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组织概论》绪论一、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二、本课程学习的内容
三、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绪论一、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国际组织是指由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其他行为体,为实现共同目的,以一定的协议形式设立的非营利机构,其主要宗旨是通过成员间的合作实现共同目标。(一)国际组织的发展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9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最初形式的国际组织;19世纪中叶:诞生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等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组织;20世纪之后:从专门性和技术性组织向一般性和政治性组织扩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一个世界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国际组织发展到500多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二个世界性国际组织——联合国。(一)国际组织的发展111721348350266567575081年间增加了124倍1998年比1990年增长了81%遍布200多个国家;每年仍以1200个的速度增加*数据来源于国际组织联合会官方网站(二)国际组织的作用国际组织对国际关系的运行产生影响,发挥主权国家无法替代的作用。1,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维护者和促进者。在维护国际和平、推进裁军进程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地区冲突与国际争端中,国际组织常常以“第三者”的身份适时介入,通过各种政治与法律的途径斡旋,缓解或平息武装冲突。联合国及其安理会所担负的特殊责任及其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主导地位是任何其他机构所无法取代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也通过促成区域间国家合作,共同应对和化解地区冲突与争端,有力地保障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二)国际组织的作用2,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者和推动者。(1)经济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三大全球性机构为代表的国际经济组织体系确立,在世界经济领域中发挥着制定规则、维护秩序、平衡利益、调解争端的作用。《联合国宪章》把促进发展与维护和平并列作为联合国的使命,赋予了发展问题在组织系统及活动中的优先地位。涉及经济增长、消除贫困、社会保障、普及教育、保护人权、改善环境、防治疾病等许多方面。(2)社会方面:(二)国际组织的作用3,国际法律的制定者和监管者。国际组织在创设、丰富、发展国际法等方面具有巨大影响,它的发展本身就是国际法的一种发展,是国际法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国际组织实际上承担着国际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的创造者的角色,同时还具有监督国际法的实施,确保国际法律得以执行和遵守的职能。一些国际组织特别是联合国,为履行职责实现其宗旨,经常召开国际会议来制定国际条约,或设立专门组织系统地编纂国际法。(二)国际组织的作用4,多边外交的舞台和场所,为世界各国进行国际交往提供平台。联合国是提出新办法和促成共识的重要源泉。许多源自联合国、当时被认为过于激进的看法,最后都被国际社会采纳,成为可行的政策选择。——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举行会晤,进行交流,表明立场,提出问题,消除分歧,化解矛盾,增进了解的畅通渠道。21世纪后,国际组织为主要平台的多边外交自身形式灵活、沟通便利、崇尚合作、成本小的收益大的特点受到各国政府青睐。(二)国际组织的作用5,在一定程度上充当国际社会的管理者和协调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间相互依赖加深,全球性问题凸显,客观上为国际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国际组织因其特性,其制定的有关解决问题的各种规则与程序,容易为各方接受,且有助于降低国家间谈判的成本。国际组织可借助于其机构网络,参与、指导、管理和协调各类行为体在各领域的活动。二、本课程的学习内容第1~4章:介绍国际组织的基本知识。主要从国际组织的概念特征、成员特点、相关理论、历史演变及机构运行等角度介绍国际组织的总体情况。第5~8章:介绍国际组织的功能与作用。重点从国际组织的政治与安全、经济合作、法律、全球治理功能等角度分别阐述国际组织在当今世界发挥的重要作用。第9章:介绍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功能与作用。从其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概念、特征、类型、发展演变、活动作用等角度分析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发展,和在国际合作中日益重要的作用。第10章:对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历史演变、现状情况及发展趋势进行系统的梳理。三、学习本课程的意义1、了解国际组织的发展历程、特性、运行机制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2、认识国际组织对中国的意义
为中国提供了多边外交的主要舞台,是中国运筹与其他国家关系、与世界其他国家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渠道。是中国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重要场所;是中国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为世界和平、发展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不可或缺的平台。四、研究方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研究国际组织,阐述和揭示国际组织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依据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揭示当代国际组织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等。(2)历史合力论
个体意志之间相互矛盾、冲突、斗争、妥协的结果导致了历史的演变,国际组织的形成及发展也正是其成员间合作的结果。(3)结合学习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特别是对国际组织的认识。四、本课程研究方法2.系统分析方法将各种国际组织本身作为系统,着重研究其内部运作机制,从而发掘国际组织的特殊功能及其发展演变的规律,为政治决策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包括要素分析、结构分析和环境分析等方法。四、本课程研究方法3.比较分析方法对比不同国际组织或者同一国际组织内部不同方面的异同点通过宏观与微观结合,纵向与横向交织,动态与静态并重的比较,对国际组织及其生存的国际社会进行研究揭示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特殊性和局限性,以达到认识国际组织的本质、特征和变化的目的,做出正确评价。四、本课程研究方法4.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国际组织研究既是国际法的一个研究领域,又是世界历史的一个范畴,更是国际政治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入了社会学、行政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不同学科相互借鉴,相互启迪,共同推进了国际组织的研究。一、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二、本课程学习的内容
三、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绪论第一章国际组织概述第一节国际组织的概念与构成
一、国际组织的概念(一)不同学科概念的界定(1)国际法学:强调国际组织是国际法主体,是国家之间国际合作的一种法律和组织形式,具有承担国际权利与义务的能力。强调国际组织的国际行为和结果,认为国际组织是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手段,是国际交往的工具及国际合作的有效途径,作为一种新兴且重要的角色,影响着国际社会的组织化进程。(2)国际关系学:一、国际组织的概念(二)广义与狭义之分
