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民族团结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学设计_第2页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学设计_第3页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学设计_第4页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民族团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民族团结》是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威胁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共同发展。(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对此形成了较为完整、清晰的认识,知道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了很多尝试,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选择,最终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些学习中,学生逐渐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归纳、综合能力。同时,经过这些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的精神。(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2.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析资料,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2)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解决策略:通过创设情境,层层深入,认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通过设疑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通过图片、资料的补充,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大量的生动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如何实行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2.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解决策略:通过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古代、近代各民族交往概况的,引导学生理解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都为新中国的发展贡献了力量,得出应该平等对待和团结各族人民,进而得出:唯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方能实现对各民族的充分尊重与真正平等。二教法学法教法:启发引导、设疑谈话、归纳总结学法:观察发现、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老师准备学生收集整理有关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资料;学唱民歌;了解孔繁森的故事;收集民族关系的事例;完成导学案。〔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情景导入1.展示少数民族名星图片〔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明星图片(刘诗诗、古力娜扎)的形式创设情景,营造出一种欢乐、和谐的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本课的主题:民族团结。〕2.民族知识小竞赛通过砸金蛋的形式,让同学抢答各个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比如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服饰或艺术等。教师鼓励学生发言,及时表扬和点评。〔设计意图:这一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积极性,调动课堂气氛;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少数民族认识程度。〕3.过渡这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传统。而各民族一律平等,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就是民族团结。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发展情况又如何呢?这是我们今天学习、探究的内容。(三)合作探究,学习新课1.团结之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展示自学成果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并展示“少数民族分布示意图”,学生回答导学案上的问题:在民族构成上我国是个怎样的国家?长期以来各族之间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什么?根据以上民族情况,党制定了什么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什么时候制定?我国已建立了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意义?(学生回答了问题后,教师点评讲述。)〔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自学成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训练其阅读的能力。〕(2)投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内容由学生朗读〔设计意图:加深理解。〕(3)投影中国民族分布示意图学生根据地图回答五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区的建立情况。〔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与地理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4)提问展示宪法引文,要求学生用书上的语言回答这一制度在我国有怎样的地位?〔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依据课本材料进行概括的能力。〕(5)提问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由古至今各族人民是如何相处的)点评并归纳:以上这些史实说明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国家,古代相互交融,近代休戚相关,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历史和现实决定了各民族必须平等、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真正的实现了这一点。〔设计意图:在讨论和发言中引导学生自主得出当今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并感受到维护民族团结的必要性。〕(6)过渡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之后,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设计意图:引出第二个问题。〕2.团结之力——各民族共同发展(1)设计活动阅读57页相关内容,结合课本中课本中的五幅图片,请学生以藏族、达斡尔族、傣族人民的身份,介绍本民族的经济发展情况。〔通过设计这一活动使学生了解西藏的民主改革,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柱族自治旗农业大发展,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使学生对少数民族发展有了感性认识。〕(2)提出问题:少数民族发展的原因?展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情况表,使学生得出结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展示图片: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西部大开发中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一五计划中修建的青藏、川藏、新藏公路,青藏铁路,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孔繁森的事迹等。(学生根据以上图片资料分组讨论并畅所欲言。)教师总结: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得益于政府重视,给予政策保障和多方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大发展且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意图:通过对图片进行提问,培养学生对各类资料的使用能力。〕(3)依据讨论结果,你能从中得出我国政府实行的又一项民族政策吗?点评后讲述:综合大家的结论可知:各民族共同发展为我国的又一项基本国策。3.团结之光——民族共筑中国梦(1)时事分析展示材料,提出问题材料一:2008年3.14藏族居住区打砸抡烧暴力事件和2009年乌鲁木齐打砸抡烧暴力事件。由学生讨论:这些暴力活动有什么不良影响。(教师总结:危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阻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材料二:展示青海玉树4.14地震后全国抗震救灾资料,与学生交流感受。〔设计意图:通过辨析,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热情,并藉此深入理解这一政策。〕(2)拓展延伸民族团结的事业需要大家来维护,你能举出更多对民族团结、总结统一、共同发展有贡献的人物吗?(学生自主发言或课后查找。)〔设计意图: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4.教师总结中华民族由56个勇敢、勤劳、智慧的兄弟姐妹组成,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同舟共济,万众一心,我们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5.巩固训练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下列属于民族区域自治的省级行政区是()A、山西B、甘肃C、西藏D、辽宁2.武汉开办“西藏中学”,为西藏地区培养人才,体现了政府对西藏的重视。下列举措对西藏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的是()①和平解放西藏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③实施西部大开发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3.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区域自治D、民主改革4.今天,西双版纳自治州是我国的()A、五大牧区之一B、国家的商品粮基地C、汽车工业基地D、第二大橡胶基地5.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杰出代表有山东援藏干部()A.焦裕禄B.孔繁森C.袁隆平D.王进喜6.全国已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A.2个B.3个C.5个D.7个7.“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包括()①实行民族平等的原则②实行民族团结的原则③实行共同繁荣的原则④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8.用直线将少数民族歌曲与它所属的少数民族连起来《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藏族《阿拉木汗》朝鲜族《道拉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