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巴中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1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巴中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2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巴中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3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巴中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4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巴中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在富人区的她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巴中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1.《刑法》第94条关于“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的规定属于()。

A.论理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立法解释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我国刑法理论认为,立法解释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1)在刑法中用条文对有关刑法术语所作的解释。(2)在刑法的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所作的解释。(3)在刑法施行中如发生歧义所作出的解释。《刑法》第94条的规定是立法解释的第一种情形。故选D项。

2.根据专利法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不能授予专利权的是()。

A.磁场的发现

B.减肥药品

C.转基因玉米的生产方法

D.血压仪的制造方法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专利法的有关规定,下列客体不属于专利授权范围:科学发现;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动物和植物品种;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不过,对于动植物品种的生产方法,可以获得专利权。此外,对于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B项、c项和D项都属于制造方法或者生产方法,故都可以获得专利权,而磁场的发现则属于科学发现,不能授予专利权。

3.下列选项中,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是()

A.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B.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

C.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

D.河北省沧州市杜林回族乡人民政府

答案:B

本题解析:

《宪法》第112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据此,B正确,ACD错误。

4.出租车司机杨某因救护临产孕妇闯红灯受到交警处罚。有评论认为,杨某载着孕妇闯红灯,属于情理之中的违法行为,虽然违法,但是出发点是好的。该评论意见的推理方式属于()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C.类比推理

D.辩证推理

答案:D

本题解析:

法律推理可以分为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其中实质推理又叫辩证推理。形式推理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即三段论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即根据一般性的知识推出特殊性的知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即从个别知识推出一般知识的推理。类比推理根据两类对象的某些属性的相似性推出它们在另一些属性方面也具有相似性的推理活动,是一种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实质推理又称辩证推理,它是指当作为推理的前提包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矛盾的命题,借助于辩证思维从中选择出最佳的命题以解决法律问题。辩证推理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解决因法律规定的复杂性而引起的疑难问题。题中的案例就是出现了合法与合理的冲突,因此属于实质推理。

5.魏晋南北朝时期编定的《大统式》开创了以下哪一种法律形式()

A.律

B.令

C.格

D.式

答案:D

本题解析:

西魏编定《大统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式的汇编,这一法律形式为唐、宋王朝所沿用。

6.吕某因为绑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已执行7年,入狱后吕某一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根据刑法规定,对吕某()。

A.既可以减刑,也可以假释

B.可以减刑,但不能假释

C.可以假释

D.既不能减刑,也不能假释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假释的条件为:(1)对象条件。假释只能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限度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0年以上,才可以适用假释。(3)实质条件。假释的实质条件,是指被适用假释的犯罪分子,必须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4)消极条件。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本题中吕某因为犯绑架罪而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不符合假释的条件,所以吕某不能假释。

7.下列情况属于刑法理论上所称的结果加重犯的是()。

A.盗窃致人死亡

B.诈骗致人破产

C.敲诈勒索致人精神失常

D.非法拘禁他人致人重伤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结果加重犯具有法定性的特点,成立结果加重犯必须要求刑法就加重的结果和与加重的结果相对应的法定刑作出明确的规定。四个选项中只有非法拘禁罪就非法拘禁致人重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故选D项。

8.甲潜入赵家客厅盗窃财物时,惊醒了在卧室里睡觉的赵某,甲逃跑时与过来查看的赵某相撞,致赵某倒地并受重伤。对甲应()。

A.按照盗窃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数罪并罚

B.按照盗窃罪的转化犯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C.按照抢夺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吸收犯择一重罪处罚

D.按照盗窃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想象竞合择一重罪处罚

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罪数问题。我国确定罪数通说上采取的是犯罪构成说,即凡是行为人从一个犯罪故意,实施一个行为,符合一个犯罪构成的就是一罪;凡是以数个犯意,实施数个犯罪行为,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就是数罪。本题中,甲盗窃的行为与逃跑撞伤过来查看的赵某的行为并不存在牵连,也并非一行为触犯数罪,因此不构成牵连犯或想象竞合犯。同时,甲的行为也不符合盗窃罪和抢劫罪的转化条件,不应以抢劫罪论处。因其是符合两个犯罪构成的两个单独行为,因此分别构成盗窃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

9.甲、乙、丙设立一有限合伙企业,丙为有限合伙人。该合伙企业委托丙与丁公司签订一货物买卖合同。签约时,丙表明自己是该企业合伙人,并出示了单位印章。后合伙企业未清偿到期货款。对该合伙企业所欠丁公司的债务()。

A.丙不承担责任

B.丙承担有限责任

C.丙承担按份责任

D.丙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答案:D

本题解析:

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有限合伙人不执行合伙事务,不得对外代表有限合伙企业。但第三人有理由相信有限合伙人为普通合伙人并与其交易的,该有限合伙人对该笔交易承担与普通合伙人同样的责任。由于丙表明自己是该企业合伙人,并出示了单位印章,对方有正当理由相信其为普通合伙人,因此丙应当同其他普通合伙人一样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10.下列犯罪中,应当认为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是()。

A.甲乘坐外国轮船从中国港口出发,当行至公海时实施犯罪

B.乙乘坐外国轮船前往中国,在公海上失手致中国公民落水而亡

C.丙乘坐外国轮船前往中国,在公海上与同行的旅客斗殴,致其重伤,该旅客被送入中国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D.丁在其本国境内打猎,致正在该国旅游的中国公民死亡

答案:C

本题解析:

判断一种犯罪行为是否适用属地原则,需要明确两点,一是所谓“中国领域内”的范围,二是该范围限定在犯罪发生地、结果地。综上考虑,C符合条件。本题中,中国司法机关有管辖权的是BCD三项,但是B、D两项都不能视为在中国领域内犯罪,而只能适用属人主义原则。在确定一项犯罪适用何种管辖原则时,考查顺序为:属地主义一属人主义一保护主义一普遍管辖主义。

