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教学教案(沪科版)_第1页
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教学教案(沪科版)_第2页
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教学教案(沪科版)_第3页
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教学教案(沪科版)_第4页
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教学教案(沪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教学教案12.1温度与温度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L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过程与方法】.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认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及正确使用。【教学难点】摄氏温度的规定,表示符号及读法教学过程情境创设、导入新课云、雨、雪……它们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O水变化万千。它不仅可变成云、雨、雪,而且还可以化为露、雾、霜等。进行新课一、物态变化太阳照射下,地面的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热空气上升。在上升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了云。当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雨便产生了。假如上空的温度较低,水还能以雪的形式降到地面。云是液体小水滴或固体小冰晶。水循环示意图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态变化:物理学中,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二、温度冰水和冰糕哪个更冷?两手的感觉一样吗?.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用符号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摄氏度(C°)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C。,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C%。〜100C。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C。,读作1摄氏度。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37C。,读作:三十七摄氏度,某地气温-6C。,读作零下6摄氏度或负六摄氏度。.热力学温标国际单位制中所采用的是热力学温标,它表示的温度是热力学温度,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为"K"0冰水混合物的热力学温度是273.15K。热力学温度(力与摄氏温度⑺的换算关系是:上273.15+乙.自然界中一些物体的温度熔化的固态氧冰水混合物人体沸水 煤KT火塔通电的灯丝太阳表面三、温度计.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构造:由装酒精、煤油或水银的玻璃泡和细管组成。外罩玻璃管并标上刻度。现象:温度升高时,液面上升;温度降低时,液面下降。.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常见温度计

液体温度计:实验温度计量程:-20-100C0分度值1C。ZEE体温计液体温度计:实验温度计量程:-20-100C0分度值1C。ZEE体温计量程:35〜42C。 分度值0.1C。||||山11福山1品1血1山11山通11山1吊1|||||福山1品1|||||『c|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n|iiii|iiiijiiii|iiiijiiii|in^~寒暑表量程:-30〜50C。 分度值1C。固体温度计:数字温度计:根据物体导电性与温度的关系制成的。.温度计的使用规则(1)会认: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2)会放: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3)会读:稍后待液柱稳定后再读,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4)会看: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不能用温度计直接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火焰的温度测物中拿出来读数也不应该接触杯的底部3,,(4)会看: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不能用温度计直接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火焰的温度测物中拿出来读数也不应该接触杯的底部3,,0Z三三三一俯视结果偏大;仰视结果偏小;正确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上表面相平四、体温计体温计及其结构,如图所示。6 37 8 9 406 37 8 9 40|||||||||||||||||||||||||||||||||||||||||||||||||||||||||||||||||||||||2L观察体温计,思考下列问题:(1)体温计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2)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实验室用不可以体温计,为什么?(3)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前,先要用力甩几下?.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缩口。关于缩口的说明:(1)因为要离开人体读数,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在缩口处断开水银不能退回,则仍然表示人体的温度。(2)用后要用力甩才能使水银退回玻璃泡。(3)若不甩的话水银只能上不能下。(4)体温计量程:35℃-42℃;体温计的分度值板书设计汩生匕汩生;4-

zna反刁znn反kI一、物态变化:物理学中,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二、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OC。,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OOC%。〜1OOC。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C。,读作1摄氏度。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使用方法:认、放、读、看四、体温计随堂练习1.下列过程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的是()A.冰棒含在嘴里化了B.酒精与水混合后得到一种液体C.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D.钢变成“钢水”2.为了提高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下列措施中最好的是()A.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加一段非常细的管子B.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小些C.把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做粗.些D.把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做细些3.下列温度最接近23C。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B..宜昌冬季的最低气温C.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4.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认清它的。小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o图乙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水的温度是.图甲5.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图乙是.,水的温度是.图甲5.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图乙性质制成的,读数时看到的是水银柱的正立、的虚像。下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C°,请写出一点有关体温计使用的注意事项:12.2熔化与凝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能利用熔化、凝固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过程与方法】L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教学难点】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像表示出来。教学过程情景创设、引入新课炎热的夏天,有的同学为了凉快就在地上洒些水;有的同学喜欢吃冰棍来解热;也有的同学用扇扇子来解热;还有的同学用水洗脸来解热。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呢?进行新课一、熔化.物态变化(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3)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熔化固态, )液态, >气态I凝固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进行实验:(1)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探究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2)介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强调酒精灯和温度计的用法。注意:实验时,严禁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吹);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湿布铺在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不要让玻璃泡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固体中。

