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规戈U布局导言第一章1规划背景第七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规划原则公共设施总体布局、政策背景1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基地背景1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第二章导言第一章1规划背景第七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规划原则公共设施总体布局、政策背景1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基地背景1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第二章现状综合分析1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位置与范围1一、规戈U目标自然条件.7771二、对外交通人口现状2三、城市道路交通土地利用现状ZT.2四、道路交叉口建筑现状2五、公交规划市政公用设施现状12六、停车设施规划现状发展条件小结7TT2第三章第四章四、五、第九章竖向工程规划相关规划解读3设计原则新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3平面定线概念规划3道路竖向设计规划总论4第十章城市四线”控制规划依据4蓝线规划原则4绿线规划重点4黄线片区功能定位4规划目标及策略第十一章绿地系统规划A第五章整体性控制规划原则二、绿地系统结构空间结构5三、绿地分类规划建设总量控制5三、建设高度及开发强度控制第十二章三、建设高度及开发强度控制第十二章水系规划第六章居住用地规划77777........U..二二二二二二二二8二、水系规划一、规划原则8三、实施措施与建议分期建设的原则21三、三、.H逑型理㈣第十三章空间景观规划TOC\o"1-5"\h\z规划原则21空间景观体系21城市形态控制22第十四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23给水工程规划23雨水工程规划24污水工程规划25供电工程规划26电信工程规划27燃气工程规戈U28管线综合29第十五章综合防灾规划29防洪规划29消防规划30抗震防灾规划31人防规划32第十六章环境保护规划33环境保护33环境卫生34第十七章管理单元划分与容量指标规划35地块划分原则35控制体系35控制通则35地块划分36第十八章开发建设时序44一、分期建设目标44i=r为了控制和引导高铁新区以南片区的城市建设,使其能够协调有序的发展,合理的利用土地和改善城市设施与环境,2012年3月我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新余市高铁新区建设指挥部委托,正式承接编制《新余市高铁新城以南片区(白云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控制规划及启动区城市设计》(以下简称“本规划”)。我院长久以来与新余市高铁新区建设指挥部在各个层面的规划编制工作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本次的规划编制期冀能够与高铁新城系列规划一起,为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建设决策和建设实施的依据,指导基地内各项建设项目。规划成果分为以南片区控制规划与启动区城市设计两册,本规划将根据新余市总体规划及新余市高铁新城概念规划所确定的框架,从用地布局、道路系统规划、开发强度控制、城市意象引导等方面提出基地切实可行的规划设计成果。规划将以提高集约利用程度、构建良好生态环境和景观为目标,为基地的发展谋求兼具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策略框架,实现城市发展的科学可持续性。(注:本项目的规划名称为暂定名,最终命名以民政局/规划局公布文件为准。)第一章规划背景
二、基地背景随着钟灵大道的建设,高铁新城以南片区作为新余主城区进入高铁新城核心区的必经之地,其新城南门户的地位日益增强。现状基地基本无城市建设,仍保持农业社会的原生态风貌,良好的自然资源及区位条件使得该区域的开发建设已成为必然。随着钟灵大道的修建、孔目江湿地两岸的建设等,基地开发条件日趋成熟。因基地内外土地权属较复杂,已编制的规划部分区域存在重叠,本规划有必要重新梳理、协调已有规划,从体现高铁新区特色为出发点,规划塑造符合基地角色的定位及功能构成。第二章现状综合分析一、位置与范围新余市高铁新区位于新余市城北,是依靠杭南长高铁新余站的设立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新区。基地位处高铁新区南片,是高铁新区距离主城区最近的区域,基地总面积约为17.13平方公里,包含宏达路以南、孔目江以北、嘉阳大道以东、创业大道以西的区域。基地区域交通条件优越,沪昆高速公路横穿基地,并于基地东侧设有高速公路出入口一处;基地与城市其他片区联系便捷,通过基地东南的新欣大道快速连接;规划的钟灵大道纵贯基地,作为联系高铁新区和新余主城区的重要通道,是基地重要的景观及交通通道。一、政策背景在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运行中的矛盾也进一步突显。集中表现在投资增长过快,新开工项目过多、在建规模过大,投资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不仅超过了我国土地和资源供应能力,而且对经济的稳定运行带来了很大风险。目前,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控制土地供应。在城市建设与开发过程中,必须转变之前追求气派、违背人行尺度的粗放式城市经营,采用以实用城市功能为导向的集约式城市经营。考虑到土地的稀缺性与保护的必要性,结合新余市土地利用的具体情况,基地的控制规划更应响应国家政策,集约、高效开发利用土地。
二、自然条件基地内地貌类型较单一,除冲洪积平原外,即为低丘岗地,周围无高山竣岭,无泥石流、滑坡、崩塌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但丘陵地区冲沟较发育。平地海拔高度约为70米左右,丘陵地势并不陡峭,以缓坡为主。新余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气温17C,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基地内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较好,南依仰天岗国家森林公园、北靠花鼓山,周边有白云水库、孔目江生态湿地、白梅水库等水体,内部有星罗棋布的水库、池塘以及山地、丘陵,具有
构筑良好生态资源的潜质。三、人口现状基地内分布有两大村委,湖陂村委会(包括新花村、店前村、江里村、湖下村、梅潭村、社背村、太屋村、下山村、枫树下村和何家山村共10个村小组)和下村杭桥村委会(包括泉湖、东村及鱼塘3个村小组;东陂村委会,包括矮岭村小组),总计685户,人口约为2173人表2-1现状村庄人口统计表村委会村小组人口户数湖陂村委新花村6213店前村3913江里村10332湖下村10834梅潭村14445社背村7622太屋村11635下山村10335枫树下村18555何家山村11933杭桥村委会泉湖村7525东村32596鱼塘村28075东陂村委会矮岭村438172总计2173685四、土地利用现状基地内现状用地主要以村庄居住用地、农业用地和山林坡地为主,并有少量的工业用地及市政供水用地。基地中部的农业科技园用地大部分尚未开发建设,仅葡萄酒庄园和市农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一定建设,其余多为苗木种植基地。现状地形缓坡较多,部分地区的地势较为陡峭,高差较大,开发利用时需要充分考虑地形因素。M工业用地(M)3.060.18其中一类工业用地(M1)3.060.18U公共设施用地(U)2.570.15其中供水用地(U11)2.570.15S城市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1)51.473.00其中城巾道路用地(S1)51.473.00城市建设用地31.643.33水域和其他用地村庄建设用地(H14)68.654.01农林生产用地(H6)183.0210.69水域(E1)95.905.6农林用地(E2)1308.1876.37规划总用地1712.84100五、建筑现状基地内现状建筑主要为当地村民自建住宅,普遍建筑质量一般,层数多为2-3层,基本为三类、四类建筑。部分村组已进行拆迁,村民已被安置于基地外东部的小区。农业科技园内葡萄酒庄园和市农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建筑为近年新建的一类建筑,位于农业科技园北部的百果园休闲农庄的建筑质量亦较好。六、市政公用设施现状由于基地尚未进行城市化开发,市政公用设施较缺乏。大型水电市政设施主要有一条横穿基地中部的220Kv渝仙线及孔目江北岸的一处自来水取水口,其他基本无大型市政公用设施,在本次规划中应根据用地规划、人口规模适度增加、补充市政公用设施。