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第1页
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第2页
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第3页
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第4页
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呈"1-作论坛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蓥与问题的调查与思考袁树平(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摘要:从目前来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尚未形成统一的,自觉的政治要求.他们中的多数人在政治参与方面仅有一种自我保护意识.调查显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参与主要是功利性参与,而不是理念性参与.在这种情况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尤其是其社会优势群体政治态度的取向,必然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运行形成潜在的影响.因此,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序的政治参与,一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的统一的纽织协调机构;二是拓宽政治参与的渠道:三是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综合评价体系;四是创新载体和机制,保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热情:五是加强引导和管理.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调查;思考中图分类号:D6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269(2010)04—0044—04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规模和效益快速提升,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不断产生,已经形成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养,较大社会贡献,较强参政议政能力,较大社会影响的代表人士队伍.这部分优秀代表人士在发展企业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踊跃投身光彩事业等社会公益事业,体现了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良好形象.随着这部分代表人士社会责任感和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他们参与国家政治和社会事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引导和规范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有序的政治参与,已成为统一战线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和途径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制定过程的行为.目前,绝大多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还处于图生存,谋发展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许多活动不得不主要围绕经济发展而展开.从总体上看,非公有制经济群体尚未形成统一的,自觉的政治要求.他们中的多数人在政治参与方面仅有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只有极少数经济实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可以超脱企业日常管理的有实力,有知识,有闲暇的人士,在一定的场合会以一定方式反映其政治参与要求.有这类要求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的已经在直接地参与政治生活,并已经获得不同层次的政治安排.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的动因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来源广泛,构成复杂,思想活跃.与国内外各阶层人士和组织有着广泛联系.他们从保护和追求自身利益出发,关心国家政治,尤其是关心党和国家有关非公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积极寻求渠道,有的明确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也有的对进入各级人大,政协表现出浓厚兴趣,甚至有的要求在政府中担任领导职务等.具体动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经济功利型的政治参与.在提升经济地位的同时谋求政治地位,也可以这样说.经济地位是政治参与的内在驱动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随着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必然需要通过政治影响力来维护其经济地位,需要在政治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是人的本性.也是绝大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的基本动因.另外,富裕起来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具有财产的富有性,政治资源的贫乏性.为了弥补政治资源的缺乏,他们对政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以求资源累积.由于他们过去属于一个政治上受到压抑的阶层,此时要求参与政治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想以此来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利用政治地位提高企业知名度,为企业谋利.2.民主发展型的政治参与.部分实力已非常雄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他们在本地区有一定影响力.已获得了相当层次的政治荣誉.随着企业经济实力的不断强大,其资本在较大程度上已成为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基本融为一体,为社会奉献在较大程度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甚至是企业发展壮大新的生长点.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他们业已取得的政治身份及其对相应政治场景的熟悉和适应,不断强化了民主的意识与水平,推动他们在努力经营企业并使其实力不断攀升的同时,自身的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在不断上升.简言之,伴随着其经济基础的日渐坚实,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从具有单一利己性的经济人.逐渐收稿日期:2010-05—28基金项目:2009年度河北省统一战线学会招标课题(JTZBKT一0913)作者简介:袁,4-*-(1965-),男,《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副主编,教授,主要从事统战理论,社会学研究.∞I]《r0o∽二{0卜3巴卜∞zr0zra0zo工00J《z3o『,.4统战工作论坛发展为具有伦理法制观念的经济人,进而成为较完全意义上的政治人.最终实现经济人与政治人的有机统一.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的途径目前.绝大多数非公有制经济群体还处于图生存,谋发展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许多活动不得不主要围绕经济发展而展开.从总体上看,非公有制经济群体尚未形成统一的,自觉的政治要求.他们中的多数人在政治参与方面仅有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只有极少数经济实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可以超脱企业日常管理的有实力,有知识,有闲暇的人士,在一定的场合会以一定方式反映其政治参与要求.