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心理答案_第1页
康复心理答案_第2页
康复心理答案_第3页
康复心理答案_第4页
康复心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4选择。十一单选1--5CABBE6--10EBBCB11--15DEBDD16--20DEEBB21--25BAAAE26--28BCC多选1ABCDE2ABCD3ABCDE4ABCE5ACDE6ABCE7ABCDE8ABCD9ABDE10ABCDE11ABCDE12ABCDE13ABDE14ABCE15ABCD16ABCD17ABCD18ABCDE19ABCD20ABCE名词解释1.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的理性分析与判断的过程,包括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等一系列的心理过程。2.焦虑是指人们对即将来临的危险或重要事件所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3.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并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有的可导致后遗症、残疾或死亡。4.心理疏导法是医师或康复师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对患者的不良的心理状态进行疏导和引导,以消除心理问题,促进患者心理康复的过程。5.恐惧是对面临的不良后果或危险无能为力时产生的紧张情绪。6.抑郁是一组以情绪低落为特征的情绪状态,会有悲观、失望、无助、冷漠、绝望等不良心境。三、简答题1.①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家人和社会的对其非常关心,感到有人在极力帮助其共同应付当前的困境,激发其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②为患者提出改善困难的措施和建议,③为患者讲述结核病及并发症治疗的新进展,及时告知患者其病情的好转情况,必要时将某些重要病情及不良预后暂时向患者保密,以减轻其心理负担;④做好患者亲属的工作,建议其经常探视并无微不至地关怀和体贴患者,激发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⑤经常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和变化,适时把握和注意其心理动态,防止意外的发生。2.应用认知和疏导法:①向患者说明个人对任何事物的看法会影响自己的心情和行为②帮助患者理清自己的思路,列出自己的问题;③通过医师的帮助,患者改变自己的想法,以较客观合理的认识和信念取代不合理的信念和态度;④对执拗的患者,经常鼓励患者用新的观念来看待事物;⑤对过分依赖的患者,除为患者提供康复治疗、护理外,还需鼓励其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转变其过分依赖和专等他人照顾的心态,增强自理意识,经常表扬其配合医疗和护理的点滴进步,以增进他们的自强意志。3.慢性肝炎患者易长期伴随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是其疾病不良发展的重要症结,自我心理调节对消除负性情绪不可缺少。康复治疗师应理解患者的处境,多与患者沟通,进行疏导,解释目前虽无特效药,但现有的治疗和护理是完全可以控制病情进展,安然处之和保持良好心态是战胜疾病之本.指导患者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情,利于疾病情的康复或缓解。此外,还需与家属取得配合,安排时间让亲友探视,让家属了解慢性肝病易生气、易急躁的特点,对患者更多宽容理解,以使其保持生活和心理上的愉快。对于精神高度紧张与明显焦虑者,可使用松弛训练使其心率缓慢并趋平静、呼吸深沉而宽大、肌肉松弛、心境平和等。康复治疗师应特别重视慢性肝炎患者的认知重构,使其了解虽然肝炎感染率高,但多数可治愈,促其了解病因、改变态度、矫正行为、积极配合治疗、降低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可以与正常人一样进行日常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康复治疗师应教育他们做到:①正确对待疾病,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始终保持愉快的心境。②调节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和控制焦虑与愤怒等不良情绪。一方面进行自我调控与调节,使不良情绪延迟发作或发作适可而止;另一方面注意宣泄自己的情绪,这也是平衡心身的重要方法,压抑情绪不利于疾病康复。③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维护与增进心身健康的重要途径。对病毒携带者,要想保持心身健康,不使个体发展为疾病状态,注重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5.①努力使感染者和患者持久地保持希望;②理解感染者和患者的过激行为;③主动与感染者或患者交谈,取得他们的信任,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感受并认真倾听,给予理解和同情;④创造一些条件,使HIV病毒感染者或患者能与其他HIV感染者建立联系;⑤对患、患者实施此类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时,要注重言语技巧,不宜仅强调自己的社会标准和观念,需站在患者的立场,了解患者的心身,归纳患者的问题。6.①建立个体心理调节机制:艾滋病患者(HIVI)心理康复的过程是让HWI建立个体心理调节机制的过程,让HIVI通过接受系统心理干预,逐渐适应生活、学习、家庭或者工作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能够面对出现的各种困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调节机制,以应付HIVI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保持患者的心理健康;②建立有关人员(同事或家属等)协助支持系统:HIVI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之中,相关人员的态度对于其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家属、同事、亲友等这样一些联系比较密切的人员的态度对于其心理状态的调节是十分重要的,因此,HIVI的心理康复不仅要重视HIVI本身的心理及其变化,也要注意这些人的心理辅导工作,让他们理解HIV造成的心理间题,并且要解除由于家庭与小团体中出现HIVI而造成的心理压力,从而成为HIVI的心理康复创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③建立专家协助支持机制:HIVI心理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调节过程,HIVI在这个过程中要接受专家的精心指导与帮助,使他们逐渐摆脱消极心理的影响,建立起积极的人生目标④建立社区辅助支持系统:HIVI的心理康复过程常常是伴随HIVI一生的过程,当HIVI回到家庭与社会后,社区辅助系统的支持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要发挥社区中有关专家与相关人员的作用,在HIVI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随时给予必要的支持与帮助,从而能够更好地为HIVI的心理康复提供保障。103选择十单选1--5ACDCE6--10BDACE11--15BBECD16--20ACDEA21--25BDAAB26--30CDABC多选1ADE2ABCDE3ABC4ACDE5ABCD二、名词解释1.外射的心理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将自己所不喜欢的、所不能接受的欲望、冲动或感觉归于他人,以此来避免心理上的不安。2.残疾的发生可能使患者将残疾和此后的康复治疗所带来的不适、痛苦都看做是对自身的惩罚,继而不愿参与或拒绝康复治疗,这种现象称为一认同延迟。3.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认识与评价。4.自知力是指患者对自身主观状态或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也包括能否正确分析、判断并指出既往与现在的自身状态和内心体验有何异同、自身有无精神疾病的能力。三、简答题1.残疾人的一般心理特征包括:自卑和孤独、敏感和多疑、自尊心强、抱怨、依赖、富有同情心。2.否认是指潜意识中拒绝自己无法接受的事实,当作它根本没有发生过,来逃避心理上的刺激和痛苦,以获取暂时的安慰;而认同延迟是指患者已承认自己残疾的事实,但却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接受残疾所导致的不良后果。3.残疾儿童的心理康复措施包括:①提高患儿家长的适应能力: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指导;②增强残疾儿童的适应能力:培养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及自控能力;③游戏治疗。96选择九单选1--5DEAAC6--10CECBB11--15ABDAC16--20ECADA21--25BCDDC多选1ABCDE2ACDE3ACDE4ABCDE5ABCE6ABDE7ABCD8ABDE9AC10ABCDE二、名词解释1.人类和所有的热血动物一样,都有相互接触与抚摸的特殊需要,这种现象称为“皮肤饥饿”2.分离性焦虑是指由于与熟悉的环境或心爱的人分离而产生的分离感所导致的情绪反应。3.儿童自闭症是一种由大脑、神经以及基因的病变所引起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综合征,4.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由多种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所致的一组综合征,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缺乏主动性和持久性,活动量多且经常变换内容,行为冲动、唐突、不顾后果。三、简答题1.