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_第1页
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_第2页
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_第3页
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四川省种猪遗传改良体系建立和配套系选育研究与应用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四川铁骑力士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畜牧总站、四川省乐山牧源种畜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天兆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江油新希望海波尔种猪育种有限公司、内江市种猪场、绵阳明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都巨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李学伟、朱砺、李明洲、冯光德、曾仰双、唐国庆、姜延志、刁运华、陈方琴、帅素容、蒋岸岸、白林、刘海峰、王讯、马继登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4.4.9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国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成果简介在四川省建立了种猪性能测定、遗传评估和人工授精技术体系,推动了全省常规育种技术体系的完善、更新和升级。利用遗传算法开发了QTL辅助选择的优化决策,应用双变量混合线性模型开发了综合GEBV和常规EBV信息的基因组预选择新策略,实现了育种新方法、新技术在猪遗传改良中的创新应用,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项。经过近20年的持续选育,利用梅山猪和约克夏杂交培育了合成母系,与长白和杜洛克杂交配套,培育出四川省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天府肉猪配套系。该配套系产肉性能高、繁殖性能好、肉质优良,在以四川为代表的西部省份推广了祖代种猪4.63万头,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建立了在全国具有特色的四川省种猪遗传改良技术体系,6家项目承担企业中4家被遴选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结合四川省人工授精体系建设,所选育的优质种公猪在四川各地推广面达80%以上。该成果技术难度大、研究时间长、覆盖面广,创新性强,成功培育了天府肉猪配套系,完善了全省种猪遗传改良体系,对西部地区生猪产业有显著推进作用。该成果总体达到同类研究领域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杂交稻根蘖优化及定抛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主要完成人任万军、杨文钰、周虹、陈勇、黄光忠、段志康、杨波、李季航、王丽、胡剑锋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4.4.13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总体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成果简介创建了高产高效兼顾的杂交稻优化定抛栽培技术针对四川稻田前作秸秆还田、轻简高效和高产的技术需求,按“免耕高桩抛秧→定抛栽培→优化定抛”三台阶分步创新、综合集成的方式,创建了杂交稻优化定抛栽培技术,实现抛栽均匀度87%~97%,充分发挥了杂交稻品种的产量潜力,多次创造区域高产典型,实现了秸秆还田、高效与高产的协调统一,成为杂交稻增产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集成了定抛杂交稻根蘖优化的关键技术在阐明了优化定抛杂交稻根蘖发生和生长生理生态特性的基础上,创建了杂交稻无盘早育、带泥拔秧、氮肥后移、钾肥中移等根蘖优化关键技术,明显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和颖花结实率,使群体质量和产量构成得到同步优化,突破了“弱光、寡照、高湿”稻区杂交稻分蘖成穗率低和颖花结实率低的瓶颈。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构建了“二主三协同”推广模式;制订行业标准1项、省级地方标准4项,取得国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表论文91篇,SCI收录论文4篇。丰富了水稻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理论。优化定抛技术近5年被列为四川省农业主推技术。2000年以来,在成都、眉山、乐山等13市累计推广2895.3万亩,平均增产8.3%,最高达40%,新增稻谷121.8万吨,新增经济效益40.26亿元,同时促进了秸秆还田、保育土壤,减轻了环境污染,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成果总体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在高产与轻简栽培技术相结合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

