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山仰止公开课课件_第1页
高中语文高山仰止公开课课件_第2页
高中语文高山仰止公开课课件_第3页
高中语文高山仰止公开课课件_第4页
高中语文高山仰止公开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远不要把人拿来比较,每个人都与众不同,重要的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差异性。

——马克李维《偷影子的人》永远不要把人拿来比较,每个人都与众

《论语》选读高山仰止《论语》选读高山仰止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诲人不倦》

孔门十哲: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诲人不倦》

孔门十哲: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放声自由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放声自由诵读,读准字音,高山仰止老师眼中的学生学生心目中的老师比喻对高尚品德之人的仰慕整体感知:高山仰止老师眼中的学生学生心目中的老师比喻对高尚孔子和颜渊11.9⑺11.10⑻9.11(11)

孔子和子贡19.23(12)

19.24(13)

孔子和子路11.13⑵7.11⑶11.15⑷5.7⑸6.28⑹孔子和伯牛、子游、乡党小子

6.10⑼17.4⑽5.22⑴

整体感知:孔子和颜渊11.9⑺11.10⑻孔子怎样对待他的学生?学生又怎么对待孔子?

问题人物孔子和颜渊11.9⑺11.10⑻9.11(11)孔子和子贡19.23(12)

19.24(13)

孔子和子路11.13⑵7.11⑶11.15⑷

5.7⑸6.28⑹孔子和伯牛、子游、乡党小子

6.10⑼17.4⑽5.22⑴要求分组研读,协作完成。①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等描写;②可以通过朗读揣摩词句的感情色彩;③还可以通过模拟表演来体验。研读文本

:孔子怎样对待他的学生?学生又怎么对待孔子?问题人物孔子和颜研读文本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11.9)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11.10)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9.11)孔子和颜渊悲痛痛惜研读文本: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风采

颜渊即颜回,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鲁国人。出身贫贱,一生没当过官。他敏而好学,闻一知十。孔子曾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好学)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德行)“无伐善,无施劳”、“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理想与心态)颜渊风采颜渊即颜回,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鲁国人。出身研读文本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11.9)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11.10)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9.11)孔子和颜渊悲痛痛惜颜渊对孔子的评价中包含了哪三层意思?1.道德崇高,学识精深;2.循循善诱,博文约礼;3.虽欲依从,难以企及。研读文本: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博文约礼见圣道之全者惟颜子。观喟然一叹可见。其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是见破后如此说。

——【明】王阳明博文约礼见圣道之全者惟颜子。观喟然一叹可见。其谓‘夫子循子贡风采

子贡即端木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卫国人。口才很好,雄辩滔滔,又能料事。曾担任鲁国和卫国之相,最善于搞外交活动,曾在齐、吴、越、晋诸国间游说,使吴国攻齐,从而保全了鲁国。子贡很善经商,家境非常富有,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富商。孔子器重他仅次于颜回,称赞他是“琏瑚之器”。(盛祭品的容器,很贵重)

端木遗风:指孔子的弟子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子贡风采子贡即端木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子贡风采

子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着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

——《史记》

子贡曾在孔子那里学习,离开后到卫国做官,又利用卖贵买贱的方法在曹国和鲁国之间经商,孔门七十多个高徒之中,端木赐(即子贡)最为富有。孔子的另一位高徒原宪穷得连糟糠都吃不饱,隐居在简陋的小巷子里。而子贡却乘坐四马并辔齐头牵引的车子,携带束帛厚礼去访问、馈赠诸侯,所到之处,国君与他只行宾主之礼,不行君臣之礼。使孔子得以名扬天下的原因,是由于有子贡在人前人后辅助他。这就是所谓得到形势之助而使名声更加显著吧?

