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专科起点升本科)教育理论备考试题库教育学部分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一分,共 60小题)“教学相长”一语出自___________。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道德经》卢梭的人性观是___________。A.性善论 B.性恶论 C.性不善不恶论 D.善恶兼有论《教育漫话》一书是___________的著作。A.夸美纽斯 B.洛克 C.斯宾塞 D.裴斯泰洛齐___________是教育实践活动的起点。A.教育评价 B.教育目的 C.教育体制 D.教育方法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___________。A.教育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社会学 D.教育方法6. 杜威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是: ___________A.个人本位目的论 B.社会本位目的论 C.神学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教学法是___________。A.快乐教学法B.“纲要信号教学法”C.“掌握学习”教学法D.导学式教学法一个教师在同一个教室的一节课内向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同时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___________。A.小班教学 B.复式教学 C.班级授课 D.分组教学9. 1902年清政府仿照日本的学制颁布了 ___________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新学制 D.壬子癸卯学制根据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生产力发展和实施教育目的的需要而建立的整个教育组织系统叫做___________A.教育体制 B.教育目的 C.教育规划 D.教育制度;..美国学者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____________。A.心理模仿 B.生物本能 C.人的理性 D.生产劳动中国施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____________。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相当与____________。A.幼儿园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____________。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我国古代的《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A.巩固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启发性原则16.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方法属于____________。A.说服教育方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陶冶教育法17.欧洲封建社会中教会教育的教育内容主要是____________。A.六艺B.七艺C.七技D.四学18.在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存在差异,这说明教育具有______。A.永恒性B.继承性C.阶级性D.历史性19.在我国首次把美育列入教育组成部分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A.鲁迅B.蔡元培C.陶行知D.杨贤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教育家____________的信条。A.鲁迅 B.蔡元培 C.陶行知 D.杨贤江我国的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A.《学记》 B.《中庸》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论语》在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名著是____________。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________。A.1951年 B.1949年 C.1950年 D.1952年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________。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在教学中,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是贯彻 ________原则的要求。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启发性 D.巩固性26. 在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___________ 。A.文化知识教育 B.艺术教育C.读写算教育 D.军事体操教育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育家是________。A.皮亚杰 B.赞科夫 C.维果茨基 D.苏霍姆林斯基28. 下列关于遗传、环境、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表述错误的是 ________。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有重要影响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泛智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________。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洛克30. 国家从具体国情出发制定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政策和总方向指的是 ________。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夸美纽斯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________。A.《普通教育学》B.《民主主义与教育》C.《大教学论》D.《爱弥尔》32.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______。A.起决定作用B.不起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D.起加速作用3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哪一年颁布的________?A.1993年B.1986年C.1996年D.1995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在人的发展中________具有重要的作用。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35. 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________。;..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教育工作 D.同家庭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指教学原则中的________。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________。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案的国家是________。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双基”教学是指基础知识和________。A.基本技术 B.基本智力 C.基本素养 D.基本技能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________。A.后勤工作B.管理工作C.教学工作D.科研工作41.在近代,最早系统地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A.《爱弥尔》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教育论》42.在封建社会时期,欧洲教会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是。A.“四艺”B.“五艺”C.“六艺”D.“七艺”43.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的生理前提因素是。A.遗传B.身体素质C.生理成熟度D.个体活动教育科学知识主要包括在________三门课程中。A.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 B.教育学、心理学和分科教学法C.教育学、管理学和分科教学法 D.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行政学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________特点。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性46. 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称为 。;..A.教学 B.教学过程 C.上课 D.课堂讨论47. 有效地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称为 。A.教学原理 B.教学规律 C.教学原则 D.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问学生,并引导学生试图解决问题或得出某种结论的教学方法是 。A.谈话法B.讨论法C.提问法D.访问法49.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和。A.编写教案B.设计板书C.分配教学时间D.