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花椒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研究与示范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四川洪雅县幺麻子食品有限公司、金阳县林业局、越西县林业局、冕宁县林业局、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主要完成人叶萌、蒲彪、张志清、朱天辉、杨德富、李德荣、罗成荣、赵跃军、陈安均、罗松明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4.4.15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成果简介首次系统研究了竹叶花椒的无融合生殖现象,完善了花椒发育生物学理论,为花椒良种繁育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一次明确了在商品经营和广泛栽培的被称为“青花椒”的植物并非植物分类学的青花椒(Z.schinifolium),而是竹叶花椒(Z.armatum)纠正了长期存在的栽培品种同各异物的现象;彩用系统选育方法。选育了“滕椒”、“金阳青花椒”、越西贡椒三个花椒品种,并通过审(认)定。针对花椒种子萌发率极低和根腐病危害严重两大技术瓶颈,研究了提高种子萌发率和防治根腐病的核心技术,构建了花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系统研究了川渝主要产地青花椒的营养成分、风味成分、功能成分的分离提取方法;确定了四川青花椒的香气、麻味的特征成分、功能成分的分离提取方法;确定了四川青花椒的香气、麻味的特征性成分;系统研究青花椒采后褐变的生物学基础,建立了青花椒保鲜技术;明确了不同产地来源、提取方式的青花椒挥发油抑菌谱及其抑菌特性。获得授权专利2项,制定地方标准2项。针对花椒地方品种品牌运营中的主要问题,明确了突破形象遮蔽的产精干发展对策和技术路径,推动了多品种多区域多品牌协调发展。该成果在全省推广65万亩,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该项目系统性、创新性、实用性强,成果总体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农村饮水健康风险评估技术研究与示范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水务局主要完成人倪福全、邓玉、卢元敏、胡玉福、张莹、刘小容、龙开泉、郑本泽、胡业权、刘朝勤、沈远祥、胡建、卢修元、曾赟、康银红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4.4.16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总体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成果简介课题组以雅安市名山区为示范区,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情况和水资源、水环境现状,开展了农村饮水健康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及相关应用示范,确定了本区居民暴露参数,建立了数据库,解决了农村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估重大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主要创新点:1、系统调查了雅安市名山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出了农村饮水安全调查综合方法体系,建立了该区农村饮水安全数据库,解决了当前我国农村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估中人群健康暴露参数缺乏的问题。2、揭示了示范区农村水质健康风险的耦合成因机理,创造行性提出了该区原生水土环境主导风险、次生环境恶化诱发风险和突发事件加重风险的农村水安全风险成因模式。3、改进了美国的健康风险评价“四步法”,首次制作了该区致癌、非致癌物的健康风险动态时空分布图,构建了农村饮用水水质健康风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雅安市名山区20个乡镇的36个供水站的改扩建净水工程、管网延申工程、新建小型集中供水工程等,对保障该区饮水安全、人群健康,有效控制介水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等发挥了积极作用,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显著。该课题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技术路线正确,研究方法先进,结果可信,是一项创新性与实用性强的科技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山丘区农村水质健康风险成因机理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基因工程技术创制新型饲用植酸酶及纤维素酶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大学主要完成人陈惠、王红宁、吴琦、邹立扣、赵海霞、韩学易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4.4.20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成果简介该项目针对饲用植酸酶和纤维素酶耐热性差和pH作用范围窄的技术瓶颈,筛选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酸酶(酸性植酸酶、中性植酸酶),纤维素酶(内切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和外切葡聚糖酶)的天然高产酶菌株5株,并在国内首次克隆了植酸酶phyA和PhyC基因,纤维素酶End、pgl和cbhB等基因。采用定点突变、结构延伸突变、DNA改组等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对植酸酶和纤维素酶基因进行改造和定向进化;建立了植酸酶和纤维素酶高通量定向筛选技术平台;首次获得了酸性植酸酶突变体(F43Y、1354M/L358F、144E/T252R、Q172R、Q172R/K432R和Q368E/K432R),纤维素酶突变"~(K91E、K369R和K91E/K369R),显著提高了酶的活性和热稳定性(17%~47%),并拓宽其pH作用范围。开展了酸性植酸酶毕赤酵母基因工程菌和内切葡聚糖酶巨大芽孢杆菌基因工程菌发酵工艺研究,发酵酶活为出发菌株产酶活性的921倍和48倍,试制了酸性植酸酶和内切葡聚糖酶酶制剂。共发表论文57篇,其中SCI收录7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件,获授权发明专利1件。该项目技术先进,结果可信,创新性突出,研究成果对于新型饲用植酸酶和纤维素酶的研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成果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狗牙根种质资源评价、新品种选育与利用研究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时代创绿园艺有限公司、温江区天府草坪园艺场、巴南区绿冠草种经营部主要完成人刘伟、张新全、干友民、凌瑶、张小艾、彭燕、徐杰、陈艳宇、杨江山、邱常兵、罗崇勇、杨烈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4.4.26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总体国内领先、部分国际先进成果简介该项目历经20余年,系统收集保存我国西南区野生狗牙根种质资源432份,并建立狗牙根种质资源库。