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1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2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3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4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1.学生人数: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2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一小撮学生数学成绩很差,数学学习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成较差,但是他们天真、活泼、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可塑性较强,对数学学习充满期待和渴望。3.学生知识、能力分析: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二、教材分析本期教材的主要内容数与代数部分有:克、千克、吨的认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年、月、日:分数的初步认识;空间与图形有:东、南、西、北;旋转与平移现象;周长;实践与综合应用有:总复习和实践活动。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在数与代数板块中,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一位的除法是重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除法和多位数加、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表内乘、除法的进一步发展。这两个单元的内容是由多个简单数学知识结构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综合而成的知识结构。这部分知识又分别是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因为在多位数的乘除法中,也是由多个简单知识内容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规律综合而的复合;用多位数除时,每求一步商的过程与用一位数除的过程基本相同。因此,这些内容都是最基础的,对进一步学习有重要意义,要帮助学生切实掌握好。克、千克、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质量单位,教科书重点通过掂一掂、称一称、议一议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这些概念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年、月、日是在掌握了12时计时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但年、月、日更为抽象,它综合了数学知识和天文知识,因此它的学习更为困难。为突破这个难点,教科书从学生最为熟悉的日历入手,采用,,观察一讨论一分析一归纳”的学习方式。在空间与图形板块中,东、南、西、北、旋转与平移现象都是新课程中增加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科书通过为学生提供大量现实有趣的素材,展示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把这些内容的学习过程变成有趣的、充满想象和推理的活动过程。东、南、西、北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用前面掌握的方位词学习新的方向。教科书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就非常清楚地呈现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同时,教材把学生对方向的认识扩展到八个方向。旋转和平移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有关图形与变换的学习内容,教科书主要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旋转和平移现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是计算图形周长中的一种特例,它是人们经过不断地总结而获得的,通过这种特例的教学,学生不但可以掌握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而且能通过对周长公式的探索,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样让学生经历探究周长概念的全过程,能帮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三、教学措施.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注重对后进生的关注和辅导,实施以小组为单位的互助学习活动。.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四、预期目标成绩目标:平均分达88分,及格率达100%;优生率达90%,后进生率按制在0%o学生学习行为目标: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在他人的帮助和鼓励下,能克服数学学习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人人能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建立更好地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自觉学习数学的习惯。五、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内容课时数(计划安排数)周次克、千克、吨的认识及单元检测8第2-3周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及单元检测18第3-6周辨认方向及单元检测7第6-7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及单元检测13第7-9周期中检测3第10周四则混合运算及单元检测8第9-11周年、月、日及单元检测8第11-12周周长及单元检测6第12-13周分数的初步认识及单元检测8第13-15周总复习及检测4-8第15-18周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克的认识(教材第1〜2页内容,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一第1题)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技能目标: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三、教学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的重量,建立“克”的概念四、教学难点:建立“克”的概念五、教学准备:.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六、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了解质量单位课前,老师请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老师把学生说的物品的质量写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吨……教师指出: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其中的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研究的内容。2.认识工具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教科书第1页图上的各种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二)活动开展.教师出示一小勺盐(重1克),估一估它的质量请学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来称?经过讨论,学生确定要用天平来称。.介绍天平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一样就平衡了)。.称盐教师示范用天平称出这一小勺盐的质量是1克。用手掂一掂1克的盐,说一说感受。.你知道2分的硬币有多重吗?谁来估一估学生用天平称出2分的硬币重1克。用手掂一掂,说一说感受。.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拿出学生能想到的一些轻的物品。.讨论:你认为什么情况下使用克作单位(三)巩固练习.分组活动:称学习用品先估一估,再称一称,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写记录单。.独立作业,看图,填一填(教科书第2页)指导学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四)作业设计1.填空(1)计量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作单位,用字母( )表示。),1个苹果大约重(2)1个回形针的质量大约重( ),1),1个苹果大约重130(),1130(),1包方便面重100()o(3)要想知道1枚图钉的质量我们用()称出它的质量。2.1块橡皮大约重9克,4个这样的桃子重多少克?(五)拓展总结通过学习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六)板书设计克的认识克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天平是测量物品轻重的工具。教学后记:目标达成度:本节课亮点:不足与改进:千克的认识第(2)课时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2,教科书第5页课堂活动第1、2题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千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千克”的概念。技能目标:掌握克与千克的进率,能进行简单换算。