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博-法硕法学-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1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2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3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4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在富人区的她考研考博-法硕法学-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1.甲公司以自己的一栋房屋作抵押,向乙银行借款200万元,约定2011年12月3日一次性还本付息。甲公司到期未清偿债务,乙银行多次催收未果,最后一次催收时间是2013年3月9日。乙银行的抵押权能够得到法院保护的最后日期是()。

A.2012年12月3日

B.2013年12月3日

C.2014年3月9日

D.2015年3月9日

答案:D

本题解析:

《物权法》第202条规定:“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主债权的诉讼时效因银行的多次催收发生中断,最后一次催收时间为2013年3月9日,从最后一次催收时间开始计算诉讼时效三年,主债权的诉讼时效截止至2016年3月9日,行使抵押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也截止至2016年3月9日,因此本题无答案。此题涉及2017年3月15日颁布的《民法典》知识点。

2.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宪法本质的是()。

A.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B.宪法是法律之法律

C.宪法集中体现了阶级力量的对比变化

D.宪法集中体现了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变化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宪法的本质在于: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体现了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这是宪法区别于其他法律的本质特征。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法律地位,是法律之法律。但这是宪法形式上不同于其他法律的一个特征,而不是本质特征.故选B项。

3.根据我国宪法的有关规定,“公民”的含义是指()

A.出生在我国的人

B.具有我国国籍的人

C.享有政治权利的人

D.年满18周岁具有我国国籍的人

答案:B

本题解析:

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4.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国务院职权的是

A.决定特赦

B.批准直辖市的建置

C.制定行政法规

D.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答案:C

本题解析:

国务院的职权也就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权,《宪法》第89条规定了国务院行使的18项职权,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法规制定权,包括制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的权力;(2)提案权;(3)领导权;(4)管理权;(5)任免权;(6)行政区域的划分权;(7)紧急状态决定权;(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的其他职权。答案为选项C。选项A、D为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选项B为全国人大的职权。在这里考生应特别注意区分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1)国家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的编制权和执行权属于国务院,审查权和批准权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2)国务院组成人员的任免权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有权任免其他的一些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人员,包括组成部门的副部长、副主任,国务院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的负责人,比如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国务院法制办主任等。(3)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全国或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国务院有权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4)全国人大有权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县、市、市辖区的部分行政区域界限的变更,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乡、民族乡、镇的建立、撤销、更名和行政区域界限的变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他行政区域的变更全部由国务院审批。考生应注意该知识点的掌握。

5.下列行为中构成侵占罪(不考虑数额)的是

A.甲进入一家刚开门的游戏厅玩耍,拿走放在游戏机上的手机

B.乙在出租车后座上发现一个钱包,趁司机不注意揣进兜里

C.丙在银行柜台取钱,柜员操作失误多给了1万元。丙回家后发现,银行联系时拒不承认

D.丁知道邻居肖某的小孩被绑架,便偷偷跟踪肖某,见肖某将一塑料口袋塞人某桥洞下,等待肖某离开后,将口袋挖出,取得现金20万

答案:C

本题解析:

AB选项,属于相对封闭的场所,即使是遗忘物,也应知道遗忘物属于场所的管理者代为保管,所以不属于遗忘在公共场合的财物。侵占罪是将他人所有、自己占有的财物变成自己所有的行为,其犯罪目的必须产生在自己占有之后(遗忘在公共场合的财物除外),D选项错误。

6.某小学课间休息期间,校外人员马某翻墙进入校内,将在操场上玩耍的八岁小学生高某打伤。高某的人身损害应当

A.由学校承担赔偿责任

B.由马某承担赔偿责任

C.由学校和马某承担连带责任

D.由学校和马某承担按份责任

答案:B

本题解析: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40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本题中校外人员翻墙进入校园,并不存在着学校管理不善的问题,所以应当由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

7.下列关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客体是国家对公司、企业和其他单位工作人员职务活动的管理制度

B.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

C.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是非国有公司、企业和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D.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刑法修正案(六)》对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作了重大修改。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犯罪主体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故选C项。

8.我国法律上规定的审判工作中的法律解释是指()。

A.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

B.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

C.各级人民法院的解释

D.人民法院审判员的解释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审判工作中的法律解释,即由最高人民法院对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

9.雇用技术人员为光电设备的运行进行安装调试,这类活动在性质上属于()。

A.服务合同

B.加工承揽合同

C.委托合同

D.技术合同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加工、定作、修理、复制、测试、检验、安装、调试等活动,都属于加工承揽合同的范畴,故选B项。

10.古代法律中的“三复奏”是指()的制度。

A.古代立法程序

B.皇帝处理政务

C.死刑复奏

D.地方向中央汇报告工作

答案:C

本题解析:

【详解】

隋、唐、宋时期均实行死刑复奏制度,即指死刑已定判的案件,行刑前必须奏请皇帝再次核准。

11.按照法的适用范围的不同,法可以分为()。

A.实体法和程序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

D.国内法和国际法

答案:C

本题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法的一般分类的了解。法的一般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按照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的不同,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2)按照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3)按照法律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主体、程序的不同,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4)按照法的适用范围的不同,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5)按照法的创制和适用主体的不同,分为国内法和国际法。故本题应选C。

12.首创律例合编体例法典编纂方式的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明朝除了《大明律》、《明大诰》和《明会典》之外,还有“律例”这一立法形式。明宪宗成化以后,用“例”之风开始蔓延。明孝宗弘治年间,刑部删定《问刑条例》,“例”成为正式的法律,而后开始出现“律”、“例”并行的局面。明神宗万历年问,始将律、例合编为一书,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称为《大明律集解附例》,从而开创了律例合编的法典编纂的先例,并影响了清朝。故选C项。

13.唐代对犯有恶逆以上罪者实行几复奏()

A.一复奏

B.三复奏

C.五复奏

D.不复奏

答案:A

本题解析:

唐代实行死刑复奏制度,限制死刑执行。贞观初年,唐太宗将京城死刑从三复奏改为五复奏,但对于恶逆以上犯罪,只需要一复奏即可实施死刑。

14.甲将一部相机借给乙,乙擅自将相机卖给不知情的丙,丙又将相机卖给不知情的丁并交付。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根据善意取得相机的所有权

B.丁基于丙的交付取得相机所有权

C.丁在甲追认后方可取得相机的所有权

D.丁在付清全部款项后方可取得相机的所有权

答案:B

本题解析:

A项,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人将其财物(动产或者不动产)转让给第三人,如受让人在取得该财物时系出于善意且符合其他条件,则受让人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原权利人丧失所有权。甲将相机借给乙,乙擅自卖给不知情的丙,丙可以依据善意取得而取得相机的所有权,之后丙将相机卖给丁属于有权处分,丁取得相机的行为不是善意取得。

B项,动产物权基于交付取得,丁基于丙的有权处分交付从而获得相机的所有权。

C项,丁取得相机的所有权是合法的,不需要获得甲的追认。

D项,相机属于动产,动产只需要完成所有权交付即可,不需要付清全款。

15.近年,我国司法机关展开“猎狐行动”,追捕潜逃海外的犯罪嫌疑人回国接受刑事审判,此举是为了实现《刑法》的()。

A.规制机能

B.保障机能

C.保护机能

D.补偿机能

答案:C

本题解析:

刑法的机能,是指刑法能产生的积极作用。通说认为刑法具有三种机能:规制机能、保障机能、保护机能,没有补偿机能,D项错误。规制机能是指对人的行为进行规制或者约束的机能,其作用的方式是对犯罪规定刑罚,通过这种方式向国民显示该行为不为法律所容许,要求国民不要实施类似行为,从而避免犯罪。保护机能是保护国家、社会和个人法益。保障机能是保障公民不受国家刑罚权的非法侵害并保障犯罪人不受刑法规定之外的刑罚处罚。本题中,我国司法机关将潜逃海外的犯罪嫌疑人追捕回国接受刑事审判,是为了保护国家、社会和个人法益,是对被害人的保护,也是对法律尊严的保护,体现了刑法的保护机能,C项正确。

16.甲与乙签订销售空调100台的合同,但当甲向乙交付时,乙以空调市场疲软为由,拒绝受领,要求甲返还货款。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甲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存这批空调

B.空调在向当地公证机关提存后,因遇火灾,烧毁5台,其损失应由甲承担

C.提存费用应由乙支付

D.若自提存之日起5年内乙不领取空调,则归甲所有

答案:A

本题解析:

《合同法》第101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难以履行债务的,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一)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二)债权人下落不明;(三)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四)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标的物不适于提存或者提存费用过高的,债务人依法可以拍卖或者变卖标的物,提存所得的价款。”由此可见,A项是正确的答案。第103条规定,“标的物提存后,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债权人承担。提存期间,标的物的孳息归债权人所有。提存费用由债权人负担。”由此可见,该风险和提存费用应当由乙承担,B项、C项错误。第104条规定,“债权人可以随时领取提存物,但债权人对债务人负有到期债务的,在债权人未履行债务或者提供担保之前,提存部门根据债务人的要求应当拒绝其领取提存物。债权人领取提存物的权利,自提存之日起五年内不行使而消灭,提存物扣除提存费用后归国家所有。”由此可见,D项是错误的选项。故本题选A。

17.下列选项中,具备法人资格的是

A.合伙企业

B.个体工商户

C.个人独资企业

D.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答案:D

本题解析:

合伙、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等,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

18.公民行使一切权利和自由的基础是公民享有()

A.政治自由

B.财产权

C.平等权

D.人身自由

答案:D

本题解析:

公民的人身自由是公民一切权利和自由行使的基础,是公民所应当享有的最基本、最起码的权利。

19.类似于损害赔偿的“烧埋银”制度出现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在损害赔偿方面,元朝法律规定在对犯罪人处刑的同时,并科对被害人赔偿损失。对于各种杀人罪,元朝法律一般规定要向罪犯“烧埋银”给苦主,烧埋银一般为自银50两。故选B项。

20.根据《民法典》规定,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

A.权利义务显失公平

B.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C.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D.违反行政规章的强制性规定

答案:B、C

本题解析:

合同无效的情形,根据我国民法典第52条的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形有:(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权利义务显失公平的合同为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违反行政规章的强制性规定不属于无效合同的情形,只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才无效。

21.下列选项中,符合我国刑法关于假释规定的是()。

A.对累犯不得假释

B.犯罪分子被减刑以后不得再假释

C.对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D.对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爆炸罪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答案:A

本题解析:

《刑法》第81条第2款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B项,犯罪分子被减刑后,如果符合假释条件的,仍然可以假释。C项,对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符合假释条件的,可以适用假释。D项,对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爆炸罪的犯罪分子,如果没有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符合假释条件的,也可以假释。

22.下列哪些情况属于不能犯未遂?()

A.由于光线太暗,未能射中被害人

B.撬开银行保险柜,保险柜内只有十元钱

C.误把白糖当做砒霜杀人的

D.用迷信手段杀人的

答案:C

本题解析:

【详解】

所谓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但由于对行为事实的认识错误而在客观上使其不可能完成犯罪,因而不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不能犯未遂又分工具不能犯未遂和对象不能犯未遂。所谓工具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由于认识错误而使用了按其客观性质不能实现犯罪意图、不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工具的犯罪未遂形态。对象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由于认识错误而针对本不存在的犯罪对象实施了犯罪行为,因而未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不能犯未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未遂的原因在于行为人对行为事实的认识错误。从本题四个选项来看,只有选项C涉及行为人对行为事实的认识错误问题,属于不能犯未遂。