(3)第1小组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第2小组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50C。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时间/min01234567znnJ又/1分析与论证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分别画出冰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析不同线段中冰和石蜡是吸热还是放热?温度如何变化?处于什么状态?完成填空:(1)冰加热后,发现;在石蜡熔化过程中,温度⑵当温度低于0C。时,可以发现冰(有、没旬熔化;当温度达到0C。时,发现;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O⑶冰和石蜡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放热)。二、熔点分析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曲线。时间/min时间/min.晶体:一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称为晶体。例如:各种金属、冰、海波等。.非晶体:另一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称为非晶体。例如:松香、沥青、玻璃等。.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要达到熔点;要继续吸热。三、凝固.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晶体在凝固过程中需经历液态、固液共存态、固态三个状态的过程;晶体放热温度不一定降低。.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降低。.凝固点:晶体在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晶体,其熔点与凝固点相同。.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饮料中加冰块;在我国寒冷的北方,为防止冬天地窖里的蔬菜被冻坏,常在地窖内放几桶水等。讨论:请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中包含的科学道理。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达到熔点晶体-吸收热量二熔化时温度不变熔俗口凝固V网mas熔俗口凝固V四:物助液态态凝固-达到凝固点放出热量凝固-达到凝固点放出热量凝固时温度不变放出热量凝固时温度下降随堂练习.晶体熔化时B.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D.B.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D.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B.冰的传导热的能力强D.主要是因为冰的放热能力强C.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冰是一种制冷剂,主要是因为A.冰的温度低C.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将在熔化过程中的冰放到0C。的恒温箱后()A.冰继续熔化.B.冰不能继续熔化,原来的冰熔化成的水在开始凝固C.冰不继续熔化,水也不凝固D.如果冰的质量太少,它将继续熔化4.豆腐.光滑细嫩,经冰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成为美味的“冻豆腐",冻豆腐中产生许多小孔的原因是()A.豆腐冷缩而成的B.豆腐膨胀而成的C.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形成的D.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形成的.下表为小英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时间/min01234567汩声/poznnJ又/1-4-2000012⑴该物质的熔点是。⑵该物质是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⑶加热1min时,该物质处于固(填“固”或“液”)态。.火山爆发的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降低(填“升高”或“降低”12.3汽化与液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知道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蒸发过程中吸热。.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沸腾现象,知道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液体汽化的两种方法和液化的两种方式。【教学难点】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教学过程情景创设、引入新课物质存在的状态,通常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能处于不同的状态。例如,在黑板上涂一些酒精,一会儿酒精不见了,黑板上的“液体”跑到哪里去了?洒水车淋湿的路面很快就变干了,路面上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进行新课一、汽化.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沸腾【学生实验】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目的:①探究水沸腾的过程和特点。②根据水沸腾前后的情景找出其温度变化的特点。③画出水的沸腾图像。实验器材:温度计、酒精灯、烧瓶(杯)、铁架台、石棉网、直尺、秒表。实验装置:实验步骤:①向烧杯中注入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②描述实验中声音和气泡的情况。③当水温升到90C。时,每隔一分钟记录温度计的示数。④拿走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水的沸腾情况。在实验中可观察到:开始加热时,杯底及杯侧壁生成许多气泡;沸腾前杯底的气泡在水中上升时体积变小;沸腾时杯底的气泡在水中迅速上升,体积变大,到达水面时气泡破裂。从上面数据可以分析出:当水达到沸点时开始沸腾,如果在沸腾的过程中停止对水加热(也就是水不能继续吸热),那水还能不能继续沸腾?不能。所以水(液体)沸腾的条件应该是温度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结论:①水沸腾时发生剧烈汽化现象;②水沸腾时温度不变;③水沸腾时需要吸热。(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叫做沸腾。(2)沸点:在水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它的温度却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3)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①液体必须达到一定温度(沸点)。②需要吸热。(4)不同液体沸点是不同的。.蒸发(1)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这种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特点。蒸发是液体的汽化形式之一,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液体分子由于不规则的运动而相互碰撞,有的运动速度减慢,有的运动速度加快,那些处在液面附近的速度较大的分子,能够脱离液面而成为液态分子,因此液体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探究活动1:如果想尽快将衣服晾干,应该怎样做?【引导】影响蒸发快慢的诸种因素:液面面积,环境温度、湿度、气压,周围空气流动快慢等。(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低蒸发越慢。例如:同样湿的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在树阴下干得慢。②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小蒸发越慢。例如:同样多的水,装在盘子里干得快,装在瓶子里干得慢。③液面上的空气流动。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慢蒸发越慢。例如:同样湿的鞋子在通风的地方干得快,在没风的地方干得慢。(3)蒸发吸热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周围环境的温度下降。例如: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游泳上岸感到凉,因为身上的水在蒸发时要从身体吸热,使体表温度降低感到凉;如图所示,人们常用酒精擦拭体表为高烧病人降温,说明液体蒸发需要吸热。.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蒸发沸腾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收热量不同点发生部位只在液体表面同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剧烈程度缓慢剧烈液温变化自身和周围温度降低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温度条件任何温度达到沸点影响因素温度,空气流动与空气的接触面气压二、液化探究活动2:在两个茶杯内分别倒入开水和冷水,然后盖上杯盖。过一会打开杯盖会看到什么?【讨论】(1)揭开热水杯的盖,会看到杯壁上和盖内有许多小水珠,这是为什么?(2)在冷水杯的盖内没有小水珠为什么?归纳得出: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问题」在什么条件下水蒸气能变成小水珠呢?探究活动3:在两个同样的玻璃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水,在两个杯口分别盖上冷玻璃片和热玻璃片(用酒精灯将玻璃片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归纳得出:水蒸气遇冷,降低到一定温度时,就发生液化现象。不仅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能使其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向外放热。.发生液化的条件:降低气体的温度;压缩气体的体积。.