(1)广义:一种跨越国界的以促进国际合作与理解为目标的多国机构。凡是两个以上的国家,其政府或民间团体、个人,基于某种目的,以一定协议形式创设的各种机构,均可称为国际组织,涵盖了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间组织以及跨国公司。指国际法意义上的国际组织,即由各成员国政府,为谋求符合共同利益的特定目标,通过符合国际法的协议而创立的一种常设体系或机构,即具有国际权利义务承担能力的政府间国际组织。(2)狭义:一、国际组织的概念(三)外部特征
(1)国际性:介于国家之间,而非凌驾于国家之上。国际组织本质上是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建立于主权制度之上的非等级制机构,它不是世界政府,也不是超国家机构,它是国家间机构,是国家间开展国际合作的一种方式。常设机构保障了国际组织的持久性及相对独立性运行规则能确保国际组织履行其职权范围内的行动及对成员的约束力。(2)组织性:具有常设机构和运行规则一、国际组织的概念A.国际组织与国际会议国际会议:国家之间为解决互相关心的国际问题,协调彼此之间的利益,通过派出代表共同讨论的方式,为寻求或采取共同行动(如通过决议、达成协议、签订条约等)而举行的集会。与国际组织区别:没有常设机构一、国际组织的概念广义:
包括国际组织、国际机制和国际惯例等表现形式,是一个能够涵盖规则体系和组织架构的综合性概念狭义:
特指国际关系特定领域内汇聚着行为体预期的一系列默示和明示的原则、规范、规则和程序。
B.国际组织与国际制度、国际机制与国际组织的联系:国际组织是国际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与国际组织的联系:国际机制通过国际组织的实体机构运行。国际组织是国际机制的协调者、维护者和监督者。国际机制并不完全依赖于组织实体而存在。一、国际组织的概念C.国际组织与国际道德
国际组织的形成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崇尚和平,友好合作,追求美好政治理想的愿望;伴随国际组织的发展,国际合作开始逐渐从突出国家利益、国家主权的地位转向关注国际道德与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但是,国际组织的道德优先并不意味着其道德的绝对。二、国际组织的构成要素组织成员至少有一个由两个以上国家代表组成的机构,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国家。组织成员是国际组织的基础和权力来源规章制度国际组织的规章制度规定了组织的宗旨和原则规章制度是国际组织建立和发展的灵魂之所在,是确保其日常运转的基础。组织机构议事与决策机构
执行与司法机构行政与管理机构
专门与辅助机构第二节国际组织的分类与特征
一、国际组织的分类(1)政府间国际组织:由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组成的一种国家联盟或国家联合体,该联盟或联合体由其成员国政府通过签订符合国际法的协定而成立,并且具有常设体系或一套机构,其宗旨是依靠成员间的合作来谋求符合共同利益的目标。往往是由私人或民间团体建立的联合体两个特点:成员的非官方性与活动领域的广泛性。(2)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的种类划分依据组织成员的构成范围划分普遍性国际组织封闭性国际组织依据基本性质和职能范围划分一般性国际组织专门性国际组织依据国际组织的形态划分传统的协定性国际组织论坛性国际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的种类划分依据成员国的地理范围划分全球性国际组织区域性国际组织依据组织的约束力划分约束性国际组织非约束性国际组织二、国际组织的特征国际性:成员国的国际性;活动领域和作用范围的国际性工具性:国际组织是组织成员实现其共同利益和目标的工具非营利性: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靠成员缴纳的会费或捐款制度性:不同于多边国际会议,必须根据本组织的章程,履行组织成员所议定的职责,以达到成立该组织的目的独立性:拥有自己的法律人格和独立意志相对公正性:依靠道德的舆论压力、普遍的组织信念和传统的通行惯例等强大的精神力量来规范国际社会成员的行为和相互关系,以维护和确保国际组织正义性第三节国际组织的成员
一、国际组织的正式会员正式成员通常可参加组织的全部活动并拥有代表权、表决权和受益权等完全的权利,承担国际组织的全部义务。部分成员那些仅参加国际组织的部分活动的成员。部分成员只享有部分权利、承担部分义务,但就它所参加的具体机构而言,有可能是该机构的完全成员。(一)成员地位的取得方式通过参与缔结创建国际组织的国际条约而取得,成为其创始成员;在国际组织建立之后,由于满足相应条件被接纳成为新成员;通过国家继承来获得,即当一国丧失其国际法律人格或丧失一部分领土时,它的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被别国(一国或数国)所代替的情况。
如苏联解体后,其在联合国中的权利就被俄罗斯所继承。(二)国际组织的成员指导原则普遍主义原则希望成员越多越好在成员的地理位置、经济情况、民族宗教等方面的限制较少规定成员在加入的条件和程序规制上机动性较强选择性原则择性原则的国际组织一般是地区性、封闭性的国际组织。根据本组织宗旨的不同,设立具体的准入标准,例如在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经济特色等方面做出限制性要求(三)非主权实体成为政府间国际组织成员特别地区成为国际组织的正式成员一个国际组织成为另一个国际组织的正式成员自治领土和非自治领土成为国际组织的正式成员成员集团也可成为国际组织的成员二、国际组织的非正式会员联系成员(准成员)被接受参加组织的活动与正式成员相比,联系成员在国际组织中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限制观察员:有条件地被邀请或接受出席有关会议或参加某些活动的行为体。包括非成员国、国际组织、民族解放组织、个人主要职能是了解和咨询,不享有正式成员享有的表决权等权利。(一)观察员制度观察员制度是国际组织成员制度的一大创举,是随着国际组织实践不断发展并完善起来的一种国际事务参与方式。在国际组织实践中,通常成为观察员是加入某个组织,成为正式成员的第一步。观察员制度还是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参与其他国际组织事务,扩大国际合作和影响的重要途径。(二)观察员的权利观察员的权利列席会议权通过在会场外或会议期间的游说,对与会代表产生影响,进而在决策终端施加影响。获取和散发文件权及时、恰当地获得国际组织的信息并更好地参与其活动。陈述权和问答权在国际会议上进行陈述:A.对涉及观察员组织的议案发表评论,B.对成员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答复和说明,C.应国际组织的要求对某事件作出解释和说明。建议权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可以接受某些非成员的专门性国际机构提出的建议,并在本组织成员要求下付诸表决。本章思考题国际组织由哪些要素构成,为什么?当今国际组织的发展出哪些新的特征?国际组织成员的类型、特点和作用有哪些?如何认识国际组织利益与价值之间的关系?第二章国际组织的理论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组织的理论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组织的理论探索和重要实践1、国际联合的思想2、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3、国际联合的基本原则4、国际联合组织(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联合的思想无产阶级进行国际联合具有其客观基础、必然要求和实现需要:共同的社会地位、共同的历史使命、共同的政治愿望。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发展进入新阶段,呈现新特征:世界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可能性;孕育着具有世界意义的社会革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二)马克思主义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共产主义者同盟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第三国际(共产国际)(三)无产阶级联合的基本原则1、民主集中制原则2、合作团结原则3、独立组织原则4、平等自愿原则(四)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组织第一国际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发展,在无产阶级国际联合斗争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第二国际则在广泛宣传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各国工人运动骨干,学习实践各种斗争形式和方法,为准备社会主义革命等方面做过大量有益的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第三国际在捍卫马克思主义,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促进国际共运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二、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国际组织理论的新发展国际格局对国际组织具有制约作用,国际格局影响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关系。从时代主题出发看待国际组织的地位和作用,重视和支持联合国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方面不可代替的作用。