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医学发展简史_第1页
航海医学发展简史_第2页
航海医学发展简史_第3页
航海医学发展简史_第4页
航海医学发展简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航海医学发展简史第一节世界航海医学发展简史 1一、世界古代航海医学 1二、世界近代航海医学 8三、世界现代航海医学 13第二节中国航海医学发展简史 17一、中国古代航海医学 17二、中国近代航海医学 21三、中国现代航海医学 26第一节世界航海医学发展简史航海的发展是以船舶的发展为基础的。船舶的发展又取决于船舶的动力、材料、装备、武器和工艺等因素。从世界范围来看,船舶的发展经历了从古代的以人力划桨和风帆推进的木质船舶,到近代的以煤、油为动力源的机械推进的钢质船舶,直到现代的核动力船舶的漫长过程。随着船舶动力和建造材料的改进,造船和军事科学技术以及航海技术的进步,人们制造出了相应排水量的民用和军用船舶。它们能配置日益先进、复杂的技术装备和武器,并能装载相应量的动力燃料和生活保障物资。这些船舶的技术和战术性能,包括续航力和自给力的逐步改进和提高,大大地促进了民事航海和军事航海事业的发展。在军事航海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海军逐步发展为多兵种组成的军种,海战的方法和形式也相应地发生了阶段性的改变。海军在人类战争舞台上显示出了重大的作用。航海事业要求有为之服务的医学保障。随着航海事业的阶段性发展,医学保障的要求必然相应提高,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医学问题也愈来愈多,医学保障范围也相应扩大,其任务也随之日趋复杂和繁重。航海医学正是适应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和医学的进步,以及航海条件下医学问题的不断研究和解决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然,航海医学也丰富了医学科学的内容。就一个海洋国家而言,其航海医学的形成时间和发展水平取决于该国家的政治、文化、军事、医学和其它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所以,各海洋国家的航海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是不平衡的,但是,又是互为影响和互相促进的。根据航海事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航海医学的发展也相应地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航海医学三个阶段。一、世界古代航海医学(一)桨船时期的航海医学这个时期相当于远古至公元15世纪,是航海医学的萌芽阶段。地中海和爱琴海是古代航海事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是世界古代海军诞生地之一。早在公元前2700~前2200年,古埃及已与叙利亚和东非的一些国家进行了海上贸易。腓尼基人长期垄断了海上贸易。古希腊是该地区的海上强国,是海战的“老手”。古代海船是单层甲板木船。一般为50~200t的无篷船。而希腊、腓尼基和罗马已有可载很多人的2000t的有篷船。这个时期,航海主要靠人力划桨,有的辅以风帆。由于船小,又无航海仪器和海图,续航力一般不过8~10d,即使大船也只能带1~2周的生活物资。所以,船舶只能在近海沿岸航行,一般是在白天航行,夜间则抛锚或开上海滩。只有具有星座知识的腓尼基人和北欧海盗才敢冒险到大海去。桨船时期没有正规海军,主要作战兵力是在临战时编配。一般商船自行武装以防海盗。海战中使用的是冷兵器,如弓箭、长矛,另外还有弩炮、弹射器、纵火器和船头撞角。海战的基本战术是撞击战和接舷战。航海划桨时期已经久远,医学史专家们发掘出的有关这个时期的航海医学史料不多。这个时期的船员一般是奴隶。他们的生活福利几乎得不到什么关注。由于不远航,航海卫生学问题不突出。桨船时期海军和参战的商船船员的伤病主要是冷兵器所致的刺伤和砍伤,以及大量的船员落水。最早的航海医学只有关于海军医生救治伤病员的活动和航海医药配备的片断史料。根据发现的史料记载,用船舶运送海上伤病员始于古希腊、罗马时代。约在公元前450年,古希腊雅典舰队的三桅战船“治疗”号(“Therapeia”)可能是第一艘卫生船舶。在罗马帝国时代,有称为“免疫者”号(“Immunes”)的一些医院船伴随舰队活动,以战伤救护医疗工作为开端的具有航海特点的卫生保障已经萌芽。(二)帆船时期的航海医学帆船时期始于公元15世纪,止于19世纪初,是航海医学的雏形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造船和航海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丰富,为远洋航行提供了可能性。由于贸易的需要,早期的帆船逐渐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远洋船舶。中国的指南针和火药传至欧洲后,大型帆船发展成为战舰,火药发展成为火炮。一“舰”一“炮”促进了西方航海事业的发展。16世纪以前,海军建设基本上是依附于陆地战略的。16世纪初,葡萄牙人首先决定要使海军远涉重洋以攫取政治和经济利益。从16世纪初至18世纪后期,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俄国以及美国相继建立了常备海军,作为他们争夺海上霸权和殖民地的主要战争手段。15世纪初,航海探险兴起。西欧各国组织了主要由皇家垄断的航海探险活动。迪亚士(Dias,Bartolomeu)1487年“发现”好望角;哥伦布(Columbus,Christopher1451~1506年)于1492年开始航海,并“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麦哲伦(Magellan,Ferdinand,14807~1521年)于1519年开始环球航行;库克(Cook,James,1728~1779年)于1769年开始进行三次航海;以及俄国组织白令(Bering,VilusJonassen,1681~1741年)的两次勘察加探险和一次北极探险等都是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时期,欧洲一些国家先后建造了1000~3000t的大型战船。海军的武器发生了从冷兵器过渡到黑火药武器的质的变化。18世纪中期,战船基本趋于标准化,分为六级。头三级属大型战船,有二或三层甲板,装备火炮64~100门;五、六级战船仅装备火炮24~40门。海战方式一般为远距离的舷炮战,以击毁、击沉对方战船,并给对方造成最大伤亡为目的。黑火药武器支配了海洋,火炮杀伤力大大增加,海战伤亡明显增多。帆船以风为动力,船体大,可离开近海远航。船员居住在船上,其生活,工作条件以及作战方式显然不同于桨船时期。这个时期遇到的医学问题明显增多,航海医学保障任务也较为突出。资本主义的兴起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摆脱了经院哲学的束缚。从17世纪开始至18世纪,自然科学有了较大的发展。一些船医开始用科学态度和实验方法观察和研究舰船上,特别是在长期航行条件下出现的医学问题。航海医学作为一门学科随之得以逐步形成。1、帆船时期的船医(1)船医的编配随着航运的发展和海战的频繁发生,船上伤病员的救护医疗工作逐渐受到一些国家政府、军事部门,以及航海业主的关注。海船船医,尤其是海军舰船军医的编配制度亦随之逐步确立。然而,在帆船时期,在远航条件下,将病员送上岸治疗通常已不易做到。这个时期,虽然船上疾病流行,外科疾病又处于次要地位;但是,由于远洋航海的特殊性,海上疾病主要仍需依靠具有外科技术的船医处理。15世纪时,海军内科医生极受尊重,而外科医生,所谓的理发师,只能作为助手。至17世纪,除经过充分训练的内科医生外,船医均由外科医生担任。在探险船队中,一般都配有船医。哥伦布的几次探险船队都编有医生。麦哲伦环球航行船队编有船医4名。其中的一艘船还带有内服药、软膏、药膏、蒸馏水等。白令的三次探险都配有医生。库克船长率领的探险队也编有外科医生。库克第三次赴阿拉斯加航行时,英国海军部曾给他派了6名外科医生和助手。东印度公司成立前,荷兰的海船就配有经验丰富并受过良好教育的外科医生。1600~162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雇用了114名外科医生和3名内科医生。该公司还对船医进行继续教育。帆船时期,有些国家很重视船医的素质。15世纪初,威尼斯曾规定经过大学培训的外科医生必须通过城市和港口的有经验的内科医生的考核,考试合格者才能上船任职。1628年,法国也规定了外科医生任职前必须经过考核;1655年,法国又规定,禁止雇用未经考核的船医,即使学过医学的人员也不例外。这个时期,一些国家的海军战舰已逐步按舰级编配了医生。亨利八世(HenryⅧ,1509~1547年)统治时期,英国海军战舰于1512年已编配有有军阶的船医,当时称之为外科医生和外科医生助手。