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议巴西经济奇迹对中国经济的启示摘要1968—1973年期间,巴西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巴西经济奇迹,对于这一时期经济的发展国内外经济人士褒贬不一,奇迹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政府积极的改革措施和采取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为经济奇迹产生提供了条件。同时,国际经济形势为经济奇迹的产生创造了重要的条件,但这毕竟是通过国内相应的政策才能发挥作用的。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企业面临当前经济危机的考验,通过企业改革变危机为机遇,合理利用外国投资的同时,防止我国企业丧失自主权。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贫困人口和富人之间收入差距逐渐加大的矛盾,因此,只有处理好这些矛盾,才能使我国经济处于长期、稳定、高速的增长。[关键词]经济奇迹企业改革利用外资措施ABSTRACT1968-1973,Brazil'seconomygrowth,createdfortheBrazilianeconomicmiracle,aperiodofeconomicdevelopmentandeconomicpersonagesmixed,themiracleofthegovernmentisnotanaccident,producedpositivereformmeasuresandstepstopromotetheeconomicdevelopmentofpoliciesforeconomicmiracleprovidetheconditions.Atthesametime,theinternationaleconomicformsofeconomicmiraclecreatedtheimportantcondition,butitisthroughdomesticpolicycanplayarole.China'seconomicdevelopmentisrapid,enterprisesarefacingthecurrenteconomiccrisis,throughtheenterprisereformchangefortheopportunity,reasonableutilizationofcrisisofforeigninvestmententerprisesinChina,preventlossofautonomy.Ourrapideconomicdevelopmentandrichandpoorappearedgraduallyincreasetheincomegapbetweenthecontradiction.Therefore,onlyhandlethesecontradictions,andtomakeChina'seconomyisinlong-term,stableandhigh-speedgrowth.[KeyWords]economicmiracleenterprisereformintroducingforeigninvestmentmeasures目录TOC\o"1-3"\h\u32543一、巴西经济奇迹介绍 (1)12680(一)巴西经济奇迹的背景 (1)261771.国际背景 (1)113682.国内背景 (2)5226(二)巴西经济奇迹期间采取的政策措施 (4)140011.大胆实行经济改革 (4)255772.金融体制改革 (7)305403.税收政策改革 (9)9839(三)巴西经济存在的问题 (9)281131.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9)100422.人民实际收入下降,贫富悬殊 (10)252153.超出需求的借外债,使经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11)306234.国民经济进一步控制在外国资本手中 (11)110445.农业生产与国民经济脱节 (12)8405二巴西经济奇迹给中国经济发展提供的经验 (13)5173(一)经济改革方面的经验 (13)27952(二)对外开放方面的经验 (14)30620三、巴西经济奇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15)19508(一)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问题 (15)58981.重新审视外资股份 (15)123172.拥有控制外资权限 (16)158273.如何控制外资企业 (16)30932(二)财富的分配及民生问题 (19)3734(三)经济体制的改革 (20)24430参考文献 (23)PAGE24浅议巴西经济奇迹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一、巴西经济奇迹介绍1968—1973年期间,巴西经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达10%以上,被誉为“经济奇迹”。(一)巴西经济奇迹的背景1.国际背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南美洲虽有所波及,但相比于炮火连天的欧、亚、非洲,该算是个世外桃源了,南美洲虽然也有些国家参战,但大家都很聪明地等到战争的胜负已基本明朗时才宣布加入胜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欧洲忙于恢复,美国以主要精力帮助欧洲重建并陷入朝鲜战争,无暇更多顾及拉美,拉美被迫主要依靠自己、把立足点转移到国内,经济开始了长足的发展。