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位代码:10280单位名称:上海大学联系电话:02166133763传真:02166132245地址:上海市上大路99号上海大学研招办(200444)网址:/Main.aspPAGE45-目录一、学校概况 2二、报考须知 3三、专业介绍及考试科目030301社会学 5030303人类学 6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8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9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11050302传播学 12050403美术学 13050406电影学 16060107中国近现代史 17070100数学 19070205凝聚态物理 22070208无线电物理 23080100力学 24080200机械工程 25080502材料学 28080602钢铁冶金 3008080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32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32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 34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36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38081402结构工程 39083002环境工程 41120100管理科学工程(一级学科) 42四、上海大学201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汇总表 44
学校概况上海大学是一所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现有专任教师、科研人员近3000人,其中教授428人,副教授765人,包括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10人,博士生导师400余人。
1922年,在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建立了上海大学,校长为于右任,教务长为瞿秋白,学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五年后,因国共分裂而停办。1994年5月,上海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于1958年)、上海大学(成立于1983年)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9年)合并,组建为上海大学。上海大学广大师生立志继承与发扬二十年代“老上大”的革命传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做出更大贡献。
1983年,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钱伟长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1994年续任上海大学校长。他独树一帜的教育思想和治校方略为学校开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新局面,推进学校事业日新月异。如今的上海大学,无论是办学水平与效益,还是整体办学条件在全国高校中都已跻身先进;“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校训和“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弘扬光大、生生不息。
依托多学科的综合优势、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良好的教学与科研支撑条件以及独特的教育理念,上海大学的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斐然。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的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设立了研究生短期出国访学及出席国际会议奖励基金,设立了研究生创新基金,参加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研究生赴欧美等国的世界著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或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并定期承办由上海市学位办主办的“上海研究生学术论坛”或“研究生暑期学校”等等。上海大学的毕业生素以“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与人相处好、发展后劲足”而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在新世纪,上海大学将继续弘扬优良传统,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不断优化富有上大特色的办学模式,建立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高层次人才教育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努力朝着国内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迈进。上海大学学科点及科研情况上海大学科研实力在全国高校中处于先进水平。现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和高新技术开发区,还有各种研究所、研究中心100多个。学校近五年,科研经费一直位于全国高校前20位,国际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的学术论文数一直位于全国高校30位左右。上海大学在2009年中国大学综合排名41位。根据《2010中国大学评价》,上海大学综合排名位列第38位;在2010年亚洲大学排名中,上海大学位列139位,居中国大学前20位。根据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数据库统计,上海大学科研竞争力排名全国第23名,上海市第3名;物理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在全球科研机构中排名均进入了前1%。报考须知一、关于报名(一)报考资格1.持有香港、澳门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和“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的香港、澳门考生或持有“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的台湾考生。2.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须具有与内地(祖国大陆)硕士学位相当的学位或同等学历,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3.品德良好、身体健康。4.有两名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的学者书面推荐。(二)报考类别:1.自费全日制研究生2.自费兼读(在职)研究生(三)收费标准按教育部统一规定收费(四)报名地点:北京: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联系人:秦彦超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邮政编码:100081
电话:(010)68945819,图文传真:(010)68948227
广州: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联系人:曹刚
地址:广州市中山大道69号,邮政编码:510631
电话:(020)38627813,图文传真:(020)38627826
香港:京港学术交流中心联系人:邹重华
地址:香港铜锣湾摩顿台5号百富中心16楼电话:(00852)28936355,图文传真:(00852)28345519
澳门:澳门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联系人:伍荣基
地址:澳门巴掌围斜巷19号南粤商业中心8楼电话:(00853)28345403,图文传真:(00853)28318401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可任选一地报名,并在该报名点安排的考场参加初试。(五)报名时间:2010年11月20日至12月19日二、关于考试入学考试分初试、复试两个阶段。(一)初试报考博士生须应试一门外国语及报考专业指定的两门业务课,均为笔试。笔试各科目的考试时间均为三小时,满分各为100分.初试时间:2011年4月9日至10日(二)复试复试分数线、复试时间及地点另行公布。三、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邮编:200444电话:(021)66133763,(021)66134020欢迎访问我校主页中研究生部网站:四、学院所在地址:文学院、理学院、美术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环境及化学工程学院、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邮编:200444电话:(021)96928188转各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土木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上海市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地址:上海市闸北区延长路149号邮编:200072电话:(021)96928188转各学院3.数码艺术学院地址:上海市城中路20号上海大学数码学院邮编:201800电话:(021)96928188转各学院注:以上报考须知若与教育部今后颁布的规定有不符之处,须按教育部的规定执行。