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2015年2月3日上午9:00-11:30试卷满分:150分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少的一组是() A.罪愆(qiān)
恓惶(qī)
倨(jū)傲
前合后偃(yǎn) B.蹩脚(biè)
脑髓(suí)
癖好(pì)
掎(jǐ)角之势 C.纺缴(jiǎo)
芜菁(qīng)
偏裨(pí)
重湖叠𪩘(yán) D.征辟(pì)
阏氏(shì)
城垣(huán)
封狼居胥(xū)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撕打
寒喧
挺而走险
纡尊降贵
前怕狼后怕虎 B.尴尬
坟莹
恬退隐忍
鳏寡孤独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C.裨益
决别
义愤填膺阒无一人为山九仞功亏一溃 D.呕气
蟊贼
昨日黄花
残羹冷灸刀子嘴豆腐心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从白天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 ②农奴制我虽然未曾经历、未曾见到,但是,我至今还记得在安娜•格拉西莫芙娜姑母家,我对这种制度却有过。
③台湾知名网络作家柯景腾最初并没接受任何写作训练,为了赚钱和鼓励患癌的母亲才开始写作,从此便,曾一年写了14本书,成为台湾最畅销的小说家。 ④课文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环节,适当创新也没错,但是,如何改,改什么,却需要慎之又慎。一味迎合学生趣味,
从事,甚至搞“另类”课改,却未必符合教育的目的与规律。 A.以致体会一发不可收拾草率B.以致体会一发不可收草率 C.以至体味一发不可收轻率D.以至体味一发不可收拾轻率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炼金术士》是一部以事件辅佐人物成长的小说,它讲述的是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梦见在埃及金字塔附近埋着一批宝藏,在吉卜赛老妇人和撒冷之王麦基洗德的引导下踏上寻梦之旅并最终实现梦想。 B.米兰·昆德拉说过,如果小说有某种功能,那就是让人发现事物的模糊性。这说明小说这个文体,不是要将世界简单化,而是将看似简单平凡的事物复杂化。 C.在美国传统文学中,海明威的宗师是马克·吐温和他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直截了当和不拘陈规的叙述方式和节奏对他影响很大。 D.据美国多家媒体26日报道,中国网民在发现奥巴马的Google账户后,该账户就成为数百中国网友点击、评论的焦点,这使奥巴马主页上的留言几乎全成了中文。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女作家,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她创作的《墙上的斑点》是西方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小说叙事过程对于人物持续流动的意识过程的模仿为特征的意识流作品。 B.宋词按其作品的风格习惯上可分为“豪放派”与“婉约派”,苏轼、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而南宋词人柳永和李清照则是婉约词派的代表。 C.朱阿在小说《牲畜林》中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是他把一个德国兵直接引到“牲畜林”,是他的拙劣射技,使各种牲畜有了德国兵轮番接触的机会,并最终使德国兵命丧悬崖。 D.泰戈尔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其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消费文化与文化消费胡敏中消费文化和消费社会是同时出现和形成的,消费社会是消费文化依存的现实基础和社会形态,消费文化又构成了消费社会的本质,它们相互构成,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消费社会产生的条件和机制也就是消费文化形成的条件和机制。普遍认为,消费社会形成于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时期,即由短缺经济发展到经济过热或通胀时期,生产过剩过热必然导致消费的过剩过热,政府也鼓励和刺激民众消费,扩大内需以推动生产的发展或预防经济下滑。当代社会的生产过剩是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形成的根本条件和内在动力。