从人类命运的高度出发,前瞻性的提出“和谐世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对联合国精神和原则的丰富和贡献。对全球治理体制的改革目标、治理理念、基本路径都提出“中国方案”,强调应该尊重和加强联合国的作用。(一)国际格局制约国际组织,影响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东西方意识形态对立,中国长期被排斥在联合国之外,几乎隔绝于当时所有的世界性国际组织。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提出的“两个中间地带”理论,为中国谋求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提供了理论指导。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1974年4月,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阐述“三个世界”,宣告“三个世界”理论的诞生(二)从时代主题看待国际组织的地位和作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确立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积极肯定联合国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承认国际关系准则或者国际惯例的规范作用。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指出世界多极化的的发展趋势和世界多极化的观点,重视和支持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方面充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三)从人类命运出发,提出“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2005年9月15日,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演讲,首次提出了“和谐世界”的理念。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全面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四)提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改革目标: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合理,为中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有利条件。全球治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路径:应该尊重和加强联合国的作用。要推动变革全球治理体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中国以联合国为核心、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治理理念: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第二节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关于国际组织的论述一、现实主义学派关于国际组织的论述现实主义认为:国际组织只是大国更有效地推行它们的权力政治和追求自我利益的工具。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一)古典现实主义关于国际组织的论述爱德华•卡尔:国际联盟在强权面前无所作为作为国际联盟理论基石的理性和国际道德都存在缺陷施瓦曾伯格:国际组织过分强调共同价值和国际法的约束作用国际组织只是一般道义性机构(二)新现实主义关于国际组织的论述国际组织的建立和成功依赖于存在一个拥有压倒性权力资源的霸权国,国际组织只有在以下的情况下才能推动国际合作:
从长期看,霸权国承担巨大的合作成本,因此它们与其他国家的相对地位会受到削弱,因此不管它们多么强大,最终会失去霸权地位,进而使得国际组织变得无效。二、新自由主义学派关于国际组织的论述基本假设:在国际政治中,国家间的利益既不相互排斥也不完全一致。国际组织的形成源于利益的汇集和混合动机的博弈。国际组织的作用是有助于开展国际合作以获取共同收益。国际组织的制度安排取决于合作的问题、国家代表的权威,但是国家对国际组织具有最终的控制权。国际组织的发展不仅依赖于不同成员国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也依赖于国家在特定问题领域内相互依赖的方式。《权力与相互依赖》(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国际组织可能在世界政治中发挥迥然不同的重要作用:国际组织可以确定重要问题,协助设置国际议程。国际组织可以把诸多官员聚集在一起,帮助促成世界政治中的潜在联盟。国际组织往往是弱国提出政治倡议、推行联系战略的场所。国际组织往往是适合弱国的组织机构。国际组织也使得弱小国家可以推行联系战略。在复合相互依赖条件下,国际组织将设置议程,促动联盟的建立,并为弱国的政治活动提供场所。三、建构主义学派关于国际组织的论述建构主义认为,国际组织得以成立有两个重要条件:国际组织的成立依赖国际社会存在对价值和规范的共识。认知一致性对创立国际组织具有重要意义。建构主义者认为非国家的规范倡导者以及智囊团体和倡导网络在社会规范的国际传播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马奈特和芬妮莫尔把国际组织理解为一种官僚机构国际组织自主性的来源及用途国际组织的权力及对世界事务的影响国际组织的病态行为和变迁本章思考题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如何推动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如何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组织理论?现实主义如何评价国际组织的作用?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如何解释国际组织的形成?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国际组织研究的理论贡献是什么?第三章国际组织的演变第一节国际组织的产生及早期发展一、国际组织产生的根源(1)国际组织产生的先决条件:由独立的主权国家构成的多国家体系的形成国家间多边交往的开展
直接导致欧洲成为国际组织最初的发源地。(2)前提条件欧洲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交往的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世界市场。
功能领域国际合作需求高涨,国际性常设机构协调相互关系要求日益迫切,直接导致以国际行政联盟为代表的早期国际组织的出现。一、国际组织产生的根源(4)根源:早期国际组织思想的出现
主张用联合的方式、和平的方式避免战争,将建立国际性永久机构或世界政府作为救治社会的良方,(3)现实原因工业革命过程中野蛮的原始资本积累,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间不断发生的战争,以及战争日益巨大的破坏性。
各国政府开始探索新的国际交往和合作的方式,直接导致了以“欧洲协调”为代表的多边国际会议的出现。早期国际组织思想但丁:《论世界帝国》,“人类统一体”“联合统一的世界各国”,建立能够维持和平的国际组织。西方政治学著作中发此倡议的第一人。庇埃尔•杜布埃:《收复圣地》,所有基督教国家组织到一起,通过仲裁解决彼此间的争端,以防止战争,任何一国不遵守共同协议就用军事制裁的办法使其就范。现代制裁办法的先驱。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和其大臣苏利:设想由欧洲基督教国家组成联盟,设立由各成员国委派的委员组成总理事会作为最高机关,以实现和平。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呼吁卷入三十年战争的欧洲国家制定一项战争与和平法,签订和平条约,以国际法制止战争。早期国际组织思想彭•威廉:《展望欧洲现在和未来和平》,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各国按比例委派代表组成“欧洲议会”,裁减军备,由议会和平解决国家间的争端,在程序上以2/3多数作出决议,以圆桌方式处理席次问题。圣皮埃尔:《欧洲永久和平计划》,在欧洲建立永久联合国,采用条约形式规定各国的领土与义务,非经3/4的多数同意和保证不得更改。卢梭:主张成立一个欧洲联邦,认为一切国际争端都应交由这个联邦议会公断或司法解决。康德:《永久和平论》,“和平联盟”,认为按照道德法则的要求,永久和平是人类的目的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主张以理性为指导,欧洲组成一个大邦联来实现长久和平。二、国际组织的产生(欧洲协调机制)时间欧洲协调机制·大事记1814年3月1日英、俄、奥、普四国为继续联合抗法签订了《肖蒙条约》1814年维也纳会议,英、俄、奥、普、法等国最终确定了以领土分配为基础的“欧洲新秩序”。1815年9月俄、奥、普三国统治者在巴黎缔结“神圣同盟”1815年11月20日英、俄、普、奥在巴黎签订为期20年四国同盟条约1818年法国加入成为五国同盟五个大国主导的“欧洲协调”机制的形成1912年到1913年伦敦会议,欧洲协调的最后一次会议欧洲协调机制的特点与国际组织的产生欧洲协调规定定期举行会议,使多边外交成为一种较稳定的体制,从而直接孕育与促进了国际组织的发展。欧洲协调奉行集体反应和协商一致的决策原则,通过大国协商一致和自我克制,维持了欧洲各国间近百年的和平关系和欧洲大陆的稳定。欧洲协调期间的会议程序也有所创新,根据实际需要形成了许多新的议事规则。欧洲协调直接导致了最早的国际行政组织——莱茵河委员会和多瑙河委员会的出现。三、国际组织的早期发展最早出现的一批国际组织:
