额相等
C.双方的给付为同种类、同品质
D.双方的债务均届清偿期
答案:C、D
本题解析:
法定抵销须具备下列条件:(1)须二人互负债务,互享债权。双方互享债权,须为合法,任何一方之债务不合法(如赌债),不得主张抵销。(2)须双方债务种类相同,即债的标的物种类相同、品质相同。种类不同的债务,不得单方主张抵销。(3)须双方债务均到履行期,债务先到期的一方不得主张以其债务与他方后到期的债务抵销。但债务后到期的一方放弃其期限利益,应允许其主张抵销。(4)须双方债务均非不得抵销之债务。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犯罪预备阶段可以成立犯罪中止形态
B.停止在犯罪实行阶段的形态属于犯罪未遂
C.犯罪预备形态和未遂形态中犯罪行为停止下来的原因都是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D.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相区别的基本标志
答案:A、C、D
本题解析:
【精解】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区别主要是行为人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它们的相同点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下来。故选C、D项。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犯罪的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的实行阶段。故选A项,排除B项。
16.为了限制袁世凯独裁专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
A.总统制
B.内阁制
C.进一步扩大参议院的权力
D.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
答案:B、C、D
本题解析:
为了限制袁世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将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进一步扩大参议院的权力,增加了制衡力量;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
17.下列有关我国近代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A.沈家本主持了清末修律工作
B.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临时约法采取总统制的共和政体
C.北洋政府以《大清新刑律》为蓝本制定了专门的刑法典——《暂行新刑律》
D.南京国民政府的刑法典从西方引进了保安处分制度
答案:A、C、D
本题解析:
【精解】B项错在: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临时约法采取责任内阁制的共和政体。其余选项表述都正确。
18.近代以来的法治概念的内容包括()。
A.法律至上和法律公开
B.依法行政和司法独立
C.保障权利和自由
D.实行“正当程序”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近代以来的法治概念的内容主要包括:法律至上和法律公开;依法行政和司法独立;保障权利和自由;实行“正当程序”。
19.甲有一子,为初中一年级学生,在校期间与同学乙发生口角,追打乙,致使乙摔伤,共花去医药费4800元,对上述费用承担的表述,错误的是()。
A.甲承担
B.学校承担
C.主要由甲承担,学校若有过错,可责令学校给予适当赔偿
D.主要由学校承担,甲若有过错,可责令甲给予适当赔偿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甲的儿子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故不能适用《民通意见》第160条的规定.这意味着单位不承担责任。对于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应当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故只有A项表述正确,因此,选B项、c项和D项。
20.有关剥夺政治权利刑期及其计算,正确的说法是()。
A.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期限相等,同时起算
B.判处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1年以上5年以下,从有期徒刑执行完毕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主刑执行期间不享有政治权利
C.判处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录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1年以上3年以下,从拘役执行完毕之日起计算,主刑执行期间当然不享有政治权利
D.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减为1年以上5年以下,该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应从减刑以后的有期徒刑执行完毕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在主刑执行期间,当然不享有政治权利
答案:A、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1)对被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期限相等,同时起算;(2)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1年以上5年以下,从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主刑执行期间不享有政治权利;(3)对被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4)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附加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减为3年以上10年以下,该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应从减刑以后的有期徒刑执行完毕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在主刑执行期问,当然不享有政治权利;(5)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是1年以上5年以下,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故选A、B项。
21.关于类推解释的适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适用的方法是类推的方法
B.可以参照法的基本原则进行处理
C.类推解释普遍适用于各个法律部门中
D.可以比照最相似的其他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答案:A、B、D
本题解析:
类推适用主要适用于民法部门,刑法部门在当今不能适用,而是严格遵守罪刑法定。因此C选项不正确。
22.网名“我心飞飞”的21岁女子甲与网名“我行我素”的25岁男子乙在网上聊天后产生好感,乙秘密将甲裸聊的镜头复制保存。后乙要求与甲结婚,甲不同意。乙威胁要公布其裸聊镜头,甲只好同意结婚并办理了登记。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甲可以自婚姻登记之日起1年内请求撤销该婚姻
B.甲可以在婚姻登记后以没有感情基础为由起诉要求离婚
C.乙有权主张该婚姻无效
D.乙侵犯了甲的隐私权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该题考查的是可撤销婚姻。B项错在:甲可以起诉离婚,但离婚的判定标准是感情破裂主义,而没有感情基础不能成为离婚的判定标准。C项错在:主张可撤销婚姻的当事人只能是受胁迫方。D项错在:侵犯隐私权的认定必须以向社会公开个人生活秘密为条件,本题中,乙并没有公开,故不能认定为侵犯隐私权。
23.关于法律意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律意识即指人们的法律心理
B.法律意识是公民守法的心理基础
C.从当代中国的语言实践看,法律意识通常指对法律的肯定的态度、心理、观点和思想
D.根据意识主体的不同,法律意识可分为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
