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1-《论语别裁》评书提纲《论语》大家都知道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说的重要著作,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仅一万多字,两千年来注疏、译注及研究文章恐怕也有好几千万字。在这么多论著中,作为普通读者,要选择怎样的书来入门呢?我向大家推荐《论语别裁》。此书曾在台湾12年内再版18次,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引进后到2007年也已第15次印刷,可见此书在海峡两岸受欢迎的程度。然而,这也是一部有“争议”的书。主要存在篇章结构、字句翻译、主题立意三大争议。争议一:行文随意,天马行空?一些批评者认为,南怀瑾“能扯,想到哪说到哪。”“是建筑在不管原文、随口乱说的基础上。”事实上,《论语别裁》是南怀瑾先生在上个世纪6、70年代多次讲《论语》集合整理的讲录,不是书斋笔耕的学术专著,与充分构思的笔耕之作当然存在差异。即便如此,由于南怀瑾也是按《论语》原有的篇章秩序而逐章讲解的,所以整书架构“形散神不散”。更为重要的是,传统上普遍认为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并不是一部系统的著作;而南怀瑾突破了这一观点,他认为,论语20篇本身具有完整的系统,每篇都是完整文章,不可以圈断,且篇篇都高潮起伏,一点也不呆板。其中,前四篇“学而、为政、八佾、里仁”是最重要的四篇,包含了论语最核心的观念:“学而”阐明孔门的学问——不是知识,不是文字,是拿人生修养来体验,包括孔门当年教学的目的、态度、宗旨、方法等;“为政”阐明学问的外用,“为政”不能简单理解为“政治”或“政治思想”,而是指“教化”;“八佾”阐明中国文化和礼仪的精神;“里仁”阐明中国传统的核心价值——仁。而其余16篇,则是用故事和对话式的讨论来印证或注解这四章,比如,第五、六章“公冶长”、“雍也”通过对话和讨论,拿事例来说明孔门的学问;第七章“述而”是“学而”的注解,并且连带发挥前面六篇的内涵,引申了学问之道;第八章“泰伯”是“为政”的个人学问修养的引申注解;第九章“子罕”又是第五章“公冶长”、第六章“雍也”的引申,等等。这就为我们读《论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阅读骨架。特点一:廓清脉络,条分缕析。争议二:不重训诂,信口开河?批评者,特别是一些学者声称《论语别裁》“错误百出”,南怀瑾“不管语文规律,自己高兴怎么讲就怎么讲”,“文言文阅读能力连初中生都不如”。比如,有学者撰文罗列了《论语别裁》的三处所谓“硬伤”,即《学而》篇“无友不如己者”、“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和《八佾》篇“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等三处作为铁证。我们先看“无友不如己者”,这一句是千古以来对《论语》笺注中争议最大的地方之一。我们读书时,老师总是解释为:“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不要交不如自己的朋友”等。我们来看看南先生是如何别裁这句的,如果照古人的解释,“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照这样注解的话,“至少学问道德要比我们好的朋友”才能够交,“那完了,司马迁、司马光这些大学问家,不知道该交谁了。”按此解,照此逻辑,人如果都与强于自己的人交友,那么强于我者一定会与更强的人而不会与我为友,其结果就是南先生说的“大学校长只能与教育部长交朋友,部长只能跟院长(总理)做朋友,院长只能跟总统做朋友,当了总统只能跟上帝做朋友了?”读到此,结论读者自然就清楚了,“假如孔子是这样讲,那孔子是势利小人,该打屁股。”你看,南先生这一步步、一层层逻辑分析得清清楚楚。更何况,“不要交不如自己的朋友”,这样一种理解又和论语后面《述而》篇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相矛盾,因为任何人都有长处呀。由此可知,南怀瑾先生是站在纵观整部《论语》的角度,从通篇的把握来解读某一章句;而且采取以后文印证前文、以前句印证后句的“以经注经”方法,以此来确保所述合乎经文原意,这是很多人不了解、不理解的地方。因此,他在自述中说明了定名“别裁”的原因之一:“只是个人一得所见,不入学术预流,有别于正宗儒学者经学之外”。《论语别裁》并非训诂学专著,也非中文系教材,而是南怀瑾为社会各界人物讲解《论语》的实录,其首要目的在于讲透、讲通,而不纠缠、也没必要纠缠于具体一词一句。再者,说南怀瑾先生文言文水平“连初中生都不如”,更是博眼球之谈。《论语别裁》虽然不拘于字义解释,但对关键词句的解释也能做到“师出有名”,寻得出处。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课文上的解释是“学习(知识)然后时常温习,不也很高兴吗?”事实果真如此吗?除了学霸,谁复习功课能很高兴了?南怀瑾先生这里就阐述了,“学”不单纯指学习功课,而是指“学问”。