当代大众传媒的发展为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代大众传媒借助互联网的快捷和多媒体的刺激搭建了商品咨询、购买和售后服务的立体平台,向民众进行超负荷的信息传输,民众最终屈服于媒体的广告宣传,懵懵懂懂地购买了商品,并进行着过度的甚至是浪费式的消费。社会消费和消费文化的产生和形成还依赖于资本权力的强制推行。在当今社会,消费无时不有和无处不在,消费所表征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意义也是前所未有的,当代社会无疑地已进入到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时代。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指出:使用“消费文化”这个词是为了强调,商品世界及其结构化原则对理解当代社会来说具有核心地位。这里有双层的涵义:首先,就经济的文化维度而言,符号化过程与物质产品的使用,体现的不仅是实用价值,而且还扮演着“沟通者”的角色;其次,在文化产品的经济方面,文化产品与商品的供给、需求、资本积累、竞争及垄断等市场原则一起,运用于生活方式领域之中。其实,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消耗物质财富的消耗过程,是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人类发展而发展的,物质消费中总是包含着文化因素,只不过在人类早期,特别是在原始先民那里,文化消费同物质消费未分化时,没有相对独立的表现形式,并且是微乎其微的。随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到来,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开始分化,文化消费不仅渗透在物质消费中,而且也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表现形式,到了当代消费社会,物质消费中的文化含量越来越凸显,其意义和符号程度也越来越高,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和社会形态的消费文化。可见,文化消费是人类所固有的,具有同物质消费一样的漫长历史,文化消费是文化产品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过程,而消费文化是当代消费社会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文化消费并非都展现为当代意义的消费文化形态,只有在消费社会,文化消费才展现为消费文化形态和社会景观,但作为当代消费文化形态又必须通过文化消费呈现出来。在当代,消费文化过分强调文化同经济和产业的联合,过分抬高文化的经济价值,过多强调文化的日常实用、感官愉悦和时髦走秀,而对文化消费的深度阅读、境界提升、信念确立、崇高向往、形上关怀、人生启迪、心性陶冶等方面则有所淡漠和忽视。另外,在当代,消费文化产品数量过剩质量欠优,人们面对琳琅满目的文化产品无所适从,丧失了自己的选择能力和欣赏个性,从而,消费文化既浪费了物质资源,也埋汰和曲解了优秀的文化资源,同时还造成了没有个性特点均质化的文化消费模式。(节选自《新华文摘》2011年第9期,有删改)6.下列对“消费文化”的具体形成原因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由于生产相对过剩,为扩大内需以拉动生产或预防经济下滑,政府鼓励和刺激民众消费。B.大众文化传媒的发展,搭建起了更便捷的商品咨询、购买和售后服务的立体平台。C.资本权利的强制推行,有助于消费社会的逐渐形成,也为消费文化打下基础。D.当今社会,消费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消费文化和消费社会相互构成、相互影响。7.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人类文明时代,文化消费已经从物质消费中分化出来,成为完全独立的表现形式。B.文化消费源远流长,到了当代社会,文化消费变成了具有特定内涵和社会形态的消费文化。C.当代消费文化在强调文化同经济的联合,抬高文化的经济价值、张扬感官愉悦等方面都表现过度,而对文化消费的道德提升、精神引导作用则有所漠视。D.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认为在消费文化时代,商品世界及其结构化原则在当代社会中具有核心地位。8.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现行消费文化有诸多弊端,为了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要,今后将着力提升文化产品质量,注重源于内心的个性文化消费。B.在消费社会,文化产品与一般商品的供给、需求、竞争及垄断等是一样的,因此,它已渐渐失去了文化属性。C.如果大众传媒对民众进行超负荷的信息传输,那么民众就会购买某种商品,甚至过度消费。D.在短缺经济时代,社会上显然是不存在消费文化的,但肯定还是存在文化消费,当然其表现形式上多样的。