23.下列情形中,属于故意杀人罪实行行为的是

A.甲为谋杀刘某而持刀潜入刘某家中隐藏、守候

B.乙为谋杀孙某购买一支手枪,以便杀孙某时使用

C.丙为谋杀赵某而在赵某饮用的茶水中投放毒药

D.丁为谋杀李某而花10万元雇佣杀手

答案:C

本题解析:

所谓实行行为是指犯罪分子已经开始实行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某种犯罪的基本构成要件的行为。犯罪预备行为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创造条件的行为。由此可见在本题中,ABD的行为是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创造条件的预备行为。向饮用的茶水中投放毒药属于故意杀人罪的实行行为,故答案为C。而潜入刘某家中守候、购买手枪等属于为实行犯罪制造条件、准备工具的行为,是预备行为。是否着手实施对于判断一种行为是犯罪预备还是犯罪既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4.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下列关于不安抗辩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赠与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义务人不交付赠与的标的物,则受让方有权主张不安抗辩权

B.在买卖合同达成后,如果出让方经营状况不佳,受让方可以主张不安抗辩权

C.在租赁合同履行过程中,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一方有权拒绝并直接终止自己的履行

D.在运输合同中,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主体是先履行方,后履行方不得行使不安抗辩权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不安抗辩权存在于双务合同中,单务合同(如赠与合同)不存在行使不安抗辩权的问题,故A项错误。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如果后履行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先履行方才能主张不安抗辩权,“不佳”不等于“严重”,故B项错误。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行使不安抗辩权的程序是:先中止(注意:不是终止),后解除合同,不能直接终止或者解除合同,故C项错误。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主体是双务合同中的先履行方,后履行方不享有不安抗辩权,这区别于先履行抗辩权,故选D项。

25.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区别的关键在于行为人()。

A.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不同

B.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因素不同

C.对危害结果发生是否积极追求

D.对危害结果发生是否知情

答案:A

本题解析: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上述两种犯罪主观方面中,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体现了两种情况下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程度,是关键区分点,故选择A。考生应该注意认识因素与认识程度表述的区别。

26.关于法律推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律推理广泛应用于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乃至人们的生活当中

B.法律推理以法律和事实两个已知的判断作为推理的前提

C.法律推理的过程会运用到多种科学的方法和规则

D.法律推理的结果客观公正,因此不会涉及当事人的利害关系

答案:D

本题解析:

法律推理是指以法律和事实两个已知的判断为前提,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规则,为法律适用提供正当理由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法律推理的应用范围特别广泛,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乃至公民的法律意识中都有法律推理活动,尤其是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法律推理占有显著的地位。因此,AB选项正确。法律推理运用多种科学的方法和规则进行。其中除了最基本的逻辑推理方法外,还需要应用一些非逻辑的分析和论证,比如价值分析判断等。C选项正确。法律推理的结果往往涉及当事人的利害关系。在许多情况下,法律推理的结论事关当事人是否拥有权利、是否应承担义务,是否应负法律责任等,而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当事人的利益。

27.西周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A.明德慎罚

B.德主刑辅

C.德本刑用

D.尚德缓刑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西周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是“明德慎罚”,故选A项。“德主刑辅,是汉武帝后汉朝的立法指导思想。“德本刑用”是唐朝的立法指导思想。“尚德缓刑”是清朝的立法指导思想。

28.在清朝,全国最高监察机关是()

A.刑部

B.大理寺

C.都察院

D.理藩院

答案:C

本题解析:

清朝沿袭明制,以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为“三法司”,是既相互分工又相互制约的中央司法机关。其中,都察院是全国最高监察机关,负责督察百官风纪,纠弹不法,同时负有监督刑部、大理寺之责,可对其错误提出纠弹,亦可参与重大案件的会审。

29.中国历史上首部确认罪刑法定原则的刑法典是()。

A.《大清律例》

B.《暂行新刑律》

C.《大清新刑律》

D.《大清现行刑律》

答案:C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30.《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犯罪已发及已配而更为罪者,各重其罪”;“已发者,谓已被告言;及已配者,谓犯徒已配,而更为笞罪以上者,各重其后之事而累科之。”规定的是()

A.累犯

B.共同犯罪

C.自首

D.立功

答案:A

本题解析:

唐律刑法适用上规定了累犯加重原则。

31.下列亲属关系中,属于直系血亲的是()。

A.哥哥

B.曾祖父

C.表妹

D.叔叔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所谓直系血亲,是指直接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或者己身直接从该亲属派生出来的血亲,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等,而且直系血亲没有代数限制。旁系血亲是指己身并非从他或她身体派生的血亲,如兄弟姐妹、表妹、堂兄、叔叔、舅舅等。故选B项。

32.秦始皇年间,咸阳发生一起杀人案,甲向官府告发该案是乙所为,乙遂被官府捕获,被判死罪,后官府抓获真凶丙,经查,甲乙素有结怨,甲为报私仇而进行诬告,根据秦律,甲可能被判处的刑罚是()

A.腰斩

B.鬼薪

C.斩左趾

D.髡钳城旦

答案:A

本题解析:

秦朝刑事立法中,定罪量刑的原则之一为“诬告发作原则”,故意捏造事实诬告他人者,使无罪者入罪,轻罪者入于重罪,即构成诬告罪,按所诬罪名相应刑罚,对诬告者处罪。选项中只有腰斩是死罪。

33.西周时期,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方式是()

A.五过

B.五刑

C.五听

D.五罚

答案:C

本题解析:

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西周总结出一套“以五声听狱诉讼求民情”的经验:即运用察言观色进行审讯,以判断当事人陈述的真伪。“五声”亦即“五听”,其具体内容是:一日辞听,“观其出言,不直则烦”,即观察当事人的言语表达,理屈者则言语错乱。二日色听,“观其颜色,不直则赧然”,即观察当事人的面部表情,理屈者则面红。三日气听,“观其气息,不直则喘”,即观察当事人的呼吸,无理则喘息:四日耳听,“观其听聆,不直则惑”,即观察当事人的听觉,理亏则听语不清。五日目听,“观其眸子,不直则眊然”,即观察当事人的眼睛与视觉,无理则双目失神。

