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汉字书写教程_第1页
规范汉字书写教程_第2页
规范汉字书写教程_第3页
规范汉字书写教程_第4页
规范汉字书写教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29目录引子汉字的演变………1第一讲习惯篇………………22第二讲兴趣篇………………30第三讲方法技巧篇………33第四讲鉴赏篇……………75第五讲育人篇……………83第六讲章法布局篇………88附录:写字育人活动课程标准练字小故事硬笔书法等级考试办法、样题及评级标准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一、文字起源

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了各种和各样的记事方法,最原始得计亊方法是: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1.结绳记事不论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表示和记录数字或其他方位的一些简单概念。如大事记大疙瘩,小事记小疙瘩。疙瘩的多少也代表东西的多少。它只能帮助人们记忆某些事情,却不能进行思想交流。所以不可能产生文字,只能说它是文字产生前的孕育阶段。

2.契刻记事

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据。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的。二、图画文字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人们不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语言被广泛使用之后才有可能。

譬如,画了一头象,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象”。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类似于“象”这样的图画,就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久而用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导致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这样,图画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图画和变成为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这就是原始的文字。

三、甲骨文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是用来记事。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为这个时候的文字多是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过来的,所以它的象形程度比较高,因为是刻在兽骨上,所以笔画比较细,直笔比较多。

甲骨文字,帚(妇):这个字是“帚”像一把用植物做的笤帚,上部为帚苗,下部为帚把,有的中间还有绳索捆扎的样子,如图(二)甲骨文中,有时帚苗方向朝左,有时帚苗方向朝右。至今中国北方还在用高粱,黍子杆做笤帚,与字形很为想象。“妇”的繁体字为(婦),因为过去的女人在家里主要是做家务的。

这是甲骨文的“车,”你们看看,像不像一辆你们在博物馆或历史书里看见的古时候的车。这是十二属相,是不是有点像简意画。这个时候,已经可以看出人们在造字时分为象形法,会意法和形声法,也就是已经出现了象形字,形声字,和会意字。

你们看看象形字,“日”就是个圆圆的太阳,“月”就是弯弯的月亮,“水”向条小溪,“牛”特别突出了两个犄角。

“爵”象形字:

1.甲骨文的形体,像古代酒器的形状,下有足。

2.金文的形体,更像酒器的形状,右边增加了一只手。

3.小篆的形体。

4.是楷书的写法。

而会意字里“明”写成如图示,意为“日”和“月”带来的光明。“旦”写成如图示,意意为太阳出地平线而升起。

“婴”会意字:

1.金文的形体,上部是“贝”,下部是“女”,表示妇女项上由贝做成的装饰品。

2.是小篆的形体,上部是两贝,其意不变。

3.是楷书繁体字。

4.简化字。

“婴”字的本意是用贝做成的项链。义为“缠绕”、“围绕”,如古人陆机曾说:“世网婴我身。”世网比喻世事。就是说:世事把我缠绕住了。

“婴”字由项饰即宝贝。引申为婴儿之义。

“孕”会意字:

1.甲骨文,外部是一个人面向左侧而立,腹中有一“子”,诚有“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样子。

2.小篆,上变成“乃”字,已无人形了,下部的“子”依然存在。

3.楷书的写法,由小篆演变而来。

关于形声字同学们都很熟悉,例如:“爸”是表音的“巴”字和表形的“父”字的结合;“芭”字是由“巴”和“++”搭配而成。

四、金文

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人们把字铸刻在青铜器上,这就形成了金文,(因为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和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又叫钟鼎文)。

与甲骨文相比,金文的象形程度更高,而且有了线条化,平直化的趋势:金文的笔道肥粗,弯笔多。与甲骨文相比金文填实的写法,更形象生动逼真。

五、汉字的持续演变

大篆: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有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缺点是字体繁复,书写不方便。

小篆: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由于它的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钦睐,又因为它的笔画复杂,行事古怪,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一些印章刻制上,一直采用小篆。

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隶书:

到了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把小篆弯曲的线条改为平直的笔画,字体进一步简化,书写变的简便,但同时使古汉字的象形程度大为降低,形体扁方而规整。

草书:

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因它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又进一部发展成为今草。到了唐朝,又有了抒发情怀,寄情于笔端而表现的狂草。草书本就来源于章草。

楷书:

随后柔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一直使用到现在,它的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直,有撇,捺和硬钩,更便于书写。图9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就是由楷书演变而来的。

行书:

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宋体:

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成为宋体。

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

总体来说中国汉字的发展,前后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商)(周)(秦)(汉)(魏晋)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由此可知,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第一讲习惯篇“养习惯”就是要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一是保管、使用书写工具的习惯,二是养成正确的握笔和写字姿势的习惯,三是注意保持书籍簿本整洁的习惯,四是提笔就能认真写的习惯。培养正确坐姿及握笔的好习惯。坐姿和执笔姿势训练,是贯穿写字教学始终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不仅有利于提高其写字水平,而且有利于身体健康。1.学生握笔姿势现状及对策(1)存在的问题就像《新课标》提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但错误的握笔姿势可能导致儿童坐姿不正确、手型扭曲、骨骼变形、容易疲倦、书写的速度慢。以下为几种主要的错误类型:埋头型横搭型埋头型横搭型扭转型扭转型扭曲型直线型错位直线型错位型拳头型拳头型睡觉型握笔姿势可谓五花八门,除了刚才介绍的这几种外,还有的学生执笔太低,太靠近笔尖。执笔太低,拇指关节突出,遮挡了书写的笔尖,学生看不到书写的字体,必然要歪着头,才能看到书写的字体,造成头向左边歪斜。二是执笔太紧,拇指和食指关节严重弯曲、凸出(或者大拇指和食指重叠),这样指力向掌心压,掌内不虚,指力耗费在笔杆上。三是笔杆没有斜靠在虎口。这三个毛病都会引起执笔不灵活,书写的笔画僵硬,书写时手容易疲劳。用什么办法可以纠正这些毛病呢?(2)措施a、执笔方位的确定:传统的执笔方法中用的“一寸”不如用“两指节”更容易感知、更容易操作。小学生中指和食指相并宽度约为2~3厘米。学生写字前边念歌诀(手离笔尖两指节)边做动作;写字时,老师随时发现,随即纠正,马上让学生用左手中指和食指量一量执笔的位置即可。这句歌诀的优点是操作性强,利于老师检查指正。b、执笔方法的训练:拇指和食指稍轻捏住笔杆(千万不可挤压笔杆)两指自然向前伸,稍呈曲状,中指第一指节在下方向上托。掌心尽可能虚,力通过五指背到达指尖,再将指尖的力送到笔尖。笔杆斜靠在虎口上。这里可以用儿歌来激发兴趣:“拇指食指捏笔杆,下面中指托上来,无名、小指垫在下,笔杆斜靠虎口边。”其次,可以用加强执笔方法的训练以解决执笔太紧的问题:正确的执笔方法也可以用一句歌诀确定:“老大老二对对齐,老三后面来帮忙,老四老五都往里。”每一次写字前边背写字儿歌,边调整握笔方法,易学、易懂、易记。c、请家长配合。先让学生把学会的儿歌背给家长听,请家长监督,时时提醒孩子。这样家校配合,就容易收到好的效果。2.学生坐姿现状及对策纠正不正确的坐姿。中国书法把执笔分为手法和身法,身法要求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我们讲不正确的坐姿即指在写字时头不正,身不直。有关写字坐姿的歌诀,有一句是这样的:“眼到桌面为一尺。”这样提法不科学,因为学生在做作业时总不可能用一把尺子去度量距离。