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越州赵公救灾记曾巩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①,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②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钜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③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④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致仕,家于衢。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岂弟之实在于身者,此不著。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越州赵公救灾记》云。(选自《元丰类稿》,略有删节)[注]①赵公:赵抃,宋仁宗景佑初年中进士第,熙宁二年除资政殿学士,知杭州,七年知越州。④僦:雇用。③绥辑:安顿。④灾沴(lì):灾害。赵清献公神道碑苏轼吴越大饥,民死者过半。公尽所以救荒之术,发廪劝分,而以家资先之,民乐从焉。生者得食,病者得药,死者得葬。故越人虽饥而不怨。既而朝廷议,欲筑其城。公曰:“民未可劳也。”罢之。公年未七十,告老于朝,不许,请之不已。元丰二年二月,加太子少保致仕。时年七十二矣。退居于衢,有溪石松竹之胜,东南高士多从之游。七年八月癸丑薨,讣闻,天子辍视朝一日,赠太子少师,谥曰“清献”。(选自《苏东坡集》,有删改)[注]《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修城郭,贬食,省用,务穑,劝分,此其务也。”杜预注:“劝分,有无相济。”
杨伯峻注:“劝分者,劝其有储积者分施之也。”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旱疫被吴越被:遭受 B.忧其众相蹂也蹂:践踏 C.虽死,得无失敛埋敛:收敛 D.治世不能使之无治:治理10.赵抃“仁足以示天下”,“法足以传后”。下列分别表现“其仁”“其法”的一组句子是() A.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 B.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 C.告以去其家者勿给发廪劝分,而以家资先之 D.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生者得食,病者得药,死者得葬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抃有先见之明,他预料到旱灾将引起饥荒,因此在九月份就未雨绸缪,调查统计受灾情况。 B.正是由于赵抃无私无畏、鞠躬尽瘁,越州灾民才得以“免于转死”。越州救灾充分展现了赵抃一心为民的“父母官”形象。 C.旱灾与瘟疫接踵而至,赵公早晚操劳身心疲惫也丝毫没有懈怠,事情无论大小都一定亲力亲为。 D.赵公请求告老还乡,皇上不答应。七十七岁死在任上,皇上悲痛得一天没有上朝,后来追封他为太子少师,谥号叫“清献”。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公尽所以救荒之术,发廪劝分,而以家资先之,民乐从焉。(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3分)自秦、汉以来,诸儒说经者多矣,其合与离,固非一途。逮宋程、朱出,实于古人精深之旨所得为多,而其审求文辞往复之情,亦更为曲当,非如古儒者之拙滞而不协于情也;而其生平修己立德,又实足以践行其所言,而为后世之所向慕。故元、明以来,皆以其学取士利禄之途一开为其学者以为进趋富贵而已其言有失犹奉而不敢稍违之其得亦不知其所以为得也斯固数百年以来学者之陋习也。(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卷六)14.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清平乐
元好问
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飞去飞来双语燕,消息知郎近远。