老年期的心理特征包括:①认知能力衰退;②智力发展存在不平衡趋势③情绪改变: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情绪体验深刻而持久、清晨时情绪最佳,多数老年人仍具有积极的情绪体验;④人格改变:多为主观、敏感、多疑固执、保守、顽强;⑤睡眠障碍:睡眠相提前、阵阵小睡现象、分离性睡眠;⑥反应、动作迟缓;⑦性生活改变:性功能逐渐减退,但性欲望不会消失,而且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⑧生死观改变:绝大多数老年人惧怕患病,恐惧死亡,并且有强烈的求生欲望。2.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心理康复措施包括:①心理支持:采用疏泄、解释、鼓励,安慰、暗示等方法为患儿及其家长提供心理支持;②家庭及社会支持:向家长和老师介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有关知识,使其正确对待和引导患儿;③行为矫正,注意以阳性强化法为主;④社会技能和躯体训练项目;⑤药物治疗3.老年患者的心理康复措施包括:①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②提供家庭支持,营造融洽代际关系,调适老年夫妻关系,正确对待再婚问题;③加强社会支持:加强人际交流,调适社会角色,健全社会支持和保障体系;④心理治疗:可应用认知疗法及行为疗法;⑤药物治疗82选择八。单选1--5BABDA6--10CADCD11--15ADCCD16--20DACDE多选1ABD2ACDE3ABD4BCD5ACD6ABCDE7ABCD8AC9BD10ABC11ABCD12ACD13ABCD14ABCD15ABCDE二.名词解释1.狭义的心身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广义的心身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2.生理始基是指某些心身疾病患者发病前的生理特点,它决定个体对疾病种类的易患性。3.社会文化因素是指与人类健康有关的社会环境中的各种事件和文化因素。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工作生活状况、医疗条件、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社会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因素。4.合理因素是指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过程的认知、情绪、人格特征、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三、简答题1.心身疾病的心理康复原则包括:(1)个体认知:①提高自我认知能力;②培养健全的人格;③改善社会适应能力④保持良好的情绪。(2)社会重视。(3)心身同治:①药物治疗;②心理治疗。2.与消化性溃疡发病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包括:①负性生活事件;②人格特征③情绪因素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康复措施包括:①松弛疗法;②运动训练③团体治疗;④气功疗法;⑤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4.(1)认知疗法;(2)A型行为矫正;(3)稳定情绪;(4)正确的健康指导(5)有氧锻炼和运动。5.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包括:(1)发现期:焦虑伴侥幸。(2)确认期:①恐惧;②怀疑与否认;③愤怒与沮丧;④认可和依赖(3)治疗期:患者的心理活动常随着治疗及病情的变化而变化。72选择七单选1--5ABCDE6--10ABACD11--15ADCCD16--20EEBEA21--26CDAABC多选1AB2ABCDE3CDE4BCD5ABC6BC7AE8ABCD9ABCDE10ABCDE11AD12CE13ABCD14ABCD15BCD16AD17AD18BD19ABCDE20BCDE名词解释1.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因素作用下造成的大脑功能失调,出现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智力等心理过程失调,并通过各种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这些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的异常精神活动构成了精神疾病的精神症状。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常见的病因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特殊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3.抑郁性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以心境低落为主,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症状轻重不一,发作呈间歇性,间歇间期精神症状缓解,可达到病前状态。4.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本障碍有一定的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患者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患者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制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5.焦虑性神经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包括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种临床相,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震颤和运动不安等。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其紧张程度一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6.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患齐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义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患者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三、简答题1.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理特征包括:(1)恐惧焦虑:由于呈急性发病,病情危重,往往预后不良,使患者在很短时间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表现出恐惧焦虑。(2)忧虑悲观:患者由于失去正常的生活方式、社会和经济地位,当患者了解到难以恢复到原来的生活状态时,情绪会更加消沉,失去继续治疗的信心。(3)(1'为退行与冲动:部分患者由于长期患病,会发生性格改变,一种变化是行为退行,表现为患者自理能力减退;另一种变化是行为变得冲动,表现为患者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暴躁易怒,或遇到一点事情就伤心落泪。(4)抑郁反应:抑郁反应继发于脑器质性病变之后,是脑血管病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较高。2.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特征有:(1)恐惧、焦虑:由于脊髓损伤患者发病前毫无心理准备,突然道受严重创伤,失去肢体的感觉、运动功能,大小便失禁等。当患者知道自己的病情后,他们异常的恐惧和紧张。(2)烦躁不安、情绪冲动:当患者了解到病情的可能预后时,会有强烈的心理反应,表现为脾气暴躁,稍有不如意就发脾气,甚至恶语伤人,不配合治疗。(3)抑郁、悲观:大多数患者会有抑郁反应。出现社会退缩,疏远周围的人,对以往的爱好失去兴趣或兴趣下降,自我评价降低。(4)依赖心理:患者出现心理和行为的退行反应,过多地依赖家庭和社会,完全依靠他人给予以生活照顾等。(5)孤独无助感: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不能自由活动,产生一种被社会遗弃感.觉得孤独无助。3.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心理特征有:(1)急躁:患者在手术修复后功能尚未恢复,对疾病和自身状况缺乏了解。认为手术做了病就应该很快就会好,因而容易产生急躁情绪。(2)焦虑:患者经过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后,康复效果不明显或功能障碍恢复缓慢.会使患者对康复治疗失去信心.内心充满焦虑和恐慌,(3)由于神经损伤造成穿衣、吃饭、上厕所等日常生活困难,不知冷热常常导致烫伤肢体失神经营养而使皮肤干澡、弹性下降,容易出现久治不愈的溃疡等都会使患者产生抑郁悲观情绪。4.帕金森病患者的心理特征有:(l)认知功能损害:特别是记忆和语言能力显著下降。主要表现为时间定向、即刻记忆、语言复述语和视空间技能(图形描绘)的损害。(2)情绪障碍:抑郁、焦虑是帕金森病常见的伴发症状,抑郁在以强直为主的帕金森病患者中尤为突出。(3)精神异常:有终帕金森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易激惹、自我为中心、好争论、疑病等神经症样人格改变。个别患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但不及精神分裂症表现得系统、持久.易被抗精神病药物或镇静剂抑制。5.脑血管意外疾病患者的心理康复措施有:(1)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心理康复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医患关系之上,康复治疗师应始终把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放在头等重要位置,并贯穿心理康复过程的始终。(2)安慰与开导:通过安慰与开导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劝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面对疾病,让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训练。