答案:A、D
本题解析:
【精解】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知识、心理的总称,是公民守法的心理基础。根据意识主体的不同,法律意识可分为个人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
24.法律对自由的限制主要基于()。
A.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
B.为了社会及他人的利益
C.为了行为人自身利益
D.为了各项自由的协调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我国法学界所提出的对自由的法律限制原则主要有以下四项:原则一:法律基于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而限制自由;原则二:法律为了社会及他人的利益而限制自由;原则三:法律为了行为人自身利益而限制自由;原则四:法律为了各项自由的协调而限制自由。
25.汉朝刑罚适用的两项重要原则()
A.上请
B.区分故意与过失
C.自首减轻处罚
D.亲亲得相首匿
答案:A、D
本题解析:
上请和亲亲得相首匿是汉朝刑罚适用的两项重要原则。所谓上请,是指对于一定范围内的官僚贵族及其子孙犯罪,不交普通司法机关处理,而是奏请皇帝裁决,给予其减免刑罚优待的特权制度。
26.下列情形符合信用卡诈骗罪的是
A.使用作废的信用卡
B.冒用他人信用卡
C.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
D.恶意透支
答案:A、B、D
本题解析:
C选项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属于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构成要件,两罪之间有些联系,应注意区分,避免混淆。
27.下列规则中属于任意性规则的有()。
A.《海域使用管理法》第6条规定:国家建立海域使用权登记制度,依法登记的海域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B.《民办教育促进法》第7条第2款规定:国务院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民办教育工作
C.《工会法》第21条第1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处分职工,工会认为不适当的,有权提出意见
D.《婚姻法》第22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
答案:C、D
本题解析:
【精解】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确定的范围和程序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在任意性规则规定的范围内,行为主体可以进行选择。
28.英国在完善宪政制度过程中,制定的著名的宪法性法律有()。
A.1972年的《共同体法》
B.1918年的《国民参政法》
C.1911年的《国会法》
D.1832年的《改革法》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详解】
1972年的《共同体法》、1918年的《国民参政法》、1911年的《国会法》和1832年的《改革法》都是在英国完善宪政过程中制定的比较著名的宪法性法律。
29.如未成年人甲父母双亡,祖父母去世。外祖父母年老体衰,甲又无兄弟姐妹,可担任他的监护人包括()。
A.民政部门
B.甲的父亲所在单位
C.甲的母亲所在单位
D.甲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详解】
没有法定或指定的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30.下列哪些罪名属于继续犯
A.非法持有毒品罪
B.遗弃罪
C.绑架罪
D.非法行医罪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继续犯主要包括三类:一、持有型犯罪:如非法持有毒品罪、非法持有假币罪;二、不作为犯罪:如遗弃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三、侵犯人身自由的犯罪:如绑架罪、拐卖妇女儿童罪。D选项属于集合犯。
31.秦朝的主要法律形式有()
A.律
B.令
C.法律答问
D.廷行事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秦朝的主要法律形式有:律、令、法律答问、《封诊式》、廷行事。
32.法律不是万能的,导致法律局限性的主要原因有
A.法律的实现须具备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条件
B.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生活的变动性之间存在矛盾
C.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受人的因素制约和影响
D.有些社会关系不适宜由法律调整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法律调整的范围是有限的;法的特性与社会生活的现实之间存在着矛盾;法的制定和实施受人的因素的制约;法的实施受蒸煮、经济、文化等因素制约。故本题全选
33.下列选项中,无需登记即可发生物权变动的有()。
A.甲公司将其股权出质给银行
B.乙公司将其轮船的所有权转让给高某
C.丙公司通过拍卖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
D.丁农户将其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钱某
答案:B、D
本题解析:
A项,股票设立质权,属于权利质权。权利质权的设立,签订质权合同,能交付权利凭证的需要交付,不能交付的需要登记。《物权法》第226条规定,以基金份额、股权出质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以基金份额、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的股权出质的,质权自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以其他股权出质的,质权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B项,根据《物权法》第24条规定,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因此轮船的所有权转让,无需登记即可发生物权变动的效果,但是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C项,拍卖取得的建设用地使用权,需要登记。《物权法》第139条规定,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建设用地使用权自登记时设立。登记机构应当向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发放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
D项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无需登记。《物权法》第127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第129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34.下列行为中,可以代理的有
A.立遗嘱
B.申请商标注册
C.订立合同
D.参加行政诉讼
答案:B、C、D
本题解析:
遗嘱不得代理
35.根据权利正当性来源的不同,可以将权利分为()。
A.法律权利
B.道德权利
C.现实权利
D.习惯权利
答案:A、B、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权利的正当性的来源不同可以将其分为道德权利、习惯权利和法律权利。如果一项权利的正当性是由道德提供的,那么这项权利就是一项道德权利;如果一项权利的正当性是由习惯提供的,那么这项权利就是一项习惯权利;如果一项权利的正当性是由法律提供的,那么这项权利就是一项法律权利。
36.不构成单位犯罪的行为有()。
A.某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组织职工对前来征税的税务工作人员使用暴力,拒不缴纳税款
B.某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以公司名义印刷非法出版物,所获收入由他们两人平分
C.甲、乙、丙出资设立的公司成立后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为主要经营活动