七、现状发展条件小结代码用地规划名称面积(代码用地规划名称面积(hitf)占用地的比例(%表2-2现状用地汇总表第三章相关规划解读一、新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新余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东部与北部为主要拓展方向,南部优化预留,西部控制生态边界。纵观新余发展,向西、向南已无足够发展空间,向东已有高新区,城市框架已经拉开;向北发展是较为切实可行的方案;杭南长高铁修建并设新余北站,更是给新余城市向北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至规划期末2030年——建设用地:106kM,'规划人口:96万人,人均用地:110M其中,高铁新城一一建设用地:24.5kM2,规划人口:9-13万人基地所在区域功能定位:农业科技园。规划解读:总规确定基地所在的区域为农业科技园,规划基本无开发建设。因高铁站的建设、新余高铁新区的确立,基地作为高铁新区进入主城区的必经区域,发展条件已发生改变,未来开发价值提升。因此,基地应在总规的基础上重新定位,利用高铁新城商务商贸功能,增强人气,统筹考虑其功能定位。:、概念规划.高铁新城应充分重视与新余中心城区的对接,应重视城市结构、空间布局、生态廊道、交通体系等各方面的统一与协调,做到充分融合,尤其应重视新城生态体系,凸显城市的生态功能。同时,强化新余市“三角山水”的城市格局,以仙女湖、孔目江、仰天岗、狮子口水库等为绿契,确定独具特色的生态格局。.规划结构形成“一廊三区四轴多核”“一廊”以钟灵大道为骨架,沿线布置城市行政、办公、商务、商业、文化、娱乐、体育等大型服务设施,形成新城的廊道。“三区”新城综合区、下村工业平台、生态宜居区。“四轴”新城公共服务轴:以兴业大道为骨架,布置行政、商业、娱乐等功能,形成新城公共服务轴线,沟通下村与新城。南部山水轴:以白云水库、孔目江湿地、仰天岗、生态农业园等为主体的南部山水生态轴线。中部生态隔离景观轴:贯穿基地南北的,沟通新城与下村的生态隔离景观轴线。高铁沿线景观轴:沿高铁为轴,沿线布置的生态防护轴线。“多核”北部商业中心、高铁站、城市商业中心、行政中心、中部商业中心、体育中心、工业平台中心、南部商业节点、生态湿地公园。.规划以城市主要道路、水系、绿地为网络,结合核心商务区的打造,对新城空间进行管理分区,最终形成城市核心区、西部居住区、中部居住区、北部居住区、下村居住区、下村工业平台、城市生态廊道、生态宜居区、高端研发区。.自然景观:南侧山体绿地和孔目江、霞江景观带为城市提供大面积的绿化,同时以生态廊道的形式将绿化引入,再以公园、道路绿化将绿化深入到城市角落,打造独特的绿色城市人文景观:以钟灵大道为骨架,穿插高铁站、大桥、三江口等人文地标,在社区中分散布置人文景观节点,同时注重视线通廊的保留与强化,打造特色鲜明的地标性人文景观。规划解读:基地位于高铁新区南部,概念规划确定的61平方公里控制区范围内。概念规划确定的基地定位为生态宜居区。本规划应延续、深化概念规划的功能定位,以钟灵大道作为高铁新城景观、交通、功能的主要轴线,进行基地的用地布局。同时基地位于概念规划的南部山水轴,本规划应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打造一个生态宜居区,以钟灵大道为骨架打造特色鲜明的地标人文景观,利用基地内的孔目江、霞江景观带将绿色引入城市,打造独特绿色城市片区。第四章规划总论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9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5.《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GB50220-95;6,《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7,《江西省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8.《新余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9,《新余高铁新城概念规划》;10.现状地形图等。二、规划原则.生态优先原则:开发建设注重生态保护,构筑具有吸引力的城市生态景观,保证基地的可持续发展;2,区域协调原则:从新余市整体考虑,合理定位基地功能并组织空间结构,协调好基地与高铁新城、新余老城区的关系;3,功能分区原则: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注重生产与生活的分区,并完善配套设施,构筑宜居宜业片区;4,有序开发原则:合理安排建设时序,有序组织基地的开发建设。二、规划重点1,充分分析基地地形地貌、生态、水系等要素,在生态保护基础上,注重开发建设与生态的融合,提升土地使用品质;.权衡基地的可开发用地范围,合理确定其指标控制体系,优化土地使用,提高土地效率;.强调基地交通组织,注重与区域的交通衔接,将山地道路融入新余市主干路体系,构筑便捷的交通体系;.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5,促进基地内农村居民点有条不紊的拆迁,加强农村居民点安置的策略研究,落实住房保障政策,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近远期设施计划。四、片区功能定位1.发展分析新余市总体规划确定新余中心城区形成“一主一辅、中轴聚核、山水入城”的空间结构,高铁新区为城市副中心。基地作为高铁新区与主城区连接地带,生态条件优越,土地潜力存在较大的挖掘空间。因此必须从功能定位、用地布局、公共设施配套、城市特色与形象塑造等方面对基地进行整合,最大限度的利用其区位和生态优势,促进土地价值的提升。2,功能定位规划通过基地特征的分析,并根据《新余市总体规划(2008-2030)》、《高铁新城概念规划》,确定基地的功能定位为: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魅力的生态居住片区。五、规划目标及策略规划目标:突出宜居特色,营造尺度宜人、交通便利、服务设施完备、富有特色的生态大社区。规划策略:.通过生态适宜性分析,科学划定基地可开发建设用地;.结合地形,以保证居住多样性为原则,确立社区的基本尺度;.提出社区单元构成模式,方便城市建设和管理;.分级设置公共服务设施,与社区单元构成一致;.城市建设与山体、水体相结合,注重生态资源引入。第五章整体性控制一、空间结构高铁新区以南片区空间结构规划以生态为基础进行设计,以自然山体和水系为脉络,强调区域内外功能协调互补,空间讲求疏密结合、高低错落、收放有致。基地的空间结构概括为“一轴统筹、一环串联、三心驱动、三区谐生”。一轴统筹:指连接和延伸各个功能区的钟灵大道轴线,是基地联系新余主城区、高铁新区的主要通廊,沿线布置具有现代风格的桥梁、公共、商业和居住建筑,形成钟灵大道沿线新的城市节点。一环串联:指山体、水体形成的渗透到各个功能区的生态环,包括嘉阳大道和沿山西路之问、创业大道和沿山东路之间、白云水库周边、沪昆高速沿线的生态廊道,该区域注重生态保护,塑造基地环境品质。三心驱动:指“一主两副”功能中心,是基地空间点轴拓展的驱动力。功能主中心位于钟灵大道与中心路周边,为基地的功能核心,塑造成基地标志性区域,布置商业、办公、文化、娱乐、酒店、教育等功能;功能副中心指迎春路与横三路、阳光大道与纵十五路交叉口附近形成的服务设施节点,该节点以便于周边居民使用为宗旨,安排商住、娱乐、教育、社区服务等功能,提升居住品质。三区谐生:指依据主要道路和自然界限划定的三大生态居住区,包括东部生态居住区(以沪昆高速一新欣大道一孔目江一白云水库为界)、中部生态居住区(以求实路一创业大道一霞江大道一白云水库一沿山西路一嘉阳大道为界)、西部生态居住区(以宏达路一钟灵大道一沿山西路一孔目江路一虎翼路为界),结合地形,采用多元住宅形式,考虑不同居住群体的生活习惯,以地方特色为纲,多元文化为目,纲举目张,打造水绿交融的生态大社区。二、建设总量控制1.人口总量控制本次规划拟采用居住用地测算法、住宅面积测算法进行量化预测。(1)居住用地测算法基地大部分居住人口集中于一类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商住混合用地内(其中一类居住用地和商住混合用地的居住用地按照60%勺面积进行测算),三类用地的面积分别为173.18公顷、222.53公顷和15.52公顷。对一类居住用地和商住混合用地进行折算,得出净居住用地面积约为335.75公顷,按照人均居住用地面积40平方米计算,得出基地居住人口约为8.4万人。(2)住宅面积测算法因现状山体较多,住宅开发的毛容积率不宜过高,本规划以1.3的毛容积率进行测算,得出居住建设量约为493万平方米。考虑到住宅约有10%勺空置率,按照人均建筑面积50平方米计算,得出基地居住人口约为8.8万人。综上所述,本次规划确定基地人口总量约8.6万人。2.