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_第1页
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_第2页
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_第3页
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_第4页
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0采挖,因此,云南省的极小种群物种的拯救保护形势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依然严峻,需要从事保护工作的相关部门、科研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各种拯救保护行动项目的实施,让物种的生境和种群数量得以恢复。栉綁:鹹鈕种辄(三)极小种群拯救保护的重要意义1、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加强生态保护,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决策,体现了我国政府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野生动植物是构成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发挥着主体作用”每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都具有各自独特的地位,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本因素。任何一个物种种群的丧失,都将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影响到其生态功能的发挥。特别是许多野生动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在维持自然生态系统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_旦消亡,将可能激发连锁效应,直至打破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灾难性影响。因此,加强极小种群物种的抢救性保护,确保物种不灭绝,是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辔牌棟剛鹼攬瑤丽。2、是当前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迫切需要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云南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极小种群物种处于极度濒危状况,面临灭绝的危险,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缓解和扭转这一局面。据云南省1997〜2001开展的野生植物和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云南已调查的144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中,按照IUCN地方濒危等级标准评价,评定了132个种(12个物种因缺乏数据资料未评定)的濒危等级”其中极危种有82种,占62.2%;濒危种有45种,占34.1%;易危种有5种,占3.8%;且分布面积不足5kin2的物种竟达51.7%,并多呈岛屿状孤立分布和间断分布。这一情况充分反映了云南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严峻形势。调查的112种鸟类中,可能绝迹的有13种,占11.6%;种群呈下降趋势的有38种,占33.9%,呈增长态势的有16种,占14.3%;基本稳定的有15种,占13.4%;资料不详无法得出结论的有30种,占26.8%,如兽类中白颊长臂猿(Nomascusleucogenys)x白掌长臂猿(HylobatesIar),豚鹿(Axisporcinus)等物种处于极危或可能已经绝迹。如果极小种群间长期没有基因交流,就会导致基因杂合性的逐步降低,影响种群的存活力和交配成功率,自然选择也将失去作用,最终导致其适应能力的削弱,加速物种灭绝。覘扬邨㈱辐淤兴。3、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给予我们的珍贵财富,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80%的中成药和大部分保健品原料来自野生动植物,特别是植物,全世界大约有30亿人口使用的医药产品来源于野生植

物”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巨大。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中,大部分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具有药用、材用、工业原料用、观赏和旅游价值。野生动植物还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保存着丰富的遗传基因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高新生物技术的日益发展,野生动植物孕含的基因资源,已经显示出巨大的经济开发潜力,如通过寻找野生植物新的功能型基因对农作物品种进行改良。有人预言,野生动植物基因资源的争夺,将关系到未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兴衰。因此,每一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都可以说是一座潜在的绿色金矿,而目前却正在逐步消失,急需切实保护极小种群物种这一宝贵财富,以增加国家物质资源的储备存量和选择空间,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詩垒撻訥烬忧毀厉。4、是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履行相关国际公约的需要则第愜伞痪賈晖冈。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全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备受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于1981年开始,先后加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承担着履约的国家责任。极度濒危物种的保护是全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焦点之一,也是国际社会合作开展保护的重点领域。如果我省这些极度濒危的极小种群物种一旦消失,将产生质疑中国政府履行国际公约的能力及不作为的后果,从而影响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因此,加强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并逐步改善其生存环境,对提高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国际上的地位,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声望,具有重要意义。则第愜伞痪賈晖冈。(四)极小种群拯救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对极小种群物种的拯救保护的认识不足和重视不够由于人口的剧增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云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也正在快速减少。据1997~2001年开展的云南省野生植物和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我省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十分严峻。