030301社会学上海大学社会学学科是全国四个社会学国家重点学科之一,是上海市优势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之一,建有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上海市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办有大陆高校社会学专业学术刊物《社会》。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55岁以下教师除一人为硕士其余均有博士学位;学术梯队完整,特别是在组织社会学、社会网络与社会分层、社区研究等方向拥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学者;师资来源合理,海外背景的教师占全部教师的30%。近五年以来,本学科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13项,其他课题100余项,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00多篇,专著40多种,参与中央和省市级政府部门的决策咨询30余种。上海大学社会学学科同国外知名社会学学术机构建立了广泛而深远的学术合作、人才交流和学生交换关系,为本专业学生的海外深造创造了良好条件。除上海大学和国家层面的各种奖学金以外,上海大学社会学学科还专门设立了“费孝通奖学金”,通过奖学金、学术论文评奖、项目资助等方式激励和支持一心向学、具有培养前途的优秀研究生的成长。本博士点是在2000年经由国家批准建立的上海市第一个社会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专职博士生导师8人,挂靠、兼职博士生导师多名。本学科在社会学的比较分析、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主要研究方向有:组织决策分析、社会分层与社会网络研究、城乡社区研究、社会文化研究等。组织决策分析主要研究现发达工业社会中的组织运行方式,以及不同行动体系之间的抗衡机制;社会结构研究方向从社会资本、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视角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分化与重组进行基于大规模问卷调查的定量分析;城乡社区研究将横跨城市社会学与乡村社会学两大分支,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提出的社会前沿问题;社会文化研究方向将注重于文化传统、宗教、法律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研究,审视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宗教、法律等层面的互动关系。一、研究方向01城乡社区研究02组织决策分析03社会结构研究04社会文化研究
二、指导教师:沈关宝(01方向)、李友梅(02方向)、仇立平(03方向)、张文宏(03方向)、陆小聪(04方向)、张敦福(04方向)、张海东(03)、董国礼(04方向)本校挂靠:金波(04方向)校外兼职:杨俊一(02方向)、孙立平(02方向)、李培林(02方向)、黄平(02方向)、李汉林(02方向)
注:杨俊一、孙立平、李培林、黄平、李汉林等本年度不招生三、考试科目1.英语或法语或日语或俄语或德语2.社会学理论与方法3.社区研究(01方向);组织社会学(02方向);社会网络和社会分层(03方向);文化社会学(04方向)四、参考书目《社会学名著提要》(第一版)谢立中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社会学》(第十版)[美]波普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社会学主要思潮》[法]雷蒙·阿隆华夏出版社2000年《社会学二十讲》[美]杰弗里·亚历山大华夏出版社2000年《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李沛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社会研究方法》仇立平,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01《共同体与社会》[德]滕尼斯商务印书馆1997年02《组织社会学及其决策分析》李友梅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03《社会网分析讲义》罗家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03《社会资本》林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03《社会分层》[美]格伦斯基华夏出版社2006年03《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美国社会学者分析中国》边燕杰主编,三联书店2002年04《解读社会——文化与结构的路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周怡著2004年04《文化社会学:浮现中的理论视野》(美)克兰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030303人类学上海大学社会学学科是全国四个社会学国家重点学科之一,是上海市优势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之一,建有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上海市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办有大陆高校唯一一本社会学专业学术刊物《社会》。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55岁以下教师除一人为硕士其余均有博士学位;学术梯队完整,特别是在组织社会学、社会网络与社会分层、社区研究等方向拥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学者;师资来源合理,海外背景的教师占全部教师的30%。近五年以来,本学科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13项,其他课题100余项,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00多篇,专著40多种,参与中央和省市级政府部门的决策咨询30余种。上海大学社会学学科同国外知名社会学学术机构建立了广泛而深远的学术合作、人才交流和学生交换关系,为本专业学生的海外深造创造了良好条件。除上海大学和国家层面的各种奖学金以外,上海大学社会学学科还专门设立了“费孝通奖学金”,通过奖学金、学术论文评奖、项目资助等方式激励和支持一心向学、具有培养前途的优秀研究生的成长。上海大学人类学学科拥有华东地区唯一的人类学博士点。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现有教授5名,博士生导师5名,副教授5名,并有一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骨干教师。本学科共承担科研项目33项,其中国家项目10项,拥有社会调查研究基地9个,与国内外人类学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学术合作与交往。本学科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和人才培养,主要研究方向有经济人类学、法律人类学、社区文化及其变迁、族群人类学。本学科重视人类学的理论训练和人类学田野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强调学生需要掌握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广泛阅读各种民族志与地方文献,并从事扎实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工作。一、研究方向01经济人类学02法律人类学03社区文化及其变迁04族群人类学二、指导老师李友梅教授(03方向)、沈关宝教授(03方向)、张江华教授(01方向)、张佩国教授(02方向)、巫达教授(04方向)注:李友梅教授、沈关宝教授本年度不招生。三、考试科目英语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文化人类学与中国研究四、参考书目《西太平洋的航海者》(英)马林诺夫斯基梁永佳等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努尔人》(英)埃文思-普里查德褚建芳等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法)涂尔干渠东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礼物》(法)莫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古代法》(英)梅因商务印书馆《江村经济》费孝通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文化的解释》(美)克利福德·格尔兹纳日碧力戈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王铭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文化人类学》(第十版)(美)威廉·A·哈维兰瞿铁鹏、张钰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共同体与社会》(德)滕尼斯商务印书馆1997年《小地方,大论题:社会文化人类学导论》(挪威)托马斯·许兰德·埃里克森董薇译周大鸣校商务印书馆2008年《人类学历史与理论》(英)艾伦·巴纳德(AlanBarnard)王建民、刘源、许丹译华夏出版社2008年《人类学家的文化见解》(美)杰里·D·穆尔欧阳敏、邹乔、王晶晶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人类学的四大传统:英国、德国、法国和美国的人类学》(挪威)弗雷德里克·巴特、(奥)安德烈·金格里希、(英)罗伯特·帕金、(美)西德尔·希尔弗曼高丙中、王晓燕、欧阳敏、王玉珏译商务印书馆,2008《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美)埃里克·沃尔夫赵丙祥、刘传珠、杨玉静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族群性与民族主义:人类学透视》(挪威)T.H.