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流脑流行状况及其预防控制措施课件_第1页
安徽省流脑流行状况及其预防控制措施课件_第2页
安徽省流脑流行状况及其预防控制措施课件_第3页
安徽省流脑流行状况及其预防控制措施课件_第4页
安徽省流脑流行状况及其预防控制措施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流脑流行状况及其预防控制措施

安徽省流脑流行状况及其预防控制措施历史发病概况1安徽省历史上曾是流脑高发地区1950年至今有3次大流行:1958~1959,279.85/10万;1966~1967,596.11/10万;1976~1977,191.33/10万;1967年为发病最高年,发病254961人,死亡12748人。自20世纪80年代使用流脑疫苗以来,流脑发病率大幅度下降,1998~2003年流脑发病维持在较低水平,发病率在0.06/10万~0.17/10万之间历史发病概况1安徽省历史上曾是流脑高发地区历史发病概况2历史发病概况2历史发病概况3流行特征为:流行菌群为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带菌以B群为主7~9年出现一次周期性大流行;明显的冬春季节性高峰;发病主要在15岁以下儿童;大流行通常是先皖北后皖南。

历史发病概况3流行特征为:近年流行情况1自2003年9月在安徽省首次发现C群流脑以来,疫情大幅上升。近年流行情况1自2003年9月在安徽省首次发现C群流脑以来,近年流行情况2近年流行情况2共报告1129例,死亡7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38/10万,病死率为6.6%。实验室诊断病例271例,其中C群251例(占总实验室诊断病例的92.6%)、A群8例、B群2例、其它群(无法分群)10例。安徽省2004年10月至2009年6月流脑发病情况一览表病例监测-发病概况

年度发病数死亡数病死率(%)A群病例B群病例C群病例其它群病例实验室诊断2004/2005235198.097——361442005/2006262207.6311633682006/2007238125.04————791802007/2008251207.97——1373412008/200914332.10————36238合计1129746.558225110271共报告1129例,死亡7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38/10万安徽省2005-2006年流脑地区发病数安徽省2004-2005年流脑地区发病数安徽省2007-2008年流脑地区发病数安徽省2006-2007年流脑地区发病数病例监测-地区分布1安徽省2005-2006年流脑地区发病数安徽省2005-2006年流脑地区发病数安徽省2004-20病例监测-地区分布2病例监测-地区分布2病例监测-地区分布3病例监测-地区分布3病例监测-地区分布4病例监测-地区分布4病例监测-时间分布病例监测-时间分布病例监测-年龄分布1年龄分布(2004~2006年)发病人群以13~18周岁年龄段为主,占40.8;其次是7-12岁年龄组儿童(小学生)发病较多,占16.6%(83例);0-6岁儿童病例占15.6%(78例),19岁-22岁病例占14.0%(70例),23岁以上流脑病例占13%(65例)。病例监测-年龄分布1年龄分布(2004~2006年)病例监测-年龄分布2病例监测-年龄分布2病例监测-年龄分布32004年10月至2008年9月安徽省流脑病例年龄分布图年龄组(岁)发病率(1/10万)病死率(%)0~0.9627.215~0.766.0610~0.916.1215~1.324.0820~0.410.8930~0.050.0060~0.0418.75平均0.387.502004年10月至2008年9月安徽省流脑病例年龄别发病率及病死率一览表病例监测-年龄分布32004年10月至2008年9月安徽省流病例监测-年龄分布3病例监测-年龄分布3病例监测-职业分布职业分布学生多见,占总病例的57%。2004年10月至2008年9月安徽省流脑病例职业分布图病例监测-职业分布职业分布2004年10月至2008年9月安病例监测-病例临床表现2004-2005年,19个死亡病例中,发病两天内死亡14例,多数病例起病急,发病凶险,症状比较严重,病程进展快。病例监测-病例临床表现2004-2005年,19个死亡病例中实验室监测-病例1检测方法细菌培养-菌群分型特异性抗原检测抗体检测PCR检测实验室监测-病例1检测方法实验室监测-病例2年度发病数实验室诊断A群病例B群病例C群病例未分群病例2004/2005235447——3612005/200626268116332006/200723880————7912007/200825141——13732008/200914338————362合计112927182251102004~2009年安徽省流脑实验室诊断病例菌群分型情况一览表实验室监测-病例2年度发病数实验室诊断A群病例B群病实验室监测-密切接触者12004年~2006年:采集流脑病例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2246份Nm阳性为111份,阳性率为4.9%。带菌谱为:C群Nm93株,阳性率为4.1%A群3株,阳性率为0.1%B群8株,阳性率为0.4%其它群7株,阳性率为0.3%实验室监测-密切接触者12004年~2006年:采集流脑病例实验室监测-密切接触者22004年末和2005年初:流脑暴发疫情,269名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菌群检测13份为Nm阳性,阳性率4.8%;其中C群Nm10株,阳性率为3.7%,D群Nm3株,阳性率为1.1%。实验室监测-密切接触者22004年末和2005年初:流脑暴发实验室监测-密切接触者32006年7月~2009年6月:采集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179份(合肥144份)Nm阳性为83份(合肥76份),阳性率为46.4%。带菌谱为:C群Nm68株(合肥66株),阳性率为38.0%A群1株,阳性率为0.6%B群8株,阳性率为4.5%无法分群6株,阳性率为3.4%实验室监测-密切接触者32006年7月~2009年6月:采集实验室监测-健康人群1健康人群带菌率调查2005年1~4月,马鞍山市区、芜湖市繁昌县、淮北市区、黄山市徽州区、阜阳市阜南县、宿州市砀山县、六安市霍山县,采集1226人份咽拭子标本2006年9月,在淮南市采集健康人群咽拭子700份,结果未检出Nm。2007年6月,在淮南市采集健康人群咽拭子738份,检出W135群、Y群各1株。2008年9月,在合肥市、淮南市采集健康人群咽拭子651,检出A群7株、B群7株、C群12株,阳性率4%。实验室监测-健康人群1健康人群带菌率调查实验室监测-健康人群2