34.甲与某影视公司签订合同,约定甲两年内完成一部电视剧剧本,影视公司支付稿酬50万元。后甲将请求支付稿酬的权利转让给乙。甲请求支付稿酬的权利()。

A.经影视公司同意才可以转让

B.依合同性质不得转让

C.在转让通知到达影视公司时发生转让

D.在转让合同生效时发生转让

答案:D

本题解析:

AC两项,《民法典》第546条规定:“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权转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是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即如果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并不影响该债权转让本身的效力,债权转让在转让合同生效时就已经发生。本题中,甲的债权转让无须债务人影视公司的同意,并且该债权转让在甲与乙签订转让合同时已经生效。

BD两项,《民法典》第545条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工)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当事人约定非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当事人约定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第三人。”本题中,甲请求影视公司支付稿酬的权利并不属于以上三种不允许转让的债权情形,因此甲可以转让该债权,债权在转让合同生效时发生转让。

35.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因事实行为引发的物权变动,自()起生效。

A.事实行为成就时

B.事实行为发生时

C.事实行为被确认为合法时

D.依法办理登记或者交付时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因事实行为引发的物权变动有:先占行为、拾得遗失物、人为的添附行为或建造房屋、拆除房屋等引发的物权变动。故选A项。

36.下列选项中,甲的行为构成无因管理的是()。

A.甲主动将摔倒在人行道上的老人扶起

B.甲儿时被收养,成年后赡养亲生父母

C.甲为了出行方便,出钱修复邻居家被台风刮倒的院墙

D.甲的狗将他人咬伤,甲误以为是好友乙的狗咬伤人而赔偿伤者

答案:C

本题解析:

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行为。通说认为无因管理为事实行为。只要管理行为在客观上避免了他人利益受损且管理人不纯粹是出于为自己谋利的目的就构成无因管理行为,即使管理人主观上有为自己的动机且在客观上使自己同时受益,仍不影响无因管理的成立,C项正确。A项属于纯粹道义上,当事人之间也没有形成债的关系,排除A项;B项属于纯粹道义上,不形成无因管理,排除B项;甲的狗将他人咬伤负有法定赔偿义务,排除D项。

37.简述转继承与代位继承的区别

答案:

本题解析:

代位继承又称间接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宣告死亡时,应由被继承人子女继承的遗产份额,由其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的法律制度。注意:这里,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直系晚辈,就是继承人的子女,子女都不在的,由其子女的子女,以此类推。转继承,是指继承人在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分割之前死亡的,应由该继承人继承的遗产份额,转由他的合法继承人继承的法律制度。如两者的区别:首先,继承人死亡的时间不同。代位继承中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而转继承中继承人在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分割前死亡的。其次,继承的主体不同。代位继承中的继承人只是被继承人的直系晚辈血亲,转继承中的继承人可以是被继承人的所有的法定继承人。最后,适用的范围不同。代位继承只适用法定继承,不适用遗嘱继承,而转继承适用法定继承,也适用遗嘱继承。

38.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自()时起转移,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之间另有约定。

A.交付

B.登记

C.所有权转移

D.合同履行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民法典》第142条的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自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

39.“格”这一法律形式最早出现于()。

A.曹魏

B.东魏

C.西魏

D.北魏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南北朝北魏政权“以格代科”,科逐渐失去了独立的法律地位,故选D项。北魏政权创立“格”这一法律形式,为唐朝的律、令、格、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0.四位法学学生旁听法院审理一起刑事案件后,用不同方法对法院涉及案件的刑法条文进行了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85年发布的案例进行解释,属于历史解释

B.乙结合立法时的社会背景进行解释,属于体系解释

C.丙结合法律的上下文作出解释,属于目的解释

D.丁按照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解释,属于文义解释

答案:D

本题解析:

历史解释是指通过对法律文件制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等历史背景材料的研究,或者通过将这一法律与历史上同类法律规范进行比较研究来阐释法律规范的含义和内容。A项错误。体系解释是指通过分析某一法律规范在整个法律体系和所属法律部门中的地位和作用,来揭示其内容和含义。目的解释是指从制定某一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法律。文义解释,根据字面的含义进行解释。故选D。

41.依秦律,下列案件中,属于官府应当受理的“公室告”的是

A.甲告邻人窃其财产

B.乙告父殴伤自己

C.丙告子窃其财物

D.丁告主擅用私刑

答案:A

本题解析:

秦朝把杀伤人、偷盗等危害统治秩序的犯罪,列为严惩对象,这类诉讼称为“公室告”,官府必须受理。把“子盗父母,主擅杀、刑、髡其子及臣妾”等家庭成员内部的案件,称为“非公室告”。“非公室告”案件不得告发,官府也不得受理,若控告人坚持控告,官府会对其治罪。A选项是偷盗,属于“公室告”,B、C、D选项是家庭成员内部的案件,是“非公室告”。

42.法律关系的概念最早来源于罗马法中()的概念

A.法律联系

B.法锁

C.法的关系

D.法链

答案:B

本题解析:

B中“法锁”的观念,直到l9世纪,法律关系才作为一个.本题考察的为书本基础知识,需要考生专门的概念而存在

43.下列选项中,关于死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审判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不适用死刑

B.对于不适用死刑的人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C.死刑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D.对于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撮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答案:D

本题解析:

我国虽然没有废除死刑,但限制死刑适用对象。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是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不满18周岁的人是指犯罪时,而非审判时,A选项错误。为了贯彻少杀、慎杀的政策,对于不适用死刑的对象,既不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也不能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B选项错误。为了更好地控制死刑的数量,刑法规定,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注意死刑立即执行必须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而不是高级人民法院。如果是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则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c选项错误。注意《刑法修正案(九)》的重要改动: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D选项正确。