楼前小雨珊珊,海棠帘幕轻寒。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1)词中有哪些意象?请分析这些意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2)这首词结尾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1)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定风波》)(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声声慢》)(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念奴娇·赤壁怀古》)(5)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廉颇蔺相如列传》(6)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6~19题。勋章【俄国】契诃夫“我有事找你商量。”军事初级中学教员,十四品文官列甫·普斯佳科夫对他的朋友列坚佐夫中尉说,“要不是极其需要,我也就不来麻烦你了。好朋友,请你把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借给我。今天,我要到商人斯皮奇金家里去赴宴。你是知道斯皮奇金那个混蛋的:他非常喜欢勋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再者他又有两个女儿……娜斯嘉和齐娜,……我是把你看做朋友才跟你说的……你借给我吧,劳你的驾!”普斯佳科夫这些话是结结巴巴、涨红脸,不住胆怯地回过头去看房门而说出口的。中尉骂了几句,然后同意了。普斯佳科夫坐上出租马车到斯皮奇金家去。他略微敞开皮大衣,看他的胸口,别人的勋章在他胸口金光闪闪,釉子发亮。“不知怎么,自己都对自己多添了几分敬意呢!”教员想着,嗽了嗽喉咙,“区区一个小玩意儿,至多也不过值5个卢布,却造成多么大的声势!”到斯皮奇金的家门口,他敞开皮大衣,开始慢吞吞地把车钱付给赶车的。赶车的,依他看来,一见到他的肩章、纽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似乎就愣住了。普斯佳科夫得意地嗽一下喉咙,走进房子里,在前厅脱掉皮大衣,昂起头,挺起胸脯,走进大厅里。可是这时他看见一件可怕的事,他的同事,法语教员特兰勃良,同齐娜并排坐着。普斯佳科夫头一个想法就是扯下勋章,或者往回跑。可是勋章缀得很结实,往后退也已经不可能。他赶紧用右手盖住勋章,拱起背来,很别扭地向大家一鞠躬,同谁也没握手,沉重地在空椅子上坐下,恰好坐在他的法国同事对面。仆人在普斯佳科夫面前摆下一盆汤。他用左手拿起汤匙来,然而又想起在上流社会不宜于用左手吃东西,就赶紧声明已经吃过饭,不想再吃了。普斯佳科夫灵魂里充满钻心的苦痛和煎熬般的烦恼,汤盆里腾起馋人的香气,清蒸鲟鱼冒出异常开胃的热气。教员有心放开右手,用左手盖住勋章,可是这显得颇不方便。“天主啊,快点结束这顿饭!我要到饭馆里去吃它一顿!”他对自己说。他胆怯地用一只眼睛瞥了一下法国人。发现对方正瞧着他,却也是极其忸怩不安,也是什么东西都没吃。两个人互相看着,越发慌张,就低下眼睛看面前的空碟子。“他识破了,这个混蛋!”普斯佳科夫暗想。吃第五道菜了,有人提议:“为在座的女士们的青春干杯!”宴席上的人乱哄哄地站起来,普斯佳科夫也站起来,用左手拿起酒杯。“列甫·普斯佳科夫,请您把这杯酒交给娜斯嘉!”有人递给他一杯酒。这令普斯佳科夫大为恐慌,他不得不使用右手了。勋章和勋章上那根揉皱的红丝带终于见了天日!教员脸色煞白,低下头去,心虚地往法国人那边瞥一眼——法国人正在看他,眼睛里满是惊讶和疑问,嘴唇却很快露出狡猾的笑意,困窘神情也很快消失了。“尤里·特兰勃良!”主人对法国人说,“请您把这瓶酒放回原处!”特兰勃良迟疑不定地伸出右手去接那个酒瓶,于是……啊,真是时来运转!普斯佳科夫看见他胸前原来也有一枚勋章。而且是安娜勋章!法国人也在捣鬼!普斯佳科夫高兴得笑起来,往椅子上一坐,浑身松了劲。如今再也不必遮盖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了!“啊啊,……嗯!……”斯皮奇金看见教员胸前的勋章,哼哼哈哈地说。“是啊!”普斯佳科夫说,“真是怪事,尤里·特兰勃良!年前我们那儿呈报上去领勋章的人多么少呀!我们那儿的人那么多,可是领到的却只有您和我!这可真是怪事!”特兰勃良快活地频频点头,亮出他的左边衣领,那上面赫然闪着一枚安娜三级勋章。饭后,普斯佳科夫走遍各处房间,让那些小姐看他的勋章。虽然他饥肠辘辘,可是心里却轻飘飘的,逍遥自在。“要是我早知道这样,”他嫉妒地瞧着同斯皮奇金谈勋章的特兰勃良,心里暗想,“那我就会戴上一枚符拉季米尔勋章。唉,真没想到啊!”只有这个想法才使得他难过。至于其余方面,他倒是完全幸福的。(选自《契诃夫小说全集》,朱逸森译,有删改)【注】安娜三级勋章比斯坦尼斯拉夫三级勋章高一个等级,而符拉季米尔勋章又比安娜三级勋章高两个等级。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因为斯皮奇金非常喜欢勋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所以普斯佳科夫特地去跟他的朋友列坚佐夫中尉借来了勋章。 B.“普斯佳科夫得意地嗽一下喉咙,走进房子里,在前厅脱掉皮大衣,昂起头,挺起胸脯,走进大厅里”,“可是这时他看见一件可怕的事,他的同事,法语教员特兰勃良,同齐娜并排坐着。普斯佳科夫头一个想法就是扯下勋章,或者往回跑”。这样描写达到了强烈对比的效果,用多种手段刻画了人物的性格,推动了故事向前发展。 C.“普斯佳科夫高兴得笑起来,往椅子上一坐,浑身松了劲。