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语文中考第一讲-课内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1页
2021年语文中考第一讲-课内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2页
2021年语文中考第一讲-课内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3页
2021年语文中考第一讲-课内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4页
2021年语文中考第一讲-课内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突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表述得不恰当,作者是凸显生活的艰辛和学习的勤奋。)(“突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表述得不恰当,作二、(2019广东省)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岳阳楼记二、(2019广东省)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2021年语文中考第一讲-课内文言文阅读课件2021年语文中考第一讲-课内文言文阅读课件离开同“嘱”,嘱托一起离开同“嘱”,嘱托一起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2分)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2分)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这就是岳阳楼的壮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C.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D.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C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有误,应该是表现了“迁客骚人”一悲一喜的情感变化。)(“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有误,应该是表现了“迁客三、(2020广东省)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富贵不能淫三、(2020广东省)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AA

(A.真正、确实;B.志向/记号;C.叫做/认为;D.使……屈服/屈尊)(A.真正、确实;B.志向/记号;C.叫做/认为;D.使…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他们)一旦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安静静地待着,天下就平安无事。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走天下(最)正确的道路。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他们)一旦发怒3.结合选文,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3分)(新题型)①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②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做人的原则;③富贵不迷乱,贫贱不动摇,威逼不屈服。(每1点1分)3.结合选文,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3分)(新题探究分析:广东近三年课内文言文阅读的中考题型具体情况分析如下:题型2018年20192020《送东阳马生序》《岳阳楼记》《富贵不能淫》分值10分分值10分分值10分文言词汇选择题

3文言词汇解释题33

文言句子翻译题444简答题

3综合分析选择题33

探究分析:题型2018年20192020《送东阳马生序》《命题解密1.2020年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题型大变,新考查了两种题型:文言词汇选择题和简答题。2.2020年是取消考纲,以课标为命题依据的第一年。选文方面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规定,选取课标附录推荐的篇目。命题解密1.2020年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题型大变,新考查了两3近些年题型主要为:文言词汇选择题、文言词汇解释题、重点句子翻译题、简答题、综合分析选择题。从2020年取消考纲后,题型不确定应该是命题的常态,因此备考时应该练习多种题型,以训练能力为主。4.考查点主要有三类:①文言词汇;②重点句子翻译;③内容理解。备考时要注意熟悉课文,全面掌握好这三类知识。3近些年题型主要为:文言词汇选择题、文言词汇解释题、重点句子考题回顾一、(2007广东省)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马

说韩

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考题回顾一、(2007广东省)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文: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2.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3分)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

3.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2.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3二、(2009广东省)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桃花源记陶渊明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二、(2009广东省)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提示:应补上“渔人”,否则扣分;关键词“及”、“诣”翻译要到位;“如此”要译明白(联系前文,改为“发现桃花源一事”。)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提示:应补上“渔人”,否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

”。离开桃花源时,他“

”,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

;(2)

;(3)

。(3分)

欲穷其林怡然自乐处处志之不复得路环境优美和睦安乐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欲穷其三、(2010广东省)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2010广东省)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2.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

,

”描写水势盛大,又用“

,

”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2分)

3.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3分)一是突现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二是突现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四、(2011广东省)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出师表诸葛亮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四、(2011广东省)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D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选项D中的两个“宜”都是“应当”的意思。选项A中,两个“论”,前者是“判定”,后者是“谈论”。选项B中,两个“远”,前者是动词,“疏远”;后者是形容词,与“近”相对。选项C中,两个“遗”,前者是“送给、留给”的意思;后者是“遗留”的意思。)(选项D中的两个“宜”都是“应当”的意思。选项A中,两个“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因为这件事,(我)非常感激,于是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