建设用地控制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712.84公顷,按照建设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高品质居住区要求进行各类用地布局,主要用地指标如下:居住用地面积约412.6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39.91%,人均用地面积约47.98平方米;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约35.7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3.46%,人均用地面积约4.16平方米;商业服务业用地面积约30.4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2.95%,人均用地面积约3.54平方米;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约239.9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23.21%,人均用地面积约27.90平方米;公用设施用地面积约4.14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0.40%,人均用地面积约0.48平方米;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约310.93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30.07%,人均用地面积约36.16平方米。表5-1规划用地汇总表代码用地名称面积(hitf)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人均用地面积(itf/人)R居住用地(R)412.6639.9147.98其中一类住宅用地(R11)173.1816.7520.13服务设施用地(R12)1.430.140.17二类住宅用地(R21)222.5321.5225.88服务设施用地(R22)15.521.501.80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35.753.464.16其中文化活动设施用地(A22)0.780.080.09中等专业学校用地(A32)9.730.941.14中小学用地(A33)12.531.211.46体育训练用地(A42)6.230.600.72医院用地(A51)6.480.630.75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30.462.953.54其中零售商业用地(B11)2.370.240.27餐饮业用地(B13)0.500.050.06旅馆用地(B14)4.130.400.48金融保险业用地(B21)0.460.040.05娱乐用地(B31)5.710.550.66商业办公混合用地(Bb)1.770.170.21商业居住混合用地(Br)15.521.501.80S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239.9623.2127.90其中城巾道路用地(S1)239.3423.1527.83公共交通场站用地(S41)0.350.030.04社会停车场用地(S42)0.270.030.03U公用设施用地(U)4.140.400.48其中供水用地(U11)0.540.060.06供电用地(U12)1.030.100.12供燃气用地(U13)0.570.060.07通信设施用地(U150.870.080.10排水设施用地(U21)0.120.010.01环卫设施用地(U22)0.450.040.05消防设施用地(U31)0.560.050.07G绿地与广场用地(G310.9330.0736.16其中公园绿地(G1)87.718.4810.20防护绿地(G2)223.2221.5925.96建设总用地1033.90100.00120.22E水域(E1)176.31郊野公园(G4)84.19体育休闲用地(G5)81.01农林用地(H2)337.43合计1712.843.建设总容量控制(1)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建设容量控制基地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主要包括文化设施用地、教育科研用地、体育用地及医疗卫生用地。文化设施用地主要位于片区主中心,为满足其景观要求,容积率控制为0.6—1.0,建筑密度控制为25%基地内教育科研用地包括中等院校用地和中小学用地。中等院校用地容积率控制为0.7—1.2,建筑密度控制为35%中小学用地容积率控制为0.5—0.9,建筑密度控制为20%基地内体育用地容积率控制为0.5,建筑密度控制为25%基地内医疗卫生用地包括片区级医疗卫生用地、社区级医疗卫生用地、疗养院用地三部分。片区级医疗卫生用地面积大于1公顷,容积率控制为0.9—1.6,建筑密度控制为35%社区级医疗卫生用地面积小于0.6公顷,容积率控制为0.5—1.0,建筑密度控制为30%疗养院位于
山湾水库西南侧,容积率控制为0.5-1.0,建筑密度控制为30%(2)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建设容量控制基地内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主要包括零售商业用地、餐饮用地、旅馆用地、金融保险用地、娱乐用地。零售商业用地和餐饮用地主要以服务居住功能为主,容积率控制为1.4—2.2,建筑密度控制为40%主中心的旅馆用地考虑其景观环境要求,容积率控制为2.5—3.5,建筑密度控制为40%其它地块的旅馆用地容积率控制为0.8—1.8,建筑密度控制为28%金融保险用地以服务片区为主,容积率控制为2.0—3.0,建筑密度控制为25%主中心的娱乐用地容积率控制为1.4—2.2,建筑密度控制为25%其它地块的娱乐用地容积率控制为0.6—1.0,建筑密度控制为25%(3)混合用地建设容量控制基地内混合用地包括商办混合用地、商住混合用地。商办混合用地位于基地主中心,考虑景观环境要求,容积率控制为2.5—3.0,建筑密度控制为25%建筑高度控制为70米。商住混合用地分两种,位于主中心的商住混合用地容积率控制为2.0—2.5,建筑密度控制为28%建筑高度控制为70米;位于副中心的商住混合用地容积率控制为1.6—1.9,建筑密度控制为28%建筑高度控制为36米。(4)居住用地建设容量控制本次规划确定基地住宅总量控制在450—650万平方米,并对住宅建设套型比例提出相应的要求。基地内居住用地按照开发强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级。一是高层住宅区,容积率控制为1.8-2.1,建筑高度控制为70米;二是小高层住宅区,由点式小高层和多层混合布置,容积率控制为1.5—1.8,建筑高度控制为36或45米;三是普通住宅区,以多层为主,容积率控制为1.2—1.6,建筑高度控制为24米;四是花园洋房区,以低层住宅为主,搭配少量多层,容积率控制为1.0—1.2,建筑高度控制为18米。基地内绿地主要指公园绿地、防护绿地两类。规划根据各类绿地的绿地率控制相关标准,并结合基地内山体、水体面积较大的特征,确定公园绿地绿地率控制为》75%防护绿地绿地率控制为》85%入建设高度及开发强度控制.高度分区控制基地内分为6个高度分区,通过高度的引导控制,形成整体的宜人尺度。(1)商贸办公酒店综合区,需要体现现代、高效的城市景观,建筑高度控制在70米;(2)商住综合区,建筑高度控制在45米;(3)紧邻主干路的居住区,建筑高度控制在36米;(4)医院及其他二类居住区,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5)花园洋房居住区,建筑高度控制在18米;(6)部分居住服务区、市政设施等,建筑高度控制在15米以下。2.强度分区控制从整体开发建设控制出发,对基地进行开发强度细分,确定超高强度、高强度、中强度和低强度四个不同强度的开发分区。(1)超高开发强度:包括位于基地主中心的旅馆用地、商办混合用地、商住混合用地等,容积率控制在2.0—3.5,建筑密度40%绿地率30%(2)高开发强度:包括中高层住宅用地、副中心的商住混合用地等,容积率控制在1.5—2.0,建筑密度20—30%绿地率35%(3)中开发强度:包括普通住宅用地,以板式多层为主,容积率控制在1.2—1.5,建筑密度25—30%绿地率35—40%(5)绿地开发容量控制建筑密度25—35%绿地率(5)绿地开发容量控制建筑密度25—35%绿地率35—45%第六章居住用地规划-、规划原则.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统筹规划住房供应体系,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包括市场型商品房、政策保障型住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动迁安置房等)。.合理分配居住人口,布局不同级别公共服务设施,构建网络化社区服务系统新建居住区应集中成片开发建设,形成多层次、内容丰富的居住区服务网络。采取现代社区模式组织居住用地布置,原则上每个社区约3—5万人,并由若干居住人口约1—2万人的基层社区构成(由于基地自然因素的限制较多,本规划社区、基层社区划分较之产生部分差异)c规划结合不同等级的居住社区配套建设相应规模及级别的公共服务设施,以构建便利、完善的网络化的社区服务系统,加强片区吸引力。二、规划布局规划居住用地面积约412.6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39.91%,人均用地面积约47.98平方米。居住用地以重要道路、山水、基础设施来界定,共划分为4个居住社区、10个基层社区。规划以钟灵大道、中心路为生活服务轴线,在各居住社区、基础社区的几何中心布置公共设施、绿地、服务设施,并适当安排商业与居住混合用地,以强化社区中心的活力。.居住社区划分A居住社区一一以沪昆高速一新欣大道一孔目江一白云水库为界,可容纳人口约2.16万人,分为2个基层社区。