纠正不良坐姿的有效措施是:用可具体操作的歌诀来规范学生的书写行为。如:“眼到桌面一曲臂”。这个歌诀把以往的“眼到桌面为一尺”的“一尺”改为“一曲臂”。这个一曲臂,指从食指中指相接的凹处到手肘尖。低年级小学生的“一曲臂”为25至30厘米,这样一改过去的歌诀,使其具有很强的操作特点。在写字前,全体同学坐直,两手平放台面,双手肘尖触桌面,手掌向上,掌心相向,上身稍向前倾,手掌贴脸颊,食指中指相接的“凹处”靠近耳根。学生边念歌诀边反复作动作,老师则用口令指挥操练:①身体坐直(老师边说口令边示范,两手平放桌面,左手指尖齐右手肘,右手指尖齐左手肘,两手相叠);②两手撑脸颊(眼看着桌面的本子);③左手平放桌面;④右手握笔。这样,便把技能操作、形象感知和运动记忆结合起来,长此以往,良好的坐姿习惯便能形成。

这个歌诀的正确运用,还可随时纠正学生书写坐姿不正确的毛病,利于教师作个别指导。方法是:当学生做作业身歪,头太低时,即让其按以上的歌诀重复做一次便可。如果还改不了,便可让其暂时用左手曲臂,手掌托脸颊,右手做作业,以保证眼到桌面“一尺”的距离。二、教师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榜样示范。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之一就是: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教师具有示范性的特点,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命令。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都应该注意书写的姿势,握笔姿势。安排好字的结构,注意字的笔顺,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个端端正正的汉字。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个别辅导时,放下老师的架子,走到学生中去,握着学生的手写一写,让学生看着老师写一写,无形中,老师把自己变成了一面镜子。不但可以加强自身的写字姿势,提高写字水平,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学生更是让他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写字标本,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三、培养“提笔即是练字时”的好习惯。我们常常见到的情形是:学生练字时是一种书写,做作业时又是另一种书写。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作业多,难以顾及书面质量;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实现知识的迁移,没有形成自觉写字的习惯。为此,在写字课上,对学生反复强调,一定要将练字融入日常的各科作业之中,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要有“提笔即是练字时”这种意识,就应该做到不管是什么场合,不管什么时间,只要提起笔来写字,就要严格遵守正确的写字姿势。特别要抓紧日常各门作业这一练写字的最好机会,和各科老师取得配合,共同督促学生的写字姿势,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咱们天天为了实际需要而写字,其实天天在练字”。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当然,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练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对此,教师一定要从严、从实、从点滴抓起,要抓住小学阶段的最佳时期,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要养成一个好的写字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学生的习惯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良好的写字习惯不能靠几节写字课。我们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要求学生写字课内与课外一个样,校内和校外一个样。经常向家长宣传学生良好写字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要求家长积极配合,与老师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对学生每一次的家庭作业都能认真检查。教师也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最近的写字情况,让学生感到压力。逐步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境界。第二讲兴趣篇写字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练成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要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写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凡是他们喜爱的,学习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效果也较好1.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励。王羲之《兰亭序》孩子们爱听故事,爱讲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王羲之《兰亭序》说古人的故事: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三国时钟繇抱犊入山学书的故事,让他们学到了勤奋;岳飞在沙上练字的故事,使他们学到了自强不息……古人勤学苦练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是练字的生动教材。民族自豪的故事:为了让学生明白中国书法是我国几千来灿烂文化的结晶与瑰宝。在写字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把国际友人对中国书法的赞美,把知名人士对中国书法的论述讲给孩子们听,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让孩子们明白书法是我们民族独有的艺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责无旁贷。解字说意,编写小故事:为了引发学生认字、爱字的兴趣,在分析字形结构的时候,根据字的各部分编写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特别是一些象形、会意的汉字,让学生能够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对汉字产生好奇的探究之情。2.形式多样的竞赛激励。竞赛不但能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同学之间互相合作的集体意识。作业星级制度:每次作业面批时,让学生把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与上次作业进行比较,并给出相应红星。一个单元进行一次小结性评比,8颗红星以上的学生拿到一朵小红花,学期末评出星级作业,并给予奖励。小组竞赛:每节写字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字比赛(包括写字的姿势)。获胜的小组每人得到一面小红旗。个人竞赛: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写字比赛,前三名的同学在学习园地展出,获得进步奖的学生得到一个红花本。另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书法竞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班级竞赛:全学校每月举行一次写字比赛,对于优胜班级颁发“写字教学特色班级”,一月一次授牌,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举行授牌仪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第三讲方法技巧篇一、汉字基本笔画的特点与写法每一个字都是有基本的笔画构成的。因此,写好一个字,就要写好它的每一个基本笔画。而每一个笔画都具有起笔,运笔,收笔。在认识基本笔画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笔画指导,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的写字教学起一个良好的开头。下面具体介绍各种笔画的写法:

