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1409课件_第1页
中国精神1409课件_第2页
中国精神1409课件_第3页
中国精神1409课件_第4页
中国精神1409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精神第三组讨论题目如何认识汉奸现象?结合所属的学科门类思考和讨论:创新创业,我们能做什么?在查阅权威资料基础上,讨论犹太人的民族性格。自选一个与中国精神或国民性有关的话题讨论内容提要一、中国精神:内容与价值二、爱国的理由与方式三、创新的思路与阻力从国民性角度看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十九世纪中叶,同在落后国家行列挣扎的中国和日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甚至比日本还略早些起跑——洋务运动(1861)比明治维新(1868)早。但在“立人”的较量上,日本远胜中国一筹。在向西方学习时,日本不像大清王朝停留在器物层面,而是提出“和魂洋才”的口号,致力“去旧更张”,打造现代国民,抓住变革的精髓,从而后来居上。明治维新实质是一场政治变革,是“人”的革命。通过建西学、改兵役、撤藩置县、清田亩、鼓励民间资本和开展“自由民权”运动等一系列措施,日本奠定了国民国家的基本国家模式。民众逐步有了“清醒的个性意义上的权利意识”,在政治上有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力,在经济上有财富支配权,从而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国民,萌发了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认同。甲午战争爆发之后,日本国民步调一致,没什么左翼、右翼之分,都认为他们打的是“国运相赌”的国家战争,从上到下像吃了激素一样处在极度亢奋之中。日本天皇自勒腰带,带头每天减少一顿饭,每年从内库中拨给海军30万日元。广大民众竞相仿效,解囊捐助,连社会底层最卑微的妓女也慷慨拿出钱支援前线。当时到日本去的中国人带回这些见闻,在京城茶楼酒肆被传为笑谈。甲午前夜,沉睡的中华民族尚未睁开惺忪的眼。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大国。自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称帝起专制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愈益严酷的皇权专制制度严重扼杀了国人的思想自由和自主意识。那些清朝的宫廷剧,口口声声“奴才、奴才”。无论是皇亲国戚、高官显贵还是普通百姓,无不自称“奴才”。一个“奴”字,把中国人的“奴性”人格或曰“臣民”意识,表现得淋漓尽致。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对取胜“天朝上国”并无多大把握,最终下定开战的决心,有一份情报起了重要作用。间谍宗方小太郎在中国潜伏多年的基础上,向天皇提交了一份详尽的奏章《中国大势之倾向》,直指大清国的“软肋”——“人心腐败”。奏章认为,中国的腐败并非官场独有,而是全民丧失信仰,“朝野滔滔,拜金风靡”“人心腐败已达极点”。“察一国,如同察一人,先洞察其心腹,然后其形体……近清国之外形虽日新月异,实是一虚肿之人,元气委靡,不堪一击”。这位间谍还引用孟子的话下了断语:“上下交征利,则国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家天下”的政治架构下,天长日久,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奴性”与“看客”心态发展成为民族性格中的突出特征。因此,当国家遇到危难时,老百姓自然都将自己当作“局外人”。在和日本作战的整个过程中,只有李鸿章的淮军在参战。皇帝下了几道诏书,调遣南方的部队和军舰都调而不动。当日军攻到山东时,守土抗敌的清政府招募新军竟然招不到,而日本计划增兵20万,但因报名踊跃实际招了24万多。北洋舰队船只被围在威海卫港向日军投降时,鱼雷巡洋舰“广丙”号管带竟然提出,本舰属于广东水师,只是参加海上会操才来到威海,此时“应予放行南返”。甲午战后,一位日本官员在湖北沙市吃惊地发现,在这座长江中游港口城市,民众根本就不曾听说刚刚打过的一场关乎民族命运的战争。很多日本学者在总结甲午战争经验时都认为,国民意识是战争胜利的最大法宝。反观大清帝国,当日本在不顾一切地调动和激发全民族创造力的时候,清朝则不顾一切地将民间思想火花扑灭于萌芽之中。战争从来就不是老百姓的事,甚至不是军人的事。日本《日清战争实记》写道:“支那大将身形高大,力气超群,貌似可指挥三军,然一旦开战就变成弱虫一条,尚未听到枪声就逃之夭夭,甚至披上妇女衣装,企图蒙混过关。”以至于战后在日本儿童游戏时,辱骂失败者是“支那”。两国老百姓的精神状态对比也非常强烈。中国老百姓送亲人上前线,哭哭啼啼。日本人出征的情形,梁启超观察过:“亲友宗族把送迎兵卒出入营房当作莫大光荣。那光荣的程度,中国人中举人进士不过如此。”