子贡风采子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着鬻财于曹研读文本

:孔子和子贡

叔孙武叔语(yù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19.23)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19.24)研读文本:孔子和子贡叔孙武叔语(yù大夫于19.23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19.24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1.子贡运用了什么手法评价孔子?请作简要分析。

比喻、衬托2.分别表现了子贡对孔子和叔孙武叔怎样的态度?请作简要分析。孔子学问丰富,德行高尚,无人可及。表现子贡对孔子的高度敬仰。叔孙武叔学识浅陋,不自量力。表现了子贡对他的嘲讽

因为子贡的这段话,后代将“师门”又称为:门墙。忝列门墙: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只能用于第一人称。

19.23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研读文本

:孔子和子贡

叔孙武叔语(yù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19.23)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19.24)学问修养精深之不可见师在弟子心中的地位之崇高研读文本:孔子和子贡叔孙武叔语(yù大夫于19.23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19.24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子贡是孔子弟子中极聪明的一个,他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得到许多人的好评,获得很高的声誉。一般人也就认为子贡比孔子还强。实际上,就学问的广播、思想的深刻、人格的伟大等诸多方面来看,孔子远在一般人之上,也远在子贡之上。但一般人总注重外在的显性的东西,于是风流倜傥、腰缠万贯的子贡,被人认为强于内涵深沉的孔子,也就可以理解了。好在,子贡本人并不因此沾沾自喜,他毕竟是孔子的高徒,对人物的品评自然也高于一般人。他的自谦,再一次证明了他的聪明。19.23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子贡尊孔圣道之显,多由子贡;圣道之传,多由曾子。子贡之功在当时;曾子之功在后世。

——【清】崔述

子贡尊孔圣道之显,多由子贡;圣道之传,多由曾子。子贡之功研读文本

:孔子和子路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11.13)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7.11)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升堂入室比喻学道的深入程度)。”(11.15)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通“哉”)。”(5.7)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6.28)好勇之忧研读文本:孔子和子路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风采

子路即仲由,字子路,比孔子小九岁,鲁国人。个头高大,性格粗豪,好勇斗狠,是一把打架的好手。平时戴着一顶鸡冠似的帽子,上面还插着一支雄鸡的黄黑翎毛,衣襟上佩戴着公猪一样的饰物。出身微贱,家境贫寒。生性豪爽,为人耿直,有勇力才艺。作过鲁国的季氏宰;做过卫国大夫孔悝kuī的邑宰。六十三岁时,遇到卫国内讧,他为了救援孔悝与敌人展开搏斗。混战中缨冠被击断,他想到孔子“君子虽死而冠不免”的礼仪教导,在重结缨带时,被敌人砍死。子路风采子路即仲由,字子路,比孔子小九岁,鲁国人。个头高苏轼论勇重新认识“勇”:什么叫勇敢?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苏轼《留侯论》

在苏轼看来,真正的勇者有一种“过人之节”,他们能够忍受像韩信那样的胯下之辱,而成就辅佐刘邦决胜千里、扫平天下那样的大业。他不会像平常人逞一时之勇,图一时之快。这是因为他的内心有一种在理性制约下的自信与镇定,这是因为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苏轼论勇重新认识“勇”:什么叫勇敢?古之所谓豪

子路为蒲令,备水灾,与民春修沟渎,为人烦苦,故与人一箪食,一壶浆。孔子闻之,使子贡复之,子路忿然不悦,往见夫子曰:“由也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灾,故与人修沟渎以备之,而民多匮于食,故与人一箪食一壶浆,而夫子使赐止之,何也?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仁也,由也不受。”子曰:“尔以民为饿,何不告于君,发仓廪以给食之;而以尔私馈之,是汝不明君之惠,见汝之德义也,速已则可矣,否则尔之受罪不久矣。”子路心服而退也。

子路为蒲令,备水灾,与民春修沟渎,为人烦苦,故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11.13)⑴请解释文中三个“如”字的含义。(1分)⑴如:形容词词尾,释为:……的样子。⑵说说“子乐”的原因。(1分)高徒济济一堂,而且具有各自不同的丰富的情感或性格特征,身为老师的孔子自然内心充满喜悦。