规划共设置小学1所、幼儿园2所,在阳光大道与纵十五路交叉口布置社区中心,在阳光大道与纵十二路交叉口布置基层社区中心。B居住社区一一以求实路一创业大道一霞江大道一钟灵大道一嘉阳大道为界,可容纳人口约3.21万人,分为4个基层社区。规划共设置初中1所、小学1所、幼儿园4所,在横七路与中心路交叉口布置社区中心,在横六路与纵十路交叉口、横十路与霞江西路交叉口、横景一路与纵景路交叉口共布置3处基层社区中心。C居住社区一一以钟灵大道一白云水库一孔目江路一沿山西路为界,可容纳人口为1.58万人,分为2个基层社区。规划共设置初中1所、小学1所、幼儿园2所,在横八路与中心路交叉口布置社区中心,在横八路与纵五路交叉口、孔目江路与纵十一路交叉口共布置2处基层社区中心。D居住社区一一以宏大路一钟灵大道一沿山西路一孔目江路一虎翼路为界,可容纳人口为1.65万人,分为2个基层社区。规划共设置小学1所、幼儿园2所,在横三路与迎春路交叉口布置社区中心,在横一路与纵三路交叉口布置基层社区中心。表6-1居住社区规模一览表社区名称一类居住用地面积(ha)二类居住用地面积(ha)商住混合用地面积(ha)人口(万人)户数(户)A居住社区20.9566.608.602.166171B居住社区89.3070.162.933.219171C居住社区18.3249.881.301.584514D居住社区44.6335.902.701.654714注:规划人口容量为86万人,户均3.5人。表6-2基层社区规模一览表社区名称基层社区名称一类居住用地面积(ha)二类居住用地面积(ha)商住混合用地面积(ha)人口(万人)户数(户)A居住社区A1基层社区20.9529.054.591.143257A2基层社区37.554.011.022914B居住社区B1基层社区63.920.982800B2基层社区3.0019.672.930.591686B3基层社区25.240.651857B4基层社区22.3825.250.992829C居住社区C1基层社区18.3223.560.892542C2基层社区26.321.300.691971D居住社区D1基层社区27.0125.922.701.123200D2基层社区17.619.980.5315142.居住社区中心居住社区级公共设施以服务半径400-500米内的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为居民提供较为综合、全面的日常生活服务项目。在居住社区交通便利的中心地段或邻近公共交通站点集中设置居住社区级公共设施(除少数独立设置的设施外),与居住社区公共绿地共同形成边界明晰的居住社区中心,保证实现居民在步行10分钟、自行车5—7分钟以内可达。表6-3居住社区中心公共设施配置设置项目内容建筑规模(m2)用地规模(m2)设置要求文化娱乐设施文化活动中心(☆)包括小型图书馆、科普知识宣传与教育;影视厅、舞厅、游艺厅、球类、棋类活动室;科技活动、各类艺术训练班及青少年和老年人学习活动场地、用房等4000—5000体育设施体育活动中心室外健身场地、慢跑道、篮球场、羽毛球场、小型足球场、健身房和游泳池等设施项目150010000—15000宜设置60—100米直跑道和200米环形跑道,室外场地可与绿地邻近设置。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街政管理中心(☆)包括街道办事处及巾政、环卫等管理用房1200—170010001500如人口规模较小,根据行政管理需要,可两个或两个以上居住社区共同设置一处社区服务中心(☆)提供家政服务、就业指导、中介、咨询服务、代客定票等服务1000—3000派出所(☆)1000600宜有专用院落,应有对外、对内方便的出入口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养老院(☆)为老年人综合福利设施,提供老年人全托、日托1000应可容纳30名左右老人医疗卫生设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含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残疾人托养所2500—35003000—5000设在交通便利、环境安静地段,应有对外方便的出入口和无障碍通道邮政电信设施邮电设施(☆)提供电报、电话、信函、包裹、兑汇和报刊零售等服务的邮电综合业务服务设施150宜结合建筑平囿布局提供一定面积的停车场地商业金融服务设施菜巾场(☆)包括蔬菜、肉类、水产品、副食品、水果、熟食、净菜等售卖1000设在底层或地下一层的室内;运输车辆易于进出的相对独立地段;与住宅有一定间隔;应配置停车场社区商业金融服务设施超市、餐饮、中西药店、书店、洗染、美容美发、综合修理;服装、鞋店、礼品、鲜花、照相、自像制口口、日用杂口口、五金电器、文具、洗浴等其他商业服务设施,银行17200—23200应布置在二层以下,超市在底层设置独立的出入口,有f向积的停车场地其他设施(☆)公共厕所、再生资源便民回收站、停车设施等公厕30—60、回收站80—100公厕应结合主体建筑设置,临街设置,并应有单独的出入口和管理室;鼓励利用地卜空间停车合计20790-2790020400——27200注:设置项目后带号,其内容和标准为刚性规定;其余项目内容和标准具有一定弹性,在保证基本服务的前提下可适当扩充调整。3.基层社区中心基层社区中心以服务半径200—250米内的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为居民提供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服务项目。在交通便利的中心地段集中设置基层社区级公共设施,与基层社区公共绿地共同形成基层社区中心,实现居民在步行3—4分钟内可达表6-4基层社区中心设置内容及标准设置项目内容建筑规模(m2)用地规卞H(m2)设置要求文化娱乐设施文化活动立气☆)包括书报阅览、书画、文娱、健身、音乐欣赏、茶座等主要供青少年和老年人活动400-600体育设施体育活动站(☆)包括篮、排球及小型球尖场地,儿童及老年人活动场地和其他简单运动设施等600可与绿地结合设置,用地中应保证不小于15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点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社区管理服务设施(☆)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老年之家、社区居民学校、社区警务室等300-400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托老所(☆)600—1000医疗卫生设卫生站健康促进、卫生防病、妇幼保健、100施(☆)老年保健、慢性病防治和常见病诊所商业金融服务设施小型商业金融服务设施便利店、早点店等小型商业服务设施,储蓄所等500其他设施(☆)公共厕所、停车设施等公厕30-60公厕应结合主体建筑设置,临街设置,并应用单独的出入口和管理室合计1600-21601600—2400注:1、设置项目后带号内容和标准为刚性规定,其余项目内容和标准具有一定弹性,在保证基本服务的前提下可适当扩充调整。2、具体可根据人口规模和居住社区定位取较高或较低指标。其中,在保证用地面积的前提下,开发建设强度(建筑面积)可根据服务范围内住宅的开发强度做适当调整。3、部分基层社区中心可结合具体地理位置,设置在两个基层社区中间,达到共建共享的目的。第四小学1.57横二路以北、迎春路以西D1D-04-03小学:24班A1幼儿园0.52阳光大道以南、纵十二路以西A1A-06-01幼儿园:12班A2幼儿园0.46横二十路以南、纵十五路以西A2A-12-08幼儿园:12班B1幼儿园0.45横『路以北、纵景路以西B1B-01-03幼儿园:12班B2幼儿园0.27横六路以南、中心路以西B2B-06-03幼儿园:9班B3幼儿园0.30横六路以南、纵十路以北B3B-09-06幼儿园:9班B4幼儿园0.45横十路以南、霞江西路以东B4B-12-05幼儿园:12班C1幼儿园0.40横八路以北、纵五路以西C1C-02-03幼儿园:9班C2幼儿园0.31横八路以北、中心路以西C2C-03-09幼儿园:9班D1幼儿园0.51横三路以南、纵二路以东D1D-05-04幼儿园:12班D2幼儿园0.24『路以北、纵三路以东D2D-06-05幼儿园:9班注:以上各教育设施名称均为暂命名,最终名称以教育部门核准名称为准。5.社区组织规划基地内居住社区组织规划,具体情况见下表:4.中小学、幼托规划根据以下指标,计算本区内中小学学生人数和学校规模:幼儿园(含托儿所)35人/千人,每班26-30人,人均用地约13吊,配建结合基层社区设置,可作为住宅开发的一部分,做到统一规划、同步建设,服务半径约300米;小学60学生/千人,每班45人,人均用地约17点服务半径约500米;初中30学生/千人,每班50人,人均用地约19吊,服务半径约1000米;高中25学生/千人,每班55人,人均用地约20吊。规划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设施按照居住用地划分进行配置,共设置初中2所,小学4所,幼儿园10所。具体情况见下表。表6-5中小学、幼托布点一览表名称用地面积(公顷)ag基层社区地块编码备注第一中学2.41横十二路以北、霞江西路以东B4B-13-02初中:30班第二中学「2.96沿江北路以北、纵六路以西C1C-02-12初中:30班第一小学1.41情十四路以北、宾民路以东A1A-04-03小学:24班第二小学1.91霞江西路以南、沿山东路以东B3B-10-06小学:30班第三小学2.27沿山西路以南、纵六路以西C1C-02-05小学:36班表6-6A居住社区配套情况一览表内容用地规模住宅用地类型及面积低层住宅区、多层住宅区,多层小高层混合住宅区、商业住宅混合用地合计约96.15公顷容纳居住人口2.16万人社区中心文化、综合服务设施、便民服务商业设施约6.59公顷基层社区中心1个基层社区中心约2.40公顷中学小学24班小学1所约1.41公顷幼儿园12班幼儿园2所合计约0.98公顷表6-7B居住社区配套情况一览表内容用地规模住宅用地类型及面积低层住宅区、多层住宅区,多层小高层混合住宅区、商业住宅混合用地合计约162.39公顷容纳居住人口3.21万人社区中心文化娱乐、零售商业、酒店办公、综合服务设施、便民服务商业设施约8.95公顷基层社区中心3个基层社区中心合计约5.19公顷中学30班初中1所约2.41公顷小学30班小学1所约1.91公顷幼儿园9班幼儿园2所、12班幼儿园2所合计约1.47公顷表6-8C居住社区配套情况一览表