甲午战争发生在五四运动前,抗日战争发生在五四运动后。这两场战争战场一致,对手一致,但结局迥异。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所有战争中,抗日战争最为惨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反法西斯的战争中,中国赢得最为悲壮。原因何在?就是因为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认为,明治一代人是日本历史上最有声有色的一代人。在那之前没有这样的人,在那之后也没有。在中国,“五四”一代人则是先秦以来最有朝气、最富生命力。明治一代人和“五四”一代人发生了猛烈碰撞。读一读《田中奏折》中的那段话:“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抛开内容而论,确实气势如虹。反观中国近千年间,少有人敢讲这样的话。到了“五四”一代人,情形大不同。看看毛泽东那个时期的文字,哪一篇不是激情澎湃,挥斥方遒?电影《黄金时代》态度海报(二)电影《黄金时代》态度海报(三)电影《黄金时代》态度海报(四)电影《黄金时代》态度海报(五)电影《黄金时代》态度海报(六)电影《黄金时代》态度海报(八)甲午战争中,中国人“如死猪卧地,任人宰割”(李鸿章幕僚罗丰禄语)的情景令世界耻笑。抗日战争中,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屠杀比上一场战争更为酷烈。日本军阀惊讶地发现,仅仅过去40年,这个大陆种群已经变得有些陌生了。特别是共产党员,内心极其强大。东北抗联领袖杨靖宇将军生前和死后都受到日军的极大敬畏。他陷入绝境后,日军派叛徒向他劝降,他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将军牺牲后,日军解剖了他的尸体,胃里只有草根和棉絮,没有一点粮食,在场的日本人无不受到莫大震撼。日军头目岸谷隆一郎流了眼泪,长时间默默无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成为废墟,“国在山河破”,但精神上获得重生。这个古老的民族开始了新的生命历程。战争没有在日本本土进行,因此,日本是“国破山河在”。这个“国破”不仅指一般意义上的国家灭亡,还指一个民族在精神上的死亡。日本民族的精神在这场战争中遭到重创,其完整性直到今天也无法恢复。美国占领日本,主要不是军事意义上的占领,而更看重精神上的征服。麦克阿瑟飞往东京时,随从问他带不带枪,他说:“什么也不带,就空手去,这样对日本人更有震撼力。”结果,日本人看见麦克阿瑟,就像看见神一样。中国精神的广义、狭义理解国民精神对战争胜负、对经济发展、对社会进步究竟有什么作用?国民精神是否只是领袖的事,与普通民众无关?爱国之“爱”爱国之“爱”显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喜爱“你爱不爱吃辣椒?”“你爱不爱踢足球?”或者“你爱不爱听音乐?”等等爱国之“爱”也不同于儿女情长的爱情之“爱”对祖国的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一种认同与归属的感情,以及愿意为之奉献的精神与行为。每个人都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母,一个是自己的祖国。——季羡林爱国之“国”国:有形与无形的统一体有形者,国之疆域地理、山川动植;民族群体、语言风物、社会生活;无形者,神话、历史、观念、传统、习俗、价值、精神之类。1、政治经济共同体(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历史文化共同体(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3、地域自然共同体(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爱国主义的一般内涵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30成都峨眉山云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2黄河源头壶口瀑布婺源古村落群(江西)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一个乘客倒下去,千百双手臂举起来38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我很早就感到,这个远在东方的国家,实在了不起,它能把征服者同化,它的历史比神话或者圣经的年代还古老……好多欧洲人自鸣得意的发明,其实他们早就捷足先登了……”

——法·巴尔扎克爱国的理由人性根源世界共识爱国的人性根源从人性角度看,爱国主义是人性的重要内容和表现。人的“寻根意识”的普遍性,爱国是天生的情感,爱国无需理由。爱国是爱国情感、爱国觉悟、爱国行为的统一。

(感性基础)(理性基础)(实践外化)爱国主义是世界共识人们常说“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其实科学也并非都没有国界,世界公认的一些基础科学技术确实是没有国界的,但一些尖端科学技术开始时不但是有国界的而且是有“场”界的。至于社会科学,因为意识形态的缘故,在不同国家则表现为更加不同的状况。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其2004年出版的《美国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一书中认为“在爱国主义和忠于国家这一点上,美国人一向是出类拔萃的”。同时,他又对美国一些认为“爱国主义是陈腐的”、“持超国家主义观点”的“精英人士”提出尖锐批评,指出他们的态度“与美国公众的态度是大相径庭的”。面对来自国内外的对“美国特性”、“美国信念”的挑战,他大声疾呼要在美国进行包括加强移民同化、维护英语地位、强化“美国信念”、坚持“美国特性”等在内的爱国主义教育,并且毫不隐讳地宣称美国必须有敌人,现实的敌人是伊斯兰好斗分子,潜在的敌人中国民族主义。俄罗斯据《泰晤士报》报道,最近俄罗斯出版了两本教师手册,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从学生抓起。手册编辑之一、社会学家利奥尼德·玻利雅可夫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丧失了自己的意识形态,以至于让别的国家来判定自己是否是民主国家。为此,俄罗斯需要一种新的国家意识,让民众对自己的国家,对自己的民族,以及对自身产生认同感,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另一位编辑达尼林则表示:“我们认为,我们国家民主的唯一保障是我们的主权,是我们强大的国家、强大的军队、强大的经济和强大的民族。这不是一种意识形态,而是一种常识。我的目的是向教师们解释这种常识。”韩国韩国很多组织、社团的门楣上都写着“身土不离”四个字,他们教育青少年要具有世界眼光(对外开放方面),同时又要做到“身土不离”,即每个个体的人和自己的国土是永远不能分离的。在中国,一共发生过两次刺杀日本高官的事件,一次是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一次是尹奉吉炸死陆军大将白川义则。两个义士都是朝鲜流亡者。今天,我们如何爱国

国家和我个人有具体关系吗?关于爱国,我们可能有的毛病有哪些?出国不归,怎么看待?腐败到如此地步,凭什么让我爱?误区有好处就爱,没好处就不爱国强就爱,国弱就嫌爱国就是中国什么都比外国强爱国就要拒绝洋货爱国口惠而实不至爱国主要体现在对外“义和团”式爱国呼唤理性爱国……切莫如此对待先辈的塑像去这些地方消费要记得索要发票为国家增加税收不穿伤害人民感情的服装穿这样的服装令人鼓舞爱国教育需要从小做起但不必教育成这样可以发表自己正当的观点需要用更合理的方式……需要用更合理的方式……需要用更合理的方式……也不需要这样……共勉你有良知,中国便不会沉沦;你有尊严,中国便不会没有脊梁;你找准了正确的方向,中国便不会后退。你我的选择,决定中国的未来;你我的未来,就是中国的希望。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