11.属于立法活动的是()。

A.法律汇编

B.法律清理

C.法律编纂

D.法律统计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法律汇编,法律清理,法律统计都是在不改变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容的前提下对规范性法律文件所进行的整理和系统化。法律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部门法或某类法律的全部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整理、补充、修改,或者在此基础上编制一部新的系统化的法律,它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性工作,而是制定法律的活动。故只有法律编纂属于立法活动。

12.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增加规定了“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A.1982年宪法

B.1988年宪法修正案

C.1993年宪法修正案

D.1999年宪法修正案

答案:B

本题解析:

【详解】

本题是对宪法修正案内容的考査。我国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到目前为止,共经过四次修正。这四次修正的内容都可能成为命题的考点,因而要牢记。此外,也应了解一下宪法修正的背景,以便于记忆,也可以在记不清楚时推出答案。本题的答案为B项。

13.下列情况下不属于刑法规定的立功表现的是()。

A.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

B.提供重要线索,帮助司法机关侦破其他案件

C.主犯揭发同案犯的共同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

D.羁押期间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犯罪分子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排除A、B、D项。而主犯揭发同案犯的共同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是坦白或者自首的要求,不能构成立功。故选C项。

14.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

A.转让

B.出租

C.买卖

D.占有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10条第4款的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故选A项。

15.甲、乙签订一份二手房买卖合同,约定“本合同一式三份,经双方签字后生效。甲、乙各执一份,见证律师留存一份,均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关于该条

A.是有关法律原则之适用条件的规定

B.属于案件事实的表述

C.是甲乙双方所确立的授权性规则

D.关涉甲乙双方的行为效力及后果

答案:D

本题解析:

题干列举的内容为合同条款,并不是法律条文,并不涉及法律原则。A选项不正确。双方约定的内容是对法律效力和法律后果的说明,而非对案件事实的表述。案件事实应当出现在法官适用法律的过程中,本文并未涉及,B选项不正确。所谓授权性规则,属于法律规则的一种,包括授予国家机关职权的职权性规则与授予普通公民的权利的权利性规则.C选项不正确。此条款约定的内容是对法律效力和法律后果的说明。D选项正确。

16.司机田某贪污货物价值2万元,后又交通肇事,将A国留学生马丁撞死,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2年,对田某的这一制裁体现的是()。

A.法的政治职能

B.法的经济职能

C.法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职能

D.法的对外职能

答案:A

本题解析:

【详解】

法的职能,是指法所承担的任务或作用,它是法的本质和特征的一种质的反映。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职能:(1)法的政治职能;(2)法的经济职能;(3)法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职能。用刑罚来制裁犯罪属于法的政治职能。

17.甲向乙求婚,遭拒绝,甲恼羞成怒剪掉了乙飘逸的长发,乙因此忧郁成疾。甲侵害了乙的()。

A.名誉权

B.健康权

C.身体权

D.肖像权

答案:C

本题解析:

身体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其肢体、器官和组织进行支配并维护其安全与完满,从而享受一定利益的权利。头发亦属于身体的一部分,甲将乙的长发剪去,便是侵犯了乙的身体权。

18.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

A.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

B.犯罪原因与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

C.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

D.犯罪行为与犯罪对象之间的联系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的刑法理论的通说,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具有相对性,只能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故选C项。

19.数罪并罚时有期自由刑限制加重的最高刑()。

A.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20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1年、管制最高不能超过5年

B.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20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2年、管制最高不能超过3年

C.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20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1年、管制最高不能超过3年

D.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20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2年、管制最高不能超过5年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有期徒刑数罪并罚不得超过20年,拘役数罪并罚不得超过1年,管制数罪并罚不得超过3年。故选C项。

20.下列机关不实行首长负责制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中央军委

D.直辖市政府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全国人大常委会实行集体负责制,而不是首长负责制,故选A项。

21.下列关于犯罪既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犯罪既遂,按照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处罚

B.犯罪既遂的法律标准是行为人的行为具备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基本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C.行为人没有实现犯罪的预期目的,也可以成立犯罪既遂

D.只要出现犯罪结果就构成犯罪既遂

答案:D

本题解析:

犯罪既遂是指犯罪人的行为完整地实现了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的事实。由此可见,具体罪名犯罪既遂的认定是以刑法分则的相应规定为依据的,对于其处罚标准也应依照刑法分则的法定刑处理,所以AB项表述正确。犯罪既遂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类型:实害犯、危险犯和行为犯。在危险犯、行为犯的情况下犯罪结果并非犯罪既遂的判定要件,即使没有实现犯罪目的,也是可以构成犯罪既遂的,故选项C表述正确,而选项D错误。

22.下列选项中,关于承诺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A.承诺在有效期内,受要约人可以撤回和撤销承诺

B.默示和不作为在特定情形下可以构成有效的承诺

C.要约人于收到迟到的承诺撤回通知时,及时通知承诺人承诺撤回通知迟到的事实,则发生撤回承诺的法律效力

D.承诺一经作出,并送达要约人,合同即告成立,要约人不得加以拒绝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A项错在:承诺只能撤回,不能撤销。B项错在:承诺须采取明示的方式,默示和不作为不能构成承诺。C项错在:此时不发生撤回承诺的法律效力。

23.无权解释即非正式解释,下列属于无权解释的有()。

A.立法解释

B.行政解释

C.任意解释

D.司法解释

答案:C

本题解析:

【详解】

法律解释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两类。该题中的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和司法解释都是正式解释,都是特定的国家机关按照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权限,对有关法律进行的解释。而任意解释为非正式解释,是指司法活动中的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等对于法律的解释和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法律的解释。所以本题应选C。