(3)纠正对疾病的错误认知:患者对疾病的不正确的认识会导致一系列不良情绪的产生,康复治疗师要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相关的医学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4)阳性强化训练: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当患者达到一个训练的小目标时,就必须及时给予肯定和强化鼓励。(5)改善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鼓励家属要多关心患者,要以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鼓励和支持患者,尽力协助其进行生活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康复训练,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保持情绪稳定。脊位损伤患者的心理康复措施有:(1)针对焦虑、恐惧情绪:主要突出“急”和“安全”。康复治疗师要积极主动,同时要沉着冷静,给患者安全感。(2)针对冲动行为:给患者宜泄的机会,让其诉说内心的感受和不满,同时给予同情、关怀和精心照料,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让其逐渐接受伤残的事实。(3)针对抑郁情绪:主要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来进行。并将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提醒家属要确保有一亲人陪伴,防止自杀等意外发生。(4)针对依赖心理:给患者耐心讲解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学会应对各种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其早日适应生活。(5)钊对孤独无助感:尽量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及心理需要,帮助患者建认社会支持系统.动员鼓励患者的亲友、同事、领导多探视患者,并配合医务人员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干预。7.精神病性障碍的心理康复措施有:(1)建立康复意识:对患者在康复训练中出现的积极行为予以肯定,帮助患者建立正确认识疾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的意识,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不回避,主动配合康复训练。(2)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满足其获取健康教育知识的愿望,实施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3)团体治疗:建立由患者组成团体,通过团体组织的活动,让患者自己管理自己.,锻炼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他们早日走向杜会,返回家庭创造条件。(4)杜会交往技能训练:训练的目的就是帮助患者提高社会交往能力,防止或延缓社会功能的衰退。(5)生活技能训练:主要是针对慢性衰退精神病患者,目的是培训患者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6)职业行为训练:其主要目的通过对患者职业功能的康复训练,促进其适应社会以获得就业的机会。(7)家庭心理教育:患者家亲属如果具有关的知识,就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并能够及早发现前驱期症状,以便及时处理,预防意外情况的发生。8.抑郁性障碍的心理康复措施有:(1)家庭干预和家庭教育:家庭康复是康复治疗重要组成部分,康复治疗师要积极帮助建立其家庭支持系统、向家庭成员传授康复知识并训练应对技巧,使家庭成员更好地帮助患者。(2)社会技能训练: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处理抑郁障碍患者角色功能的特殊缺损,使患者在社会人际交往、自我照料及适应社会等方面,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工具性技能和交往性技能。(3)心理治疗: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各种心理治疗技术,如支持性心理治疗、动力学心理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等。(4)利用积极的心理因家:培养患者积极的情绪状态,如通过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以及体育锻炼、散步、参加娱乐活动等,训练患者正确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树立勇气去适应困难和寻求新的出路,以应付人生的不幸遭遇。(5)职业康复:康复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使患者能回归家庭和社会,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康复治疗师帮助患者进行就业训练,训练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6)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抑郁发作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的性质和形成原因,消除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错误认识。选择六单选1--5AAACA6--10BBBBC11--15ECBCA16--20ECBAE21--25BDCAA26--30BCDBD31--35EDCAB多选1ABCD2ABC3ABCD4ABCD5ABCDE6ABCDE7ABCD8ABC9ABCDE10ABCDE11ABCD12ABC13ABCD14BCD15ABC16ABCD17ABC18ACD19ACD20BC21ACDE22ABCD23ABC24ABDE25ABC26ACDE27ABDE28ABCD29BCD30ABCDE31BCD32ABC33ABCD34ACD35ABD36ABCE37BD38ABC39BCDE40ABCDE二、名询解释1.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的异常以及睡眠质量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发生某些临床症状,如睡眠减少或睡眠过多、梦行症等。2.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多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的危险因子。3.控制刺激是指识别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的环境因素。帮助肥胖者改善这些因素有利于成功地控制体重。4.排泄障碍主要有排尿障碍和排便障碍。排尿障碍主要包括尿频、尿急、尿失禁、尿储留、下能正常诉说尿意;排便障碍主要包括大便失禁和便秘。5.性感集中训练是通过拥抱、抚摸、按摩等触觉刺激的手段来体验和享受性的快感.克服对性行为的恐惧心理,建立和恢复性的自然反应。简答题疼痛患者的心理康复方法包括:(1)呼吸止痛法:疼痛时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出,而后慢吸慢呼.呼吸时双目闭合,想新鲜空气缓慢进人肺中。(2)分散注意力: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可使其疼痛处于抑制状态,减轻其疼痛的感受强度。(3)暗示:采用积极暗示。如使用安慰剂,配合自我暗示法,或合理利用某些医师的权威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指导想象:有节律地深呼吸,然后做积极的诱导性想象,减轻疼痛:松弛止痛法:叹气、打哈欠、深呼吸、闭目冥思等。(6)刺激健侧皮肤法:疼痛时,可以刺激痛区对侧的健康皮肤,以分散患者对患处疼痛的注意,如左臂痛,可以刺激右臂,刺激的方法如按摩,捏挤、冷敷、涂清凉油等。(7)行为自我控制训练:帮助患者娇正不恰当的疼痛行为表现。2.常见的睡眠障碍有以下几种:(1)失眠:睡得太少或睡醒后觉得没睡够、难以入睡、半夜睡觉或睡眠质量不好。(2):睡得太多,整体睡眠时间已经足够,但是该清醒时还在打盹,例如“睡眠呼吸暂停症”的患者。(3)类睡症:睡眠时或前后出现异常的行为,如梦游、噩梦惊醒(梦魔)、遗尿、夜惊。3.(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2)争取家属配合。(3)培养患者表达自己需求、愿望的途径。(4)有计划进行语言功能康复训练。4.(1)有效的沟通、良好的医患关系、适时的健康教育和舒适的住院环境可以使患者增强自信心,积极配合治疗。(2)争取家属配合,家属不良的心理往往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能否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家属起一定的作用。进行有计划地吞咽功能康复训练。5.性感集中训练有两个原则:(l)只准享受触觉带来的性快感而不准性交。(2)给对方欢乐以博取自身欢乐。在具体操作时又可分为非生殖器性感受集中训练和生殖器性感受集中训练两个阶段。6.烧伤患者的心理康复措施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强化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放松疗法、社会支持等。7.(l)截肢患者的心理特征包括:①自我概念改变;②焦虑、恐惧;③悲观、失望;④敏感性增高⑤行为改变。(2)截肢患者的心理康复措施包括:①支持性心理治疗;②认知重建;③放松疗法;.④家属的心理干预;⑤康复指导。8.(1)术前患者的心理特征包括:①紧张;②恐惧与焦虑;③依赖;④自责。(2)术前患者心理康复措施包括:①认知疗法;②社会支持;③行为控制。器官移植受者的心理反应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异体物质期、认同期和同化期.异体物质期患者:在经过短暂的“再生感”和“奇迹般康复”的心理反应之后,很快出现以抑郁情绪为主的心理反应。