根据联合国拉丁美洲委员会1986年在智利圣地亚哥出版的《转折时期的拉丁美洲工业问题》提供的资料,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三十年间,按1970年市场价格计算,拉美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4%,工业产值年均增长6.7%;按1980年市场价格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7%,由1950年的396美元达到1980年的2045美元。这里各项增长幅度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西方发达国家。1950—1956年的七年中,外部资金在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4%下降到0.8%,拉美面临资金困难而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进程打上比较鲜明的民族化、国有化印记,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5.2%。六十年代中期以后经济高速增长,七十年代的前四年达到7.5%。巴西1968—197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连续三年超过10%,成为世界第十经济大国。到八十年代初,其国内生产总值比六十年代翻四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41美元,在西方世界中排名由第28位升至第7位。这就是名噪一时的“巴西奇迹”。2.国内背景(1)严格控制国内政局1930年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热图利奥.瓦加斯执政后,巴西开始了替代进口经济的经济发展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到六十年代初,巴西经济形势开始发生变化:(1)国内市场有限,巴西产品缺乏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条件,替代进口政策已经受阻。1961-1964年间的经济萧条,工业生产能力闲置率大大提高。1964年全国工业生产能力闲置率平均达30%,部分工业部门的闲置率高达50%-60%,无法保持原有的工业速度;(2)通货膨胀加剧,影响国内资金的筹集和生产性投资的扩大;(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巴西贷款采取限制性立场,使巴西很难从外部得到贷款和资助,加上巴西国际收支不平衡,导致工业发展的资本货、原料和先进技术进口困难,影响了工业的持续发展;(4)外债加剧。1961年巴西外债达22亿美元,而且其中大部分在三年内期满;(5)政局的动乱和经济萧条,再加上古拉特政府时期采取的限制外资的政策,使外国投资急剧下降。进入巴西的外资额从1961年的1.08亿美元下降到1964年的2800万美元。上述原因导致巴西国内资金奇缺,经济陷入停滞,政局动乱,军人乘机发动政变,争取了政权。1964年以卡斯特罗.布朗库为首的军政府上台后,巴西经济面临重重困难,全国各地大规模群众性罢工和游行示威接连不断,农村土地问题日渐尖锐,反对军人政权的民主力量不断壮大,军政府的统治很不稳定。动乱的政局是经济停滞和萧条的结果,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稳定的政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为了给巴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国内环境,1964年以后各届军政府采取一系列强制性措施:首先,逮捕和驱逐政治反对派。军政府与国内外垄断集团结成联盟,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剥夺人们的基本民主权利,逮捕和驱逐大批著名的反对派人士。据不完全统计,从1964年4月9日至1979年盖泽尔执政末期,军政府共颁布了7项制度法和105项补充制度法。在这一时期内,有近5000名极端反对派政界、军界人士被剥夺政治权利,流亡国外,其中包括库比契克和夸德罗斯两位前总统及547名职业政治家(包括国会议员、州长、市长等)和800名三军军官,7000名士兵受到牵连。巴西议会曾三次被关闭(1964年、1968年、1977年),议会的权限被缩小到巴西有史以来的最小程度,成为军政府的御用工具。其次,限制工会活动,镇压农民运动。为迎合巴西垄断集团和大庄园的需要,军政府查封了一批工会和逮捕了主要工会领导人,军政府派军警“管理”工会,取消了工会的罢工权利。在农村,军政府逮捕农民运动领导人,取缔农民联盟和其它农民组织,这些强制性措施遭到国内外的强烈反对,也受到国际舆论的同声谴责,但在客观上却使政局保持了相对稳定,有利于政府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和促进巴西经济的发展。(二)巴西经济奇迹期间采取的政策措施1.大胆实行经济改革军政府上台以后,为扭转严峻的经济形势,于1964—1973年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主要有:工资改革首先,军政府采取限制工资增长的政策,以增加企业的利润和扩大企业资本积累。政府颁布法令规定最低工资的增长幅度,使工资增长幅度始终低于生活费用的上涨幅度。以里约热内卢为例,1964年1月—1965年2月生活费用上涨91%,最低工资增长幅度仅为57%,1965年2月—1966年2月,生活费用上涨44%,最低工资仅增长27%。