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2022年冬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模拟考试语文试题(C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人类的阐释自始至终都在追求真理性和澄明性,那是人类向往的阐释目标,也是阐释的理想境界。真理和澄明虽然昭示的是阐释的两个不同的层级,但都指向一个事实:阐释是面向公众的。这意味着阐释是一种公共性的行为,只有坚守公共性,才能圆人类的阐释之梦。离开公共性,阐释不可能,更遑论真理性和澄明性!阐释本身有它的内在规则,这个规则总体来说极为复杂,不可一概而论,更不好随意确定。它可能是整个人类的规则,也可能是生活在特定区域或国家、操持不同语言、从事不同专业研究者的规则;它遵循的是人性的共同性,或者是沟通、交流之后业已达成的共同性,其终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意义的澄明。我们言说政治,政治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我们言说历史,历史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我们言说道德、伦理,道德、伦理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我们谈论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公共性本身不是一种价值判断,但它又蕴含着价值判断。也就是说,公共性包含着真理和谬误。真理不可能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族群都是真理,更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谬误也是。当然,这种公共性是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没有永远的真理和谬误,而公共性却是永远的。公共性的存在需要公共阐释去解惑释疑,需要公共阐释去彰显真理。在一定程度上,公共阐释维持着时代的公开、透明,维持着社会的公平、公正,维持着政治的民主、正义,维持着人类的审美判断。(摘自李健《共阐释:作为一种阐释理论的合法性》)材料二:“公共阐释”也即“阐释的公共性”,是对文学阐释行为根本属性的一种界定。任何一种阐释行为,都是一种参与生活、理解世界的方式,只有“公共阐释”才能让每一个个体有效并且高效地充分对话。与之相对的,则是“个体阐释”,也即阐释的个体性。它强调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都有着自己的个性、性别、民族与生活经历,对待同一问题的视角与态度确实存在着诸多差异。但是,如果仅仅将两者确定为二元对立的概念,显然是将问题简单化了。一般来说,“个体阐释”中会带有“公共阐释”的烙印,每一个个体都不是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的;而“公共阐释”中也会带有“个体阐释”的痕迹,如果没有个体作为基础,就不会出现阐释的具体性与交互性。面对如此棘手的“阐释循环”,诚如海德格尔所言:“决定性的事情不是从循环中脱身,而是依照正确的方式进入这个循环。”这一进入就是一种“介入式”的阐释行为。在置身于他者之中时,个体也在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视域。这里的他者既指向个体(文学作品、个体读者),也指向整体(社会历史环境),更是要领会到“整体只是源于单个情形的范式展露”。文学阐释激活了世界、读者、作者与文本这四个时常被不同的文学理论切割破碎的要素。文学阐释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阐释”。它首先面向的是文学作品,即对文学作品作出阐释主体的感受、理解与判断。在具体的文学阐释过程中,存在着以“个体阐释”为基础,并从个人走向社群再到整个人类的一种趋势。这一过程的每一次完成则意味着“个体阐释”得到了时空的检验而成为“公共阐释”。从政治学的角度,我们往往会将“公共性”与“私人性”对立起来谈,但是如果转移到文学领域,“公共性”的问题还有其自身独特的理论维度。这就是“文学之内”和“文学之外”的问题。正如韦勒克和沃伦所说,“事实上,任何文学史都不会没有自己的选择原则,都要做某种分析和评价的工作”。从20世纪西方文论发展史来看,文论研究的重点出现了一个从“文学之外”转向“文学之内”,再转向“文学之外”的过程,即我们通常所描述的从“作者中心”向“文本中心”再向“读者中心”的两度转向。而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看来,即使是“文学之内”的隐含作者、叙述者和人物及其关系,也是社会历史的再现或投射,这些均是现实生活在文学世界中的一种艺术化表达。因此,强调“公共阐释”或“阐释的公共性”,应该落脚到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点上,即在处理“文学内外”关系上,坚持“文学之外”的关系为主来统摄“文学之内”的关系,重建“隐含作者”“叙述者”与“真实作者”“理想读者”“真实读者”以及人物间的社会关系的投射等。只有这样,我们的文艺批评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历史功能,这也正是强调“公共阐释”或“阐释的公共性”的要义之所在。(摘自曾军、辛明尚《文学阐释的公共性及其问题域》)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真理性与澄明性是人类阐释追求的目标与理想境界,它也揭示了一个事实:阐释活动是面向公众的。B.