虽然我省享有“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啲美誉但长期以来,对于极小种群及其保护的舆论宣传还较为薄弱,广大群众对于极小种群物种的认识不足,尚未认识到物种存在的重要性。受认识水平的影响,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极小种群的保护存在关注和重视不够等问题z导致许多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分布区所在地政府管理力度不够。一方面,对于未纳入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物种,没有明确的保护管理机构及责任人,野生动植物种群及生境保护基本处于空白;另一方面,对于处在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由于体制、投入等方面的原因,保护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加上缺乏专业的保护知识和技能,保护工作仅停留在简单的看护水平上,难以针对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制定科学的保护管理计划”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胀极小种群物种生境的破碎化和受人为干扰日趋严重极小种群物种生境的破碎化是拯救保护野生动植物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与挑战,栖息地面积的减少、空间结构的改变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物理环境,从而可导致种群量下降,最终走向灭绝。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人类对用地面积需要越来越大,砍伐森林、围湖造田(塘)时有发生,合理的经济植物种植导致原生动植物栖息地丧失和恶化。同时,由于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大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如提供优质的药材、木材和工业原料,或作为优良的工艺品加工和观赏对象等,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资源的永续利用往往被忽视,破坏野生植物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如苏铁(Cycas)、五裂黄连quinquesectci)多毛坡垒(Hopeamollissima)、紫檀(Pterocarpusindicus)等野生植物就是因为其独特的药用、观赏或材用价值导致被过度利用/最终走向极度濒危甚至灭绝。塑踏峽祷糾诵帝废。3、众多极小种群物种生理机能极为脆弱野生动植物的致濒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主要为野生植物自身生理机能脆弱,外因主要表现为外部环境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资源数量下降或生境破坏。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是共同导致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度濒危的重要因素。此外,由于云南特殊的地貌和环境,生物多样性呈现的特点是物种繁多,但个体数量少,分布区狭窄,遇有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很容易陷入濒危境地甚至灭绝。同时,相当一部分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为古老残遗种或处于分类系统的孤立位置。一方面这些物种在历史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存在着某些脆弱的环节,有的如繁育系统的缺陷、基因漂变或生物、生态学的特化而依赖于单一特殊的环境条件,近代急剧变化着的环境和特殊生境的丧失,使它们尚未产生新的变异去适应新的环境而陷入濒危状态,甚至出现灭绝危险,如玉龙蕨

(Sorolepidiumglaciale\华盖木、亚洲象(Elephasmaximus\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bieti)、马来熊(Helarctosmalayanus)、贡Llj鹿(Munticicusgongshaiwnsis)等。另一方(Munticicusgongshaiwnsis)等。另一方由于天然林面积的减少,也导致野生动植物的自然生境丧失或生境片断化,而大部分野生动植物因自身生物学特性的原因无法或难以及时适应新的环境,最终造成发育不良、种群数量减少、生存难以为继的状况。桌虚嬪赈维喑妝扩。科学研究和专项调查尚不能满足极小种群物种保护的需由于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技术难度大,真正在野外生境条件下对动植物种群的保护实用技术硏究不足,各个物种之间的硏究不平衡,特别是对许多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的生理及生物学特性认识不够、致濒内在机理不清、物种保护及生境恢复等方面的实用科学技术短缺,科硏成果推广应用不力。因此保护管理工作缺乏科学的实用技术,也缺乏针对性,保护管理模式单一,保护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如对极小种群物种内在致濒机理的研究不够,导致在拯救保护工作中采取的技术路线不合理,阻碍了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工作的进度;针对具体物种的繁育基础研究工作不够深入,很多物种还未开始研究,如蕨类植物的孑包子繁殖技术体系的研究,旱地油杉(Keteleeriaxerophila)、萼翅藤(Calycopterisfloribunda)滇藏榄(Diploknemayimnanens⑸等物种的无性系繁殖育苗体系研究等。陽咖鮭褪規呜旧。近年来,虽然对云南省部分重要的野生动植物的分布现状、资源数量等本底资源开展了调查,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因经费有限,1997~2001年开展的调查工作主要针对国家级野生动植物,云南特有物种的全面调查基本没有开展,很多极小种群物种未进行专项调查,对于一些极小种群如苏铁、木莲(Manglietia)、云南杓兰(Cypripediumyunnanense)^铁竹(Ferrocalamusstrictus)、白眉长臂猿(Hoolockhoolock\豚鹿、巨帀鳥(Sittamagna)等的分布、种群数量、致濒原因等都不清楚,致使不能对极小种群物种开展针对性的拯救保护工作。因此,需要针对具体的极小种群物种特别是云南特有的物种开展分布、数量、生存现状和生境调查,逐一对极小种群物种进行编目,对其个体进行定位,对其生活或生长状况、保护措施、繁殖状况或种子产量、个体或种子去向、科学研究、植物物种的引种栽培、迁地保护情况进行档案管理。涝氣喙龄鑿鑿楸5、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投入严重不足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从当前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的投入来看,却与其重要的基础地位完全不相匹配。由于资金缺乏,目前,有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分布的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未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内的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生境地的保护设施几乎是空白,严重影响了分布区内物种及其生境地的保护。另外,由于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和林业基层单位没有明确和稳定的资金渠道,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日常巡护、监测、执法等工作难以正常有序的开展。锻嵐縣缄虜荣产涛。