液化的应用:将气体燃料液化,可使体积减小便于贮存和运输。例如,液化气的制备;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所使用的燃料就是液态的氢和氧。板书设计汽化和液化.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沸腾(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叫做沸腾。(2)沸点:在水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它的温度却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3)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①液体必须达到一定温度(沸点)。②需要吸热。(4)不同液体沸点是不同的。.蒸发(1)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这种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特点。(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面上的空气流动。(3)蒸发吸热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周围环境的温度下降。.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二、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向外放热。.发生液化的条件:降低气体的温度;压缩气体的体积。.液化的应用。随堂练习.在塑料袋中滴一些酒精,将袋挤瘪后把袋口扎紧,再把它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发生了()A.熔化 B.凝固 C.汽化 D.液化.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蒸熟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如图所示,当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发动机排出的湿热气流与高空冷空气相遇后,形成白色雾气,这就是飞机“拉烟”现象。此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蒸发B.熔化A.蒸发B.熔化D.汽化12.4升华与凝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能用物态变化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现象。【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观察并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来认识升华和凝华。.通过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情景创设、导入新课人们在欣赏文艺演出时,经常会看到舞台上“白烟滚滚”,以渲染气氛。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为什么?进行新课一、升华和凝华探究活动1:实验探究升华和凝华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的碘变为碘蒸气充满试管后,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的碘。思考:(1)碘蒸气是从哪里来的?(2)碘蒸气的产生是放热所致,还是吸热.所致?(3)后来的固态碘是从哪里来的,是放热所致还是吸热所致?归纳总结:加热时: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条件是吸热。冷却时:碘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条件是放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升华、凝华发生的条件:物质在升华过程中吸热,凝华过程中要放热。.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1)新旧灯泡比较。用久的灯泡会变黑,灯泡不用,即使放了很久也不会变黑,这是为什么?d这是因为使用的灯泡通电发热,鸨丝吸热后升华。升华的铝气遇到冷的外壳放热凝华,附着在玻璃上。(2)冰花的形成。只有在冬天很冷的时候才会形成冰花,为什么?这是因为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玻璃(远低于0C°)放热,凝华。(3)试着分析以下现象:①樟脑丸变小了。②霜是怎样形成的。③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④固态清香剂消失。⑤冬天树枝上出现“雾淞”。.升华吸热的应用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可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利用这个特点,可以用来做成强制冷剂。例如:(1)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运输中食物降温,防止食物腐烂变质。(2)人工降雨。用飞机喷洒干冰,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升华,吸热变成气态二氧化碳,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粒,这是凝华过程,冰粒逐渐变大下落,下落过程中变成水滴,这是熔化过程,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3)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就是我们看到的飘渺的雾气。(4)现代医学“冷冻疗法”,使部分组织(如疣子)迅速低温冷冻,使其组织坏死,达到不动刀而治愈的效果。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归纳总结吸热:熔化、汽化、升华。放热:凝固、液化、凝华。应用:冰箱的制冷原理:汽化与液化。板书设计一、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升华、凝华发生的条件:物质在升华过程中吸热,凝华过程中要放热。.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升华吸热的应用。

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过程物质三态六变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过程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过程/ I升华](吸热) \/熔化](吸热\ /汽化1(吸热、固体气体液体固体气体\|凝固1(放热/ 、[液化](放热/\ I凝华1(放热) /随堂练习L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夏天,冰棍周围冒A.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C.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2.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水结成冰C.严冬东北地区的树上常有树挂B.冬天,玻璃窗上结冰花D.夏天,水缸外壁“出汗”B.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D.钢水浇铸成火车轮一子.寒冷的冬天,在玻璃门窗上常常会结出冰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C.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用的弥漫的白色烟雾,仿佛仙境一般,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这种烟雾最可能是()A.某种燃烧物所形成的烟气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雾”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液化形成的“雾”5.思考题: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试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加以解释。12.5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温室效应的成因,了解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认识水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常见的水污染及水污染现状,认识水污染与缺水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社会问题。.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有节约用水的意识;有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紧迫感。【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说明水的缺少及污染,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增强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I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增强学生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难点】鼓励学生投身到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科学活动之中。教学过程情景创设、导入新课山峰积雪、冰川的融化,北极熊无家可归,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进行新课一、全球变暖L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科学家们通过分析19世纪后期以来的全球气象观测资料发现,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明显上升,到目前已经升高了0.3-0.6C°,如图所示:全球平均气涕变化.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全球变暖除与自然原因(如,全球气候正处于温暖期)有关外,主要是人文原因:(1)人口的大量繁殖;(2)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3)毁林,特别是被称为“地球肺”的热带雨林的破坏等。.全球变暖对全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