(2)认同期患者:患者希望详细了解供者的全部历史及特征,一旦获得详情,受者就会极力模仿。(3)同化期患者:在认同的基础上,受者的人格特点可因供者的影响而发生戏剧性变化。10.骨折患者的心理康复措施包括:①支持性心理治疗;②认知疗法;③社会支持;④骨折后期患者的心理康复。11.透析治疗患者的心理康复措施包括:(1)心理疏导法:通过解释消除患者疑虑,鼓励患者面对现实,以乐观饱满的情绪配合治疗、战胜疾病。(2)家庭治疗:首先,应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其次,教育患者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询问、多安慰、多鼓励、多交流,使患者精神放松,促进康复。(3)康复指导:内容主要包括疾病和治疗的知识、心理和应对方式的调整、饮食调整和体重控制、透析通路的保护、合理用药、自我监测等,尤其要加强饮食调整和水盐控制的宣教,这是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并发症产生和长期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12.创伤患者的心理特征有:①惊慌、恐惧。②焦虑不安:a.担心工作受到影响;b.担心学业延误,影响前途;c.担心高额的医疗费用;d.担心日后失去劳动能力影响工作和生活;e.伤残或容貌受伤者担心前途及家庭稳定等。③忧郁、孤独。④气愤、恼怒。③悲观失望。⑥依赖。选择五单选1--5DAECB6--10EDABC11--15BEAED多选1ABCDE2ACDE3ABCDE4ABCD5ABCDE6ACDE7ABCDE8ABCE9BCDE10ABCDE11ABDE12AE13ABCDE14ABDE15CDE二、名词解释1.心理康复是指运用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从生物一心理一社会角度出发,对康复对象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障碍进行干预、治疗,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2.否认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指在潜意识中拒绝接受现实、不肯面对疾病或意外对自己造成的潜在威胁。3.移情也叫转移关系,指随着治疗关系的建立,康复患者无意识中把康复治疗师当成某个曾对自己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将对其的感情投人到康复治疗师身上。三、简答题1.心理康复对伤、病、残患者而言,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运用心理的方法调节和控制患者的一些生理功能异常或障碍。(2)用心理康复来促进患者的心身健康。患者由于身体损伤导致的障碍,容易导致情绪异常、心情烦躁等,需要用心理康复来进行调节。(3)采用心理干预手段使患者正视或面对现实。由于身体或心理原因而出现的人格改变,导致生活困难,甚至心理危机,需要应用心理手段予以干预或纠正。心理康复体系的内容有:(1)建立个体心理调节机制;(2)营造融洽的心理氛围;(3)搭建专家协助平台;(4)构建社区辅助网络;(5)建立坚实的家庭后盾;(6)建立心理教育系统。3.心理康复体系建立的注意事项有:(1)注重早期顶防,对于重点人群,提前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等方面的工作;(2)针对康复的不同时期开展心理干预工作,如对癌症患者康复的初期、后期的心理干预工作不;:(3)很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干预工作,要针对患者的气质类型、认知能力、语言达能力、心理需求特点的不同,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4.心理应对技术模式包括的适应任务和处理技巧有:(1)否定或最小化危机的严重性,把负性情感减少到可控制水平;(2)寻找相关知识.调节情感痛苦;(3)给予情感支持和社会支持,增强患者的处理能力,建立自信,提高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4)学会相关疾病的处理过程;(5)设定具体、有限的目标,可减少被击倒的感觉,或增加获得某种有意义认知的可能性;(6)做有显著效果的练习,可指导患者从事一些能减轻焦虑、紧张、恐惧的活动;(7)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寻找到有意义的目标或方法。物理疗法对象的心理问题包括:康复初期心理压力;残疾的适应;其他问题,如疼痛、脑功能障碍、转换性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43选择单选1--5DEBAC6--10ABCDE11--15ABCEA16---20CABDC21--25EAEAD26--27CE多选1ABCD2BD3ABD4CDE5ABE6ABCDE7BCDE8ABC9CDE10ABCDE11ABCE12BCD13ABCDE14BCDE15BCE16ABCDE17ACDE18ABCD19BCDE20ABCDE21CDE22ABCDE23BCD24ABCDE25ABCDE26AB27ABD28ABCDE29ABCDE30ABCDE31ABCDE32ABE33BCD34ABCDE35ACE36ABCDE37ABCDE38ABCDE二、名词解释1.心理评估是指通过应用多种方法所获得信息对个体或群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2.心理咨询是指经过严格培训的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通过专业的咨访关系,帮助合适的来访者依靠个人自我探索来解决其心理问题,增进心身健康,提高适应能力,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以及潜能的发挥。3.事件记录法即在一次观察期间内目标行为或事件发生的频率,又称事件样本。4.神经心理测验是对感知觉、运动、言语、注意、记忆、思维等脑功能进行评估的神经心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常用于预测和了解脑功能性或器质性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帮助临床诊断及对治疗后康复、预后、能力的评价,也可用于正常人。神经心理测验多采用操作性的测验项目,经过标准化的设计,能够对个体的心理行为特征进行定量分析。5.心理测验是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对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即通过观察人的少数具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6.效度是指测验结果的有效性,即某种测验是否测查到所要测查的内容,测查至何种程度。7.个别心理测验是在某一时间内由一位主试者测量一名被试者,其优点是对被试者观察详细,提供的有关信息准确,容易控制施测过程,临床上主要采用这种测验。8.心理治疗是指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对·患者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进行治疗,达到改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的治疗过程。9.行为治疗是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按一定的治疗程序来消除或纠正异常或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10.认知治疗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三、问答题行为观察法是指在完全自然或接近自然的条件下,对个体的可观察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其目的是描述临床现象、评估心理活动、监侧行为变化、提供客观依据。行为观察法的特点是:①结果比较客观真实。②简便、易于操作;③应用范围广泛④受医护人员自身能力的制约;⑤观察指标不易定量。2.访谈技术是医护人员与患者所进行的有目的会谈。访谈是心理评估收集资料的重要技术,也是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的必要技能,一方面通过访谈可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接受访谈目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另一方面.访谈可获得其他途径无法得到的信息.访谈的目的有以下4个方面:①收集用其他方法难以获得的信息;②与被访者建立起良好关系,以便获得信息;③在访谈过程中双方对被访者有问题的行为逐渐达成一致的理解和看法,④帮助被访者认识他们的问题行为,并为解决这些问越提出指导和给予支持。3.评价访谈的信度的方法如下:①访谈的稍后,将问题的形式稍作改动,重复发问,再根据回答,判断其一致性②在另一个时间,重复访谈;③由多人进行访谈,也可获得较高的信度;④由两位评分者分别对同一访谈录音评分,计算其相关性。4.常模是一种可供比较的某种形式的标准量数。某人在某项测验的结果只有与这一标准比较,才能确定测验结果的实际意义。常模形式包括:①均数;②百分位常模;③划界分常模;④比率。5.康复心理咨询师应:①掌握心理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②具有丰富的康复医学知识;③掌握临床各科常见疾病的知识;④熟悉有关残疾人的政策和法令。6.心理咨询的过程包括:①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②分析诊断、制订咨询方案;③解决问题阶段,④巩固成效、结束咨询。倾听、解释、鼓励、保证、指导和改善环境。系统脱敏治疗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是要学会放松,在系统脱敏治疗中关键因素是学会放松,患者通过松弛训练学会放松,使之在出现不良反应时能运用放松进行对抗;第二步是要划分焦虑等级,把能引起患者焦虑或恐惧反应的刺激情景按焦虑、恐怖强度由弱到强顺序排列;第三步是要脱敏训练。9.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让患者处于一个舒适姿势,先要患者学会区分肌肉紧张与放松,可以交替练习上臂、腿、面部和腹部肌肉的紧张与放松,然后让患者练习缓慢的呼吸,要求患者想象最能令其松弛和愉快的情景,集中注意于放松而减少不必要的多想、多虑。指导者令患者循着躯体从上到下的顺序一收紧然后放松,一次放松一组肌肉.