其次,实行扩大工资差别,个人收入集中的政策,开拓耐用消费品市场。军政府认为,在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如果实行工资均等,同步增长,就不可能提高对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力,在此情况下,耐用消费品工业及其有关资本货工业就无法建立和发展。因而,政府采取了扩大工资差别的办法,在压低大多数工人工资增长率的同时,提高一部分人的工资,使国民收入相对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总而提高这部分人对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力。1966—1972年期间,一般工人年平均工资增长率在3%左右,其中一部分人工资为负增长,而企业的经理年平均工资增长率一般在10%左右。这两项政策的实施,刺激了耐用消费品工业和资本货工业的发展。1965—1967年耐用消费品工业增长13.4%,1967—1970年增长21.9%,1971—1973年增长25.5%,居各工业部门之首。此外,悬殊的工资差别使一部分人的资金进入金融市场,扩大了企业的资金来源。经济进一步对外开放军政府特别是科斯塔•席尔瓦(1967—1969年)政府认为,经过几年调整和金融财政体制改革,巴西经济已经建立了现代化的工业基础,拓宽了国内外市场,经济实力得到加强。对于巴西的通货膨胀,军政府认为并非过度需求造成的,而是生产力水平低造成的,因此只要加速经济发展就能消除通货膨胀。要发展经济必须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充分借助外部资金弥补国内资金不足。为此,政府在外贸、外资和借贷政策上进行了调整:在外贸政策方面,加强对出口的鼓励。除对出口实行一般性的财政补贴外,巴西政府于1964年颁布4502号法令,免征工业品出口税。这样,出口工业品不仅可以免交工业品出口税,企业还可以得到相当于出口总额15%的奖励和补贴性贷款。此外,政府还对进口用于生产出口商品的机器设备、原料免征进口税。实行货币小贬值。1968年8月政府对本国货币克鲁赛罗实行小贬值政策,以保持克鲁赛罗的进口购买力,使国内商品价格与国际商品价格保持相对平衡,刺激进口,降低进口热。同时也减少了巴西国际外汇储备的损失,减少在巴西的外资的风险,达到吸引外资的目的。巴西政府在鼓励出口的同时,鼓励出口商品多样化和出口对象国的的多边化。鼓励新兴农产品(大豆、柑橘)的种植和出口,使出口农产品更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具有更大的竞争能力和灵活性。大豆出口由1967年占出口总额的2.5%,上升为1973年的14.8%,成为巴西除咖啡以外的第二大宗出口农产品。另一方面,鼓励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出口,改变长期以来单一原料出口的格局。1964—1966年期间,巴西出口收入的53%来自咖啡和棉花,由于实行出口产品多样化政策,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出口也由1968年占出口总额的10%上升为1973年的29.7%。努力发展同欧洲、日本及亚非拉国家的贸易关系,开拓新的国外市场,实行出口市场多边化。1964—1966年期间,巴西向八个主要出口对象国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70%以上。七十年代初,巴西向美国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出口总额仅占巴西出口总额的50%,向拉美国家的出口占20%,向亚洲和中东出口占10%,向非洲和东欧各占7%。1974年主要出口对象国增加到14个。出口商品的多样化和出口国的多边化减少了巴西出口对某些大国的依赖,增强了巴西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使出口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这对促进巴西外贸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外资政策方面:1962年古拉特政府颁布4131号法令(即外资法),限制外资企业对所获利润进行再投资的利润汇出权。这一政策打击了外资企业投资的积极性。1964年巴西政府颁布4390号法令,对上述法令进行修改,规定无论是投资利润或再投资利润均可按法令规定的汇率汇往国外。当外资企业扩大再生产资金不足时,可以向联邦政府申请贷款,其条件与民族企业等同。这一外资政策提高了对外资的吸引力,外资源源不断流入巴西。1967年以前,每年进入巴西的外资额极不稳定,最多的1966年为2.05亿美元。1967年以后,外资逐年增加,1967—1971年外国投资年平均进入额为13.5亿美元,1972年达48.44亿美元,1973年为57.15亿美元。大量的外资补充了巴西经济发展的资金,提高了巴西的自己生产能力,减少了进口,对巴西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借贷政策方面:古拉特政府颁布的4131号法令对巴西各州、市政府和私人企业从国际金融市场获得货款作了限制性规定,为进一步扩大资金来源,1967年政府决定放宽国内企业和州、市政府通过在巴西的外国金融机构直接获得贷款以满足企业对外国贷款的需求。同时,巴西政府还注意贷款来源多样化,1967年前,巴西的贷款和资助主要来源于国际金融合作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967年以后,由于美国财政赤字严重,大量发行美元,美元又大批流入欧洲金融市场,形成大量过剩欧洲美元。