内容用地规模住宅用地类型及面积低层住宅区、多层住宅区,多层小高层混合住宅区、商业住宅混合用地合计约69.50公顷容纳居住人口1.58万人社区中心综合服务设施、便民服务商业设施约8.93公顷基层社区中心1个基层社区中心约1.51公顷中学30班初中1所约2.96公顷小学36班小学1所约2.27公顷幼儿园9班幼儿园2所合计约0.71公顷表6-9D居住社区配套情况一览表内容用地规模住宅用地类型及面积低层住宅区、多层住宅区,多层小高层混合住宅区、商业住宅混合用地合计约83.23公顷容纳居住人口1.65万人社区中心零售商业、娱乐、综合服务设施、便民服务商业设施约4.44公顷基层社区中心1个基层社区中心约0.78公顷中学小学24班小学1所约1.57公顷幼儿园9班幼儿园1所、12班幼儿园1所合计约0.75公顷6.拆迁安置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建设基地内需考虑拆迁的村庄有湖陂村、杭桥村、东陂村,搬迁人口约2173人。本次规划建议在D2基层社区内建设拆迁安置房,以宏达路一半山路一新欧公路一纵三路为界,总居住用地面积约6.10公顷,可提供拆迁安置房建筑面积约9.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是当前我国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住房公平、实现中低收入家庭安居乐业的重要政策。规划建议在D1基层社区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以横二路一迎春路一虎翼路一纵一路为界,总居住用地面积约24.09公顷,可提供建筑面积约36-45万平方米,约占基地住宅总量的8-10%第七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一、规划原则.提高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的科学性,合理配置和布局城市各项公共设施用地,集约和节约用地,创建和谐、优美的城市公共设施环境。.立足现实,统筹考虑,形成片区中心一一社区中心一一基层社区中心分级配套、功能有所侧重的公共服务体系。.以水系和绿化为纽带,强调城市主题,将水绿文化引入公共设施中心领域,增加公共中心场所感与标志性。.鼓励功能复合与土地混合使用,增加商住混合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增强生活氛围,方便居民生活。二、公共设施总体布局基划形成片区中心一社区中心一基层社区中心三级公共设施布局,建立功能结构明确、等级层次分明、设施配套齐全的公共设施体系。规划结合基地的路网和景观格局,围绕钟灵大道和中心路交叉口建设片区级公共设施中心,布置文化娱乐、酒店办公、商业金融等功能,塑造现代的片区标志性区域;围绕迎春路与横三路交叉口、阳光大道与纵十五路交叉口建设两个社区级公共设施中心,布置商住、娱乐、教育、社区服务等功能,以服务片区居民为目的;基层社区的公共设施大多位于各基层社区的几何中心,以便民服务为目的,规划共建设6处基层社区中心,原则上可共享片区级或社区级公共设施的基层社区不再单独设置基层社区中心。入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文化设施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约35.7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3.46%,人均用地面积约4.161.文化设施规划文化设施用地面积约0.78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0.08%,人均用地面积约0.09平方米。文化设施用地位于钟灵大道与纵七路交叉口东南侧,设置文化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功能,服务范围为整个片区。另有条件的基层社区可结合居住服务设施用地适当设置文化活动站,主要包括文娱、图书阅览、健身等功能,服务于社区居民。.教育科研设施规划教育科研用地面积约22.2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2.15%,人均用地面积约2.60平方米。其中中等专业学校用地面积约9.73公顷,中小学用地面积约12.53公顷。规划设置一处中等专业学校用地,位于纵二路与横二路交叉口西北侧,可建设中等专业院校、技工学校、职业学校等;另共设置2所初中、4所小学、10所幼儿园(具体布局见第六章居住用地规划)。.体育用地规划体育用地面积约6.23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0.60%,人均用地面积约0.72平方米。规划设置体育用地一处,位于沿山东路与纵八路交叉口北侧,占地面积6.23公顷,以体育训练功能为主。.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医疗卫生用地面积约6.48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0.63%,人均用地面积约0.75平方米。规划形成片区级一社区级两级医疗卫生设施布局。在C社区设置1处片区级医疗卫生设施,位于沿山西路与纵四路交叉口西南侧,占地面积约3.27公顷;在A、B、D社区各设置一处社区级医疗卫生设施,分别位于横十三路与宾民路交叉口东北侧、横六路与中心路交叉口东南侧、横三路与纵二路交叉口东北侧,总用地面积约1.47公顷。另在横六路与纵九路交叉口东北侧设施疗养院一所,占地面积约1.74公顷。四、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约30.4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2.95%,人均用地面积约3.54平方米。.商业设施规划商业用地面积约7.00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0.69%,人均用地面积约0.82平方米。其中零售商业用地面积约2.37公顷,餐饮业用地面积约0.50公顷,旅馆用地面积约4.13公顷。规划结合片区中心打造集购物、游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商业服务中心,服务于整个片区;在阳光大道与霞江东路交叉口西南侧布置旅馆1处,凭借其南邻湿地公园的优势,突出高端性,服务范围为新余市中心城区;社区中心和基层社区中心应根据居民需求,结合居住公共设施用地布置适当的商业设施,但应以满足周边居民生活和工作需求为主,避免过多无中心的沿街商业出现。.商务设施规划商务设施用地面积约0.4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0.04%,人均用地面积约0.05平方米。规划设置一处商务设施,位于钟灵大道与中心路交叉口东北侧,主要有银行、保险等功能,其建设应充分考虑景观要求,建议以造型新颖、色彩明快的高层建筑为主。.娱乐康体设施规划娱乐康体设施用地面积约5.71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0.55%,人均用地面积约0.66平方米。规划将原葡萄园建筑改造成娱乐设施,位于钟灵大道与纵八路交叉口西南侧,包括剧院、电影院、歌舞厅、网吧等功能;在横七路与中心路交叉口、迎春路与横三路交叉口新建娱乐设施,实现娱乐设施服务范围的全覆盖;社区中心可根据周边居民需求,结合居住服务设施用地布置娱乐康体设施。对外交通对外交通.混合用地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一、规划目标利用现有交通条件,构建与城市发展方向相协调,与区域特点相融合,全、绿色、可持续发展”一体化的城市交通体系。“快捷、高效、安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一、规划目标利用现有交通条件,构建与城市发展方向相协调,与区域特点相融合,全、绿色、可持续发展”一体化的城市交通体系。“快捷、高效、安序号道路名称道路等级起点终点长度(米)面积(平方米)红线宽度(米)断向型式1嘉阳大道主干路求实路钟灵大2宏达路主干路虎翼路钟灵大道262710508040C3虎翼路主干路宏达路迎春4孔目江路主干路迎春路纵六路26916996626K5沿山西路主干路创业大道r孔目江路605918177030I6新欧公路主干路宏达路钟灵大道535916077030H表8-1规划道路一览表为适应用地的不确定性,增加规划的弹性和可操作性,规划混合用地17.29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67%,人均用地面积约2.01平方米。