先从手部开始训练,依次是前臂、臂、头颈部、肩部、胸部、背部、腹部、大腿、小腿至双足,如此反复交换,也可以只进行某一部位或是全身肌肉的放松练习。-10.①收集家庭资料、了解家庭背景。如评估家庭动力学特征,了解家庭交互作用模式、家庭社会文化背景、家庭代际结构、家庭对问题起到的作用、家庭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和技术,绘制家谱图。②确立治疗的目标。打破现有不适当的、使问题或症状维持的动态平衡,建立良好的反馈联系,使症状逐渐消除;重建家庭结构系统,消除家庭中回避冲突的惯常模式,引入良好的应对方式,改善代际关系家庭成员间的相互交流;给家庭提供新的思路和选择,发掘和扩展家庭的内在资源。③治疗时间。治疗师每隔一段时间与家庭中的成员一起座谈,每次1一2小时。总访谈次数在6一12次。32选择三单选1--5ACEBB6--10BDAEA11--15DABAE多选1BCD2CDE3BCE4AC5AD6ACDE7BE8ABC9ABCDE10ABD11ABCDE12ABCD13BCDE14BDE15ABCDE16ABCDE17CDE18ABCDE19BCDE20BCDE21ABCDE22ABCDE23BCD24ABCDE25DE26ABC27BD28BDE29BCDE30AC名词解释应激是个体“察觉”到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构成威胁时出现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能是适应现象或者适应不良。急性应激反应是指因极其严重的心理或躯体应激因素而引起的短暂精神障碍。一般维持数天,大多可完全消失,最长1个月。2.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3.应对是指个体为管理超出自身资源的需求所作出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4.应激反应是指个体由于应激源存在而导致的各种生理、心理、行为等变化。人在应激源的刺激作用下,会产生各种各样、涉及多个层面的应激反应。5.心理性应激源主要是指导致个体产生焦虑、恐惧和抑郁等情绪反应的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挫折:6.成熟的防御机制是既能缓解内心冲突又能调节行为、适应环境要求,偏向任何一方而不顾及另一方者,都是不良的防御机制。简答题1.应激源包括:①躯体性应激源;②心理性应激源;③社会性应激源;④文化性应激源。2.防御机制是人们面对应激情境时,无意识地采取的手段。正确理解防御机制的概念,应注意以下3点:①防御机制属于精神分析理论的内容,是个体无意识采取的应对应激情境的手段;②防御更多的取决于个体自身的心理特点(特备是人格特征);③对同一个体,所使用防御机制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较少随情境而发生大的变化。3.防御机制的特征是:①防御机制的作用在于减弱、回避或消除消极的情绪状态。他们对维持个体的心理健康常态起着重要作用;②防御机制通常不是人们故意运用的,他们是无意识或至少是部分无意识的;③防御机制通过自我肯定支持自尊,保护并防护自己免于受伤害;④防御机制可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共同发挥作用。4.应激心理模型认为: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性、心理反应、行为反应以及生理反应等都是应激的相关变量,可分别从应激源(刺激物)、应急中介变量、应激反应3个方面来认识。各个应急变量之间并无清晰界限,事实上各个变量之间呈交互作用的关系。对同样的应激源,认知评价不同,所引起的应激反应也截然不同。但认知评价并非是完全独立的因素,它既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影响其他因素。社会支持是影响应激反应结果的重要中介变量。它一般具有减轻应激反应的作用,与应激引起的身心反应呈负相关;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人格不但可直接缓冲应激反应,还通过人格影响包括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在内的其他应激因素实现其缓冲效果。5.应激的生理模型也称“一般适应综合征”塞里把应激分为警觉反应期、抵抗期和衰竭期3个阶段。当生物体遭遇到体内或体外应激源时,就会发生警觉反应,主要表现为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加强;汗液增加;呼吸频率增加,为身体提供更多的能量。如果这种反应有效,警戒就会消退。否则,就会进人应激的抗拒期。此期,人体内还会出现各种复杂的神经生理变化,以使机体可动员全身资源抗拒应激源。如果应激源仍然存在,就会进入衰竭期。此时人体的能量已耗尽,机体抵抗能力也已到极限。表现为焦虑、头痛、全身不适、精神紧张持续加重,甚至可能衰竭死亡。塞里认为,应激是非特异性的,即尽管环境刺激或需求可能多种多样,但有机体的生物学反应却相对不变。6.社会支持是指人们从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得的来自社会或他人的各种帮助.是影响应激反应结果的重要中介变量。它一般具有减轻应激反应的作用,与应激引起的身心反应呈负相关;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主效应模型认为,无论生活事件存在与否,个体是否处在压力状态下,社会支持始终具有一种潜在的维护身心健康的作用。缓冲作用假说的观点认为社会支持对健康的影响在于其可缓冲生活事件对健康的损害,但其本身对健康无直接影响。缓冲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社会支持可影响个体对钱在应激事件的认知评价,即由于个体认识到社会支持存在,不会把潜在应急源评价为现实应激源。其二,应激源产生后,足够的社会支持可帮助个体消除或减弱应激源,并对应急源进行再评价,从而缓解应激反应症状。24选择二单选1--5BBDAC6--10AACAB11--15CADBD16--20DACBA21--25EDBCC26--30BAECB31---35DCACA36--40DECBA41--45BBCAA46--50CEEDC51--55BCAAB56--60CBCBE61--65DCADD66--70ABCBD71--75ECBCC76--80AABCA81--86ACEECB多选1ABC2AB3ABCD4ABCDE5ADE6ABE7ABCDE8ABCDE9ACE10ABCD11ABDE12BCD13ABDE14BCE15AC16ACD17BD18ABC19ABC20ACD21ABD22ABCDE23ABCE24ABD25AC26ABCE27ABD28BDE29AD30BCE31ABCE32ABC33ACE34BC35AC36ABC37ABDE38ABCE39ABD二、名词解释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应。3.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改造,形成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4.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5.识记过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恢复或提取,或者产生错误的再认和回忆都称为遗忘。6.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7.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8.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称为感受性。9.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阈限。10、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地、概括的反映。11、激情是指一种强烈的、暴发的、为时短暂的情绪状态。12、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13.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14.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15.动机是指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16.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17.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18.兴趣是指个体对一定事物所特有的稳定而积极的态度倾向。19.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20.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的心理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三、简答题1.心理反映的内容来自客观现实,人的一切心理现象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健全的大脑给心理现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如果没有客观事物的刺激作用,大脑也不能产生任何心理现象。如人的感觉器官和脑的感觉中枢具备了产生感觉的条件,但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这些内容都不能由人的主观决定,而是取决于外部环境中的具体事物。人脑不能凭空产生各种心理,心理的内容是客观现实的,没有客观现实就没有心理。2.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却认识了事物的整体,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活动的结果,知觉却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却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相同的,但对它的知觉却是有差别的:知觉来源于感觉,而且两者都是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所以感觉和知觉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形成对某一事物的知觉的时候,各种感觉就已经结合到一起了,甚至只要有一种感觉信息出现,就能引起对物体整体形象的反映:。