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三、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感知1千克有多重四、教学难点:建立“克”与“千克”的联系五、教学准备:L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六、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师:上节课我留下了一个作业,是让同学们回家称一称自己的体重。来汇报一下,看看谁最重,谁最轻。生:回家我让爸爸给我称了一下,他说是33千克。生:妈妈说我的体重是38千克。生:我43千克生: 师:同学们,不知你们注意没有,你们说自己体重的时候都用的“千克”作单位,那么千克和我们学的克有啥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千克”这个质量单位。(板书:认识千克)(二)活动开展.认识台秤师:课件出示教材台秤图片,讲解台秤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上面的盘子叫托盘,所要称量的物品放在上面。下面的圆盘叫刻度盘,盘上的刻度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同学们观察一下刻度盘,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生:刻度盘上有10个数。生:一根指针,字母kg。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称物品质量的时候我们一般用千克来作单位,在生活中千克也叫公斤;千克用字母kg表示;称物品的时候指针指着几就是几千克,课件演示指针指到3,指到4,指到8,生:同学们说出相应的质量。师:同学们在你们组的台秤上找找2kg、3kg、4kg、5kg的刻度并指给同学看看。.建立千克的概念(1)认识1千克师:同学们拿起你们组的袋盐掂一掂估计一下质量,再看看包装上的质量是多少?生:500g师:如果有两袋盐你们算一算重多少呢?生:500+500=1000(克)师:1000克就是1千克.(板书:1000克=1千克)千克用字母“kg”表示,即1000g=lkgo生:这两袋盐真的是1千克吗?师:我们来称称验证一下。现在同学们看看指针指着0,下面我把两袋盐放到托盘上,大家看指针指着几。生:指着1.师:指针指着1,表示两袋盐重1千克。(2)掂一掂师:我们称出了两袋盐重1kg,大家掂一掂,说说感受。生:轮流掂一掂,感觉比1克要沉得多。师:我这里有两个盒子,分别装有2千克的大米和1千克的黄豆。你们掂一掂猜猜两个盒子里哪个装的大米,哪个装的黄豆?生:轮流掂,一直认为重的是大米,轻的是黄豆,因为1千克的黄豆和刚称的两袋盐的差不多,2千克大米肯定比1千克重。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感受1千克有多重,建立1千克的概念,为以后运用提供了感性经验。(3)称一称①拿出学生准备好的梨和苹果装进袋子里,分别掂一掂估计一下质量。小组内交流。②用秤称一下所带物品的质量,并记录。③展示称量结果。通过比较发现有的同学记录用克作单位,有的同学用千克作单位。同一组同学的记录:4个梨:1千克,1000克;8个萝卜:3千克,3000克1千克=1000克3千克=3000克

(三)巩固练习说说感受。.同学们称量一下带来的其他物品。并掂一掂,说说感受。.完成“填一填”。学生独立思考,填空。订正,指名读。(四)作业设计.填上合适的单位一袋大米重.填上合适的单位一袋大米重25( )一袋饼干重250( ).火眼金睛辨对错一袋面包重250克。( )一个西瓜重3克。( ).估一估下面物品的质量一个苹果( )克一棵大白菜( )千克(五)拓展总结这节课又要进入尾声了,(六)板书设计一袋食盐重500()一辆汽车重2000( )一根火腿重100克。( )一袋话梅重80克。( )一瓶矿泉水( )克一本数学书( )克你能和大家说说你的收获吗?认识千克计量较重的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用字母“kg”表示。1千克=1000克 千克也叫公斤lkg=1000g教学后记:目标达成度:本节课亮点:不足与改进:吨的认识第(3)课时一、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例3,课堂活动第2题。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能解决实际问题。情感目标: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三、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四、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25kg、100kg、的物品各一个.学生了解家里每月用水量、亲自去称自己的体重。六、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师:(放图片曹冲称象)你们谁会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边讲故事边观看称象的图片。让学生感知大象是很重很重的动物。提出问题:大象的质量要用什么作单位?师:大象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举例说明。(课件出示相应图片)。生:买卖刚才时用“吨”作单位。生:冬天我们买煤的时候用吨作单位。生:大卡车的载重量用“吨”作单位。生:……师: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二)活动开展.体会1吨的概念师:课件演示吨的展示图,说说你在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生:图中有10袋大米,每袋大米的质量是100千克。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算一算10袋大米共多少千克?生:10X100=1000(千克)师: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如果我们班平均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那么我们班40个学生大约是1吨。.说一说师:大家讨论一下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吨作单位,生:上个月我们家用水3吨。生:我家盖房用了5吨水泥。师:然后课件显示:卡车的载重量,集装箱的装载量等。[设计意图]:课件演示吨的展示图,让学生形象直观感知1000千克就是1吨的概念。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吨作单位,让学生充分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增强学习兴趣。.填一填师:出示教材第3页“填一填”2000kg=( )吨 4吨=( )千克师:先说一说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生:1吨=1000千克师:下面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汇报,说说你的想法。生:2000kg=2吨1000千克是1吨,2000kg里有2个1000kg,即2吨。生:4吨=4000千克 1吨=1000千克,4吨里有4个1吨,即4个1000千克,即4000千克。师:还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吗?

生: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乘进率1000,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1000..教学吨与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师:某地有小麦5吨,运走了2000千克,还剩多少吨小麦?课件演示运小麦的情景图。生:3吨。师:你怎么想的?生:先把2000千克转化为2吨,在用5吨减2吨等于3吨。5-2=3(吨)师:板书并进一步说明:必须先统一单位,再计算。(三)巩固练习.第4页课堂活动掂一掂、称一称。让学生掂一掂估计物品的重量,在称一称,看估计的质量和准确的质量差多少。.对口令游戏同桌为单位,进行对口令游戏,练习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一台拖拉机可以装货物1()一个乒乓球重3()一袋面粉重50().判断题。TOC\o"1-5"\h\z5吨=50千克 ( )7千克=7000吨 ( )一头猪重143千克。 ( )(四)作业设计.做一做:吨=( )千克 5000kg=( )吨6吨=()千克6吨=()千克7000千克=()吨.一袋大米重100千克,( )袋大米重1吨。100块砖重200千克,( )块豉重1吨。.3000千克水果,这辆载重4吨的卡车能一次运走吗?为什么?.水果店第一次运来3吨水果,第二次运来4000千克,两次共运来多少吨?(五)拓展总结师:说说今天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六)板书设计认识吨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1吨=1000千克2000kg=( )吨 4吨=( )千克教学后记:目标达成度:本节课亮点:不足与改进:练习课第(4)课时一、教学内容:练习课(练习一)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回忆克、千克、吨的内容,使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技能目标: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建立克、千克、吨的概念,掌握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情感目标: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教学重点:能进行克、千克、吨之间的单位换算。四、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关于质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纸,调查一些商品的质量六、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谈话回忆这一单元的收获。师: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少收获,大家在一起交流一下。指名回答自己的收获。生:计量较轻的物体的质量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计量很重的物品用“吨”作单位。生:质量单位间的关系是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生:我会用合适的质量单位表示物品的质量。.引入课题师:我们通过回忆交流同学们对质量有了一定认识了解。不知道同学们掌握的都怎么样?今天我们考查一下,完成“练习一”(板书)(二)活动开展.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1题。