通过形态学、分子标记和坪用价值等方法建立了狗芽根草坪草种质资源综合评价体系。首次报道海拔3080m的西藏有野生狗牙根种质资源的分布。选育出我国西南地区第一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狗牙根草坪草新品种-南狗牙根(CynodondactylonCV.Chuannan)(品种登记号:354);选育出一个新品系‘川西’狗牙根进入国家区域试验网;筛选出具有抗性和坪用价值优异的9份狗牙根种质材料;从国外引进的品种中筛选出适合西南地区的优良品种5份。研究形成了狗牙根新品种种苗快繁、草皮生产、草坪建植与管理等关键技术7套,获授权专利3件,广泛用于生产,建成优良狗牙根种苗基地1200余亩、销售种苗429.9万公斤,种子500吨,累计建植各类草坪1540万余平方米,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出版专著教材4本,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5人,培训人员2000余人。该项目目标明确,技术先进,在狗牙根种质资源综合评价及新品种选育方面具有创新性。成果总体达国内领先水平,在DNA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和地理来源人析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无线遥控喷施机关键技术的研宄与应用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主要完成人许丽佳、康志亮、邹志勇、谭雪松、庞涛、周曼、陈晓燕、刘明丹、陈霖、温洪、封雨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4.4.26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成果简介该项目针对我国农药喷施装备自动化程度低的现状,研发了一种无线遥控喷施机,可用于大中型喷施机无法作业的丘陵地区、大棚、果园等环境,实现了精确配比、避免喷施液浪费、多角度灵活喷施及最大限度减少作业人员与喷施液的直接接触,有利于农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成本低,性价比高,利于推广。项目组首家研发了旋转式选药装置(实用新型专利:喷施液配比装置,ZL201420009925.8)、边配边喷配药装置(发明专利:一种农药配制喷洒机,ZL201110121215.5)和多角度喷施装置(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喷头控制装置,ZL201420783765.8),并在国内外首次推出集自动选药、精确配比,多角度喷施和智能移动为一体的无线遥控喷施机(实用新型专利:智能喷洒设备,ZL201420095651.9)。项目成果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等9个不同类型的示范区进行了应用,实用性强,效果好,节省劳动力,保护了作业人员健康,产生了比较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该项目创新性突出,技术先进,实用性强,取得了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所研发的装置填补了国内空白。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优质鸡选育方法与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雅安隆生农牧有限公司、四川邦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朱庆、赵小玲、王彦、尹华东、刘益平、舒刚、张姚、胡耀东、沈登高、廖永彬、杨志勤、杜晓惠、叶林、兰丹、许恒勇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4.4.28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总体国内领先、部分国际先进成果简介该项目系统研究了地方鸡品种遗传基础,筛选出调控优质鸡重要经济性状的主要候选基因29个和分子标记74个;创制处新的育种材料,通过育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创新了优质鸡新品系和配套系选育方法,培养了4个优质鸡品系,形成了2个配套系组合;研制了优质鸡育种辅助技术工艺与生产配套技术,建立了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该项目获得授权专利10余件,发表论文40余篇,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通过“高校+企业”的模式,在四川的雅安、绵阳、广元、德阳等市进行了转化应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该项目研究系统,方法先进,拿到、难度大,创新性强。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育种方法综合应用和分子育种辅助选择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家兔SNP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新方法构建与示范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青岛康大兔业发展有限公司、金陵种兔场、重庆迪康肉兔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赖松家、陈仕毅、秦应和、贾先波、刘汉中、阎英凯、潘雨来、王永康、何敏、王杰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4.4.28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总体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成果简介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家兔转录组序列,建立了家兔SNP数据库;应用HRM等分型技术,筛选出与家兔生长发育、抗非特异性肠炎等重要经济性状显著相关的功能候选基因及其SNP位点;利用建立的3个独立资源群开展验证性研究,获得了可用于遗传标记辅助选择的SNP,为现代家兔育种指标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利用计量经济学原理、公畜一母畜动物模型BLUP法,采用ASREML法,系统估计了家兔繁殖性状和不同年龄阶段体重性状的遗传参数,将常规育种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和抗病育种技术相结合,国内外首创了家兔SNP辅助选择育种新方法一一两步法,采用该方法进行选种实践,结果证明该方法可靠,并形成了技术操作规程,实现了家兔传统育种技术的升级。