情绪和情感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1)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它往往随情境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情感则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是对人、对事稳定态度的反映。(2)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情感常以内心体验的形式存在,比较稳定。情感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情绪和情感不可分割。4.良好的思维品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广阔性;②深刻性;③灵活性;④独立性;⑤批判性6.逻辑性5.意志的自制性是指善于克制情绪并能有意识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的意志品质。意志的自制性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善于迫使自己去执行所采取的决定;二是善于抑制与自己目的相违背的一切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自制力是人的坚强意志的重要标志。6.想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发明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生活中人们欣赏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时.都需要想象的参与。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病情的了解不可能逐个亲自感知,常通过病案的描述、患者的口头叙述,在头脑中形成有关患者病情、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7.气质是人格赖以形成的条件之一,它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学内涵,就一个人活功的社会价值和成就来说,气质无好坏之分。任何气质都有其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任何气质类型的人都可以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因此,不能以某种气质类型的人为依据取舍人才,而是发扬不同气质类型的积极面,克服消极面。但对于不同的职业来说,对从业者的气质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特定的条件下,选择气质特征合适的人员从事某项工作,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误。气质对于职业选择和工作调配等具有一定的意义。8.由各种心理特征构成的人格结构是比较稳定的,它对人行为的影响是一贯的,是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这就是人格的稳定性。在行为中偶尔表现出来的,属于一时性的心理特性不能称其为人格特征。例如,性格内向的人因为喝了些酒比较兴奋,一时话多了点,并不表明这个人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人格具有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是说它就不会发生变化,实际上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和一个人的发育成熟,他的人格特点也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9.实践活动是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之间的桥梁。人通过实践活动使客观反映主观,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人又通过实践活动使主观见之于客观,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的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人格中的诸多因素,如能力、性格、兴趣、信仰等都是在长期的、反复的实践活动中发展的。在实践活动中,人的主观努力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内部动力。无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如何,没有高度自觉的主观努力和坚强意志,要想培养良好的人格也是不可能的。动物的需要和人的需要有本质的区别。人的需要主要由人们的社会生活条件决定的,具有社会的性质,并受意识的调节和制约;而动物则受本能的制约。另外,人的需要满足手段也与动物不同。8选择二单选1--5CCAAE6—10BBDCB11--15CCDCA16--20EEACB21--25CEDDB26--30DDBCC多选1ABCDE2ABCDE3ABCDE4ABCE5BCD6ABCDE7ADE8ABCDE9ABCE10ABCDE11AB12AB13AE14ABCDE15ABCE二1)1--5名词解释1.康复心理学是研究康复领域中有关心理问题的学科,把心理学的系统知识应用于康复医学的各个领域,主要研究伤、病、残者的心理现象及心理因素在残疾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2.观察法是指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个体或团体行为活动,从而分析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3.自然观察法是指在不加任何干涉的自然情境中对研究对象的行为直接观察记录,而后分析解释,从而获得行为变化的规律的方法。4.控制观察法是在预先控制观察的情境和条件下,进行观察的方法。5.调查法是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的方法。6.访谈法是通过与被试者会晤交谈,了解其称理活动,同时观察其访谈时的行为反应,以补充和验证所获得的资料,记录和分析得到的研究结果的方法。7.问卷法是指采用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现场或通过信函交由被试者填写,然后回收问卷分门别类地分析研究的方法。8.测验法也称心理测验,指以心理侧验作为个体心理反应、行为特征等变量的定量评估手段的方法。9.实验法是指在控制的情况下,研究者有系统地操纵自变量,使之系统地改变,观察因变量改变所受的影响,以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数的方法。三、简答题1.康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十分广泛,包括身体残疾者、精神障碍者、慢性患者、老年患者及儿童患者等。具体对象包括:①残疾人:康复医学仍以先天性残疾者、非传染性疾病所致残疾者和外伤性疾病患者为主要对象;②老年病患者;③儿童患者;④各种慢性病患者;③精神障碍患者。2.康复心理学的研究任务:①培养积极的情绪状态;②动员心理的代偿功能;③纠正错误的认知活动,建立正确的求医行为;④正确运用心理防卫方式;⑤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帮助;发展子社会福利事业。3.康复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根据所使用的手段,可分为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测验法和实验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个体或团体行为活动,从而分析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2)调查法是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的方法,包括访谈法和问卷法。(3)测验法是指以心理测验作为个体心理反应、行为特征等变量的定量评估手段的方法。(4)实验法是指在控制的情况下,研究者有系统地操纵自变量,使之系统地改变,观察因变量改变所受的影响,以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数的方法。康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揭示心理行为与慢性病及伤残的关系。(2)对慢性患者和伤残者开展综合性的临床咨询。(3)各种心理行为治疗技术的应用。(4)对康复患者的心理评定。5.(1)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康复理论与方法:由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师弗洛伊德创立。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2)行为学派的心理康复理论与方法: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特点: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②反对内省,主张应用实验方法。认知学派的心理康复理论与方法: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心理生理学派的心理康复理论与方法:由沃尔夫、马森、亚历山大、恩格尔所创立的心理生理学派都认为心身疾病、心身障碍都具有下列三点共同规律:.①有强烈的心理刺激存在;②心理刺激欲引起心身疾病必须有心理中介(认知、评价、经验)和生理中介过程(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才能引起躯体器官的器质性变化或生理功能性变化;③个体有易罹患器官和自主神经功能的失调。人本主义学派的心理康复理论与方法: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亚伯拉罕·马斯洛和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学派研究的主题是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1042.