设计教法50.有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选拔和培养班干部C.确定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51.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________。A.《爱弥儿》B.《教育漫话》C.《大教学论》D.《人的教育》52.教学是:___________A.教师教的活动B.学生学的活动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53.在奴隶社会时期,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A.“四艺”B.“五艺”C.“六艺”D.“七艺”54.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55.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56.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论述教育基本原理的著作,是杨贤江以李浩吾化名于1930年出版的______。A.《普通教育学》 B.《新教育大纲》 C.《教育学》 D.《教育原理》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___________。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认为应以能力发展为主而相对忽视掌握知识的理论主张称为 。A.现代教育论 B.传统教育论 C.实质教育论 D.形式教育论根据评价的性质和作用,旨在对被评价对象做出某种资格上的证明的评价类型是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标准性评价二. 填空题(每空 1分,共50小题)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____________现象。在欧洲封建社会,曾出现过____________教育和骑士教育两种教育系统。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_。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__。5.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德育过程是由相互制约的四个因素构成的,这四个因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___________和德育方法。教学评价一般可分为两大类,总结性评价和____________评价。8. 中外教育家曾提出了很多德育原则,其中赫尔巴特提出 ____________ 原则。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____________。两种对立的教育方法思想是指____________和注入式。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针对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应做到_____________。13.我国唐朝,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两馆”,其中两馆是弘文馆和________。14.教学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基础知识,形成____________。15.教师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_____________以及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6.品德评价的方式主要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______________。17.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错误理论,一是心理模仿论,二是________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此观点是教育家_______提出的。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课的类型有两种,____________和综合课。21.备课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是:钻研教材、________和________。22.我国新型师生关系是尊师爱生、________和________。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_______、________和法纪教育。课的类型有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基”教学是指________和________。26.我国中等教育承担的基本任务是________和________。27.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28.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心理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国)的________。29.在教育史上,围绕着教育目的的确定,曾经出现过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理论的争论。30.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________和________。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称为 。32. 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一般来说,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称为 。34. 教师的素养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它们是职业道德素养、 和能力素养。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相互作用的手段和工作方式,称为 。将学生按照年龄和学业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堂,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进行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称为 。37. 与课堂教学不同,课外校外活动的主要特点是自愿、灵活和 。教育者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39.1957年,毛泽东同志曾提出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_______的劳动者。40.在评定学业成绩时,除了百分制记分法,还有一种基本方法是。凡是有目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品德发展的活动,称为 。42.在我国首次把美育列入教育组成部分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43.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并将学堂改为学校的学制是___________,时间是1912年。;..44.在教育过程中,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45.在我国中小学,课程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46.青年初期又称期,相当与高中阶段。一个教师在同一个教室的一节课内向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同时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___________。根据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观点,学习者自身去探讨和发现问题,直至得到确认为止的一种学习方式是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中的 。50. 教科书的编排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线式,二是 。三. 简答题(每题 6分,,共18小题)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些?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简述教学评价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简述现代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我国学制改革应遵循哪些原则?简述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素养。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包括哪些主要方面?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教育应如何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简述我国中小学应遵循的基本教学原则。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简述教育学和教育科学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具有哪些方面的能力素养?简述中小学开展课外校外活动的要求。广义的教育是指什么?狭义的教育是指什么?什么是教育目的?什么是培养目标?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哪几大类别?四. 论述题(每题 12分,,共6小题)请结合教育实践,论述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德育原则。试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分析素质教育的主要内涵和积极意义。