44.下列关于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特别行政区内实施的地方性法律

B.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特别行政区内其他立法的基础和法律依据

C.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普通法律的一种,不能与宪法相抵触

D.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基本法律的一种,效力范围及于全国

答案:A

本题解析:

关于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要记住以下几点:(1)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基本法律;(2)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效力范围及于全国;(3)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特别行政区其他法律的基础;(4)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与其他法律相同要符合《宪法》的规定。故本题答案为A项。

45.甲盗取李某的身份证及一张信用卡,对妻子乙谎称是在路上拾得的。甲与乙根据身份证号码试出了信用卡密码,持该卡共消费4万元。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甲与乙构成盗窃罪

B.甲与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D.甲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乙属于不当得利

答案:C

本题解析:

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刑法》第196条第1款规定,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情形包括:①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②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③冒用他人信用卡的;④恶意透支的。其中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行为包括:①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②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③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法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④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而《刑法》第196条第3款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盗窃罪定罪处罚。本题中,甲盗窃了他人信用卡并使用,应当成立盗窃罪;乙主观上不知道信用卡是甲盗窃所得,以为是甲拾得的他人信用卡,属于“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情形,根据主客观相一致原则成立信用卡诈骗罪。

46.数罪并罚时有期自由刑限制加重的最高刑()。

A.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20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1年、管制最高不能超过5年

B.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20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2年、管制最高不能超过3年

C.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20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1年、管制最高不能超过3年

D.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20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2年、管制最高不能超过5年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有期徒刑数罪并罚不得超过20年,拘役数罪并罚不得超过1年,管制数罪并罚不得超过3年。故选C项。

47.我国刑法规定,对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的处罚原则是()。

A.按照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

B.按照其所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C.按照犯罪集团所犯全部罪行处罚

D.从重处罚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我国的刑事政策就是区别对待,对于首要分子严厉打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对犯罪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承担责任。故选C项。

48.下列权利中,其客体既可以是动产,也可以是不动产的是()。

A.地上权

B.抵押权

C.相邻权

D.典权

答案:B

本题解析:

地上权是指为了在他人土地上营造建筑物、工作物或者种植树木而长期使用该他人土地的权利。其客体为土地,是不动产。故A项不符合要求。抵押权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提供的不占有转移而作为债务履行担保的财产,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就该财产的价值优先受偿的权利。其客体既可以是动产,也可以是不动产,故B项正确。相邻权是相互毗邻的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权人所享有的对不动产行使所用权或者使用权的权利。C项不选。典权是指支付典价后依约定占有对方的不动产并予以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客体为不动产,故D项不选。传统意义上的用益物权都属于不动产物权,根据这一点判断物权的客体很有帮助

49.下列有关法律部门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就是一个部门法

B.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可以包括不同法律部门的法律规范

C.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其规范的性质,可以归属于不同的法律部门

D.刑法是“刑法”这一部门法的主要组成部分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法律部门,又称部门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或原则所划定的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有权制定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所发布的具追约束力的法律文件。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不能单独构成一个法律部门,只有当调整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达到一定数量并且具有相当重要的法律地位的情况下,才可能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律部门。故A不正确。

50.某国女间谍结识我国某官员甲后,谎称自己是留学生,需要一些资料写作毕业论文。甲为博取其芳心,便将自己掌握的国家秘密文件复印给她。甲的行为构成()。

A.间谍罪

B.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

C.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D.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

答案:B

本题解析:

间谍罪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故意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等情节严重的行为。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是指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情报的行为。本题中,甲并不知道女间谍的间谍身份,故不构成间谍罪;甲明知是国家秘密文件而故意将其提供给境外人员,构成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

二.多项选择题(共45题)1.以犯罪实行行为是否终了为标准。可以把犯罪未遂划分为()。

A.能犯未遂

B.实行终了的未遂

C.不能犯未遂

D.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答案:B、D

本题解析:

【精解】刑法理论通说认为,根据犯罪行为是否实行终了,可以把犯罪未遂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根据犯罪行为实际能否达到既遂,可以把犯罪未遂分为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故选B、D项。

2.下列选项中,可以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有()。

A.甲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乙归还欠款

B.丙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丁按照合同约定给付货物

C.戊向第三人巳表示,他会到期归还庚的欠款

D.辛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壬还债,被人民法院驳回起诉

答案:A、B

本题解析:

【精解】起诉、申请仲裁、调解、认诺、请求等都能引起诉讼时效中断。但是撤诉、驳回起诉、向第三人的承诺不能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断。

3.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受庇护权的表述,正确的有()。

A.受庇护权保护的对象只能是外国人

B.申请庇护可以基于政治原因,也可以是其他原因

C.对于受庇护的申请,我国政府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

D.享有庇护权的人不被驱逐或引渡

答案:A、C、D

本题解析:

《宪法》第32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因为政治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可以给予受庇护的权利。”对于庇护权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首先必须外国人向我国提出避难申请;(2)必须基于政治原因;(3)我国政府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4)一经同意就不得引渡或者驱逐。故B项不选。

4.相邻关系,可以发生在()之间。

A.相互毗邻的不动产所有人

B.相互毗邻的不动产使用人

C.相互毗邻的不动产所有人与使用人

D.财产相互毗邻的民事主体

答案:A、B、C

本题解析:

【详解】

相邻关系,是以相互毗邻的不动产为基础的,发生于相互毗邻的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之间,并不是发生在所有的财产相邻的民事主体之间。

5.下列情况中,哪些是主犯?()

A.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人

B.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

C.实施犯罪的人

D.教唆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

答案:A、B

本题解析:

【详解】

根据《刑法》第26条第1款的规定,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主犯包括三种:一是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二是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三是其他在犯罪集团或者一般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就选项C和D而言,实施犯罪的人是实行犯,可能是主犯,也可能不是主犯。教唆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是教唆犯,可能是主犯,也可能是从犯。