埃里克森王亚文译敦煌文艺出版社2002年《族性》(美)斯蒂夫·芬顿劳焕强等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030505思想政治教育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强烈责任感的高级优秀人才。具体要求为: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具有较为全面而扎实的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基础;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方法,深入认识人格素质养成和思想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动态与最新成果,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水平研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思维和相应的实际工作能力;能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或者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大中型企业中从事相应的研究、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一、研究方向01社会转型与新时期道德建设02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0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04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0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二、指导老师王天恩、刘铮、陶倩、陈新汉、忻平、张丹华、宁莉娜、董有德、沈瑞英、崔宜明、杨俊一注:宁莉娜、董有德、崔宜明、杨俊一本年度暂不招生三、考试科目1.英语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四、主要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2000《毛泽东思想基本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2001《邓小平文选》(1-3),人民出版社,1994《江泽民文选》(1-3),人民出版社,2006《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陈万柏//张耀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1;《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张耀灿等著人民出版社2006-5-1050105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主要由古代文学教研室、清民诗文研究中心、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组成。从1978年的复旦大学分校开始的32年来,本历届学科带头人与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学科于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已形成了元明清文学、唐宋文学、先秦两汉文学、文学史学、古代汉语与文学(汉语史)、俗文学等六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研究方向主要采用个案研究与整体观照相结合、理论探讨与文献整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向近世发展演化的历程,特别是明清晚近以来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学与西学(包括日本)的碰撞和融合;清理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轨迹,打通文学古今演变的研究,以贯通求创新;探索戏曲与小说的艺术特征与发展规律,为繁荣今日的文艺事业服务。目前,已形成了诗学理论与文献研究、上海地方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理论研究、戏曲与小说等三个重点研究领域。唐宋文学研究方向主要在文学史学理论的宏观指导下,从整体上深入探讨唐宋文学的发展进程、渊源与影响。既注重从文体、时段、作家、作品等角度切入,更重视唐宋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承上启下地位及与历代文学关系的考察,强调“史”的贯通意识;既认真继承发扬传统经验和方法,又积极关注国外相关学术思想,注意吸收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思路,并努力在实践中融会贯通,以形成一套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与国际同行对话的研究模式。目前,已形成了唐代文学的总体与分体研究、词学理论与文献研究等两个重点研究领域。先秦两汉文学研究方向一直致力于在继承和发扬国内外优秀研究传统的基础上,注重将小学、经学、史学、文学与文献学结合,进行文学本体研究;注重将传世文学文献与新出土文学文献结合,进行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注重将历史文献与文学文献结合,进行文学创作历史文化背景研究。目前,已形成了经学、诸子学、史传文学、文体学等四个重点研究领域。文学史学研究方向是对古典文学研究,特别是百年来中国文学史教学与研究的理论性探索,拟从本体论、方法论、文学史建构的主体、史料学、编纂学、形态学等方面,概括中国文学史学的基本特征,探讨中国文学史学的发展趋势,尝试建立一套与西方文学史学交流的话语体系。古代汉语与文学(汉语史)方向致力于从语言学的角度——诸如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观照古代文学文本,以探寻汉语发生发展的轨迹及其规律,注重断代语言、专书语言的描写与解释,注重语言的历史性和系统性,方法上注重古代汉语与当代汉语方言、民族语言的比较,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目前,本研究方向有上古汉语与文学和近代汉语与文学两个研究重点。俗文学研究方向主要是在先进的文艺理论的指导下,考察以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为主要形式的俗文学的发展历程、演变规律,探索俗文学与政治、经济、宗教等各种因素的关系,考述杰出的俗文学家的生平经历与突出的贡献,分析不同形式的俗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在思想与艺术上的特点,特别关注至今仍有生命力并为当代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俗文学的形式,为繁荣今日的文艺事业服务。目前,已形成了一支在戏曲、小说、民间文学等领域成绩斐然、生气勃勃、协调发展的学术队伍。一、研究方向01元明清文学02唐宋文学03先秦两汉文学04古代汉语与文学(汉语史)05俗文学二、指导教师01.元明清文学张寅彭教授、孙小力教授、饶龙隼教授02.唐宋文学董乃斌教授03.先秦两汉文学邵炳军教授04.古代汉语与文学(汉语史)杨逢彬教授、薛才德教授05.俗文学朱恒夫教授注:林国良本年度不招生三、考试科目1.英语或日语或俄语任选
2.中国文学史
3.元明清文学(01方向);唐宋文学(02方向);先秦两汉文学(03方向);古代汉语与文学(汉语史)(04方向);俗文学(05方向)注:同等学力考生需加试政治理论课及两门本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程(在中国历代文学文献学、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中任选)
四、参考书目:1、专业基础课《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总社,2007年2、专业课01.元明清文学《元代文学史》邓绍基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清诗史》严迪昌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中国文学批评史.宋金元卷》顾易生、蒋凡、刘明今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中国文学批评史.明代卷》袁震宇、刘明今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中国文学批评史.清代卷》邬国平、王镇远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中国文学批评史.近代卷》黄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02.唐宋文学《唐代文学史》乔象钟、陈铁民、吴庚舜、董乃斌主编,1995年《宋代文学史》孙望、曹济平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傅璇琮主编,辽海出版社,1998年03.先秦两汉文学《诗经文献研读》邵炳军主编,广西师大出版社,2010年《左氏春秋文系年注析》邵炳军、梅军撰,广西师大出版社,2008年《先秦文学史》褚斌杰,谭家健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中国散文史》上册郭预衡著,上海古藉出版社,2000年《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先秦秦汉卷》郭预衡主编,上海古藉出版社,2007年04.古代汉语与文学(汉语史)《积微居小学述林全编》杨树达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汉语史稿》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殷墟甲骨刻辞词类研究》杨逢彬著,花城出版社,2003年《汉藏语言研究》薛才德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05.