地区采样人数

菌株数(株)B群C群H群Y群W135群K群繁昌县134001100淮北市150010000马鞍山市161000000徽州区213001000阜南县1911001100砀山县191000000霍山县186102011

合计122611(8.97‰)1(0.82‰)5(4.08‰)2(1.63‰)1(0.82‰)1(0.82‰)安徽省2005年健康人群流脑Nm带菌率调查结果实验室监测-健康人群2地区采样人数实验室监测-健康人群3人群抗体水平检测2005年4月:马鞍山市区、黄山市徽州区、阜阳市阜南县、宿州市砀山县、六安市霍山县,采血931人。2007年6月:淮南潘集区、大通区、谢家集区,采血738人。实验室监测-健康人群3人群抗体水平检测实验室监测-健康人群4年龄组A群C群样本数阳性率(%)GMT(1:)样本数阳性率(%)GMT(1:)0~908.891.27873.411.061~10028.002.111005.001.123~11543.483.3611516.521.795~12064.174.0912041.673.8510~10959.634.6310943.124.0315~10160.403.8410133.662.6625~9650.002.509639.583.1335~9744.332.189754.644.4645~10340.782.5710350.493.90合计93145.652.8492832.542.61安徽省2005年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实验室监测-健康人群4年龄组A群C群样本数阳性率(%)GMT实验室监测-健康人群5年龄组检测数A群C群有保护力数保护率(%)有保护力数保护率(%)﹤1211361.901257.141~2934750.543638.713~4614878.693150.825~6836679.522024.107~1416214690.128552.4715~191089890.744440.7420~391169077.595648.28≥40947175.534547.87合计73857978.4632944.58安徽省2007年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实验室监测-健康人群5年龄组检测数A群C群有保护力数保护率(流行特征安徽省流脑流行特征:流行周期不明显;流行季节高峰依然存在(冬春季);发病年龄后移,以中小学生为主;流行菌群变迁,由A群转为C群,但健康人群带菌以B群为主;人群C群流脑抗体水平较低。流行特征安徽省流脑流行特征:预防控制措施提高流脑疫苗接种率作好流脑的监测工作加强暴发疫情的控制预防控制措施提高流脑疫苗接种率提高流脑疫苗接种率提高流脑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做好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查漏补种工作。提高流脑疫苗接种率提高流脑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流脑疫苗国家免疫程序注意:疫苗种类变了!流脑疫苗国家免疫程序注意:疫苗种类变了!第一剂次起始月龄(6-18月龄)新生儿可通过胎盘获得母传IgG类抗体,出生后6月龄以内,体内杀菌抗体尚能维持有效水平。6-18月龄抗体水平降至最低,发病水平升高。第二剂次基础免疫(两剂次间隔3个月)A群多糖抗原在2岁以下婴幼儿抗体应答较差,虽然可对幼儿诱生抗体和免疫记忆,但需重复免疫接种才能诱生足够抗体滴度。6-24月龄婴幼儿经2针基免后抗体明显升高,抗体几何滴度和阳性率均达到或接近3岁儿童接种1针后的抗体水平。免疫程序说明(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一剂次起始月龄(6-18月龄)免疫程序说明(A群流脑多糖疫初免起始月龄(2岁)