有这类要求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的已经在直接地参与政治生活.并已经获得不同层次的政治安排.(一)安排性政治参与.由各级党委有关部门,人民团体等统筹考虑,按照必要的程序,推荐他们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候选人参加选举或协商,或推荐到政府部门,工商联等组织任职,把其中部分代表人士纳入了现有政治体制框架之中的.他们参与政治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政协,人大以及工商联.(二)非安排性政治参与.在加入工商联和安排性政治参与外.他们中的部分人士也通过一系列个人行为积极争取各种形式的非安排性政治参与机会.他们通过这样一系列积极的非安排性政治参与逐步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三)社会公益性政治参与.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先富帮后富,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二是积极支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三是支持社会慈善事业.这几种公益性质的政治参与,得到了多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普遍认可(四)体制外的政治参与.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进行现行法律和政策所不允许的政治参与活动.它包括不合法但属于合理的利益要求和不合法也不合理的利益要求.体制外非正常的政治参与是我们统一战线应重点加强防范.通过我们的调查显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认为政治参与渠道不很畅通,对政治参与渠道的满意度比较低.调查同时显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参与主要是功利性参与,而不是理念性参与.绝大多数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尚不稳定.一方面,他们不可能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投人到政治领域,而不得不首先专心于自己企业本身的发展,在客观上对政治参与尚力不从心.而且与之相适应,其政治需求都是具体的,如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如户口政策,政府工作人员的不正之风,政府部门效率不高等等.很少有人上升到制度层面.这也决定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参与主要是功利性参与,而不是理念性参与.三,影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的几个因素分析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政治参与就是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试图即是一种意愿,但前提是掌握相对足够的政府信息资源,对政府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有一定的了解,并对自身的合法权益有相当清晰的认识.由于绝大多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基层政府政务信息传播程度受限以及其参与政策议程机会较少等因素,导致了个人参与意愿的不足.同时,即使意愿强烈.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群体在实现自我价值功能方面的实际能力不足.这种意愿也就只能是一种空想.在人人平等的政治参与权面前,其实际能力的相对不足,往往直接影响其政治参与的效果.影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的因素很多,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来看,我们分析,归纳了以下三个方面.(一)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其政治参与的一个显着变量.据我们调查发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与农民阶级和产业工人相比,他们对政府不满意的发生比更高,也感受到了更多的社会不公.虽然他们的经济收入远远高于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但其改善生活状况的心理预期,却远远高于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最近几年城市房屋价格的飞涨,医疗费用和教育费用的居高不下,大大阻滞了他们迅速提高生活水准之欲望的满足.某些新就业的大学生,虽然进入了白领阶层的大门,但其工资水平却与所预期的人力资本回报之间相距甚远.另外,一部分新毕业的大学生.虽然拥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却在就业竞争中不幸落入"半技术半体力阶层"甚至是纯"体力劳动者".这种暂时的挫折感,也助长了这一阶层的不满情绪.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的基础群体成员.由于其受教育程度偏低,资本优势薄弱,因此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低,参政行为有明显的被动性与单个性.长期以来,他们的政治参与由于其长期形成的权利贫困现象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因而他们的政治参与率一直偏低.即使在表象积极参与的活动当中,盲目从众,哗众猎奇者也不在少数.另外.在基础群体的政治参与观念和现实所表现出的政治行为上,也存在很大距离.由于他们的参与自觉性较低,责任意识不强,对自身权益维护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所以.他们虽已确信自己应当去参与某种公共生活.但当要他切实去实践时.他们大多选择了不去做.在这种情况下,非公有制经济群体,尤其是其优势群体政治态度的取向,必然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运行形成潜在的影响.连缝战工论坛(二)对政府职能部门工作满意程度是影响其政治参与的另一个明显变量.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非公有制经济群体营造了孵化的温床.据我们调查统计.很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的优势群体成员对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工作满意程度的评价较低,对当地政府表现了较差的信任程度,感受到的社会公平感也不高.他们对未来社会发生冲突的心理感受也最强烈.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的基础群体成员虽然也"对当地政府各项工作感觉满意"和"对当地政府各机构表示信任"度不是很高,但相对来说比前者的满意度则大大提高了.这一点也正好验证了我们前述问题的正相关性.由此可见,为增加未来社会的稳定几率,就只能是完善社会整合机制.只要各级政府的工作能够让大多数百姓满意,其制度配置能维持起码的公正,其各职能部门能够取得百姓的信任,那么,社会的冲突就会被抑制在可控范围内.即使某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会对现实产生一些不满,但只要国家在冲突中调整利益秩序,整合不同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则社会在总体上也会安全运行.如何加强社会意识的整合作用,以国家的主流意识整合非公有制经济群体的阶层意识,是应该迫切思考的议题.(三)对非公有制经济群体来说,权利贫困和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是影响其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在基层由于权利贫困再加上政治信任的缺失.致使非公有制经济群体对基层政权合法性认同产生质疑.从对具体工作人员的质疑发展到对政权体制的不满,对法律正义性和公正性也表示怀疑,并且这种合法性危机对象在加速上移.而且,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群体的政治参与权利没有明确而稳定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同时.即使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中赋予了非公有制经济群体政治参与的权利和相关制度保障,但要么是规定得比较抽象或模糊,缺乏可行性;要么是参与的条件复杂,参与成本过高;要么就是参与条件苛刻,有悖社会公正,致使非公有制经济群体的政治参与明显不足.