6.能够体现宪法在配置国家权力方面的发展趋势的有()。

A.地方自治

B.议会主权

C.中央权力扩大

D.行政权力扩大

答案:C、D

本题解析:

【详解】

当代宪法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在社会制度安排上表现为加强行政权力以及中央集权趋势明显,重视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重视宪法保障,宪法发展国际化趋势的加强和形式上的逐步发展。地方自治、议会主权不属于宪法的发展趋势。

7.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宣告死亡依法产生的法律后果包括()。

A.夫妻关系中止

B.继承开始

C.公民民事权利能力归于消灭

D.公民民事行为能力归于消灭

答案:B、C

本题解析:

【精解】A项错在:应该是夫妻关系“终止”,而不是"中止”。

8.下列人员中,属于伪证罪的主体有()。

A.证人

B.鉴定人

C.翻译人员

D.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答案:A、B、C

本题解析:

【详解】根据《刑法》第305条的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构成伪证罪。据此,伪证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不能成为伪证罪的主体。

9.下列关于过失犯罪的说法,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有()。

A.过失犯罪可以成立未遂犯

B.过失犯罪不能成立共同犯罪

C.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D.不满16周岁的人对过失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B、C、D

本题解析:

所谓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情况。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而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能存在于直接故意中,过失犯罪不可能存在未完成形态,故A选项错误。另外,共同犯罪需要具备共同犯罪人都是故意犯罪这一条件,过失犯罪由于不具有犯罪的意图,无法和他人构成共同犯罪,故B项正确。且刑法明确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故C项正确。《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由于上述行为都是故意犯罪,因此D选项也正确。

10.下列选项中,属于秦汉时期耻辱刑的有()。

A.宫刑

B.髡刑

C.耐刑

D.完刑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秦汉时期的耻辱刑包括三类:髡刑、耐刑和完刑,其中,剃去犯人头发为髡,剃去犯人胡须的为耐,不加肉刑髡剃(免肉刑、髡剃并保留发肤)为完,故选D项。宫刑属于奴隶制五刑之一,是去掉受刑人生殖器的刑罚,宫刑虽然具有侮辱性质,但不是耻辱刑。

11.国务院会议分为()。

A.国务院全体会议

B.国务院常务会议

C.国务委员会议

D.部务和委务会议

答案:A、B

本题解析:

【详解】由我国《国务院组织法》第4条的规定可知,国务院会议分为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

12.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

A.“科”这一法律形式是在南北朝时期被“格”这一法律形式取代的

B.登闻鼓制最早源于曹魏

C.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格是《别权调格》

D.《曹魏律》和《晋律》的篇目都是20篇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B项错在:登闻鼓制源于西晋,而不是曹魏。C项错在: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格是《麟趾格》。D项错在:《曹魏律》和《晋律》篇目不同,《曹魏律》为18篇,而晋律》是20篇。

13.2000年7月10日,甲因犯诈骗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2005年5月20日,甲又犯盗窃罪。对于甲的量刑,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对甲应该数罪并罚

B.对甲的盗窃罪不能适用缓刑

C.甲不构成累犯

D.甲具有法定从重处罚情节

答案:A、C

本题解析:

【详解】

累犯是指因为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于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新罪的罪犯。累犯包括一般累犯和特殊累犯两种。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的5年之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其构成条件是:(1)前罪与后罪都是故意犯罪。(2)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也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3)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之内,其中,所谓刑罚执行完毕,是指主刑执行完毕,不包括附加刑。主刑执行完毕后5年之内又犯罪,即使附加刑未执行完毕,仍构成累犯。特殊累犯,是指因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受过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犯罪分子。特殊累犯的构成要件是:(1)前罪与后罪必须均为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2)前罪被判处的刑罚和后罪应判处的刑罚的种类及其轻重不受限制。(3)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任何时候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本题中甲犯盗窃罪的时候尚在缓刑考验期内,不能构成累犯,而应当撤销缓刑,适用数罪并罚。

14.下列不能构成转化型抢劫罪的是

A.甲入户盗窃,正准备离开时,恰逢主人回家,主人解开院子里藏獒的绳索,甲为脱身拿石头砸死了藏獒

B.乙在公交车上扒窃他人钱包,随即被发现,乙拿出匕首扎在自己手臂上,大喊:“司机赶快开门让我下车,要不然我就死在车上。”司机开门后,乙迅速逃跑

C.丙抢夺二傻财物,二傻紧迫不舍,丙说:“我会九阳神功,你再追我就发功打死你。”二傻害怕,随即不追了

D.丁入户盗窃后逃跑,误认为送牛奶的张三是主人,便将张三打趴在地

答案:A、B、C

本题解析:

转化型抢劫罪是指,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以抢劫罪论处。暴力对象不限于被害人,包括其他妨碍人和认识错误的情形,但不包括动物,也不包括行为人对自己实施暴力或者对自己以暴力相威胁。所以A、B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暴力或者暴力威胁要求达到足以压制对方反抗的程度,C选项中的暴力程度不足以压制对方反抗,所以C选项错误。

15.下列选项中,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的是()。

A.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问,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的人选

B.审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国家预算部分调整方案

C.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D.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边界划分

答案:B、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62条(全国人大的职权)、第67条(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和第89条(国务院的职权)的规定,A项属于全国人大职权,且也不能表述为“闭会期间”。B、C项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D项属于国务院的职权,故选B、C项。

16.下列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引礼入律、礼律进一步融合的重要时期

B.《曹魏律》和《晋律》都对刑罚制度进行了改革,为封建制五刑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C.八议、官当、服制定罪和重罪十条都属于本时期法律儒家化的重要表现

D.本时期首次确立了死刑复奏制度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引礼入律、礼律进一步融合的重要时期。故选B项.《曹魏律》和《晋律》都对刑罚制度进行了改革,故B项正确。本时期法律儒家化的表现有八议、官当、服制定罪、死刑复奏和重罪十条,故C项正确。三国曹魏时期首次出现了死刑复奏制度,该制度被晋、南北朝、隋、唐沿用。