3.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

”;二是“

,

”。(用原文词句回答)(3分)内外异法亲小人远贤臣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3.从选文中看出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B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希望后主广开言路”不正确,作者在这里是向后主推荐贤臣,为下文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做准备。)(“希望后主广开言路”不正确,作者在这里是向后主推荐贤臣,为知识储备一、文言词汇选择/解释题1.题型分析:文言词汇解释题在近几年连续考查,可见此种题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18~2020年考查的文言词语和考查内容列表如下:知识储备一、文言词汇选择/解释题2021年语文中考第一讲-课内文言文阅读课件2021年语文中考第一讲-课内文言文阅读课件总结:从考查内容来看,主要考查一词多义(文言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总结:从考查内容来看,主要考查一词多义(文言实词)、通假字、备考方法:1.平时扎扎实实地掌握课文字词,重视教材课文下面的注释,本书中的每篇古文训练将教材课下注释的词标注蓝色,同学们要重点关注。备考方法:2.整理归纳文言词语。文言词汇勾连选择题难度较大,本书将统编教材文言实词进行勾连练习,是针对文言词汇勾连选择题的有效训练。本书将这部分内容放在随书赠送的《易错难点特训》中进行特训,同学们一定要认真练习。3.文言文的字词整合复习主要有四个方面:整理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知识。2.整理归纳文言词语。文言词汇勾连选择题难度较大,本书将统编2.解题方法:(1)文言词汇选择题代入法把原句中该词语的意思代入另一个搭配句(成语)中,看是否解释得通,以判断异同。排除法根据记背分析比较,排除异类选项。词性法即根据两个词语在句子或成语中的词性,也能够判断两个词的意思是否相同。2.解题方法:代入法把原句中该词语的意思代入另一个搭配句(成(2)文言词汇解释题

(2)文言词汇解释题2021年语文中考第一讲-课内文言文阅读课件2021年语文中考第一讲-课内文言文阅读课件2021年语文中考第一讲-课内文言文阅读课件二、文言句子翻译题

1.题型分析:近三年广东中考语文“文言翻译”的题型均为主观题,设题2题,分值为4分。2018~2020年所考查的文言翻译句子列表如下:二、文言句子翻译题分值考查内容得分点参考答案4分(2020年)(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1)“一”(一旦)、“惧”(害怕)、“安居”(安安静静地待着)、“熄”(停息)(2)“立”(站在)、“正位”(正确的位置)、“行”(走)、“大道”(正确的道路)(1)(他们)一旦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安静静地待着,天下就平安无事。(2)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走天下(最)正确的道路。分值考查内容得分点参考答案4分(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分值考查内容得分点参考答案4分(2019年)(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1)“此则”(这就是)、“大观”(壮丽景象)、“备”(详尽)(2)“尝求”(曾经探求)、“或异”(或许不同于)(1)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2)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分值考查内容得分点参考答案4分(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分值考查内容得分点参考答案4分(2018年)(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1)“趋”(跑到)、“从”(向……学习、跟随)、“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2)“负箧”、“曳屣”、“行(于)……中”(1)(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2)(我)背着书箱,拖着鞋子,在大山深谷中行走。分值考查内容得分点参考答案4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2.翻译的方法:可概括为“五字法”,即:留、换、补、调、删。

2.翻译的方法:可概括为“五字法”,即:留、换、补、调、删。2021年语文中考第一讲-课内文言文阅读课件补:就是补充。文言文中常常出现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一般省略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和量词等。【示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补主语)【译文】(桃花源里的人)看见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示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补谓语)【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示例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补宾语)【译文】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示例4】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补量词)【译文】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补:就是补充。文言文中常常出现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部分调:就是调序。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示例1】甚矣!汝之不惠。(前置谓语后移)【译文】你太不聪明了!【示例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后置定语前移)【译文】能够当面指责我过错的所有大臣、官吏、百姓,授予上等的奖赏。【示例3】何以战?(前置宾语后移)【译文】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调:就是调序。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示例1】夫战,勇气也。(删去发语词)【译文】打仗,要靠勇气。【示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删去宾语前置的标志词)【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翻译口诀保持对应,力求直译。直译不便,酌情意译。比喻借代,互文婉曲。言简紧缩,繁笔铺叙。释解当头,活用注意。多种用法,古今联系。保留古名,删除无意。替换改变,补齐略句。