(一)横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横有长、短之分,长横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上去平稳的意思。如图:短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笔画稍向右上仰。如图:(二)竖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如图: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见下图: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见下图:(三)撇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捺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如图: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如图: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干、反、禾、后丢”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禾、失、朱”等字。如图:(四)捺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如图:平捺,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右下(略平一些)方向行笔。如图:(五〕点点画在一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右点,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下行笔,稍按后即收笔,不能重描,一次成画。写点关键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如图:左点:写法基本同右点,但行笔方向往下略向左偏一些,收笔时要顿笔。如图:竖点,实际上是右点的变形,当点在字头居中出现时,人们习惯将点的收笔处与下面笔画连接起来,因此,这种点形态比较直。如图:长点,是在右点的基础上变长,行笔应慢一些。如图:(六)提提画写法是,下笔较重,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收笔要出尖。提画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有不同。书写时应该注意区别。如图:(七)竖钩下笔写竖,到起钩处,稍停向左上钩出,出尖收笔,钩的尖角约为45度,出钩的部分要短一些。如图:(八)弧弯钩下笔稍轻,由轻到重向右下弧弯行笔,到起钩处略顿笔向左上钩出,收笔要出尖。书写时下笔处和起钩处上下应在一条垂直线上。如图:(九)戈钩下笔稍重,向右下弧直行笔,到起钩处向上钩出,收笔要出尖。写戈钩关键是要保持一定的弧度,太直、太弯都会影响整个字的美感。如图:(十)卧钩下笔稍轻,先向右下(笔画由轻到重),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钩要出尖,但不宜过大。如图:(十一)竖弯下笔写短竖,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如图:(十二)竖弯钩在竖弯的基础上,收笔时向上方钩出,笔画比竖弯要长一些。如图:(十三)竖提下笔写竖,到适当处略顿笔向右上写斜提,一笔写成,提的收笔处出尖。如图:(十四)横钩下笔向右写横,行笔至起钩处顿笔向左下轻快钩出。注意钩不宜太大,要把力量送到笔尖。如图:(十五)横折下笔从左到右写横,到折处稍顿笔再折笔向下写竖。注意横要平,竖要直,折要一笔写成,中间不可间断。折处不能写成“尖角”,也不能顿笔过大,形成“两个角”。如图:(十六)横折钩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折向下,有时稍稍向左倾斜一点,到起钩处略顿笔后向左上方钩出,一笔写成。如图:(十七)横撇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向左下写撇。注意横要稍向右上斜一点,撇要出尖,一笔写成。如图:(十八)撇折下笔写短撇,写出尖顿笔后折向右上写提,注意折处要顿笔,收笔要出尖。如图:(十九)撇点下笔写撇,不出尖顿笔后折向右下写长点,收笔较重。注意上部撇和下部长点的角度要恰当。如图:(二十)横折弯钩下笔写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尔后圆转向右写横,到起钩处略顿笔向上钩出。注意弯处要圆转,下面的横要平,钩要小,要出尖。如图:(二十一)竖折下笔写竖(有长、短之分),顿笔后向右写横,收笔较重。注意竖要直,横要平,一笔写成。如图:(二十二)竖折折钩下笔写短竖,顿笔折向右写横,再顿笔折向左下写竖钩。注意竖钩既不能太直,也不能太斜,钩要小,要出尖。如图:(二十三)横折提下笔写短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再顿笔向右上写斜提。注意提要短一些斜一些,要出尖。如图:(二十四)横折折撇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一小短横,最后折向下撇出,要出尖。如图:(二十五)横撇弯钩下笔写短横,转折处略顿笔后写短撇,接着笔尖不离纸写小弯钩,钩的方向往左上。如图:(二十六)横折折折钩下笔写短横,右边稍高些,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短横,再折向左下写弯钩。注意最后的弯钩要稍有弧度。如图:(二十七)横折弯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下写短竖,再圆转向右写短横,收笔较重。如图:(二十八)竖折撇下笔写斜竖,略顿笔折向右写短横,再顿笔向左下撇出,要出尖。如图:从上面介绍的28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可以看出,汉字笔画书写的运笔规律,一般是,横、竖、撇的起笔较重,点、捺的起笔较轻;转折处要略顿笔,稍重、稍慢;提和钩,开始要略顿笔、稍重,尔后逐渐转为轻快,收笔出尖;撇、捺皆出尖。所有笔画都是一笔写成,不能重描。这些笔画在组成汉字时,有的形状会略有变化,因此,在书写时,要注意多观察,把笔画形状写准确。二、楷书结构的分类及其特点、书写要求。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汉字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根据结构特点楷书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大类。象形字和指事字为独体字,其余为合体字。合体字分为四类:纵向组合的上下结构和上中下结构;横向组合的左右结构和左中右结构;内外结构的全包围结构和半包围结构;多偏旁多构字单位组合的繁杂结构。各种结构的字均有自己独特的结构特点、书写要求和结字方式。现分述如下:

独体结构:

独体结构的字由笔画组合而成,它不带偏旁部首,笔画拆开则成没有意义的字。这类字虽字数不多,但作用不可低估,它不仅可以单独使用,更重要的是把它用作偏旁部首,与构字单位组合成合体字,成为构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习字者通过对独体字的临习,掌握结字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在写好独体字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体字的书写训练,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独体字的特点是笔画少空白多,笔画长短适宜,疏密匀称,斜度适当,变化参差,错落有致,点画呼应,笔意相连,气韵生动,形成结构紧凑、重心平稳的整体。书写时若能很好地体现这些特点,写出来的字就能站得住,立得稳。

独体字的书写要领是:均衡匀称,重心平稳,疏密适当,斜度相宜。

独体字的笔画少,初习字者往往觉得最难写,笔画轻重处理不恰当,长短疏密布局不合理,就会出现东倒西歪、重心不稳的现象。因此,进行独体字的书写训练时,首先要做到重心平稳。要想达到重心平稳的要求,整体上要做到均衡,局部上要做到匀称。均衡就是指字的重心必须使字的各个部分轻重适度,既不过重也不过轻,达到整体结构稳定的一种艺术效果。匀称就是指字的笔画长短、疏密布局合理,斜度适宜。要想更好地掌握独体字的书写要领必须遵循以下几条规律。

1.笔画较平直的字,处理好横与竖的伸缩关系。如:韦

三横并列者,处理的办法一般是下横长,上横次之,中横最短,如“韦”和“非”。并排竖画的处理是左竖短而细,右竖长而粗,如“凸”和“非”。“垂”字四横的处理使其保持棱形的形态,上横最短,二横最长,三横次之,下横长于上横,比三横略短。

2.斜笔画多的字,要做到平稳,需找准“重心”。字的重心一般落在上点、撇捺(撇点)交叉、中竖和字底之钩。如:之

母。“之”的重心在上点,书写下部“横折撇捺”时,要对准上点进行布局,否则就会出现重心不稳的现象。“文”和“女”的重心就在撇捺(或撇点撇)交叉处,书写时要使交叉点对准上点(或撇的起笔处),横画居中。“予”字的重心在中竖,书写时,竖勾要与上点对齐,其他笔画布局合理,此字就“站”稳了。“乃”和“母”两字的重心就是字底之钩,书写时,钩与撇的起笔处(上两点)对齐,其他笔画也应以此为准,尽量写得左右匀称,不偏不倚。

古人在论述独体字的结构有很多经验之谈。如:“字身短者勿使之长,白、工、曰、四”,“字身瘦长勿使其短,身、自、耳、贝”,“体虽宜斜而字心必正,乃、力、戈、七”,“疏者丰之,土、止、山、公”。

独体字的结字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立柱式:以中竖为主笔。如:车

2.支架式:以撇、捺、勾组合为主笔。如:又

3.对称式:以横、竖组合为主笔,左右基本对称。如:井

4.托上式:下部笔画承托上部笔画。如:已

5.包围式:内部紧密,左右均衡。如:目

6.偏斜式:斜笔画多字势斜,但斜中求正。如:乃之久夕戈幺亥丝

7.穿插式:横竖、撇捺交叉,中宫紧。如:井卅世耳身兼

习字者若能按照上述书写方法、要领和结字方式,认真揣摸分析,找准每个字的重心,掌握每个字的结构特点,反复练习,就一定能把独体字写好。将独体字写好了,习练其它结构的字也就不难了。合体字