⑶“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孔子的这句话中可能蕴涵着那些含义?(2分)①可能是老师高兴时的一句玩笑话。②孔子对他的学生了如指掌,他深知子路的性格刚强易折,所以语言里充满着对弟子的深深的忧虑与牵挂。③孔子知人论事,具有先见之明,因为儒家主张温柔敦厚利于养身修行,这里可能是孔子由性格推断子路的命运。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研读文本

:孔子和子路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11.13)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7.11)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升堂入室比喻学道的深入程度)。”(11.15)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通“哉”)。”(5.7)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6.28)好勇之忧无谋之虑臧否兼顾爱人关乎心研读文本:孔子和子路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1)请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暴虎冯河

(2)由上述文字能看出子路是一个怎样的人?孔子希望他成为一个怎样的人?(3分)

子路是一个争强好胜,有勇无谋的人。孔子希望他能够去除匹夫之勇,遇事冷静,谨慎小心,认真谋划。高中语文高山仰止公开课课件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6.28)一个道德上的圣人去见了一个风流娘们,实在有些喜剧效果。这出喜剧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有生动的记录。里面是这出喜剧的尾声:直率忠诚的子路实在想不通,自己这么高尚的老师,怎么会去见一个名声不好的妖妇。于是他就把一副不高兴的脸色给孔子看。孔子心里正虚着呢,但没想到连自己的弟子都怀疑他,他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一急,便一点圣人的矜持样也没有了,说又说不清,还越说越不清。他只好指天发誓,请老天爷证明自己的清白。子路实在妩媚可爱,孔子实在敦厚可亲。(鲍鹏山《〈论语〉新读》)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

你从孔子的发誓中感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平等?

真正的平等:基于内心的纯净,维护信仰的纯洁,彼此心中坦荡荡,无所谓维护师道尊严,因为尊严自然在,距离不存在。

孔子与子路你从孔子的发誓中感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平等?研读文本

:孔子和子路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11.13)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7.11)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升堂入室比喻学道的深入程度)。”(11.15)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通“哉”)。”(5.7)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6.28)好勇之忧无谋之虑臧否兼顾亦师亦友,平等可爱爱人关乎心研读文本:孔子和子路闵子侍侧,訚訚如也。研读文本

:孔子和伯牛、子游、乡党小子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6.10)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17.4)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5.22)一问一执一叹,其爱生之心已表研读文本:孔子和伯牛、子游、乡党小子伯牛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17.4)割鸡焉用牛刀:治理武城这样的小地方用不着礼乐大道。后喻不必小题大做或大材小用,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子游“当仁,不让于师”,孔子知错必改。后世学者认为,这段文字富有趣味。“趣”在何处?试谈谈你的认识。(3分)

孔子一向提倡以礼乐治国(1分),当他看到学生子游在武城这样做了,本来应该表扬,却开了个玩笑,说未免小题大作。引起子游的反驳,孔子马上承认自己刚才说得不恰当(1分)。子游的笃信认真,孔子的知错就改、幽默风趣,声音笑貌都如闻如见,意趣横生(1分)。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研读文本

:孔子和伯牛、子游、乡党小子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6.10)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17.4)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5.22)一问一执一叹,其爱生之心已表一个玩笑,一个认真。和谐融洽,其乐融融一见喜色,一见归心之切。担心学生,仁德之心研读文本:孔子和伯牛、子游、乡党小子伯牛孔子对学生在一个“爱”字。乐是爱,忧亦是爱;赞是爱,批亦是爱;笑是爱,哭亦是爱……孔子知人善爱,学高爱更深。孔子,真是一位爱的艺术家!学生对孔子在一个“敬”字。好学是敬,辩护是敬,批评亦是敬……在学生的心目中,孔子是高山,是日月……小结

:孔子对学生在一个“爱”字。乐是爱,忧亦是爱;赞是爱,批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作业

:1、熟读并背诵17.49.112、完成步步高作业本练习一页3、高考必备一组,背诵《周而不比》作业:1、熟读并背诵17.49.11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11.9)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11.10)