24.根据婚姻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应当认定为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或妻个人财产的是()。

A.退伍军人的补助费

B.个体经营收益

C.转让商标专用权获得的转让费

D.因夫妻家庭生活困难而获得的困难资助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婚姻法和婚姻法解释(二)的规定,A项应当认定为夫或妻的个人财产,故选A项。根据婚姻法的规定,B项、c项和D项属于共同财产。注意:D项属于赠与,因未指明该赠与的财产是否确定为仅归夫或妻一方,故应当认定为共同财产。

25.抵押权的客体可以是

A.土地所有权

B.集体土地使用权

C.学校校长用的宝马小轿车

D.被法院查封的房屋

答案:B

本题解析:

不可以抵押的财产;(1)土地所有权。(2)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是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3)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4)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5)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但是已经设定抵押的财产被采取查封、扣押等财产保全或者执行措施的,不影响抵押权的效力。(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如以法定程序确认为违法、违章的建筑物。

26.法是公意的体现,公意即人们的共同意志、普遍意志。这种观点是以下哪本书的观点

A.《社会契约论》

B.《法哲学原理》

C.《正义论》

D.《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答案:A

本题解析:

《法哲学原理》强调法是自由意志的外在表现形式;《正义论》强调正义是至高无上的,它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如同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指出法是社会控制的手段,法是政治上组织起来的社会高度专门化的社会控制形式,是一种通过有系统有秩序地适用社会强力的社会控制。《社会契约论》强调法是人们共同意志下形成的一种社会契约。由此可以看出,应当选择AC本题并非为考试分析的基础考点,但是在关于法的本质各流派学说中对其中部分书籍有所列举,考生可以结合其列举的位置以及书名大致判断出书的内容,从而得出答案。

27.关于唐朝刑罚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有()。

A.共犯不分首从

B.斩等减刑为绞

C.自首者原其罪

D.公罪从重,私罪从轻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唐律规定,共同犯罪以造意为首,即对于共同犯罪,采取区分首从的处断原则,故A项错误。按照唐律规定,斩等减刑一等,应当减为流刑三千里,而不是绞刑,故B项错误。唐律规定,自首者原其罪,即对于自首的,不追究刑事责任。故C项正确。唐律规定,公罪从轻,私罪从重,故D项错误。

28.宪法的核心价值在于()

A.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B.规范国家的权力

C.控制政府的权力

D.调控公民行为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宪法的核心价值在于控制政府的权力,故选C项。

29.我国《刑法》第12条的规定,体现了在溯及力问题上的()。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

答案:C

本题解析:

【详解】

我国《刑法》第12条的规定,体现的就是刑法溯及力问题上的从旧兼从轻原则。刑法的溯及力,又称刑法的溯及效力,是指刑法生效以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立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即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则没有溯及力。关于刑法的溯及力,各国刑事立法或刑法理论有不同的规定或主张,可归纳为以下四种:(1)从旧原则。该原则主张新刑法对其生效前的行为一律没有溯及力,仍完全适用旧法。(2)从新原则。该原则主张新刑法对其生效前未经审判或判决未确立的行为一律适用,具有溯及力。(3)从旧兼从轻原则。该原则主张新刑法原则上没有溯及力,但新刑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新刑法,这时就有了溯及力。(4)从新兼从轻原则。该原则主张新刑法原则上具有溯及力,但旧刑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旧刑法,这时就没有溯及力。根据刑法立法原则的精神,采用从旧兼从轻原则比较科学,并且符合实际情况,因而大多数国家的刑事立法采用从旧兼从轻原则。我国《刑法》第12条的规定体现了从旧兼从轻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根据这一规定,对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97年10月1日刑法生效之前这段时间内所发生的行为,应按以下情况处理:(1)刑法施行前按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有效判决,继续有效,不属于刑法溯及力的问题。(2)刑法施行前的行为按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刑法没有溯及力。(3)刑法施行前的行为按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且未经审判或判决未确立并未超过追诉时效的,适用刑法,刑法具有溯及力。(4)刑法施行前的行为按当时的法律和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未超过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的,原则上适用当时的法律,即刑法没有溯及力;但是刑法规定的处刑较轻时,则适用刑法,刑法具有溯及力。

30.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法律规范的内容相比较道德更加明确具体

B.道德调整的范围大于法律

C.法律规范的内容更具有统一性

D.法的出现早于道德

答案:D

本题解析: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的产生必须以阶级的分化和国家的建立为前提;道德是人们在交往中自然演进形成的,只要人们结成社会进行生产和生活,道德就必然会出现并发挥作用。法的出现晚于道德。因此D选项错误。

31.为了强化对中央司法机关的控制,宋初增设的机构是

A.大理院

B.审刊院

C.都察院

D.枢密院

答案:B

本题解析:

宋初为强化对中央司法机关的控制,另立审刑院,凡需奏报皇帝的各种案件,经大理寺断谳后,报审刑院复核,并参与皇帝直接交办的重大刑事案件。

32.甲唆使乙在某学校食堂的面粉中投放“毒鼠强”一包;造成数十人中毒死亡的结果。法院认定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甲的行为具备

A.标准的犯罪构成

B.复杂的犯罪构成

C.基本的犯罪构成

D.修正的犯罪构成

答案:D

本题解析:

标准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条文对具有通常社会危害程度的行为所规定的犯罪构成:甲教唆乙投放危险物质,造成了数十人死亡的结果,属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结果加重犯,具有较重大社会危害程度,不属于标准的犯罪构成。A选项说法错误。犯罪构成的分类,没有复杂的犯罪构成,B选项属于干扰选项,直接排除。基本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分则条文就某一犯罪的基本形态所规定的犯罪构成。甲教唆乙投放危险物质,二人构成共同犯罪,不属于犯罪的基本形态。C选项说法错误。修正的犯罪构成,是指以基本的犯罪构成为基础并对之进行补充、扩展所形成的犯罪构成。修正的犯罪构成通常包括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以及共同犯罪形态。甲的行为即具备教唆犯的犯罪构成,属于修正的犯罪构成:D选项说法正确。