应用认知和疏导法:①向患者说明个人对任何事物的看法会影响自己的心情和行为②帮助患者理清自己的思路,列出自己的问题;③通过医师的帮助,患者改变自己的想法,以较客观合理的认识和信念取代不合理的信念和态度;④对执拗的患者,经常鼓励患者用新的观念来看待事物;⑤对过分依赖的患者,除为患者提供康复治疗、护理外,还需鼓励其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转变其过分依赖和专等他人照顾的心态,增强自理意识,经常表扬其配合医疗和护理的点滴进步,以增进他们的自强意志。3.慢性肝炎患者易长期伴随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是其疾病不良发展的重要症结,自我心理调节对消除负性情绪不可缺少。康复治疗师应理解患者的处境,多与患者沟通,进行疏导,解释目前虽无特效药,但现有的治疗和护理是完全可以控制病情进展,安然处之和保持良好心态是战胜疾病之本.指导患者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情,利于疾病情的康复或缓解。此外,还需与家属取得配合,安排时间让亲友探视,让家属了解慢性肝病易生气、易急躁的特点,对患者更多宽容理解,以使其保持生活和心理上的愉快。对于精神高度紧张与明显焦虑者,可使用松弛训练使其心率缓慢并趋平静、呼吸深沉而宽大、肌肉松弛、心境平和等。康复治疗师应特别重视慢性肝炎患者的认知重构,使其了解虽然肝炎感染率高,但多数可治愈,促其了解病因、改变态度、矫正行为、积极配合治疗、降低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可以与正常人一样进行日常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康复治疗师应教育他们做到:①正确对待疾病,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始终保持愉快的心境。②调节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和控制焦虑与愤怒等不良情绪。一方面进行自我调控与调节,使不良情绪延迟发作或发作适可而止;另一方面注意宣泄自己的情绪,这也是平衡心身的重要方法,压抑情绪不利于疾病康复。③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维护与增进心身健康的重要途径。对病毒携带者,要想保持心身健康,不使个体发展为疾病状态,注重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5.①努力使感染者和患者持久地保持希望;②理解感染者和患者的过激行为;③主动与感染者或患者交谈,取得他们的信任,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感受并认真倾听,给予理解和同情;④创造一些条件,使HIV病毒感染者或患者能与其他HIV感染者建立联系;⑤对患、患者实施此类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时,要注重言语技巧,不宜仅强调自己的社会标准和观念,需站在患者的立场,了解患者的心身,归纳患者的问题。6.①建立个体心理调节机制:艾滋病患者(HIVI)心理康复的过程是让HWI建立个体心理调节机制的过程,让HIVI通过接受系统心理干预,逐渐适应生活、学习、家庭或者工作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能够面对出现的各种困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调节机制,以应付HIVI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保持患者的心理健康;②建立有关人员(同事或家属等)协助支持系统:HIVI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之中,相关人员的态度对于其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家属、同事、亲友等这样一些联系比较密切的人员的态度对于其心理状态的调节是十分重要的,因此,HIVI的心理康复不仅要重视HIVI本身的心理及其变化,也要注意这些人的心理辅导工作,让他们理解HIV造成的心理间题,并且要解除由于家庭与小团体中出现HIVI而造成的心理压力,从而成为HIVI的心理康复创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③建立专家协助支持机制:HIVI心理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调节过程,HIVI在这个过程中要接受专家的精心指导与帮助,使他们逐渐摆脱消极心理的影响,建立起积极的人生目标④建立社区辅助支持系统:HIVI的心理康复过程常常是伴随HIVI一生的过程,当HIVI回到家庭与社会后,社区辅助系统的支持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要发挥社区中有关专家与相关人员的作用,在HIVI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随时给予必要的支持与帮助,从而能够更好地为HIVI的心理康复提供保障。103名词解释1.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的理性分析与判断的过程,包括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等一系列的心理过程。2.焦虑是指人们对即将来临的危险或重要事件所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3.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并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有的可导致后遗症、残疾或死亡。4.心理疏导法是医师或康复师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对患者的不良的心理状态进行疏导和引导,以消除心理问题,促进患者心理康复的过程。5.恐惧是对面临的不良后果或危险无能为力时产生的紧张情绪。6.抑郁是一组以情绪低落为特征的情绪状态,会有悲观、失望、无助、冷漠、绝望等不良心境。三、简答题1.①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家人和社会的对其非常关心,感到有人在极力帮助其共同应付当前的困境,激发其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②为患者提出改善困难的措施和建议,③为患者讲述结核病及并发症治疗的新进展,及时告知患者其病情的好转情况,必要时将某些重要病情及不良预后暂时向患者保密,以减轻其心理负担;④做好患者亲属的工作,建议其经常探视并无微不至地关怀和体贴患者,激发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⑤经常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和变化,适时把握和注意其心理动态,防止意外的发生。96二、名词解释1.外射的心理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将自己所不喜欢的、所不能接受的欲望、冲动或感觉归于他人,以此来避免心理上的不安。2.残疾的发生可能使患者将残疾和此后的康复治疗所带来的不适、痛苦都看做是对自身的惩罚,继而不愿参与或拒绝康复治疗,这种现象称为一认同延迟。3.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认识与评价。4.自知力是指患者对自身主观状态或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也包括能否正确分析、判断并指出既往与现在的自身状态和内心体验有何异同、自身有无精神疾病的能力。三、简答题1.残疾人的一般心理特征包括:自卑和孤独、敏感和多疑、自尊心强、抱怨、依赖、富有同情心。2.否认是指潜意识中拒绝自己无法接受的事实,当作它根本没有发生过,来逃避心理上的刺激和痛苦,以获取暂时的安慰;而认同延迟是指患者已承认自己残疾的事实,但却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接受残疾所导致的不良后果。3.残疾儿童的心理康复措施包括:①提高患儿家长的适应能力: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指导;②增强残疾儿童的适应能力:培养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及自控能力;③游戏治疗。89二、名词解释1.人类和所有的热血动物一样,都有相互接触与抚摸的特殊需要,这种现象称为“皮肤饥饿”2.分离性焦虑是指由于与熟悉的环境或心爱的人分离而产生的分离感所导致的情绪反应。3.儿童自闭症是一种由大脑、神经以及基因的病变所引起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综合征,4.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由多种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所致的一组综合征,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缺乏主动性和持久性,活动量多且经常变换内容,行为冲动、唐突、不顾后果。三、简答题1.老年期的心理特征包括:①认知能力衰退;②智力发展存在不平衡趋势③情绪改变: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情绪体验深刻而持久、清晨时情绪最佳,多数老年人仍具有积极的情绪体验;④人格改变:多为主观、敏感、多疑固执、保守、顽强;⑤睡眠障碍:睡眠相提前、阵阵小睡现象、分离性睡眠;⑥反应、动作迟缓;⑦性生活改变:性功能逐渐减退,但性欲望不会消失,而且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⑧生死观改变:绝大多数老年人惧怕患病,恐惧死亡,并且有强烈的求生欲望。2.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心理康复措施包括:①心理支持:采用疏泄、解释、鼓励,安慰、暗示等方法为患儿及其家长提供心理支持;②家庭及社会支持:向家长和老师介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有关知识,使其正确对待和引导患儿;③行为矫正,注意以阳性强化法为主;④社会技能和躯体训练项目;⑤药物治疗3.老年患者的心理康复措施包括:①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②提供家庭支持,营造融洽代际关系,调适老年夫妻关系,正确对待再婚问题;③加强社会支持:加强人际交流,调适社会角色,健全社会支持和保障体系;④心理治疗:可应用认知疗法及行为疗法;⑤药物治疗82二.