17世纪时,英国海军每艘战舰都编有医生1名,另外再根据舰型和火炮门数编配医助2~5名。19世纪初,英国海军规定,完全合格的内科医生才能在皇家海军服役。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编有内、外科医生85名。法国海军在路易十五(LouisXV,1710~1774年)时期,有附属于罗什福特(Rochefort)、布雷斯特(Brest)和土伦(Toulon)三所海军医院的三所内、外科学校。法国海军医生均毕业于这些学校。18世纪初,俄国海军也按舰级配有医生。(2)航海医学的学术著作和著名的船医从16世纪起,一些船医和少数非医务人员通过航海实践,总结了航海卫生保障的经验,撰写了一批具有普遍意义的旅行日志及专著。其中的一些至今仍具有现实价值,是航海医学的瑰宝。德国黑森(Hesse)州的伯爵领主威廉一世(Wilhelm1466~1515年)撰写的旅行日志至今仍保存在德国卡塞尔(Kassel)图书馆,其中反映了海上营养不足和食物霉烂的情况。派古菲泰(Pigofetta,AntonioFrancisco)是1519年麦哲伦环球航行中幸存的一位船医,他写的关于这次环球航行日志记述了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水果和动物,以及一些具有医学史价值的内容,是关于这次环球航行的最可靠史料。皮克托留斯(Pictorius,George,约1500~1569年)撰写的《旅行日志》(于1557年出版)可能是第一部用于指导船长和船员的航海医学手册。英国诗人和朝臣怀特斯通(Wetstone,George,1544~1587年)虽不是医生,但他却撰写了有关航海医学和热带病的著作。他的这本著作在他死后的1598年才发表。针对船上痢疾流行,他提出了令患者首先服用泻药,然后饮用红酒和米汤,并在患者身上敷以芥末膏的方法。葡萄牙船医霍尔托(Huerto,Garciadel,1490~1570年)曾在印度果阿居住过很长一段时间。他编写了第一本普通热带医学和印度草药的书。他最先对蛇根草(Rauwolfiaserpentina)进行了描述。伍德尔(Woodall,John,1556~1643年)是一位受过医学教育的作家,他曾在荷属东印度公司当过船医。1617年,他的著作《外科医生助手》在伦敦出版。他是首先提出用柠檬汁防治坏血病的人之一。穆伊莱(Moyle,John)于1693年著有《海洋外科学》,于1693年在伦敦出版。科克伯恩(Cocburn,William,1669~1739年)于1696年在伦敦发表了《关于航海人员常见病的性质、原因、症状和治疗的记述》。18世纪是航海医学诞生的时期,著名船医辈出。英国海军医生林德(Lind,James,1716~1794年)一生从事海军卫生和热带病医学的研究。他先后发表了“论坏血病”(1753)、“论保护皇家海军海员健康最有效的方法”(1757)和“论欧洲人在热带易患的疾病”(1768)三篇论文。这些论文是航海医学的经典文献。但是,林德生前提出的用柠檬汁防治坏血病和有关海军卫生的一些真知卓见,由于当时未受到英国海军部的重视而未能付诸实施。林德逝世1年后,他的意愿终于得以实现,他的历史贡献也得到了承认。《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林德”条目释文中誉他为“英国海军卫生的奠基人”。布兰(Blane,Gilbert,1749~1834)也是致力于研究海军卫生问题的英国海军医生。他因改善海军的卫生和医疗状况而闻名。1780年,他编写了关于维护海员,尤其是皇家海军人员健康最有效方法的海军卫生笔记。1785年,他撰写了“关于海员常见疾病的观察报告”他对海军流行病学从单纯的描述发展到数量统计的研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1795年,他被委任为病伤海员委员会的委员。特罗脱(Trotter,Thomas,1761~1832年)是英国舰队的医生,也是海军预防医学的创始人之一。他著有《坏血病的观察》(1786)一书,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抗坏血病方法。他的最重要的著作是三卷本《航海医学》(1793~1803)。特罗脱是首先将种痘术应用于海军的医生。俄国海军医生巴赫拉赫特(AraxepaxTl724~1805年)研究了当时航海医学中的迫切问题。他先后发表了“维护海军人员健康的方法”(1780)、“关于坏血病的实际讨论"(1786)等论文。在担任波罗的海舰队的卫勤领导期间,他坚持了预防为主的观点,并采取了各种措施以克服舰队卫生保障的缺陷。俄国海军医生西诺佩乌斯(ДПСинoneyc)于1734年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海军卫生学《辅助医学》(《ParergaMedica》)。在研究海军卫生学问题时,他考虑到了机体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他指出,不仅应关心维护海员的健康,而且还应采取锻炼、体操、合理地安排日常生活和饮食等措施,以促进海军人员的健康。在这期间,还有一些船医先后撰写了有关航海医学的著作,如荷兰鲁普(Rouppe)的《航海疾病》(1764)、法国杜阿梅尔·迪蒙梭(DuhamelduMoncean)的《保持船员健康的方法》(1759)、德佩里埃(APoissonnierDesperrieres)的《论海上人员疾病的治疗》(1767)、特恩布尔(Turnbull,William)的《海军外科医生,供海上专业人员用书》(1880)、和德国亨宁(Henning,Friedrick,1767~1843年)的《海员膳食医学手册》(1800)等。美国第一篇关于航海医学的著作是由柯布什(Curbush,Edward,1772~1843年)于1808年撰写的。英国航海家库克并非医务人员,但他通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航海期间防治坏血病的营养保障和卫生措施。这些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坏血病的流行。在他1772~1775年的第二次航海探险回国后,他被选入皇家学会。他因撰写预防坏血病的论文获得了金质科普利(Copley)勋章。2、舰船的生活及卫生条件帆船时期是海员最悲惨的时期,船舶的生活及卫生条件极其恶劣。(1)舱室远洋舰船由于装备和武器增多,船员人数也大增。此外,船舶还需携带足够的食物和淡水,因而船员的居住条件很差。直到17~18世纪,船长和官员才有住舱。但一般船员仍住在狭小、黑暗、令人气闷的舱室里。由于船壳渗水,船体又遭船蛆蛀蚀,水线以下的船舱总是潮湿的。底舱内的积水,以及倾入底舱的粪便垃圾与压舱砂石掺合成了臭不可闻的泥浆。此外,法国和意大利还有将尸体先存放于底舱,然后移葬于陆地的习俗。因而,底舱成了老鼠、蟑螂、蚊虫孳生的温床。(2)通风单层甲板船不存在通风问题。多层甲板海船舱室,特别是底舱的通风极差。最早的通风装置是风帆,后改为通风管。但是无风时,通风管毫无作用。直到蒸气机动力时代,船上的通风问题才得以较好地解决。(3)饮食长期航行时,船员的主要口粮是腌肉、腌鱼及“航行饼干”。在得不到补给的情况下,船员就会陷入非常悲惨的困境。麦哲伦环球探险队的船医Pigafetta的在航行日志中生动地描述道:“他们已经3个月零20天没吃到任何新鲜食物了。他们吃的是饼干,饼干吃完了,他们就吃长满象鼻虫的、有强烈鼠屎臊味的饼干屑。他们喝的是已存放多日的、有恶臭的黄水。他们还吃裹在桅索上的兽皮等,并吃了不少锯木屑”。这样的饮食自然会使海员致病,迅速衰老,甚至过早死亡。18世纪时,海员的饮食才有所改善。英国库克船队除在出航前充分进行食物贮备外,还在沿途购买或进行交换以补充猪肉、蔬菜和水果。他们还捕捉野禽,打捞鱼和海龟,并在船上圈养家禽和家畜。俄国和英国海军的饮食质量,从制度上得到了保证。俄国海军规定,每名水兵每日应得到干面包、肉、鱼、燕麦、荞麦、豌豆、黄油、调料等食品。按英国海军的规定,每名水兵每周口粮包括牛肉、猪肉、豌豆、燕麦、黄油、奶酪、调味品、可能还有鱼、饼干。根据其供应量计算,每日每人供给的热量达3700kcal,足够一个人从事重体力劳动的需要。自1757年开始,英国减少了肉的供应量,而增加了卷心菜,偶尔还有水果和酒。(4)供水解决航行期间淡水不足的方法,通常是收集雨水,或途中靠岸补充。1671年首次报道了在南、北极地区饮用冰融化水。库克发现饮用这种水后,常会出现喉痛的症状。这可能就是首次记录的Pfeiffer腺热病,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据说巴西尔(Basil,Saint,约生于公元330年)最先用海水蒸馏法制淡水。其后,人们又曾用物理学、化学等方法研究海水淡化,但未获得实用成果。1770年左右,林德和皮埃尔·普瓦松里埃(1720~1798)都研制出了实用的蒸馏水。林德是力求不加化学物质的首创者,而普瓦松里埃的装置更为实用些。但是,他们的发明荣誉却为船医欧文(1rvin,GeorgeJames,1717~1798年)所攫取。欧文为此还获得了英国议会的奖励。当时尚无科学方法进行水的消毒。1800年,人们开始用木炭或石灰粉撒入水中以除臭,或用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以改善水质和水味。