3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为一项宪法性条款,首先规定在()。

A.1789年的美国宪法

B.1791年的法国宪法

C.1954年的中国宪法

D.1215年的英国《自由大宪章》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1791年的法国宪法首次规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条款,故选B项。

34.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安放了防卫装置。某日晚,乙撬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打成轻伤。甲的行为属于

A.故意伤害罪

B.正当防卫

C.防卫不适时

D.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

答案:B

本题解析:

甲为了本人的财产权利免受不法侵害,在自己外出时,在自己住宅内安放防卫装置没有侵害他人正当权益的危险,并且防卫装置是在乙实施了不法行为时才启动,又仅造成轻伤后果,完全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

35.因为不符合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而不成立正当防卫的行为有()。

A.假想防卫

B.事前防卫

C.防卫过当

D.相互的非法侵害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正当防卫的主观要件是要求防卫人必须具有防卫目的,即是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不是出于上述目的,不能成立正当防卫。因此,下列三种行为,不是正当防卫:(1)防卫挑拨,是指行为人出于侵害的目的,以故意挑衅、引诱等方法促使对方进行不法侵害,尔后借口防卫加害对方的行为。(2)相互的非法侵害行为,是指双方都出于侵害对方的非法意图而发生的相互侵害行为。(3)为保护非法利益而实行的防卫。故选D项。假想防卫是不符合起因条件;事前防卫是不符合时间条件;防卫过当是不符合限度条件。

36.区别拐卖妇女罪与绑架罪的关键是()

A.犯罪对象是否为妇女

B.是否实施了绑架妇女的行为

C.是否通过出卖妇女获取钱财

D.是否非法剥夺了妇女的人身自由

答案:C

本题解析:

这二罪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存在着交叉的情况,此时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二者具有不同的犯罪目的,前者以出卖为目的,后者以勒索财物或者扣押人质为目的。因此C项正确。

37.在我国,狭义的法的执行由以下哪个机构来执行

A.法院

B.检察院

C.行政机关

D.公安机关

答案:C

本题解析:

狭义法的执行即为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制定、实施行政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将法律的一般规定适用于相对人或事件的活动。

38.甲的父亲死后,其母乙将其家住宅独自占用。甲对此深为不满,拒绝向乙提供生活费。乙将甲告上法庭。法官审理后判决甲每月向乙提供生活费300元。对此事件,下列哪一种理解是正确的?()

A.该事件表明,子女对父母只承担法律义务,不享有法律权利

B.法官作出判决本身是一个法律事实

C.法官的判决在原、被告之间不形成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关系

D.子女赡养父母主要是道德问题,法官的判决缺乏依据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本案中法官作出的判决即能引起当事人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变更,属于法律事实中的法律行为,故B正确。法官的判决作为一种法律行为属于法律事实的一种,它是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之一。它可以在原、被告之间引起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关系,因而C错误。从结构上看,权利和义务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因此,权利和义务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甲既负有赡养母亲的义务,也享有在家居住的权利,而并非一味地承担义务,不享有权利,故A错误。子女赡养父母是个道德问题,但是,经国家认可的部分就成为了国家的法律,就变成了一个法律问题。赡养问题在我国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法律问题,故D错误。

39.按照法律关系所体现的社会内容的性质,可以把法律关系分为()

A.基本法律关系、普通法律关系和诉讼法律关系

B.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

C.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D.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答案:A

本题解析:

基本法律关系、普通法律关系和诉讼法律关系是按法律关系所体现的社会内容的性质所作的分类。平权型和隶属型法律关系是按照法律关系主体的法律地位是否平等所作的分类。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是按照法律关系主体是否完全特定化所作的分类。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作用和实现规范的内容不同所作的分类。

40.下列关于故意毁坏财物罪说法正确的有()。

A.该罪属于侵犯财产犯罪一章

B.该罪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章

C.该罪的主观上要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D.将自己抢劫获得的赃物故意予以毁坏的,构成该罪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故意毁坏财物罪属于侵犯财产的犯罪,而不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成立该罪要求主观上具有毁坏财物的目的,而不是非法占有的目的。另外将自己抢劫获得的赃物故意予以毁坏的,属于事后不可罚的行为,不另外成立故意毁坏财物罪。故选A项。

41.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中,规定“二五减租”原则的土地立法文件是()。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

D.《中国土地法大纲》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抗日民主政权土地立法的重点是减租减息、保障佃权和低利借贷。其中,减租减息的具体措施就是实行“二五减租”,这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的规定实行的减租措施,故选c项。

42.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中,规定经济上采取公营、合作、私营三种经济形式的宪法性文件是()。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B.《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是1946年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通过的宪法性文件。该文件分为政权组织、人民权利、司法、经济、文化五部分;关于经济政策,规定在经济上采取公营、合作、私营三种形式。故选C项。

43.甲早就暗藏杀杨某之心,某日甲梦游中用水果刀杀死来家里做客的杨某一家五口。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

A.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

C.甲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甲不构成犯罪

答案:D

本题解析:

危害行为,是指行为人在意识支配之下实施的危害社会并被刑法禁止的身体活动。梦游人的无意识动作,没有人的意识支配,则不能认为是危害行为。现代刑法禁止对思想定罪处罚,所以,任何犯罪都不能缺少危害行为,无危害行为则无犯罪,无行为即无刑罚。