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对小于2岁儿童无可靠的免疫原性,可引起以后几年对C群抗原的反应性降低。加强免疫(间隔3年)A+C群流脑疫苗接种1剂后,各群抗体4倍增长率在90%以上。保护性抗体滴度:小于4岁儿童在2-3年内迅速下降,大于4岁者至少持续3年。免疫程序说明(A+C群流脑多糖疫苗)初免起始月龄(2岁)免疫程序说明(A+C群流脑多糖疫苗)非国家免疫规划流脑疫苗A、C流脑结合疫苗ACYW135流脑多糖疫苗非国家免疫规划流脑疫苗A、C流脑结合疫苗

目前国内使用的流脑疫苗,就其生物学特性来讲,有两种,一种是多糖疫苗,另一种是多糖-结合疫苗。

一、多糖疫苗:多糖抗原是属于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对婴幼儿免疫效果差,不能有效的激活辅助性T细胞和T记忆细胞,因此免疫保护时间短,无加强效应。

二、结合疫苗:为了增强多糖抗原的免疫原性,较好的方法是:使具有特异性的多糖抗原与具有较强免疫原性的蛋白结合成为偶联疫苗(现称结合疫苗)。这种疫苗既有特异性,又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其机制是T辅助细胞能识别蛋白载体,刺激B-细胞对多糖的应答,这样可以获得对多糖的回忆反应并产生丰富的IgG抗体。可用于2岁以下。关于流脑结合疫苗目前国内使用的流脑疫苗,就其生物学特性来讲,有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到2010年,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力争在全国范围对适龄儿童普及接种。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采购的A群、A+C群流脑多糖疫苗。而由于近年来我省报告的流脑病例中,C群流脑病例占有相当的比例,特别是报告病例较多的地区,因此接种A群流脑多糖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而A+C群流脑多糖仅能用于2岁以上的儿童。鉴于已有可用于小年龄组儿童的国产A+C群流脑结合疫苗供应,因此,部分地区提出,建议用A+C群流脑结合疫苗(二类疫苗)替代A群流脑多糖疫苗。流脑疫苗接种建议1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到2010年,流脑疫