左右结构:

汉字绝大多数是形声字,形声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由此可见,掌握左右结构的写法,对习字者显得更为重要。

左右结构的特点是:左敛右展,左损右补,左让右争。其书写要领是:左小右大上齐平,左大右小下齐平,笔画多者细而密,笔画少者粗而疏。

1.“左小右大上齐平”是指书写左边笔画少而短,右边笔画多而长的字,应右边占的比例大,左右两部分的上部应齐平。古人称之为“右占者不妨独丰”,“让右者右伸左缩”,“左旁小者齐其上”。如:功

左右笔画相同的字也应左小右大,左低右高,左缩右伸。如:从

2.“左大右小下齐平”是指书写左边笔画多,右边笔画少的字,应右让左,把左边写得宽大些,右边窄小些,左高右低,下面近乎齐平。古人称之为“左占者无嫌偏大”,“让左者左昂右低”,“右旁小者齐其下”。如:和

若右边有竖画的则不齐下,竖画应略长于左边。如:卦

左右结构字的结字方式有:

1.相向式:好舒科欧

2.向背式:孔北兆驼

3.顺背式:比刎卧孢

4.相让式:红秋欲跌

5.并立式:竹羽朋棘

6.穿插式:处我哉昶

7.错综式:睡辘骤曦

左中右结构

左中右结构是由三个部分自左至右横向排列组成,与左右结构同属于横向型结构。所以左右结构的书写要领同样适用于左中右结构。写好左中右结构的字,应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尽量把每部分写得窄长一些,保持方块字“方”的形态。

2.三部分尽量做到穿插适当,力求紧凑,防止松散。

3.笔画多的部分所占比例宽大些,笔画少的部分占的比例窄小一些。

4.书写左中右结构的字时,中间部分要重心平稳,疏密匀称,体大偏上(指笔画多的部分),左右要均匀相称,向中间呈朝揖状。古人称之为“三合者中间务正”,“中间占者中独雄”。

以上四条原则带有普遍性,但对一些特殊字体则应灵活处理,怎样处理将在结字方式中讲述。

左中右结构的结字方式,概括起来有以下两种:

1.并列式

①左偏旁加左右结构。

左边笔画少,中右笔画多的字,中右各约占五分之二。如:挪

左边笔画多的字,中右笔画少的字,左边约占二分之一,中右约占二分之一。如:靴

中间笔画多的字,则中间所占比例大,约占五分之二。如:微

②左(右)偏旁加并立结构。

左边大而高,中右矮。如:翔

左中右三部分笔画差不多的字,所占比例基本均衡,自左至右逐一加大加高。如:翊

③左偏旁加上下结构的字,左矮小右高大。如:修

2.镶嵌式

①同偏旁中嵌入一构字单位,中间部分窄小偏上,左右部分宽大舒展。如:

辩掰

②一字中间嵌入一构字单位,一般中间部分体大偏上。如:衍

上下结构:

上下结构由上、下两部分相叠而成,其书写要领是:平稳重心,上下协调,左右对称,上收下放。要达到这些要求,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必须找准重心。如何找准重心,在独体结构中已经作过说明。就是在字的上点或撇捺交汇处,中竖和字底之钩。如“宫”字的上点,“会”字的撇捺交汇处,“皇”字的中竖,“宁”字的竖钩等均为字的重心。

2.处理好上下两部分的关系。蔡邕曾论述过:“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陈铎也曾说过:“冖、宀等字须令覆下,走、辶等字皆须承上。”这些论述对我们书写上下结构的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①横画多,竖画少,则横细密长短不一,竖粗疏宜短。如:圭

②上下笔画的多少、长短差不多,横竖笔画较多的字,则上下平分,稍有变化,呈梯形结构。古人称之为:“二段者上下平分微加侥减”。如:孟虽冒恩留粟智需

③上部系左右结构笔画多,下部笔画少的字,则上细而宽,下粗而窄。古人称之为“上占地步者听其宽。”如:努热堡娶盟劈檠磬④上部笔画少,下部笔画多的字则上小而紧,下大而疏。古人称之为“下占地步者听其宽。”如:亩骂荇兹簖崴雍罹⑤上下重叠结构的字则上缩下展,中横中竖共用。如:吕多炎昌出串哥噩⑥堆垒结构的字,则上略大而居中,下左略收而下右略放。

如:品

⑦中间有一横画的字,其横画长,上下笔画紧缩。如:尖杂安妄吾寻昔岳上下结构的结字方式有以下几种:1.天覆式:守百丽雪2.地载式:皇坚竖监3.堆垒式:众焱鑫矗4.底托式:志吴灸照5.奖杯式:背冒智辔6.镶嵌式:吞奏癸祭7.横担式:卉妥肯奇8.支架式:圣各吝蚤9.错综式:擎髦馨磐上中下结构上中下结构是由上中下三部分,自上而下成纵向排列组合而成的字,与上下结构同属于纵势结构,故上下结构的书写要领同样适用于上中下结构。书写上中下结构的字应坚持以下几条原则:1.尽量把每一部分写得扁一些,横撇捺外展,竖画短而内缩,以防过分窄长。2.三部分排叠紧凑,中心对齐,左右均衡,浑然一体。3.上中下三部分宽窄适当,穿插相宜,中间略紧。上中下结构分上中下相等和上中下不等两大类:1.上中下相等:三部分各约占三分之一,书写时上下部略宽,中间部分略窄短,主笔突出,停当均匀。古人称“三联者头尾伸缩间仍要停匀”。如:莫

曼2.上中下不等分为中高上下矮,中矮上下高,上矮中下高,下矮中上高、上高中下矮和下高中上矮等六种形态:①中高上下矮:中间笔画多者伸张,上下笔画少者收缩。如:塞

壅②中矮上下高:中间笔画少者矮宽,上下笔画多者高窄,古人称:“上下占者中小”。如:

鬓③上矮中下高:字头笔画少者形扁,中下笔画多者形高。如:蔡

篝④下矮中上高:下部笔画少者矮,中上笔画多者高。如:窖

⑤上高中下矮:上部笔画多者高,中下部笔画少者矮。如:鼙髻髫⑥下高中上矮:下部笔画多者高,中上笔画少者矮。如:寄

包围结构

包围结构是内外组合的结构形式,其字心被两面以上的外框所包围。它可分为全包围结构和半包围结构两类。半包围又可分为上包下、下包上、左包右、左上包、左下包、右包左和右上包等七种结构形态。

1.全包围

写好全包围结构的字,关键是写好外框,外框决定字的大小、方正。书写时应较其它字稍小一点,如果写得同样大,则显得比别的字大一些。外框一般取梯形结构,两竖呈相向之势,左轻而稍短,右重而稍长。外框的形状大小因字心的笔画多少而定,字心上紧下松。全包围结构的书写口诀是:“先进去后关门”,即写好竖画和横折(也称上框“冂”)后,先写字心再写下面一横。