俗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宋元戏曲史》王国维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人民出版社,1981年《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汉城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上海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始建于1978年。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学科发展非常迅速,现已建立起包括6名正教授(其中5名博士生导师)、总数为16人的专业梯队。这个梯队有两个特点:一、队伍年轻,教师平均年龄41岁,且45岁以下者均已获得博士学位;二、拥有一批在国内乃至海外相当活跃的学者,如王晓明、蔡翔、王光东和葛红兵等。截至2006年12月为止,该专业共出版个人学术著作的单行本65种;25篇论文被译成英、日、韩文在海外发表;共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32个;赴国外讲学和参加学术会议55人次。本专业目前已开设有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乡土文化、性别、媒介与文学研究、小说理论与批评实践等4个研究方向。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方向注重学理研究与现实问题的紧密结合,以开阔的视野,结合新的研究方法,将传统的文学研究置放到不断加剧的社会“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来思考,以便能更加有效的确认和回应当代社会剧变所呈现的新的文学、文化和精神问题,同时也希望能扩大现代文学研究的领域,激活它的潜力,焕发整个学科固有的特色,协助将它推向一个能对当代生活发挥更大影响的位置。中国现当代文学写作与思潮研究从本学科现以取得的诸多成果的基础上,拓展新的研究范式,突出从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化话语、话语谱系及分类、中西文学批评之比较、文学话语的接受与变异、文学观念对文学史现实的参与、叙事伦理研究等多种角度,对20世纪以来的文学理论与理论思潮予以重审,以促进和丰富中国现代文学思想史的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民间文化主要研究民间文化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生成、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乡土文化、启蒙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的联系中,讨论乡土文化作为知识分子的精神资源对现代文化的生成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性别、媒介与文学研究,致力于通过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仔细研读,从性别和媒介的不同角度,确立新的研究范式。小说理论与批评实践方向致力于从不同的(包括“类型”)角度研究中国现当代小说,确立小说新的形式理论架构,展开丰富多彩的小说批评,形成小说研究新的理论及批评生长点。一、研究方向01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02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乡土文化03性别、媒介与文学研究04小说理论与批评实践二、指导教师王晓明、蔡翔、葛红兵、王光东、董丽敏、曾军、闵冬潮三、考试科目1.英语或日语或俄语(任选)2.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3.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01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乡土文化(02方向);性别、媒介与文学研究(03方向);小说理论与批评实践(04方向)四、参考书目《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论集》蔡元培等上海书店影印1982《中国新文学史稿》(上下册)王瑶上海文艺出版社1951-19531982再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修订版上下册)王晓明主编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301《文化研究读本》罗钢刘象愚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02《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特雷.伊格尔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02《文学理论》卡勒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02《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许志英丁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03《民间文艺学及其历史》钟敬文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03《陈思和自选集》陈思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03《朴素之约》(自选集)王光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04《正午的诗学》葛红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备注: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的考生,报名时同时提交一份研究设想(2000-3000字),用E-mail的方式发给所要报考的博士生导师。此份设想仅作面试参考,不计入任何考试成绩。050302传播学上海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传播学专业是国家2006年批准设立的博士授予点。
新闻传播学科现有教授15名,博士生导师6名,副教授18名,具有博士学位的骨干教师18名。目前,该学科共承担科研项目21项,其中国家项目4项,与英国、美国、法国等10多个国家的高校保持学术交往,互派学生和老师。本学科近五年出版学术专著50余部,发表论文400余篇,获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奖6项。
本学科在传播学基础理论研究、传播学实证研究、传媒经济研究、国际传播研究等领域已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本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传播理论与方法,中国传播思想研究,广播电视新闻,传媒经济与文化产业,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流。
一、研究方向:01传播理论与方法(戴元光、郑涵)02中国新闻与传播思想研究(戴元光、许正林)
03中外传媒制度研究(郑涵戴元光)04新媒体研究(吴信训、张咏华)
05传媒经济与文化产业(吴信训、金冠军、张敏、查灿长)
06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流(张咏华、许正林)
二、指导教师:戴元光、吴信训、张咏华、金冠军、许正林、郑涵、张敏、查灿长
三、考试科目:1.英语或日语(03方向兼日语)
2.传播学理论
3.传播学研究方法(01方向);中国新闻与传播思想史(02、03方向);新媒体(04方向);媒介经济学(05方向);国际传播(06方向)
四、主要参考书目:《传播学概论》威尔伯.施拉姆等著新华出版社84年版《自由史论》阿克顿著译林出版社01年版
《传播学通论》戴元光金冠军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07年版
《中国传播思想史》金冠军戴元光主编交通大学出版社05年版
(01)《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戴元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08年版
(01)《媒介分析技巧》阿瑟.阿萨.伯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05年版(02)《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陈力丹著复旦大学出版社03年版(02、03)《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02版(03)《当代西方传媒制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08版(04)《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美)仙托.艾英戈唐纳德.K.金德新华出版社04年版
(04)《美国新闻史》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著新华出版社01年版
(05)《现代传媒经济学》吴信训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05年版
(05)《中国传媒经济研究1949-2004》吴信训金冠军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04年版(05)《经济学》第18版,萨缪尔森著,萧琛主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版。
(06)《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81年版