(5)取暖、照明木质船上无取暖设备许多国家的船员饮用烈性酒,地中海海员嚼烟草以增加自身热量。俄国船上的水兵和军士舱无取暖设备,军官舱内有火盆,装上烧红的炭核或铁块来取暖;捕鲸船上用烧红了的炮弹壳取暖。直到19世纪中期船上才实现蒸气取暖。船上使用既昏暗、油烟又多的劣质小油灯或脂质蜡烛照明。(6)个人卫生和劳动作业船上无洗澡设备。船上各项作业都由人工操作。船员劳动强度极大。1771年,库克将原来的每日两班工作制改为三班制。(7)体罚船上实行所谓的“铁的纪律”,对违反纪律者施以体罚。有过失的船员不是被用绳子捆在船底来回拖曳(keelhaul)而淹死,就是被九尾鞭无情鞭笞而惨死。后来,由于法国革命的影响和船医的抵制,法国于1849年、意大利撒丁岛于1850年、英国于1860年才先后废除了这种残酷的体罚。3、航海流行病15~19世纪,“海洋坏血病”和“舰船热”是海上流行的疾病。“海洋坏血病”即指坏血病;“舰船热”是现代所指的黄热病、斑疹伤寒和疟疾等热病的统称。帆船时期的船医相继对这些疾病的流行情况、发病原因,尤其是防治方法进行了观察和研究,为航海流行病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促成了热带病学的建立,促进了营养卫生学的发展。(1)舰船疾病的流行这个时期,舰船上船员除因作战伤亡外,疾病也是船员的重要死因。15~18世纪间,各国航海探险船队和海军都受到了当时尚未被医学所认识的维生素缺乏症(主要是坏血病)和多种热病的严重威胁。“舰船热”:现代医学认为舰船热指的是黄热病、疟疾,斑疹伤寒等,它们都是热带病。在帆船时代,人们对这些病的病因、病原、病媒等很不了解,故诊断时常互相混淆。上述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高骇人听闻,有些探险队和远航舰队竟因此以失败而告终。(2)舰船疾病的防治舰船疾病流行的规律:通过观察,船医发现坏血病和各种热病的发生和流行有一定的规律。这些初步分析为船医们进一步探索病因、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船医在坏血病和各种热病的防治中逐渐摸索出一些经验和方法,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当时,对这些疾病的症状有较详细的描述。但对它们的病因,舰医仅能进行推理性研究。坏血病的防治:坏血病的灾难性危害引起了广泛的重视,15~18世纪期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船医和航海家对防治坏血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早在15~16世纪,印地安人就已知用云杉或松针浸泡液来治疗坏血病,并成为此后几个世纪的治疗坏血病的药物之一。通过实践,人们还发现新鲜蔬菜治疗坏血病的作用。18世纪初,俄国海军供给舰船绿色蔬菜和啤酒以预防坏血病。关于柑桔和柠檬汁作为坏血病的病因治疗效果,早在1450年出版的伊本·拜特(1hn-alBaiter,1197~1248年)所著的《论柠檬》(《Tractatuslimonibus》)一书中就有记载。17世纪初,有的国家海军已用柠檬汁防治坏血病。如西班牙航行于太平洋的舰队已把柠檬汁(酱)作为常规食品,并作为专治坏血病的常备药。黄热病的预防:当时认为该病是船舶底舱某种有害物质所引起,就尽可能进行烟薰和消毒。今天看来,这种方法对消灭该病的蚊媒是有实际意义的。当时还认为唯一有效方法,就是让舰船驶离流行区到北方高纬度地区海域去。疟疾的防治:林德和布兰观察到在远离陆地的地方很少发生疟疾,从而建议舰船不在疫区停靠码头,日落前到港外锚泊,在热带地区不建医院,病人送往医院船医治。这些建议直到1943年还在实行。船上用金鸡纳树皮治疗疟疾比陆地上晚,直到1780年才开始。林德提出了服用金鸡纳树皮提取液和服用剂量的建议。斑疹伤寒的预防:林德也提出了一套防止该病传播的措施。他主张新兵先在检疫船(收容船)进行体检、卫生处理、领取新衣服和卧具,并在舱面专门设置的舱室薰蒸衣物后,才准上军舰。法国船医明确提出“如发现某个水兵身上有害虫(虱子、跳蚤和臭虫等)时应强制他把衣物扔进锅炉炉膛”。那时虽不知道体虱是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但这种措施至少可起到限制其传播的作用。帆船时期,改善舰船卫生条件和船员生活的工作,长时间内还存在一定偶然性,只是到了18世纪下半叶,由于对舰船疾病的进一步认识和防治经验的积累,这方面的工作才逐步成为科学的必然而有了明显进展,提出了前述有关防治舰船疾病的方法和措施,从而使舰船上流行的疾病较普遍地得到控制,对保障舰船远航起到重大作用。但是,医学发展的史实告诉我们,对坏血病以及各种传染病病因的阐明和有效防治方法的提出和完善,大多还是近百年来,在其他相关医学学科、主要是在基础医学各学科发展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的。4、海港检疫检疫(quarantine)一词源于意大利语,即“40天”的意思。中世纪时,欧洲曾有多次疫病流行。1347年的一次鼠疫波及了整个欧、亚两洲和北非海岸。威尼斯首先实行检疫,1348年设健康检查员,负责检查来往可疑船只,并进行必要的消毒。1374年规定对来自疫区的船只禁止入港,检疫l0d,不久将检疫期增至30d。1383年,法国马赛港把检疫期延长至40d。为了有效地实施检疫监督,1403年,在威尼斯的桑托-拉兹扎罗(Santo-Lazzaro)岛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检疫所,同时还设了第一个隔离病房。1467年,地中海的热那亚也实行了检疫制度。16世纪,罗马在实行船舶和港口检疫时,使用过称之为“GalerePulmonar”的专用隔离船。1666年以后,海上交通频繁,海上贸易剧增。为了防止传染病传播,有些国家采取了给符合检疫标准的船只颁发船舶“健康证”的措施。从19世纪起,就预防传染病问题曾召开过一些国际会议,拟定了一些协定。1903年,这些协定发展成为有关的国际条约。该条约经数次修订,于1926年由国际联盟制定成对检疫具有国际守则意义的国际卫生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卫生组织把检疫作为防止传染病传播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定了更完备的国际性卫生规则。至今,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船舶入境检疫的传统观念的改变,港口检疫的具体内容和措施也有了相应改变,但它仍然是航海医学的一个重要方面。5、海上伤病员的救治和后送公元12世纪前,船舶较小,一般多是近海航行,欧洲一些国家船舶上的伤病员通常被送上岸免费治疗;而因自杀、酗酒所致的伤病和性病则属自费。13世纪以来,船舶在远海长期航行条件下把船上伤病员送上岸治疗的作法已难以坚持下去。因为当时船上常有疾病流行,人们耽心把病人送上岸后,疾病会在岸上传播。因此,伤病员不得不在船上进行救治。但有的国家也有收治海员病人的医院,如18世纪德国的HolySpirit医院就收治海员。帆船时期已研制出长期航行用的药箱。药箱内装有简易的医疗器械和配制的药品,以及泻药、催吐剂、解毒药、石膏、象牙、兽角和蝰蛇脂(viperoil)等。1692年,荷兰已制有各种船舶的药材细目表。17世纪时又有了各种规格的药箱并附有详细说明书。1668年,法国海军法规规定,船医长期出海必须携带药箱。17~18世纪,法、英、美海军先后根据古希腊、罗马海军传统,在舰船上设有病室。船上外科疾病与航海性质、船只结构,特别是与海战武器相关。在荷马时代,已有关于骨折的记述。冷兵器所致的创伤,主要是刺伤、砍伤。火炮出现后,则主要是枪伤、弹片伤、木板碎片伤、穿透伤,以及当时还不认识的、炮弹冲击波引起的无任何外伤而突然死亡的病象等。平时的外科疾病有摔伤、烧烫伤、骨折、各种疝症,头颅碰撞伤、操纵火炮所引起的各种外伤,以及各种绞痛,疥癣等。18~19世纪初,创伤的救治有了进展。俄国海军一般先用海绵吸水洗伤口,然后检查伤口,再用专门的探针或特制的钳子取出异物,最后用敷有软膏、药膏、热罨剂的棉线团作为纱布包扎伤口。按外伤处理保守原则,有时不切除,只作表层和深部组织切口,再注以香油、药膏,并填塞棉线团。英国海军在舰上做过手术。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在海战中多次受伤。一次他的右肘关节被击中,在旗舰上无麻醉条件下做了截肢术。美国海军沿袭英国海军的方法,在战斗过程中对伤员进行急救时,用海水冲洗伤口,用脱脂敷料(软布、绒布)、绷带和止血带止血,然后包扎,为四肢骨折者上夹板或截肢。早期,截肢的适应症很不严格,每次截肢都要冒生命危险,截肢死亡率高达80%。舰船在海上执行任务时,由于医疗条件限制;伤病员、特别是危重伤病员不可能在船上处理,从而伤员的后送医疗成为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一些国家的海军在这个时期较普遍地使用卫生船舶。10~13世纪,十字军东侵时也用船只运送伤病员。16世纪时,西班牙“无敌舰队”编有医院船15艘,这可能是首次使用“医院船”这一名称。