(1)师:引导学生观察图,提出要求:把图中物体和所给的质量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一排。生:学生观察思考,小组内进行交流。(2)组内代表汇报本组的交流结果。生:物体,实心球〉足球〉小皮球〉乒乓球生:质量,1000g>430g>55g>3g师:请同学们自己在课本上用线连一连。生:展示连线的结果,并说解题思路。.填一填。(1)师:出示第2题。让学生说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生: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生:克、千克、吨每相邻2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学生独立填空,指名汇报结果。6kg=6000g 1000g=lkg 8000g=8kg(2)师:出示第4题,读一读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生:汇报并说说解题过程。.判断师:出示第6题。仔细读题,独立判断对错。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订正。生:汇报判断结果,并说说错误的原因。1吨=10kg(X)1000kg=10吨(X)6000kg=6吨(错因:进率掌握错误。错.数学与生活。(1)师:出示教材第3题。生:观察示意图,理解图意。小组内交流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生:列式计算。汇报,6kg=6000g 60004-1000=6(袋)(2)师:出示第7题,生:读题,弄清题意。生:组内讨论,交流解题方法及注意事项。单位不统一,要注意同一单位。生:列式计算,汇报。3000千克=3吨3+1=4(吨)(3)师:出示第8题生:展示调查结果讨论汇报。师:根据调查情况提出问题,生:学生汇报并解答。(三)巩固练习完成第1、2、4、6题学生交流解题思路和过程。师生共同订正。(四)作业设计.填空。7吨=( )千克3吨200千克=( )千克TOC\o"1-5"\h\z2千克500克=( )克4500克=( )千克( )克.判断。(1)小红的体重是36克。 ( )1吨铁比1000千克棉花重。 ( )一个苹果重70千克。 ( )一个足球400克. ( ).建筑工地运来20吨水泥,用去8吨,还剩多少吨?.妈妈买来12千克苹果,5千克橘子,妈妈一共买来水果多少千克?.幼儿园阿姨买来50克水果糖,150克奶糖,把这些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克?(五)拓展总结师: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归纳复习了哪些知识?(六)板书设计练习一.“克”用“g”表示,“千克”用“kg”表示。1000克=1千克1吨=1000千克.统一单位教学后记:目标达成度:本节课亮点:不足与改进:称体重第(5 )课时一、教学内容:称体重(教材第6〜7页)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称体重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克、千克、吨的单位概念,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技能目标:通过称体重和记录学生体重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情感目标: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分享的意识和能力。三、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经历体重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进一步巩固克、千克、吨等的单位概念。四、教学难点:通过称体重和记录学生体重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五、教学准备:.体重秤、儿童标准体重对照表。.答题纸、小组体重记录表。六、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师:让一位比较胖的学生上讲台上来,并指着说,谁来猜猜他的体重。学生纷纷举手示意猜。师:同学们先想想他的体重用什么质量单位来表示比较合适?生:用千克来表示,如果用克的话,数字比较大,不方便。师:你准备用什么办法,使你的猜测更准确些?生:抱一抱他。师:说的好,抱抱他感觉一下他有多重,谁上台来抱抱试试。学生上台来抱抱,可是没抱动。师:你没抱动他,你猜猜他有多重?生:有50千克吧。被抱的学生:不情愿的说,我有那么重吗?生:没抱动你,猜不准。师:怎么才能知道他准确的体重呢?生:用体重秤,称一称。(板书:称体重)(二)活动开展.称一称、填一填。师:请刚才那位同学站到秤上,等指针不动了,大家看看刻度盘上指针的位置(1个大格5千克,1个小格1千克。)指名几位学生读出体重。适时表扬读数准确的同学。师: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吗?那就来称一称吧。以组为单位,由组长称出其他学生的体重,读出每个学生的体重数和单位。并作好记录。师:教师指导称重,查看记录是否规范。生:组长汇报记录结果。.看一看、比一比。(1)用自己的实际体重与估计体重比一比看是否正确。(2)出示“6--10岁儿童标准体重对照表”与自己小组同学体重记录表对照,说说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指名汇报。生:超重的比较多。(3)根据同学们的体重情况,你有什么建议。师:适时进行健康饮食方面的教育。比较胖的同学要科学饮食,争取有个标准

的体重:比较瘦的同学不要偏食,增加营养。.说一说。(1)对其中一组的体重记录表进行展示分析。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从记录表中知道了哪些?生:小组内交流。生:我的体重是31千克,比小英重一些。生:我的体重是25千克,比小勇轻3千克。生: (三)巩固练习组内比较书包的重量.小组合作完成。.交流比较书包重量的方法。(1)掂一掂。(2)称一称。.根据书包的重量提合理的建议。如:有的把与上课学习无关的都放进书包。有的书包里很乱。真正给书包减负(四)作业设计.课下找一些身边的物品称一称。.如果你的体重不标准拟定一个计划,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五)拓展总结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生:学会了称重的方法,并通过分析比较,发现了许多信息。师:对于超重或体重过轻的我们应该怎样?生:超重的要注意科学饮食,过轻的要不偏食,增加营养。(六)板书设计称体用猜体重称体重提建议

猜体重称体重提建议不准确学方法说饮食教学后记:不准确学方法说饮食教学后记:目标达成度:本节课亮点:不足与改进:第6课时-第8课时一单元检测及试卷评讲第二单元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第(9)课时一、教学内容:一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材第8〜9例1、例2,课堂活动1〜3题,练习二第4题)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口算。技能目标: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和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算理。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发展学生应用意识。三、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四、教学难点: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算理五、教学准备:L小棒、课件2.小棒、答题纸六、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情境图。师:大家观察一下示意图,看看这个动物家族里的成员都在做什么?生:小兔和小猫在讨论啄木鸟吃害虫的事。生:小鸡和小猴在计算鸡妈妈生了多少个鸡蛋。生:小象和小熊在买玩具。生:两只小狗在想一共有多少块积木。.师:小动物的这些问题怎么解答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解答的方法。(板书: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活动开展.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1)师:课件出示例1,观察一下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生:有3箱鸡蛋,每箱20个。师:同学们试着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学生列式,小组内交流。师:把同学们的算法交流一下?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20+20+20=60,每个箱子里20个,3个箱子就是3个20相加。生:20X3=60,每个箱子都是20个,可以用乘法计算,2个十乘以3是6个是十,6个十就是60。师:板书:20+20+20=60 20X3=60„(2)利用小棒,摆一摆,理解算法。师:请同学们根据算式的意义用小棒摆一摆,并说说口算方法。小组内摆一摆,讨论交流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师:指名到讲台一边演示一遍讲解。师:通过你们的操作和交流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整十数乘一位数,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得出结果后,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1个0。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情境图,用小棒演示,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规律。.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师:课件出示例2仔细看图,理解题意。说说题意中的条件和问题。生:知道的条件,两只小狗的面前都摆着小正方体,每堆13个,要求的问题是一共多少个小正方体。师:那我们怎么计算出两只小狗一共有多少块小正方体呢?列式计算生:学生列式,试着口算出结果,生: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口算方法。汇报交流生:13+13=26.生:13-10=310X2=203X2=620+6=26.生:3+10=1310X2=203X2=620+6=26.生:13X2=6师:根据乘法的意义,摆一摆13X2,生:演示。