(06)《欧洲传播思想史》许正林著三联书店05年版050403美术学上海大学美术学专业是2006年国家批准的上海市第一个美术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上海市首批设立的教育高地。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19名,拥有一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骨干教师。学科学术带头人及学科骨干成员长期从事本领域的前沿研究,学术力量雄厚,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近三年,该学科共承担科研项目42项,其中国家项目10项,科研经费3000多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共87部,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23项,省部级奖24项。本学科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艺术院校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往。本学科在美术学理论研究、比较分析以及社会功能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色。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美术理论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世界美术史论、中国美术史论、艺术理论与批评、艺术教育、艺术市场与管理研究等),美术创作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艺术创作及理论研究),城市公共艺术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公共艺术文化、视觉艺术、数码艺术研究等)。本学科旨在培养在艺术学科方面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创造性的、独立研究工作能力的高级美术人才,2011年我校继续面向全国招收博士研究生。一、研究方向01美术理论研究02美术创作研究03城市公共艺术研究二、指导老师01方向:潘耀昌(教授)、曹意强(教授)、陈平(教授)、徐建融(教授)、顾平(教授)、李超(教授)、张建军(教授)、陈燮君(教授)罗宏才(教授)、02方向:邱瑞敏(教授)、姜建忠(教授)、章德明(教授)王孟奇(教授)、卢辅圣(教授)、03方向:汪大伟(教授)、仲星明(教授)、黄建平(教授)、邹其昌(教授)、王洪义(教授)注:被录取的考生均为秋季入学
三、考试科目1.英语或日语或俄语(根据报考导师任选一门)2.美术学通论3.美术学专题1(01方向);美术学专题2(02方向);美术学专题3(03方向).注: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①中外美术史②专业论文写作或①多媒体理论②专业论文(加试需出具相关专业资质证书)
四、参考书目美术学通论:《中国美术史》,洪再新,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中国近现代美术史》阮荣春胡光华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艺术发展史》,贡布里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西方美术理论文选》(上、下册),迟轲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中国画论选读》,俞剑华,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美术学专题:(参考书目根据报考方向和导师要求不同)1、潘耀昌:TheSocialHistoryofArt,ArnoldHauser,1957,VintageBooks,或新版或译本;《美术史与观念史》,范景中、曹意强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演进与运动》,郑工著,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走出巴贝尔》,潘耀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西方美术史学中的中国山水画》,詹姆斯•埃尔金斯(JamesElkins)著,潘耀昌、顾泠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2、陈平:《艺术发展史》,贡布里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美术史的形状》第1卷,范景中主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西方美术史学史》,陈平,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外国建筑史——从远古至19世纪》,陈平,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3、徐建融:《中国画的传统与21世纪》,徐建融,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潘天寿,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版;《大风堂中的龙门阵》,张大千,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水墨画》,谢稚柳,上海书报出版社,2003年版;《传统的兴衰》,徐建融,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版;《古书画鉴定概论》,徐邦达,上海人民美术出社,2000年版;《书画心画录》,学林出版社,2007年版;4、顾平《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洪再辛选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6月版;《风格与世变》,石守谦著,北大出版社,2008年7月版;《美术丛书》,邓实、黄宾虹编纂,凤凰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美术与考古》,颜娟英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5月版。5、李超《中国西画五十年》,朱伯雄、陈瑞林编著,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12月出版。《中外美术交流史》,王镛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东西方美术的交流》,(英)苏立文著,陈瑞林译,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潘耀昌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中国早期油画史》,李超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6、张建军《中国绘画通史》,王伯敏著,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中国画论史》,张建军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7、曹意强、陈燮君:《艺术管理概论》,曹意强主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ManagementandtheArts》(ThirdEdition),WilliamJ.Byrnes,Focalpress,2003,USA《管理学》,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1998。8、罗宏才《中国佛道造像碑研究》,罗宏才著,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年。《探寻碑林名碑》,罗宏才著,三秦出版社,2006年。《艺术市场学概论》,李万康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艺术品拍卖与投资实战教程》,祝君波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向艺术致敬:中国与美国的视觉艺术管理》,(美)简·杰弗里、余丁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国宝春秋·碑帖篇》,罗宏才著,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11月。9、邱瑞敏《中国现代油画史》,李超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西方美术史十讲》,朱伯雄,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0、姜建忠《艺术哲学》,丹纳(法国)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东方学》,爱德华·W.萨义德著,王宇根译,\o"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歌德谈话录》,爱克曼著,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艺术的阴谋》,河清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11、章德明《20世纪中国艺术史》,吕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艺术的阴谋》,河清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著,沈阳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艺术的历史与修正》,吕澎著,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艺术材料的遐想》,张元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新具像艺术》,曹小欧著,中央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12、王孟奇《画论丛刊》,于安浪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版;《中国书画论丛书》,潘印告主编,湖南美术出版社13、卢辅圣:《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俞剑华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版;《中国绘画通史》,王伯敏著,三联书店2000年版;《历史的象限》,卢辅圣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版。