国际行政组织、国际行政联盟或万国联盟主要致力于:各国在共同利益上的实际合作以职能合作为宗旨国际电报联盟、万国邮政联盟(一)国际行政联盟国际行政联盟是现代国际组织的先导。促进了政府间的合作与交往,以专门的和技术性的国际合作为目的,专业门类、活动领域很广,为各国政府讨论和处理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提供了沟通和交流的渠道。创立了常设机关——国际事务局。成为当代国际组织秘书处的前身,使此前不相衔接的国际会议制度化。分设大会与的理事会两个机关,提高了国际组织的执行力。大会:决策机构,由全体会员国组成,理事会:执行机构,由被选出的少数会员国代表组成,在大会休会期间代表大会执行政策。(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以和平主义组织为代表)1815年,世界上最早的和平主义组织——美国纽约和平协会和马萨诸塞和平协会先后在纽约和马萨诸塞成立。和平主义组织也陆续在欧洲大陆出现,1816在伦敦、1830年在日内瓦都建立类似的和平协会。1867年,雨果和加里波第等:日内瓦成立和平和自由同盟,1863年,瑞士人亨利·杜南成立第一个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组织——“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又称“日内瓦五人委员会”)。(三)海牙体系产生于1899年、1907年召开的两次海牙和平会议。海牙体系为国际组织走向制度化奠定了基石。有益的探索并有所创新:会员的普遍性:参加国首次在地域上超出了欧洲国家平等的原则:平等投票权,一国一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非当事国也可介入以促使和平解决。表决制度的创新:准一致的表决机制,不计弃权票的一致原则。第二节20世纪的国际组织一、国际联盟的成立与发展1920年1月10日成立标志着国际组织发展史上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与“欧洲协调”相比,组织程度和正式程度都有所提高:在组织结构上,国联是一个实际存在的机构,有国际法人资格的组织;在正式程度上,《国联盟约》作为一项由大会通过的正式法律文件,对国际安全问题规定了一系列原则、规则和决策程序。国际联盟的主要机构大会、行政院、秘书处和常设国际法院大会及行政院设立的各种专门组织及咨询机关等附属机关。独立性质的机关有常设国际法院及国际劳工组织与国联合作的各特殊机关,如国际文化合作院、国际私法统一院、国际教育影片院等。(一)国联大会与行政院(1)国联大会沿用了很多世纪以来的各种外交会议模式成员国在大会中均有一票表决权,所有成员国一致同意。(2)行政院行政院是国际联盟最重要的机关。最初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4个非常任理事国的代表组成。职权与大会相同,另外享有开除有关国家成员资格、分配委任统治地、以及就采取具体军事行动向各国提出建议等职权。“集体一致”的原则(一)秘书处与常设国际法院(3)秘书处秘书处是国际联盟的事务机关,职员有秘书长、秘书以及办事员等。文职人员的国际性,坚持独立遴选,由国联任命待遇要超常与优厚,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4)常设国际法院主要原则:“国家平等”的原则、自愿接受仲裁的原则、仲裁决议由多数成员决定并尊重少数成员不同意见的民主原则仲裁制度进一步完善:裁人改为法官,作为常设国际法院的核心。法官由国联大会和行政院选举产生。法官人数由每成员国最多选择4名改为固定的11名(后来增加为15名),还增加4名后备法官。二、联合国的成立与发展时间联合国成立·大事记1941年6月伦敦签署的《同盟国宣言》,联合国建立的第一步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订《联合国家宣言》,第一次采用了“联合国”这一名称。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莫斯科开会,共同发表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1944年8月至10月敦巴顿橡树园会议,提出了组建联合国的方案1945年4月25日50国代表开始在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制宪会议1945年6月25日1945年6月26日通过《联合国宪章》。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一)联合国的宗旨《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二)联合国的原则(1)成员国主权平等。(2)善意履行宪章义务。(3)和平解决国际争端。(4)不使用武力威胁或武力。(5)集体协作。(6)确保非会员国遵行宪章。(7)不干涉别国内政。(三)联合国的历史发展阶段(1)联合国成立之初:美国主导的霸权工具(2)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苏冷战:联合国成为美苏争霸的较量场所;安理会否决权成为双方在联合国对峙的武器。(3)20世纪60年代以后,非殖民化的进程加快: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讲坛、中小国家伸张正义的场所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增大。(三)联合国的历史发展阶段(4)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的活动遍及全世界领域广阔,全球气候变暖、生态平衡、裁军军控、地区冲突、维和救灾、反洗钱、反走私、反毒品、反贫困、艾滋病防治,还是教育、科技、文化、人权等问题维和行动已经发展成包含政治、社会、经济、人道主义等职能的多功能行动,数量和规模大幅提升。三、二战后的其他国际组织许多经济合作性质的国际组织的建立。地区性国际组织迅速增加,成为国际组织体系的重要部分。原因:两大阵营对抗,地区性同盟组织建立成为重要载体。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重振欧洲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西欧国家走上了联合自强的道路。发展中国家间的联合自强也是二战后地区组织发展的重要原因。一些原料生产国际组织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国际可可组织、国际咖啡组织等。第三节21世纪的国际组织一、21世纪国际组织的发展21世纪,国际格局与形势均发生新变化: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改变了南北国家间的实力对比状况,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进程;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加强联合,希望通过国际规则的引领与主导,延缓向新兴市场国家让渡权力。“9•11”事件、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国际社会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显现一、21世纪国际组织的发展(1)联合国的活动领域与作用有了进一步的扩大与发展。2000年9月,联合国召开千年首脑会议,世界各国领导人一致通过了千年发展目标(MDGs)目的:到2015年之前将全球贫困水平降低一半(以1990年的水平为标准),标志着联合国工作的重点转为发展问题。2003年,美国绕开联合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并军事占领。美国的单边主义霸权行径,使联合国这个最大的国际组织的权威在冷战结束后受到空前的蔑视与挑战,联合国面对霸权能力有限的弱点暴露出来。一、21世纪国际组织的发展(2)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在国际事务中话语权的提升。二十国集团逐渐取代原来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组成的八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协调的首要论坛,并形成了年度性会议的机制。2009年6月,中、俄、印、巴组成的金砖四国领导人举行首次峰会,开启金砖合作机制;2011年4月,在中国举行的第三次峰会上,南非正式成为金砖国家的一员,形成了作为新兴国家合作平台的金砖国家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董事会通过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约6%的份额将向有活力的新兴市场和代表性不足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一、21世纪国际组织的发展(3)地区性国际组织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欧盟:欧元流通、欧盟东扩、宪法条约亚太区域一体化及机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东盟10国与中日韩3国“10+3”与3个“10+1”机制中国与东盟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亚太经合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二、全球化对国际组织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国家之间政治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推动了地区一体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使世界成为各国紧密相连的“地球村”,高新科技的发展为国际组织的发展创造了技术条件。