为确保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落实,进一步贯彻《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凡拟以A+C群流脑结合疫苗(二类疫苗)替代A群流脑多糖疫苗的地区,应认真分析近年来当地流脑疫情的菌群分布,提出科学的依据。各预防接种门诊要保证国家免疫规划流脑多糖疫苗的供应,同时对替代的二类疫苗进行告知和公示,供儿童家长有充分的选择余地。要本着自愿的原则,均不得以没有国家免疫规划流脑疫苗,而强行推广二类疫苗。流脑疫苗接种建议2为确保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落实,进一步贯彻《疫苗流病例发现与报告病例调查24小时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出现首例流脑,应开展病例搜索和主动搜索。学校、托幼机构发生首例流脑病例后,CDC要建议并指导发生疫情的学校开展晨检工作建筑工地等其他集体单位发生首例流脑病例后,CDC要协助用工单位对务工人员健康状况开展监测最后一例病例发病10天后,没有出现续发疑似流脑病例可停止晨检和务工人员健康状况监测聚集性病例调查(在暴发疫情控制中介绍)做好流脑监测1病例发现与报告做好流脑监测1做好流脑监测2实验室监测病原监测:菌群分子生物学药敏健康人带菌监测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做好流脑监测2实验室监测流脑单病/专病报告管理系统流脑单病/专病报告管理系统预测与预警下述情况提示可能出现流脑流行与往年同月相比,发病数呈2-3倍以上增加连续3周,每周发病数与上周相比成倍增长5岁以上发病数所占比例增加人群带菌率>20%发病率超过15/10万做好流脑监测3预测与预警做好流脑监测3疑似病例报告率100%病例报告后24小时内县级CDC调查率80%首例病例县级CDC调查率100%死亡病例省级CDC现场调查核实率100%聚集性病例疫情省或市级CDC现场调查率100%病例脑脊液或血液标本采集率80%国家级监测点病例脑脊液或血液标本采集率90%县级CDC接到报告后24小时标本送达市CDC率80%疾控机构收到标本7天内完成检测、反馈率80%收到菌株后7天内完成药敏检测、反馈率80%省CDC分离菌株后28天内送达国家CDC率80%国家CDC14天内完成菌株鉴定反馈率80%监测指标做好流脑监测4疑似病例报告率暴发疫情控制1加强暴发疫情的控制一般性措施隔离救治病例加强密切接触者管理预防服药应急接种区域联防培训与宣传教育督导检查暴发疫情控制1加强暴发疫情的控制聚集性病例疫情聚集性病例定义: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单位,7天内发现2例或2例以上病例;或在1个乡镇14天内发现3例或3例以上的病例;或在1个县1个月内发现5例或5例以上病例省或市级疾控机构要派人赴现场指导,参与流调了解人群发病、居住环境、疫苗接种以及人口流动等影响因素情况,掌握流行特征加强监测、调查日报告和“零病例”报告主动监测与主动搜索学校、托幼机构、工地等集体单位,晨检健康人带菌监测、免疫水平调查、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调查预防服药应急接种暴发疫情控制2聚集性病例疫情暴发疫情控制2聚集性病例疫情监测1加强监测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日报告和“零病例”报告。各级医疗机构汇总报告所发现的不明原因的突然发热、头痛或/和出现瘀点/瘀斑等症状的病例,如果未发现流脑病例,则报告“零”病例。最后一例病例发病10天后,没有出现续发疑似流脑病例可停止报告。主动监测与主动搜索根据疫情发展情况确定监测范围和时限,开展主动监测工作。定期到医疗机构核查门诊日志、入院记录,搜索疑似流脑病例。定期到发生疫情的学校、集中用工场所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必要时到社区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发现漏报病例,及时补报,并追踪调查。聚集性病例疫情监测1加强监测聚集性病例疫情监测2学校、托幼机构、工地等集体单位监测指导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展晨检工作,每日对学生因病缺课或医疗机构学生集中就诊情况进行记录。定期到辖区托幼机构、学校检查晨检措施落实情况,并进行相关流行病学分析,提出防控措施建议。协助工地和其他集体单位设立务工人员进出登记制度,掌握本工地人员流动情况,对务工人员健康状况开展监测。应急接种监测接种疫苗种类、接种对象和范围、人数等情况,逐级上报。聚集性病例疫情监测2学校、托幼机构、工地等集体单位监测一般性措施健康教育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措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淡盐水漱口、打喷嚏时使用手帕等。避免探视病人空气流通等隔离救治病例当发现疑似病例时,及时准确地诊断、报告病例。隔离治疗病人病人隔离期限:至症状消失后3天,不少于发病后7天。按照属地化的原则就地隔离并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规范化治疗,避免或减少严重并发症,减少病例的死亡。病情严重需要转院治疗,必须采取严密的隔离措施。加强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控制工作。消毒隔离、医务人员防护暴发疫情控制3一般性措施暴发疫情控制3加强密切接触者管理密切接触者:指同吃同住人员,包括家庭成员、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及处在同一小环境中的人群。对密接进行医学观察随访,自最后接触之日起7天期间内可不限制其活动,但要告知其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一旦其出现突然寒战、高热、恶心、呕吐、流涕、鼻塞、咽痛、全身疼痛、头痛、瘀点瘀斑等症状和体征,要及时就诊,主动申报。所在地乡村医生、校医、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等负责医学观察工作。密切接触者预防性服药。预防性服药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开展药物预防敏感及早全程足量不建议大规模药物预防药物副反应,增加耐药可能性无症状携带者大量存在——服药效果不佳成本较高,资源有限,不能发挥最佳作用暴发疫情控制4加强密切接触者管理暴发疫情控制4100806040200100806040200A群19株C群10株对复方新诺明完全耐药

