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世纪初,资本主义在俄国已经有一定发展,到19世纪50年代末,俄国的手工场发展到2800家,19世纪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1860年俄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已达1.2万多家,工人数量也不断增加。通过这则材料,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俄国在农奴制改革前资本主义已经有一定发展
农民破旧的茅草房间;一位交不起租的妇女正跪在地上,乞求地主稍微宽限些时日。冷酷的地主毫不理睬她的乞求,指着农妇身后的那头耕牛,准备让人将牛拉走。地主在毒打农奴←俄国在庄园作坊中劳动的农奴地主监督农奴在田间劳动农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依附于封建主。农奴使用农奴主的土地(称为份地)。农奴只有使用权,可以世代相传,封建主可以没收农奴的份地。农奴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可以自由结婚。农奴要向封建主缴纳人头税、结婚税、财产继承税。农奴还要向封建主服劳役和交纳一定数额的实物作为地租。封建主不能任意杀死农奴,但可以买卖或转赠。简单地说,农奴是人身权利受到限制的人。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什么?劳动力、市场、原料、资金等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及教材内容,俄国农奴制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呢?俄国农奴处境:政治:受压迫没有人身自由;
经济:受剥削生活贫困不堪。这给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什么障碍?缺乏自由劳动力,市场狭小。投入工业的资金不足。工业产量低,基本出口农业品,进口工业品,沦为原料产地。结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改革根本原因)想一想假如俄国农奴制的废除了,将会给俄国带来什么积极意义?使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必需的劳动力、国内市场、原料和资金等。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War)
1853年至1856年间,尼古拉一世为扩大在黑海和高加索的统治权而战。一方是俄罗斯,另一方是奥斯曼帝国、法国、英国。俄国失败,暴露农奴制的弊端,加剧国内矛盾。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俄国农奴制改革前的社会背景:国内:农奴起义新兴资产阶级起义国外: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加剧国内矛盾内外交困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1818.4.17~1881.3.131855~1881在位尼古拉一世的长子
1855年秋,尼古拉一世为扩大在黑海和高加索的统治权而与英、法、土耳其发生克里米亚战争。于行将战败时突然去世。也有服毒自杀的传说。在俄国内外危机的冲击中,其子亚历山大二世继位。亚历山大二世于1855~1881年在位。在位期间,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废除农奴制已势在必行。为了阻止革命的爆发,亚历山大二世在尽量维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于1861年3月5日签署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从此,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农奴制废除的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1、改革性质: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理解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和目的:沙皇与农奴主共同主持的自上而下的一场资产阶级改革。读读亚历山大二世的几段话,理解改革性质和目的2、改革目的:1.农奴有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农奴,不得干涉他们的婚姻和家庭生活。2.农奴有占有动产和不动产、从事工商业活动等权利。3.农奴在解放时可以从地主那里赎买一块份地。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中农奴发生的变化政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经济农奴能够进行工商业活动,可以赎买份地(高价赎买)(1)积极: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2)局限(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保留农奴制残余,保留沙皇专制制度,没有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局限性——(1)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主要指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土地所有制。(2)农民取得的“份地”面积小、质量差,在取得“份地”时需要出钱赎买,赎买的价格比当时的地价要高出几倍。俄国用牺牲农民利益的办法去换取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致使俄国农民长期贫困,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影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这次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的掠夺。
注意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综上,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推进工业化,为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改革后,俄国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改革很不彻底,封建残余依然存在,俄国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的地位。俄国领土的扩张
莫斯科13世纪初成为莫斯科公国的都城。14世纪俄国人以莫斯科为中心,集合周围力量进行反对蒙古贵族统治的斗争,从而统一了俄国,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15世纪中期莫斯科已成为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都城,一直到18世纪初。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圣彼得堡,但莫斯科仍是俄罗斯最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仍发挥着俄国第二都城的作用。莫斯科伊凡四世·瓦西里耶维奇(伊凡雷帝)彼得一世(彼得大帝)
伊凡四世竭力巩固专制政权,强化国家中央集权,在位期间实施改革,尤其是军事改革,使俄罗斯走向强大。彼得一世在位期间,积极向西方学习,兴办工厂,振兴贸易;改革军制,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中央集权,同时积极对外扩张,取得波罗的海出海口的控制权;营建新都圣彼得堡。他的统治为近代俄国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俄国新都圣彼得堡沙俄三次瓜分波兰波罗的海(瑞典)黑海(土耳其)西伯利亚中国、中亚(20世纪初2200多万平方千米地跨欧亚)雅克萨之战
1685年,张春、郎坦、萨布素等奉康熙命率清军驱逐盘踞雅克萨的俄军。在清军的攻击下,俄将托尔布津约降,请许其退往尼布楚。彭春等许其所请。同年冬,俄军再占雅克萨。清政府于次年派萨布素、郎坦等第二次围攻雅克萨后大败俄军。战后,经过平等协商,双方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第一次1685年第二次1686年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学习活动美国黑奴与俄国农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美国黑奴在种植园劳动↓俄国农奴在田间劳动相同点:两种制度都是极端残暴、野蛮的制度,都严重阻碍了两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不同点:俄国农奴制带有封建社会的性质,是与封建生产方式相联系的;美国的黑奴制则与资本主义生产相连,是寄生在资本主义制度上的一颗毒瘤。
意义: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美国内战废除了黑奴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极大地加快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农奴制资本主义发展阻碍反抗农奴制改革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1.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俄国从此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场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解决了()A.自由劳动力B.土地所有权C.政治民主化D.思想自由化A2.小刚正在通过电话参与电视答题活动,主持人提供的关键词是“农奴制”、“1861年”、“资产阶级改革”,问题是“发生在哪个国家”?小刚应该选择的是()A.英国B.俄国C.日本D.法国B3.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与此规定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匈牙利改革B.美国南北战争C.俄国1861年改革D.日本明治维新C4.下列四国中,哪一个国家与其他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A.俄国B.英国C.美国D.法国A5.19世纪中期,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途径是()。A.资产阶级革命B.资产阶级改革C.统一战争D.民族解放运动6.19世纪中期,俄国废除农奴制已势在必行。请回答:(1)是谁在维护什么人的前提下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2)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改革?(3)农奴制的废除在俄国历史上地位如何?(4)产生了怎样的进步作用?(5)这次改革的不彻底性是什么?B亚历山大二世;维护贵族和地主利益沙皇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俄国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1)材料一中,“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指的是什么?“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又指什么?(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观目的是什么?请回答:农民暴动;农奴制改革挽救统治危机(3)根据材料二分析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前提是什么?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材料二: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到的一切都做到了。——亚历山大二世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知识回顾:一、根本原因:()阻碍俄国()发展。二、时间:()。三、改革主持者:沙皇()四、改革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