17世纪时,法国多数舰队编有卫生船舶。英国当时是使用医院船的主要海军国家。英国于1608年开始编配医院船,1660年舰队编配医院船已成为制度。至于称为“浮动医院”的真正医院船则始于1692年,当时是作为战舰的伴随船。1608~1800年,英皇家海军的医院船共48艘(其中租用商船20艘)。俄国海军在18世纪初至19世纪初的历次海战中先后投入医院船16艘。这个时期中,有些国家在本国港口和岛屿兴建海军医院收治伤病船员。早在罗马舰队时代,罗马海军救济机构曾设立过病院。17世纪时,法国海军在1674年、1687年和1689年分别在土伦、罗什福特和布雷斯特三地建立了海军医院。俄国海军从1715年起,在18世纪共建有海军医院10所。英国海军除于1745年、1757年分别在哈斯拉(Haslar)和普利茅斯(Plymouth)建有海军医院外,建医院不多,水兵伤病员的住院床位一般是征用的。由于舰船医生的编配、医务室的设置、船上伤病员救治工作的开展,卫生船舶较普遍的使用,以及海军医院的建立,一些国家海军舰船伤病员的救治和后送工作有了发展,并初步形成了后送体系。16世纪以来,尤其是在18世纪,一些先进的船医在进行客观调查和艰苦实践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了航海医学保障的经验,有的经验已形成一定理论原则,可以认为,在帆船时期后期,以船员卫生保健、船上传染病防治和海上伤病员救护医疗后送为主要内容的航海医学的雏形已经形成。二、世界近代航海医学这个时期相当于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是航海医学的形成期。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的工业革命导致了航海事业的重大变革。1777年,瓦特(Watt,James,1736~1819年)发明了蒸汽机。11年后,英国米勒(Miller,Patrich,1731~1809年)和辛明格顿(Symington,William,1763~1831年)建造了第一艘小型蒸汽船。随后蒸汽动力钢质舰船问世。19世纪末,各滨海国家基本上实现了从木质帆船向蒸汽钢铁船的过渡,海上运输空前发展。20世纪20年代前后,潜艇和航空母舰相继问世。各列强海军逐步发展为包括水面舰艇、潜艇、海军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等兵种组成的近代海军。海战由水面扩展到水下和海空。海军强国角逐在世界大洋。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海上运输和海军显示出了突出的作用。航海事业的重大变革,使航海医学保障面临一系列新问题。这个时期舰船的技术装备复杂,续航力和自给力增大。船员的工作、居住、生活和作战条件都不同于帆船时代。在“巨舰大炮制胜”战略思想指导下,海上诸兵种协同进行的大规模争夺战要求战时卫生勤务具有高度灵活的组织指挥艺术以遂行海战保障。19世纪末期出现的无烟火药炮弹,包括水中武器,比黑火药炮弹的杀伤力进一步增强,海战伤亡人数必然增多,伤情更为复杂。海上战时伤病员救护医疗和后送任务非常艰巨。在这个时期,适应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航海医学,特别是军事航海医学已有组织地开展起来,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多学科的特殊医学领域。(一)航海卫生保障的统一领导海军的发展使各国海军首脑认识到,为遂行频繁的海战,必须维护海军官兵的健康,迅速治愈伤病员,及时补充训练有素的兵员。有组织的卫生保障历史地提到了海军建设的议程。从16世纪起,主要是在19世纪,西方各国和东方的日本海军先后建立了本国海军卫勤领导机构,它们的名称、隶属关系虽几经改变,但各国海军卫勤工作都保持了统一领导。有些国家的海军组建了各级卫勤机关。有的在舰队、舰艇编配了卫生勤务军官和海军医生。在港口、要塞和海军驻地建立了医疗机关(门诊医疗所、医院)和卫生防疫机构、以及海军卫生人员培训与医学科研机构。有的出版了海军医学专门刊物、专著,制定颁布了海军卫生保障的规章制度,条例、教范、指南或手册等,有的把舰员医疗保健列入舰艇条令。各国海军的平战时卫生保障工作从而得以在统一领导下,有组织地展开,并促进了军事航海医学的发展。1921年,有关国际会议曾向各海运国家政府提出要关注航运船舶卫生工作的建议,并得到了积极响应。从1948年起,国际海员卫生联合会作了一系列的组织、舆论宣传工作,并开展了学术活动,从而推动了航运船舶卫生工作,也促进了民事航海医学的建立和发展。(二)海上伤病员救护医疗后送工作的进步航运的兴起,海战的频繁,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海上伤病员救护医疗后送工作的发展。1、舰船救护医疗条件趋于完备随着医学的进步,医药器材的革新,舰船医疗条件进一步适合船上伤病员救治工作的开展。19世纪中期后,几乎所有航运国家都规定在船上设置适合船医工作的医疗舱室。海军战舰的医疗条件也较好,美国大型舰艇上除配有军医外,还编配有牙医、医药兵;装备了当时最好的医药器材,能开展优良的医疗护理。航空母舰上还设有一个约30张床位的医院,其科室设置和装备与陆地医院一样完备。19世纪时,各国海军强调在舰艇上设包扎站。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海军总结了战争初期的经验教训,确定多点设置备有各种救治器材的包扎站,另还设立伤员收集站。为提高舰船上伤员抢救效率,减轻伤病员痛苦,一些国家研制了船用担架。较著名的有俄国1873年研制的缪勒尔担架,美国的Stockes担架,英国的罗伯逊(Robertson)担架,它至今仍为各国舰船所沿用。同时,俄国、美国还研制了各种规格的制式绷带。20世纪初,为便于战时舰员开展战伤自救互救,根据实际经验,各国海军注意普及急救技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联海军要求全体舰员学会正确使用无菌急救包、止血带、简易副木固定、担架和皮下吗啡注射。2、卫生船舶作用的进一步发挥这个时期中,卫生船舶对海战编队基本实行伴随保障。19世纪初以来,各国海军在海战中都编配了卫生船舶。1790~1834年,英国皇家海军有29艘医院船服役;1828~1829年,俄土战争中,俄国海军专门编配了两艘医院船;1894~1895年,日本侵略中国时,日本海军编有医院船2艘;1898年,美国、西班牙之战时,美国政府装备了医院船6艘;1904~1905年的日俄之战,双方分别动用了卫生船舶5艘及4艘。第一次世界大战间,英国投入的军用医院船和卫生运输船(艇)共83艘。1914~1920年8月,英国医院船和其他卫生船舶由前线运回英国的伤员共2655025名。其他国家动用的卫生船舶数为:俄国有医院船9艘(床位1260张),另有卫生运输船12艘;法国有16艘;德国有17艘;意大利有7~8艘。第二次世界大战间,卫生船舶的使用更多,几乎所有参战国都编配了卫生船舶。英国投入的海军医院船、军用医院船和卫生运输船共60艘,救生艇19艘,其中11艘海军医院船在7年中共收治和运送伤病员93124名。美国海军投入的医院船最多时有15艘。苏联海军动用的医院船和卫生运输船30艘,后送伤员约27万名。此外,还用快艇、小型辅助船,以及战舰和潜艇运送伤病员。苏联在整个作战时期,通过海上后送陆军和舰队伤病员约64万人。回顾历史,海军使用卫生船舶,基本是从战略出发,适应远海作战需要的。从公元前5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卫生船舶的使用和投入量与海战规模和作战海区直接相关。就卫生船舶的建造、任务和医疗救治条件而论,其本身主要经历了如下演变:卫生船舶基本上是由其他型船舶改装的。其中海军医院船相当于一个野战医院、又具有作为一个基地医院的能力,是舰队编队的组成部分;医院船的医疗技术力量日益完善,18世纪后期,医院船病床数一般超过300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海军医院船已达到陆上医院的完备程度,设有全部临床和辅助诊疗科室,配备各科专家。这个时期,一些国家海军根据卫勤保障的需要,在本土、租用基地或其他殖民地区建立了一些日趋现代的海军医院。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苏联等国海军开始动用卫生航空兵。据美国报告,卫生空运使当时伤病员的治疗效率提高了1/3。海军战时卫勤保障的发展,促使了舰船救治,卫生船舶、卫生飞机救治后送,以及与后方海军医院收治相结合的医疗救治体系的形成。无菌手术,麻醉、输血、以及磺胺和抗生素等近代医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战时伤病员的救治效果。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在阵亡率方面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4.4‰降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3.7‰,战伤住院率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45.0‰降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6.06‰。