结合实际试论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相互制约规律。;..4. 为什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如何贯彻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试述对一个合格人民教师能力素养的要求。心理学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小题)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___________。A.心理现象B.个性心理C.心理过程D.个性倾向性2.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是_________。A.注意B.认识过程C.意志过程D.思维3.下列各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是___________。A.见风流泪B.谈梅生津C.望梅止渴D.望而生畏在对学习材料理解的基础上,依据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而进行的识记是___________。A.有意记忆 B.有意识记 C.机械识记 D.意义识记5. 在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的阶段是 ___________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三维智力结构模型的代表人是___________。A.吉尔福特 B.卡特尔 C.斯皮尔曼 D.加德纳先提出较小要求,然后再提出目的指向的较大要求,诱发人们依从的方法是___________。“登门槛技术”B.“低求技术”C.“留面子效应”D.“旁观者效应”8.暴跳如雷、呆若木鸡、欢喜若狂等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___________。A.心境B.应激C.激情D.热情9.在记忆一个系列材料时,最容易遗忘的是___________。A.开头B.结尾C.中间D.开头和结尾属于投射式人格测验的是___________。A.罗夏克墨渍测验 B.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C.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D.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具体研究 ____________ 。A.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 B.认知过程与个性差异C.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D.心理过程与心理动力本来静止的物体,因周围其它物体的运动,而看上去好像也在运动,例如浮云中的月亮好像在云层中穿行一样,这种知觉是____________。A.真动知觉 B.诱动知觉 C.似动知觉 D.自主运动实验表明,当学习程度为____________时,记忆的效果最好。A.50% B.100% C.150% D.200%在解决问题时,采用一定方法逐步缩小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的方法是____________。A.启发式方法B.算法式方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爬山法15.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按照现成的方案与程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__________。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16.“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表明的思维特征是____________。A.间接性B.直接性C.概括性D.整体性17.在解决中等难度问题时,动机水平和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成____________。A.正比B.反比C.正U型曲线D.倒U型曲线18.人类表现、表达与交流感情的最重要的外部指标是____________。A.面部表情B.身段表情C.言语表情D.语调表情东东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容易冲动,做事常常感情用事,刚愎自用,但表里如一。他的气质类型是____________。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当群体一起完成某一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是____________。A.社会助长 B.社会干扰 C.社会惰性 D.社会制约心理学家冯特于___________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A.1869年 B.1879年 C.1889年 D.1899年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像大小可以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他的大小没什么改变,仍按他的实际大小来知觉,这是知觉的_________。;..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___________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没有特定的反映内容,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A.感知B.注意C.记忆D.思维24.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1分钟以内,而且信息容量相当有限,这是___________。A.感觉记忆B.瞬时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25.把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返回到实际中,以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的思维过程是___________。A.分析与综合B.比较C.抽象与概括D.具体化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教师在提供感性材料时,变换其非本质特征而保持其本质特征,这种方式是___________。A.变式B.定势C.下定义D.联想2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映的情绪状态是___________。A.心境B.激情C.应激D.焦虑28.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A.心理过程B.个性心理C.心理现象D.认知过程学生正在听课,忽然教室外发生巨响,引起大家不由自主地转头朝向刺激的方向,这种注意形式是___________。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无意后注意30.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直接决定活动完成的心理特征是___________。A.能力B.气质C.性格D.动机31.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功能主要定位在___________。A.大脑左半球B.大脑右半球C.脑干D.小脑两个静止的物体,由于很快地相继刺激视网膜上邻近部位,而产生物体在运动的知觉,称为_________。A.真动知觉 B.诱动知觉 C.似动知觉 D.自主运动下列哪一选项表述的观点是错误的___________。瞬时记忆完全根据事物所具有的物理特征对信息进行编码短时记忆主要采用言语听觉形式对信息进行编码长时记忆大量是以视觉表象形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复述是使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关键34.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照现成的方案与程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 ___________ 。;..A.再造思维B.创造思维C.发散思维D.集中思维35.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___________。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36.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其中___________是一般能力的核心。A.观察力B.记忆力C.言语能力D.抽象概括力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最佳动机水平应___________。A.适中偏低B.适中偏高C.适中D.最高38.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或现象是___________。A.定势B.迁移C.原型D.动机体现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给每个人的整体心理活动蒙上一层独特色彩的心理特征是___________。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动机对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进行逐一尝试,从中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是_____________。A.算法式方法B.启发式方法C.爬山法D.手段-目的分析法41.开卷考试时,学生的记忆活动主要是___________。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42.人脑反应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是___________。A.概念B.概括C.抽象D.推理操作技能的特点是___________。