巴西政府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形势的这一变化,在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贷同时,大量向欧洲私人银行借贷,使得贷款渠道多样化。借贷政策的改革使巴西外债急剧增加,由1967年的33.72亿美元上升为1973年的125.72亿美元(竟外债由18.55亿美元上升为61.92亿美元)。外债过多成为巴西上的沉重包袱,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些贷款和资助对于巴西基础工业的建立和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对于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奇迹的产生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2.金融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是巴西军政府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在金融体制改革中,政府主要采取了下述几项措施:(1)建立巴西中央银行,取代货币信贷管理局。1964年布朗库政府颁布4595号法令,建立巴西中央银行,负责执行和监督国家金融委员会制定的金融政策。1965年2月颁布4728号法令,对各银行经营活动范围进行调整,明确规定各银行的职责,法令规定:一般银行负责商业信贷和向企业提供流动资本资助;金融银行负责向消费者提供信贷,其资金来源通过发行债券解决;投资银行负责企业的固定资本资助,因而有权发行定期债券,住房银行专门负责提供住房修建基金,资金来源通过服务时间保证基金和发行不动产债券解决。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由各地区、州的投资银行和全国经济发展银行负责。(2)实行货币改革。1966年巴西政府颁布法令取消旧克鲁赛罗,发行新克鲁赛罗(与旧克鲁赛罗的比值为1:1000)。(3)发行可调整国库券。1964年政府颁布4357号法令,发行可调整国库券,为保证国库券值,国库券可按政府颁布的“货币纠正法”进行修改,发行科调整国库券的目的在于筹集资金,弥补政府预算赤字,满足联邦政府的投资需要。(4)严格控制商品价格。为降低通货膨胀率,抑制物价上涨幅度,1964年建立了全国供应管理局以替代原有的联邦供应和物价委员会,该管理局负责控制农产品价格。1966年建立国家稳定物价委员会。1968年又建立部际价格委员会,将价格控制范围扩大到工业产品。金融体制的改革结束了巴西金融体制的混乱局面,使信贷和资金流动更加合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3.税收政策改革为增加税收,完善税收体制,1966年布朗库政府颁布国家税收法,将大部分税收(70%)集中在联邦,同时适当的向州(20%)市(5%)转移。用工业品税替代消费税,用商品流通税替代销售税,在工业品税中取消累进制,改用按购销差纳税的方法;1965年恢复了资本市场,扩大了资金来源,从而满足了企业对资金的需要,同时有利于公共债券在更大范围的交易。应该指出,在巴西经济奇迹产生和经济奇迹过程中,巴西政府所进行的经济改革的内容远不止于此,而且各项经济政策之间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制约,且灵活多变,没有国内经济的这些改革,巴西经济奇迹是不可能产生的。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由于巴西经济是外向型经济,他与国际经济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奇迹时期国际贸易和金融的有利形势也成为经济奇迹产生的重要外部因素。(三)巴西经济存在的问题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1968年—1973年巴西经济的高速发展也给其经济带来了许多弊病和一些那以解决的问题。1.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奇迹时期,巴西政府有计划地开发北部和东北部落后地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66年政府颁布法令,批准亚马孙经济价值计划,建立亚马孙地区开发管理局和私人投资基金会,同年将亚马孙信贷银行改为亚马孙银行,成为地区性投资银行,为开发亚马孙地区提供资金保障。1967年建立亚马孙自由贸易区,将这一地区开拓为经济先行区,制定国家一体化计划,投资二十亿克鲁赛罗在东北部、亚马孙地区和西南部修建三条大型公路,投资四十亿克鲁赛罗执行土地再分配和促进北部、东北部农工业发展计划,有计划的将无地农民迁移到亚马孙公路两旁进行垦殖。据巴西著名经济学家德尔芬•内托统计,七十年代前后,巴西发达地区(东南部、南部)向落后地区转移的资金约相当于同期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资金转移的总和。但是这些努力没有改变历史遗留下来的影像巴西经济一体化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一方面不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差、交通不发达、远离城市消费市场、缺乏技术管理人才的状况依然存在,这些问题是几百年的历史形成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另一方面,政府的开发计划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差,因而尽管政府做了相当大的努力,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仍然十分严重。