二、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为统领z坚持“加强保护、积极培育、大力恢复发展、促进可持续利用”的方针,遵循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规律,以完善的法制体系和政策措施为保障,以原生地物种种群和生境保护为重点,就地、近地和迁地保护相结合,完善保护管理、科研和监测体系”强化监督管理、宣传教育与合作,以政府为主导,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实现全省极小种群物种不灭绝、种群数量有增长,生境质量有改善的目标。嶽俠劑鈍触獅烬。规划原则和依据1、规划原则——科学性。提倡依靠科学进步和科技手段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措施力求务实、创新和具有可操作性。边饱兗争詣妳孤——优先保护和分级保护。采取分阶段和分级保护”确保最重要和最受威胁的生物物种资源得到优先保护。—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以保护为主”注重可持续利用,建立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重视各利益群体的协调与充分参与。加强各相关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引导和鼓励科硏机构、企业和公众的广泛参与。禺铉們欤谦捣饺竞。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以及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珍贵树种保护条例》、《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莹谐耀聯賞组鱒鋼。——《中国自然保护纲要》、《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全球植物保护战略》、《中国植物保护战略》、《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实施方案(2008〜2015年)》、《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规如2007〜2020年)》、《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纲胃2007〜2020年)》等规划资料;隸肃鹏锁轿驟镣缚。——《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湿地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等国际公约;——1997~2001年开展的云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成果以及相关物种的科硏和调查成果。(三)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共11年。(四)总体目标通过规划和实施规划提升全社会对极小种群物种认识水平和关注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将极小种群保护作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和亮点,初步形成以科技为先导和支撑,以法制建设和资金投入为保障,以就地保护为基础,以迁地保护和近地保护为依托的保护体系,积极消除或减缓物种致濒因素及其不利影响,实现极小种群物种种群数量的稳定和增长以及生境的改善。納畴醱吶郎禎錮腻。重点任务极小种群物种生存状况、致濒因子、人工繁育等的基础调查与硏究;对极小种群物种野外种群及其生境采取积极的、有针对性的改善、恢复和保护措施;对物种数量已经下降到极低水平种内难以进行正常交配(繁殖)的物种采取人工促繁、驯养(培育1野^卜驯化等措施及回归自然的工程;風捽餉紬铁频钙剑。对于旗舰种、明星种、有重要价值的物种采取多元化的保护措施,并作为舆论宣传和公众教育的重点;修订和完善有关法规和政策。三、以物种就地保护为根本,完善就地保护体系建设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有毛枝五针松(Pinuswangii)v华盖木、滇桐(Craigiayunnanensis\云南金钱械(Dipteroniadyericma\云南杓兰、亚洲象、印支虎(Pantheratigriscorbetti\滇金丝猴、黑长臂猿(Nomascusconcolor)等74个极小种群物种分布在全省各级自然保护区内,针对目前许多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以及

稳定的管理经费,保护管理工作缺位的状况,需加强这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包括提高地方政府对自然保护区重要性的认识”明确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落实建设与管理经费,建设防护栏、巡护道路、永久性标牌等必要的基础设施,购置相关仪器设备,编制并实施具体物种保护管理计划等。火暧孩銓鋅猎勰利。建立保护小区和保护点对分布有极小种群物种,但没有条件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地段,通过建立保护小区或保护点,由相邻自然保护区或者当地林业管理部门直接管理。镑觀饷飾禺開费岸。对灰干苏铁(Cycashongheensis\毛枝五针松、华盖木、云南蓝果树(Nyssayunnanensis)、景东翅子树(Pterospermumkingtungense)、菜阳河柿(Diospyroscaiyangheensis)、密序苣苔(Hemiboeopsislongisepala\铁你黑长臂猿、威氏小簇鹿(Traguluswillianisoni\绿孑L雀(Pavomuticus)等11个物种,在物种分布地建立保护小区(点)14处,由自然保护区代管。详见表5O攪閱频爍陣涝懿谴。物种名保护小区(点)代管的自然保护区灰干苏铁1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五针松1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盖木1古林簣省级自然保护区云南蓝果树1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表5

景东翅子树2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菜阳河柿2菜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密序苣苔2全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铁竹1全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长臂猿1全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威氏小鎂鹿1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孔雀1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bipinnata)、天星蕨、旱地油杉、水松、馨香木兰(Magnoliai=ibipinnata)、天星蕨、旱地油杉、水松、馨香木兰(Magnoliai=iI—Iodoratissima\圆叶玉兰{Magnoliasinensis}x连(Cercidiphyllumjaponicum\蒜头果(Ma/amdoleifora)^土沉香{Aquilariasinensis)、云南金花茶(Camelliafascicularis)、版纳青梅(Vaticcixishuangbannaensis)、金丝李(Garcimapaucineiyis)^紫檀、西畴青冈(Cyclobalanopsissichourensis\富民枳(Poncitruspolyandrci)^秃叶^^{Phellodendronchinense)^漾j鼻械(I—I(Picrorhizciscrophiilariiflora\弥勒苣苔(Paraisometrummileense\云豹(Neofelisnebidosa)、紫水鸡(Porphyrioporphyrio\巨帀烏、长鬣蜥(Physignathuscocincinus\云南闭壳龟(Cuorayunnanensis\密棘髡蟾(Vibrissaphorapromustache)、呈贡媒嫄(Cynopschenggongensis\三尾褐凤蝶(Bhutanitisthaidinadongchuanensis\格彩臂金龟(Cheirotomisgestroi)等29个分布在保护区外的物种,分布点相对独立,与自然保护区相距较远,依据分布特征,划建保护小区或保护点60个,由当地林业部门管理。