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C.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隐性、展开性下列能力中_________是一般能力。A.听觉能力 B.音乐能力 C.言语能力 D.数学能力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A.消退和干扰抑制 B.倒摄和干扰抑制C.前摄和消退抑制 D.前摄和倒摄抑制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最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改善同伴关系的课堂结构是________。A.竞争性结构 B.个体化结构 C.对抗型结构 D.合作型结构作为心理准备状态的态度会对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制约,淘汰不利于自己的信息,保留有利于自己的信息。这一现象体现了态度的___________作用。;..A.记忆过滤B.自我价值保护C.动机激励D.情绪动力48.下列心理学家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是_________。A.华生B.罗杰斯C.弗洛伊德D.斯金纳49.通过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一个4岁的儿童测得的心理年龄为5岁,他的智商为___________。A.80B.100C.125D.13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A 多血质 B 胆汁质C 抑郁质 D 粘液质在外部诱引干扰下,注意离开应当完成的任务而指向无关的活动和客体,称为____________。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分散C.注意的动摇D.注意的转移52.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53.经验在人脑中的印留、保持和再现的过程是_______。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记忆具有明确识记目的,运用有助于识记的方法,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识记是__________。A.不随意识记 B.有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55. 医生通过号脉,观察来诊断患者病情的思维特性是 ___________。A.直接性 B.间接性 C.想像性 D.判断性在智力技能的形成过程中,需要把智力活动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形式予以实施的阶段是___________。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提出多元智力理论的著名心理学家是___________。A.斯皮尔曼B.吉尔福特C.卡特尔D.加德纳58.认为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___________。A.成败归因理论B.成就目标理论C.成就动机理论D.自我效能理论59.情绪反映的是____________关系。A.客观现实与人B.客观现实与需要C.人与人D.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他人对于自己的印象,使他人所形成的有关自己的印象符合自己的期望,这一现象称为____________。A.第一印象 B.首因效应 C.印象形成 D.印象控制二、 填空题(每空 1分,,共59小题);..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_________是心理现象产生的生物学基础。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语词把它标志出来,这一特性是知觉的___________。3. 学习程度是指学习过程中识记材料的正确反应率, 一般来说,当学习程度为_________时,记忆的效果最好。发散思维的特点有____________、流畅性和独特性。5. 人们常常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 ___________。根据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一个实足年龄10岁的儿童,他的智力年龄是8岁,那么他的智商为____________。著名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_________、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8. 人们表现、表达与交流感情的最重要的外部指标是 __________。人格结构主要包括气质和性格两个方面,其中,气质体现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上的差异,性格体现出_____________方面的差异。当群体一起完成某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广度为_________组块。12.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__________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13.能够引起个体动机并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称为__________。14.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称为________。受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影响问题解决时的倾向性,这是_________。在长时记忆中,大部分信息是以___________进行编码的,部分信息则以视觉表象进行编码与贮存。在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想象而进行的一种直观的能动的反映形式,这是_________。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称为___________。19.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 ___________ 。提出智力三元理论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_。个体心理活动的最高形式是___________。22.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重新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_____________。23.从感知过渡到思维的主要的中介环节是____________。;..先前的思维活动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称为________________。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成分所构成,这七种智力成分分别是: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和________________。动机产生的外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有时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现象,称之为_____________。28. 小强的高级神经活动属于强、平衡、灵活的类型,他的气质类型是 _____________ 。减少侵犯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运用社会制约、提高道德发展水平。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两个重要特点是:否认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____________方法。教师上课时边讲、边看、边板书,这反映了注意的____________特性。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干扰作用是____________。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_____________的反映。35.当选择一个智力测验来度量智力水平时,我们首先必须考虑该测验的_________。36.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____________。37.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往往以_____________为中介。38.人格是由不同成分构成的一个结构系统,人格结构中的核心成分是___________。班杜拉将一个人观察到榜样受到了强化从而增强自己的相应的行为或行为倾向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40.心理咨询的主要方法有精神分析法、行为矫正法、人本主义疗法和___________。41.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有互相接纳、社会交换、____________和情绪控制。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元是__________。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人类的神经系统可分为_________和中枢神经系统。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两种主要感觉是视觉和__________。注意的功能主要有选择功能、整合功能、__________和调节功能。46.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_________。47.在知识的掌握与巩固中,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意义识记优于____________。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有变通性、流畅性和___________。49.