(三)航海流行病学和船舶卫生学19世纪初,俄国海军每年因霍乱流行曾导致舰员大量死亡。坏血病、热病、性病和外伤发病率仍很高。1846年,海军住院病人86381例,死亡4494例,占住院病人的5.2%;1810~1812年,英国海军总人数13.8万人,作战阵亡774人,因病死亡者15816人,病死人数高于阵亡人数20倍之多;1854~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波罗的海和黑海两舰队的发病率分别为1390.5‰、1473.7‰,因病死亡率分别为15.4‰、44.5‰;黑海舰队的因病死亡率比波罗的海舰队高3倍,主要是死于霍乱和各种热病的流行。维生素缺乏症在这个时期还时有发生或流行。19世纪下半叶,脚气病在东亚地区,尤其是在日本广泛流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日本明治11~16年(1878~1883)间,日本海军舰员(下士以下)每年患脚气病者平均为32.3%;明治15年(1882)最高,达到40.45%。东京和横须贺两个海军医院收治的脚气病患者占患者总数的3/4。因此,防止疾病减员仍是这一时期航海医学保障的重要任务。在中世纪医学进步的基础上,特别是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下,医学有了划时代的进步。医药学的一些学科、如微生物学、免疫学、医学生物学、药物学等的建立和发展,为人类有效防治传染病和维生素缺乏症奠定了科学基础。1、航海流行病学的进展这期间,船医对海上热病继续进行了有关病因、病媒和流行特点的观察和研究。英国海军医生唐奈特(Donnet,JamesL,1817~1905年)明确了黄热病与疟疾的区别。直到1881~1901年,菲勒(Finlay,Carlos,1833~1915年)和瑞德(Reed,Walten,1851~1902年)阐明了黄热病是经黄热蚊传播的。19世纪初,俄国海军进行了38次环球和半环球远航。在这期间,一些海军医生研究了各地区的医学地形学,热带、极地航行的气候及其习服过程,以及航行时的发病情况。他们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探讨了卫生学问题,提出了卫生措施,编写了海洋和江河动物志。他们强调要以卫生学观点编写医学航路志,供组织实施卫勤保障时参考。在这一时期,一些国家的海军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以掌握地区细菌学和流行病情况,提出了预防传染病方案;制定了各种卫生制度;进行了预防接种,实施了舰船和港口的消毒、杀虫和灭鼠;完善了本国港口检疫。英国海军,在20世纪20年代,着重开展了对肺结核、伤寒、梅毒、斑疹伤寒和霍乱等疾病的防治;第二次世界大战,传染病又以防治疟疾、黄热病、痢疾、伤寒、丛林性斑疹伤寒、疥疮、白蛉热、肺结核等病为重点;还探讨了一种能导致战斗力丧失的常见的背痛和骶尾窦囊肿。美国海军在1943年制定了对霍乱、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伤寒、斑疹伤寒、黄热病、白蛉热、肺结核和性病等59种疾病的患者、接触者和环境进行处理的详细规定。由于对传染病和维生素缺乏症采取了积极防治措施,帆船时代舰船上的热病和坏血病在这个时期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其疾病谱位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8世纪的前三位疾病,是发热(热病)、坏血病和结核病。疟疾仅为第八位。19世纪是脓性蜂窝织炎及脓肿、创伤及外伤、流感及卡他。热病和坏血病未见发生。20世纪则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创伤及外伤、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另在20世纪上半叶,海军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如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病死率由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11.8%降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1.6%;因病和非战斗外伤的住院率由731.0‰。降至534.0‰。2、船舶卫生学的建立世纪上半叶,船舶的卫生条件还无明显的改善。蒸汽动力钢铁舰船的问世为改善舰船生活卫生条件提供了可能,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卫生学问题。从19世纪初起,一些国家的海军医生对舰船卫生学的建立做出了实质性贡献。随着造船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船员身体健康有赖于必要的卫生条件保证的认识,从19世纪下半叶起,在建造船舶时逐步改善了舰船的通风、照明、淡水贮存、盥洗水和污物的处理以及食品仓库、冷藏室、面包房等设施,并制定了配套的卫生管理制度。1856年,法国海军医生丰沙格里夫(Fonssagrives)发表了《论海军卫生》。全面地论述了舰艇人员在各种航行和作战条件下的卫生学,包括专业人员作业合理化问题,对海军心理学也表现出极大兴趣。据认为,他的著作是海军卫生学由帆船卫生的描述向舰艇卫生学转变的典范。除了关于海军卫生学的专著外,19世纪中期,有的国家还出版了民用船队船员的航海卫生学。20世纪初,有的学者已认为海军卫生学是特种职业卫生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为使各型水面舰艇和潜艇的设计建造能符合卫生学要求,海军医生主张医生应参与舰船设计,主要是研究住舱、通风、给水、取暖等卫生学问题。20世纪上半叶,舰艇卫生技术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前苏联1934年编写出版了《舰艇卫生技术器材指南》。针对蒸汽动力钢铁舰船上出现的许多新的卫生学问题,这个时期,英、美,法和俄国(及后来的苏联)等一些国家的海军卫生人员以预防医学观点,用卫生学方法全面调查研究了舰员日常生活、营养、食品、给水、服装、照明等卫生学问题,探讨了舰艇居住、作业环境与舰员健康的关系,制定了舰船卫生管理、军事作业的劳动保护制度、舰艇环境卫生学标准和船员营养需要和供给标准,从而建立起来作为军事航海医学的重要学科的舰艇卫生学。本世纪中期,各国先后出版了有关专著。这个时期,由于食品工业的发展,维生素制剂研制成功,舰船上装设冷藏设备,舰船上可贮备肉食和蔬菜,携带罐头食品、柠檬汁、维生素胶囊、抗坏血酸片剂,船员的膳食才有了可靠的保证。因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海军没有出现因膳食不良而影响舰员健康的典型事例。(四)航海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有新的方法相适应。18世纪的以观察和简单实验为主的科学方法已不能适应航海医学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在发展医学教育的基础上,实现从个人研究向集体研究的过渡。适应形势的要求,航海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机构应运而生。早在17~18世纪,荷、法、俄等国海军就设立了培训海军医生的学校。具有航海医学特色的教育则较晚,可能始于19世纪末。1880年,英国哈斯拉海军医院举办第一期海军医务军官训练班,其课程主要有海军卫生学、牙科学、麻醉学、细菌学和临床病理学,后又增加了热带医学。同期,美国海军也在海军医院对新任命的医官进行大学毕业后的教育,课程有卫生学、军事、外科手术、现代战舰的构造和通风、选兵体检、救生方法、海军法规、海军给养及管理等。20世纪初,美、英及苏联等国开始兴办海军医学院校,如美国的海军军医学校(1902)、英国的海军医务学校(1912)、前苏联的海军医学院(1940)。学习课程除一般医学外,还有舰船建造学基础、海军卫生学、海军卫生勤务战术和舰队常见病等。另日本海军从1873年起至1945年,先后采用在海军医院、医务局设培训机构和由海军大学负责等方式培养海军医生。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俄国海军在彼得堡等地成立了7个海军医生协会。这个协会的工作主要是总结海军医学保障实际经验,广泛讨论海军各种医学问题。1861~1882年,协会出版了《海军文集医学增刊》。该刊于1911年改名《海军医生》,后于1916年停刊。海军医生协会及其出版的刊物对俄国海军医学的建立和发展有很大影响。20世纪40年代前后,一些国家建立了海军医学科研机构。