14、邹其昌《设计美学》,徐恒醇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造物之美》,李砚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技术史》,辛格等著,王前孙希忠主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西方艺术批评史》,文图里著,迟轲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中国思想通史》,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2001年《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美术史与观念史》,范景中、曹意强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城市发展史》,(美)芒福德(MumfordLewis)著,宋俊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5、王洪义《视觉思维》,阿恩海姆著,滕守尧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视觉文化》,理查德·豪厄尔斯著,葛红兵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公共艺术概论》,王洪义著,中国美院出版社,2007年。16、汪大伟:《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翁剑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公共艺术时代》,孙振华,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17、仲星明《设计美学》,徐恒醇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数码艺术学》黄鸣奋著,学林出版社,2004年12月18、黄建平:《中国文化新论/美感与造型》,刘岱总主编,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重新想象》,汤姆·彼得斯著,华夏出版社,2004年出版。050406电影学上海大学电影学学科主要以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为平台,展开研究和教学活动,是上海市和上海大学的重点建设学科。经过多年建设,上海大学电影学已经成为一个研究方向齐全、覆盖面广、专业队伍雄厚、学术成果丰富的学科领域,并有相关的广播电视艺术学、艺术学和传播学等学科点作为支撑,在研究生的培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上海大学电影学学科依托上海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和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重要窗口的有利条件,得到迅速发展,在上海和全国逐渐确立其突出的学术地位和影响,成为国内和国际影视学术交流和研究的重要平台。上海大学电影学专业目前开设有电影历史与理论研究方向,电影美学与文化研究方向,电影批评与类型研究方向,影视产业与新媒体研究方向。电影艺术在现代传播技术迅速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具有国际性的文化领域。把握这一趋势,上海大学在电影理论与历史的研究方向上强调跨文化的视野和方法:即既重视对国际和国内电影历史和理论发展的各别研究,也重视它们之间的平行和比较研究;既强调中国本土电影历史与理论的独特经验,也重视运用国际电影历史与理论的成果检讨与反思本土经验和实践;既重视把国外的电影实践与理论的成果引介进来,也重视把本土的创作和理论成果推向世界。电影美学与文化研究方向在深入研究电影美学的基础上,将“电影美学”与“当代文化”相揉和,注重发挥电影美学与当代文化相结合的优势,对电影,乃至电视文化自身发展、演变的方式和规律进行有理论深度的深入研究。同时以电影美学理论为指导,在文化研究中将影视相揉,以加强对当代各种电视艺术审美取向的研究。电影批评与类型研究方向对影视的叙事特点、表现方式及观众的接受心理进行具体的分析批评和研究,探讨不同故事类型在影像传播中的一般规律、视觉特点和社会影响,对不同影片在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与票房价值上表现出的相互关系及社会反应模式,进行分层调查和个案研究;在坚持精神价值和文化批判的基础上,对具体影视作品的创作实践和消费状况做出及时反馈和沟通。影视产业与新媒体研究方向是影视研究中新兴的和跨学科的领域,近年来影视产业和技术迅速发展已经使这一方向成为电影学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影视产品的生产与管理、市场与观众、新媒体技术与影视艺术的结合与开发等领域,将电影研究放在媒介与产业、艺术与技术的语境中探索中国电影当下的生态环境。一、研究方向01电影历史和理论研究方向02电影美学与文化研究方向03电影批评与类型研究方向04影视产业与新媒体研究方向二、指导教师陈犀禾、金丹元、曲春景、蓝凡、林少雄、石川三、考试科目1.英语或日语或俄语2.电影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3.电影历史和理论研究(01方向);电影美学与文化研究(02方向);电影批评与类型研究(03方向);影视产业与新媒体研究(04方向)四、参考书目《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下)程季华等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中国无声电影史》郦苏元、胡菊彬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世界电影史》【法】乔治·萨杜尔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世界电影史》【美】克莉斯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罗伯特·C·艾伦道格拉斯·戈梅里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20世纪中国电影理论文选》罗艺军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年《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丁亚平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2005年《外国电影理论文选》李恒基、杨远婴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电影理论史评》【美】尼克·布朗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电影批评:理论与实践》陈犀禾吴小丽编著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文化批评与华语电影》郑树森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电影理论解读》【美】RobertStam著【台湾】远流出版社电影馆系列《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美】克莉斯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01《跨文化视野中的影视艺术》陈犀禾著学林出版社2003年01《当代电影理论新走向》陈犀禾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02《影视美学导论》金丹元著学林出版社2001年02《后现代语境与影视审美文化》金丹元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02《电影美学导论》金丹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03《中美电视剧比较研究》曲春景主编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03《叙事与价值》曲春景著学林出版社2003年04《全球化视野:传媒产业经济比较研究》金冠军主编,学林出版社2002年04《国际传媒政策新视野》金冠军主编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04《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卷》于丽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9月060107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是上海大学重点建设学科。近五年来该学科承担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4项。出版学术专著、译著30多部,在中、美、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现有9名正教授和7名副教授组成的学术团队。其成员学术背景多元化,不少有国内外学习工作的双重经历,年龄构成比较合理,近年在一些研究领域表现活跃。本学科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基督教与近现代中外关系、中国传统学术与思想文化的近现代转型、中国现代化进程比较、近现代中国社会史等。1.