颜渊四十岁英年早逝,孔子已经七十一岁了,对此他万分悲痛。因为在所有的弟子中,颜渊是最足以传孔门学问的。现在他死了,孔子宣传的儒道就无人继承,无人可传了。由此可见,颜渊也绝非平庸之辈,得到孔子的厚爱是近人情理的。痛惜、对颜渊期望高,爱惜、赏识

叠句和反问句表现出哀伤欲绝的感情,足可催人泪下。孔子与颜回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天丧予!”颜渊何以得到夫子如斯之叹?1、“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好学)2、“其心三月不违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德行)3、“无伐善,无施劳”、“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理想与心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孔子与颜回“天丧予!”颜渊何以得到夫子如斯之叹?1、“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豭(jiā):公猪。陵:通“凌”。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

子贡是孔子弟子中极聪明的一个,他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得到许多人的好评,获得很高的声誉。一般人也就认为子贡比孔子还强。实际上,就学问的广播、思想的深刻、人格的伟大等诸多方面来看,孔子远在一般人之上,也远在子贡之上。但一般人总注重外在的显性的东西,于是风流倜傥、腰缠万贯的子贡,被人认为强于内涵深沉的孔子,也就可以理解了。好在,子贡本人并不因此沾沾自喜,他毕竟是孔子的高徒,对人物的品评自然也高于一般人。他的自谦,再一次证明了他的聪明——假如还不足以证明他的贤德的话。子贡是孔子弟子中极聪明的一个,他是一个出色的

真正的圣贤不会端着架子、板着面孔说话。他们把活泼泼的人生经验,穿越沧桑,传递到今天,让我们仍然觉得温暖;而他们在千古之前,缄默地微笑着、注视着,看我们仍然在他们的言论中受益而已。——于丹《论语心得》真正的圣贤不会端着架子、板着面孔说话。他“往复缭绕,情至恳切,意味深长”

——清·牛运震《论语随笔》“往复缭绕,情至恳切,意味深长”永远不要把人拿来比较,每个人都与众不同,重要的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差异性。

——马克李维《偷影子的人》永远不要把人拿来比较,每个人都与众

《论语》选读高山仰止《论语》选读高山仰止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诲人不倦》

孔门十哲: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诲人不倦》

孔门十哲: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放声自由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放声自由诵读,读准字音,高山仰止老师眼中的学生学生心目中的老师比喻对高尚品德之人的仰慕整体感知:高山仰止老师眼中的学生学生心目中的老师比喻对高尚孔子和颜渊11.9⑺11.10⑻9.11(11)

孔子和子贡19.23(12)

19.24(13)

孔子和子路11.13⑵7.11⑶11.15⑷5.7⑸6.28⑹孔子和伯牛、子游、乡党小子

6.10⑼17.4⑽5.22⑴

整体感知:孔子和颜渊11.9⑺11.10⑻孔子怎样对待他的学生?学生又怎么对待孔子?

问题人物孔子和颜渊11.9⑺11.10⑻9.11(11)孔子和子贡19.23(12)

19.24(13)

孔子和子路11.13⑵7.11⑶11.15⑷

5.7⑸6.28⑹孔子和伯牛、子游、乡党小子

6.10⑼17.4⑽5.22⑴要求分组研读,协作完成。①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等描写;②可以通过朗读揣摩词句的感情色彩;③还可以通过模拟表演来体验。研读文本

:孔子怎样对待他的学生?学生又怎么对待孔子?问题人物孔子和颜研读文本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11.9)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11.10)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9.11)孔子和颜渊悲痛痛惜研读文本: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风采

颜渊即颜回,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鲁国人。出身贫贱,一生没当过官。他敏而好学,闻一知十。孔子曾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好学)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德行)“无伐善,无施劳”、“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理想与心态)颜渊风采颜渊即颜回,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鲁国人。出身研读文本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11.9)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11.10)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9.11)孔子和颜渊悲痛痛惜颜渊对孔子的评价中包含了哪三层意思?1.道德崇高,学识精深;2.循循善诱,博文约礼;3.虽欲依从,难以企及。研读文本: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博文约礼见圣道之全者惟颜子。观喟然一叹可见。其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是见破后如此说。