全包围结构的形状可分为长梯形、长方形、倒梯形和四方形等四种类型。

①长梯形:字心的笔画较复杂,外框高而大。如:国囹图圄圆圈

②长方形:字心的笔画较少而单调,外框小呈长方形。如:日目自

③倒梯形:字心笔画少,外框呈倒梯形。如:曰四田由回甲④正方形:字心笔画较少,外框呈正方形。如:囚因囟囱团囝

2.上包下上包下结构分为同字框、门字框、顶戴框和风字框四种形状。上包下结构的笔顺是“先外后里”,即先写好外框(也称上框)后写字心。书写时,两竖是主笔,用笔要重,两竖的下部略向外展。①同字框,左右两竖多相向,竖直,左竖稍矮细,右竖略高粗。如:冈内同网周②门字框的写法与同字框相类似。如:闪问闱闹闾阕③顶戴框,即框的上部有其它构字单位。顶戴框结构的字,字心笔画少,两竖下部略向里收。如:向尚两南鬲④风字框,虽并非四方,但贵在字头写出“方味”,弧度要匀称精美,勾处宜仰抱,注意左右平衡。如:凡风凤夙凰

3.下包上

下包上结构的笔顺是“先里后外”,即先写字心,后写下框(即竖折竖“凵”)。书写下包上结构的字,要注意字心靠下且丰满,上放下收,外框不宜过高,以字心二分之一为佳,左竖矮细,右竖高粗而往下伸,下横左低右高,左重右轻。如:凶凼函画幽

4.左包右

左包右结构,上横短,偏离左竖,左轻右重,下横平而略长靠近左竖,左略轻右略重。如:区匹巨叵匝匾

5.左上包

左上包结构分为厂字头、广字头、病字头、尸字头、虎字头、老字头和危字头等七种形状。①厂字头之上横略偏中心线左侧,宜用凸横,撇于横的左端起笔,用竖长撇向左下撇出。如:厅仄历厢厨雁②广字头点取侧势,撇的写法与广字头撇的写法相似。如:庆庄庙庵廊磨③病字头(疒)的点和横画,与广字头的写法相似只略靠右,撇的写法呈竖撇,两点紧靠撇画。如:疔疫疾病痘癖

④尸字头(尸)起笔从高处入手,撇用竖撇,也可用“兰叶撇”。如:尼局届屉屡孱

⑤虎字头(虍)主笔是横勾撇,首横为短凸横,从中心上右侧起笔,用笔细而有力,上短竖沿中心线下笔,用笔较重,横钩左轻右重,撇用竖撇或兰叶撇,下横略轻,左低右高,竖弯钩起笔位于中心线上,勾呈仰抱。如:虎虏虐虔虚虞

⑥危字头(厃)主笔“厂”的写法与虎字头相类似,撇和横撇起笔收笔皆在中心线上。如:危詹

⑦老字头的主笔是三画和四画(即长横和长撇),短竖居中,两横上短下长,长撇刚劲有力。如:老考者煮翥

6、左下包

左下包结构是较特殊的结构,是由最后一笔带撇或竖弯钩的偏旁与构字单位组合而成的字。如:通处起建韪旭毡勉魁

①左下包结构的书写笔顺是:带“辶、廴”等偏旁的,“先字心后框”,带“夊、走、是、九、毛、免、鬼”等偏旁的,“先框后字心”。

②写好“通、处、起、建、韪”等字的关键是捺,捺是主笔,故要写得粗壮有力,其形如刀,富有美感。

③“旭、毡、勉、魁”等字的写法关键是写好主笔竖弯钩,其势圆润清秀,笔力雄劲。

7.右包左

右包左结构是由末笔带有横折钩的偏旁与构字单位组合而成。如:勺习勿旬司匐

书写右包左结构的字,写好横折钩是关键,用笔刚劲有力,横折钩所包字心笔画多者宜竖钩,笔画少者宜斜钩,钩的回抱不宜过直过长,字心宜偏移向左,不宜靠近竖钩。

8.右上包

右上包结构由带有横折斜钩的偏旁与构字单位组合而成的。其偏旁有弋、戈、气等。如:式贰威戒载氢

写式字头、戈字头和载字头结构的字,关键在斜钩,斜钩宜长,短则无气势,力求强劲有力度,气势开张,钩呈仰抱。气字头结构的字,应把握的关键在“横折斜弯钩”,古人称“背抛钩”、“凤钩”,今人称“飞戈钩”,横画短平,转折挺拔,背抛强劲有力,钩呈仰抱。

繁杂结构

繁杂结构是由三个以上相对独立的构字单位组成的字。这类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书写时比较难把握。要想写好繁杂结构的字,必须注意掌握其书写要领:重心平稳,排列缜密,笔触明晰,穿插得当,竭尽全力,意归精整。

赢麓鬻畿馥鼙

“重心平稳”是书写各种结构的字都应做到的起码要求,繁杂结构是以上所述各种结构的融会与交织,更注意重心的平正稳当。如:“畿”字的重心与戈字同,在横与斜钩交叉处,横与斜钩是该字的主笔,起着承上托下的作用,主笔写好了,其它构字单位注意分布匀称,此字也就“站”稳了。其它各字按照前面所叙的要领较易找到重心,也较易做到整体的平稳,不必赘述。

“排列缜密”是说书写繁杂结构时,横列字不宜太宽,竖排字不能太长,笔画要细而有力,布白要均匀。如“赢”字,上中部分笔画少,所占的比例要窄小些,约占二分之一,下部由三个构字单位组成,所占的比例宽大些,此字才立得稳,才显得美观。

“笔触明晰”,是指笔画细劲而滑爽,书写时每笔每画都要一丝不苟,稍不注意就会几笔混为一笔,唯有笔触明晰,才有眉清目楚的结构。

“穿插得当”,就是指书写繁杂结构时,长短宽窄相让,虚实大小匀整,顾盼呼应传情,伸展紧敛适宜。古人称之为“四面停匀,八边具备”。如“麓、鬻、馥、鼙”四字,初学者者就很难把握它,若穿插不当,写出来的字,就有可能大小不一,头重脚轻,东倒西歪,必须经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所谓“竭尽全力”,就是使出全部功力和书法技巧,全神贯注,把错综复杂的结构关系处理得井然有序,合理巧妙。

“意归精整”,是指书写繁杂结构,要从整体着眼,一笔一画,要精心安排,部分和整体关系要处理恰当。

对楷书结构进行一番剖析,其宗旨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楷书的结字规律和书写要领。前人经过长期的书法实践,总结了许多经验,笔者摘录了一些,供习字者在分析和练习楷书时参考。

1.同一笔画因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

①“顶端一长横为天覆”(即顶上长横要盖住下部),如:百丽酉夏

②“中间一长横为横担”(即中长横长于上下部),如:卉吾安者

③“底端一长横为地载”(即下长横长于中上部),如:旦且呈孟

2.同类笔画组合因位置不同书写要求不同:如:

①“撇捺相接在顶端为天覆”,“盖下之法撇捺宜均”。如:合会全金佥舍命俞盒禽

②“撇捺相接在中间可以托上覆下”,“趁下之势左右相称”。如:谷苓荃荟茶荼岑琴零寥

③“撇捺相交或相接在下可以托上”,“承上之乂正中为贵”。如:父文爻支交各夹芙客臾

3.相同笔画长短不同书写要求不同:

①“画短直长撇捺宜伸”。如:大天木末未束

②“画长直短撇捺宜缩”。如:英吴昊奂柒染

③“画长撇短者右捺改为点”。如:头买实卖奏癸

注:这里的“画”是指横,“直”是指竖。以下同。

4.体现“左收右放”者:

①“左右有直宜左收右展”(右竖长于左竖)。如:目甘因同间

②“左撇右直须左缩而右垂”(右竖长于左撇)。如:井升州邦卯③“左直右撇宜左敛而右放”(左窄右宽)。如:挢拨侈修彷役

5.体现“上收下放”者:

①“上下有画须上短下长”。如:王正丕平巫

②“上下勾者下勾明上勾暗”。如:哥戔

③“重叠者上小下大”。如:吕昌炎多

④“俯仰勾挑者俯勾缩而仰勾伸”。如:完宅冠寇

6.体现“左低右高者”:①“横画左低右高”,一般书写横画均呈此势。

②“并列者左低右高”。如:从羽兢棘

③“竖旁两点,左点低右点高”。如:少劣怕怛

7.特殊构字法:

①“外四叠者体格必整方”。如:器嚣

②“内四叠布置宜均密”。如:爽噩鬯

③“卜字毋偏与上截中缝正对”。如:走足是楚④“土字直毋偏与下截左竖正对”。如:老考孝中国汉字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造型,进行结构剖析,也只能是归纳出楷书结构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特点。每个字的主笔不同,笔画组合不同,字形造型不同,笔画在字中因位置长短不同而有主次之分,字形因笔画的长短、多少不同而有方、棱、梯之别,相同笔画连在一起(如连点、连挑、连横、连竖、连撇、连捺、连钩、重撇、重捺、重钩、重叠、多横、多竖、攒点、排点)有长短、高低、大小、轻重的变化。因此,习字者不可强求一律,应根据“字形端正,对称均衡,重心平稳,比例匀称,搭配协调,气势连贯,变化多样,统一紧凑”等美学原理,具体分析每个字的结构特点,因字立形,稳中求变,充分体现中国汉字的统一多样性。三、在方法训练中静心习字。第一种方法:学会观察、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进行书写指导时,按这样的步骤进行:看、记、描、仿,看就是仔细观察,从汉字的整体结构到每一笔的起落位置都要看清楚、明白。记就是分析,分析部分与部分之间该如何穿插、笔画的疏密该如何摆放。这样只是做到了眼到心到,还要做到口到手到,即摹写,包括书空和描红,让学生一边说字的笔顺一边写,可进一步加身对汉字结构和笔画安排的领悟。最后是仿写,对照田字格里的字,认真书写,写后对比修改。而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汉字的能力是指导书写的关键。而如何来描红呢?主要做到以下几点:(1)描前“读”帖,认真观察,加强记忆“读”即观也,观察什么?观察范字的结构布局及点画形态的特点,揣摩笔画间互应的妙处。先整体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把握字的结构搭配。左右结构的字要辨清是左右相等,是左窄右宽,还是左宽右窄;上下结构的字,辨清是上下相等,上大下小,还是上小下大。从整体上把握字的间架结构、部位,掌握各部件的比例大小后,再观察字的每一笔画形态及起笔点收笔点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这种观察是描前的准备,描写前观察得越仔细,范字在头脑中印象就越深刻。观察后,闭上眼睛想像刚才观察的字,使“眼”中的字,变成“脑”中的字,描起来自然就准确、顺当。(2)描时对照,边描边想,描、写结合“读”好帖后,就开始描红。描红时应边描边想,把每一笔画的样子熟记于心。还要注意描红的节奏,注意起笔、行笔、收笔的书写节奏。每描完一个字,就翻起描红纸看一看描的字与范字是不是一样,进行认真对照,找出不足,可以把不好的笔画圈出来,再描时随即改正。每一次描红,都先读帖,再描,描后对照,再描,再比,做到“意在笔先”、“意到笔随”。描完两个字后最好临写一下,看临写的是不是和描的一样好,临写时写不好的笔画再描红时应重点描。老师应巡视指导,对于共性的问题应强调说明,对于大部分学生描不好的笔画应适时适当示范书写。总之,描红不要急躁,要平心静气,看好、描好、对好、改好,只有这样,描红才能更有效,写字水平才能提高得更快。也希望各指导教师及时总结自己在指导学生练字过程的好经验好做法,提供给学校或其他教师,以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学生首先学习的是独体字,因为独体字是合体字的构成要素,所以学习独体字的质量直接影响合体字的学习。怎样写好独体字呢?重在写好关键笔画。教学“大、小”时,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字的难点并加以分析如大字的撇捺不好写,撇应从竖中线写起,到横中线再向左下撇去,写得又尖又长,捺从横竖中线相交的地方向右下写捺;“小”字的两点是书写的关键。然后再仿写就可使学生逐渐掌握写好独体字的技巧。