该项目通过“高校十科研院所+企业”产学研模式,在四川、山东、江苏和重庆的26个县(区)的141个种兔场进行了转化应用,共选择种兔26.68万只,新增产值44130万元,新增效益11181万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该成果研究系统性强,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先进,研究难度大,创新性强,成果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研究成果“抗非特异性肠炎SNPI筛选”居国际领先水平。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高产、抗病、广适大麦新品种‘川农饲麦1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西昌学院、冕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要完成人冯宗云、何天祥、李达忠、叶少平、余世学、毛承志、李达祥、罗小娇、蔡光泽、向欣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4.4.28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国内领先成果简介该成果针对四川大麦生产中饲料专用品种匮乏、抗逆性不强、产量低等问题,通过资源评价,从大麦品系“90—18”中系统选育出高产、抗病、广适、优质饲用大麦新品种“川农饲麦1号”。“川农饲麦1号”丰产性好。在省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338.6Kg,比对照增产18.4%;高产示范亩产565.18Kg,比对照增产24.02%。成都平原青贮用鲜草平均亩产2500Kg。“川农饲麦1号”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高抗条锈、高抗白粉、中抗赤霉病。熟期较早,有利于水稻、玉米制种及烤烟适期早栽的茬口衔接,为大麦茬水稻(玉米)两季高产高效提供了品种保障。建立了“川农饲麦1号”良种繁育及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体系。该品种已成为四川省大麦主产区的主推品种,2009—2014年累计试验示范推广106.69万亩,新增产量5327.72万Kg,新增产值1.77亿元,新增利税1.58亿元;2012—2014年发展青贮饲料共8500亩,生产鲜草2095万Kg。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该成果技术先进、创新性强,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雨雪冰冻灾害后四川主要经济竹林屠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大风景园林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完成人高素萍、陈其兵、江明艳、刘应高、雷霆、邓雨佳、易守理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4.5.07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成果简介通过受灾竹林地现场调查、低温胁迫试验研究,建立了抗寒竹种的筛选指标体系,筛选出丛生竹优良品种8个,其中国家级认定品种7个。建立了主要竹种的快繁殖技术,获得了3项授权的发明专利,发表了学术论文60余篇,具有创新性。通过参雨雪冰冻害受灾竹地的调查分析,研究提出了以“清林+施肥”为主的5种受损竹林类型的恢复关键措施。研究了雨雪冰冻灾害后病虫害发生规律,提出了防治措施。进行了灾后竹林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建立了生产恢复示范基地1200公顷,辐射推广11200公顷。推广及示范基地累计新培产值2.06亿元以上,新增利科3500万元以上,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该项研究思路清晰,方法正确,总体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岷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配套政策研宄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主要完成人曾维忠、何勇、傅新红、杨万勤、李镜、冉瑞平、张健、陈秀兰、叶素梅、黄成毅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4.5.18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总体国内先进、部分国内领先成果简介生态补偿机制的研宄是当前科学研究的前沿,对于推进四川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功能区建设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围绕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系统开展了岷江流域生态补偿主体和补偿对象、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等方面的研宄,构建了岷江流域生态补偿框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丰富了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理论、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的生态价值计算方法,弥补了传统流域生态价值计量方法单一、定量评估模型的不足。