边摆边说。先拿出10X2=20,2个10是20,再拿出3X2=6,2个3是6,合起来20+6=26.师: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时,可以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进行口算。(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9页例1试一试。(1)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做题过程。(2)仔细观察计算结果,交流从中发现的规律。汇报:一个整十数乘一位数,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得出结果后,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1个0.订正。.例2试一试。以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交流订正答案。(四)作业设计.口算下面各题。30X8= 50X4= 70X9= 80X5=22X4= 25X3= 12X6= 45X2=.解决问题。强强和丽丽比赛踢健子,强强踢了27个,丽丽踢的是强强的3倍,丽丽踢了多少个?(五)拓展总结师:通过这节课的数学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六)板书设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20X3=60 2个十乘3得6个十,即6013X2=26 3+10=1310X2=20 3X2=6 20+6=26.教学后记:目标达成度:本节课亮点:不足与改进: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第(10)课时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3,课堂活动4、5题及练习二第6题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技能目标: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三、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四、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六架、苹果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师:(教师出示秋游时拍的照片)同学们都参加过秋游吗?同学们的兴致一下高起来了。这是教师适时提供速度和时间,让学生进行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复习。提问:他们大约走了多远?同学们思考的同时,教师解释引出课题一一估算。(二)活动开展师:同学们!你们去集贸市场买过梨吗?(出示教材的图片)你们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教师相机出示动画:每筐重32千克,一共有6筐。一共约有多少千克?问:谁来解答这个问题?生:列式32X6师:同学们会口算吗?(大部分学生说不会算。)师:同学们不仅会列出算式,还明白为什么这样算,你们真是会动脑筋的好孩子。在这里,我们可以用求出精确数据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可是,有时我们为了方便计算,节省时间,解决这一类的问题,我们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了,那这个大约数怎么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女孩是怎么说的?(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32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师:说明:因为32接近30,我们可以把32估小一些,看成30,30X6=180,所以32X6的积比较接近180。32X6^180(由教师介绍约等号)。(板书计算过程)师:同学们可以比较一下,像这样的乘法计算方法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一一估算。尝试估算师:图片中有化肥。同学们想一想如何算出大约有多少千克?生:48X3师:怎么估算?生:因为48更接近50,可以把48估大一些,看成50,50X3=150,所以48X3的积比较接近150。。48X3-150(三)巩固练习.小组合作,用天平称出一个苹果的质量,估算5个苹果的质量?.我采访的是数学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43本,一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每本19元,王老师买了8。王老师大约用了多少钱?(四)作业设计1、运用所学的知识编一道乘法估算的应用题。2、看台上有5排,每排43个座位,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座位?3、动物园有一只猴子23千克,一只山羊的体重大约是它的3倍,山羊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五)拓展总结通过学习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六)板书设计乘法的估算32Q3030X6=18032X6^180答:一共约有180千克。教学后记:目标达成度:本节课亮点:不足与改进: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第(11 )课时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4及相应的练习。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意义。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不进位的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三、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四、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例4图,仔细观察,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质疑: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生独立思考后提问:一共有多少个茶杯?.口答列式。12X4=.尝试计算。(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2)组内交流算法,找出自己喜欢的方法,将其写或画在答题纸上。(3)指名汇报交流,学生讲解各自的思路。方法一:连加。12+12+12+12=48方法二:分解组合。12=10+2,10X4=40,2X4=8,40+8=48方法三:用小棒摆图。(略)方法四:画图。I12I12I12I12J48(二)活动开展.讨论比较算法。讨论:以上哪种算法比较简便:说明原因。组内讨论,集体交流,并说明理由。.合作学习,探索竖式。你能试着用数的分解组合的方法,将这几个算式写成竖式吗?试试看。(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写出讨论结果。师巡。(2)指名板书讨论结果。(3)说说自己的思路。(4)评一评,哪种方法更简便。TOC\o"1-5"\h\z学生1: 1 2 学生2: 1 2X4 X 4\o"CurrentDocument"8 4r4 04 83、规范格式,归纳方法。(1)师展示乘法竖式。

TOC\o"1-5"\h\z\o"CurrentDocument"12 1 2X4 X 48 4 8~4 04 8(2)同桌互说12X4笔算竖式的过程。(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13页“试一试”。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竖式计算。.交流订正,并说说竖式计算的顺序。(四)作业设计练习三第1,2题(五)拓展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六)板书设计一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连加分解组合竖式计算1212=10+212X4=48(个)1210X4=4012122X4=8X 4+1240+8=484848答:一共有48个茶杯。教学后记:目标达成度:本节课亮点:不足与改进: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教学重点四、教学难点教材第14页例5,课堂活动第2、3题及练习三第3、4题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进位的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理。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出示例5,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活动开展.由图解题。(1)要求一共有多少个玩具?实际上是求什么?(3个24是多少?)如何列式?(24X3)(2)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探讨算理算法。(1)学生独立探索。(试算)(2)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3)分组汇报,方法一:摆小棒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师板书。方法二:连加 方法三:竖式24 242 4 义 3+24 727 2(4)课件演示,借助摆小棒的过程,说明用3乘24个位上的4得12,然后再用3乘24十位上的2的60,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12+60=72。演示时,强调进位要写进位的数。(5)讨论以上计算方法哪种好,并说明理由。(6)生边列竖式计算,边说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写?.明确算法。讨论:为什么要从个位乘起,而不先从十位乘起?(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14页“试一试”。.列式并用竖式计算。14的6倍是多少?3个28相加是多少?