合体字结构比较复杂,写前应帮助学生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上下、左右、上中下、左中右、全包围、半包围等),学会给汉字分类,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汉字各部分的大小比例,使他们在书写时做到比例恰当、穿插合理、匀称美观。同时还要加强偏旁部首的训练,引导学生辨认偏旁和各种结构配合时的比例和笔画变化规律,提高写字技能与技巧。第二种:“描一对二写三”练字法所谓“描一对二写三”练字法,即学生练一个字的过程包括空描一遍,把自己写的字和范字对照两遍,写三个字。练字过程为“空描一遍——写第一遍字——对照——写第二遍字——再对照——写第三遍字”。空描,即让学生手拿钢笔,笔尖不碰到字帖上的范字,而是离字帖上的范字一二毫米的距离,把范字描一遍。要求学生空描时全神贯注,仔细观察范字的结构和每一笔的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以及笔画在格中的位置与走势,用心感受、揣摩并模仿作者是怎样写出每一笔来的。这样空描的好处是学生能观察得细致入微,能发现每一笔画的细微之处。而隔着一层薄纸临描则往往观察得不够细致,照“葫芦画瓢”地描一遍;描红则容易让学生产生完任务的心理,只是把红色笔画变色,不仔细观察,更不用心感受笔画的书写过程。空描一遍后让学生闭眼想一下是否在脑海中记住了范字的样子,要是记不住再空描一遍。最好能让学生通过空描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闭起眼来范字的样子就能浮现于眼前,即所谓的“胸有成竹”。引导学生在观察时,特别注意重点的笔画,和自己平时写法不一样的笔画,并理解这些笔画为什么这样些写,不仅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写第一遍。空描后,就写第一遍。要求学生不看范字,更不要看一笔写一笔,而要根据记忆一下子把整个字写出来,尽量表现出这个字的特征,这样有利于计划好整个字的结构布局。对照。即把自己写的字和字帖上的范字进行对照。要求先对照结构,再对照笔画。把与字帖上的范字不一样的或自己不满意的部分、笔画用圆圈圈出来。写第二遍。写这一遍时要求学生把刚才对照时圈出的不理想的笔画写好,争取把第一次写出现的问题纠正过来。再对照。即把自己写的字和字帖上的范字再次进行对照。一是看第一次对照时圈出的笔画写好了没有,二是看又有哪些地方没写好,再圈出来。写第三遍。要求学生根据描的印象,根据前两次书写和对照的结果,用心写第三遍,争取尽量表现出范字的所有特征,写的字趋于完美。如果学生写了三遍还写不好也就算了,正所谓“字不过三”,一个字一次最好不要练的遍数太多,如果连续写的遍数多了,就越看越不像一个字了,学生也会产生厌烦的心理,可以让学生以后再练。当然,在练字过程中,特别是学生练很难写的字时,往往还穿插一些指导和评价的过程。如空描后让学生提示其他学生写这个字时应特别注意哪些地方,以提高学生观察的兴趣,展现观察成果,让学生享受到观察的成就感。有时自己范写一遍,边范写边提醒,以加深学生的观察印象;第一次对照后,自己会根据学生书写情况,对一些共性问题作指导和纠正;第二次对照后,让同桌互相评一评,互相提提建议等。可以说,“描一对二写三”练字法实用性、操作性都很强,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一是该练字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练字是件实践性很强的事情,理论的指导很关键,但重在实践,老师讲的再多,学生不用心观察不多加练习照常白搭,此方法能尽最大限度给学生尽量多的时间进行观察和练字实践,把观察、练字的时间真正地还给了学生,达到让学生自能观察、自能评价、自能纠错、自能欣赏,最终实现自主练字、自能练字之目的。二是解放了老师,且适合所有指导教师。特别是有些教师自身写字基本功差,不愿往黑板上写范字,只要引导学生掌握了此方法,老师可少一点范写,甚至不用范写,只是提醒学生书法的一些基本原则,如避让原则、穿插原则、对称原则等,然后让学生自己照着字帖描、写、对就行了,省时省力,还充分发挥了字帖的作用,事半功倍。三是能实现大面积丰收的目的。此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照着字帖描、写、对,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关注和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可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指导学生运用此方法练字,学生写字水平提高迅速。学生运用此方法练字一周后,就能初步看到成效,每接一个新班,用这个方法指导学生练字,一周后家长就说孩子写的字不那么潦草了,规范了,会顿笔了,能慢慢地一笔一划地写了。一个月后,大见成效。同时,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明显减少,学生认真观察后对字的印象十分深刻,有时或以部首为类别或以结构为类别一类字一类字的练,学生掌握了每一类字的造字渊源和结构布局,会牢固地记住字形。可以说,这个方法手段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学生掌握了这个方法,养成了这样练字的习惯,晚上在家里练字时,课下时间练字时,都这样练,不会出现老师指导就会练,老师不指导就不会练的尴尬局面,看似费时,其实是省时。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要持之以恒。时间长了学生往往会觉得单调无趣甚至厌烦,失去耐心,就需要老师多引导学生体会汉字结构的精妙,体会练字给自己带来的心灵涤荡,让学生体会到练字是一种享受,笔画在自己手下排列得如此精致是一件多么奇妙和有趣的事,感受到练字的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练字内驱力,变“要我练”为“我要练”。二是此方法需要家长的配合,因为用此方法练字,需要一定的耐心,练字速度很慢,要保持练字成果,平时的作业也要慢慢来写,有的家长一开始不知道,总埋怨自己的孩子写作业慢,就需要老师和家长解释。还有,此方法主要适用于指导低中年级学生或初学书法者的练字,高年级的学生或有了一定的书法功底的学生,主要锻炼的就是练字中的创造能力,需要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和风格,表现出字的灵性,此方法就不太适合了,就不要让学生拘泥于对范字的刻意模仿了,而是要鼓励学生在仔细观察范字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发挥和表现。第四讲鉴赏篇鉴赏能力的提高可带动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在实际的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1.充分利用校内班内资源优势,因势利导。教师可选择班内校内部分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来欣赏。2.教师在指导中小学生学习书法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优秀碑帖,引导学生去欣赏、去品味,让他们去感受书法美的存在。(如下图)3.作为首批全国文化模范县,临朐素有“书画之乡”、“小戏之乡”的美誉,文化的确是临朐的亮点和品牌。然而,历史上临朐交通闭塞,经济也不发达,是什么催生了临朐文化的辉煌,如何诠释这一文化现象?寻访临朐老字画,我们至少有以下感悟:其一,人文环境的熏陶。临朐山川秀丽,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特别是十六位皇帝登封过的东镇沂山,更是吸引了无数的朝廷重臣和诸如李白、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一大批文化泰斗;其二,科举英才的助推。自元代至清末,临朐有据可考的进士、举人就达129人。特别是出现了以冯惟敏为代表的冯氏文学世家和马愉、傅国、马益著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其三,历代为官者的倡导。近几年,临朐书画更是繁花似锦,艺术水平不断提高,书画队伍也不断壮大。临朐先后成立了年画研究会、卧龙书画院、冶源水库书画社等19个书画组织。多年努力结硕果,如今全县已有国家级各类文艺协会会员40余人,其中,中国美协会员4人,中国书协会员5人,省级美协、书协会员47人,市级美协、书协会员150多人,书画专业户达300多家。马愉(\o"1395年"1395年-\o"1447年"1447年),字性和,号澹轩,\o"山东"山东\o"临朐县"临朐县朱位村人,明朝政治人物。马愉为\o"汉朝"汉伏波将军\o"马援"马援之后,明\o"宣德"宣德二年(\o"1427年"1427年)成一甲第一名进士(\o"状元"状元),授\o"翰林院"翰林院\o"修撰"修撰。\o"正统"正统元年(\o"1436年"1436年)充经筵讲官,正统三年(\o"1438年"1438年)迁\o"侍讀學士"侍读学士,参修《宣宗实录》,升\o"侍講學士"侍讲学士。正统五年(\o"1440年"1440年)入\o"内阁"内阁,参与机要。正统十二年(\o"1447年"1447年)病故,赠\o"礼部尚书"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o"谥"谥襄敏,赐御葬。