基督教及近现代中西文化研究方向,依托上海是中国基督教档案文献中心和中外学术交流中心之一的有利条件,形成三个特点:一、研究内容全面,对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以及本土宗教与外来宗教等都有长期深入的研究;二、注重在中西互动中考察基督教与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双向历史进程,涵盖了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的内政外交、基督教与中国知识分子和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内容;三是注意运用新方法、新资料,尝试在历史学与宗教社会学相结合、中西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基础上,研究作为一种文化、社会现象的中国基督教,以丰富和深化对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外关系变动的认识。2.中国传统学术与思想文化的近现代转型研究方向,着重关注中国社会近现代转型过程中若干重大的学术与思想文化问题:一是研究传统思想文化在近现代的嬗变,二是新思想输入进程中的接受和排斥,三是关注中国传统学术在近现代的赓续和发展。四是重视对民国时期学术思潮与流派的研究,展现这一时期思潮错落、流派纷呈的学术面貌和多元并进的发展格局。本方向注重古代和近现代学术互动的研究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注重在打通古代与近现代、中国和世界及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分隔的多重视野中,来研究和展现中国学术与思想的发展进程。3.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方向,着重从近代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中国近代以来现代化进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现代化经验以及与日、韩及中国台湾等东亚各国、地区作比较研究。一是通过对近代中国多个区域、类型的个案考察,探究其现代化进程的不同特点;二是在个案研究基础上,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较各自现代化发展之异同,总结经验教训,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借鉴;三是宏观视野与中国关怀结合,在世界现代化潮流中考察中国现代化进程,尤其关注上海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得失;四是比较东亚各国现代化道路的异同及其原因。本方向以历史学的实证研究为基础,注重跨学科方法的交叉运用,以区域、城市现代化进程为主线,试图探索其规律和经验。4.近现代中国社会史及城市社会史研究方向,着重考察近代以来城市社会转型进程的历史趋势和运动规律。一、关注近现代城市发展和城市转型研究。尤其是通过近代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研究,考察城市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民众的生活状态、职业经营、文化教育、团体组织、生活态度、价值取向等与上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各种结构性社会问题。二、作为现代化的标志,城市史研究已成显学。本方向关注对近代上海为首的口岸城市、长江三角洲城市乃至与中外城市,在城市社会、社会生活等维度的比较研究;在多维学科视野下长期开展对长三角的区域研究,通过个案的、实证的和比较的方法,探寻中国社会长期性的历史变迁对于地方的特定意义以及对于全球的普世意义;三、在大量搜集、运用各种中外文献资料和口述资料的基础上,辩证地分析近现代中国转型的深层次社会根源,为认知评价历史发展提供社会史的依据。5.中国近现代考古学与地域文化研究,重点研究近代考古学从西方引进中国以来,近现代中国考古学的成就以及古代文化等。一、考古学与古代文化研究;二、考古学与古代美术研究;三、考古学中所见的中外文化交流。本方向注重运用考古学的基本方法和最新理论,以及文化人类学和历史学的相关理论进行考古学研究,把握21世纪考古学发展的新方向。一、研究方向01基督教及近现代中西文化02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近现代转型03中国现代化进程比较04近现代中国社会史
二、指导教师陶飞亚(01方向)、郭长刚(01方向)、朱学勤(02方向)、谢维扬(02方向)、陈勇(02方向)、汪朝光(02方向)、忻平(03、04方向)、徐有威(04方向)、徐善伟(02方向)、刘长林(04方向)
注:汪朝光本年度不招生
三、考试课目1.英语或日语2.中国通史3.基督教与近现代中外关系(01方向);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近现代转型研究(02方向);中国现代化进程比较研究(03方向);近现代中国社会史研究(04方向)
四、参考书目中国通史:(1)《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4年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中国近代史(1840-1949)》,王文泉、刘天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专业课:01《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三卷本,马士,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01《边缘的历史》,陶飞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01《中国天主教编年史》,顾卫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02《西方哲学史》,[英]罗素,商务印书馆1997年02《书斋里的革命》,朱学勤,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02《道德理想国的覆灭》,朱学勤,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4年02《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02《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下),钱穆,商务印书馆1997年03《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忻平,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2004年04《民国时期的土匪》,[英]贝思飞,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070100数学数学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含有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五个二级学科。其中的计算数学博士点是我国1984年特批的博士学位授权点,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是我国1991年批准的博士学位授权点。数学系设有两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系统分析与集成硕士点;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一个数学博士后流动站。“数学科学与技术”是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运筹学与控制论是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在2008到2020年上海市发展定位规划中,数学学科被列为“国家级”一线学科和“扶强”重点发展学科。“学报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运筹学学报》和《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数学系有7个实验室:数学基础实验室、科学与工程计算实验室、信息与计算科学实验室、生物信息实验室、运筹学与控制论实验室、系统分析与集成实验室、闻通语音实验室。数学系还拥有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的4个研究所:基础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计算数学研究所、运筹学与控制论研究所。上海大学核心数学研究所、上海大学运筹与优化开放实验室、上海大学系统科学研究所、上海大学应用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均挂靠数学系。近年来数学系教师在国际顶级学术杂志(如:Adv.Math.、JournalofAlgebra、PhysicalReviewLetters、SIAMJ.Appl.Math.、SIAMJournalonNumericalAnalysis、SIAMJournalonOptimization、Trans.Amer.Math.Soc.等)上连续发表论文。2002年迄今SCI论文全国数学学科排名连续名列前10位,2008年全国数学学科排名第六位。近5年主持国家级项目50余项。一、研究方向01有限群论02矩阵代数及其表示03空间理论及其应用04几何分析与凸体理论05非线性偏微分方程06孤立子理论与可积系统07偏微分方程数值解08矩阵计算与数值代数09数值逼近及其应用10守恒型方程组及其数值方法11双曲守恒律方程理论及其应用12计算分子生物学13随机模型与智能算法14生物信息和复杂网络15分岔混沌的应用理论和计算16分数阶微分方程数值解17动力系统与混沌控制18非线性科学和复杂系统行为19群体和群体行为的研究20复杂网络系统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21变分不等式及优化控制22力学中的数学理论与方法23生物信息与光谱分析24整数规划及其应用25凸规划的内点算法及其应用26全局最优化及其应用27图论与组合最优化28最优控制29整体微分几何30离散优化复杂性分析二、指导老师郭秀云教授;石忠锐教授;冷岗松教授;王卿文教授;何斌吾教授;马和平教授;顾传青教授;李常品教授;刘曾荣教授;盛万成教授;傅新楚教授;张大军教授;康丽英教授;白延琴教授;单而芳教授;PrabhuManyem教授;郑毓蕃教授;王汉兴教授;杨新民教授;简金宝教授;吴至友教授;潘涛教授;张国礼教授;程新跃教授;许新建副研究员注:程新跃、潘涛、吴至友、简金宝、杨新民、王汉兴本年度不招生三、考试科目英语实分析或泛函分析或偏微分方程或分数阶微分方程或偏微分方程的分岔理论或矩阵计算或代数学或高等矩阵分析理论或数理统计或复变函数或图论及其应用.(根据报考导师任选一门)索伯列夫空间或二阶椭圆型偏微分方程或微分几何或凸体理论或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或数值分析或孤立子理论或数值逼近有限元方法或空间理论或有限群论或矩阵代数或线性与非线性规划或应用随机过程或动力系统基础或组合最优化.(根据报考导师任选一门)四、参考书目《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概要》(第三版)郑维行王声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现代偏微分方程导论》陈恕行科学出版社2006.《FractionalDifferentialEquations》I.Podlubny,AcademicPress,NewYork,