趕輾雏纨颗將讨跃。管理部门应以多种方式取得保护小区和保护点土地的管护权,对于林地经营权是集体或者个人所有的,可以通过协议管理、置换、长期租赁等形式,保障对极小种群物种原生境土地有效行使管理权。同时,保护小区和保护点应纳入国家或省级公益林补偿范围,对林地所有者给予适当补偿,并能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管理力度。规划期内,保护小区和保护点建设内容包括:杂物清除、隔离带建立、巡护路建设、设永久性界碑、永久性标牌、铁丝网围栏、宣传牌,购置相关仪器设备,物种保护管理计划和实施方案的编制等。夹蜘雅駁档驀辻。(三)大力促进物种生境的恢复极小种群原生境破坏严重的区域,在强化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根据物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生境特点,采取必要的生物措施和人工促进修复生态系统与营造生殖环境等措施,通过建立起关键作用的生态系统成分,即生态系统的关键种、优势种,改善它们赖以生存的生态条件,可使与之联系在一起的其它种类也得到逐渐恢复;或者修复受损的景观结构、减轻距离隔离和小面积带来的不利影响,尽量建立相同生态系统间的连接,大力促进极小种群物种生境的恢针对水松、弥勒苣苔等2个物种,分布地为农田、茶园等生境地,通过置换、赎买、长期租赁等形式,取得原生土地的管护权,改变土地利用类型,逐步恢复适合物种生存的森林植被。针对叉孑包

苏铁(Cycassegmentifidci)x观光木{Tsongiodendronodoruni)x喙核桃{Annamocaryasinensis)^豚尾猴{Macaca局加血)、滇池媒嫄、版纳鱼嫄(Ichythyophisbananicus)等6个物种,现存生境不适合物种生存和发展的地方,通过人工措施修复生态系统、理JII页种间关系、营造生存和繁殖环境等措施,创造适生生境。偽澀霰扭鴛擋緬镑。四、积极采取拯救保护措施,确保物种种群安全强化迁地保护开展迁地保护的目的是对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异地保存,以保障其生命的延续,有效保存物种遗传多样性;同时建立良好的迁地保护种群来源和谱系档案,以便开展更加系统的科学研究,为就地保护再引入提供种苗和种源。规划期内,依托省内已建的植物园、动物园等,开展专门针对极小种群物种的迁地保护。缚徑銚膾鵲轿级膛。植物迁地保护重点建设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植物园、丽江高111植物园、江高111植物园、格里拉高山植物园、瑞丽植物园、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昆明树木园、普文热带树木园、文111木兰科及珍稀濒危植物园、元江干热河谷植物园、大围山苏铁和兰科植物园等10个园区;动物迁地保护重点建设昆明动物园、云南野生动物园和云南省野生动物收容拯救中心。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编制具有针对性的迁地保护规划或实施方案,建立具有—定规模的适合特定极小种群物种的生存环境和迁地保护种群”健立和完善迁地保护种群档案,并培养一支极小种群物种迁地保护的专业技术与科硏队伍。蹩憑何銘侥张礫阵。积极开展近地保护试验示范近地保护是介于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之间的一种保护形式。目前,我省已开展巧家五针松、瑞丽茜{Fosbergiashweliensis),光叶洪桐(Davidiainvolucratavar.vilmoriniana)、长蕊木兰(Alcimandracathcartii)、红花木莲(Manglietiainsignis)、[11玉兰(Magnoliadelavayi\景jingdongense)^楼(Fa用polyphylla\云南黄连(Cop心加)等植物的近地保护工作,建立了高黎贡山、药ill等近地保护植物园”取得一定的成效,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救护提供了典型范例。病駅鑒农剎貯狱颗。通过积极开展极小种群近地保护试验示范区,逐步扩展到其它极小种群植物物种,达到保存极小种群物种并使其种群数量不断扩大的目标。规划期内,继续加强已建近地保护园的建设,示范推广到各自然保护区,建立苏铁科植物、木兰科植物、龙脑香科植物、兰科植物、大树杜鹃(Rhododendron%伽沏)等近地保护植物园。建设内容包括:结合自然保护区现有的基础设施开展园区建设,配备必要的科研监测仪器设备、编制极小种群物种的近地保护实施方案。纖钳过润启婭澗骆。加强种源培育与种质资源保存1、种源培育种源培育主要是为扩大人工种群,培植后备资源,尤其是对于经济利用价值高的野生物种,规模化的人工培植资源,可以缓解利用压力,实现从以利用野生资源为主向以利用人工培植资源为主的转变。橙贰轲巻塑该槛鳍。主要针对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中的经济价值较高的物种进行人工培植,具体包括:紫檀、^MMadhucapasquieri)^优良用材树种/地枫皮{Illiciumdifengpi).种/地枫皮{Illicium(Moschusfuscus)^用价值较高的野生动植物,以及苏铁类、木莲、绿孔雀、犀鸟类等观赏动植物。从产业化角度考虑,种源繁育基地的建设,加强繁育技术研究,提供优良种源,开展引种、驯I化、繁育技术硏究与推广工作,为规模化、社会化生产打下基础。建设内容包括:建设种源繁育实验室、繁育基地、试验示范区、种源资源库等;购置种源采集和储存设备、科研实验仪器等;同时采取措施,加强对采种母树的保护。適莺赚陀宾呗撷鹤。2.种质资源保存种质资源保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极小种群植物的种子、花粉、芽、根或枝条等繁殖材料分离母体,利用设备进行储藏保存;二是通过基因库对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种的基因进行离体保存。峻陕贪靖廩袞悯倉。重点以云南省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硏究所共建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为依托,积极开展针对极小种群物种的种质资源收集、整理和保存,完善种质基因保存中心建设和开展针对极小种群物种的基因保存工作,完成种质基因信息管理系统,记录、更新种质基因谱系。该栋谡60沖福鳧。(四)积极开展物种回归试验物种回归是指在已经消失或正在走向灭绝物种曾经分布的地区重新建立某物种种群。通过回归该物种重引入其原生境及原地理分布范围内”目标是提高该物种在野外长期生存的能力”重建一个具有重要生态或文化价值的关键物种的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然的生物多样性,为地方或国家经济建设作贡献,唤醒或促进公众对生物及环境的保护意识。2009年9月,国家林业局保护司、云南省林业厅和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我省已开展华盖木、西畴青冈和杏黄{Paphiopedilurnarmemacum)回归试验。劇妆浑貰樱苹吗呂。规划期内,制订并实施科学有效的极小种群物种回归计划,全面启动受威胁植物物种回归自然的研究与试验工作,选择部分具有硏究基础,成功可能性相对较高,短期内易见成效的植物种开展回归试验和示范。选择滇金丝猴在云龙天池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其原生境进行试验性回归,开展动物回归典型案例研究及群落重建的系统硏究。在规划期内实现约10%的极小种群植物物种回归原生境,并加强回归种群的动态监测、管理及评估,编制物种回归的相应标准和操作规范。関龍讹鸵權业箜垫。五'以科研为基础,完善监测体系建设科学研究与监测体系建设是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硏究与监测体系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探索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致濒原因、掌握物种繁育等技术”实现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的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最终实现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恢复与可持续利用。