公共性之所以能够包含价值判断,是因为公共阐释能够维持时代与社会的公平正义,有效地发挥其功能。C.
世界、读者、作者与文本四个要素被不同的文学理论切割开,文学阐释用个体性和公共性的交互激活它们。D.
文学阐释的公共性,应该回归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批评的基点,以便真正发挥文学批评应有的社会历史功能。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材料一论述公共阐释的理论,文学只是其中一个例证;而材料二论述的主要对象是文学阐释。B.
材料一大量运用道理论证,作者说理充分,行文逻辑严密,具体地阐明了公共阐释的合法性问题。C.
材料二中引用海德格尔的话语,证明个体阐释与公共阐释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具体性与交互性。D.
材料二运用辩证思维,清晰界定了“个体阐释”与“公共阐释”、“文学之内”与“文学之外”关系。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A.
董仲舒:“诗无达诂,文无达诠。”B.
陶渊明:“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C.
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D.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4.
对于文学艺术,我们常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请结合材料一分析这样说的理由。(4分)5.
请以《红楼梦》阐释为例,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如何进行文学的公共阐释。(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常守山聂鑫森云阳山云雾深处的常家村,最让人高看一眼的是常守山。常守山65岁了。个子高大,脸盘也宽大,配着大眼、长耳、商鼻四暗,还有嘴边永远浮着的笑意,村民们都说他是生就的福相。他是种田的好把式,几亩水田、山田侍弄得条理分明,不需要妻子帮忙。他也是盘山(种树、栽竹)的行家里手,屋后的一大片自留山,是他储钱、取钱的银行。种田、盘山之外,他精力还有富余。家里设有工匠房,摆放着打铁的红炉、砧台,做木工活用的砍凳、工具柜。农具中的锄、钯、铲、刀,都是老式样,但尺寸要大一些,因为他身高力大,用起来才过瘾。家具也是按老规矩打造,时新的款式他嗤之以鼻,而且是就地取材,什么胶合板、纤维板、木屑板绝对敬而远之。农具、家具,常守山做了为的是自用,并不以此作为谋生的项目。但有一种东西,他不常用,别人也不常用,他却隔三岔五地制作,那就是打更报时、驱赶野兽的木梆。木梆在城市、乡村早成了文物。自从有了钟、表,还要它来报时吗?在山区用得着它的时候,是守秋。各家都有苞谷地,到了夜晚,敲梆吓走那些前来偷、咬苞谷棒子的猴子、野猪。现在条件好了,敲梆太费事,提一个便宜的收录机去,里面录着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响亮声响,充了电的干电池可以用好几个小时。守秋的人坐在一堆篝火后。隔一阵按一下开关播出声音,莫说是猴子、野猪,连豹子都逃得远远的。妻子问:“老常,没用的木梆,你还做?”“你不懂什么叫无用之用!”常守山哈哈一笑。原先守秋用木梆时,村民来索取,常守山是免费相送。现在呢,没人要了,他是做着玩。坯料长一尺、宽五寸、厚四寸,中段镂空,空间的上部比下部要厚一些,因为上部要经受敲打。更重要的是上部和下部的断面上,要锉出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齿状,称之为回音齿。然后在木梆的一端,安上手柄。敲梆的棒槌,用的是老南竹的粗壮竹根,用火炙直,用砂纸磨光磨亮。竹根棒槌敲在木梆上,“梆——梆——梆——”,声音高亢、宏重,传得很远很远,像京剧舞台上的花脸演员叫板,有经久不息的膛音。做一个木梆,又费时又费工。村民们背地里议论:常守山是不是脑子出了问题?常家堂屋的墙上,隔些日子,旧木梆换下来,再把新木梆换上去。有时候,常守山兴致来了,取下木梆,站到门外的土坪里,或轻或重地敲打几声,像一个顽皮的细伢崽。常守山对妻子说:“只有一种东西我打造不出来,那就是手机!但我会玩手机,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君子使物,不为物使。”一个农民说出这样的话,不但妻子听不懂,村民也会听不懂,不简单啊。常守山虽只念过初中,但他喜欢读书自学,传统国学的普及本他买了不少,在夜晚灯下,津津有味地手不释卷。村里第一个玩手机抖音的,是常守山。初冬,常守山去竹山挖冬笋。他把手机固定在一根三四尺长的细竹竿上,由妻子举着,或近或远地对着他。最有趣的是他头扎白毛巾,背着一个很大的竹背篓,背篓里放着一把短柄二齿锄,左手拿着木梆,右手拿着竹根棒槌。他像电影《平原游击战》中那个敲梆人一样,先敲几声梆,然后喊道:“平安无事啊——”妻子笑得差点岔了气。常守山又说道:“冬笋是美味,人人都想吃。最好的冬笋,是藏在土下不冒尖,可怎么才知道它藏在哪里呢?我来告诉你。”背景中远山苍翠,近景是一片青绿的竹林。常守山先介绍怎么找到竹笋:一是先看竹叶,哪棵竹子的竹叶青葱茂密,它肯定孕育着冬笋。