经济全球化下的经济危机强化了国际合作的需求,从而推动了国际组织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许多全球性问题,对全球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推动了国际组织的发展。三、国际组织的发展趋势(1)全球化、信息化、社会化趋势加快。(2)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3)地区一体化不断深化。(4)非传统领域的合作加强。四、国际组织的发展前景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组织的水平会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寻求联合,要求改革组织形态或规则,以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与影响力,发展中国家加快合作,通过建立一些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国际组织来推动国际合作与新规则的制定。国际组织的合作水平及相互协调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深度和广度会进一步加强。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与作用会进一步增强。本章思考题国际组织的产生主要有哪些条件和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组织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联合国是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影响国际组织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第四章国际组织的机构与运行第一节国际组织的行政机构第四章国际组织的机构与运行国际组织行政机构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中期议事决策的最高权力机构、日常事务的行政管理机构第二阶段19世纪末期出现理事会、行政院、专门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等专门机构第三阶段20世纪初至今出现了解决和处理争端与纠纷的司法机构一、国际组织的议事与决策机构国际组织的议事与决策机构:通常被称为“大会”“代表大会”或“全体会议”,由成员国派代表参加,是国际组织决策或最高权力机关的审议机构。主要职能:制定方针政策、审查预算、接纳新成员、选举行政首长、选举执行机关成员审议其报告、制定及修订章程、就有关事项提出建议或做出决策、实行内部监督等。一、国际组织的议事与决策机构议事与决策机构世界银行最高权力机关由每一成员国选派理事和副理事各一名组成,任期五年,可以连任。世界气象组织最高权力机关为世界气象大会。它由各成员国派代表团与会,每四年召开一次会议。国际劳工组织最高权力机关为国际劳工大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会议,代表由成员国政府代表、工人和雇主代表组成。上海合作组织最高权力机关是成员国元首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由成员国按国名俄文字母顺序轮流举办。一、国际组织的议事与决策机构议事与决策机构欧盟其议事与决策机构为欧洲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欧洲理事会主席由选举产生,任职两年半,可连任一届。功能:在经济政策、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领域为欧盟理事会提供指导联合国联合国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年定期举行一次会议,每个会员国在联合国大会有一个投票权。功能:讨论《宪章》范围内的任何问题或事项,并向会员国和安理会提出建议;接受并审议安理会及联合国其他机构的报告等。二、国际组织的执行机构国际组织的执行机构:执行国际组织议事与决策机构制定的决议,一般称为执行局(executiveboard)、理事会(council)、执行委员会(executivecommission)主要职能:执行最高权力机关的决定,处理本组织管理范围内的事项,提出建议、计划和工作方案并付诸实施。国际组织的议事与决策机构休会期间,一般由执行机构行使职权。二、国际组织的执行机构国际组织的执行机构联合国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行动机关,其决议对全体会员国具有约束力。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负责世界银行日常业务,行使由理事会授予的职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世界气象组织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会议,以审查组织的活动和执行气象组织大会的决定,是世界气象大会闭幕期间的执行机构。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在国际劳工大会闭会期间指导该组织工作。国际海事组织理事会,其职权主要是提出建议、行使协商与咨询方面的职能。欧盟欧盟委员会;在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领域,欧盟的主要执行机构是欧盟理事会二、国际组织的司法机构国际组织的司法机构:专门负责审理法律问题及通过司法手段解决国际争端。有专门的规约规定法院的管辖权、法律适用和司法程序;法官的产生有严格的条件和程序,一般都经成员国推荐并通过特定程序正式选举产生;法官完全独立行使职能,依法公正审理案件,不得代表其他任何当局行事。三、国际组织的司法机构国际联盟国际常设法院第一个全球性的国际司法机构;1922年2月在海牙正式宣告成立;1946年正式解散。联合国国际法院1946年设立;法院须就各国行使主权自愿向其提交的争端做出裁决;联合国大会或安全理事会可就任何法律问题咨询法院意见。欧洲联盟欧洲法院审查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的法令的合法性,审查由欧盟理事会、欧盟委员会、欧洲中央银行以及欧洲议会制定的旨在对第三方直接产生法律效力的法令的合法性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等行政法庭是国际公务员在与雇主发生劳务或人事纠纷时的法律救助措施。四、国际组织的行政与管理机构国际组织的行政与管理机构:国际组织内为其他机构提供服务,执行主要机构制定的政策和计划方案的常设性机关。多称为秘书处。秘书处的主要职能:现代国际组织行政和管理工作的核心,有财政、会务、调研、技术、情报、调解纠纷、对外代表本组织等多方面的职能。机构及其首脑的主要任务:处理国际组织中的各种日常行政和管理工作,协调组织中各常设机关的活动并为其提供各种服务。四、国际组织的行政与管理机构国际组织的行政与管理机构国际电报联盟国际事务局:国际组织史上最早出现的国际秘书处。联合国联合国秘书处:由联合国纽约总部和世界各地工作的全体国际工作人员组成,从事联合国各种日常工作。首长是秘书长,由联合国大会根据安全理事会的推荐任命,任期5年,可以连任。欧洲联盟秘书处:程序性事项上提供建议、会议记录和报告以及欧盟理事会文本的翻译和传送等。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为组织框架内的活动提供行政、技术和信息保障。世界银行行政管理机构由行长以及若干副行长、局长、处长、工作人员组成。世界气象组织秘书处,由气象大会任命的秘书长主持工作,处理日常国际气象事务,秘书处下设若干职能科室负责有关工作。四、国际组织的专门与辅助机构国际组织的专门辅助机构:某一专门性组织技术专家以个人身份参加组织构成:可以由所有成员国组成,也可以由部分成员国组成;可以由政府代表组成,也可以由个别专家组成;可以是区域性的,也可以是常设的或临时的;可就某一专业领域进行审议,也可专门负责处理某一专业技术问题。多数是技术性、咨询性委员会,讨论、研究各主要机构职能范围内的技术性问题,提交报告、建议或草案,协助、辅助主要机构工作。第二节国际组织的运行机制第四章国际组织的机构与运行一、国际组织的决策机制决策机制是国际组织决策过程的核心国际组织采用的决策机制由其章程决定国际组织决策的方式往往是表决国际组织的决策机制基本上分为两类基本问题投票权的分配表决权的集中问题(一)投票权的分配一国一票制是赋予每个成员国以平等的投票权,不论其地位和作用如何,
如联合国大会投票机制。加权投票制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分别给予成员国不同的票数或不等值的投票权。具体:以国际组织特定成员国的责任、贡献、利害关系等为标准,赋予成员国不同票数或不等值的投票权,给占有某种优势的成员国以较大的投票权,即加权投票权。
如世界银行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欧盟内部的投票