从宏观和微观视角,阐明了岷江上游典型生态系统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碳汇和生物多样性保育功能等方面所蕴涵的生态价值;揭示了岷江流域补偿主体行为选择意愿、博弈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有侧重地对基于市场机制的生态补偿方式及其配套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具有创新性和较高的应用价值。出版专著、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部分研究成果被省委省政府和相关部门采用;成果还直接服务于在四川实施的生态建设科技项目硬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于5·12及4·20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产生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该成果系统性强、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大,在理论和方法上有较大创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总体达到国内同类研宄先进水平,在主体行为与选择、林权抵押贷款信贷补偿方式等研究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 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四川特色烟叶香气特质研究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烟草公司凉山州公司、四川省烟草公司攀枝花市公司主要完成人黄玉碧、鲁黎明、雷强、刘雷、伍仁军、唐宗祥、李斌、曾淑华、张军杰、刘永建、王勇、胡建新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4.5.25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国内领先成果简介首次在四川烟区围绕烤烟致香物质形成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开展了烤烟香气风格特征研究,明确了主产烟区烤烟的品质特色及影响致香物质形成的主要生态因子。率先采用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等五类致香物质指标,对香气类型进行划分,建立了四川主产烟区烤烟致香物质的指纹图谱,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地理识别模式。首次采用甲基化、基因芯片和蛋白质组等现代生物技术对四川烟叶特质香气形成的机制进行了探索,克隆了硝酸盐还原酶、核酮糖羧化酶及鸟氨酸脱羧酶基因,鉴定出在烟草萜类代谢中起关键作用的115个差异蛋白。获得国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件,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收录3篇),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6名研究成果在四川5个主产烟区进行了示范应用,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总体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四川丘陵区沼气工程链现代循环农业技术研发集成与应用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射洪县超强现代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射洪县峻原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高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射洪县生产力促进中心主要完成人文心田、蒋远胜、袁月祥、王小春、袁大刚、秦文、白林、闫俊、闫志英、汪志辉、曹三杰、王立志、高雪松、廖银章、刘远鹏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4.5.25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总体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成果简介项目紧密结合四川省丘陵地区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的实际,针对丘陵区农业循环资源化利用率低、立体农业污染较严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弱和现代农业科技集成度低等突出问题,对四川丘陵区沼气链现代循环农业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开展研究,对推动四川省丘陵地区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项目在四川丘陵区循环农业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有多项创新,一是在国内外首次研制出产沼气的秸秆预处理复合菌剂,研制出产沼气促进剂和高产甲烷菌剂,集成了4种适于丘陵区农业种植的沼肥利用模式;二是构建了“麦一玉一豆”带状套作新模式;研制出玉米减量施氮和轻底重穗肥施肥技术;研制出适合丘陵区套作玉米、大豆播种机具;三是形成杂柑清见优质丰产成套技术体系和采后处理技术,编制出四川省地方标准;四是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估(LCA)与情景分析相结合的污染物排放和资源利用评估技术,开发了简易静态猪粪堆肥和新型生物过滤器猪场除臭技术。项目在提高沼气产量的秸秆高效复合菌预处理技术和冬季沼气产量促进剂产品开发、旱地新三熟模式实施技术研制、杂柑采后臭氧处理等方面取得了原创型成果。项目组创新性的提出了大学与企业间的“非完全股技制”等组织形式和集成创新了“声信+电视+广播+互联网”四位一体的农业信息的传播和获取机制,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项目已获得国家专利9项,发表论文85篇,出版著作3部,制定国家和地方标准11项。