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群体利益表达与信息传播机制不健全,大多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参与很难影响地方政府或群众自治组织的政策议程与决策过程.就其大多数成员来说,对政治的参与被局限于仅参与选择决策者这一种方式,而真正的民主体制必须给其参与政策制定全过程的机会.当前就非公有制经济群体队伍来说相对涣散,导致其利益表达的传输难以形成组织化,集体化优势.信息交流只是在个体之间进行传播,并且没有及时反馈的习惯.同时,非公有制经济群体利益表达渠道的狭隘与表达成本过高,再加上政府基层政权对信息本身及信息传播渠道的垄断,共同导致了本来就很微弱的非公有制经济群体的声音被淹没.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的几点思考和建议通过分析当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认识到,推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序政治参与的核心问题是要在现有体制框架下,不断提升这一阶层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拓展这一阶层的参与渠道和途径,健全这一阶层政治参与的各项制度.实现这一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目的.(一)建立健全党委领导的统一的组织协调机构.各级统战部门要切实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并适时调整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在人大,政协,工商联,青联,妇联等组织中的安排比例,鼓励和选拔有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担任工商联及基层商会的领导职务.加强与相关党政部门和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逐步建立并完善全社会共同关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健康成长的保障机制.组织协调机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优化政治参与的环境,营造和谐的政治参与氛围.一是要保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平等的话语权,并确保表达话语权的渠道是畅通的;二是要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政治气度.坦然倾听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利益表达和诉求,让不同意见,不同观点,不同要求在一个特定的平台,特的范围得到充分的表达;三是要制定相应的体制,从程序上保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的规范和有序.(二)拓宽政治参与的渠道.畅通的渠道是政治参与有序化的基本要求.当前要完善政治参与的各种体制机制,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诉求和利益表达提供畅通的渠道.同时要不断拓展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把多渠道的参与纳人制度化范畴,在畅通参与渠道的同时,实现参与的有序化.一是巩固党代会,人大,政协两会这一参与渠道.这是目前等级最高,制度保障最健全的参与渠道今后在协商安排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时要避免以规模论英雄的"潜规则",要坚持以能力和素质为准绳,把那些政治素质好,知识层次高的中小企业代表人士也纳入视野,为这一参与渠道注入活力.二是以基层党委政府为主导,搭建参与平台.要建立和完善意见征询制度,重大情况通报制度,联系交友制度等,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座谈会,情况通报会,交友谈心等渠道中能及时,充分地反映社情民意,表达利益诉求.三是以各级工商联组织,行业协会为纽带,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序参与.各级工商联组织要充分发挥∽I]町roo∞0卜3J_Il∞ZroZraZo工00_1z0of,4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有机结合的综合优势,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为宗旨,广开言路,通过不同形式广泛吸纳会员企业的意见建议,准确把握当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状况,深入分析当前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当好"代言人"角色,及时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综合评价体系.推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综合评价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提供了科学明确的价值和行为导向.这一工作体系主要是通过制定一套科学的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进行综合评价的内容指标,包括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素质,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个人修养及公众形象和企业发展与经营管理四项内容.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将提升了非公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工作水平,在代表人物的培养选拔上避免了随意性,增加了代表人士培养选拔的科学性,客观性,公开性,透明性和导向性为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考察,选拔和政治安排提供了"标尺","准绳".这项工作的具体落实,还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障.一是要坚持和完善已经建立的政治参与制度.从现状看,代表委员建议提案办理制度,党政领导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结对交友制度等已经普遍推行.为此要在已有制度基础上,不断丰富实施制度的新载体,新方法,推进政治参与有序化.二是要探索建立政治参与新制度.建立经济决策咨询制度.对参与内容,参与对象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由工商联牵头成立以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为主的经济决策咨询委员会,在党委政府研究制订涉及非公有制经济共性利益和长远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规划时,充分参与调研和论证.三是要建立强有力的反馈制度.针对当前建议提案工作存在重答复,轻落实的现象,人大,政协要强化反馈制度.在抓建议提案质量的同时,对职能部门轻描淡写,敷衍了事的答复要顶住各种压力以不满意处理.对落实情况加强跟踪监督.定期向代表委员反馈.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通过不同渠道反映的社情民意和意见建议.有关部门要探索建立论证评价机制和相应的监督机制,对意见建议及时进行客观公正的处理,促使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转化为决策成果.(四)创新载体和机制,保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热情.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观念和行为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就是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表达政治愿望和参政议政的热情并不随其经济实力的增加而不断上升,相反,当他们的经济"1-实力达到一定程度,政治上也获得一定安排后,他们的政治要求和热情就趋于平缓,甚至有下降的趋势.通常称之为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政治诉求变化的"彩虹型曲线",即"一"型曲线特征.要充分注重给予广大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后的应尽责任的教育和引导,克服目前存在的认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商会)常务理事,理事等仅仅是一种政治荣誉,而忽视其应尽的政治责任的情况.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