遇有倒装,调整词序。得分要点,关键词句。翻译口诀翻译示例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微,见识短浅,【原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降低身份(换)(换)(换)(换)(换)自委屈枉屈,自己,三三次顾到(我的)茅庐臣于草庐之中。拜访我。(换)(换)(补调换)(换)(换)(留)翻译示例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微,见识短浅,【原文】先帝不以臣卑3.文言特殊句式翻译法

特殊句式例句及译文判断句: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翻译时常常要加上判断动词“是”。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示例1】莲,花之君子者也。【译文1】莲是花中的君子。2.用副词“乃”“则”“悉”“皆”“为”“本”等表示判断。【示例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译文2】这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3.用“是”作判断动词。【示例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文3】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3.文言特殊句式翻译法特殊句式例句及译文判断句:1.用“者特殊句式例句及译文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翻译文言省略句时,省略的词语,特别是在现代汉语中不能省略的部分,要补充翻译出来。1.省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示例1】(渔人)便舍船,从口入。【译文1】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2.省谓语: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现象还是比较少的。【示例2】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译文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衰减,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3.省宾语:指代前面已经出现的人、事、物。

【示例3】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译文3】有人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4.省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示例4】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译文4】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特殊句式例句及译文省略句:1.省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特殊句式例句及译文倒装句:文言文在语意表达中,常常改变词序或句序,形成倒装句式。翻译倒装句,要依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排列规律

,将其

“顺装”过来。1.宾语前置【示例1】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定语后置【示例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译文2】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粮食。3.状语后置【示例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文3】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4.主谓倒装【示例4】甚矣,汝之不惠!【译文4】你太不聪明了!特殊句式例句及译文倒装句:1.宾语前置特殊句式例句及译文被动句:文言文中,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的句式就是被动句。翻译被动句时要体现出“被动”的特点。1.有标志的被动句:如“为……所……”“于”“为”等。【示例1】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译文1】山峦被晴天融化的雪水洗净,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2.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用动词直接表示被动意思,结合文意判定。【示例2】王之蔽甚矣!【译文2】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特殊句式例句及译文被动句:1.有标志的被动句:如“为……所…特殊句式例句及译文其他固定句式1.“不亦……乎”译为“不是……吗”,【示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如……何”译为“对……该怎么办”,【示例】其如土石何?

3.“以……为……”译为“把……作为……”,【示例】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4.“何以……”译为“凭什么……”,【示例】何以战?5.“……孰与……”译为“……与……相比,……”,【示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6.“安……也”译为“怎么……呢”,【示例】安求其能千里也?7.“得无……乎”译为“怎能不……呢”,【示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8.“此……所以……也”译为“这就是……的原因”,【示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9.“所以”相当于“这样用来”,【示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0.“然则”译为“既然这样,那么”,【示例】然则何时而乐耶?特殊句式例句及译文其他固定句式1.“不亦……乎”译为“不是…三、综合分析选择题综合分析选择题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题中的选项涉及的内容包括文章的内容分析、写作特色、文章主旨、语句赏析、人物形象等。近几年广东中考综合分析选择题具体考查内容列表如下:三、综合分析选择题考题考查内容【2018送东阳马生序】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C.“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D.作者将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突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文章主旨内容分析语句赏析考题考查内容【2018送东阳马生序】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解析】D(“突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表述得不恰当,作者是凸显生活的艰辛和学习的勤奋。)【解析】D(“突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表述得考题考查内容【2019岳阳楼记】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C.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D.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文章主旨内容分析语句赏析考题考查内容【2019岳阳楼记】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解析】C(“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有误,应该是表现了“迁客骚人”一悲一喜的情感变化。)【解析】C(“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有误,应该是表现学习方法