其中商业办公混合用地1.77公顷,商业居住混合用地15.52公顷。表7-1规划公共配套设施一览表序号类别规划项目数量用地规模(公顷)地块编码建设方式1医疗卫生设施综合医院(420床)13.27C-01-03独立占地疗养院11.74B-08-04独立占地社区卫生中心3共1.47A-03-01、B-07-01、D-04-07独立占地2文化娱乐设施片区文化中心10.78C-03-06独立占地社区级文化中心3A-12-08、C-02-11、D-05-04附建于社区服务中心基层社区级文化室4A-04-03、B-01-03、B-09-08、B-12-03附建于基层社区服务中心3体育设施社区体育活动场地3A-14-04、C-06-04、D-03-01附建于社区公园内4行政管理社区服务设施社区居委会4A-13-05、B-08-03、C-02-11、D-05-04附建于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40.1-0.3A-13-05、B-09-06、C-02-11、D-05-04附建于社区服务中心社区警卫室4A-14-05、B-09-06、C-02-11、D-05-04附建于社区服务中心基层社区服务站10A-04-03、A-08-03、A-13-05、B-01-06、B-09-06、B-12-05、C-02-11、C-07-04、D-05-04、D-06-03基地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沪昆高速由东向西穿过基地,并在基地东部设置互通口,沪昆高速是基地沟通大区域的主要通道。基地位于高铁新区和新余中心城区中间地带,因此对外交通以南北向为主。规划共3条南北向主干路经过基地,分别为创业大道、钟灵大道、新欧公路。其中创业大道为现状已建成道路,在基地东部经过,是基地沟通新余中心城区和下村工业基地的主要通道;钟灵大道为在建道路,由基地中部经过,是基地沟通新余中心城区和高铁新区的主要通道;新欧公路为现状道路,由西基地南部经过,可贯通欧里镇、高铁新区、新余中心城区,规划由公路变更为城市内部道路,因此需对其断面进行改造,以适应交通运输的需要。基地东西向对外道路主要有求实路、宏达路―嘉阳路、顺通路、阳光大道。其中求实路为基地的北界线,东可贯通下村工业基地,西可贯通高铁新区;宏达路一嘉阳路为基地与高铁新区的西北界线,基地交通可通过其快速的融入高铁新区;顺通路与沿山西路对接,是基地RC社区进入下村工业基地的快速通道;阳光大道是基地连通高新区的主要道路。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以《新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确定的路网格局为基础,综合考虑现状地形、周围交通情况及该片区自身特点等多方因素,采取沿山自由式路网布局。规划基地道路系统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可调整支路四个等级。其中主干路共12条,分别为虎翼路一孔目江路、新欧公路、钟灵大道、宏达路―嘉阳路、沿山西路、沿山东路、景观路、霞江大道一沿江北路、创业大道、霞江东路、新欣大道、阳光大道。7钟灵大道主干路宏达路新欧公路460020700045B8沿江北路主干路新欧公路沿山东路6962505636D9景观路主干路沿山东路钟灵大道6531959030I10沿山东路主干路沿山西路沿江北11创业大道主干路求实路S223省道407718346545A12霞江大道主干路沿山东路创业大道19737102836D13霞江东路主干路创业大道新欣大道336812124836D14阳光大道主干路钟灵大道;新欣大15新欣大道主干路樵八路1357016纵一路次干路宏达路虎翼路322772824M17纵二路P次干路新欧公路P虎翼路10012002020O18横二路次干路纵一路迎春路6801360020O19迎春路次干路宏达路虎翼20半山路次干路宏大路新欧公路5661358424M21求实路次干路嘉阳大道创业大道9452268024M22纵四路次干路沿山西路沿江北路4891173624M23纵六路P次干路沿山西路「新欧公路10711713616N24横八路次干路纵四路纵八25中心路次干路沿山东路沿江北路12043612030G26横六路P次干路沿山西路r纵十路12062894424M27纵九路次干路横六路沿江北路6301512024O28霞江四路次干路纵八路霞江大29樵一路r次干路霞江四路霞江大道280728026K30情十四路次干路钟灵大道霞江四路7461790424M31宾民路次干路纵十三路霞江四32樵f八路r次干路霞江东路r新欣公路3871006226K33纵十五路次干路樵八路沿江东路6971812226K34横三路支路虎翼路迎春路528844816P35横四路支路纵二路:迎春路289462416P36横『路支路嘉阳大道创业大道10671067010S37横景二路支路纵景路创业大道385385010S38横乐二路支路嘉阳大道纵景路947947010S39纵五路支路沿山西路r沿江北路524838416P40纵七路支路横七路沿江北路8812114424O41横七路支路沿山西路纵八路8121948824O42横九路支路沿山西路纵六路11441830416P43纵八路支路创业大道沿山东路9451512016P44纵十路支路横六路钟灵大道221132616P45纵~路支路横九路孔目江路316505616P47樵十路支路霞江四路创业大道263631224O48樵f二路支路霞江四路霞江大道248496020O49外右路支路钟灵大道P终灵大道1601128088T50纵十三路支路霞江东路樵f八路11022644824M51樵十七路支路霞江东路纵十三路193463224M52樵十九路支路霞江东路1新欣大道572915216P53纵十四路支路樵十九路霞江东路515824016P54纵十六路支路樵f八路P霞江东路7001120016P55横二十路支路霞江路新欣大道8081292816P表8-2规划道路横断面类型一览表序号断面类型红线宽度(米)人行道(米)非机动车道(米)绿化带(米)机动车道(米)中央分隔带(米)1A-A45.53*24*21.5*211.8*252B-B45.54.5*23*212.3*263C-C405*24.5*23*2154D-D363.5*24*23.5*2145E-E366*2246F-F363*212*267G-G304*23*22*2128H-H304*23*2169I-I303*23*21.5*21510J-J303*210.5*2311K-K263.5*22*21512L-L2612.2*21.613M-M244*21614N-N223*21615O-O204*21216P-P163*21017Q-Q121218R-R122*2619S-S101020T-T88四、道路交叉口.交叉口形式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对整个道路资源的利用和潜力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地道路交叉口基本采用平面交叉口形式。规划道路交叉口按下表的要求进行控制。表8-3规划道路网络交叉口一览表等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主干路334次干路334/1支路44/11/2注:交叉口采用4种类型,编码如下:1-信号交叉口,2-无控交叉口,3-进口拓宽信号交叉口,4-主路优先权交叉口。.交叉口用地平面交叉口处道路缘石和红线转弯半径,主干路主要按30米、25米控制,次干路主要按25米、20米控制。不同等级的道路相交,按等级高的道路控制。交叉口用地范围按红线转弯半径和停车视距三角形双控制。主干路停车视距为60米,次干路停车视距为40米。.交叉口渠化设计渠化交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有效地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它对解决畸形交叉口的交通问题尤为有效。交叉口渠化设计的原则:分离原则:渠化设计应尽可能减少不同交通流之间的干扰,通过交通标志标线引导交通参与者按照车道分离、机非分离、人车分离的通行方式,促使各行其道。疏导原则:明确不同交通流的行驶轨迹,通过单向交通、变向交通、专用道、禁止左转等措施疏导交通流。基地内钟灵大道、创业大道、新欧公路、沿山西路等为重要的交通要道、景观大道,交通流量比较大,道路交叉口的交通流量更是远远大于道路中段流量,同时一般情况下交叉口处的通行能力仅为路段的1/2,为保障交叉口进口道与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应增加进出口车道,对交叉口断面进行合理分布,建议在与主要干道交叉的重要路口节点进行交叉口渠化设计。具体方式如下:增加进出口车道:根据行车方向以及车流量大小,合理增减车道,保证在道路交叉口能迅速组织流畅的交通。1)展宽路口:展宽路口的宽度增加值一般为5-15m,长度一般为50—100m根据道路的等级,根据功能定位不同适当增减。道路交叉口渠化后涉及的地块绿线和建筑红线按展宽路口后的道路红线进行相应的退界。2)压缩车道宽度:路段车道宽度为3.25m,进入路口车道宽段为3.0m,考虑交通功能,在大型车辆不超过10%S口车道可压缩到2.75m,特殊情况下进口车道可压缩到2.5m,尽可能在原有道路红线内拓展车道数量。3)压缩非机动车道宽:如非机动车交通流量不大时,可以压缩非机动车道宽,以增加交叉口车道数量。