锻順楼悦瀝縫輾屜。(一)加强科学研究能力建设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所、云南大学、西南林学院、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单位,重点加强西双版纳亚洲象监测研究中心、白马雪山云南滇金丝猴研究中心、无量山长臂猿监测站、国家林业局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大111包黑颈鹤监测站等一批具备一定科硏基础的自然保护区科硏机构能力建设,搭建科研及合作平台,建成极/」\种群野生动植物科研与科教基地。建设内容包括确立各基地特定的研究物种和重点研究方向,加强和改善现有科硏基础设施,配备试验、观测、调查、标本制很贮存、陈列、科研管理等设施设备,提高科研水平,加快专业人才和从业人员的培养和引进,积极推进对极小种群基础科学研究。穡亂虚络滋鳗绦慢。(二)积极开展相关科研工作目前,仅针对少数极小种群物种开展了相关科硏工作,对绝大多数物种种群现状、致濒机理、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等不清,对物种保护、生境恢复、物种监测、人工繁育(殖)等实用技术尚未开展系统科学研究,难以保证极小种群保护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

有效性。因此,应积极开展极小种群各类常规性和专题性科硏活动,为拯救保护极小种群物种及对其进行科学管理,繁衍扩大种群数量和恢复生境提供科学依据。隶峯荧鉴從纲刖。对全省分布、数量不清的极小种群物种及潜在种群开展专项调查/并结合开展生境(栖息地)、致危因子等调查。浹繽腻茨着駕骡構。选择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各10个物种,从生态学、生物学研究、生殖学研究、种群动态和种间关系硏究、物种生活史研究、物种遗传多样性研究、种质资源保存技术硏究、种群人工繁殖技术硏究、资源数据库建设与管理及共享研究等方开展专题硏究。究、资源数据库建设与管理及共享研究等方开展专题硏究。箋與世畢。高度重视和加强监测工作结合全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的物种名录,建立以科研院所为依托,以云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中心为纽带、以各州(市)的监测站、监测点为基础,覆盖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原产地以及种源繁育基地、人工培植基地、迁地保护基地等的全省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监测体系。惬執缉蘿绅硕阳湾。全省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能力的建设:主要依托云南省野生动植物监测中心,配备必要的监测、通讯与信息处理设备,建立云南省极小种群监测网络体系,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确保资源数据准确、及时、全面。贞廈给赠钿獵。监测站点建设:以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野外保护点及迁地保护基地、种质基因保存中心、种源繁育基地为依托,配备必要的监测设施和设备,收集极小种群就地保护状况、迁地保护状况及人工培植状况的信息,开展动态监测,在全省26个监测站全培植状况的信息,开展动态监测,在全省26个监测站全开展极/」'种群拯救保护能力建设。嘶级厨胀鍬钢服监测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基于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综合信息平台。重点以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信息平台为依托,进一步建设完善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的综合信息平台,同时推进省、州(市丄县(区)多层次的信息平台建设,酉己套网络基础设施,并进行整个信息平台的维护。薊镇竖牍熒泱醬竈六、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认识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公众对野生动植物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也逐步提高。但对于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的认识不足和重视不够,尤其是大部分极小种群物种分布在信息闭塞的偏远山区,不仅公众对于其拯救保护意义不了解,从事保护工作的人员对于特定物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保护措施也未完全掌握。因此,为切实保护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让每位公民积极、主动地参与拯救保护已成当务之急。齡践现语蜗铸转絹。依托保护区、植物园和动物园现有设施”建设极小种群物种宣教培训基地和宣教中心。把大山包、白马雪山、西双版纳、高黎贡山、大围山、文山和无量山等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极小种群物种的科研、教学基地,推进极小种群物种保护事业的发展。绅薮疮倾訝标販練。

通过广播、电视、专题片、报纸、杂志、互联网对极小种群物种的基本知识、研究现状、研究成果、拯救保护成功案例等进行宣传/重点依托云南自然保护网进行宣传。饪妙狞鮒诺釦巫苧。在中、小学校开展对极小种群物种保护的普及教育”如在课本中加入极小种群保护专题知识;并以极小种群的保护行动为主题每年开展一次中小学生〃夏令营〃活动。姓毙潜統賢搪視辺。(5)完善宣传教育体系建设基础上,全实施“六个(5)完善宣传教育体系建设基础上,全实施“六个1工程",即每个保护主体开展1项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行动的重要科硏项目、拍摄1部反映极小种群保护行动的优秀科普片、培养1支优秀的极小种群保护行动的宣传队伍、编制]本极小种群具体的保护行动计划、编印]部极小种群保护行动科普图册、建立1支极小种群保护行动的志愿者队伍,让全社会充分认识极小种群保护的重要价值和地位,提高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鉛岂涛軌跃轮蹄’(6)每个物种编印一本宣传册或宣传折页。通过收集112个物种的形态特征、资源现状、保护价值等资料,总结开展每个物种的有效保护措施,按统_的模式编印关于每个物种拯救保护的中英文科普宣传册或宣传折页,以科学、系统地提高受众群体对极小种群物种的认知,推广针对每个极小种群物种保护措施。撷伪氢•魏轍帛聃諛。七、加强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野生动植物保护是国内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对极小种群物种实施有效保护直接影响我省在全国和国际上的形象。通过开展和引进国内外在濒危物种保护方面的新理念、新方法,增强我省对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的能力;另一方面争取在极小种群物种保护管理、科硏、展示教育等方面进行合作;同时,也让国内外了解云南省在野生动植物拯救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提高我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声誉,扩大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力。踪飯梦掺約貞绫贲。