1999.《BifurcationTheory:AnIntroductionwithApplicationstoPDEs》H.Kielhofer,Springer-Verlag,《对称矩阵计算》蒋尔雄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代数学引论》(第二版)聂灵沼丁石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矩阵分析(英文版)》RogerA.HornandCharlesR.Johnson,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矩阵分析(英文版)》RogerA.HornandCharlesR.Johnson,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高等数理统计》(第二版)茆诗松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复变函数》(第三版)余家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图论及其应用》J.A.BondyandU.S.R.Murty(有中译本,科学出版社1984)《索伯列夫空间》R.A.Adams(叶其孝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Ellipticpartialdifferentialequationsofsecondorder》D.Gilbarg,N.S.Trudinger(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有影印版,2003)《二阶椭圆型偏微分方程与椭圆型方程组》陈亚浙,吴兰成,科学出版社,1997.《微分几何讲义》(第二版)陈省身,陈维桓,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ConvexBodies:TheBrun-MinkowskiTheory》R.Schueider,Cambridge《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李立康等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数值分析引论》J.Stoer&R.Bulirsch(孙文瑜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孤子引论》陈登远科学出版社2006.《数值逼近》蒋尔雄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有限元方法的数学基础》王烈衡,许学军编著,科学出版社,2005.《Banach空间几何理论》俞鑫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有限群导引》徐明曜科学出版社2001.《MatrixTheory》FuzhenZhangSpringer1999.《NonlinearProgramming:TheoryandAlgorithms》(3rdEdition),MokhtarS.Bazaraa,HanifD.Sherali,C.M.Shetty,Hardcover,2006(有中译本,1993)《ConvexOptimization》BoydandVandenbergh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2004(电子版本下载地址:
/~boyd/cvxbook/)《StochasticProcesses》S.M.Ross(有中译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常微分方程几何理论与分支问题》(第二次修订本)张锦炎、冯贝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组合最优化算法和复杂性》C.H.PapadimitrouandK.Steiglitz(有中译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070205凝聚态物理本博士点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的博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点拥有一批业务水平高、学术思想活跃的科学研究队伍,梯队结构合理,现拥有教授16名,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博士生导师15名,副教授12名,有十余年硕士、博士生培养经验。本学科点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重点项目等30余项,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目前本学科与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往。本学科主要利用现代技术、物理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凝聚态物质体系,包括凝聚态物质体系的新奇现象;强关联电子系统、量子输运与量子相变;自旋电子学与器件物理;纳米结构与介观体系;晶体材料与功能薄膜、以及相应的器件物理与应用;极端条件下凝聚态物质的输运、磁特性、热输运及光谱学性质;凝聚态体系的电子结构与相变;固体理论与软凝聚态物理的基础问题;研究固体物性在信息、传感、材料、能源、工程等技术领域中的新机理和新应用。
一、研究方向01极端条件下凝聚态物质的性质及应用02强关联电子系统、电子结构与量子相变03超导物理、高温超导薄膜及其涂层导体04介观与低维物理05自旋电子学与磁性纳米结构06固体理论、表面-界面电子态计算方法拓展07纳米结构体系设计、碳纳米材料与器件物理08薄膜物理、半导体及氧化物异质结的制备与表征09固体光谱与超快响应、飞秒技术与物理10光电功能薄膜、光伏物理与器件11超导磁通动力学和新型超导体的探索12非线性动力学、物理介质的信息传输特性与理论13物质的层次结构理论与粒子物理14强光与等离子体物理15第一性原理计算及分子模拟二、指导老师沈学础院士、张金仓教授、周世平教授、李春芳教授、曹世勋教授、许晓明教授、季沛勇教授、马忠权教授、蔡传兵教授、张爱林教授、徐甲强教授、赵新洛教授、邓振炎教授、胡志宇教授、姜颖教授、严六明教授注:许晓明、徐甲强、邓振炎本年度不招生三、考试科目1.
英语2.
固体物理3.
高等量子力学或统计物理或半导体物理或现代分析技术(根据报考导师任选一门)四、参考书目《固体物理》(上册)(第一版)方俊鑫陆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量子力学》卷I(第三版)曾谨言科学出版社2000年《统计物理》(第三版)汪志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半导体物理》(第六版)刘恩科科学出版社2004年《现代分析技术》陆家和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070208无线电物理本校无线电物理博士点是我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权点,无线电物理学科是上海市教委的重点学科,是我校“211”建设的重点之一。本学科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微波铁氧体物理学家鲍家善教授,他在我国最早提出超导与微波相结合,开辟了“微波超导”的研究领域,创立了我国“超导电子学”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现在的学科带头人是王奇教授。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十余名。采用近代物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研究从微波到光波的电磁频谱内电磁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利用现代实验技术和固态电子学的新近研究成果来研究信息的发生、传输、分配、交换、处理和存储等过程。
本学科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重点项目共15项。国家863高科技项目3项,每年平均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篇以上,大部分为SCI、EI、ISTP所收录。目前本学科与美国、日本、芬兰、德国、英国、丹麦等国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往。科研成果分别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优秀著作奖和优秀教材奖。
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已培养许多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培养曾获上海市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本学科点已建立了信息材料物性实验室,微结构光学实验室,微波超导实验室,从事应用基础的研究。一、研究方向01微波超导02非线性动力学与信息传输03微波、毫米波理论技术与应用04信息光子学和电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