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强调:列竖式计算时,末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3、课堂活动第2、3题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作业设计练习三第3、4题(五)拓展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六)板书设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连续进位)24X3=72(个)TOC\o"1-5"\h\z20X3=60 244X3=12 X360+12=72 72答:一共有72个玩具。教学后记:目标达成度:本节课亮点:不足与改进:一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第(13 )课时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6,课堂活动第2题及练习三第6、7题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用一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进位的一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三、教学重点:掌握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四、教学难点:能用一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外出参观吗?你最想到什么地方去参观?(指名学生交流)今天,某学校组织同学们到科技馆去参观(课件出示:教材例6的情境图)请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已知:有9辆这样的客车,每辆车准载客35人。问题:最多可以载客多少人?)2、学生思考:求“最多可以载客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35X9,也就是求9个35是多少。(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5X9=)(二)活动开展1、估一估。提问:你能估计这9辆车最多可以载客多少人吗?(1)小组讨论估算方法。(2)集体交流估算方法。学生1:1辆车载客35人,10辆车载客是350人,9辆车载客的人数一定比350人少。学生2:30X9=270,40X9=360,因为35比30大,比40小,所以35X9的得数在270和360之间。2、算一算。思考:真的像我们估计的那样吗?请同学们计算出它准确的结果进行对比。(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在答题纸上做一做。(2)小组内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3)全班交流。学生学35X10-35=315(人)教师追问学生1:你为什么要这样算?学生1:先口算出10辆车载客的人数,再从10辆车载客的人数里减去1辆车载客的人数就是9辆车载客的人数。学生2:35X9=275(人) 学生3:35X9=315(人)TOC\o"1-5"\h\z3 5 3 5X 9 X49275 315(选出两名用竖式做,而结果不相同的同学,分别到黑板上板演自己的竖式。)3、议一议。讨论:请同学们说说,为什么都是竖式计算,结果却不同昵?(1)小组讨论。(2)班内交流,并分析错误的原因,纠正错误。(学生2乘完十位后,忘记加个位进上来的数了。)4、说一说。(1)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整个计算过程。(个位上5X9=45,向十位进4后,十位上3X9=27,表示27个十,27个十还要加上刚才进上来的4个十,就是31个十,3应该写在积的百位上,1应该写在积的十位上。)(2)教师小结:9与3乘得27,加上个位的进位数4得31,要向百位进3十位写1,由于第一个因数没有百位,所以向百位进的3不必进到横线上,可直接写在百位上。(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5页“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一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教师强调:不要忘记加进位数。2、(课件出示)找出错因,并改正。TOC\o"1-5"\h\z(1) 34 (2) 34 ⑶ 34X38 X38 X3892 262 242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②集体改正,并说明错因。教师强调错因:(1)只注意第一次进位,忘记加后面进上来的数。(2)进位加错。(3)错用进上来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四)作业设计练习三第6、7题(五)拓展总结通过刚才的练习,大家来来说一说在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应注意什么?(六)板书设计一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35X9=315(人)3 5X49315答:最多可以乘坐315人教学后记:目标达成度:本节课亮点:不足与改进: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第(14)课时一、教学内容:练习三(教材第16〜17页,练习三第5题,8〜10题)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巩固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技能目标:通过练习,加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准确计算的习惯。三、教学重点:运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熟练、准确地进行计算。四、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谁来说一说笔算方法?追问:在笔算时要注意什么?2、同学们对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掌握得怎样。今天这节课,老师就来考考大家,我们一起完成练习三。(板书:练习三)(二)巩固练习1、说一说,算一算。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32X3= 43X2= 18X4= 26X3= 34X3= 46X6=提出要求:(1)让学生在答题纸上进行竖式计算。(2)指名上前板演。(3)小组讨论,找出板演同学错误的原因。(4)指名订正并说说计算的方法。(5)小组内交流计算结果,并进行订正。2、出示教材第16页第5题。提出要求:(1)仔细读题,从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2)汇报讨论结果。(3)请同学们独立列出算式,求出结果。(4)反馈汇报。3、出示教材第17页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后,汇报交流。4、出示教材第17页第9题。先说说怎么比较两个乘法算式的乘积大小。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指名汇报交流比较的过程。5、出示教材第17页第10题。提出要求:(1)读题。(2)学生独立完成第(1)、(2)、(3)小题小组交流、订正。(3)说一说,解答第(3)题与第(1)、(2)题有什么不同?(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合作完成。(5)反馈汇报,展示提出的问题。(6)试着针对问题,口头列出算式。6、拓展延伸。出示教材第17页“思考题”。1、观察“7X69写成7X70—7算起来简便一些”。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3、汇报。4、小组讨论“计算89X9,你能想出哪些简便算法?”5、展示讨论结果。(三)拓展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练习,想一想,归纳一下,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四)板书设计练习三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1、末位对齐;2、从个位乘起;3、用一位数分别去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教学后记:目标达成度:本节课亮点:不足与改进: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口算、估算第(15 )课时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8页例1、例2,第19页课堂活动及第19-20页练习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一位数乘整百数的口算、估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技能目标:理解一位数乘整百数的口算和估算的算理。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三、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乘整百数的口算方法;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方法。四、教学难点:明确一位数乘整百数的口算算理;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方法。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有4筐松果,每筐有300颗松果。)2、提问:根据以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学生举手回答。(一共有多少颗松果?300X4)3、300X4如何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先来探究一位数乘整百数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一位数乘三位数(口算)(二)活动开展1、学习一位数乘整百数的口算方法。(1)合作学习,探讨算法。你能计算出300X4的结果吗?试试看。①学生先独立思考算法,然后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组内交流。②全班交流。学生可能说出的方法有:甲:300+300+300+300=1200。乙:300X4=1200,想:4个300的和,也就是300+300+300+300=1200。丙:300X4=1200,想:3个百乘4得12个百,就是1200。T:300X4=1200,想:因为3X4=12(三四十二),所以300X4=1200(在乘得的积的末尾再添上2个0。)(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性地板书)(2)动手做一做。