1970年北部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1%,中西部占3.3%,东北部占14.5%,南部和东南部占80.1%。东北部人均产值仅为全国人均产值的一半,1975年东北部人均产值600美元,而全国人均产值1500美元,圣保罗地区人均产值3500美元。2.人民实际收入下降,贫富悬殊军政府上台后采取的限制工资增长、扩大工资差别的政策,导致人民的实际工资水平下降。据统计,1964年—1977年期间,私人部门职工实际工资下降37%,政府部门实际工资下降60%。以1964年的最低实际工资为100,1968年和1974年,私人部门实际工资指数分别为76和58,政府部门职工工资指数同期分别为59和40。随着工资差别的扩大,巴西贫富悬殊加剧。1960年巴西约一半的最贫困者占有国民收入的17.4%,1970年下降为14.9%,1976年下降为13.5%,同期,巴西10%的最富有者占有国民收入的比例由39.6%上升为50。4%,其中1%的最富有者占有国民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9%、14.9%和17.4%。3.超出需求的借外债,使经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由于政府放宽借贷条件和实行资金来源多边化,再加上利用外国贷款的建设项目工期长,偿还能力差,巴西的外债不断增加。这一时期,政府所借外债数量远远超过弥补国际收支的需求,形成了超需求外债。据统计,1967—1973年期间,巴西需借117.08亿美元外债弥补国际收支赤字,而实际借债多达151.46亿美元。如果加上同期的18.5亿美元直接投资,那么所借外债超过需求的50%。这种超需求和缺乏偿还能力的借债使巴西的债台高筑,形成恶性循环,成为巴西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4.国民经济进一步控制在外国资本手中随着外资政策的改革,大量外国资本涌入巴西,解决了巴西资金不足的困难。但同时,外国资本也加强了对巴西经济的控制,使巴西经济对外资的依赖越来越严重。1963年外债仅占巴西工业投资的11%,1969年上升为35%;外资企业在工业品销售中所占比重由1966年的29%上升为1970年的45%。到1973年,外资控制着巴西电器工业资产的63%,机械工业的55%,交通运输器材的68%,橡胶工业的64%,化学工业的33%,烟草工业的99%。5.农业生产与国民经济脱节农业在巴西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史证明,一切工业革命都是以农业革命为先导”。农业资本和劳动力向其他部门的转移对巴西经济、特别是工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农业出口是巴西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平衡国际收支、偿还外债的重要手段。但在巴西经济时期,政府片面强调工业发展,忽视农业发展,使农业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工业发展速度,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脱节。1966—1970年间,工业年平均增长9.7%,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7%,农业仅增长0.4%。1970—1975年,工业年平均增长11.9%,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0.8%,农业年平均增长6.1%,巴西政府对农业的忽视,使巴西农业仍然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土地分配不合理。据1980年农牧业统计,占地10公顷以下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50.3%,他们仅占全国注册土地面积2.47%;占地10公顷以上的农户仅有53户,他们占有注册土地面积的3.2%,也就是说,53户大庄园主所占的土地面积超过295万户占地10公顷以下的农户所拥有的土地面积的总和。尽管1964年11月3日巴西政府颁布了土地法,许诺征收大地产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农民,但由于大庄园主的反对,未能付诸实施。这种土地占有状况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农村收入差别扩大。由于土地占有的极不合理状况,巴西农村劳动者收入差距扩大现象日益严重。据巴西地理统计局统计,1970年巴西农村50%的贫困者占有农业收入的22.4%,1980年下降为14.9%;同期5%的农村最富有者占有的农业收入由23.7%上升为44.2%,其中1%的最富有者1970年占有农业收入的10.5%,1980年上升为29.3%,这种农村收入的高度集中导致农村大量居民因生活贫困而流入城市。1960—1970年间,农村流入城市的居民高达1600万,这不仅造成农村劳动力缺乏,也引起城市人口膨胀等一系列社会问题。1968—1973年间,由于政局稳定,政府制定了符合当时巴西国情的经济政策,巴西经济获得了高速增长。巴西经济奇迹时期所采取的许多政策,提供了有益经验,而忽视了农业生产,忽视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后果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教训。