如今再也不必遮盖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了!”当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使得“普斯佳科夫”顿时放松了戒心,不再为自己的虚荣心而感到不好意思,这样写使得小说的结尾有了强烈的升华效果。 D.契诃夫的这篇小说,有独特的叙述方法。这种叙述方法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处理,用眼睛和耳朵去追寻,文字像画笔的音符那样流动。自然,质朴的文风,不拖泥带水,高度浓缩与深入浅出的表现,更增加了作品的韵味。 E.契诃夫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创作的小说《勋章》运用的是第三人称叙事方式,作者就以这种“全知视角”,不仅细致地描述了主人公“普斯佳科夫”的心理活动,而且也细致地描述了其他人物在宴会场合内外的不同神态、心理、言行,以及所发生的事情等。从而显得比第一人称视角更开阔,描写更客观,叙事更冷静,更能引发读者理性地思考。17.《勋章》这篇小说的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一开篇就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4分)18.小说《勋章》中出现了哪几次情节“摇摆”和主人公心理变化?从中刻画了“普斯佳科夫”的哪些性格特点?(5分)19.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中指出:对于小说而言,“主题鲜明”不是一个优点;主题应孕育于形象中;小说的主题通过对材料的客观描绘、隐喻、象征暗示出来。这样一来,人们对一篇小说的主题便有了多种解释的可能。请赏析契诃夫这篇小说的标题——“勋章”及其作用,结合文本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理解和看法。(7分)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20.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当这一个个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自身的期许汇聚起来就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千年富强梦腾飞梦。请仿照示例设想课文中的人物基于他们的生存境遇会有怎样的梦想,要求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句式相近。(4分)示例:《我有一个梦想》中的马丁•路德•金说,我的梦想就是平等,有了平等,我的黑人兄弟姐妹们将生活在幸福的国家里。(1)《窦娥冤》中的窦娥说,我的梦想就是
(2)《清兵卫与葫芦》中的清兵卫说,我的梦想就是
21.仿照画线句子的修辞与句式,再写两个句子,使整句话连贯、完整。(4分)我国“定型”“有派”的诗词作家也有一些让我们耳目一新另类的作品。杜甫既有沉郁顿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也有明朗轻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22.下定义根据下面的一段文字,给“拍客”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0字。(4分)互联网时代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心,眼界开阔,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中择取社会“热点”,用手机、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等数码设备拍下图像或视频,用来表达对百姓生活和人文历史的理解与思考,然后以发送彩信或电子邮件的方式,上传到网络分享、传播。他们被称作“拍客”。成为“拍客”,不需要高超的摄影技术,妇孺皆可,老少皆宜。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逃离,或许是旧的结束新的开始,或许又是一次无奈的挣扎。那些想从日常生活中逃离的瞬间,无法预知;很多时候,逃离的念头很快被日常生活所淹没……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武汉二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A【解析】A恓惶(xī)倨(jù)傲B蹩脚(bié)脑髓(suǐ)
癖好(pǐ)C纺缴(zhuó)芜菁(jīng)重湖叠𪩘(yǎn)D征辟(bì)
阏氏(yānzhī)城垣yuán