完成例1下面的“试一试”,并讲讲口算方法。①小组内讨论、交流。②小组选出代表说说自己的口算方法。(3)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归纳:一个一位数乘整百数,先用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然后在乘得的积的末尾再添上2个0。试一试:8X2 80X2 800X2 600X7 900X52、探究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方法。(1)合作学习,探讨算法。课件出示教材例2情境图和问题:小东3分大约能跑多少米?你能列式解答吗?把你列出的算式和计算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提示:根据所学的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①学生在答题纸上列出算式。②在小组内交流算法。③展示学生解答过程。296接近300,把296看作300.300X3=900(米)答:小东3分大约能跑900米。教师追问:900对于这道题来说是精确值吗?学生讨论思考得出900是这道题的估算结果。2、迁移类推,发现规律。教师:同学们运用上面的估算方法算一算:小兰3分大约能跑多少米?(D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推算出估算方法及结果。(2)指名汇报,说说你的想法。(3)让学生完成教材例2的“试一试二师生共同明确:204接近200,把204看作200.200X3=600(米)答:小兰3分大约能跑600米。3、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归纳估算方法。(1)找出和三位数接近的整百数;(2)然后用一位数乘整百数的口算方法计算出结果。注意如果是所列算式的精确值要用“=",实际是原题的近似值。(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9页“课堂活动”第1题。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大转盘,教师点击转动转盘,学生叫停。小组抢答比赛的形式说出结果及口算方法。教师强调:一个一位数乘整百数的乘法,先用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0。2、完成教材第19页“课堂活动”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订正,并说说发现了什么。3、完成教材第19页“课堂活动”第3题。(1)学生独立完成。(2)小组内互相交流、订正。(四)作业设计练习四第1、2、3,4、5、6题(五)拓展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了一个一位数乘整百数,先用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0。在估算时,把三位数看成一个和它接近的整百数来计算。(六)板书设计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口算、估算口算:方法-300+300+300+300-1200。方法二300X4=1200,想:4个300的和,也就是300+300+300+300=1200。方法三300X4=1200,想:3个百乘4得12个百,就是1200。方法四300X4=1200,想:因为3X4=12,在乘积的末尾再添上2个0。所以300X4=1200估算:因为296接近300,把296看作300.300X3=900(米)答:小东3分大约能跑900米。教学后记:目标达成度:本节课亮点:不足与改进: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第(16)课时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例3,课堂活动1〜3题,练习五第1、2题)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准确熟练地计算。技能目标: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情感目标: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三、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三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四、教学难点:明确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提问: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商场里的一些信息(课件出示:教材例3的情境图)请仔细观察,说说老师带给大家的是什么信息?(已知:微波炉758元/个;电饭煲368元/个。问题:买3个微波炉要用多少元?)2、学生思考:求“买3个微波炉要用多少元?”应该怎样列式?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758X3,也就是求3个758是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758X3=)(二)活动开展1、估一估。提问:你能估计一下买3个微波炉要用多少元吗?(1)小组讨论估算方法。(2)集体交流估算方法。学生:买1个微波炉要用758元,可以看作800元,3个微波炉要用2400元,3个微波炉要用的钱一定比2400元少。2、算一算。思考:真的像我们估计的那样吗?请同学们计算出它精确的结果看一看。(1)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在答题纸上做一做。(2)小组内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3)全班交流。(选出两名用竖式做,而结果不相同的同学,分别到黑板上板演竖式。)3、议一议。讨论:请同学们说说为什么都是竖式计算,结果却不同呢?(1)小组讨论。(2)班内交流,并分析错误的原因,纠正错误。4、说一*说。(1)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整个计算过程。(个位上3X8=24,向十位进2后,个位写4;十位上3X5=15,表示15个十,15个十还要加上刚才进上来的2个十,就是17个十,向百位进1后,十位写7;百位上3X7=21,表示21个百,21个百还要加上十位进上来的1个百,就是22个百,千位和百位上都写2。)(2)教师:3与7乘得21,加上十位的进位数1得22,要向千位进2,由于第一个因数没有千位,所以向千位进的2不必进到横线上,可直接写在千位上。5、归纳算法。教师:根据所学知识,你能仿照着加、减法计算法则说说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吗?(1)一名学生试着归纳,其他同学进行补充。(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2)同桌互相说一说一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1页“试一试”。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板演并竖式计算,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一位数乘三位数的方法是什么,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教师强调:不要忘记加进位数。2、完成教材第21、22页课堂活动第1、2、3题。3、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四)作业设计完成练习五第1、2、3、4、5题(五)拓展总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来说一说在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时应注意什么?笔算一位数乘三位数时,末位对齐,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或两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六)板书设计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例3 758X3=2274(元)TOC\o"1-5"\h\z7 5 8X1 2 322~7 4答:买3个微波炉要用2274元。教学后记:目标达成度:本节课亮点:不足与改进:一位数乘三位数(中间有0)的笔算第(17)课时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2〜23页例4、例5,第25页练习五6〜8题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技能目标: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和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三、教学重点: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四、教学难点: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谈话:同学们喜欢小金鱼吗?(喜欢)图中的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小金鱼,瞧!他们来到花鸟鱼虫市场,直奔小金鱼生活的鱼缸去了(课件出示教材例4情境图)根据图中的信息,谁愿意给大家讲述一个数学故事?指名看图讲故事。(故事示例:小朋友满心欢喜地来到鱼缸前,大吃一惊,3个鱼缸都是空的,看不见小金鱼的影子,小金鱼去哪了?)(二)活动开展1、教学例学(0的乘法)(1)提问:刚才大家讲的故事真精彩,同学们听得这么认真,一定非常喜欢。你能根据这个故事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指名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条鱼?)(2)交流:你用什么方法解答?①学生独立思考。②小组交流解答方法。③小组代表汇报方法,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1:用加法计算:0+0+0=0学生2:用乘法计算:0X3=0,也就是求3个0是多少。(3)想一想:0X4、9X0、0X0各等于多少呢?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指名汇报计算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思路。(0X4表示4个0相加的和,就是0;9X0表示9个。相加的和,也就是0:0X0表示0个。相加的和,还是0。)