44.甲以5万元购得一块手表,甲的朋友乙发现该表系高仿品,但未告知甲。丙看见该手表有意购买,乙为让丙买下该表,对丙声称该表是绝版正品,丙信以为真,遂以5.5万元买下该表。甲与丙之间买卖合同的效力为()。

A.无效

B.可撤销

C.效力待定

D.有效

答案:D

本题解析:

第三人欺诈是指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故意实施的,以引起、强化或维持他人的错误认识并使其基于此错误认识而做出意思表示为目的的欺骗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的对方知道或应当知道第三人欺诈行为的,该民事法律行为才可撤销。《民法典》第149条规定,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本题中,甲对于手表系高仿品并不知情,且甲不知道乙实施了欺诈行为,因此丙不享有撤销权,合同有效。

45.甲与乙约定,甲窃取了财物后,由乙负责窝藏、销售赃物。乙的窝赃和销赃行为,构成

A.窝藏罪

B.窝藏、包庇罪

C.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

D.盗窃罪

答案:D

本题解析:

甲和乙属于事前有共谋的犯罪活动,其共谋就是进行犯罪的分工,因此,应该成立共同犯罪。甲实施了盗窃行为,成立了盗窃罪,因此,乙也成立盗窃罪。

46.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的划分主要是从()角度出发的。

A.保护权益

B.法律规则内容是否确定

C.法律效力的强弱

D.不同行为模式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按照规范的不同行为模式,法律规范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授权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有权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规范,即规定人们的“可为模式”的规范;义务性规范,是指在内容上规定人们的法律义务,即有关人们应当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规范,可分为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47.盗窃正在使用中的公路上的井盖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

B.破坏交通设施罪

C.破坏交通工具罪

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正在使用中的公路上的井盖是交通设施的组成部分,盗窃井盖的行为具有导致交通工具倾覆的危险,符合破坏交通设施罪的构成要件,所以成立破坏交通设施罪。虽然该行为也是盗窃行为,但是根据想象竞合犯的从一重处罚的原则,应当按照破坏交通设施罪定罪处罚。

48.《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

A.土地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答案:C

本题解析:

1947年10月10日党中央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公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了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

49.关于立法解释,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广义上的立法解释,泛指有权制定法律、法规的国家机关或其授权机关对自己制定的法律、法规所作的解释

B.在我国,立法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

C.立法解释是指立法机关对自己及下位机关立法的解释

D.严格意义上的立法解释是一种效力最高的法律解释

答案:C

本题解析:

立法解释,是一种法定的、有权的、正式的解释,严格意义上的立法解释就是指全国人大常委会所进行的解释,在法律解释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但广义上的立法解释也包括地方人大常委会所进行的解释。因此ABD正确。C选项错误,立法解释不能对下位立法进行.因此选择C。

50.下列属于主物与从物关系的是()。

A.钥匙和锁

B.房屋和墙

C.网球拍和网球

D.餐桌和配套的椅子

答案:A

本题解析:

【详解】

根据两个独立存在的物在用途上客观存在的主从关系,物可以分为主物与从物。主物是指独立存在,与同属一人所有的其他独立物的结合使用中有主要效用的物。在两个独立物的结合使用中处于附属地位、起辅助和配合作用的是从物,也叫“附属物”。据此,A项钥匙和锁,钥匙起到主要作用,而锁起辅助和配合作用。二者为主物与从物关系。B项房屋和墙不是主从物关系,墙是房屋的组成部分,不是独立于房屋之外的从物。C项网球拍和网球二者不分主从。D项餐桌和配套的椅子,也不分主从。

二.多项选择题(共45题)1.下列权利中,属于用益物权的有()。

A.地上权

B.地役权

C.典权

D.承包经营权

E.留置权

答案:A、B、C、D、E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2.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

A.中等教育

B.职业教育

C.高等教育

D.初等教育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19条第2款的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故选A、B、C项。

3.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遭受损害,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有()。

A.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

B.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时已尽到合理诊疗义务

C.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

D.患者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且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无过错

答案:A、B、D

本题解析: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60条第1款规定,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1)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2)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3)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因此选项C错误。

4.教唆犯可以是()。

A.从犯

B.直接故意犯罪

C.间接故意犯罪

D.主犯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对教唆犯的教唆故意,刑法没有作出任何的限制,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故选B、c项。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根据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对其量刑。一般而言,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但是不能排除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情形。故选A、D项。

5.法的适用具有的特点为()。

A.合法性

B.严格的程序性

C.国家强制性

D.国家权威性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详解】

法的适用在我国专指司法。合法性、严格的程序性、国家强制性和国家权威性都是它的特点。

6.下列选项中,应当认定为共同共有财产的是()。

A.继承开始后,遗产未分割时,数个继承人对未分割的遗产

B.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获得的经营收益

C.婚姻被撤销后,当事人在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

D.合伙组织在合伙经营期间所积累的财产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民通意见》第177条的规定,A项应当认定为共同共有财产。根据《婚姻法》第17条的规定,B项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共有财产。根据《婚姻法解释(一)》第15条的规定,C项应当认定为共同共有财产。D项属于按份共有财产。

7.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有()。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B.中央军事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C.国务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D.国家主席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答案:A、C

本题解析:

我国《宪法》第69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故A项正确。第94条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未规定要报告工作,故B项错误。第92条规定:“国务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故C项正确。现行宪法中并未关于国家主席负责并报告工作的规定,故D项错误。

8.目前我国地方政区的类型有()。

A.一般地方政区

B.民族自治地区

C.经济特区

D.特别行政区

答案:A、B、D

本题解析:

【详解】

根据我国目前的行政区划设置类型,我国的地方政区类型有:一般地方政区、民族地方政区、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只是为适应改革开放需要,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的一般行政区域。

9.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以下哪些领导人的任期不得超过两届()