名词解释1.狭义的心身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广义的心身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2.生理始基是指某些心身疾病患者发病前的生理特点,它决定个体对疾病种类的易患性。3.社会文化因素是指与人类健康有关的社会环境中的各种事件和文化因素。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工作生活状况、医疗条件、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社会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因素。4.合理因素是指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过程的认知、情绪、人格特征、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三、简答题1.心身疾病的心理康复原则包括:(1)个体认知:①提高自我认知能力;②培养健全的人格;③改善社会适应能力④保持良好的情绪。(2)社会重视。(3)心身同治:①药物治疗;②心理治疗。2.与消化性溃疡发病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包括:①负性生活事件;②人格特征③情绪因素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康复措施包括:①松弛疗法;②运动训练③团体治疗;④气功疗法;⑤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4.(1)认知疗法;(2)A型行为矫正;(3)稳定情绪;(4)正确的健康指导(5)有氧锻炼和运动。5.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包括:(1)发现期:焦虑伴侥幸。(2)确认期:①恐惧;②怀疑与否认;③愤怒与沮丧;④认可和依赖(3)治疗期:患者的心理活动常随着治疗及病情的变化而变化。73名词解释1.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因素作用下造成的大脑功能失调,出现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智力等心理过程失调,并通过各种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这些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的异常精神活动构成了精神疾病的精神症状。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常见的病因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特殊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3.抑郁性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以心境低落为主,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症状轻重不一,发作呈间歇性,间歇间期精神症状缓解,可达到病前状态。4.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本障碍有一定的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患者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患者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制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5.焦虑性神经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包括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种临床相,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震颤和运动不安等。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其紧张程度一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6.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患齐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义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患者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三、简答题1.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理特征包括:(1)恐惧焦虑:由于呈急性发病,病情危重,往往预后不良,使患者在很短时间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表现出恐惧焦虑。(2)忧虑悲观:患者由于失去正常的生活方式、社会和经济地位,当患者了解到难以恢复到原来的生活状态时,情绪会更加消沉,失去继续治疗的信心。(3)(1'为退行与冲动:部分患者由于长期患病,会发生性格改变,一种变化是行为退行,表现为患者自理能力减退;另一种变化是行为变得冲动,表现为患者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暴躁易怒,或遇到一点事情就伤心落泪。(4)抑郁反应:抑郁反应继发于脑器质性病变之后,是脑血管病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较高。2.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特征有:(1)恐惧、焦虑:由于脊髓损伤患者发病前毫无心理准备,突然道受严重创伤,失去肢体的感觉、运动功能,大小便失禁等。当患者知道自己的病情后,他们异常的恐惧和紧张。(2)烦躁不安、情绪冲动:当患者了解到病情的可能预后时,会有强烈的心理反应,表现为脾气暴躁,稍有不如意就发脾气,甚至恶语伤人,不配合治疗。(3)抑郁、悲观:大多数患者会有抑郁反应。出现社会退缩,疏远周围的人,对以往的爱好失去兴趣或兴趣下降,自我评价降低。(4)依赖心理:患者出现心理和行为的退行反应,过多地依赖家庭和社会,完全依靠他人给予以生活照顾等。(5)孤独无助感: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不能自由活动,产生一种被社会遗弃感.觉得孤独无助。3.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心理特征有:(1)急躁:患者在手术修复后功能尚未恢复,对疾病和自身状况缺乏了解。认为手术做了病就应该很快就会好,因而容易产生急躁情绪。(2)焦虑:患者经过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后,康复效果不明显或功能障碍恢复缓慢.会使患者对康复治疗失去信心.内心充满焦虑和恐慌,(3)由于神经损伤造成穿衣、吃饭、上厕所等日常生活困难,不知冷热常常导致烫伤肢体失神经营养而使皮肤干澡、弹性下降,容易出现久治不愈的溃疡等都会使患者产生抑郁悲观情绪。4.帕金森病患者的心理特征有:(l)认知功能损害:特别是记忆和语言能力显著下降。主要表现为时间定向、即刻记忆、语言复述语和视空间技能(图形描绘)的损害。(2)情绪障碍:抑郁、焦虑是帕金森病常见的伴发症状,抑郁在以强直为主的帕金森病患者中尤为突出。(3)精神异常:有终帕金森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易激惹、自我为中心、好争论、疑病等神经症样人格改变。个别患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但不及精神分裂症表现得系统、持久.易被抗精神病药物或镇静剂抑制。5.脑血管意外疾病患者的心理康复措施有:(1)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心理康复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医患关系之上,康复治疗师应始终把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放在头等重要位置,并贯穿心理康复过程的始终。(2)安慰与开导:通过安慰与开导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劝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面对疾病,让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训练。(3)纠正对疾病的错误认知:患者对疾病的不正确的认识会导致一系列不良情绪的产生,康复治疗师要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相关的医学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4)阳性强化训练: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当患者达到一个训练的小目标时,就必须及时给予肯定和强化鼓励。(5)改善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鼓励家属要多关心患者,要以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鼓励和支持患者,尽力协助其进行生活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康复训练,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保持情绪稳定。脊位损伤患者的心理康复措施有:(1)针对焦虑、恐惧情绪:主要突出“急”和“安全”。康复治疗师要积极主动,同时要沉着冷静,给患者安全感。(2)针对冲动行为:给患者宜泄的机会,让其诉说内心的感受和不满,同时给予同情、关怀和精心照料,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让其逐渐接受伤残的事实。(3)针对抑郁情绪:主要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来进行。并将患者的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