机制。(二)表决权的集中表决权的集中全体一致同意采取一国一票制,要求国际组织产生的任何文件均需与会者全体通过才能有效,并要求议案经所有成员国一致同意方可通过。多数通过制采用一国一票制,指国际组织内各成员国享有平等的投票权,组织决议要求得到成员国中多数同意票方可通过。简单多数通过指有超过半数的同意票即可获得通过特定多数通过要求达到一定比例的多数时议案才能通过,如2/3多数;多数加特定成员通过,除对票数数量有要求外,还要求包括特定成员国的同意票方可使文件通过,协商一致(consensus)对所议事项的决议草案,成员国之间通过广泛的协商,如在基本点上没有正式反对意见出现,即允许不经实际投票而认为已协商一致通过。只有当不能以协商一致作出决定时,才采用投票方式。少数否决在联合国安理会的表决程序中适用。它是指在常任理事国具有否决权(VetoPower)的制度下,任何非程序性事项,即使有14个理事国同意,只要有一个常任理事国反对,该事项便无法通过。二、国际组织的执行程序1.召开会议经常会议是指国际组织的某些机关是“持续不断行使职能的机关”,需要在必要时立即举行会议。定期会议是指国际组织的某些机关,特别是由全体成员国代表组成的机关,一般以每年间隔一定时间举行一次会议的方式来开展工作,时间间隔的长短,依其职能的实际需要而定。特别会议是指国际组织的某些机关,针对某一特殊情况,可以在定期会议之外,举行紧急会议或特别会议来处理重大事项或防止情况恶化。二、国际组织的执行程序2.国际组织成员国的加入与退出志愿成员制是指主权国家有绝对权利与自由加入或拒绝参加各类国际组织的制度。强制成员制主要是针对志愿成员制,又称为普遍成员制,即对成员加入所持的态度是希望参与该组织的国家越多越好。限制成员制是指对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先予筛选,以求成员国步调一致、团结合作,欧盟即采取这种方式。退出:有履次违反联合国宪章所载之原则者,联合国大会经安理会之建议,得将其由本组织除名。(联合国宪章第六条)加入:是指将非组织成员国的国家吸收为成员国,从而使组织的缔结条约成员增加,以期更有效地达成组织的宗旨。二、国际组织的执行程序3.具体决议的执行通常由国际组织设立的行政管理部门或秘书处来完成。联合国的秘书处负责为联合国各部门机构提供服务,并执行这些机构制定的方针和政策。秘书处的工作范围包括就国际问题组织国际会议,调查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及问题,起草人权、裁军和经社发展报告等。三、国际组织的人事制度国际公务员:
指在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中工作的各类工作人员、受国际组织行政负责人领导、为全体成员国服务。国际公务员一般依据有关规定从各国公民中聘任。他们不代表各自所属国家,而是国际公务员,向国际组织的秘书长负责,为本组织服务。广义:包括工作人员的选拔、录用、培训、工资、福利、监督、退休与抚恤等各项具体制度。狭义:
指公务人员的任用与管理制度。国际公务员的分类(UN)高级官员D级(Director)分为D1、D2两个级别,要求有多年丰富的工作经验,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上;业务类官员P级(Professional)分P1至P5五个级别;一般事务类人员G级(GeneralService)分G1到G7七个级别,主要是秘书、服务和安全人员。G级职员如果希望转成P级职员,则必须通过联合国内部举行的一年一度的考试。四、国际组织的资金管理国际组织的收入来源成员国按照法定摊派比例缴纳的会费(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富国或个人的捐助税金收入和营利性收入联合国:会员国的会费与捐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各成员国认缴的份额(Quota)第三节影响国际组织运行的因素第四章国际组织的机构与运行一、影响国际组织运行的内部因素国际组织自身的因素国际组织的责任:国际组织法律上、政治上的责任国际组织在争端解决中的强制力国际组织内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政策的一致性国际组织的透明度国际组织内部治理的合法性和民主性成员国因素成员国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量,也会影响国际组织的运行。二、影响国际组织运行的外部因素(全球化)全球化对国际组织的影响1.国际组织的活动范围扩大2.国际组织职能作用发生变化国际组织成为国际社会行为规则的制定者,以基本文件方式,通过订立国际公约,制定全球性的法律、规则和制度。3.为非国家行为体(如非政府间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在国际舞台上的兴起、并成为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创造了条件。二、影响国际组织运行的外部因素(全球化)全球化发展对国际组织提出的新要求1.对国际组织的组织机制、民主机制、效率问题以及加强政府间国际组织与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关系等问题提出新要求。2.全球化客观上要求世界贸易组织在推动贸易全球化、缩小南北差距、保障成员国之间公平受益方面应承担义不容辞的责任。二、影响国际组织运行的外部因素(科技发展)科技发展对国际组织的影响科技发展客观上增强了国际组织的科技职能,从而突破地域因素的限制,推动世界各国在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科技发展促进国际组织朝着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方向制定和实施组织内部的政策。科技发展客观上要求国际组织构建科技发展的网络。科技的发展也对国际组织提出了新的功能、对象和课题。三、影响国际组织运行的其他因素1.国际危机会影响国际组织的运行
国际金融危机、公共卫生危机、环境危机、资源危机和恐怖主义等。2.跨国公司影响国际组织的运行
尤其体现在跨国公司对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影响上。3.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者的学说对国际组织的产生、发展和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影响最为突出的是理想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理论。本章思考题国际组织主要设置哪些机构?国际组织表决制度的类型和特点有哪些?影响国际组织运行的因素有哪些?以联合国为例,说明国际组织的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并分析影响联合国运行的内外因素。第五章国际组织的政治与安全功能国际组织的政治与安全功能国际组织的争端解决功能国际组织的维持和平功能国际组织的安全功能第一节国际组织的争端解决功能一、国际组织解决国际争端的类型和特点国际组织以合法性为基础,强调多边主义,注重多边协调,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有效平台和工具。国际争端主要分为法律争端和政治争端。国际争端的解决主要通过联合国框架和区域组织。(一)联合国框架下国际争端的解决和平解决争端机制:优先选择,主要包括政治解决和司法解决。强制性机制:制裁、武力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联合国宪章》第一条第一款(二)区域组织或区域办法下国际争端的解决《联合国宪章》第八章规定了区域性组织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正式地位。区域性国际组织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优势区域性国际组织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特点二、国际组织解决国际争端的政治途径谈判与协商斡旋与调停调查与和解(一)谈判与协商谈判与协商是指争端当事各方为了争端的解决而直接进行对话,阐明各自的立场与观点,澄清事实,以求相互理解、消除误解与分歧、作出让步与妥协,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从而寻求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谈判与协商可能的结果:争端一方让步,完全放弃自己的主张或要求,接受争端另一方的意见、主张或要求;争端双方相互妥协,做出让步,从而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争端方法;争端各方坚持已见,互不让步,从而造成争端双方谈判破裂,而只能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争端。(二)斡旋与调停斡旋是指当争端各方不能直接解决争端时,通过第三方的周旋劝解争端各方走到谈判桌前以实现争端和平解决的行为。调停是指争端各方之间不能通过直接协商谈判的途径解决争端时,经由第三方介入以调和争端各方的要求。斡旋与调停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三方是否直接参与谈判。(三)调查与和解调查(或称查明事实)是指在对事实问题发生分歧的国际争端中,争端各方同意以一定的方式来调查具有争议的事实,查明是否有各方声称的违反有关条约或其他国际承诺的地方,并提出适当的补救办法加以调整。和解(或称调解)是指争端各方通过相关条约或其他形式商定把彼此之间的争端提交给一个由若干人组成的委员会,由该委员会通过对争端事实的调查和评价,向争端各方澄清事实并在听取当事各方意见和做出使它们达成协议的努力之后,提出包括解决争端建议在内的报告和争端解决途径。三、国际组织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途径国际组织的国际仲裁机构和司法机构依据国际法律规则解决或裁判国际争端。国际仲裁司法解决(一)国际仲裁国际仲裁是争端各方一致同意把彼此之间的争端交给自己选任的仲裁者来裁判,并承诺服从其裁决的争端解决方式。国际仲裁具有“自愿管辖”的性质。国际仲裁对争端各方具有法律方面的约束力。(二)司法解决司法解决是指争端各方把争端提交给已事先成立的、由独立法官组成的国际法院或国际法庭之类的国际机构,由它们根据国际法规则对争端当事各方依相互协议而提交的国际争端做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判决。世界规模的国际司法机构:国际法院、常设仲裁法院和国际海洋法法庭专门性或地区性的国际司法机构:欧洲法院、美洲国家间人权法院、欧洲人权法院四、国际组织解决国际争端的强制手段联合国安理会是国际组织中唯一可以采取强制性行动的机构。制裁武力的使用(一)制裁制裁手段主要包括:经济制裁、金融制裁、武器禁运、旅行禁令、冻结资产等多种类型在内的制裁措施制裁目的是改变制裁对象的政策行为或者是向制裁对象传达制裁方的某种意见。(二)武力的使用《联合国宪章》第七章赋予了安理会应对威胁、破坏国际和平与安全而采取强制性措施的权力。国际组织使用武力的方式:(1)维和性介入,主要目的是制止冲突,在争端各方之间实现停火,其维和行动必须是中立的。(2)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第三方军事力量直接介入。第二节