1938年,日本海军军医学校设研究部,另还设潜水学校的潜艇卫生研究部和航空工厂的航空医学研究部。美国海军于1942年相继建立了海军医学研究所及潜艇医学研究所。前苏联在40年代也建立了海军医学和海军航空医学研究所。1892年,德国汉堡港因霍乱大流行而开展了港口卫生工作。航海医生诺赫特(Nocht,Bernhard,1857~1945年)任汉堡第一任港口医生。他不仅出色地完成了港口卫生工作,还潜心研究了航海医学各方面的问题,并于1900年在汉堡建立了航海疾病和热带病研究所。1942年,该所以他的名字命名。他编写并出版了一本涉及当时航海医学各种问题的《船医教程》。诺赫特被称为那个时代的航海医学的先躯,德国航海医学的奠基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不久,德国还出版过一本内容丰富的《军舰保健手册》。1926年,法萨佐乌尔(Vasasour,Elder)编写出版了《船医手册》,这本书准确地记述了船医所面临的问题。1937年出版了科尔滕豪斯(Kortenhaus)的著作《医生和海员手册》,它汇集了船医和港口医生的每日工作程序。各国航海医学研究机构、包括医科学校和医院,应用自然科学和医学的成就,结合航海医学保障的实际,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研究的课题,军事航海医学方面有海军人员的居住、生活和军事作业卫生保障,潜艇医学(密闭环境、艇员水下脱险医学保障)、潜水医学和海军航空医学的理论与实践、流行病学、战伤处理、生物和化学武器医学防护、晕船等。民事航海医学方面主要有航海卫生、热带病、遇难船舶落水人员援救救护等。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由于各学科知识不断深化并互相渗透,新的学科不断出现。航海医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特定方面反映出各自的特点及其本身的规律。到本世纪中期,航海医学,特别是军事航海医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并逐步分化。美国海军将海军医学,按舰船建造卫生、舰艇卫生、舰艇救护治疗、舰艇牙科、舰艇疾病预防、医院船、潜艇医学、潜水卫生、航空卫生、精神卫生等分别进行了专题阐述。苏联海军将海军医学分为海军卫生行政、海军卫生学、海军生理学、海军卫生战术等。一些国家海军不仅定期发行海军医学杂志,如美国的《海军医学》、英国的《皇家海军卫生勤务》,并出版了一些有关军事航海医学专著。充分表明,本世纪中期,以军事航海医学为主的、综合多学科内容的航海医学这一学科基本形成。三、世界现代航海医学这个阶段始于本世纪中期,直到目前。(一)军事航海医学发展的动态20世纪中期以来,军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海军又一次发生了重大变革,出现了装备有导弹、电子等设备的核动力舰艇。海军进入了以核能化、导弹化、电子化和自动化为标志的现代海军阶段。现代海军的战术和作战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核动力舰艇的续航力空前增大。大型水面舰艇不需补充燃料即可作环球游弋,潜艇则成为可潜航于一切海域的“真正潜艇”,同时,导弹射程远、命中率高、威力和杀伤力更加增大。现代舰艇对海军人员在体力、心理和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正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为了有效地保障海军人员平战时的身心健康,实施现代海战伤病员的救治和后送,以及海战中核、化学和生物武器袭击下的卫勤保障,各国海军卫生部门正在充分应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的基础上,与军事、造船和兵器部门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军事航海医学发展从而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海军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加强各国海军基本采用了招聘地方医学院校毕业生、再进行海军医学专业训练的步骤以培养海军军医人才的方法。60年代前后,一些国家海军加强了对海军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为培养适于海军服役的卫生人员,一些国家建立了海军医学学校。美国海军已先后建立了海军医科学校、海军航空航天医学院、海军牙医学校、海军医务兵学校、海军野战卫勤学校等。英国1912年建立的海军医务学校于1969年更名为海军医学院、先后增设了潜水医学、核医学和职业医学课程。英国也建有航空军医学校、牙科学校等。前苏联于1956年撤销了1940年创办的海军医学院,但在基洛夫军事医学院保留了海军医学系。法国、德国、日本都建有为三军培养卫生人员的卫生勤务学院、卫生保健学院或防卫医科大学。60年代起,各国海军还纷纷建立或增设了海军医学科研机构。法国海军除1912年成立的海军卫勤研究中心外,另设立了海军应用生物生理学研究中心。前西德设有海军航海医学研究所。英国海军医学院下设有研究海军医学的9个研究室。美国海军在60年代有14所医学研究机构,70年代调整为9所,另还设有海军航空航天医学研究所,构成了学科全面的海军医学科研体系。这些研究机构根据本国海军武器技术装备发展和海战的需要,实行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并举的方针,重视模拟实验和现场研究,对海军医学领域中的问题开展了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研究。2、海军军事医学的新进展(1)舰艇环境医学各国海军均把潜艇环境医学作为研究的重点。通过研究,深化了潜艇密闭环境对艇员健康影响的认识,研制出比较完善的观测、改善潜艇环境因素的装置和设施。经过长期对潜艇舱室大气组成进行的定性定量及毒理学研究,美、英、法、苏联等国分别测出了有机污染物300~400种,制定了有害气体最高容许浓度和应急限制,以及有害气体卫生学标准21~32种。目前已定出90和30d,48、24、和1h、30和15min的潜艇舱室空气污染物的最高容许浓度。在物理因素方面,各国海军重视研究舰艇舱室的居住性和微小气候、对通风、空调、照明、色调的卫生学均作了详细规定,要求空气的温、湿度保持在舒适范围。对噪声损伤,已从听觉损伤转到非听觉损伤的研究,制定了舰艇设备噪声测量和验收标准,人体噪声暴露容许限值,还研究了降低和限制设备噪声源的措施。对振动,研究制定了评价标准,提出了工效、安全和舒适三项限值。舰艇的噪声、振动有了下降趋势。此外,还加强了化学和物理因素对人体的综合影响的研究。(2)海军流行病学现在仍在研究对海军有重要意义的生物学、传染病学、生物战剂的医学防护,海水中的致病菌和抗病毒微生物,海洋哺乳动物疾病等。口服霍乱疫苗所制成功,1991年已用于海湾战争。微生物检验技术正向自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方向发展。人们已开始研究和应用新的杀菌因子,如电离辐射、微波、高强度红外线、激光、超声波等。(3)海军营养卫生和给水卫生各国海军极为重视舰艇人员的营养和给水卫生保障,制定了正常和特殊情况下的营养需要量和供给标准、供水标准,对微量元素营养、膳食结构的高热能、高脂肪、高胆固醇的危害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目前研制成的一种新型快速生产饮用水的“反渗透”技术已在美国海军舰艇上试用,并被认为是舰船饮用水生产发展的前景。有些国家分别采用加溴器、加氯器或紫外线杀菌灯实施舰船供水消毒。对废水处理和应用的研究取得了进展。(4)海军航空医学美国海军研究了航空母舰医学保障,飞行员海上生活卫生保障,弹射起飞、返航,海上飞行的生理、心理因素等。近来,他们还研究了持续高过载(高G值)和高增长率对飞行员的生理功能和作业能力的影响,神经系统和各种感官接收和处理信息的功能,以及直升机医学保障等课题。(5)海军防护医学6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在舰船建造与防核、防化、防生物武器相结合方面取得了进展。美、英、法、意和苏联等国的新型舰艇和商船装备了消除沾染的防护系统,如水幕系统。西德还研制出一种被认为是现今比较理想的舰用“三防”设备的除污通风装置。这种装置已装备于护卫舰和驱逐舰。核动力舰船的医学防护除具有完善的监测手段外,还制定了各种辐射防护管理规定、标准、事故应急方案。低剂量照射的研究已从电离辐射效应扩展到非电离辐射效应。辐射效应已从研究单因素效应发展到与其他相关环境因素的复合效应。辐射防护的研究更趋科学化、系统和理论化。辐射防护装备的研究着重于提高自动化、有效性,可靠性,并趋于小型化、数字化和多功能化。对辐射损伤,有关核武器损伤研究逐渐减少,而辐射损伤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日益增多。