二看竹枝,竹枝的走向便是竹鞭的走向,找到竹鞭就找到了冬笋。三看竹干的颜色,青亮光滑的,说明竹龄短,冬笋就在竹根附近;光泽发暗还有白色斑点的,则是老竹,竹鞭长,冬笋离竹根就远一些。解说中,出现一个一个的画面。接着,是常守山用短柄二齿锄,挖出一只一只肥硕的冬笋,丢进背篓里。结束时,他又敲响几声梆,说:“常家村,家家有竹林,请来这里旅游观光,采购冬笋,体验挖冬笋的乐趣!”妻子问:“你怎么不说请来我们常家?”“到哪家不是一样?常家村是一家人。”这个抖音视频在网上一发出,马上爆红。村民们很感动,赶快转发到各自的微信朋友圈。沿着云缠雾绕的山区公路,私家小车、电商的货车,一拨一拨地来到常家村,看风景,吃农家饭菜,采买土特产。许多人家还有客房,可以安闲地住宿。常守山家有四间客房,总是住得满满的。他领着客人去游山,手里提着木梆。山谷里、岔道边、密林中,不时地敲两下,提醒客人不要走散了。到了快吃饭时,他的妻子在家门前敲三声梆,他也回应三声梆,表示马上会转回来,比打手机还便捷。半夜三更,客人已沉入梦乡,常守山会披衣起床,说是去院墙外巡查,轻轻打几声梆。妻子说:“还用得着你去敲梆报时吗?”“不是报时,是报平安。家在梆声里,这个念想就很温馨。”“老常,你是个人物!”村民们说。(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常守山是种田的好把式,是种树栽竹的行家里手,把屋后的自留山当成储钱、取钱的银行,显示出常守山的生活很有条理。B.常守山做出一个木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他乐此不疲,村里人甚至认为他脑子有问题,突出常守山不能与时俱进。C.面对妻子的质疑,常守山用“常家村是一家人”回答妻子,这样的做法体现了他为全村着想的胸怀,也赢得了村民们的敬佩。D.客人们都睡着了,常守山还要起身巡查敲梆子,不是为了报时,而是为了报平安,此处表明他极其看重守护客人的平安。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选取了几个与主人公相关的生活片段进行剪裁和组合,作品无激烈矛盾冲突,叙事节奏舒缓。B.小说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塑造了常守山的形象,还运用侧面描写使其形象更鲜明。C.“你不懂什么叫无用之用!”此处的“无用之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暗示下文木梆的作用。D.小说描写非常细腻,比如常守山做木梆的过程和常守山挖取竹笋的情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8.小说主人公名字中的“守山”寓意丰富,请依据小说内容加以概括。(4分)9.“闲笔不闲”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点。所谓“闲笔”,是指叙事文学作品中在人物和事件主要线索外穿插进去的部分。请分析小说中叙写农具式样、常守山喜欢读书这两处“闲笔”的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10~14小题。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竖子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逃邑子郑长家。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以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荆州遂定。(节选自《三国志·吕蒙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B.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C.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D.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拜”,授予官职。此外,表升官或加封之意的词语还有晋、进、擢、陟、拔、升。B.“左右”,文中意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的“左右”意思相同。C.“中郎将”,官名。《苏武传》“武以中郎将使”的“中郎将”职责是专门出使他国。D.“耆老”,六十曰者,七十曰老,原指六七十岁的老人,现用来特指德高望重的老人。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吕蒙出身低微。小时候,他为了出人头地,偷偷跑到姐夫邓当的手底下去打仗,即使被姐夫邓当呵斥也不改变。B.吕蒙轻率莽撞。年少时,邓当手下小吏轻视侮辱他,吕蒙非常愤怒,拔刀杀了小吏,然后逃跑到同乡郑长家里。C.吕蒙作战勇猛。带头冲锋陷阵,杀死陈就,黄祖听说陈就被杀,弃城逃跑,被士兵捉住,吕蒙因此得到孙权赏识。D.吕蒙严明宽厚。攻占南郡后下令军中不得干扰、冒犯百姓。他早晚亲自慰问、抚恤老人,生病的给医药,挨饿受冻的送衣粮。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2)“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14.