——【明】王阳明博文约礼见圣道之全者惟颜子。观喟然一叹可见。其谓‘夫子循子贡风采

子贡即端木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卫国人。口才很好,雄辩滔滔,又能料事。曾担任鲁国和卫国之相,最善于搞外交活动,曾在齐、吴、越、晋诸国间游说,使吴国攻齐,从而保全了鲁国。子贡很善经商,家境非常富有,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富商。孔子器重他仅次于颜回,称赞他是“琏瑚之器”。(盛祭品的容器,很贵重)

端木遗风:指孔子的弟子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子贡风采子贡即端木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子贡风采

子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着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

——《史记》

子贡曾在孔子那里学习,离开后到卫国做官,又利用卖贵买贱的方法在曹国和鲁国之间经商,孔门七十多个高徒之中,端木赐(即子贡)最为富有。孔子的另一位高徒原宪穷得连糟糠都吃不饱,隐居在简陋的小巷子里。而子贡却乘坐四马并辔齐头牵引的车子,携带束帛厚礼去访问、馈赠诸侯,所到之处,国君与他只行宾主之礼,不行君臣之礼。使孔子得以名扬天下的原因,是由于有子贡在人前人后辅助他。这就是所谓得到形势之助而使名声更加显著吧?

子贡风采子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着鬻财于曹研读文本

:孔子和子贡

叔孙武叔语(yù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19.23)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19.24)研读文本:孔子和子贡叔孙武叔语(yù大夫于19.23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19.24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1.子贡运用了什么手法评价孔子?请作简要分析。

比喻、衬托2.分别表现了子贡对孔子和叔孙武叔怎样的态度?请作简要分析。孔子学问丰富,德行高尚,无人可及。表现子贡对孔子的高度敬仰。叔孙武叔学识浅陋,不自量力。表现了子贡对他的嘲讽

因为子贡的这段话,后代将“师门”又称为:门墙。忝列门墙: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只能用于第一人称。

19.23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研读文本

:孔子和子贡

叔孙武叔语(yù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19.23)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19.24)学问修养精深之不可见师在弟子心中的地位之崇高研读文本:孔子和子贡叔孙武叔语(yù大夫于19.23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19.24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子贡是孔子弟子中极聪明的一个,他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得到许多人的好评,获得很高的声誉。一般人也就认为子贡比孔子还强。实际上,就学问的广播、思想的深刻、人格的伟大等诸多方面来看,孔子远在一般人之上,也远在子贡之上。但一般人总注重外在的显性的东西,于是风流倜傥、腰缠万贯的子贡,被人认为强于内涵深沉的孔子,也就可以理解了。好在,子贡本人并不因此沾沾自喜,他毕竟是孔子的高徒,对人物的品评自然也高于一般人。他的自谦,再一次证明了他的聪明。19.23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子贡尊孔圣道之显,多由子贡;圣道之传,多由曾子。子贡之功在当时;曾子之功在后世。

——【清】崔述

子贡尊孔圣道之显,多由子贡;圣道之传,多由曾子。子贡之功研读文本

:孔子和子路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11.13)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7.11)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升堂入室比喻学道的深入程度)。”(11.15)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通“哉”)。”(5.7)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6.28)好勇之忧研读文本:孔子和子路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风采

子路即仲由,字子路,比孔子小九岁,鲁国人。个头高大,性格粗豪,好勇斗狠,是一把打架的好手。平时戴着一顶鸡冠似的帽子,上面还插着一支雄鸡的黄黑翎毛,衣襟上佩戴着公猪一样的饰物。出身微贱,家境贫寒。生性豪爽,为人耿直,有勇力才艺。作过鲁国的季氏宰;做过卫国大夫孔悝kuī的邑宰。六十三岁时,遇到卫国内讧,他为了救援孔悝与敌人展开搏斗。混战中缨冠被击断,他想到孔子“君子虽死而冠不免”的礼仪教导,在重结缨带时,被敌人砍死。子路风采子路即仲由,字子路,比孔子小九岁,鲁国人。个头高苏轼论勇重新认识“勇”:什么叫勇敢?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苏轼《留侯论》