2.D【解析】A寒暄B坟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C诀别、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D怄气、明日黄花、残羹冷炙。3.C【解析】“以致”表示上述原因导致的结果,“以至”表示时间上的延伸。“体会”,是指体验领会;“体味”比体会程度深,就是仔细体会。“一发不可收拾”:事情糟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句③用“一发不可收”为宜。“草率”着重指粗疏马虎,不细致,如工作草率。“轻率”常形容说话、行动以及对人不慎重、不严肃的态度。侧重于态度,做事的准则方面。句④前文中强调了“如何改,改什么,却需要慎之又慎。”所以此处用“轻率”为宜。4.B【解析】A缺少宾语“的故事”。C搭配不当,应改为“海明威的宗师是马克•吐温,他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直截了当……”D中途易辙,造成成分残缺,应将“中国网民”放到“在”之后。5.D【解析】A错在“第一部”。B柳永是北宋人。C“直接引到”不当,应是“间接引到”,把德国兵直接引到“牲畜林”是“花大姐”。6.D【解析】答非所问。D讲的是消费文化和消费社会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非解说“消费文化”的产生。7.C【解析】A“完全”一词错误,文中为“相对”。B第4段中间,是指“文化含量”的“意义和符号”形成了消费文化。D“在当代社会中”应改为“对理解当代社会来说”。8.D【解析】A不是“将着力”,而是“应该着力”。B强加因果。C“如果……那么”表述有误。9.B【解析】A被:遍及C敛:同“殓”,装殓。D治:安定太平。10.B【解析】A第二句是旧法;C两句位置反了;D第二句不是方法,是结果。11.D【解析】“死在任上”有误,“致仕”是辞官归家、退休的意思。12.(1)按照旧例,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粮,应当供给三千石粮米就停止。(“故事”,“岁廪”)(2)有不便行公文处理的事情,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有请示上级的事,有些对救灾有利的,大多就立即施行。(“事有非便文者”,定语后置句式;“便宜”指有利国家,合乎时宜之事)(3)赵公用尽了所有能够救灾的办法,打开仓库劝导人们有无相济,并且把家里的财物先拿出来分给大家。这样百姓都很乐意跟随。(“所以”,“先之”)13.【解析】故元、明以来,皆以其学取士/利禄之途一开/为其学者以为进趋富贵而已/其言有失/犹奉而不敢稍违之/其得亦不知其所以为得也/斯固数百年以来学者之陋习也。14.(1)【解析】“飞来飞去”成双成对的燕子,才引起了思妇想念丈夫,渴望比翼双飞的生活。所表现出来的“欢快”之景反衬了思妇的孤独与凄凉之情。“海棠帘幕轻寒”中的“海棠”不但指小楼前的海棠花,而且也暗示了年轻的思妇如海棠花一样的青春年华。“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中用杜宇悲切的啼叫,以声传情,传达出了思妇内心忧伤。树头无数的青山这个意象更暗示了思妇盼归失落和想念之情的深沉。(2)【解析】“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结尾一句写到描写远处传来杜鹃的啼叫。思妇循声望去,看不见心上人的踪迹,只看见平林外的一抹青山,笼罩在茫茫烟雨之中。(1分)这里采用了以景结情的写法,以景语收住全篇(1分)不但暗示了“消息知郎近远”是“远”了,(1分)也将思妇相思之苦,离别之恨地寓于画面之中,产生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1分)15.(1)揾英雄泪(2)也无风雨也无晴(3)凄凄惨惨戚戚(4)一尊还酹江月(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6)莫道不销魂16.【解析】BD(A项的分析和概括不全面,除了斯皮奇金非常喜欢勋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这一原因外,其实普斯佳科夫向朋友借勋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商人斯皮奇金“有两个女儿……娜斯嘉和齐娜”,可见借勋章是普斯佳科夫的虚荣心在作怪,是想凭借“勋章”来追求或接近商人的两个女儿。C项说“这样写使得小说的结尾有了强烈的升华效果”不恰当,因为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而是只起到继续揭示主题的作用。E项应该是简要地描述了其他人物在宴会场合内外的不同神态、心理、言行,以及所发生的事情等。)17.【解析】小说第一段主要写普斯佳科夫请求他的朋友列坚佐夫中尉借勋章给他去参加商人斯皮奇金的家宴。(2分)作者一开篇就写这些内容的作用:①交代故事的开端;②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答出两点可得2分)小说通过这些情节“摇摆”和主人公心理变化,生动地刻画了“普斯佳科夫”追慕虚荣、喜欢炫耀、颇有心计等性格特点。