综合分析选择题是整份语文卷中难度较大的题目之一。选择题的选项大致从以下几方面去设置:一是对文章内容、主旨的把握;二是对文章写作手法、艺术特色的分析;三是对文章具体语句的赏析;四是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一般情况都是要求选出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学习方法 因此在复习备考时我们对作者行文的思路,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情趣、志向抱负,具体的内容写法的分析及人物形象都要作全面地掌握。同学们在学习时要经常记背本书分年级文言练习中的“文言课文知识点清单(本书课内文言文练习表格中原文练习外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将每篇文言课文的重点内容、写作特色、阅读启示、人物分析、文章主旨用表格的形式详细地展示出来,对解答综合分析选择题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本书特设的“提分巧练”板块也是攻克综合分析选择题的好方案,同学们要认真练习。因此在复习备考时我们对作者行文的思路,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解题指导

解题时一定要“字字落实、真正理解、注意细节”,反复比较各个选项的表达,逐字逐句地反复推敲,对模棱两可的答案一定要联系选文仔细斟酌,最后用排除法来确定答案。设置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手法分析,牵强附会。例如:“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开头详写比美,为下文做充分的铺垫,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文章开头详写比美,是为下文作铺垫,但并没有起到“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这一作用。解题指导 二是无中生有,曲解观点。例如:作者将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突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突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表述得不恰当,作者是凸显生活的艰辛和学习的勤奋。二是无中生有,曲解观点。例如:作者将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三是勾连课文,共性错误。例如:“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醉翁亭记》的“乐”表达了欧阳修乐民之乐,与民同乐之心。而《岳阳楼记》的“乐”,则是表达范仲淹要在所有人都乐之后再乐。这是他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的忧国忧民情怀的体现。三是勾连课文,共性错误。例如:“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四是曲解文意,前后颠倒。例如:“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作者在这里是向后主推荐贤臣,为下文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做准备。五是指代错误,张冠李戴。例如:“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的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并不包括“五月渡泸”。四是曲解文意,前后颠倒。例如:“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四、简答(填空)题2020年广东中考课内文言文第3题考查了简答题,而非综合分析选择题,这是中考在题型方面的重大改变。下面就来分析一下此类题型。简答(填空)题常考的考点和具体考查内容列表如下:四、简答(填空)题考点内容理解

考查内容【2020富贵不能淫】结合选文,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3分)分析:统编八上教材第22课《〈孟子〉三章》“思考探究”第一题第二问是这样问的:“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由此可见,本题的设问与课后原题只是表述方式不同,答案是一样的。我们应该重视课本“思考探究”中的题目(教材母题),中考题很可能是这些题目的变式题。考点内容理解考查内容【2020富贵不能淫】结合选文,概括孟答案:①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②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做人的原则;③富贵不迷乱,贫贱不动摇,威逼不屈服。(每1点1分)答案:①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②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2007马说】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2008愚公移山】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说说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3分)答案:不畏艰难,坚持不懈。【2007马说】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2009桃花源记】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

;

(2)

;(3)

。(3分)