A.国家主席

B.国务院总理

C.中央军委主席

D.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答案:B、D

本题解析:

宪法对中央军委主席连续任职未作出限制性规定。

10.关于法律制定的民主性原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立法的民主性是指在立法过程中,要体现和贯彻人民主权思想,集中和反映人民的智慧、利益、要求和愿望,使立法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使立法机关与人民群众参与相结合

B.立法的民主性是指立法内容的民主性

C.立法内容的民主性是指法律制定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出发,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的

D.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现了民主立法的原则

答案:A、C、D

本题解析:

立法的民主性是指在立法过程中,要体现和贯彻人民主权思想,集中和反映人民的智慧、利益、要求和愿望,使立法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使立法机关与人民群众参与相结合。因此A选项正确。立法中的民主性原则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立法内容的民主性,二是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的民主性。因此B选项仅指出了立法民主的内容方面,是片面的。CD说法正确。

11.第四次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A.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B.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C.在全国人大的组成上增加规定包括特别行政区选出的代表

D.将乡级人大的任期由原来的3年改为5年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详解】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共涉及13项内容,14条宪法修正案。主要内容包括:(1)在原有的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增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在原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增加了“政治文明”;(3)在原有的构成爱国统一战线的劳动者和爱国者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4)在原有的对土地实行征用的基础上,区分为“土地征用”和“土地征收”,并增加了在土地征用和土地征收的同时,应当给予“补偿”的规定;(5)将原有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引导、监督和管理”改为“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6)将原有的国家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改为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7)增加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8)增加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9)在全国人大的组成上增加规定包括特别行政区选出的代表;(10)将原有的戒严改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11)在国家主席的职能方面增加规定“进行国事活动”;(12)将乡级人大的任期由原有的3年改为5年;(13)将作为国家音乐象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载入宪法。

12.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法学的主要区别有()

A.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B.承认经济以外因素对法律的影响

C.认为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D.否认新法与旧法之间的继承性

答案:A、C

本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法学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1)指导思想不同。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认为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A项正确。(2)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法学是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的,超阶级的法学是不存在的。(3)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学是历史的,随着国家的消亡,阶级意义上的法律也将消亡。B项本身没有问题,但是这并非马克思主义法学和以往法学的区别。以往的法学也承认经济以外因素对法律的影响,而D项本身就是错误的表述。

13.甲,15岁,某中学高一学生,酷爱电脑设计。甲的全部生活费用、学费均由自己设计电脑程序出售获利后支付而不需要其父母负担。在2005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展览会上,甲设计的一个电脑程序被一公司以10万元购买。甲得款当即将其中的5万元捐给某患怪病的大学生乙。乙表示接受。下列关于该赠与合同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有()。

A.甲的行为是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B.甲的行为是有效民事行为

C.甲的行为是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D.甲的行为经其父母追认后是有效行为

答案:A、D

本题解析:

【精解】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故选A项和D顼。

14.下列人员中,属于伪证罪的主体有()。

A.证人

B.鉴定人

C.翻译人员

D.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答案:A、B、C

本题解析:

【详解】根据《刑法》第305条的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构成伪证罪。据此,伪证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不能成为伪证罪的主体。

15.拘役的期限()。

A.为半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B.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C.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超过2年

D.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超过1年

答案:B、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第42条的规定,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根据我国《刑法》第69条的规定,拘役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1年。故选B、D项。

16.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我国设立的专门人民法院主要有()

A.军事法院

B.海事法院

C.铁路运输法院

D.行政法院

答案:A、B

本题解析:

我国人民法院组织系统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其中专门人民法院包括军事法院、海事法院和铁路运输法院等。原答案有C,但铁路运输法院于2012年被取消,同时增加了“知识产权法院

17.歌迷甲在一酒吧意外地遇见自己的偶像歌星乙,惊喜之余向乙打探其私生活。乙被激怒,在众目睽睽之下将手中的饮料泼向甲,弄脏了甲的衣服。乙的行为侵害了甲的()。

A.身体权

B.尊严权

C.健康权

D.财产权

答案:B、D

本题解析:

身体权强调指生理组织之完整性;健康权强调生理功能之健全性。乙在众目睽睽之下将手中的饮料泼向甲,弄脏了甲的衣服。侵犯了甲的尊严权,这一一般人格权,但并未侵犯其身体权和健康权,故B正确,C错误。本题容易忽略的是对甲的财产权——衣服的侵犯。故D亦正确。

18.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人员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免的有()。

A.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B.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C.军事法院院长

D.军事检察院检察长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67条第11项、第12项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法院院长;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员、检察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并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故选B、C、D项。

19.下列关于《大清新刑律》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A.采用罪刑法定主义原则

B.在体例上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

C.采用西方国家通用的缓刑、假释、正当防卫等制度和术语

D.确立了新的刑罚制度,规定的主刑包括死刑、遣刑、流刑、徒刑和罚金

答案:A、B、C

本题解析:

《大清新刑律》采用了罪刑法定主义原则,A项正确;体例上抛弃了诸法合体的编撰模式,采用了近代西方刑法典的编纂体例,将法典分为总则和分则两部分,B项正确;引入了西方的刑法原则和刑法学通用术语,如缓刑,假释,正当防卫等制度和术语,C项正确;在刑罚上抛弃了传统的封建五刑制度,采用新的刑罚制度,将刑罚分为主刑和从刑;主刑包括罚金、拘留、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仅绞刑一种),从刑则包括褫夺公权和没收。因此选项D错误。

20.清朝秋审的结果包括()。

A.情实

B.缓决

C.留养承祀

D.可衿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清朝对案件经过秋审,将处理结果分为情实、缓决、可衿(注意:不是可疑)和留养承祀几种处理结果。

21.犯罪的基本特征有()。

A.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B.犯罪是违法行为

C.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

D.犯罪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答案:A、C、D

本题解析:

【精解】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B项中认为犯罪是违法行为,由于没有强调犯罪的刑事违法性,导致犯罪与违法行为无法区分,不能成为犯罪的特征之一。故选A、C、D项。

22.下列选项中,属于明朝首创的有()。

A.六部分篇的法典编纂体例

B.奸党罪

C.律例合编的法典编纂体例

D.都察院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明太祖朱元璋制定《大明律》,首创六部分篇的法典编纂方式。明太祖首创奸党罪,以防范和打击臣下结党和内外官交结。明神宗万历皇帝时期首创律例合编的法典编纂方式,并影响了清朝。明太祖朱元璋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23.继承人丧失其继承权的情形有

A.故意杀害被继承人

B.为争夺遗产杀害其他继承人

C.遗弃被继承人

D.对被继承人曾有虐待行为

答案:A、B、C

本题解析:

根据《继承法》第7条的规定,继承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丧失继承权:其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其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其三,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其四,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ABC项符合法条规定,D项的曾有虐待行为,不能到达法条规定的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

24.自然人的姓名权,包括()。

A.对自己命名的权利

B.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

C.变更自已姓名的权利

D.排除他人侵害自己姓名的权利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査自然人的姓名权的内容。自然人的姓名权包括决定、使用、变更自己姓名以及排除他人侵害自己姓名的权利。

25.在中国近代宪政史上,规定采取三权分立的宪法性文件(草案)有()。

A.《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

B.《中华民训政时期约法》

C.《中华民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答案:A、C、D

本题解析:

【精解】在中国近代宪政史上,规定采取三权分立的宪法性文件(草案)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天坛宪草”,故选A项、C项和D项,但如果将题干改成“在中国近代宪政史上,规定采取责任内阁制的宪法性文件(草案)有()”,则答案是A项和C项。

26.小王购买了一套价值105万元的商品房,向银行贷款60万元,贷款年限为20年,银行每月从小王的银行帐户划扣4500元用于还贷。小王与银行之间的法律有关系属于

A.普通法律关系

B.基本法律关系

C.隶属型法律关系

D.相对法律关系

答案:A、D

本题解析:

(1)依所体现的社会关系内容的性质,法律关系可以分为基本法律关系、普通法律关系与诉讼法律关系。基本法律关系是指由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所创立或确认的,直接反映该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基本性质的法律关系。普通法律关系是指依据宪法以外的法律形成的,存在于各类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诉讼法律关系是指依诉讼法律规范而形成的,存在于诉讼程序之中的法律关系。(2)依主体地位是否平等,法律关系可以分为隶属型法律关系和平权型法律关系。(3)依主体是否特定化,法律关系可以分为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绝对法律关系是指权利主体特定而义务主体不特定的法律关系。相对法律关系是指存在于特定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本题中的法律关系是特定主体基于民事法律而产生的、和特定主体之间的、平等的相对法律关系,因此是普通、平权、相对的法律关系,故选项A、D正确。

27.下列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公民基本权利的有()。

A.1982年我国宪法

B.1787年美国宪法

C.1791年法国宪法

D.1954年我国宪法

答案:A、C、D

本题解析:

【精解】我国1954年的宪法和1982年的宪法都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法国1791年的宪法也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但1787年美国宪法并没有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故选A、c、D项。

28.下列行为中,构成受贿罪的有()。

A.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索取他人财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

B.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C.利用所处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

D.利用自己的职务,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刑法的规定,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索贿的人即使不为他人谋取利益,也构成犯罪,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当然更构成犯罪。在直接受贿中,只要谋取了利益即可,至于是正当利益还是不正当利益,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但是受贿罪中还存在间接受贿的情形,即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行为。对于问接受贿的,则要求为他人谋取了不正当利益。故备选项应全选。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

B.对法的类型划分,西方法学家往往根据某种外部联系进行划分,而马克思主义法学家则透过表象正确把握法的本质及其共性,将法划分为剥削阶级的法和社会主义的法

C.中国法律是氏族习惯的直接延续和发展,古罗马法律是对氏族习惯的根本变革

D.中西法律均是在古代氏族制度向国家的过渡过程中形成的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详解】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法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是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西方法学家往往根据各国法的特点及其历史传统把法分成若干法系,这种分类是根据法的某种明显的外部联系进行划分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则认为确定法的分类的标准是法的历史类型,他们认为最科学的标准和依据是法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并将法分为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从大的范围讲,法可以分为剥削阶级的法和社会主义的法。中国法律的起源具有不间断性和礼刑二元结构的特点,不间断性是指古代中国法律是氏族社会末期习俗的直接继承和延续。古罗马法律对氏族习惯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进入共和时期之后,罗马所有的氏族、部落都处于统一的国家权力之下,原来各自独立、系统的氏族、部落法律让位于称作罗马市民法的统一法律。国家和法律的出现与原始社会氏族制度的解体是同一个历史过程。在人类历史上,一有人类社会就有了社会规范,最早的规范就是原始社会的规范,法律正是在这些原始社会规范的基础上开始孕育。到了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氏族制度趋于瓦解,最后为国家法律所取代。法律起源的关键时间就在氏族制度向国家制度的过渡时期。

30.下列有关国务院的表述,正确的有()。

A.国务院秘书长负责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

B.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撤销由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

C.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组成人员有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审计长

D.国务院有权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

答案:A、B、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国务院组织法》第7条的规定,国务院秘书长在总理领导下,负责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故A项表述正确。根据《国务院组织法》第8条的规定,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设立、撤销或者并,经总理提出,由全国人大决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故B项表述正确。根据《宪法》第88条第2款或《国务院组织法》第4条的规定,国务院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没有审计长,故C项表述错误。根据《宪法》第89条第9项的规定,国务院管理对外事务,有权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故D项表述正确。