4)削减绿化带:在三块板或四块板绿化带隔离的道路上,如条件允许,可削减交叉口绿化带的宽度,以实现增加车道的功能。设置交通岛:各种交通岛的面积在核心区不小于5吊,其它地区不小于7n2。用缘石标界的交通岛一般高出路面15〜25cm,有行人通过时12〜15cmi1)导向岛:指引行车方向,约束车道,迅速组织交通,使行车减速转弯,减少或者消灭冲突。2)分隔岛:用来分隔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快速车和慢速车,以及对向行驶的车流,保证行车速度和交通安全的长条形交通岛,有时也可在路面上划线来代替分隔岛。3)中心岛:设在交叉口中央,用来组织左转弯车辆和分隔对向车流。4)安全岛:供行人过街时避让车辆之用。在宽阔的交通繁忙的街道上,宜在人行横道线中央设置安全岛,以保证行人过街安全。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的处理:在交通渠化设计中,只有把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空间处理好,使之有一个便捷、舒适、安全的通行环境,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使行人和非机动车参与者自觉遵守。在处理非机动车通行的交通渠化中,一般有如下解决方法:1)自行车交通应该与机动车交通进行空间和时间分离,如果没有条件分离,也必须给出适当的空间,让自行车与机动车分道行驶。2)应尽量使自行车处于危险状态的时间减到最小。为了简化驾驶人员在交叉口的观察、思考、判断以及采取措施的过程,自行车交通与机动车交通的冲突点应该尽量远离机动车交通之间的冲突点。3)当自行车与机动车在交叉路口等待绿灯或通过交叉口时,应该保证相互间能看行清楚,特别是自行车通过交叉路口时,应尽可能使机动车驾驶人员知道自行车行驶的路线与方向。4)当自行车在交叉口暂停等待时,应提供一个安全的停车位置。交通信号配时设计:交通信号的配时设计是交通渠化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设置相序和配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交通信号灯的功能,提高交叉口通行的效率和安全性。交通信号灯设置的一般遵循以下原则:1)交通信号相位数量应尽量减少,以提高周期内有效通行时间。2)信号周期时长在满足最小周期(交通流安全通过交叉口的时间)的前提下,非机动车高峰时段应尽可能采用小周期。3)信号配时设计应与空间设计相协调。4)信号相位应根据交通流实际流量及特征灵活组合5)相序设计应遵循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损失时间最小的原则。.建筑地块出入口控制为保证良好的交通秩序,规划对地块出入口的设置提出了如下控制要求:与城市道路相交的出入口通道与城市道路应尽量采用正交布置,如斜交则不宜小于75度;(2)当地块面积小于1.0公顷,只允许建一个出入口,当地块面积大于2公顷时,可以设置2个出入口,若地块面积大于5公顷,允许设置2个以上的出入口;建筑基地机动车出入口应在基地周边等级较低的道路上安排。如需在不同等级的道路上开设多个机动车出入口的,应根据道路等级,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安排;建筑基地机动车出入口距道路交叉口中心线的距离,应满足表8-4要求;建筑基地机动车出入口距桥梁、隧道、坡道的起止线的距离,不宜小于30米若根据以上规定无法满足地块实际开口需求,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交通影响分析,确定地块开口的具体位置。视交通量情况,在易发生临时停车的出入口道路上划设网状线,用以告示驾驶人禁止在此出入口临时停车,防止交通堵塞表8-4出入口与道路交叉口的距离(米)、相交道路性质一建筑基地出口位置的距离、建筑基地所临道路性质-—二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小区道路主干路1351007070次干路100707045支路70454545小区道路4545五、公交规划1.公交发展目标(1)高质量的服务:通过技术手段,缩短公交平均出行时间与乘客平均候车时间。广泛的覆盖面:公交站点300米和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60%口95%Z上合理的价格水平:满足社会可负担和财政可负担的总体要求,使乘客可承受、企业可持续经营。.公交场站规划规划设置1处公交首末站,位于钟灵大道与中心路交叉口北侧,占地面积约0.35公顷,结合周边商业办公用地设置,以满足片区中心日常通勤需要。.公交停靠站规划公交优先反映在公交停靠站的建设上,表现为:(1)结合客流产生点和吸引点,优化公交站点设置;)在主要中途换乘站、公交客运主通道上,建造港湾式停靠站;)如果这些地点交通量过大,公交上下车人数较多,可在邻近地区建造平面或高架平台的多候车廊公交停靠及换乘设施。交叉路口公交优先信号及专用候车道配建停车场主要服务对象为周边居民,适量的建设可避免大量的沿街停车出现,保障道路通行能力,对保障公共交通畅通和良好交通秩序有着重要作用。为满足基地内停车需求,规划设置独立占地机动车停车场1处,占地面积约0.27公顷,另结合居住服务设施用地(R20附建彳¥车场7处。近期宜考虑在经常发生交通阻塞的交叉口实行公交车辆先行的信号灯系统;平交路口实施渠化时,在公交车流较大的渠化路口设立公交专用候车道。BRT快速公交系统规划近年来,城市机动车发展过快,导致交通日益拥堵、城市环境恶化,因此,大容量的快速公交系统作为应对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在城市公交系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快速公共交通是一种拥有高品质、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低成本等特点的公交形式,采用先进的公交交通车辆和高品质的服务设施,通过专用道路空间来实现快捷、准时、舒适和安全的服务表8-5规划停车场布局一览表序号面积(公顷)地块编码备注1横八路以北、中心路以东0.27C-05-04独立占地2A社区中心0.3-0.4A-11-04附建3A1基层社区中心0.3-0.4A-06-01附建:4B3基层社区中心0.3-0.4B-09-06附建5B4基层社区中心0.3-0.4B-12-03附建6C社区中心0.3-0.4C-02-11附建「7C1基层社区0.3-0.4C-07-06附件8D社区中心0.3-0.4D-04-08附建合计2.10-2.71规划以南北向为主构建城市快速公交系统网络,以强化基地与高铁新区、新余中心城区之间的联系,规划建议远期沿钟灵大道建设BRT公交线路,设置专用车道,采用直达线、大站快运、区间线等灵活的运营组织方式更好地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并预留两处BRT站点,分别位于钟灵大道与景观路交叉口、钟灵大道与阳光大道交叉口附近。BRT占点应与其他公共交通应有良好的接驳,规划在轨道交通沿线各站点周边应安排一定规模的机动车、自行车停车场和出租车候车区。六、停车设施规划停车场包括社会公共停车场、配建停车场。规划通过合理的布局形成以配建停车设施为主体、社会公共停车场为补充的静态交通格局;形成点面结合,布置合理,服务半径在200-300米的停车服务网络。社会公共停车场是城市交通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布置应靠近主要服务对象布置,如文化中心、酒店办公、商业中心、公园等,同时在主要交通枢纽处应设置专用场地,鼓励停车”即停即走”,增加停车周转频率,进一步吸引机动车与公交系统的接驳。第九章竖向工程规划一、设计原则.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和竖向高差,满足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尽量减少挖填方量及防护工程量;.解决好地表排水、污水重力排放的问题,并满足管线埋设、城市防洪排涝的要求;.既应符合城市各级道路的现行技术标准,又要满足塑造景观形象的要求,并与路侧用地的竖向规划相结合,与已修建的道路等现状标高相协调;.解决好近远期土方调运及平衡需求问题,协调已批地和待批地的土方调运问题。二、平面定线为将规划路网落实到地平面上,规划根据路网规划对基地各级道路中心线交叉点和主要出入口中心点的平面坐标进行了计算,以完成基地内道路平面定位的坐标控制。入道路竖向设计规划考虑地形条件、现状地形标高和排水要求,根据已建成的道路标高和道路结构特点,确定多数道路道坡度在0.3%至2%:问。在本层次规划中,道路交叉口高程仅作为地块开发的参考值,准确的数值必须根据道路及地块开发的施工图确定。具体道路竖向设计见《道路竖向规划图》(由于霞江东部地形缺失,无法获取现状道路高程数据,因此本规划暂不对该部分道路进行竖向设计)。第十章城市“四线”控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令(第7号)》第十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对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黄线)、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绿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紫线)、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蓝线)“四线”提出控制要求。