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3篇-陋室铭课件_第1页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3篇-陋室铭课件_第2页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3篇-陋室铭课件_第3页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3篇-陋室铭课件_第4页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3篇-陋室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3篇陋室铭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一、重点字词古今异义(1)无丝竹之乱耳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丝绸和竹子(2)无案牍之劳形古义:___________今义:形状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形体、身体知识盘点

一、重点字词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知识盘点2.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①有仙则名(SJ课后习题)原意:名气,在句中意思是:___________出名2.词类活用出名②有龙则灵原意:灵异,在句中意思是:___________③苔痕上阶绿原意:方位词,与“下”相对,在句中意思是:___________灵验,神奇长到②有龙则灵灵验,神奇(2)使动用法①无丝竹之乱耳原意:扰乱,在句中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②无案牍之劳形原意:劳累,在句中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使……受到扰乱使……感到劳累(2)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3.重点实词(1)斯是陋室斯:_______(2)惟吾德馨惟:_______吾:______________________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只我,这里指陋室主人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3.重点实词这(3)谈笑有鸿儒鸿:_______儒:___________(4)往来无白丁

白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可以调素琴调:____________________素:____________大旧指读书人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弄,这里指弹(琴)不加装饰的(3)谈笑有鸿儒大(6)阅金经金经:_______(7)无案牍之劳形案牍:_______________指佛经官府的公文(6)阅金经指佛经二、重点句子翻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二、重点句子翻译三、问题探究《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RJ课后习题)答:《陋室铭》的全篇旨意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作者以此结束全文,显得立意高远,无懈可击。但引文中略去前半句,而只用后半句,是因为“君子居之”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阳”二句之中。这样来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三、问题探究作者在开篇是如何运用类比手法引出全文主旨的?答:围绕“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引出”回答即可。(用原文回答亦可)作者在开篇是如何运用类比手法引出全文主旨的?3.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答:安贫乐道。(或“高洁傲岸”,意合即可)3.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答:生活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请选择其中一方面举例分析。答:示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苔痕、草色的青翠表现环境的清幽,可见陋室不陋。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请选6.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答:示例: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6.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7.本文结尾孔子的话“何陋之有”与文中哪一句相照应?变式提问: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7.本文结尾孔子的话“何陋之有”与文中哪一句相照应?8.作者身居陋室,为什么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你觉得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情趣?(SJ课后习题)答:作者身居陋室,但是陋室因主人的“德”而“馨”,也就不感到它简陋了。作者并用自然环境的优美、往来人物的不俗、生活情趣的高雅等来烘托陋室不陋。这样的陋室就如“诸葛庐”“子云亭”一样,所以作者最后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作者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8.作者身居陋室,为什么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你觉得二、(2016预测)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金题演练二、(2016预测)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二)方舟上人①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②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③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④,又何必濯颍水⑤而以为高,登首阳⑥而以为清⑦也哉?(节选自刘基《松风阁记》)(二)方舟上人①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注:①上人:和尚。②洋洋:快意的样子。③汩(gǔ):乱。④永日:度过漫长的一天。⑤颍水:河名。相传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隐居在颍水附近。并认为尧的这种话弄脏了他的耳朵,就跑到颍水边上去洗耳朵。⑥首阳:山名。相传伯夷、叔齐在周武王灭殷以后,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⑦清:品行纯洁。注:①上人:和尚。②洋洋:快意的样子。③汩(gǔ):乱。④永斯是陋室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苔痕上阶绿影布石上(《小石潭记》)

可以调素琴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A.是B.上C.可以D.劳D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斯是陋室A.是B.上C.可以D.劳D下面各组句子中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说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举例论证。作者以君子自况,表现自己品德高尚,说明“陋室不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分)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运用了什4.请说说两个语段中作者情感有何异同。(4分)同:表现了对清幽大自然的热爱;对恬淡无欲的生活的追求。(2分)异:语段(一)还表现了作者对于士大夫阶层不关心国事、只顾寻欢作乐的腐败生活的鄙弃和对官场的厌倦,也夹杂独善其身的消极避世思想;语段(二)中作者并无消极避世的态度。(2分)(共4分)4.请说说两个语段中作者情感有何异同。(4分)同:表现了对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3篇陋室铭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一、重点字词古今异义(1)无丝竹之乱耳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丝绸和竹子(2)无案牍之劳形古义:___________今义:形状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形体、身体知识盘点

一、重点字词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知识盘点2.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①有仙则名(SJ课后习题)原意:名气,在句中意思是:___________出名2.词类活用出名②有龙则灵原意:灵异,在句中意思是:___________③苔痕上阶绿原意:方位词,与“下”相对,在句中意思是:___________灵验,神奇长到②有龙则灵灵验,神奇(2)使动用法①无丝竹之乱耳原意:扰乱,在句中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②无案牍之劳形原意:劳累,在句中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使……受到扰乱使……感到劳累(2)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3.重点实词(1)斯是陋室斯:_______(2)惟吾德馨惟:_______吾:______________________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只我,这里指陋室主人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3.重点实词这(3)谈笑有鸿儒鸿:_______儒:___________(4)往来无白丁

白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可以调素琴调:____________________素:____________大旧指读书人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弄,这里指弹(琴)不加装饰的(3)谈笑有鸿儒大(6)阅金经金经:_______(7)无案牍之劳形案牍:_______________指佛经官府的公文(6)阅金经指佛经二、重点句子翻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二、重点句子翻译三、问题探究《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RJ课后习题)答:《陋室铭》的全篇旨意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作者以此结束全文,显得立意高远,无懈可击。但引文中略去前半句,而只用后半句,是因为“君子居之”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阳”二句之中。这样来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三、问题探究作者在开篇是如何运用类比手法引出全文主旨的?答:围绕“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引出”回答即可。(用原文回答亦可)作者在开篇是如何运用类比手法引出全文主旨的?3.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答:安贫乐道。(或“高洁傲岸”,意合即可)3.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答:生活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请选择其中一方面举例分析。答:示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苔痕、草色的青翠表现环境的清幽,可见陋室不陋。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请选6.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答:示例: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6.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7.本文结尾孔子的话“何陋之有”与文中哪一句相照应?变式提问: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7.本文结尾孔子的话“何陋之有”与文中哪一句相照应?8.作者身居陋室,为什么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你觉得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情趣?(SJ课后习题)答:作者身居陋室,但是陋室因主人的“德”而“馨”,也就不感到它简陋了。作者并用自然环境的优美、往来人物的不俗、生活情趣的高雅等来烘托陋室不陋。这样的陋室就如“诸葛庐”“子云亭”一样,所以作者最后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作者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8.作者身居陋室,为什么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你觉得二、(2016预测)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金题演练二、(2016预测)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二)方舟上人①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②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③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④,又何必濯颍水⑤而以为高,登首阳⑥而以为清⑦也哉?(节选自刘基《松风阁记》)(二)方舟上人①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注:①上人:和尚。②洋洋:快意的样子。③汩(gǔ):乱。④永日:度过漫长的一天。⑤颍水:河名。相传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隐居在颍水附近。并认为尧的这种话弄脏了他的耳朵,就跑到颍水边上去洗耳朵。⑥首阳:山名。相传伯夷、叔齐在周武王灭殷以后,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⑦清:品行纯洁。注:①上人:和尚。②洋洋:快意的样子。③汩(g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