目前,大剂量辐射损伤的生物效应研究不断深化,整体组织或器官水平的研究已大为减少,大多数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进行。3、海上伤病员救治后送的组织实施的新发展(1)海上伤病员卫勤保障水平的提高5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局部海战屡有发生。在朝鲜战争(1950~1953)、越南抗美战争(1961~1975)和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1982)中,美、英海军根据以往战争卫勤保障经验,结合这些战争的实际,组织了较有效的海上伤病员的救治后送体系和分级救治步骤。除重视第一线战舰医疗力量外,他们动用了医院船、卫生运输船、辅助运输船和战舰,以及海军航空兵运输机和陆战队直升机。直升机用于海上空运伤员始于朝鲜战争。现在卫生空运已成为常规手段。空运后送的伤员约占伤员总数的90%。由于后送迅速,伤员从受伤到进行确定性治疗的时间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5~6h,减至越南战争时的不到1h。因后送不及时而造成的伤死率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4.5%,降至越南战争时的1%以下。战伤救治效率明显提高。英国在马岛战争中,两艘被击沉舰艇的落水人员全部是由直升机救起后送的。因此,人们认为现代化医院船与直升机结合是海上伤病员救治后送的理想手段。(2)舰队卫勤力量直接加强的实现美国海军从其全球战略出发,为实施海战有效卫勤保障,加强舰艇编队卫勤力量,在70~80年代末,先后建造了“塔拉瓦”级和“黄蜂”两栖攻击舰。这两型攻击舰分别设有300或600床位,具有设备完善的、海上野战医院功能的船上医院。它们不仅可以为舰艇编队和陆战队伤病员提供优良救治医疗,而且可以实施快速医疗支援。此外,美国海军还有根据核、化学和生物武器袭击条件下的救护医疗需要设计的、由大型油船改装的、拥有l000床位的医院船仁慈号(Mercy,T-AHl9)和舒适号(Comfort,T-AH20)两艘。它们均于1987年服役,并投入海湾战争。苏联海军也从远洋战略出发,确认必须在海军作战编队编配建制或非建制性的卫生船舶。在80年代,他们先后建造了与作战舰队战术技术性能相适应的、有500床位的现代化医院船3艘(“013b”号,“Енисеи”号和“Свирь”号)。它们分别于1980年、1981年和1989年服役,对远洋舰队实行伴随保障。美国海军还建立了应急医疗快速反应小组,可为舰队和陆战队提供迅速医疗支援。1987~1992年,还建有三种类型(250、500和1000张床位)标准化、集装箱化的舰队医院,其中500床位的舰队医院曾部署于海湾战争战区。(3)海上伤病员救治技术的进展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海军分别探讨了海上伤病员救治原则,程序、医疗范围、海上落水人员生存医学等问题,制定了不同条件下的各种海战的卫勤保障预案及战时征用民船改装卫生船舶的方案。关于伤员救治技术,在急救复苏、创伤性休克、复合伤救治、复苏液现场制备、血液贮运和人造代血浆等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各国海军广泛采用了微电子技术,建立了医疗信息自动化体系。在这方面达到较高水平的美、英、苏联等国海军建立了海上舰船与岸上医疗机构的电讯联系,通过远距离信息和图像传输,指导海上舰艇卫生人员对伤病员进行疾病诊断和救治。(二)民事航海医学的现状由于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采用,现代民用船舶已具有自动化、机械化、专业化的特点。这种变化导致民事航海医学保障也面临一系列新问题。由于船舶自动化、机械化程度提高,船员人数日渐减少,大多数商船已不再编配船医,船上没有专职医务人员进行医疗保健。船舶上机械化作业虽使船员体力劳动强度显著减轻,有的作业体力劳动强度仍然较高,但船员的心理负荷和信息负荷量却相对增大。船舶装载着品种日益繁多的化学货物,如油料,液化气、工业原料、农药和化肥等,给船员的健康和安全带来了新的威胁。针对这些特点和问题,开展有效的医学保障,是当前民事航海医学面临的历史任务。1、海员医疗保健的国际合作由于民事航海的商业性,海运的国际性,各国海员医疗保健工作的国际合作极为必要。海员医疗保健国际合作始于1921年。在当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向各海运国提出了海员保健问题的建议。1948年,经第一次世界卫生会议建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建立了一个海员保健联合委员会。1949年,海员保健联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了体格检查、船上药箱、住舱卫生、食物供应、门诊治疗与康复、结核病与性病控制等有关海员健康以及海员福利的问题。1954年,该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具体讨论研究了船上药箱药品的装备,有关性病、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治。随后,海员保健的国际合作有了新进展。1967年,出版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船舶的国际医学指南》。同时,根据世界保健国际会议的决议,在波兰的Gdynia和新西兰的Auckland分别建立了世界卫生组织海员保健中心,从事海员保健研究,为海员和渔民提供医疗和牙科服务。该中心还对聘为船医的大学毕业生进行航海医学培训。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定汉堡的航海病热带病研究所设立航海医学研究室,作为一个海员保健中心,开展航海医学的研究工作。。1982年,《国际船舶医学指南》经Gdynia海员保健中心修订,于1984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出版。面对化学物资的危害,1973年,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IMCO-IntergovernmentalMaritimeConsultativeOrganization)出版了《危险货物引起意外事故的医疗急救指南》;1987年,国际劳工组织海事会议商讨了国际劳工组织出版的《海员的健康保护和医疗》。2、海员医疗保健体制由于海运的需要、航海医学家的积极建议,以及国际海员卫生联合委员会的促进,各海运国家根据本国情况建立了海员医疗保健组织体制。客货船医疗条件一般较完善,设有门诊室、隔离室、牙科室和X线室,以及独立的卫生盥洗系统的医务区。渔业保护船、渔业加工船、科学考察船、海底电缆敷设船等特殊船舶,因船员人数多和作业性质特殊,除均配有医生外,也设有医务室、手术室和X线室等。邮轮的医疗条件更好,如“伊丽沙白女王二世”号上设有一所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小儿科的医院。船上还设有水上抢救中心,能随时离开航线驶往需要援救的遇难船只,或将海上病人接上船进行救治。3、无船医船舶的船员的保健工作由于在船上不可能完全防止意外事故和病人发生,在船舶不再编配船医的情况下,大多数船员将得不到医生的照顾而面临疾病和意外事故的威胁。为此,60年代以来,国际劳工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航海医学专家通过广泛讨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是选定船员兼职负责船上医疗保健工作,对广大船员进行相应的医学常识训练;二是配备附有医学指南的船舶医疗箱;三是开展无线电医疗会诊(咨询)。这些措施在各海运国家先后不同程度地已付诸实施。4、民事航海医学的科学研究世界范围内很多从事航海医学研究工作的人员,但是,民事航海医学专业研究机构为数较少。目前只有少数国家的几个机构专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1942年,德国汉堡设立BernhardNocht航海病和热带病研究所后,一些海运国家也相继建立了有关科研机构。如波兰Gdynia航海医学和热带医学研究所、前苏联莫斯科和敖德萨航运卫生研究所、保加利亚索非亚运输医学研究所、南斯拉夫斯普特航海医学研究所,民主德国罗斯托航海医学研究所等。在这期间一些国家为船医或船员编写出版了一些专业参考书,对指导本国航海医学保障起到积极作用。如挪威的《医学指南》(内含船上急救)、芬兰的《船舶医学指南》、荷兰的《航运医疗手册》、西德的《货船保健指南》、美国的活页型《船用医药柜和海上医疗急救》和《海员保健手册》、英国的《船长医学指南》等。航海医学家们已明确指出航海医学是一个由多学科组成的综合性学科。一些国家的航海医学已与工业医学、运输医学相结合。早在60年代,航海医学家也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运用人类工效学的知识,在航海医学科研中开拓了人—机—环境系统的课题。