17.唐朝的流刑包括()。

A.三流

B.加役流

C.反逆缘坐流

D.赦死从流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唐朝的流刑除了三等流刑之外,还有加役流,故选A项、B项和C项。不过要注意:属于法定流刑的只有“三流”,即流二千里、流二千五百里和流三千里。

18.以下哪些属于法治国家的标志

A.完备而良善的法律体系

B.健全高效的法律运行体制

C.高素质的法律职业队伍

D.较高的全民法律意识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法治国家的标志有以下五个:完备而良善的法律、健全高效的法律运行体制、高素质的法律职业队伍、较高的全民法律意识和良好的法律秩序。因此,ABCD都正确。

19.以下关于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的人数倍数的表述错误的是()。

A.1/3至1倍

B.1/5至1/2

C.1倍以上

D.1/2至1倍

答案:B、C、D

本题解析:

[详解]2010年修改后的新选举法规定,由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1/3至1倍;由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1/5至1/2。

20.关于“马锡五审判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重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调解息讼

B.注重诉讼程序的正规化、法典化建设

C.开创了抗日民主政权司法民主的崭新形式

D.创造性地把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工作方针运用于审判实践

答案:A、C、D

本题解析:

抗日战争时期,马锡五同志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时,他在巡回审判中贯彻群众路线,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了解案情;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尊重群众意见;方便群众诉讼,手续简便,不拘形式。他依靠群众纠正错案,解决疑难案件,被人民群众誉为“马青天”。他的审判工作经验被总结为“马锡五审判方式”。马锡五审判方式是把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工作方针创造性地运用到审判工作中去的司法民主的崭新形式。根据以上表述,应选择ACD项。

21.刑罚权包括()。

A.制刑权

B.求刑权

C.量刑权

D.行刑权

答案:A、B、D

本题解析:

ABCD【详解】

刑罚权具体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制刑权、求刑权、量刑权、行刑权。制刑权是指在刑法中创制刑罚的权力,包括刑罚体系、刑罚制度和各具体刑罚的确立、修正、废除。求刑权指请求国家的审判机关对犯罪人予以刑罚处罚的权力。量刑权指决定是否科刑与科处什么样的刑罚的权力。行刑权是指对犯罪人执行刑罚的权力。

22.关于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中华民国民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A.《中华民国民法》的结构顺序是总则、物权、债、亲属、继承

B.《中华民国民法》体现了“国家本位”的立法原则

C.《中华民国民法》采取“民商合一”的民事立法原则

D.《中华民国民法》采用德国民法典的法典编纂方式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A项错在:《中华民国民法》的结构顺序为总则、债、物权、亲属和继承五编,而不是总则、物权、债、亲属和继承。

23.我国现行宪法规定,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领导人有()。

A.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B.国家副主席

C.国务院副总理

D.中央军委主席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职务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副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故选A、B、C项。中央军委主席不实行任期限制,这是唯一的例外。这主要是因为中央军委是全国武装力量的领导机关,必须保证国家军事领导的统一性、连续性、稳定性和严肃性,故排除D项。

24.下列关于融资租赁合同中,租赁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有()。

A.出租人一般应承担租赁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B.出租人一般不承担租赁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C.出租人和出卖人应当连带承担租赁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D.出租人干预选择租赁物的,由出租人承担租赁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答案:B、D

本题解析:

【精解】融资租赁合同项下的瑕疵担保责任,出租人一般不予承担,除非出租人干预了租赁物的选择或者购买。

25.连续犯具有的特征是()。

A.针对同一对象

B.犯罪故意的内容不同

C.出于连续的犯罪意图

D.数个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

答案:C、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刑法理论,连续犯的特征为:(1)连续犯必须基于连续意图支配下的数个同一犯罪故意。(2)连续犯必须实施数个足以单独构成犯罪的危害行为。(3)连续犯所构成的数个犯罪之间必须具有连续性。(4)连续犯所实施的数个犯罪行为必须触犯同一罪名。针对同一犯罪对象不是连续犯的必备条件,犯罪故意不同也不可能形成连续犯。故选C、D项。

26.下列哪些做法,有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方略的实现

A.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和司法制度

D.大力开展普法教育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根本方略,必须做到:第一,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第二,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把立法同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决策结合起来。第三,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和司法制度。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此要积极推进行政和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行政机关的廉洁和效率,保证司法机关独立公正地行使检察权和审判权。加强对执法、司法机关及其I作人员的监督。第四,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广泛进行法制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特别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不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依法办事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机构必须依靠法律组织、建立和发展

B.法律规定国家的性质及组成,国家的性质决定法律的性质

C.国家的存在以法的产生为前提条件

D.法律形式直接受国家形式的影响

答案:A、B、D

本题解析:

【详解】

国家与法同时产生,共存亡。

28.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通过互联网将国家秘密非法发送给境外的机构的,成立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B.以营利为目的,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赌博网站,或者为赌博网站担任代理,接受投注,情节严重的,构成开设赌场罪

C.以牟利为目的,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电子信息的,成立传播淫秽物品罪

D.组织多人故意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爆炸、生化、放射威胁等虚假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成立组织恐怖组织罪

答案:A、C、D

本题解析:

【精解】在A项中,通过互联网将国家秘密非法发送给境外的机构的,成立为境外非莹提供国家秘密罪而不是泄露国家秘密罪。在C项中,以牟利为目的,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电子信息的,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而不是传播淫秽物品罪。在D项中,组织多人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却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恐怖组织,不可能构成组织恐怖组织罪.而应当按照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定罪处罚。开设赌场不能简单地从传统意义上加以考虑,只要行为人为他人提供赌博的场所和赌具的,即使是在虚拟空问,也应当从。实质意义上加以认定。同时,由于《刑法修正案(六)》将开设赌场的行为从赌博罪中独立出来,开设赌场罪是独立的犯罪。