31.某公司于1997年1月8日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成立,具有法人资格,2月18日正式营业,2002年3月1日被撤销,关于该公司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该公司的行为能力始于1997年2月18日

B.该公司的权利能力始于1997年1月8日

C.该公司被撤销后,行为能力消灭,但权利能力仍在一段时间内存在

D.该公司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同时产生,同时消灭

答案:B、D

本题解析:

【精解】法人的权利能力自成立时产生,至撤销时消灭。法人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同时产生、同时消灭。

32.甲、乙签订一份设备买卖合同。甲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履行附随义务的是

A.甲应乙的请求送货上门

B.甲告知乙使用设备的注意事项

C.甲将设备维修工具附赠给乙

D.甲将设备检验合格证交付给乙

答案:B、C、D

本题解析:

附随义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附随义务包括先合同义务、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后合同义务。狭义的附随义务是指合同履行过程中,为协助实现主给付义务,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而履行的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33.甲、乙二人签订一份房屋买卖合同,合同约定:如果甲之子在一年内出国,则甲将房屋卖给乙,这一民事法律行为()。

A.既未成立,也未生效

B.已经成立但未牛效

C.是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D.是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答案:B、C

本题解析:

【精解】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和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条件具有或然性,既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而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期限是必然发生的,具有确定性,故选C项,排除D项。该题属于附延缓条件的民事法律厅为,对于附延缓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条件成就之前,法律行为已经成立,但法律行为的效力处于停止状态。因条件未成就,法律行为虽然已经成立但不生效,故选B项,排除A项。

34.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A.18岁以上,智力、精神正常

B.16-18,以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主要”: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

C.16-18岁

D.12岁以上

答案:A、B

本题解析:

《民法典》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5.留置权取得的消极要件有

A.留置的动产不是侵占而来

B.留置不违反法律

C.当事人没有约定不得留置

D.留置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答案:B、D

本题解析:

留置权取得的消极要件是指阻止留置权发生的情形或因素,也称留置权成立的限制。其要件有以下几项:1.须留置财产与对方交付财产前或交付财产时所为指示不相抵触。留置权系法定担保物权,当事人不得随意设立,但可依当事人合意排除留置权的适用,我国《担保法》第84条第3款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不得留置的物"。2.须留置债务人财产不违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此条系民事活动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我国民法典和担保法虽未明文规定但亦应遵守之。3.须留置财产与债权人所承担义务不相抵触。如果债权人在合同中的义务即是交付标的物,则债权人不得以债务人不履行义务为由行使留置权,否则与其所承担义务的本旨相违背。

36.以下哪些属于法律关系的客体()

A.物

B.行为

C.智力成果

D.人身利益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精神产品(非物质财富)、人身利益。智力成果属于精神产品的一种,因此ABCD均属于法律关系的客体:

37.下列情形中,追究的是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有()。

A.甲被判犯盗窃罪,处5年有期徒刑

B.乙被判犯侵犯通信自由罪,责令赔礼道歉

C.丙被判犯重婚罪,免予刑事处罚

D.丁被判犯诈骗罪,责令具结悔过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包括定罪判刑方式,定罪免责方式,消灭处理方式和转移处理方式。A项属于定罪判刑方式;BCD三项均属于定罪免责方式。(广义上的刑事责任包括了选项中的四种情形:有期徒刑、责令赔礼道歉、免予刑事责任、责令具结悔过。)

38.下列关于我国法律渊源的说法,正确的有()。

A.少数民族的习惯是非正式的法律渊源

B.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在澳门属于根本法

C.我国巳经加人的国际条约具有正式法律渊源的地位

D.按照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国际惯例属于正式的法律渊源

答案:A、C、D

本题解析:

[详解]

法律渊源通常指法的形式意义上的渊源,即法律规范的创制方式和外部表现形式。法律的正式渊源包括制定法(又称成文法)、习惯法、判例法和国际条约等。非正式的法律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包括正义标准、理性原则、公共政策、道德信念、社会思潮、习惯和学说等。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从法律渊源的角度而言,属于我国的基本法律。故选ACD。

39.清政府颁布的专门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包括

A.蒙古律例

B.西宁青海番夷成例

C.钦定西藏章程

D.回疆则例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清王朝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巩固辽阔的边疆,以理藩院作为少数民族事务的管理机构,加强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司法管辖。清政府除制定全国统一的基本法典以外,还制定了一系列适用于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专门法规,如《蒙古律例》《西宁青海番夷成例》《钦定西藏章程》《回疆则例》《苗汉杂居章程》《湘苗事宜》《西宁番子治罪条例》《西藏禁约十二事》等。

40.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可以适用缔约过失责任的情形有()。

A.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B.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

C.故意提供与合同有关的虚假情况

D.泄露使用商业秘密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民法典》第42条和第43条的规定,本题备选项全部是正确答案。

41.下列选项中,公民和法人都可以享有的民事权利有()。

A.名称权

B.典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答案:B、D

本题解析:

【精解】名称权只能由法人享有,隐私权只能由公民享有,故选B项和D项。注意:公民和法人都享有的人格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

42.下列有关法的溯及力的表述,正确的有()。

A.法的溯及力,也称法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对其通过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

B.有关侵权、违约的法律和刑事法律,一般以法不溯及既往为原则

C.法不溯及既往并非绝对。目前各国通例是“从新兼从轻”原则,即新法原则上不溯及既往,但是新法不认为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新法,也称为“有利原则”

D.在某些有关民事权利的法律中,法律有溯及力

答案:B、D

本题解析:

【精解】法的溯及力,也称法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法律的公布是法律生效的前提。法律通过后,凡是未经公布的,都不能发生法的效力。A错误。法不溯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