D.甲、乙、丙出资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从事走私犯罪活动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详解】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单位犯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单位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是我国法律明文禁止单位实施的那些危害社会的行为。(2)单位犯罪的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既包括各种国有的、集体所有的、合资的公司、企事业单位,又包括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以及各种人民团体和社会团体。(3)单位犯罪,目的是为该单位谋取非法利益,并且单位犯罪行为的实施必须与单位的工作或业务相联系。如果以单位名义进行犯罪,结果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就不是单位犯罪,而是单位内部成员个人的犯罪。
37.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A.国家行政机关
B.审判机关
C.检察机关
D.军事机关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3条第3款的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故选A、B、C项。
3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被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适量发给报酬,被拘役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
B.管制与拘役都是限制犯罪分子自由的刑罚
C.管制和拘役都由公安机关执行
D.管制的最髙刑期比拘役的最高刑期长
答案:B、D
本题解析:
【详解】
被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适当发给报酬。管制和拘役都是主刑中的自由刑,只是对犯罪分子的自由有不同程度的限制与剥夺。管制的最高刑期为2年,数罪并罚最高为3年,拘役的最高刑期为6个月,数罪并罚最高为1年。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39.我国现行宪法规定,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领导人有()。
A.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B.国家副主席
C.国务院副总理
D.中央军委主席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职务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副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故选A、B、C项。中央军委主席不实行任期限制,这是唯一的例外。这主要是因为中央军委是全国武装力量的领导机关,必须保证国家军事领导的统一性、连续性、稳定性和严肃性,故排除D项。
40.甲武装掩护走私毒品,法院判决其构成走私毒品罪,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甲的下列哪些财产可纳入适用没收财产刑予以没收的范围?()
A.甲在走私毒品中使用的枪支
B.甲被查获的毒品和贩毒资金
C.甲在银行账户上的500万元存款
D.甲所有的2辆豪华轿车
答案:C、D
本题解析:
【详解】
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没收全部财产的,应当对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扶养的家属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在判处没收财产的时候,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所谓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财产,是指犯罪分子实际所有的一切财产及其在共有财产中应得的份额。AB不属于甲的财产,而是犯罪工具赃物。CD可以被纳入适用没收财产刑予以没收的范围。故选CD。
41.以下哪些属于法律关系的客体()
A.物
B.行为
C.智力成果
D.人身利益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精神产品(非物质财富)、人身利益。智力成果属于精神产品的一种,因此ABCD均属于法律关系的客体:
42.下列选项中,属于明朝会审制度类型的有()。
A.大审
B.会官审录
C.秋审
D.朝审
答案:A、B、D
本题解析:
【精解】明朝的会审制度包括三司会审、九卿会审(九卿圆审)、会官审录、朝审、大审、热审,故选A项、B项和D项。秋审属于清朝的会审制度。注意:明朝没有秋审,清朝没有大审和会官审录,其余会审,这两个朝代都有。
43.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主席职权有哪些()
A.任免权
B.外交权
C.荣典权
D.公布法律、发布命令权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国家主席主要有四项职权,以上四项都是。
44.无过当防卫权针对的犯罪种类包括()。
A.强奸
B.遗弃
C.重大盗窃
D.抢劫
答案:A、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重大盗窃和遗弃不属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以无过当防卫权针对的犯罪不包括盗窃罪和遗弃罪。故选A、D项。
45.释的适用对象是()。
A.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
B.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
C.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D.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答案:C、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刑法的规定,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所以,假释的适用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故选c、D项。
三.问答题(共5题)1.大学生小吴参加了一次普法宣传,当有群众问他什么是“立法”时,小吴解释说:“在我国,立法就是国家机关根据各自的需要创制新的法律文件的活动。”请结合法理学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银行小额信用消费贷款借款合同范本
- 网上超市框架协议书(2篇)
- 网络应急响应协议书(2篇)
- 网络数据交换协议书(2篇)
- 新能源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书范本
-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策略的实践与思考
- 湖北省云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 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 电视购物节目的品牌化发展路径
-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探讨
- 中国通用电气有限公司员工手册
-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高职版)全套教学课件
- 缓刑解除矫正个人总结
- 成人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汇编
-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课件
- 孕产妇深静脉血栓预防与护理课件
- 研发运营一体化DevOps能力成熟度模型评估(完整版)
- 班级管理课件:班级组织的建设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内容目标与指导
- GB/T 10739-2023纸、纸板和纸浆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