成当、宋定、徐顾三将死后,吕蒙为什么不愿收纳他们的部众?请简要概括。(3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②宽。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注]①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②渤澥:渤海的古称。15.下面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鸣弦暂辍弹”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B.前四句写观潮盛况。钱塘潮吸引了大量的观赏者,人们纷纷来到钱塘江边,等着看江潮涌起的壮观美景。C.“凛生寒”呼应着“来似雪”,从观潮人的触觉感受来写,尤为奇警,使人感到江潮扑面而来,凛然生寒。D.孟浩然在诗中刻画的山水形象常常与他本人的气质合而为一,本诗中“钱塘潮”的形象就与诗人淡泊洒脱的气质一致。16.本诗与宋代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词,被评家誉为咏钱塘潮的“双璧”。本诗是怎样表现钱塘潮的?请结合本诗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将进酒》中诗人表胸怀大志、乐观自信的诗句是“
,
”。(3).《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穿同样战袍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散文美妙多端,()。普通一般的散文,在艺术上的毛病,大概全是与这个简单的理想相反的现象。散文的毛病最常犯的无非下面几种:太多枝节,太繁冗,太生硬,太粗陋。枝节多了,文章的线索便不清楚,读者要很用力地追寻文章的______,结果是得不到一个单纯的印象。太繁冗,则读者易于生厌,并且在______处致力太过,主要的意思反倒不能直诉于读者。太生硬,则无趣味,不能______。太粗陋则令人易生反感,______,并且也失掉纯洁的精神。散文的艺术中之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割爱”。一句有趣的俏皮话,若与题旨无关,只得割爱;一段题外的枝节,与全文不生密切关系,也只得割爱。散文的美,不在乎你能旁征博引多少,亦不在多少典丽的辞句,而在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散文应该是活泼的文调,而不是堆砌的——应该是像活泼流动的一泓流水那样的。要免除堆砌的毛病,相当的自然是必须保持的。18.下列各项中,填入文中括号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同时也只是在追求“简单”这个最高理想罢了。B.然而最高的理想也不过是“简单”二字而已。C.但是最终追求的也不过是“简单”这个理想。D.然而,事实上,“简单”才是它最高的理想。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旨趣琐细扣人心弦不忍卒读B.志趣琐细引人入胜不堪卒读C.旨趣琐碎引人入胜不堪卒读D.志趣琐碎扣人心弦不忍卒读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散文应该是活泼的文调,而不是堆砌的——应该是像一泓流水那样的活泼流动。B.散文的文调应该是活泼的,而不是堆砌的——应该是像活泼流动的一泓流水那样的。C.散文应该有活泼的文调,而不是堆砌的——应该是像活泼流动的一泓那样的流水。D.散文的文调应该是活泼的,而不是堆砌的——应该是像一泓流水那样活泼流动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据报道,研究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洋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考核试卷
- 油气仓储环节的智能化发展路径探索与研究考核试卷
- 热电联产在渔业养殖的实践考核试卷
- 摩托车发动机气门座材料与耐磨性考核试卷
- 充电设施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考核试卷
- 玉米淀粉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培养基优化与生长促进考核试卷
- 化工设备密封系统设计与应用考核试卷
- 石油开采业的经济影响考核试卷
- 玻璃制品环境适应性考核试卷
- 游艺用品的供应链优化与物流管理考核试卷
- 生物技术概论
- 【企管】年屠宰4200万只肉鸭技术工艺改造项目可行性报告
- 8.6《林黛玉进贾府》课本剧剧本
- mt696-1997煤矿用高倍数泡沫灭火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 GB/T 11693-2022船用法兰焊接座板
- JJG 388-2001纯音听力计
- GB/T 18926-2008包装容器木构件
- GB/T 16422.1-2019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1部分:总则
-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解读(PPT)
- 2.6《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课件
- 口才技巧之一交谈技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