2007年流脑病例菌株耐药性检测结果构成比%100100A群19株C群10株对复方新诺明完全耐安徽省流脑分离株药敏情况年份敏感药物耐药药物2005年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克肟、美罗培南、阿奇霉素、米诺环素、氯霉素、利福平青霉素V钾、环丙沙星2006年头孢噻肟、美罗培南、阿奇霉素、米诺环素、氯霉素、利福平萘啶酸、环丙沙星2007年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他啶、美洛培南、阿齐霉素、米诺环素、氯霉素、利福平萘啶酸、环丙沙星安徽省流脑分离株药敏情况年份敏感药物耐药药物氨苄西林、头孢噻应急接种组织实施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目标人群和接种范围CDC应根据辖区人群免疫状况和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提出目标人群和接种范围的建议,并提供技术指导。应急接种的疫苗种类根据病原监测结果,选择疫苗种类;如病人病原检测结果为C群,使用A+C群流脑疫苗;如病人病原检测结果仅为A群,可使用A群流脑疫苗,也可使用A+C群流脑疫苗;如无菌群检测结果,可首选A+C群流脑疫苗。接种年龄范围A群流脑多糖疫苗接种对象为6个月-15岁儿童,或根据当地发病情况扩大接种年龄范围;A+C群或ACYW135群流脑多糖疫苗接种对象为2周岁以上儿童、中小学生及其他高危人群;A+C群流脑结合疫苗接种对象为6个月-15岁儿童,或根据当地发病情况扩大接种年龄范围。暴发疫情控制5应急接种暴发疫情控制5谢谢!谢谢!安徽省流脑流行状况及其预防控制措施

安徽省流脑流行状况及其预防控制措施历史发病概况1安徽省历史上曾是流脑高发地区1950年至今有3次大流行:1958~1959,279.85/10万;1966~1967,596.11/10万;1976~1977,191.33/10万;1967年为发病最高年,发病254961人,死亡12748人。自20世纪80年代使用流脑疫苗以来,流脑发病率大幅度下降,1998~2003年流脑发病维持在较低水平,发病率在0.06/10万~0.17/10万之间历史发病概况1安徽省历史上曾是流脑高发地区历史发病概况2历史发病概况2历史发病概况3流行特征为:流行菌群为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带菌以B群为主7~9年出现一次周期性大流行;明显的冬春季节性高峰;发病主要在15岁以下儿童;大流行通常是先皖北后皖南。

历史发病概况3流行特征为:近年流行情况1自2003年9月在安徽省首次发现C群流脑以来,疫情大幅上升。近年流行情况1自2003年9月在安徽省首次发现C群流脑以来,近年流行情况2近年流行情况2共报告1129例,死亡7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38/10万,病死率为6.6%。实验室诊断病例271例,其中C群251例(占总实验室诊断病例的92.6%)、A群8例、B群2例、其它群(无法分群)10例。安徽省2004年10月至2009年6月流脑发病情况一览表病例监测-发病概况