在苏轼看来,真正的勇者有一种“过人之节”,他们能够忍受像韩信那样的胯下之辱,而成就辅佐刘邦决胜千里、扫平天下那样的大业。他不会像平常人逞一时之勇,图一时之快。这是因为他的内心有一种在理性制约下的自信与镇定,这是因为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苏轼论勇重新认识“勇”:什么叫勇敢?古之所谓豪

子路为蒲令,备水灾,与民春修沟渎,为人烦苦,故与人一箪食,一壶浆。孔子闻之,使子贡复之,子路忿然不悦,往见夫子曰:“由也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灾,故与人修沟渎以备之,而民多匮于食,故与人一箪食一壶浆,而夫子使赐止之,何也?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仁也,由也不受。”子曰:“尔以民为饿,何不告于君,发仓廪以给食之;而以尔私馈之,是汝不明君之惠,见汝之德义也,速已则可矣,否则尔之受罪不久矣。”子路心服而退也。

子路为蒲令,备水灾,与民春修沟渎,为人烦苦,故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11.13)⑴请解释文中三个“如”字的含义。(1分)⑴如:形容词词尾,释为:……的样子。⑵说说“子乐”的原因。(1分)高徒济济一堂,而且具有各自不同的丰富的情感或性格特征,身为老师的孔子自然内心充满喜悦。

⑶“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孔子的这句话中可能蕴涵着那些含义?(2分)①可能是老师高兴时的一句玩笑话。②孔子对他的学生了如指掌,他深知子路的性格刚强易折,所以语言里充满着对弟子的深深的忧虑与牵挂。③孔子知人论事,具有先见之明,因为儒家主张温柔敦厚利于养身修行,这里可能是孔子由性格推断子路的命运。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研读文本

:孔子和子路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11.13)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7.11)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升堂入室比喻学道的深入程度)。”(11.15)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通“哉”)。”(5.7)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6.28)好勇之忧无谋之虑臧否兼顾爱人关乎心研读文本:孔子和子路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1)请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暴虎冯河

(2)由上述文字能看出子路是一个怎样的人?孔子希望他成为一个怎样的人?(3分)

子路是一个争强好胜,有勇无谋的人。孔子希望他能够去除匹夫之勇,遇事冷静,谨慎小心,认真谋划。高中语文高山仰止公开课课件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6.28)一个道德上的圣人去见了一个风流娘们,实在有些喜剧效果。这出喜剧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有生动的记录。里面是这出喜剧的尾声:直率忠诚的子路实在想不通,自己这么高尚的老师,怎么会去见一个名声不好的妖妇。于是他就把一副不高兴的脸色给孔子看。孔子心里正虚着呢,但没想到连自己的弟子都怀疑他,他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一急,便一点圣人的矜持样也没有了,说又说不清,还越说越不清。他只好指天发誓,请老天爷证明自己的清白。子路实在妩媚可爱,孔子实在敦厚可亲。(鲍鹏山《〈论语〉新读》)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

你从孔子的发誓中感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平等?

真正的平等:基于内心的纯净,维护信仰的纯洁,彼此心中坦荡荡,无所谓维护师道尊严,因为尊严自然在,距离不存在。

孔子与子路你从孔子的发誓中感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平等?研读文本

:孔子和子路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11.13)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7.11)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升堂入室比喻学道的深入程度)。”(11.15)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通“哉”)。”(5.7)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6.28)好勇之忧无谋之虑臧否兼顾亦师亦友,平等可爱爱人关乎心研读文本:孔子和子路闵子侍侧,訚訚如也。研读文本

:孔子和伯牛、子游、乡党小子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6.10)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17.4)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5.22)一问一执一叹,其爱生之心已表研读文本:孔子和伯牛、子游、乡党小子伯牛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17.4)割鸡焉用牛刀:治理武城这样的小地方用不着礼乐大道。后喻不必小题大做或大材小用,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子游“当仁,不让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