解决问题阶段有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___________。50.阅读、解题等活动涉及的是智力技能;而打字、发电报等属于___________技能。51.智力技能区别于操作技能的特点是:对象的观念性、执行的_________和结构的简缩;..性。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三元理论包括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景亚理论和___________亚理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由低到高的五种基本需要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_________的需要和_________的需要。54.斯腾伯格的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的结构涉及智力的元成分、_________和知识获得成分。55.学习需要形成的两条途径是直接发生和________________。56.根据需要的起源,需要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和___________需要。根据需要的指向,需要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57.人类的基本情绪类型有快乐、悲哀、愤怒和________________。58.长期压力引发的应激反应过程包括警觉反应阶段、抗拒阶段和___________阶段。人格测试的主要形式有自陈式和________两种。三、 简答题(每题 6分,,共18小题)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简述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简述解决问题的阶段。简述问题解决的特点。简述能力的个别差异的表现。什么是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哪些内容?影响信息保持的因素有哪些?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简述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如何理解表象的概念及其特点?简述多元智力理论。影响社会态度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如何理解表象的概念及其特点?简述社会态度对行为的影响。简述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简述助人行为的促进策略。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简述注意的特点与功能。四、 论述题(每题 12分,,共6小题);..联系实际分析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并谈谈如何加强对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论述如何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合理地设置课堂环境,妥善组织学习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联系实际说明影响信息保持的因素。试述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果通过练习来提高操作技能的水平?教育学部分五.单项选择题(每题一分)1.B16.D31.C46.A2.A17.B32.B47.C3.B18.D33.B48.A4.B19.B34.B49.D5.A20.A35.B50.A6.D21.A36.C51.C7.C22.B37.B52.D8.B23.A38.B53.C9.A24.B39.D54.D10.D25.A40.C55.A11.A26.D41.B56.B12.B27.C42.D57.B13.B28.B43.A58.B14.C29.A44.B59.D15.C30.A45.D60.B六.填空题(每空1分)1.认识16.操行评定2.教会17.生物起源3.体育课18.马卡连柯4.教书育人19.组织培养班集体5.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20.单一课6.德育内容21.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可互换)7.形成性22.尊师爱生,民主平等(可互换)8.教学的教育性23.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可互换)9.了解和研究学生24.单一课,综合课(可互换)10.启发式25.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可互换)11.教育过程26.升学,就业(可互换)12.因材施教27.参观法,演示法(可互换)13.崇文馆28.美国,孟禄14.基本技能技巧29.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可15.课外辅导互换);..30.速度,学校结构(可互换)41.教育31.教育规律42.蔡元培32.教育43.壬子癸丑学制33.素质教育44.学生34.知识素养45.教材35.教学方法46.学龄晚36.班级授课制47.复式教学37.实践48.探究学习38.陶冶教育49.主要矛盾39.文化50.圆周式等级制记分法七. 简答题(每题 6分)1.(每个要点1.5分)(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规律;(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2.教师劳动是整个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属于特殊劳动范畴,它的成果不是一般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而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2分)教师劳动的特点有:(1)复杂性、创造性;(2)连续性、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每个特点1.5分)3.(每个要点2分)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分析、比较,并给予价值上的判断。( 2分)其意义:有利于考察和鉴别教学情况,加深对教学现状的认识;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改进教学工作;有利于激励、调动师生教和学的积极性;可以使教师明确改进教学工作的努力方向。(每个要点1分)(每个要点1分)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陶冶教育法、指导自我教育法、品德评价法(每个要点1.5分)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简述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素养。教师的知识素养:(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素养;(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师的能力素养:(1)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3)自我调控能力和创新能力。8. 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包括哪些主要方面 ?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自觉纪律教育;6)民主与法制教育;7)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8)道德教育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第一、教学目的明确具体;第二、教学内容正确无误;第三、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第四、课的结构安排合理;第五、板书有序;第六、教学效果显著。教育应如何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3)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相应变化,加速青少年的身心发展;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不均衡性,加强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教育;5)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6)在人的一生中,青少年时期是最需要受教育也是最好受教育的时期简述我国中小学应遵循的基本教学原则1)科学性和教育性统一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启发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巩固性原则。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方法有哪些?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4)同家庭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5)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简述教育学和教育科学的关系。;..教育科学已经形成一个包含有许多分支教育学科的庞大的体系,每一具体学科都有一特定的具体研究领域,其中包括教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学论等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1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具有哪些方面的能力素养?a)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2分)b)语言表达能力。(2分)c)组织管理能力。(1分)d)自我调控能力。(1分)15.简述中小学开展课外校外活动的要求。第一,要有明确的目的。(2分)第二,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化,富于吸引力。