推广粮油面积359万亩、果蔬84万亩、生猪养殖327万头;带动沼气池建设8.5万口,可每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7万吨和保护林地29.8万亩;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农技人员超过2000人次,培训农民7.8万人次,产生经济效益25.2亿元。综上所述,该项目成果的研发与集成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与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相比较,该项目成果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沼气高效生产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西南地区玉米育种重要目标性状的分子鉴定与利用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主要完成人潘光堂、卢艳丽、付凤玲、曹墨菊、高世斌、张志明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4.5.27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总体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成果简介项目针对玉米抗菌(纹枯菌、穗粒腐菌)、资源高效安全利用(耐旱、耐低磷、重金属低积累)、雄性不育、幼胚胚性愈伤组织形成等西南育种重要目标性状,在系统表型鉴定和优异基因资源筛选基础上,定位了这些目标性状的一批重要QTL,其中抗纹枯菌、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QTL研究属首次报道;同时,首次提出了连锁与关联相结合的作图方案,解析复杂性状QTL的遗传基础,并成功应用于耐旱性状的遗传研究。运用多种基因差异表达检测技术,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鉴定了玉米应答病原菌、干旱、低磷、重金属铅胁迫以及雄性不育、幼胚胚性愈伤组织形成的转录特征,首次揭示了胚性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的DNA甲级化、信号通路的响应特征,鉴定了根系应答低磷、重金属铅胁迫miRNA,检测到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线粒体Atp6、Cox2基因的mRNA编辑规律,为探明这些目标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克隆了丝氨酸\苏氨酸磷氨酶耐旱基因(ZmPP2C)、玉米纹枯病等病程相关蛋白基因ZmPR5等一批目标性状的候选基因;发展了集自交系群体结构划分、玉米单粒基因鉴定及功能基因分子标记开发的选择技术体系。奠定了针对区域目标性状分子育种的重要理论与技术基础。利用发掘的分子标记和建立的MAS体系,辅助选育和鉴定了抗菌、耐旱、耐低磷优异自交系10个,育成高产、稳产、多抗广适、优质安全、资源高效玉米新杂交种18个,自2003年起在西南地区累计推广种植1000余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PNAS》、《TAG》等SCI刊源收录论文77篇、SCI他引起318次;获得国家授权专利6项;已培养博士23名,其中一名获得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项目针对西南地区玉米育种终于目标性状的房分子鉴定与利用进行了系列开创性研究,研究工作难度大、前瞻性强,在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创新成果;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玉米抗纹枯菌、幼胚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耐重金属铅等性状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肉羊高效腱康养殖技术研宄与推广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自贡倍乐饲料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薛白、王之盛、王立志、张黎骅、周富杰、彭全辉、彭忠利、邹华围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4.6.7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总体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成果简介项目首次研亢发现补饲精料能显著促进早期断奶羔羊瘤网胃和皱胃的增重、增加瘤胃乳头宽度、降低瘤胃乳头密度;镧、铈、钕三种稀土元素能改善山羊瘤胃发酵特性,且存在互作效应;日粮中适宜的氮硫比、二肽、三肽以及尿素的优化组合能促进山羊瘤胃微生物的生长。该研究为肉羊高效健康养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营养参数。项目系统研究了肉羊饲料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技术。首次研宄发现日粮中添加纤维素酶能显著提高山羊对饲料净能的利用效率:尿素氨化有效降低了银合欢叶中含羞草素含量,提高其饲用价值日粮中添加异位酸提高了山羊抗氧化能力;氮基酸鳌合微量元素能显著降低了山羊肉品的失水率。项目将肉羊高效健康养殖技术进行了集成,获得授权专利3项、开发出3种肉羊专用舔砖饲料并获得生产许可批文、发表论文17篇、出版专著1本、培养研究生15人。成果在四川、青海等饲料生产企业及肉羊养殖场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该成果的研宄内容系统深入,方法先进,创新性突出,示范应用性强,整体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氨化银合欢降低含羞草素含量等研宄内容居国际领先水平。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四川川盆地葡萄安全提质增效集成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彭山县农业局、双流县农村发展局、成都市龙泉驿区农村发展局主要完成人吕秀兰、王进、邓群仙、张利、张咸成、陈洪强、胡海林、李红春、杨志明、夏惠、刘伟、汪志辉、周琼、廖明安、王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