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领域的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方了解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领域的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方了解⑴开展同国内其它省市保护机构在极小种群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近地保护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物种管理经验,探索适合云南省省情的极小种群拯救保护模式。同时,加强与省外自然保护区在物种拯救保护管理的交流与合作,借鉴成功的野生动植物拯救保护模式,提高云南省自然保护区极小种群物种的就地保护水平。婭爍机职创央竇軒。建立与省外科研院所及高校在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机制,深入开展极小种群物种濒危机制、迁地保护、人工培植、回归试验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建立极小种群拯救保护项目合作与信息交流平台z提高极小种群拯救保护能力。譽謳掺弭锭试监赫。加强与国内、国际保护组织的合作。建立与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的合作,对极小种群物种的濒危等级进行重新认定,明确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的保护级别;建立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X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大自然保护协会(TNCX保护国际(CIX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YGF)等非政府组织在极小种群拯救保护领域的常态交流与合作机制,引用其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展极小种群物种的拯救保护工作,使拯救保护取得成效。侑聆执fill胃号焰鈿。八、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确保成效极小种群物种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之一,作为国家公益性事业,资金是关键,应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投入,地方根据财政体制”分级负担”同时整合项目资金”优先进行极小种群物种的保护,积极争取国际组织资金援助、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各项保护建设投资。纵電怅淺靓妬浅銅。1、积极争取国家物种保护项目资金国家对极小种群物种的保护力度和资金投入逐年加强,自亚洲象、苏铁等物种保护行动实施后”今年又正式启动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项目,云南省已有11个物种列入了2009年度的实施方案;目前,国家林业局正在组织编制《全国极度濒危野生动物拯救恢复计划》和《全国珍稀特有两栖爬行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方案》,即将开展全国第二次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云南省作为生物多样性大省,要积极争取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和资金。骥按帜爾兗桂民2、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投入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属公益性事业,保护、科硏、监测、宣教等建设投资主要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预算内拨款,除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金外,省、州、县各级政府要将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保护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护和管理所需资金列入当地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予以安排,层层落实,确保稳定的资金来源。加导闊骋艳捣脛。3、积极探索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在现有国家和省级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基础上,结合云南实际,积极探索水电、矿产、旅游、生物等产业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作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魁鹄夺顺馳慫餞。4、积极争取国家和云南省科研项目经费,加强相关研究依托省内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技术力量”做好极小种群物种的科硏项目立项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内科硏经费,加强对极小种群物种的科学研究和保护工作。榄闻团皱鹏總翻。5、全社会募集资金依托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向全社会募集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资金。同时,密切与NGO的联系,积极争取国际、国内合作项目,拓展资金渠道。逊输吴贝义蝶國鳩。6、整合资金,统筹安排各级主管部门应整合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物多样性等国家重点生态保护工程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做到统筹安排,重点倾斜/力求实效。幀觇匮骇俺红卤齡。九'优先活动针对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按照实现拯救保护总体目标的要求,比较规划项目的重要性、紧迫性、可操作性和成效性,遴选出〃双二十"物种,即20个野生植物种和20个野生动物种”共40个物种优先进行保护z在保护地体系建设、种质资源保存、种源培育、保护能力建设、科研监测体系建设、合作与交流、宣教体系建设等7个主要领域开展21个具体行动作为优先行动,详见《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紧急行动计划(2010~2015)》。誦终决懊区软倆侧。十、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1.提高认识,加强对极小种群的领导.组织和管理工作各级政府及职能管理部门应提高对极小种群物种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的保护管理工作,做好部门间的协调,组织开展本底调查,制定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实施计划,检查实施情况,加强跨行政区域的物种联合保护,并对实施进行全过程指导和监管,做到及时堵漏,防微杜渐。医涤侣綃啥睞齒办。2.理顺体制,建立健全极小种群物种保护管理责任制省林业厅与各州县应理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体制,切实按照有关程序,遵循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内的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应由专人负责;自然保护区以外分布的,可组织报批建立保护区(保护小区、保护点)等”或由当地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成立专职或兼职保护机构”负责该地极小种群物种