前面我们讲了,孔门的学问包含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正如《红楼梦》第五回那副著名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所说的,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再来看“习”,一般人都解释为“温习”,南先生这里解释为“见习”。这有没有出处呢?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在注释方面历来被称为权威,其中习字解释为“实习”,并列举了《礼记·射义》的“习礼乐”、“习射”为佐证。我们知道,孔门的“学问”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这些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关系密切,像礼、乐、射、御等都是要动手演习的,“实习”也好,“见习”也罢,都有动手实践的含义。再来看一句大家比较熟悉的,“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普遍的解释都是“这样都可以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忍”解释为“容忍”。这其实不准确。我们读一下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季氏是当时鲁国三家权臣之一(另两家为孟孙、仲孙),在家里摆天子才能摆的“八佾”之舞。孔子就说了,“这样的事情,季家都忍心做了,还有什么事情他不忍心去做呢?”“忍”字解释为“忍心”,这样解释有无依据呢?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将“忍”字解释为“狠心”,并举了《贾子·道术篇》“恻隐怜人谓之慈,反慈为忍”中“忍”即为此意。由此可见,南怀瑾先生对字词的解释也是很严谨的,都能依据典籍,都有出处,绝非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想怎么讲就怎么讲”。他能够旁征博引,潇洒自如地阐述义理,正是建立在其深厚的小学功底的基础之上的。特点二:厘清曲解,通达义理。争议三:思想落伍,盲目尊孔?批评者认为,《论语别裁》“这部书是本世纪七十年代完成的,而意见却还是五四前后极少数人圣道天经地义、反对打倒孔家店那一路。”也有人对南怀瑾坚信孔学“万古常新,永远颠扑不破”大加鞭挞,称他“对孔子及其思想吹过头了。”我们知道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那么我们看看南怀瑾是否反对打倒“孔家店”,该打倒的是什么样的“孔家店”。书中,南怀瑾明确指出“‘五四运动’当年,人们要打倒它,这是必然的。”并用形象的语言解释道:“这个店,本来是孔孟两个老板开的股份有限公司,下面还加上一些伙计曾子、子思、荀子等等,老板卖的东西货真价实。可是几千年来,被后人加了水卖,变质了。还有些是后人的解释错了,尤其是宋儒的理学家为然。这一解释错,整个光辉的孔孟思想被蒙上一层非常厚重的阴影,因此后人要推倒孔孟思想。”所以“讨厌四书五经的情形,是无以复加了,而问题出在四书五经的孔孟思想被讲解错了”。对于这样被扭曲的“孔家店”,南怀瑾自然是赞成打倒了。问题是,孔家店也不能打倒完就了事,“破”完也要“立”。儒家思想是我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宝库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至今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思想、道德、行为等等各方面。当今社会存在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现象,也仍然需要运用古人的智慧来指导解决。正如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南怀瑾也在本书开宗明义说道:“研究中国固有文化并不是开倒车,而是要以最新的观念去理解它。”比如,大家很熟悉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第十九)。很多人引用的时候都颠倒过来“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其实原文就是如此。南怀瑾首先从字面简单地解释了这两句话,“做了官以后,始终不离开读书,还在求学,……不断进步,……就是‘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学问高了,当然出来为天下人做事”。其后他结合实际所见所闻,说明现实生活中的不管当官也好,还是从事其他工作,读书的风气的确是很重要的。然后他联系历史上名臣的著作,重点剖析“仕而优则学”,“一方面工作服务求经验,一方面不断求学,增加学识的渊博以开拓心胸,再配合自己为人处世的实验,而产生的学问”。最后,他下了结论,“这是中国文化讲学以致用的精神”。其实,这与我们今天倡导干部要多读书、多学习的理念并无二致。