(4)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的算式,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观察并思考。小组内交流。小组代表汇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1)学校组织同学们到动物园去参观(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例5情境图),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2)提问: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吗?试试看。学生思考后,指名说一说。学生独立思考后举手回答。(一共需要多少钱?102X3=)(3)观察算式中因数的特点和同桌说一说。教师:我们已经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如果0藏在乘法算式一个因数的中间,你还会计算吗?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102X3=”的结果。(4)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通过讨论,尝试计算出结果。学生讨论后得出如下两种方法:方法一:分步计算102中的1表示1个百,100X3=300;2表示2个一,2X3=6;300+6=306。方法二:竖式计算TOC\o"1-5"\h\z1 0 2X 33 0 6①指名让学生板演竖式。②集体交流,说说计算过程。③小组讨论:因数十位上的0应该怎样乘?积的十位上写几?④小组代表发言。(因数十位上的0乘3还得0,所以积的十位上写0。)教师小结: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另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字;哪一位上的乘积是0,若没有进上来的数,要在那一位上写0。若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加上。(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3页“试一试二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3名学生到黑板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教师强调: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先用一位数去乘0前面的数,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2、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四)作业设计练习五第6、7、8题(五)拓展总结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0和任何数相加都得原数,而。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在后面的计算中我们会经常用到。在笔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应注意什么?(因数中间有0,可以直接用百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的乘积作为积最高位上的数;用个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的乘积作为积低位上的数,如果积不满十,十位上用0占位。)(六)板书设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例5:102X3=306(元)TOC\o"1-5"\h\z1 0 2X 33 0 6答:一共需要306元。教学后记:目标达成度:本节课亮点:不足与改进:一位数乘三位数(末尾有0)的笔算第(18)课时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6,第24页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五9〜11题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技能目标: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和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三、教学重点: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四、教学难点:因数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写法,尤其是0和非0数字的对位。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出示教材例6,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自己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已知条件:每个方队有120人,有9个方队。问题:9个方队一共有多少人?)2、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每个方队有i20人,求9个方队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求9个120是多少,即120X9。)(二)活动开展1、探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算法。(1)让学生观察算式中因数与例5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教师补充板书)(2)在答题纸上试算。教师巡视,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地提示,留意学生的不同算法。(3)展示成果:找出两位算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并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120 120X 9 X91080 1080教师提示:列竖式时两个因数是怎样对齐的;怎样相乘;乘完后怎样写0:因数末尾有0跟无0的算法有什么异同点。(4)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一些?(第二种方法简便些。)教师小结: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先用第一个数0前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3页“试一试”。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3名学生到黑板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教师强调: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先用一位数去乘0前面的数,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2、独立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全班交流。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10、11题。全班交流(四)作业设计练习五第9、12、13题(五)拓展总结在笔算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时应注意什么?(因数中间有0,可以直接用百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的乘积作为积最高位上的数;用个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的乘积作为积低位上的数,如果积不满十,十位上用0占位。用简便算法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因数末尾的0要落下来。)(六)板书设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例6:120X9=1080(A)120 120X 9 X91080 1080答:9个方队一共有1080人教学后记:目标达成度:本节课亮点:不足与改进: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练习第(19)课时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26页练习五第3〜5题、第12、13题、思考题。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练习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位数乘三位数笔算的算理和算法,能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技能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计算能力与运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仔细计算与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点:在练习活动中进一步理解掌握一位数乘三位数笔算的算理算法,能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四、教学难点:在练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与熟练度。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六、教学过程(-)情境引入今天我们对前面学习的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进行练习和运用。(板书课题: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练习)(二)活动开展.口算。300x4=,200x6=,7x20=,8x300=,50x4=,800x3=,9x600=,60x9=独立口算后,集体订正评价。.芝舁。485x7=,108x6=,520x6=,7x500=(1)不计算,说说他们的积是几位数?积的末尾有几个0?(2)独立笔算前面3个小题。(3)小组交流互相评价。(4)师生选取代表性的资源针对易错点进行讲评。(三)巩固练习大家的计算很棒,不但计算准确,而且速度快,你们能运用这些计算解决问题吗?我们来解决下面这些问题。.练习五第3题。学生独立解决后,引导学生间交流评价。.练习五第4题。