答案:(1)环境优美(2)和睦安乐(3)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2009桃花源记】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文句(段)作用【2010三峡】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3分)答案:一是突现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二是突现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文句(段)作用【2010三峡】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指代、照应内容(填空题)答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指代、照应内容(填空题)答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素湍绿潭,答案:内外异法亲小人远贤臣答案:内外异法亲小人远贤臣答案:因己而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答案:因己而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写作特色【母题探源】(教材习题)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答案: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上气氛。小石潭的特点:幽静。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写作特色【母题探源】(教材习题)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人物形象【母题探源】(教材习题)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有哪些性格特征?请你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对自己的人生启示?答案:性格特征:淡泊名利、知恩图报、为人谨慎、敢于承担责任。人生启示:诸葛亮临危受命于先帝,把“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当成自己的重大责任和使命。“讨贼兴复不效则治臣之罪”充分表现了他敢于承担责任的性格特征。我们初三的同学面临中考,同样也承担着个人的前途、家庭和老师的希望,还有社会的重任。应该勇敢面对,努力学习,争取中考的成功。人物形象【母题探源】(教材习题)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有哪小结:(1)内容理解的回答方式有两种:①自己总结归纳;②用原文句子回答。(2)主要考点有:①内容理解;②文句(段)作用;③指代、照应内容;④写作特色;⑤人物形象。小结:(1)内容理解的回答方式有两种:①自己总结归纳;②用原(3)复习时要注意:①掌握每一篇必考文言文的线索和结构,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②理解课标推荐23篇文言文的内容,特别对课文的主旨句、哲理句、过渡句、总结句、照应句、优美句等要全面透彻地理解;③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情趣、志向抱负的句子要重点理解。(3)复习时要注意:学习方法:简答题大致从以下几方面去设置:一是对文章内容、主旨的把握;二是对文章写作手法、艺术特色的分析;三是对文章具体语句的赏析;四是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因此在复习备考时我们对作者行文的思路,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情趣、志向抱负,具体的内容、写法的分析及人物形象都要作全面的掌握。学习方法:简答题大致从以下几方面去设置:一是对文章内容、主旨同学们在学习时要经常记背本书分年级文言练习中的“文言课文知识点清单(本书课内文言文练习表格中原文练习外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将每篇文言课文的基本内容、重点内容、写作特色、阅读启示、人物分析、思想感情等用表格的形式详细地展示出来,对解答简答题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在学习时要经常记背本书分年级文言练习中的“文言课文知识【解题指导】简答题:①将教材习题(教材母题)作为重点内容来复习。课标为命题依据后,命题最大的改变就是由”考什么,学什么”变为“学什么,考什么”,2020年广东中考课内文言文考查也验证了这一点,最后一题的简答题考查了教材原题。同学们在备考时应将教材母题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复习。为此,我们把教材及教师用书中的经典题进行归纳整理,放在了随本书附赠的备考锦囊里,并在考前抢分特训中进行专练练习,方便同学们背诵和理解。【解题指导】②细审题目,明确要求。考生答题恰如厨师做菜,客人点什么菜决定着考生怎么思考和回答。命题人对考生的各种要求都体现在题目之中,所以应当审清题目要求。③整合信息,简明表述。先梳理出原文重点语句区域,再梳理出关键信息,然后再转换成现代汉语进行表述。填空题:阅读题干——理解题意——段落或句子定位——寻找原句——作答。做题时,要读懂题干(如用原文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概括),要前后关联,不能只瞻前不顾后,这样容易导致张冠李戴。②细审题目,明确要求。考生答题恰如厨师做菜,客人点什么菜决定七年级(课标篇目)篇目文体考查情况思想/主题教材位置1.陋室铭(刘禹锡)议论文

说理、言志七下第16课2.爱莲说(周敦颐)议论文2000年考阅读说理、言志七下第16课3.河中石兽(纪昀)笔记小说

说理七下第24课4.《论语》十二章语录体主要考默写学习、修身七上第11课七年级(课标篇目)篇目文体考查情况思想/主题教材位置1.陋室说明:2020年中考是取消考纲,以课标为命题依据的第一年中考。从选篇来看,2020年广东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材料完全依照课程标准的规定,选取课标附录推荐的篇目。因此我们在备考时应重视课标中的篇目,为减轻备考压力,本书主要选取课标中的篇目作为练习篇目。统编教材中有,课标中无的一些重点篇目,本书作为夹件附赠。说明:2020年中考是取消考纲,以课标为命题依据的第一年中考(非课标篇目)篇目文体考查情况思想/主题教材位置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记叙文