这就是南怀瑾,他并不死抠原著的字眼,而是擅长联系实际生活,结合人生阅历,巧妙地古为今用,让全书绽放出时代的光芒。再者,南怀瑾对孔子的确赞誉有加,但他并不过分神化孔子,而是努力透过《论语》中的只言片语,为我们还原一位有血有肉、思想开明、善解人意,有时活泼幽默的睿智老头,而不是冰冷刻板、不拘言笑、不近人情,甚至是迂腐说教的老学究。我们先来看看第五篇《公冶长》的章句:“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首先他问子路的学问有没有达到仁的境界,也就是说是否达到以仁道入世的程度?孔子说:‘不知也。’”然后,南先生根据孔子和孟武伯说话的语境和当时的对话场景,给我们提示了孔子对孟武伯的问话,不好正面作答的隐衷:“孔子说的是一句幽默的答辞,不肯定的话”。对于孔子不肯定的答话,有什么隐衷呢?南先生用现实中的人情事理举例说:“等于有人来问我们说,你认为你的学生某某的能力,能不能当省主席?我们也许答复他,这个我不晓得。”无论是当时课堂的听众还是读者,听(读)到这里,一下就进入了对话者的语境和场景,这对准确明了孔子话语的内涵至关重要。南先生又深入一步,把一个有很高修养的人,面对别人来征询自己学生如何时的心态描述了出来:“也许我们的心里认为这个学生的本事,还超过了这个地位,但口头上不能这样吹;也许我们认为这个学生当科员的本事都不够,也不能说得他太难堪了,否则害他没有前途、没有饭吃,我只有说不知道。”但孔子只是就“仁”的修养境界而言,才说“不知也”;他还是准确告诉了孟武伯子路具体的才智与能力,那就是“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这与我们撰写干部考察材料一样,对于干部的个性特征、优点及缺点要准确描写出来。至于计生综治问题,就用一个“未发现”带过。其实,孔子也有和我们一样的地方,偶尔也率性而为地玩笑一下,第十七篇《阳货》就有一个典型实例。他有个学生叫言偃,字子游。子游去武城做官了,孔子就到那儿去了。我们先来看原文:“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南先生融情融景地讲解到:“一次孔子到了那里,听到弦歌之声……孔子嘴巴一咧,这么一笑说,子游真滑稽,在这样一个小地方,用这种高级教育来教育老百姓……过于小题大作了!”子游质询孔子说,先生呀,以前您不是常这样教导我们的嘛,“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这个话,是你教育我们的!但人家实践了,你不能笑人家呀,我应该教育他们啊!孔子看子游当真了,于是就说,是是是,马上收回了刚才的话,并告诉其他弟子:“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刚才是开玩笑说笑话的。”这就是真实的孔子,他率性地说、率性地笑,也没有固执己见,更没有一副道学的面孔。这和人们受旧说误导而想象的孔子完全不一样。所以,南先生接着告诉我们:“我们不必像古人一样,把孔子塑造得那么好,孔子也是人,有时候也会说个笑话。或者不经过大脑说话的时候也是有的。”圣人也是人呀,他不可能、也不应该是不管什么场合什么情形都象机器人一样,用一个语气、一个腔调说话吧,更不可能是永远一丝不苟板着脸的,他也有常人的喜怒哀乐。比如哀,第十一篇《先进》“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比如怒:上文讲到的季氏大摆八佾之舞。孔子也会发出“是可忍,孰不可忍也”的质问。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先进第十一)因此,南怀瑾先生为我们还原出这样真实率性的孔子,比千古以来的道学家们刻意塑造的所谓“圣人”形象,更让人愿意亲近,自然也更让人喜欢,也更能激发读者阅读论语的兴趣。特点三:扫清浮尘,还原本真。阅读心得:阅读《论语别裁》,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南怀瑾先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拳拳赤子之心。他热爱传统文化,研究传统文化,并身体力行、不遗余力地传播传统文化。近十几年来,社会上掀起一股“国学热”,很多人也对五四以来忽视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可以从《论语》等传统思想文化中汲取哪些营养呢?首先,我们应当吸收《论语》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能量,不断提升个人修养。讲政治(忠诚):“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颜渊第十二)“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卫灵公第十五)重公道:“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渊第十二)业务精:“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卫灵公第十五)作风好:“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