二巴西经济奇迹给中国经济发展提供的经验(一)经济改革方面的经验巴西经济方面的改革以经济自由化为主线,在财政、金融、外贸、企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使经济秩序得到改善,巴西不仅有丰富的经济资源,而且已具备相当规模的经济体系,经济发展成效是显著的。实行货币改革,使巴西长期未能解决的恶性通货膨胀得到初步控制,成为巴西经济改革的一项积极成果。1964年实施的金融改革,将通货膨胀“指数化”,即根据下月的预期通货膨胀率确定产品价格、工资及订购合同等。巴西的通货膨胀由来已久,巴西政府为治理通货膨胀做出很大努力,取得一些成效,但是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巴西为鉴,我国政府也应重视通货膨胀,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一方面应继续控制过度通货膨胀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一项侧重点,另一方面,则应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注意消除诱发通货膨胀的机制性原因,以使我国在遇到通货膨胀问题时,能从根本上治理通货膨胀。巴西在60—7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对资金利用的特点是:通过举债大量引进外资用于经济建设,同事由于通货膨胀的长期延续,国内资本中长期资金缺乏,国内资金明显不足。大量引进外资缓解了这一状况。近些年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高潮迭起,同时为了控制通货膨胀一直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银行系统的额度管理一直沿用,金融体制改革仍有待深化,国内资金比较短缺,应积极利用外资,同时要与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引入联系起来,从而合理的利用外资。(二)对外开放方面的经验政府在经济发展时期采取的管理模式适合当时经济发展的情况。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巴西政府一直试图通过高壁垒保护国内工业,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政府大力推行经济对外开放,巴西在贸易管制方面有所调节,使国内企业得到发展。从我国情况看,在扩大贸易自由度过程中,国内市场的开放应有节有度,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将企业推向国际市场的竞争之中,从根本上解决国内企业效率低的问题。三、巴西经济奇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巴西的经济发展是在以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和采取对外开放为核心的发展哲学指导下进行的。这种片面的发展哲学曾使巴西经济在短期内获得高速增长,但也因此埋下了许多隐患,使巴西很快就由世人称羡的“经济奇迹”成为供人吸取教训的失败典型。巴西“经济奇迹”主要给我们以下几个启示:(一)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问题企业实行私有化后,政府退出了对企业的直接管理,私人企业拥有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自主权,产品价格由市场调节。私人企业为追求高额利润制定高价,特别是在关系国计民生的敏感性部门,如电信、航空等,将直接损害普通民众的利益,对政府的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而现阶段,中国有数不清的企业被外资控制着,造成利润离岸现象。改革开放30年来,外资企业不断扩张,手伸到中国各个企业,不仅拥有数不清的权力,连钱财也被他们控制和垄断。有的外资企业将钱卷走,一旦有了钱,他们就逃之夭夭,实际上他们当初来中国就是这一目的,只不过没有谁看清他们的险恶用心。加上中国正处改革开放,需要吸收资金,于是让资本家钻了空子。经过几年发展,中国人渐渐发现这些资本家十分阴险,他们对付中国员工有一套独特经验,逼得中国员工与他们斗争。1.重新审视外资股份就目前来说,虽然是金融危机,但也是资本家造成的金融市场出出的混乱,他们对付员工的目的就是赚钱。为了赚钱,他们对付中国政府,采取欺骗手段控制在中国的企业。这让中国十分被动,毕竟资本家占有控制权,危害巨大,而且渐渐显而易见。其实,利用外资是一门学问,应当只利用外国资金,不能给予资本家过多的控制权力,如果给予资本家权力他们就会变本加厉对付中国。有的提出各式各样要求,有的把中国员工当外地人,甚至对中国员工进行迫害。对此,中国经济需要重新审视,凡是威胁中国经济安全的企业就要对其进行检验,看看他们这些资本家有无克扣现象,如果发现问题迅速解决,必要时可以采取强有力措施,逼其离开。如果他们不肯离开,就要采取针对性行动,取消他们投资,夺取他们在中国企业的利益。2.拥有控制外资权限在外资问题上,中国吃了许多亏,外资企业的总部绝大多数设在外国。他们进出口什么样货物,都有这些总部负责,实际上就是外资在控制中国进出口。他们想进出口什么样货物就进出口什么样货物,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设备更是如此。控制也就控制了,可是他们不让中国赚钱,甚至赚极少的钱。比如一个只有40美元的鼠标,中国只能赚3美元,剩余的都被外国控制着,而且中国的3美元还需要负担水电费,员工工资等各式各样费用。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已经被外资控制着,还有一个重要现象。