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初中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初中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初中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探索与实践_第4页
初中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探索与实践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探索与实践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初中英语教学要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和跨学科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部,2022)。社会发展需要综合性人才,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往往需要融合多学科知识和思维去解决,但实际教学中,以单一学科传授知识为主的授课仍然为主要教学方式,而这种枯燥寡味的教学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难以通过英语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笔者基于茂名市某区初中教师跨学科教学与综合教研现状调查分析报告中的数据,剖析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提出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科渗透,实现学科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拟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思考。关键词:跨学科融合教学初中英语实践路径引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初中英语教学要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和跨学科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部,2022)。新课标明确指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1]。新一轮的义务课程改革意味着教学从“知识技能”向“核心素养”的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的核心是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但笔者在长期的一线教研工作中发现,课堂教学改进的节奏跟不上课程改革的步伐。本文以省级校本教研基地项目组的调查为依据,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结合课堂观察,分析课堂教学问题,并提出以跨学科主题教学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运用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1.茂名市某区初中英语教师跨学科教学与综合教研现状调查分析笔者主持的项目组以茂名市某区300名初中英语教师为调查对象,以《初中教师跨学科教学与综合教研现状调查量表》为测量工具,利用问卷星软件,从跨学科教学情意、跨学科教学知识、跨学科教学能力三个维度设计量表,调查分析该区初中教师跨学科教学与综合教研现状。问卷星软件统计结果如下:图1

初中英语教师跨学科教学现状调查由图1可见:(一)跨学科教学情意。教师对于初中跨学科教学的了解程度,44.5%比较了解,43.3%表示不了解、不清楚,4.3%非常不了解,说明几乎还有一半的教师对跨学科教学了解不够。还有几乎30%的教师不认同跨学科教学的功效,说明很多教师还比较注重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模式。大多数教师认为跨学科教学能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的观念,说明很多教师乐意接受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乐意去尝试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二)跨学科教学知识。除所教授本学科外,仅有38.3%的教师熟悉其他三门学科的知识,说明大部分教师在跨学科知识储备方面还是比较欠缺。有60.5%教师基本能够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不确定或基本不能够的占32%左右。对于觉得跨学科教学有没有难度,80%以上的教师表示不确定或者难度比较大,说明我们教师在跨学科教学方面还要不断学习、训练、尝试和实践,要增加跨学科知识储备和提高相关教学能力。(三)跨学科教学教研能力。还有一半以上的教师不能熟练掌握跨学科教学方法。对于“基于跨学科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跨学科发展需求,整合学科知识设计教学方案”,大约57%教师表示不确定或不能设计出相关教学方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跨学科教学的频率方面,大约63%的教师表示很少或从来没有。78.4%的教师不知如何把握跨学科的维度,52.2%的教师不知道如何将其他学科与本学科知识整合,47.2%的教师不知道如何呈现跨学科内容。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英语教师在跨学课教学教研综合能力方面还待提高,还要不断地更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实践探索。2.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至少拥有八种以上的智能,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以及自然认知智能,这些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挖掘和培养,使其不断凸显出来,从而带动人类的综合发展[2]。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有关学者将跨学科教学表述为:"跨学科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某一学科为中心,打破学科界限,融合各学科知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编制综合知识和能力网络[3]。综合学者们的观点,多学科融合教学是指将多个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相互配合、相互渗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方式。3.课堂教学问题笔者在长期大量的推门听课中发现,基层一线教师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仍然很普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仍然很陈旧,主要表现为教材是教学资源的唯一,讲解语言点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法宝,抄笔记、反复机械刷题是学习的主要方式。

社会发展需要综合性人才,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往往需要融合多学科知识合思维去解决,但在基层的实际教学中,以单一学科传授知识为主的授课仍然为主要教学方式,而这种枯燥寡味的教学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难以培养学生达到新课标对用英语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基于以上调研和课堂观察中总结出的问题,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笔者提出在英语教学中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拟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思考。4.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探索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养成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要求各学科用不少于10%的实践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中提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定义:“基于学生的基础、体验和兴趣,围绕某一研究主题,以某一学科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开展综合学习的一种方式”。基于课程标准和初中学生的学习基础,笔者认为,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以增强学科趣味性和提供学生体验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机会。以下是笔者以一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例的实践与探索。【主题学习设计背景】习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荡漾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英语课程义不容辞地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核心素养要素之一,学生学好英语可以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用英语弘扬中国文化,让世界更了解中国,同时可以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英语外研版《新标准》教材里的语篇内容丰富,其中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话题,如Teahouse、BeijingOpera、SpringFestival、PublicHoliday等中国传统文化和节假日庆祝活动等,通过学习这些语篇,学生不但对传统文化习俗有进一步的了解而且积累了如何表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词汇、句子和语法等知识。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要把用英语讲好中国传统文化的vlog放上学校网站让外国的同龄孩子们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的同时能进一步了解中国,于是老师和学生一起策划了“用英语讲好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学习活动。

【活动流程】策划组教师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主题学习活动,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以学生为主题活动的主体,围绕主题设计利于学生接触、体验、感知、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活动任务和活动流程,让活动过程成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提升、文化意识构建和学会学习的成长过程。

【活动效果】本主题活动基于英语学科,立足教材又跳出教材,通过与信息技术、音乐、美术、历史等学科的融合教学,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在做中学,在创中学,达成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表达的语言学科学习目标。在有趣而又能高度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同时也增加了文化自信、身份认同感,很好地回应了课程育人的课程改革要求。结语综上所述,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时首先要制定综合性活动主题,在任务驱动下要求学生运用英语知识并结合其他学科的概念和技能完成任务;第二要开展实践和体验的学习,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第三要有活动成果展示,作品展示既起到评价学习过程的作用又能激励学生的创作热情。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和体验跨学科知识的应用。主题学习活动需具备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的特点[4],学生主动卷入整个学习过程,在高度参与、合作探究、交流分享、展示成果的过程中,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满满的获得感。笔者认为教师如果细心研读教材,整合相关学科内容,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提炼适合的学习的主题,跨学科融合式主题学习将会是培养学生乐学善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跨学科融合式主题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能力,还能加深他们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和兴趣。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跨学科融合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英语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能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综合性学习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