年度发病数死亡数病死率(%)A群病例B群病例C群病例其它群病例实验室诊断2004/2005235198.097——361442005/2006262207.6311633682006/2007238125.04————791802007/2008251207.97——1373412008/200914332.10————36238合计1129746.558225110271共报告1129例,死亡7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38/10万安徽省2005-2006年流脑地区发病数安徽省2004-2005年流脑地区发病数安徽省2007-2008年流脑地区发病数安徽省2006-2007年流脑地区发病数病例监测-地区分布1安徽省2005-2006年流脑地区发病数安徽省2005-2006年流脑地区发病数安徽省2004-20病例监测-地区分布2病例监测-地区分布2病例监测-地区分布3病例监测-地区分布3病例监测-地区分布4病例监测-地区分布4病例监测-时间分布病例监测-时间分布病例监测-年龄分布1年龄分布(2004~2006年)发病人群以13~18周岁年龄段为主,占40.8;其次是7-12岁年龄组儿童(小学生)发病较多,占16.6%(83例);0-6岁儿童病例占15.6%(78例),19岁-22岁病例占14.0%(70例),23岁以上流脑病例占13%(65例)。病例监测-年龄分布1年龄分布(2004~2006年)病例监测-年龄分布2病例监测-年龄分布2病例监测-年龄分布32004年10月至2008年9月安徽省流脑病例年龄分布图年龄组(岁)发病率(1/10万)病死率(%)0~0.9627.215~0.766.0610~0.916.1215~1.324.0820~0.410.8930~0.050.0060~0.0418.75平均0.387.502004年10月至2008年9月安徽省流脑病例年龄别发病率及病死率一览表病例监测-年龄分布32004年10月至2008年9月安徽省流病例监测-年龄分布3病例监测-年龄分布3病例监测-职业分布职业分布学生多见,占总病例的57%。2004年10月至2008年9月安徽省流脑病例职业分布图病例监测-职业分布职业分布2004年10月至2008年9月安病例监测-病例临床表现2004-2005年,19个死亡病例中,发病两天内死亡14例,多数病例起病急,发病凶险,症状比较严重,病程进展快。病例监测-病例临床表现2004-2005年,19个死亡病例中实验室监测-病例1检测方法细菌培养-菌群分型特异性抗原检测抗体检测PCR检测实验室监测-病例1检测方法实验室监测-病例2年度发病数实验室诊断A群病例B群病例C群病例未分群病例2004/2005235447——3612005/200626268116332006/200723880————7912007/200825141——13732008/200914338————362合计112927182251102004~2009年安徽省流脑实验室诊断病例菌群分型情况一览表实验室监测-病例2年度发病数实验室诊断A群病例B群病实验室监测-密切接触者12004年~2006年:采集流脑病例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2246份Nm阳性为111份,阳性率为4.9%。带菌谱为:C群Nm93株,阳性率为4.1%A群3株,阳性率为0.1%B群8株,阳性率为0.4%其它群7株,阳性率为0.3%实验室监测-密切接触者12004年~2006年:采集流脑病例实验室监测-密切接触者22004年末和2005年初:流脑暴发疫情,269名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菌群检测13份为Nm阳性,阳性率4.8%;其中C群Nm10株,阳性率为3.7%,D群Nm3株,阳性率为1.1%。实验室监测-密切接触者22004年末和2005年初:流脑暴发实验室监测-密切接触者32006年7月~2009年6月:采集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179份(合肥144份)Nm阳性为83份(合肥76份),阳性率为46.4%。带菌谱为:C群Nm68株(合肥66株),阳性率为38.0%A群1株,阳性率为0.6%B群8株,阳性率为4.5%无法分群6株,阳性率为3.4%实验室监测-密切接触者32006年7月~2009年6月:采集实验室监测-健康人群1健康人群带菌率调查2005年1~4月,马鞍山市区、芜湖市繁昌县、淮北市区、黄山市徽州区、阜阳市阜南县、宿州市砀山县、六安市霍山县,采集1226人份咽拭子标本2006年9月,在淮南市采集健康人群咽拭子700份,结果未检出Nm。2007年6月,在淮南市采集健康人群咽拭子738份,检出W135群、Y群各1株。2008年9月,在合肥市、淮南市采集健康人群咽拭子651,检出A群7株、B群7株、C群12株,阳性率4%。实验室监测-健康人群1健康人群带菌率调查实验室监测-健康人群2

地区采样人数

菌株数(株)B群C群H群Y群W135群K群繁昌县134001100淮北市150010000马鞍山市161000000徽州区213001000阜南县1911001100砀山县191000000霍山县186102011