国际组织的维持和平功能维持和平行动国际组织“维持和平和行动”(维和行动)是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所进行的最引人瞩目的创新行动。联合国维和行动始于1948年,至2017年12月31日共实施71项维和行动,正在进行的维和行动有1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基本原则是:各方同意、中立、非自卫不得使用武力。一、维持和平行动的演变联合国安理会于1948年5月29日通过了第50(1948)号决议,该决议设立了联合国巴勒斯坦停战监督组织,这是联合国部署的第一次维和行动。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三个阶段:
冷战时期的第一代维和行动冷战结束后的第二代维和行动进入21世纪后的第三代维和行动(一)第一代传统型维和行动指导思想:“预防性外交”和维和三原则主要应对可能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区域性国际冲突,或“由于非殖民化过程而出现的权力真空状态”,发挥“公正客观的第三者”作用,为平息冲突、恢复和平创造有利条件。哈马舍尔德三原则:维和行动需得到冲突主要当事方同意才可部署,维和人员在行动中应保持中立,维和人员在行动中除自卫和履行职责外不得使用武力。(二)第二代复合型维和行动思想基础:1992年加利《和平纲领》“和平行动”:缔造和平、维持和平、建设和平1992-1995年在索马里的维和行动遭到挫折和失败。(三)第三代治理型维和行动维和行动总体上趋于理性化,从“强制和平”恢复到“维持和平”,尽量避免使用强制性措施。2005年《卜拉希米报告》提出“和平行动”四大要素:预防性外交、缔造和平、维持和平、冲突后建设和平。2015年HIPPO报告提出“政治解决、以人为中心、伙伴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维和改革建议。维和行动转型:从行动到治理;从政府到人民或从国家到地方;从应对冲突到预防冲突;实现可持续和平。二、维持和平行动的特点国际维和行动内容增多、范围扩大,由单纯的“维持和平”转向冲突后建设和平。维持和平行动的“强制性”不断增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多元化、复合化。三、维持和平行动的创新维和理念与原则的创新:强调公正性和积极自卫维和行动的机制创新:维行待命机制、建设和平委员会维和行动的能力建设:加强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合作第三节国际组织的安全功能一、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国际原子能机构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无核区建设《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一)《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国际社会防扩散体系的基石和核心。三大支柱:核不扩散、核裁军、和平利用核能。积极作用:核扩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防止。世界上七个地区已宣布为无核区。主要挑战:大国的核战略和核政策、地区安全困境、非国家行为体核扩散(二)国际原子能机构1957年10月,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立,总部在维也纳。三大支柱(工作领域):安全、科学技术、保障监督。主要活动:向成员国提供技术援助;签订“保障监督协定”,对有关项目实施保障监督;组织研究和制定有关核能利用的安全条例;组织有关原子能和平利用的研究、会议和资料交流。(三)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成立于1997年5月23日,总部设在荷兰海牙。主要机构:缔约国大会、执行理事会、技术秘书处主要工作:清除化学武器存量和化学武器生产设施,即化学非军事化。规定缔约国间争取和平利用化学进行国际合作。(四)无核区建设无核武器区(无核区)是指有关地区内的国家或区域集团通过条约或公约而自愿建立的,同时被联合国大会所承认的没有核武器存在的地区。建立无核区的意义:有利于推进全球核不扩散进程有利于提升地区和全球核安全水平有利于推动核裁军进程有利于推动全球和平利用核能的发展(五)《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1996年《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开放签署,尚未生效。核查机制:国际监测体系、实地检查和国际数据中心宗旨和目标:全面禁止核武器试验爆炸及其他任何核爆炸,有效促进全面防止核武器扩散及核裁军进程,从而增进国际和平与安全。二、推动裁军裁军是指裁减武器装备和军事人员的行为。联合国裁军机构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一)联合国裁军机构(1)联合国大会与裁军:联大裁军特别会议、联大第一委员会(裁军与国际安全)(2)联合国秘书处与裁军裁军事务厅裁军事务高级代表联合国秘书长裁军事项咨询委员联合国裁军研究所(二)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1979年成立,国际社会唯一的多边裁军谈判论坛。裁军谈判会议主要议题:停止核军备竞赛和核裁军;防止核战争及一切相关事项;防止外层空间的军备竞赛;制定有效的国际协议以保证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关于新型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和包括放射性武器在内的武器新系统问题;关于综合裁军方案和军备透明度问题。三、促进军备控制军备控制是指对军事装备,特别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发展、试验、部署和使用进行限制和约束。军备控制一般通过国际协定和国际组织来完成。主要组织和机制:核供应国集团、桑戈委员会、澳大利亚集团、导弹及其技术控制机制、瓦森纳安排。本章思考题1.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争端中有什么优势?2.如何评价制裁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作用?3.冷战后联合国维和行动有哪些重要创新?4.国际核不扩散体系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第六章国际组织的经济合作功能第一节国际组织与国际贸易发展一、国际贸易机制的演变国际贸易机制的演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单边或双边的形式进行,缺少能够对世界经济进行宏观调节的国际组织。20世纪上半叶开始了通过建立国际组织等多边机制维护国际贸易秩序的尝试。1948年1月1日世界贸易和就业会议第一次筹备会在伦敦举行,决定成立一个宪章起草委员会,负责起草国际贸易组织章程。1947年11月至1948年3月《哈瓦那宪章》1948年1月1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一)《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的宗旨:自由贸易原则;非歧视原则;互惠原则;透明度原则;取消数量限制原则;反倾销与限制出口补贴原则。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稳定增长、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生产和交换、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处理它们在贸易和经济发展方面的相互关系,彼此减让关税,取消各种贸易壁垒和歧视性待遇,实现贸易自由化。关贸总协定的原则:(二)其他类型国际组织1.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成立)目的:协调苏东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2.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1964年成立)目标:推动国际贸易和有关经济发展问题原则的制定,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贸易和投资机会,推动多边贸易协定的发展。3.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1960年成立)目的:通过成立专业性经济组织的方式,有效保护原料生产国与输出国的民族经济利益。4.区域性经济组织5.