学习七下第4课6.诫子书(诸葛亮)书信

说理、言志七上第15课7.狼(蒲松龄)小说

说理七上第18课8.卖油翁(欧阳修)记叙文

说理、技艺七下第12课(非课标篇目)篇目文体考查情况思想/主题教材位置5.孙权劝学篇目文体考查情况思想/主题教材位置9.咏雪(《世说新语》)笔记小说

学习七上第8课10.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笔记小说

守信七上第8课11.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寓言

说理七上第22课12.杞人忧天(《列子》)寓言

说理七上第22课篇目文体考查情况思想/主题教材位置9.咏雪(《世说新语》)笔说明:为减轻备考压力,本书课堂本部分重点练习课标篇目。统编教材中有,课标中无的一些重点篇目,我们作为补充材料赠送,具体内容详见随书赠送的《考前抢分特训》的反面。说明:为减轻备考压力,本书课堂本部分重点练习课标篇目。统编教一、陋室铭刘禹锡原文复习出名,有名神异这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只

一、陋室铭原文复习出名,有名神异这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内容详解(1)开头以两个类比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评析】开头做铺垫,运用类比论证,点明主旨——惟吾德馨。内容详解(1)开头以两个类比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句“斯是原文复习长到

映入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博学的人不加装饰的琴调弄佛经

弦乐器管乐器

扰乱官府文书

使……劳累

形体、躯体原文复习长到映入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博学的人不加装饰的琴2021年语文中考第一讲-课内文言文阅读课件简陋简陋2021年语文中考第一讲-课内文言文阅读课件2021年语文中考第一讲-课内文言文阅读课件2.文言词汇选择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扰乱/混乱;B.不加装饰的/白色的;C.代词,这;D.交往的人/来来往往的人)C2.文言词汇选择题(A.扰乱/混乱;B.不加装饰的/白色的(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出名/命名;B.蔓延/上等的;C.映入/在国内;D.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德行美好)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重点句子翻译题(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3.重点句子翻译题(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4.填空题(1)本文从三个方面写出陋室之雅:“

”写出陋室环境之清雅;“

”写出交往的人之优雅;“

”写出陋室主人活动之高雅。(用原文填空)(2)作者引用“

”句,意在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的境界上颂扬了“

”。(用原文填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惟吾德馨4.填空题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5.简答题(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话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对偶、拟人。“上”和“入”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写出了室外环境的幽雅,表达了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之情。

5.简答题(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写法?怎样理解这句话?类比。用古代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写法?怎样(3)文章开头说“斯是陋室”,最后却又说“何陋之有”。这是前后矛盾,还是另有深意?从房屋建筑和室内布置看,客观条件是简陋的;但由于居室主人品德高尚,交往高雅,因而不觉得小屋简陋了。

(3)文章开头说“斯是陋室”,最后却又说“何陋之有”。这是前(4)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他是一个坦荡乐观、安贫乐道、不屑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

(5)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对陋室进行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4)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6.综合分析选择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来收束全文,突出自己就是和孔子同一类的君子。B.作者从环境幽雅、交往高雅、生活情趣高雅三方面来表现陋室不陋。C.“铭”是用于述功或劝勉的古代文体,作者为陋室作铭,显然是为了表述自己对那些沉迷官场者的劝勉。D.“何陋之有”巧妙回应开头“惟吾德馨”,不将孔子原话全部引用,显得含蓄无穷,引人深思。C6.综合分析选择题C(提示:“铭”是用于述功或警诫自己的古代文体,作者为陋室作铭,是为了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警示自己保持高尚品德。)(提示:“铭”是用于述功或警诫自己的古代文体,作者为陋室作铭(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首以山水类比,表明陋室也有山水般的“名”与“灵”;后文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表明三者均因主人德高而显名。这就使前后文气贯通,一气呵成。B.“调素琴”与“无丝竹”,前者悦耳,暗示自得其乐、独善其身的陋室生活;后者是作乐俗音,作者无法与之同流合污。二者从正反两面描写的是同一情操,并不矛盾。C(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本文采用类比手法,以两个知名历史人物的名室来类比陋室,说明陋室不陋是因为主人品德高尚,日后也能像诸葛亮一样为国效力、建功立业。D.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文章没有抒发作者“日后也能像诸葛亮一样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希望。)C.本文采用类比手法,以两个知名历史人物的名室来类比陋室,说二、爱莲说周敦颐原文复习很多