外商在中国赚完钱后卷钱逃走,造成外资企业就业贡献越来越小,而且渐渐有釜底抽薪之势,因此中国要清醒吸引外资,多方受益,而不是受伤。3.如何控制外资企业既然如此,控制外资企业已经迫在眉睫,中国不可能再被外资控制着。比如可口可乐现在就想收购汇源,如果让外商得逞,中国饮料市场就要被美国可口可乐控制着,这是十分危险的商业。假如出现战争,外资就可利用职权将中国控制着,对付的办法就是拒绝收购。与此同时,收缩已经铺开过大的经济,防止外资渗透,控制企业自主权。政府控制外商,控制外资,否则一无是处。需要警惕的是,资本家是如何在三五年内捞取资金,然后卷钱逃走。对这一现象,中国政府需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外资上进行绝对控制。换言之,就是在外资引进来时就控制他们,不让他们超出任何范畴,这样他们想兴风作浪也是不可能的。其一,充分利用和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放弃了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国有企业产权模糊、责权不明、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直接导致国有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国有资产流失不断增加、亏损严重,这可以说是政府干预的失败。拉美国家通过各种形式将国有企业转让给私人,使企业在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导下,以追求利润为目标,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减轻了政府的负担。中国国有企业具有范围广、分散化的特点,政府的财力、物力已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国有经济。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适当缩小国有经济的战线,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抓好重点,这正是“抓大放小”的政策含义。目前,我国有大量的中小型国有企业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经营和出售等形式进行改革,搞活了奄奄一息的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创造了新的增长点,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对国有大型企业的战略性重组中,应进一步借助社会资本,引入市场机制,加大改革力度。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性部门是国有经济必须保持绝对控制地位的领域,如军工、造币、航天等行业要由国家垄断经营;基础设施建设、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可在政府统一管理和控制下,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实行“官督民办”;对原来处于垄断竞争地位的产业,应以有效竞争和规模效益优先为原则,判定进退,并逐步开放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对国计民生不具有重大影响的一般性制造业和商业、服务性领域,国有经济应大部分或全面退出。要把现存的国有资本从非重点领域向重点领域转移,从低效的劣势企业向高效的优势企业转移。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增强国有企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国有大型企业的股份公司制改造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式,它不仅是资本组合方式的转变,也是一种现代资本经营方式的建立。股份公司的发展,扩大了企业资金来源,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而且它所具有的资本所有权与企业财产支配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制度、经营委托代理制度、“三会”和“三权”制衡制度以及社会对企业的监督机制等一整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将使“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得以体现。其二,政府在减少对经济直接干预的同时,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多数拉美国家政府针对改革制定了相关法律和规定,并成立专门机构,监督改革计划的执行,使改革逐步推开,有序进行;并根据本国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对宏观经济体系进行同步调整,在税收、利率、外贸、物价、市场、就业、工资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政策,保持了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经验。