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上学期 (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第9课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上学期 (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第9课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上学期 (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高中语文高二年级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教学设计课题名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核心素养目标激发学生心理认同感,培养学生爱国之情。学习目标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和运用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基础文言知识,理解文章结构和内容教学难点体会屈平的爱国之情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案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教学过程一.初步导入有这么一个人,他身着白衣,手挽佩剑,踱步于汨罗江畔。眼望着满目疮痍的家国,心念着颠沛流离的百姓,为守护内心的一片赤诚,毅然决然地投进了汨罗江,那这个人是谁呢?(教师语言导入,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人物,进入导入本课)[设计意图]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知人论世作者简介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香草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等。(邀请学生进行阅读,教师强调标红内容,要求学生在课本上重点标注并对之前知识进行提问。)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第一篇为屈原立传的史传名篇。屈原、贾谊都怀才不遇,而且贾谊又写过《吊屈原赋》,所以司马迁将二人合起来立传。司马迁同屈原一样,品格高洁,才华横溢,竟因李陵一案被汉武帝处以腐刑。千古忠贤,途竟一辙,所以作者在《屈原列传》中着重指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以自况《史记》之成,是基于垢辱。(学生诵读,教师进一步讲解。)相关链接《史记》为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分别记述的是帝王、诸侯、名人、简单大事记和制度发展,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设计意图]引入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对文本初步了解;同时及时补充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明确考试出题方向。整体感知字音检测明确重点字音,进行知识补充。文章讲解对每一段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明确文章的大体内容和重点知识,强化学生的初步感知。重点文言知识在初步明确结构的基础上,通过ppt展示相关重点知识(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并适时提问、补充。结构分析通过诵读课文,你能梳理出本课的结构吗?第一部分(1-3):屈原由“王甚任之”到“王怒而疏”。第二部分(4-9):屈原由见“绌”到见“迁”。第三部分(10-11):屈原投江的经过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叙议结合)。第四部分(12):司马迁的评价(议论抒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由小组代表进行发言讲解,老师进行补充说明。)[设计意图]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掌握重点字词和文言知识,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加强学生的文化常识积累。深入探究(一)问题分析1.你能用大标题的形式来概括一下屈原的一生吗?如果用两个个字来提炼大标题,你会用哪几个字呢?2.太史公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请结合上述文本分析屈原的志向是什么,作者又为何而悲呢?3.司马迁在表现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时与一般文章有什么不同?(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并展示答案。)(二)艺术特色①选材上,《屈原列传》不具备曲折、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根据文献记载,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迹;②写法上,记叙和义论相结合。全文四个部分都有“传”有“评”,因“传”而“评”,以“评”点“传”。议论方式各不相同,第一部分为评介式,第二部分为结语式,第三部分为陈述式,第四部分为比照式。③语言上,本文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叙中有情、倾向鲜明;议中有情、直抒胸臆。作者运用对偶、对比、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本文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三)课堂小结作者为屈原立传,按时间顺序,以“任、疏、绌、迁、沉”为线索,处处围绕屈原的“志”写:第一部分以评价《离骚》“推其志”,第二部分以国家危难突出屈原“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改志篇”,第三部分以回答渔父让屈原抒发矢志不渝的信念,充分体现了屈原的爱国之情。(师生围绕屈原的一生共同对本文内容进行回顾)[设计意图]进一步明确文章内容,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拓展延伸屈原投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你有什么看法呢?看法一:这一做法是积极的。从屈原与渔夫的富有哲理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屈原以死保节的决心。在那“举世混浊”“众人皆醉”的恶劣环境中,唯独屈原保持了清醒的政治头脑。屈原自身洁白的品德节操使他“宁赴常流”“葬乎江鱼腹中”,也绝不“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这种洁身自好的高尚节操和宁折不弯的斗争精神,表现了屈原对理想和正义的执着追求,对卑劣和腐败的切齿痛恨,屈原的死,是对当时邪恶势力的强烈控诉,也是对浑浑噩噩的人们的呼告和激励。看法二:这一做法带有消极性。我们应该看到,屈原的这种反抗方式终究是消极的,同时他这种孤芳自赏、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他“国无人莫我知兮”的孤独感,也反映了他脱离人民、轻视群众的阶级局限和时代局限。(学生进行自由发言,说明自己的观点及理由,教师进行点评。)阅读《怀沙赋》中的一段文字,体会屈原投江前的思想感慨。浩浩沅、湘兮,分流汨兮。修路幽拂兮,道远忽兮。曾唫恒悲兮,永叹慨兮。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怀情抱质兮,独无匹兮。伯乐既殁兮,骥将焉程兮?人生禀命兮,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溷不吾知,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兮,愿勿爱兮。明以告君子兮,吾将以为类兮。(学生自由诵读,教师要求学生体会作者情感。)[设计意图]进行对比阅读,构建学生高考思维框架。六.作业布置1.整理本课文言知识(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2.找到《离骚》进行阅读思考,体会作者情感。3.以屈原的视角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自序。[设计意图]根据学习目标从基础和情感两个方面设置作业,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在基础之上体会作者情感。另外通过自序写作,增强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板书设计《屈原列传》信任疏远罢官放逐投江课后作业1.整理本课文言知识(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