[沾染(污秽)]水波

艳丽

贯通横生藤蔓

旁生枝茎

更加

清芬

耸立的样子竖立靠近赏玩

洗二、爱莲说原文复习很多只从[沾染(污秽)]水波艳丽内容详解(1)“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不因身处污浊环境而同流合污。(2)“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通达正直、特立独行。(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的美好资质。【评析】本段主要是将莲人格化,通过描写莲的高洁形象和品格,说明爱莲的理由,并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寄寓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内容详解(1)“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不因身处污浊环境而同流原文复习认为

少应当多原文复习认为少应当多内容详解(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正面衬托莲。(6)“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反面衬托莲。(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运用反问,感叹与自己一样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太少了。【评析】本段揭示莲的喻义(花之君子者也),通过对比,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表示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内容详解(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正面衬托莲。写作特色①托物言志,立意高远。本文借赞美莲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作者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②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文章从始至终以“菊”正衬“莲”,以“牡丹”反衬“莲”。③运用了排比、反问、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作特色①托物言志,立意高远。本文借赞美莲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④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开篇记叙“水陆草木之花……世人甚爱牡丹”写出了世态人情;继而描写“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突出了莲的高洁、正直、庄重的形象;最后议论,赞赏莲的君子风范;抒情贯穿全篇,意在明志。⑤骈散结合,顿挫有致。④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开篇记叙“水陆草木之花……世人甚爱牡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阅读启示做人要洁身自好,要保持清白的情操和正直的品德,不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2.文言词汇选择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应当;B.更加/益处;C.少/鲜艳;D.长出/在国外)A2.文言词汇选择题(A.应当;B.更加/益处;C.少/鲜艳;(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认为/是;B.清芬/形容词作名词,水清;C.助词,的;D.名词作动词用,横生藤蔓/藤蔓。)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洗)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重点句子翻译题(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3.重点句子翻译题(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在水中。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啊。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有很多。

(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4.填空题(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上文的“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

的世风的鄙弃。(2)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本文和《陋室铭》两文都采用了

的写法,《陋室铭》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本文则通过

表达自己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世人甚爱牡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托物寓意歌咏莲花4.填空题世人甚爱牡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托物寓意歌咏莲花(3)文中作者见解独到,生动地把三种人的生活态度表现了出来。陶渊明独爱菊,“

”表明了他的生活态度;世人喜爱牡丹,“

”表明了世人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

”表明了他的生活态度。(用原文句子填空)花之君子者花之富贵者花之隐逸者(3)文中作者见解独到,生动地把三种人的生活态度表现了出来。5.简答题(1)文中莲、菊、牡丹各象征了什么人?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人。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5.简答题(2)文中以莲为歌颂对象,并多次用菊和牡丹来衬托。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中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衬托莲的种种美德,以孤傲清高的赏菊者和追逐名利的赏牡丹者衬托爱莲的作者。通过衬托,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文中以莲为歌颂对象,并多次用菊和牡丹来衬托。你认为这样(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相同点:都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

(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示例一: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世志同道合的人太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太少。示例二: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出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5)作者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示例: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5)作者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写莲的形象,赋予莲美好的品质。B.文章综合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第一段先描写后记叙,第二段先抒情后议论。C.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D.作者的人生态度: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第一段先记叙后描写,第二段先议论后抒情。)B6.综合分析选择题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借赞“莲”来赞美莲一般的君子,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B.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孤高自诩的生活态度。C.作者卒章议论,赞赏莲的君子风范;而抒情贯穿全篇,意在明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综合运用,成功凸显了文章主旨。D.全篇仅9句话,119个字,却婉转曲折,摇曳多姿;既抒发了作者的情怀,又讽刺了世态,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感情深切而打动人心。B(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三、河中石兽纪