合计122611(8.97‰)1(0.82‰)5(4.08‰)2(1.63‰)1(0.82‰)1(0.82‰)安徽省2005年健康人群流脑Nm带菌率调查结果实验室监测-健康人群2地区采样人数实验室监测-健康人群3人群抗体水平检测2005年4月:马鞍山市区、黄山市徽州区、阜阳市阜南县、宿州市砀山县、六安市霍山县,采血931人。2007年6月:淮南潘集区、大通区、谢家集区,采血738人。实验室监测-健康人群3人群抗体水平检测实验室监测-健康人群4年龄组A群C群样本数阳性率(%)GMT(1:)样本数阳性率(%)GMT(1:)0~908.891.27873.411.061~10028.002.111005.001.123~11543.483.3611516.521.795~12064.174.0912041.673.8510~10959.634.6310943.124.0315~10160.403.8410133.662.6625~9650.002.509639.583.1335~9744.332.189754.644.4645~10340.782.5710350.493.90合计93145.652.8492832.542.61安徽省2005年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实验室监测-健康人群4年龄组A群C群样本数阳性率(%)GMT实验室监测-健康人群5年龄组检测数A群C群有保护力数保护率(%)有保护力数保护率(%)﹤1211361.901257.141~2934750.543638.713~4614878.693150.825~6836679.522024.107~1416214690.128552.4715~191089890.744440.7420~391169077.595648.28≥40947175.534547.87合计73857978.4632944.58安徽省2007年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实验室监测-健康人群5年龄组检测数A群C群有保护力数保护率(流行特征安徽省流脑流行特征:流行周期不明显;流行季节高峰依然存在(冬春季);发病年龄后移,以中小学生为主;流行菌群变迁,由A群转为C群,但健康人群带菌以B群为主;人群C群流脑抗体水平较低。流行特征安徽省流脑流行特征:预防控制措施提高流脑疫苗接种率作好流脑的监测工作加强暴发疫情的控制预防控制措施提高流脑疫苗接种率提高流脑疫苗接种率提高流脑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做好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查漏补种工作。提高流脑疫苗接种率提高流脑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流脑疫苗国家免疫程序注意:疫苗种类变了!流脑疫苗国家免疫程序注意:疫苗种类变了!第一剂次起始月龄(6-18月龄)新生儿可通过胎盘获得母传IgG类抗体,出生后6月龄以内,体内杀菌抗体尚能维持有效水平。6-18月龄抗体水平降至最低,发病水平升高。第二剂次基础免疫(两剂次间隔3个月)A群多糖抗原在2岁以下婴幼儿抗体应答较差,虽然可对幼儿诱生抗体和免疫记忆,但需重复免疫接种才能诱生足够抗体滴度。6-24月龄婴幼儿经2针基免后抗体明显升高,抗体几何滴度和阳性率均达到或接近3岁儿童接种1针后的抗体水平。免疫程序说明(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一剂次起始月龄(6-18月龄)免疫程序说明(A群流脑多糖疫初免起始月龄(2岁)

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对小于2岁儿童无可靠的免疫原性,可引起以后几年对C群抗原的反应性降低。加强免疫(间隔3年)A+C群流脑疫苗接种1剂后,各群抗体4倍增长率在90%以上。保护性抗体滴度:小于4岁儿童在2-3年内迅速下降,大于4岁者至少持续3年。免疫程序说明(A+C群流脑多糖疫苗)初免起始月龄(2岁)免疫程序说明(A+C群流脑多糖疫苗)非国家免疫规划流脑疫苗A、C流脑结合疫苗ACYW135流脑多糖疫苗非国家免疫规划流脑疫苗A、C流脑结合疫苗

目前国内使用的流脑疫苗,就其生物学特性来讲,有两种,一种是多糖疫苗,另一种是多糖-结合疫苗。

一、多糖疫苗:多糖抗原是属于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对婴幼儿免疫效果差,不能有效的激活辅助性T细胞和T记忆细胞,因此免疫保护时间短,无加强效应。