某地修建了6幢公租房,每幢可住198户,一共可以住多少户?学生独立解决后,引导学生间交流评价。.练习五第5题。(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2)学习小组内交流批改评价。(3)教师引导组织学生全班展评。.练习五第12题。谈话课件出示:(1)从图表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2)小组分工解决问题,然后组内交流检查分工完成情况。(3)小组展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引导评价。.练习五第13题。(1)课件先出示图片信息,再出示第一问,学生独立解决订正。(2)你还能出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学生独立提问解决,然后小组交流互评,教师随机巡视指导。(3)全班展评,选小组内提问与解答表现最好的代表展示交流。.小结。刚才运用计算解决问题的环节,你表现得怎样,给大家分享分享。(四)作业设计1.0和任何数相加的( ),0和任何数相乘得( )..口算202X3= 120X2= 330X3= 403X2=.竖式计算380X3= 307X5= 940X7= 604X4=.列式计算。390的6倍是多少?4个405相加是多少?.妈妈喂了4头猪,平均每头猪240斤,4头猪一共多少斤?(五)拓展总结.回顾我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成功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教材26页思考题: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六)板书设计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练习笔算:485x7=108x6=520x6=7x500=教学后记:目标达成度:本节课亮点:不足与改进:问题解决(一)第(20)课时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例1,教材28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第28〜29页练习六r~3题。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数量关系,初步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技能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体会数学的实践性质三、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数量关系,初步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数量关系,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情境:学校会议室一共能坐多少人?学生独立列式解决。.课件出示例1情境:提问:画面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吗?比较:这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比较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交流:比较这两个问题,你有什么感觉?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复杂一点的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一))(二)活动开展.学习例lo(1)独立思考,解决问题。(2)合作交流:大家有了自己的想法,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说,听听同桌说的和你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一样的地方?(3)集体交流。思考方法:要求学校会议室一共可以坐多少人?,用主席台上坐的人数+主席台下坐的人数,主席台下坐的人数不知道,要用每排坐的人数x排数。(板书:主席台上坐的人数+主席台下坐的人数=会议室一共坐的人数……)(4)提炼分析。小结:大家分析的有条有理,同学们真会思考,综合大家的分析,你觉得解决这个问题要几步,是哪几步?提炼小结:(1)主席台下可以坐多少人?(2)台上台下一共坐多少人?(5)学生独立解决后,集体交流评价。13x9=117(人)117+6=123(人)答:学校会议室一共可以坐123人。.回顾小结。(1)想一想,小组内议一议: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引导学生回顾问题解决过程,总结问题解决的步骤与方法。(2)小组代表交流。小结:先要熟悉条件和问题,再根据条件和问题想该怎么做,然后解答;先想要求问题需要哪些条件,这些条件都知不知道…….试一试。教材28页课堂活动第1题。(1)独立解决问题。(2)全班展示交流评价,重点引导思考分析过程的交流。(三)巩固练习教科书第28〜29页练习六1〜3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交流展示,展示时重点聚焦于分析思考过程方法,特别是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的分析。(四)作业设计.仓库里原有大米805千克,平均每天吃65千克,一周后还剩多少千克?.小白兔拔了140个萝卜,小灰兔拔的是它的3倍.小白兔比小灰兔少拔了多少棵?(五)拓展总结回顾我们这节课经历的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大家什么收获和体会?(六)板书设计问题解决例1:9X13=117(人) 先算台下坐的人数。117+6=123(人) 台上人数+台下人数一总人数答:学校会议室一共可以坐123人。教学后记:目标达成度:本节课亮点:不足与改进:问题解决(二)第(21)课时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28页例2,28页“课堂活动”第2题及第29页练习4〜6题。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技能目标: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体会数学的实践性质三、教学重点:明确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数量关系,掌握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六、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情境图片,观察:图上的人们在做什么?装修房子中也有许多数学问题?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继续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二)活动开展.学习例2。课件出示情境信息:(1)提问:图中有哪些已知信息和问题?(2)分析解决问题。①独立思考:根据已知的条件信息和问题想一想,问题该怎么解决?学生思考后独立解决。②合作交流:把你对解决问题的想法给小组内的说说。③集体展评:请一个小组把你们组内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全班同学展示,不但要说怎么解决的,还要说说为什么这么解决,其它组的同学认真倾听后做补充评价。小组展示,教师重点在估算法、笔算法两种方法的道理、思考方法上引导全班学生补充评价。估算法:300x5=500(块)把285看作300估算,把因数看大了,准确结果比1500小,所以1500块地豉够铺。笔算法:先算出5间教室一共需要285x5=1425(块),1425<1500,所以1500块地质够铺。④独立完善解决问题。(3)梳理小结:比较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两种方法各有什么优势?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分析,估算法简便快捷但不一定准确,笔算法不简便但准确,它们各有优势,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先用估算思考问题的大致结果,再用笔算准确解决,两种方法互相补充,互为所用。.议一议:下面的问题怎么解决?(教材28页“课堂活动”第2题。)(1)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怎么解决。(2)学生独立解决。(3)交流展评,重点在思考过程方法上引导学生表达、补充、评价。(三)巩固练习教科书第29页练习六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交流展示,重点引导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特别是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的分析。(四)作业设计教科书第29页练习六5〜6题。(五)拓展总结回顾我们这节课所解决的问题,它们的解决过程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归纳其共同点都是通过先计算再比较解决问题的。这节课你还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六)板书设计问题解决例2:方法一:285X5=1425(块)1425<1500答:1500块地砖够铺5间教室。方法二:285七300300X5=1500(块)答:1500块地砖够铺5间教室。教学后记:目标达成度:本节课亮点:不足与改进:整理与复习(一)第(22)课时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页1〜4题,31页练习七第1〜4题。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整理与复习活动中,对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进行回顾整理,进一步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较熟练地进行一位数乘两、三位数计算。技能目标:引导学生主动整理与复习,在整理与复习活动中渗透计算策略的选择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意识和能力。情感目标:在计算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三、教学重点进一步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较熟练地进行一位数乘两、三位数计算,培养良好的计算意识和计算习惯。四、教学难点在整理与复习活动中渗透计算策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