昀原文复习靠近

倒塌一起

经过,经历

寻找

终了,最后

找到

划(船)

三、河中石兽原文复习靠近倒塌一起经过,经历寻找终内容详解(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开篇点题,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原因。(2)“阅十余岁……竟不可得”十几年后,石兽竟然找不到了,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3)“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交代寻找的结果,引出下文人们对石兽究竟在何处的讨论。【评析】本段写的是石兽落水,寺僧们打捞一无所获。内容详解(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原文复习研究,探求

事物的道理、规律

埋没

颠倒,错乱信服

正确的原文复习研究,探求事物的道理、规律这被埋没颠内容详解(4)讲学家“笑”有嘲笑意味,嘲笑寺僧“不能究物理”。(5)“是非木杮……渐沉渐深耳”讲学家认为石兽不是木片,不能被大水冲走,石重沙松,石兽只能是越埋越深。(6)“众服为确论”这一论断看似很有道理,因此众人信服,为下文再辩埋下伏笔。【评析】本段写的是讲学家认为石兽在原地的深沙里。内容详解(4)讲学家“笑”有嘲笑意味,嘲笑寺僧“不能究物理”主观地判断只果然依照固然原文复习于是停止逆流主观地判断只果然依照固然原文复习于是停止逆流内容详解(7)老河兵的笑与讲学家的笑不同,他的笑是对讲学家博学的否定,表现了他的自信。(8)“盖石性坚重……逆上矣”,老河兵详细分析了石头、泥沙和流水的特征以及三者的关系,得出石兽在上游的结论。内容详解(7)老河兵的笑与讲学家的笑不同,他的笑是对讲学家博(9)“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前半句是对寺僧的否定,后半句是对讲学家的否定。“不更颠乎”照应前文讲学家说的“不亦颠乎”,隐含了老河兵对讲学家的讽刺,流露出老河兵的自信。(10)“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这一句是议论,由事及理,说明遇事不能只根据常理主观判断,实践出真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9)“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前半句是对寺僧【评析】本段写的是老河兵解释应当到上游去找石兽,僧人按照他的话去做,果然找到了石兽。结尾一句是议论,由事到理,说明遇事不能仅凭主观臆断的道理。【评析】本段写的是老河兵解释应当到上游去找石兽,僧人按照他的写作特色①层层铺垫。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后写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的结果,巧妙地表现自信的讲学家“不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写作特色①层层铺垫。②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不管讲学家的观点是否与实际相符,其阐述的道理是能“究物理”的,所以人们能信服;老河兵的观点初看上去似乎不合常理,但其分析有着不可辩驳的说服力,事情的结果也验证了其看法的科学性和推理的合理性。②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③寓意于事,立意深远。本文主旨不在于渲染寻找石兽的神奇过程,而在于引起最后的深层思考: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④语言平易,风格简淡。文章叙述精练明快,没有赘笔。如写打捞石兽,连用“棹”“曳”“寻”三个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事情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语言简洁。③寓意于事,立意深远。文章主旨这则故事用寺僧、讲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兽的几种不同的结论,来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的特殊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主观臆断。阅读启示细细品味《河中石兽》,给人印象很深,文章结尾是精华所在,“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的确如此。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千万不可主观臆断或偏听偏信,否则事情会越办越糟。文章主旨这则故事用寺僧、讲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兽2.文言词汇选择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靠近/面对;B.寻找/要求;C.寻找/不久;D.一起)D2.文言词汇选择题(A.靠近/面对;B.寻找/要求;C.寻找

(冲击)(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冲击)(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重点句子翻译题(1)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最后没能找到。

(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3.重点句子翻译题(3)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颠倒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了吗?

(4)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3)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1)老河兵所言“

,

;

,

?”前半句是对寺僧的否定,后半句是对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