的保护、建设和管理”保障每一个野生种群都有相应的保护管理责任机构和责任人。胪为为遙头竝鳍啰。(二)法规保障1、严格执法,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行为严格执行《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环境保护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云南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云南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细则》、《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加强野生动植物的源头管理,提高基层管理部门普法宣传和执法力度,强化法律监督,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经营利用的执法监管。对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打击,保护管理部门要积极组织森林公安部门开展专项打击行动。捣凑鶴血堰烛罵奖。2、制走、修改和主善有关法规怀娥颐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强度越来越大,一些较早制定的保护法规很难适应新的保护管理需求,因此”修改和完善《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迫在眉睫。同时尽快制定并颁布《云南省野生植物保护条例》,重新修订和公布《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通过相关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使我省野生动植物保护更加有法可依,提高保护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怀娥颐竦。(三)政策保障1、建立保护管理目标责任制各级政府和职能管理部门应明确极小种群物种保护管理目标,落实责任,实施单位要加强合作与交流,同时层层建立保护管理目标责任制,把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工作作为重点关注的内容列入议事日程。伞鉛贴荣擬涼閨悬。2、建立规范管理政策对于极小种群保护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按规划立项,按项目进行动态管理”按设计组织施工”按进度安排建设资金,按成效进行考核。涛貶骑镁晋様链猷。3、充分利用国家现行政策利用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森林生态补偿等国家正在实施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和资金,积极为保护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提供保障。对于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原生土地是集体林地的’优先安排资金,可以通过协议管理、置换、转买、转包、租赁等形式,取得管理权限,并保障农民利益。钿蘇饌華檻棉鐵样。4、开展社区共管,对社区发展给予倾斜对自然保护区、物种保护小区、保护点积极开展社区共管,在扶贫、水利、交通、卫生、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给与周边社区一定的政策性倾斜,扶持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缓解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推动社区参与极小种群物种的保护管理,创造良好的保护工作环境,促进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和谐。飲卵風怕浇耶适泞。(四)监督与评估保障1、建立监督机制,保障极小种群保护措施的落实由省林业厅保护处牵头,成立野生动植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定期开展野生动植物现状及保护利用情况的考察和调研,听取专家对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保护行动的建议和意见。委员会同时监督极小种群各项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鳩櫛頁詩燦砂澜。从体制、机制、制度入手,通过一系列配套的制度、办法,管理和规范极小种群物种保护措施的落实,并通过电视、电影、广播、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极小种群物种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与保护管理现状,管理的目标和进度,让公众充分认识保护生物物种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使公众有参与权和监督权。嗫奥関頷玻蹊讷瓒。对已建的保护项目必须抓好内外部监督制度的落实;对在建或待建的保护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标准组织设计和施工,实行监理制度,资金报账制度等,每年对建设情况进行现场检查、考核和评估,加强质量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财务要接受上级项目管理机构、同级财政、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和审计,确保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扌户行动顺利实施。虚騒宠確峻謙祷。2、建立评估体系,保障保护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依托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西南林学院等现有科研单位、规划单位和大专院校以及自然保护区等,充分利用现有科研设施设备及相关人员,加强合作,建立可量化的极小种群物种保护、管理、科硏等指标体系,通过对指标完成率的统计分析,不断进行保护管理措施制定、执行、评估和改进等,并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科研、科技成果,逐步健全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质量、完善管理体系。與顶鍔笋类護蛛纪。十一'前景展望云南省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省份,又是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的地区之一,近几十年来由于诸多原因导致许多物种沦为极小种群,其中很多具有很高经济价值和利用前景的物种。这些物种一旦消失,将严重削减我省动植物区系组成的特色和优势,不仅影响我省“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的声誉,甚至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自然平衡,影响到其生态功能的发挥,更有甚者会导致灾难性影响,将影响到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生存与发展。結釋縫跄絞塢繭绽。通过规划的实施,极小种群拯救保护行动各项措施得以具体落实,从而消除或减缓物种致濒因素以及不利影响,使极小种群物种生境得到改善,部分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的种群和种群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一定程度上改善我省极小种群的生存状况,填补我省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种群及生境保护的空缺,促进我省野生生物资源的恢复和扩增,实现生物资源永续利用。沁踰缥评伽。