高启云(1914.3—1988.9)男,汉族,山东临朐赵家楼村人。中国共产党临朐县地方组织的创建者之一。解放后曾历任济南市委书记、山东省副省长、省委书记及中国书协名誉理事等职务。自幼酷爱书画,书法初习颜、柳,后远追汉魏石刻及晋唐诸家,尤喜王羲之、孙过庭之刚柔相济,何绍基之雍容大方,临池挥毫为日课功力益深。书作行笔沉着有力,质朴端庄,苍秀圆润。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书法展览并在报刊发表。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山东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济南分校名誉校长。郑万丰山东省临朐县冶源镇南杨善村人,生于1920年2月,卒于2000年10月。曾在国民山东省政府任文书,1948年——1955年在胶县师范学校任教,1955年——1970年在临朐县冶源中学任教,1970年——1980年在临朐县辛寨中学任教,1980年退休,后改为离休,1981年——1992年被临朐师范学校聘为书法教师。郑万丰善书法,精于隶书,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作品展,并曾在日本获奖。孙治,别署心稚,室号宝匋斋、养气居,1950年2月生于山东省临朐县,1996年毕业于成人自学高考南京艺术学院书法专业。先后供职于临朐县图书馆、临朐县文化馆。现为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潍坊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师从陈梗桥先生学习书法,并得钱君匋、蒋维崧、李天马诸前辈教诲,工楷、行、草书,并兼涉篆隶。书法作品参加“晋冀鲁豫”四省书法联展,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三届书法展及首届国际青年书法展、省际书法交流展、中日书法联展等。1984年获首届山东省青年书法比赛一等奖,并有多件作品在全国获奖。有作品被各地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收藏,有作品被著名风景区和碑林刻碑。

近年,其作品辑入《当代中国书法家作品集》、《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山东省五十年美术书法精品集》;传记载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中国古今书家大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家美术家人名录》、《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大辞典》等;书法文章发表于《父母必读》、《书法》、《书法导报》。有《孙治书法作品集》出版。

冯恩亮,男,山东省临朐县人,生于1949年。现任山东省临朐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书法讲师,兼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潍坊分校教师,系著名书法家张海先生的学生。

作品入选《国际现代书法集》、《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墨迹》、《中国青年书法一千家》。论文入选《书法新论》、《青少年书法》、《书法指南报》。传略入选《当代书法家大词典》、《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名录》、《当代书法家传记》。作品多次到日本、香港及外地展出。共有数百件作品、文章入选报刊、电台和被美国、法国、加拿大、南朝鲜、日本、香港、台湾等海外友人收藏。共有数十件作品在全国和国际大赛中获金奖(1993年、1994年、1995年作品均在日本国东京都美术馆获国际大赛金奖,并被收藏)。

现为中国书法教育研究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潍坊市书法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潍坊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临朐县政协委员。第五讲育人篇郭沫若同志为《人民教育》题词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郭老一语道出了书法特殊的育人功能的真谛。如今,学校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给书法教学发挥其育人功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天地。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应重视书法教学,作为书法教师应寓书法育人功能于教学过程之中。一、激发爱国热情的功能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线条为表现手段的造型艺术。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书法可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弘扬祖国文化传统,激发爱国热情,使古老的书法艺术在社会主义的百花园中发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辉。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就需要在书法教学中,有机地介绍书家的生平简历、趣事轶闻、相关碑帖的创作背景、经历过程和风格特色及其在传统艺术中的地位等。如,肖何题额书套、钟丝阴盗笔法,王羲之的“似欹反正,若断还连”的传世绝作《兰亭集序》,智永的铣限笔象,颜真卿悲愤中的绝作《祭侄稿》、杨凝式的大胆创新、道貌取神的《韭花贴》,苏东坡悬壁观贴,赵孟须荐雪庵写靥,文征明临写《千字文》,郑板桥的六分半书……这些书坛艺苑中的千古美谈,一方面能充实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唤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另一方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领悟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它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我们应该为之感到自豪,感到骄傲,同时倍感发掘、弘扬祖国书法艺术是青年一代的神圣天职。二、提高观察、模拟、联想能力的功能在当今教改的先进人物中,南方钱梦龙提出著名的“三主”教学思想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书法教学也要借鉴。“三主”教学思想提高教学质量。书法训练重在提高学生的观察、模拟、联想的能力。1.在读帖中提高观察能力有人说,观察是人的思维窗口,“善观察者可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回”。可见,观察是构建人的智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书法教学中应借鉴“书法之神味,在于讽诵(此处的讽涌意即看)”的前人话语,在指导学生看帖的教学过程中,着意培养学生的看帖习惯和能力。如何看帖?书圣王羲之曾说,要看字的用笔、结构、神态。字的用笔方面:要看清笔画的运行起止,提按顿驻,藏锋出锋,偃仰向背,方圆长短和枯润肥瘦等;字的结构方面:要认识对准中心,掌握重心,横平竖直,上紧下松、疏密匀称。字的神态方面:要领会讲究精神,气韵,丰彩架势等。总的来讲,一切都要以看懂、读熟字帖为基础,在奠定此基础的过程中,学生观察能力必定随之提高。2.在临帖中提高模拟能力观察碑帖得到的是“入于眼,记于心”的效果,而“出于手,显于纸”的效果却从模拟碑帖中得到的,从方法上分,书法模拟有摹与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盖临书经意而摹书不经意之故也。”这段话有两层意思:其一是说,临要“经意”,摹也要“经意”,手脑并用;其二是说,临摹各有利弊,唯有先摹后临,临中有摹,临摹交错,如此不已,方可兴利去弊。从步骤上分,书法模拟有对格临写,去格临写和背帖默写三步,对格临写即对看米字格、田字格、九宫格和四宫格临写,因此,人们称之为格临;待到格临日久,手渐熟练,在此基础上即可采用去格临写即在折叠的方框格里临写,人们称此为框临;一旦框临纯熟,即可进行背帖临写:临写前先熟视范本,默记点画结构,体会其情性气势,深印于心,然后挥毫落笔,得到一气呵成的效果。人们称此方背临。学生若能先摹后临,摹中有临,临中有摹,其模拟能力必定提高,并为书法创作打下了一个坚实基础。3.在联想中提高创作能力对创作活动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被人们称之为原型。原型启发是书法创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原型启发的事例,在自然科学创造发明中有:瓦特见壶盖被沸水蒸汽顶起而发明了蒸汽机,鲁班从丝茅草割破了手指而发明了锯子……;在书法创作中也屡见不鲜;唐代草圣张旭曾见公主与担夫抢道,杂而不乱,挤而有让,而悟其意大小长短、肥瘦相间、笔断意连,布局谋篇;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从未尖宫的建筑,体会出“千门万户”总是“先立其大”的布局,创造了“板桥体”,还解决了画一幅大墨竹的困难。此类例子不一而足。三、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负责的人生态度我国自古以来有“字如其人”的说法。要想写好字,必须学会先做好人。练人是练字的内在要求。人以德重,书以人贵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学写字就是学做人,如何练好字的过程就是学会做人的过程。“一撇一捺写人字,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