(第2问共2分)19.【解析】示例①:小说以“勋章”为标题,是在用它作为某种象征,即用“勋章”来象征某种社会地位、象征某种尊贵身份、象征某种显赫头衔、象征某种权位等级等。“商人斯皮奇金”十分看重有“勋章”的人,可能是想寻求牢固的政治靠山;中学教员“普斯佳科夫”和“特兰勃良”千方百计借来“勋章”戴着出席宴会,可能是想跻身上流社会、寻找攀龙附凤的机会。因此,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在通过当时人们对“勋章”的态度,来揭露和批判当时俄国社会浮华而虚伪的本质。示例②:小说以“勋章”为标题,是在用它作为一根主线,即把作品中的各位人物如何看重“勋章”、如何借用“勋章”、如何炫耀“勋章”、如何比较“勋章”、如何幻想更高级别“勋章”等,都用“勋章”这根主线贯穿起来。作家契诃夫以此表现了对当时俄国社会中许多人追慕虚荣、弄虚作假成风的社会现实的辛辣嘲讽与深刻批判。示例③:小说以“勋章”为标题,是在用它作为一面镜子,好让各种人物在“勋章”这面镜子面前充分展露出心理上、行为上的丑态。“十四品文官普斯佳科夫”借别人的勋章去赴会是为了增加取悦主人女儿的资本;“商人斯皮奇金”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赶车的”似乎一见到普斯佳科夫的肩章、纽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就愣住了;“法语教员特兰勃良”同样为了虚荣而借了他人的“勋章”来戴;“普斯佳科夫”虽然饥肠辘辘却到处炫耀他的“勋章”……因此,这篇小说的主题是契诃夫在通过“勋章”这面镜子,来反映和嘲讽当时人们追慕虚荣的现实,揭露和批判当时俄国社会浮华虚伪的本质。(联系文章内容对标题作用意义作分析3分,分析作品主题2分,联系现实谈看法2分)20.(1)血溅素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的誓愿实现后,能洗雪冤案,唤醒人们认清官府的黑暗。(2)葫芦,有了葫芦,我的生活就有了奇异的色彩。21.陶渊明既有静穆悠然的《归园田居》,也有激昂强烈的《读山海经》;李清照既有凄婉清丽的《声声慢》,也有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或:苏轼既有豪放旷达的《念奴娇》,也有缠绵婉约的《江城子》。岳飞既有慷慨激昂的《满江红》,也有蕴藉婉约的《小重山》。)22.拍客是互联网时代利用数码设备拍摄图像或视频上传到网络分享、传播的人。(或者:拍客是互联网时代择取社会热点用数码设备拍摄图像或视频上传到网络分享、传播的人。)(定义格式2分,“互联网”“拍摄”“上传”等各1分)23.【立意解析】关键词:逃离(1)我们之所以往往不能做到真正的“逃离”,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我们身上有着与周围的人和事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不可能完完全全地为自己而活,我们要考虑的事情太多。很多时候,个人的言行并不能完全取决与自己的内心。(2)反之,既然逃离或许能够结束一场困顿,带来新的开始,那么即便只有50%的几率,你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法律案例说明课件
- 医院医疗医药报告模板63
- 2025年商洛b2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目
- 小升初-周期问题
- 经济管理年活动
- 幼儿园班主任职责
- 2025劳动合同与服务协议的区别何在
- 二零二五土地租赁终止协议合同书范例
- 极速小镇建设内容
- 经费赞助协议书二零二五年
- 重点工作督查督办工作制度
- 2024年中国手工空心挂面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劳动技能实操指导(劳动教育)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建筑工地“一懂三会”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第十一讲 中华一家与中华民族格局底定(清前中期)教案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全部公式
- 2024数智化绿色低碳评价管理体系
- 【年产30万吨尿素生产工艺计算及流程设计9000字(论文)】
- 【基于PLC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10000字(论文)】
- 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及循环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拿地申报
- 格力电器采购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