野生动植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无可替代的一部分,保护无国界,留住美好自然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通过“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行动”的实施,引进最新的科研成果,采取各种先进的技术与措施,不仅能从整体上提高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时采取不同的方式加大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极小种群保护的宣传力度,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社会各界、世界环保组织对我省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的关注;通过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意义的宣传、技术培训、推广,提高社会公众尤其是社区群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水平和关注度,提高全社会保护意识,并逐步自觉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爷缆矩學腌厕綁殛。“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行动”的实施对我省濒危物种实施抢救性保护措施,让一部分具有重要生态、经济、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极度濒危物种解除或部分解除濒危状况,使我省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是我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实际行动,有利于提高中国在世界的声誉,更重要的是为我国未来生物产业、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其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不可估量。锂炽逾•错萨蝦窦补。

附表1野生植物极小种群物种表序号中文名拉丁名保护级别濒危等级IUCN评价种群数量主要分布地在国内仅云南分布护区内有分布1法斗观音座莲Angiopterissparsisora11极危CR3I'l.西畴分布区狭窄,2二回原始观音座莲Archangiopterishipinnata11极危CR分布而积300hin2马关、麻栗坡分布区明显缩3*玉龙蕨SorolepidiumglaciateI极危CR分布而积150hin2丽江、香格里拉、德钦分布区海拔极小。4天星蕨Christenseniaassamica11极危CR10株金平、河口发现地种植大更新不良,植株5▲浪南苏铁Cycas•FDiannanensisI极危CR分布而积5511X112个旧、蒙自、屏边、河口人为开垦种植6▲灰干苏铁Cycas•FhongheensisI极危CR分布而积21Ohm:个旧原生植被遭到7▲谭清苏铁CycastangingiiI濒危EN分布而积4838hm2绿春是工境人为破坏S长柄叉叶苏铁C)caslongipetiolulaI极危CR124株个旧、屏边.河口I'l然更新幼苗9▲多歧苏铁Cycas•FmultipinnataI极危CR1360株个旧、蒙自、屏边、金平、河口分布区域极为10▲多羽苏铁Cycas•FmultifrondisI极危CR不详个旧、蒙自分布区狭窄,11▲长叶苏铁CycasdolichophvllaI极危CR3000株河口、屏边、文山、马关星散分布,生12▲叉砲苏铁CycassegmentifidciI濒危EN1000株广南、富i星散分布,生13▲巧家五针松PinussquamataI极危CR29株巧家是是种子发芽势弱14*▲毛枝五针松Pinuswangii11极危CR87株西畴、马关、麻栗坡生态系统脆弱15云南穗花杉AmentotaxusvunnanensisI极危CR3499株个旧、屏边、河口、富宁、麻栗坡、西畴I'l然繁殖能力16早地油杉KeteleeriawophilaI濒危CE极少新平、元江分布面积极其临灭绝的危险17▲水松GlyptostrobuspensilisI极危CR1株汀j人为干扰大,存。18*▲华盖木ManglietiastnimsinicumI极危CR9株西畴、马关、金平生境脆弱,天频繁。19毛果木莲ManglietiaventiiII极危CR<50株屏边、河口、金平天然更新困难20馨香木兰MagnoliaodoratissimaII极危CR极少广南、丘北、西畴过度砍伐,生21圆叶玉芝Magnoliasinensis11极危CR分布面枳431mr宣威过度砍伐剥皮22亮叶木莲Manglietialucida极危CR<200株屏边天然更新困难23显脉木兰Magnoliaplumerophlebia极危CR200株马关天然更新困难24大叶木莲ManglietiamegaphvllaII极危CR极少马关、麻栗坡、西畴天然更新困难25壮丽含笑Micheliantagnifica极危CR50-60株泸西结实率低,种26地枫皮llliciumdifengpiII极危CR极少河口、绿春、富宁、麻栗坡、西畴是种子寿命极短27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is11极危CR306株嵩明.彝良.威信、大关.永善、绥江.盐津、屏边、金平、元阳.蒙白、麻栗坡、大理繁殖率低,天28▲观光木Tsongiodendronodomni11稀少50株麻栗坡、西畴分布区狭窄,垂。29连香树Cercidiphyllumjaponicum11极危CR分布而积50hiir巧家、镇雄、水富、绥江结实率低,幼

序号中文名拉丁名保护级别12IUCN评价种群数量主要分布地在国内仅云南分布护区内有分布30▲淇南风吹楠HorsfieldiatetratepalaII濒危EN4100株河口、金平、绿春、功腊、澜沧热区开发,人;31*A云南肉豆蔻MyristicayunnanensisII濒危EN1074株景洪、功腊、金平遗传基因窄,动频繁。32▲五裂荧连CoptisquinquesectaI极危CR1800株金平群众采集作为33藤枣EleutharrhenamacrocarpaI极危CR1679株思茅、啟洪资源虽少。34兴▲云南蓝果树NyssavimnanensisII极危CR分布而积lOhiir景洪、思茅分布区狭窄,35蒜头果MalaniaoleiforaII极危CR3310株广南、富宁种子大而不易36土沉香AquilariasinensisII极危CR7679株景洪、功腊天然更新困难37*▲浪桐CraigiayunnanensisII极危CR50株西畴.麻栗坡.马关、屏边、河口、金平、墨江、绿春.墨江、盈江.陇川、潞西.瑞丽、泸水果实种子数目38云南金花茶CamelliafascicularisII极危CR不详个旧、河口、马关开花结实少,更39▲大树杜鹃RhododendronprotistumII极危CR500株高黎贡山(分布两个县域)生长缓慢,年340多毛坡垒HopeamollissimaI极危CR490株屏边、绿春、河口、马关、金平种群分布区很41版纳青梅Vaticaxishuangbannaensis不详景洪、功腊、砌海分布灘窄,生42水▲萼翅藤CalycopterisflorihundaI极危CR1403株盈江是人畜活动频繁43榄DiploknemayunnanensisI濒危EN极少盈江分布范闱狭窄44金丝李GarciniapaucineivisII极危CR200株麻栗坡、河口、马关个体稀少,竞45▲景东翅子树PterospermumkingtungenseII极危CR25株景东人这干扰严重难。46▲紫檀PterocarpusindicusII极危CR50株普文、河口、景洪均为逸生,威47西畴青冈Cyclobalanopsissicltourensis稀有5株个体稀少,竞48富民枳Poncitruspolyanclra稀有<10株富民个体稀少,竞49秃叶贺漿PhellodendronchinenseII极危CR分布面积30hin2维西、大理稀少,竞争力50兴▲云南金钱械DipteroniadyerianaIICR1807株屏边、蒙自、文山、富宁种群数虽少,难51漾涣械Aceryanghiense稀有4株漾湃是个体稀少,竞52伯乐树BretschneiderasinensisI极危CR109株元江、蒙白.屏边、砚山.富宁、西畴.思茅、铢东、劭海、南涧结实率少,更53*▲喙核桃AnnamocatyasinensisII极危CR68株富宁、麻栗坡、西畴、广南物种生态适应54八蕊单室茱萸Mastixiaeuonymoides濒危极少劭海、思茅菜阳河(仅见1株)森林被砍伐。55小果单室茱萸Mastixiamicrocarpa3株丽江处于保护区边:果标木,屈于56菜阳河柿Diosrtroscaivan^heensis不详思茅57*▲紫荆木Madhuca)asquie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