二、结合疫苗:为了增强多糖抗原的免疫原性,较好的方法是:使具有特异性的多糖抗原与具有较强免疫原性的蛋白结合成为偶联疫苗(现称结合疫苗)。这种疫苗既有特异性,又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其机制是T辅助细胞能识别蛋白载体,刺激B-细胞对多糖的应答,这样可以获得对多糖的回忆反应并产生丰富的IgG抗体。可用于2岁以下。关于流脑结合疫苗目前国内使用的流脑疫苗,就其生物学特性来讲,有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到2010年,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力争在全国范围对适龄儿童普及接种。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采购的A群、A+C群流脑多糖疫苗。而由于近年来我省报告的流脑病例中,C群流脑病例占有相当的比例,特别是报告病例较多的地区,因此接种A群流脑多糖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而A+C群流脑多糖仅能用于2岁以上的儿童。鉴于已有可用于小年龄组儿童的国产A+C群流脑结合疫苗供应,因此,部分地区提出,建议用A+C群流脑结合疫苗(二类疫苗)替代A群流脑多糖疫苗。流脑疫苗接种建议1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到2010年,流脑疫

为确保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落实,进一步贯彻《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凡拟以A+C群流脑结合疫苗(二类疫苗)替代A群流脑多糖疫苗的地区,应认真分析近年来当地流脑疫情的菌群分布,提出科学的依据。各预防接种门诊要保证国家免疫规划流脑多糖疫苗的供应,同时对替代的二类疫苗进行告知和公示,供儿童家长有充分的选择余地。要本着自愿的原则,均不得以没有国家免疫规划流脑疫苗,而强行推广二类疫苗。流脑疫苗接种建议2为确保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落实,进一步贯彻《疫苗流病例发现与报告病例调查24小时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出现首例流脑,应开展病例搜索和主动搜索。学校、托幼机构发生首例流脑病例后,CDC要建议并指导发生疫情的学校开展晨检工作建筑工地等其他集体单位发生首例流脑病例后,CDC要协助用工单位对务工人员健康状况开展监测最后一例病例发病10天后,没有出现续发疑似流脑病例可停止晨检和务工人员健康状况监测聚集性病例调查(在暴发疫情控制中介绍)做好流脑监测1病例发现与报告做好流脑监测1做好流脑监测2实验室监测病原监测:菌群分子生物学药敏健康人带菌监测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做好流脑监测2实验室监测流脑单病/专病报告管理系统流脑单病/专病报告管理系统预测与预警下述情况提示可能出现流脑流行与往年同月相比,发病数呈2-3倍以上增加连续3周,每周发病数与上周相比成倍增长5岁以上发病数所占比例增加人群带菌率>20%发病率超过15/10万做好流脑监测3预测与预警做好流脑监测3疑似病例报告率100%病例报告后24小时内县级CDC调查率80%首例病例县级CDC调查率100%死亡病例省级CDC现场调查核实率100%聚集性病例疫情省或市级CDC现场调查率100%病例脑脊液或血液标本采集率80%国家级监测点病例脑脊液或血液标本采集率90%县级CDC接到报告后24小时标本送达市CDC率80%疾控机构收到标本7天内完成检测、反馈率80%收到菌株后7天内完成药敏检测、反馈率80%省CDC分离菌株后28天内送达国家CDC率80%国家CDC14天内完成菌株鉴定反馈率80%监测指标做好流脑监测4疑似病例报告率暴发疫情控制1加强暴发疫情的控制一般性措施隔离救治病例加强密切接触者管理预防服药应急接种区域联防培训与宣传教育督导检查暴发疫情控制1加强暴发疫情的控制聚集性病例疫情聚集性病例定义: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单位,7天内发现2例或2例以上病例;或在1个乡镇14天内发现3例或3例以上的病例;或在1个县1个月内发现5例或5例以上病例省或市级疾控机构要派人赴现场指导,参与流调了解人群发病、居住环境、疫苗接种以及人口流动等影响因素情况,掌握流行特征加强监测、调查日报告和“零病例”报告主动监测与主动搜索学校、托幼机构、工地等集体单位,晨检健康人带菌监测、免疫水平调查、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调查预防服药应急接种暴发疫情控制2聚集性病例疫情暴发疫情控制2聚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