(2分)第三,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2分)广义的教育是指什么?狭义的教育是指什么?在社会中凡是有目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这是广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一般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狭义教育有时也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使用。什么是教育目的?什么是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培养目标一般指教育目的在各级教育机构的具体化。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哪几大类别?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2分)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1分)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1分)4)以引导探究活动为主的方法;(1分)5)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方法;(1分)八. 论述题(每题 12分)1. 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 教育者应对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步调一致,并且有计划、有步骤、系统连贯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分)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每个要点 2分)1)要统一学校内部的教育力量;2)要统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3)要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化和制度化。案例(略)(3分)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2分)马克思认为:社会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而现代机器大工业生产则向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和社会需要,同时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全面发展首先是劳动能力(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包括逐步发展的个性自由。我国正是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基础上,提出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素质教育。( 4分)素质教育的意义:( 1)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 2)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3)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每个要点 2分)3. (一)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首先是生产力制约教育:(1) 生产力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基础;(2)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3)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反过来,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 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2) 教育还可以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二) 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相互制约: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表现在教育目的上;2)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3)决定了受教育的权力。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反作用:1)主要是通过培养具有一定的阶级意识的人,来维护和巩固某一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2)学校教育还可以通过在校师生向社会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制造社会舆论,起着巩固现有政治经济制度,维护生产关系的作用。4. 为什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1)学生思想品德是由“四要素”构成的,陈述“四要素”的界说:其中知是基础,情是内在动力,意起调节作用,行是结果。“四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缺一不可的。2)在德育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来进行,另一方面由于“四要素”发展的不平衡,也可以采取多种开端的方法来进行,所以在德育过程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5.(1)该原则的含义: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必须从热爱、尊重和信任学生出发,同时提出严格要求,使学生从教育者合理的要求中受到鼓舞与鞭策,从而形成教育者所要求的品德。(3分)(2)贯彻要求:(1)教师要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热爱、信任、尊重自己的学生。(3分)2)根据德育任务和目标,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必须做到正确、适当、明确、具体、有序且有恒。(3分)3)结合实际(3分)论述要点,适当展开。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进行良好;..的组织管理等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心理学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C16.C31.B46.D2.A17.D32.C47.A3.B18.A33.C48.B4.D19.A34.A49.C5.D20.C35.C50.D6.A21.B36.D51.B7.A22.D37.A52.B8.C23.B38.C53.D9.C24.C39.B54.B10.A25.D40.A55.B11.C26.A41.C56.C12.B27.A42.A57.D13.C28.C43.A58.B14.D29.B44.A59.B15.B30.A45.D60.C二.填空题(每空1分)1.神经系统18.运动知觉2.理解性19.冯特3.150%20.斯腾伯格4.变通性21.意识5.功能固着22.选择性6.8023.表象7.努力程度24.思维定势8.面部表情25.自知智力9.社会道德评价26.诱因10.社会惰性27.高原现象11.7加减2/(5-9)28.多血质12.行为方式29.宣泄13.诱因30.从众14.操作技能/运动技能/动作技31.实验能32.分配15.定势33.倒摄抑制16.语义方式34.个别属性17.言语直观35.可靠性和有效性(或信度和效度);..36.自我效能感48.独特性37.需要49.检验假设38.性格50.操作39.替代强化51.内隐性40.理性情绪疗法52.智力经验41.维护自尊53.尊重、自我实现42.神经元54.操作成分43.周围神经系统55.间接转化44.听觉56.社会45.维持功能57.恐惧46.先快后慢58.衰竭47.机械识记59.投射式三.简答题(每题6分)(每个要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怀化市重点中学2025年高三质量检测试题(三模)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江西工程学院《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服务器配置》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交通大学《环境工程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低压电器 课件 单元二 项目二 任务二 交流接触器的使用
-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商业经济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闽南师范大学《舞蹈作品创编》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警官学院《歌曲作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生理学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地理生物会考动员主题班会课件
- 农产品食品检验员理论知识竞赛题库
-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升本)学士学位考试复习题
- 农夫山泉产品陈列手册(共45页).ppt
- 【原创】《“备-教-学-评”目标一致性的实施策略》讲座PPT
-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综合练习计算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数的认识》(1)
-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范文
- 机房专用精密空调巡检维护
- 养老机构服务高质量115项明细
- 动、静平衡原理及平衡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