在我国国企改革过程中,政府必须加强配套的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主要是加快发展金融、技术、劳动力、信息、产权等要素市场,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特别是完善和规范资本市场,推动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加快财税制度、金融制度的改革,完善宏观调控手段,提高宏观调控效率;加强立法和监督,保证国企改革的规范化、程序化、减少国有资产流失;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改善收入分配,减缓经济振荡和社会摩擦,降低改革的社会成本。(二)财富的分配及民生问题军政权统治下的巴西在现代化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巴西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社会两极分化严重,贫富差距加大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军政权所推行的经济发展模式有误,另一方面是巨大成绩掩盖了正在暴露的问题,干扰了执政者对形势的判断。严重的财富分配不均问题和日益加剧的两极分化使得巴西经济的发展面临巨大的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民生问题更使得巴西国内的劳动力积极性降低,使经济发展雪上加霜。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质上反映出劳动、管理、资本、技术、土地等各种生产要素,都按贡献参与了收益分配。其中按劳分配为主体反映了劳动要素是各种生产要素中最受重视的部分。我国当前也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全国各地日新月异的变化无疑加强了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但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确实产生了不少的社会问题,这不能不让我们去正视它。两极分化,贫富差距巨大,东西和南北间的经济差距,环境和资源问题,这些都是关系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对于政府而言,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政策的利益引导机制、政策的利益约束机制、政策的利益调节机制和政策的利益补偿机制,以缩小和控制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差距,避免两极分化的发生。同时要保证政策主体的行为法制化。要加强对利益主体的法律约束,引导人们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合法手段获取社会利益,防止在社会利益的取得过程中出现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还要实现政策运行环境法制化。通过相关法律、制度及其配套建设,为人们取得社会利益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规范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避免因政策实行偏差而引起的收入差距非正常扩大。可喜的是,当前我国政府确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并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希望能够制定出有效的方法,保证我们现代化建设的稳步增长。同时解决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而且解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沂大学《Matlab语言与应用》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设计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聊城大学《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八年级政治复习计划
- 工程工作计划锦集
- 会计实习安排计划
- 2024八年级德育工作计划 德育工作计划
- 培训总结及计划
- 新手健身房训练计划
- 幼儿大班工作计划下期幼儿大班工作计划秋季
- 2024年下半年航天科保春季校园招聘正式启航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软件测试汇报
- 无薪资合同范例
- GB/T 22082-2024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
- 充电电缆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5.5 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 2024年时事政治题库附参考答案(综合题)
- 隧道及地下工程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飞行区维护与保障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客观题试卷及解答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