由于基地内无历史文化街区或历史建筑,因此本次规划仅对蓝线、绿线、黄线提出控制。-、蓝线为加强对城市水系的保护与管理,保障城市供水、防洪和通航安全,改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划定城市蓝线。城市蓝线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限。.蓝线控制范围沿孔目江、霞江两侧新建建筑物(水利设施除外),其后退河道规划蓝线的距离不小于30米;白云水库沿岸新建建筑物(水利设施除外),其后退规划蓝线的距离不小于20米;其他水塘、河流两侧沿岸新建建筑物(水利设施除外),其后退蓝线距离不小于8米;绿化带小于8米的,需征求行政主管部门同意。.蓝线控制要求在城市蓝线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违反城市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擅自填埋、占用城市蓝线内水域;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其它对城市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2)在城市蓝线内进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经批准的城市规划。在城市蓝线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应当依法向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城市规划许可,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需要临时占用城市蓝线内的用地或水域的,应当报经新余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同意,并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临时占用后,应当限期恢复。(3)城市蓝线一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因城市发展和城市布局结构变化等原因,确实需要调整城市蓝线的,应当依法调整城市规划,并相应调整城市蓝线。调整后的城市蓝线,应当随调整后的城市规划一并报批。调整后的城市蓝线应当在报批前进行公示,但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除外。(4)为保持水乡城市特殊风貌,沿河建亭、台、楼、阁等亲水建筑的,具退让距离可适当作出调整,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水文部门共同核定。(5)修筑河堤驳岸、码头、埠头,填塞河道,建造构筑物等活动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二、绿线为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城乡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划定城市绿线和控制要求。.绿线控制范围绿线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绿线控制要求城市绿线范围内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等,必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园设计规范》等标准,进行绿地建设。(2)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有关部门不得违反规定,批准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建设。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地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近期不进行绿化建设的规划绿地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当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予以严格控制。居住区绿化、单位绿化及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都应达到《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标准,达不到要求的,由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因特殊情况需调整绿线的,应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专题报告,经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提出调整方案,报原批准机关批准后实施。3.技术管理规定(1)建设用地内的绿地规划宜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布置,应保留和利用已有的树木和绿地。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等,其用地内的绿地率为:新建居住区为30%商业区为25%教育、卫生、娱乐休闲、公共文化设施等单位用地为35%综合用地的绿地率计算应按不同性质的建筑面积比例分别计算。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为:组团不低于0.5平方米/人,小区(不含组团)不低于1平方米/人,居住区(不含小区和组团)不小于1.5平方米/人。旧区改造可酌情降低标准,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70%城市道路绿化标准为:园林景观道路的绿地率不低于40%红线宽度在40-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低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低于20%三、黄线为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管理,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高效运转,保证城市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根据《城市规划法》、《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划定城市黄线及控制要求。城市黄线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限。.黄线控制范围黄线包括:城市公共交通设施、供水设施、排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环卫设施、燃气供应设施、供电设施、通信设施、消防设施、防洪设施、抗震防灾设施以及其它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基础设施的控制线范围。.黄线控制要求(1)在城市黄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违反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建设;违反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工业厂房买卖合同 标准版 模板
- 第三方物流仓储服务租赁合同
- 校车抵押合同
- 节庆用品租赁合同自行布置须知
- 工业园区地面施工合同
- 酒店管家团队劳动合同样本
- 鱼塘养殖企业供应链管理承包合同
- 食品加工厂建设合同
- 矿山企业办公区装修施工合同
- 2024年公寓租赁合同样本10篇
- 国开电大本科《管理英语3》机考真题(第九套)
- 足球《颠球》课件
- 顾发号附件五顾家家居销售流程及服务礼仪2014a
- 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
-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项目化教程
- 《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 汽油运输计划方案
- 动静压测试仪使用培训(中文)
- 上海市物理业余学校闵行试卷
- 2023版铸造车间安全生产责任制
- 学院中层正副职民主测评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