根据60年代以来历次航海医学国际会议及近10年来国外部分医学期刊所刊载文献内容来看。航海医学研究范围较本世纪上半叶明显地扩大。它包括航海卫生管理、航海医学史、航海环境医学、海员健康选拔和体格检查、航海流行病学、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港口卫生、潜水医学、近海医学、航舶失事落水人员的救生救护和海上生存医学、无船医船舶船员的医疗保健、船员医学训练等;海员的心理精神负荷及其变化、精神紧张的原因、机制和预防等涉及海员心理学的问题尤其受到重视。此外,远洋运输、燃料和危险货物运输、渔业、长期航行和极地航行的卫生学、劳动卫生、意外事故和外伤的预防等也受到关注。1984年,在各国航海医学专家和学者支持下,由HWGGoethe,ENWatson和DTJohes合编的《航海医学手册》,是本世纪以来最具代表性的航海医学专著。它概述了西方航海医学发展史,全面讨论了航海医学有关的实际问题,对航海医学的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20世纪中期以来,在近50年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航海医学,特别是军事航海医学的发展有一个明显特点,即每一项重大海军新装备的研制和列装都需相应的医学技术保证来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如核动力舰船的核辐射医学防护,潜艇远航深潜时的生命支持系统,海军飞机海上、高空飞行的生保系统,深潜水作业的安全及装备装具的研制,以及各种军事作业时的医学技术保障等。这一切都表明,先进的装备,只有在优良的医学技术保障参与下,在海军才能形成战斗力,在民事航海才能形成生产力。海军发展的历史表明,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还由于军事、装备和卫生等各部门对海军装备与海军人员生命的安全和健康息息相关的共识不断深化,因而,协调一致,使军事航海医学与海军装备研制得以同步发展。为了促成海军新型装备的研制和列装,海军医学某些技术有时还需处于海军装备发展的前列、先行一步。军事航海医学应肩负起更为重大的历史作用。第二节中国航海医学发展简史中国是兼有大陆和海洋的国家,航海事业历史悠久。随着航海事业的建立和发展,中国航海医学在经历了古代、近代两个阶段之后,现在正经历着现代发展阶段。一、中国古代航海医学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中国古代航海事业在夏朝(公元前2100~前1600年)即已开辟了沿海及对外航线。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前221年),一些依江傍海的诸侯国建立了舟师以进行水战和海战。自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开始,汉、隋、唐、宋历代王朝都极为重视航海事业,不仅建立了较强大的水师,还发展了对外海上交通和贸易,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了远航和远征。到元朝、明朝时,中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到鼎盛时期。明朝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年),郑和(1371~1433年)率领庞大船队先后七次出使西洋,历时共近30年,途经30余国,曾到达了非洲东海岸今肯尼亚的蒙巴萨。最远的往返航程近十万华里。郑和船队出使西洋比西欧一些国家的探险远航至少要早80多年,其航海规模之大,人员之众,航程之远在人类古代航海史上堪称空前壮举。我国航海史学家认为郑和是15世纪后世界地理大发现的先导人物,为后来欧洲人进入东方世界铺平了航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戚继光(1528~1587年)于1555~1565年间统率海陆军转战中国东南海疆,荡平肆意侵扰我沿海近两个世纪的倭寇。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1624~1662年)于1661年率兵数万,渡海打败了入侵的荷兰殖民军,收复了先后被西班牙和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了38年的我国领土台湾。但是,由于封建制度桎梏,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中国航海事业自明末至清初陷入了长期停滞乃至衰退的境地。中国古代航海事之所以发达,除了当时中国造船、航海技术和军事技术较先进这些基本条件外,还有祖国医学的保证作用这一重要因素。但是,除了保障水师士卒和航海人员健康、医药和生活条件的片断史料外,有关军事航海或民事航海的医学史料至今却很少发现。(一)中国古代航海的医学保障我国医学史专家认为,自春秋战国时期起,军队中就编有医生。当时是由巫医兼摄,方士主管军中医药。以后历代王朝的军队均设有专管医药的医务人员。但是,未曾发现关于水师、海船编配医生的记载。从现在发现的不多的史料来看,中国古代航海早已有了一定的医学保障,特别是,明朝郑和船队已实施了有组织的远航卫生保障。1、战国时代水师的医药公元前4世纪,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年)的《逍遥游》篇载有:……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咣为事(漂洗棉絮业)。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咣,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咣,则所用之异也”。这则故事的本意是说明物用得其所,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它却成了中国航海医学史最早的一份宝贵的资料。这也说明,祖国预防医学的思想早在水师卫生保障中就有所体现。2、秦代方士徐福东渡日本时的医药徐福(公元前255~?)生于文化发达的战国时期的齐国。据史料载,他是造诣极深的方士,精通医学,熟悉本草,实为一位名医。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徐福先后两次奉秦始皇之命率船队入海求神药。第二次徐福率童男女3000人和“五谷种和百工”出海未归。,据研究考证,他东渡到了日本。这是中国古代早期的一次大规模航海活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医药就已形成了独特的医药学体系。徐福东渡时,他所率的百工中包括有医药人员。他还带有中国药材,如絮竹、黄精、海枣、乌药、菖莆和肉苁蓉等。这些药物分别有益气健脾、消食镇痛、开窍益智、宽胸、豁痰、祛湿、润肠通便、降压等作用,可治疗胃痛、疝气痛、脚气症、各种神志不清、腰膝冷痛、肠燥便秘等。因此,在航海期间和到达日本以后,徐福及船队的其他医药人员当能运用所掌握的医药知识和所携带的药物开展医疗保健工作。医药保障这一重要因素保证了徐福船队东渡的成功,而东渡的成功又使中国的先进文化,包括医药知识和生产技术得以传播至日本。3、东汉名将马援的保健汉建武十七至十九年(公元41~43年),伏波将军马援(公元前14~公元49年)率水师“平定”交趾郡(约今越南北部)的动乱。《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第十四》载:“初,援在交趾,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神农本草经》曰:“薏苡味甘,微寒,主风湮痹下气,除筋骨邪气,久服轻身益气。”这段记载不但表明了马援带回了南方薏苡良种,从而促进了汉越两族经济文化交流这一事实,而且还表明了东汉初的水师已具有了一定的医药保障工作。4、唐代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的医药鉴真和尚(688~763年)是一位医学造诣较深的高僧。唐天宝元年至十二年:(742~753年),他应邀先后6次东渡日本授戒传道。前5次东渡均失败,第6次方成功。根据史料,第5次东渡时,鉴真和尚备办了一些药物,如麝香、沉香、甲香、甘松香、龙脑、香胆、唐香、安息香、栈香;零陵香、青木香、薰陆香,以及毕钵、诃湮勒、胡椒、阿魏、石蜜、蔗糖、蜂蜜等。其中大部分是具有芳香开窍、祛风寒、辟秽浊、消肿止痛等药用价值的香料。毕钵(荜茇)可温阳散寒,行气止痛,主治头痛、腹痛等。诃湮勒(诃子)可涩肠止泻、敛肺利咽。主治慢性腹泻、慢性咳嗽等。胡椒、阿魏也有药用价值。阿魏用作杀虫、消毒、外用为主。鉴真和尚当能运用其医药知识防治航海期间出现的常见病。5、宋代福建渔村的巫医在宋代,福建沿海地区渔村有从事医疗防疫活动的巫医。据《海上女神妈祖与妈祖崇拜》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