以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为代表的论坛型多边协调机制在协调宏观经济政策、稳定世界经济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三)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时间:1995年1月1日标志以自由贸易为宗旨的全球性多边贸易机制已经形成。组织机构部长会议最高权力机关,有权就世贸组织管辖的一切事项做出决定总理事会在部长大会闭会期间执行部长会议的各项职能,执行世贸组织协定制定的各项职能,下设各种理事会和委员会争端解决机构处理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贸易争端。裁决对成员方具有法律约束力秘书处负责世贸组织的日常工作二、国际组织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活动与方式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执行、管理和运作《建立世贸组织协定》及各项多边贸易协议;继续为原有协议提供谈判场所,并对新课题和新一轮谈判提供场所;管理和实施附件2《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管理和实施附件3《贸易政策审议机制》;与其他国际组织进行合作,协调制定全球经济政策;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协助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成员。(一)世界贸易组织的活动与方式组织多边贸易谈判是世贸组织推动贸易自由化的重要方式。宗旨:通过有效执行的裁决来解决成员方之间的贸易争端,以避免贸易冲突的产生,保障缔约方的相应权利义务得以实现或履行。争端解决机制是世贸组织法律体系的支柱,是世贸组织保障多边贸易自由化的最后一道防线。世贸组织首创的国别贸易政策审议制度作用:审查成员的贸易政策和做法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组织形式:召集贸易政策审议会议,在集体审议的基础上实施监督多哈回合谈判贸易政策审议机制是世贸组织监督国际贸易制度运行的重要方式。(二)区域性国际组织区域性贸易安排制度形式:优惠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等目的:来消除区域内经济发展的障碍,实现各经济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三、国际组织对国际贸易发展的推动作用推动了国际贸易领域运行规则的确立,促进了国际贸易相关法律体系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加速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进程。国际组织管理、监督国际贸易活动的正常运行。为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提供了法律框架和制度保障。第二节国际组织与国际金融合作国际金融合作国际金融:
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联系而产生的货币资金的周转与运行,表现为银行、财务公司、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通过外汇、债券、股票等金融工具经营货币资金,实现货币资金的转移运动。全球性金融组织: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代表地区性金融组织: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美洲开发银行等。一、国际金融机制的演变19世纪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制度。1929-1933年金本位制彻底瓦解,建立以本国货币为中心的排他性的货币集团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建立。1978年“牙买加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化的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制度20世纪80年代后金融自由化改革2009年4月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决定成立金融稳定委员会。组织机构确定并实施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规章制度,监督成员国的汇率安排及其经济政策,在成员国国际收支发生不平衡时,对其提供短期贷款,通过组织培训、派出代表及专家等形式,对成员国提供有关财政、货币、银行、外贸等方面的技术援助。主要活动:(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最高权力机构执行董事会:负责处理日常业务总裁:最高行政领导(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简称“世界银行”)世界银行集团: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等共同组成共同目标: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减轻贫困,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主要机构:理事会、执行董事会(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简称“世界银行”)主要活动:向成员国政府、政府机构或政府所担保的私人企业发放用于生产目的的长期贷款派遣调查团到借款国实地考察、提供技术援助等。(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简称“世界银行”)四个附属机构国际开发协会1960年成立。专门向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无息或低息贷款。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1966年成立。通过和解与仲裁的方式解决投资者和东道国之间的投资争端多边投资担保机构1988年成立。向投资者提供长期政治风险担保,鼓励在发展中国家的外国投资,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源帮助其吸引投资国际清算银行1930年成立。为促进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合作,为国际金融业务提供便利,并接受委托或作为代理人办理国际清算业务。(三)区域性国际组织区域性国际组织美洲开发银行1960年10月正式营业,主要活动:提供贷款促进拉美地区的经济发展,帮助成员国发展贸易,为各种开发计划和项目准备、筹备和执行提供技术合作。非洲开发银行1966年7月开始营业,主要活动:通过提供投资和贷款。亚洲开发银行1966年12月营业,宗旨:促进亚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合作,协助本地区发展中成员加速经济发展。欧洲复兴开发银行1991年4月营业,主要活动:向受援国的基础设施和私营企业提供贷款、技术援助和人员培训,帮助受援国政府制定政策及措施,参加筹建金融机构及金融体系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6年1月营业,主要业务:援助亚太地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二、国际组织对国际金融合作的推动作用国际金融组织确立了国际金融领域通行的原则、规范,有效监督国际金融体系的运行。国际金融组织致力于消除贫困、解决债务危机,向成员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和财政援助。国际金融组织在救助国际金融危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金融组织的活动加速了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进程。第三节国际组织与多边援助国际多边援助国际多边援助:
以国际组织为平台,向主权国家提供无偿或优惠的物资、资金、技术等,用以解决受援国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困难或问题。一、国际多边援助机制的演进19世纪下半叶,人道主义援助的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
- 《医用物理学》超长详细笔记
- 强调工作重要性的排比句50例
- 2024年自然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眼用抗感染药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 2024年甲醇制烯烃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起重机械钢结构冷喷烯锌防护涂装技术指南-意见征求稿
- Python程序设计实践- 习题及答案 ch19 实验15 数据可视化
- 护理措施及护理问题
- 模范人物敬业奉献事迹材料范文5篇
- GB/T 15007-2017耐蚀合金牌号
- GB/T 1348-1988球墨铸铁件
- 42-1公共秩序与治安管理
- 高中英语《新题型-读后续写》公开课优秀课件(经典、完美、值得收藏)
- 大学语文庄子·秋水(课堂)课件
- 河北省沧州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农贸市场设计要点
- 统计期末气象预报-2014a
- 电动汽车结构与检修测试题附答案完整版
- 挂面车间操作规程
- 员工日常检查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