29.下列选项中,可以适用无因管理情形的有()。

A.为朋友定制一套适体的西装作为其结婚礼物

B.管理失主丢失的鸡

C.将路上突然晕倒的行人送往医院

D.为出差的邻居加固房屋以增强房屋的抗风能力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A项不构成无因管理,因为为朋友定制服装属于道德义务,纯粹道德义务的管理不能认定为无因管理,故排除A项。

30.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某甲想杀害其妻子,便劝说其妻子乘坐飞机外出旅游,希望飞机失事而致使其子死亡。某甲的妻子便乘飞机旅游,结果飞机果然失事而死亡。某甲的劝说行与其妻子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B.某乙为抢劫而殴打李某,李某逃跑,某乙随后追赶。李某在逃跑时钱包不慎从上掉下,某乙拾得钱包后离开。某乙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问存在因果关系

C.赵某是死刑犯,在即将对赵某执行死刑时,某丙夺走法警的手枪将某丙杀死,丙的行为与赵某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

D.某丁为了盗窃钱财将王某的皮包窃走,打开皮包发现里面放的是一把手枪,某的盗窃行为与王某枪支失窃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答案:A、B、D

本题解析:

【精解】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关系。A项中,虽然某甲妻子按照某甲的劝说乘坐飞机,但是由于飞机的失事不是某甲所能控制的,所以某甲的行为与其妻子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B项中,某乙获得的钱包不是其通过暴力行为而得到的,所以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C项中,虽然赵某即将被执行死刑,但是某丙的行为却是赵某死亡的客观原因,所以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D项中,因果关系是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客观联系,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某丁虽然主观上没有盗窃枪支的故意,但是不影响因果关系的认定。

31.我国的司法权包括以下哪几种()

A.审计权

B.监督权

C.审判权

D.检察权

答案:C、D

本题解析:

司法权是指行使国家司法权力的职责和权力.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的司法权包括审判权和检察权。审判权是适用法律处理法律案件,作出判决和裁定的司法权;检察权包括代表国家批准逮捕、提起公诉、不起诉、抗诉等司法权。

32.以下哪些国家采用普通法院模式来进行违宪审查()

A.日本

B.加拿大

C.墨西哥

D.阿根廷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最早由普通法院行使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是美国,美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影响。目前有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采用此种模式。

33.行贿罪以行为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为条件,根据司法解释,下列情况中,哪些属于“谋取不正当利益”?()

A.谋取非法利益

B.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所取得的利益

C.要求他人或者单位提供违法的帮助或者方便条件所取得的利益

D.通过不正当手段所取得的不确定的利益

答案:A、C

本题解析:

【详解】

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谋取不正当利益”,是指谋取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利益,以及要求国家工作人员或者有关单位提供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帮助或者方便条件。据此,只有AC项属于“谋取不正当利益”,而BD项则不是。

34.下列行为中可构成侵犯著作权罪的有()。

A.以营利为目的,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

B.以销售为目的,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

C.以营利为目的,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

D.以销售为目的,未经表演者许可,对其表演制作录音录像出版

答案:A、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第217条的规定,侵犯著作权罪的主观方面必须以营利为目的,客观行为表现为:(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2)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3)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的;(4)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故排除B、D项。

35.某城市规章规定:“禁止马车进入二环以内的路面。”对此,有人从法学的角度看,解释为:骡车、驴车就可以进入二环内的路面。对于这一解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本解释符合文义解释的要求,所以是合理的

B.本解释不符合目的解释的要求,所以是不合理的

C.本规定应作扩大解释:“凡是和马相近的动物拉动的车都不准进入二环内的路面”

D.在进行法律解释时,有时候单纯地运用一种解释是不能符合法律解释的要求的,所以要综合运用多种解释方法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本题考查的是运用理论对具体事例进行分析的方法,考查的是法律解释的方法。

36.普通合伙人的出资方式有()。

A.实物

B.知识产权

C.继承权

D.劳务

答案:A、B、D

本题解析:

《合伙企业法》第16条第1款规定,合伙人可以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出资,也可以用劳务出资。根据法律规定,继承权不属于出资方式种类。

37.行政责任的特点表现在()。

A.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B.产生行政责任的原因是行为人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况

C.过错不是行政责任的构成要素

D.行政责任承担的形式多样化

答案:A、B、D

本题解析:

【精解】行政责任的承担主体包括一般公民、法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产生行政责任的原因包括行政违法行为和法律规定的情况(无过错行政责任)。对于行政主体和监督主体来说,构成行政违法不要求主观状态,而对于行政相对人来说,认定其行为违反行政法,有些必须以过错为要件。行政责任的承担形式有罢免行政领导职务、行政处分、没收违法所得等多种形式。

38.下列选项中,可以适用于动产的制度有()。

A.抵押

B.登记

C.善意取得

D.先占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抵押可以适用于动产,也可以适用于不动产。登记一般适用于不动产,但在特定条件下也可适用于动产,如机动车辆、船舶、航空器等动产,其公示方式就是登记。根据《物权法》第106条的规定,善意取得既可适用于动产,也可适用于不动产。先占只能适用于动产。故备选项应全选。

39.下列行为中,构成放火罪的有

A.以放火为手段杀人,烧毁了数十间房屋

B.为了自杀,采取自焚的手段,但火烧毁了公园的一片林木

C.犯罪后,为了掩盖罪证而放火,火势蔓延到附近的建筑物

D.出于嫉妒,放火烧毁了邻居的柴草垛,但不会危及公共安全

答案:A、B、C

本题解析:

放火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选项D不会危害公共安全,因此,不构成放火罪。

40.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文化权利?()

A.科学研究

B.出版自由

C.文艺创作自由

D.欣赏自由

答案:A、C、D

本题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