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1页
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2页
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页/共9页2022年秋季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2.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华文化有着上万年的文明发展历史,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在于农业。中国传统节日也根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周代才叫“年”。“载”“岁”“年”都是指谷作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熟,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收的寓意。清明节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农业上开始忙于春耕春种。江南有农谚这样形容清明“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种树造林,莫过清明”。另外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秋报的遗俗,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还有重阳节在陕北也是正式收割的季节……故从传统节日的起源看,大多出于农耕目的,虽然在流传过程中,有些节日淡化了农耕印象,但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农耕文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传统节日文化可以增强人与自然的交融,促进人与人的情感联系。中国传统节日大都是岁时节日。岁时节日不仅在节期的选择上根源于自然界的征候,而且大都有为适应季节、气候、物候变化采取相应活动的节俗。如清明万物复苏之期,人们户外踏青,感受大自然朝气蓬勃的生命力;重阳节时逢秋高气爽,人们登高远望,可在大自然里直抒胸臆。同时,传统节日有着浓厚的人情味,几千年来已经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时机,有着协调、促进人际关系的功能。在人情日渐冷漠的今日,传统节日无疑是“和谐人事”、沟通心灵的平台。传统节日是民族生活中的典礼和仪式,是民族情感的激发器,其中充盈着亲情情结、敬祖意识、寻根情理、报本观念,最容易唤起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唤起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文化同根性的亲和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抵制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渗透。(摘编自韩艳娟《浅论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及意义》)材料二:发展与创新是传统节日的生命力所在,是节日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传统节日虽然所依托的是过去的人或历史,但其所体现的精神却总是为当代人所认同的。要想使传统节日更好地传承下去,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不断寻找新的过节形式和载体,使传统节日文化能够适应它所处的时代。因此,传统节日需要创新,需要增加新的符合时代需求的活动内容,与现代社会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要相适应,与现代文化及其传播手段相适应。通过发展创新使传统节日与现代社会接轨,使节日形式、节日精神更贴近时代特征,满足当代社会对文化的需求。可以说,中国传统节日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创新的问题。然而,创新和发展离不开节日的本真性这一原点。传统节日中有一种文化的延续性。传统节日通过时间、仪式等概念上的重复性来传承传统价值观。在节日里,人们重复的不仅仅是时间、仪式,而且还有认同感。它代表节日的核心价值和内涵,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在对传统节日的当代重建中,应该把我们时代的价值取向与节日内涵和传统结合起来,在挖掘节日现代内涵的基础上,应尊重节日的本真性,让节日按照其自然的发展规律,进行自然地调适和变迁,实现现代性的重建和转型。传统节日的创新可以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节日形式上的创新。这也是旧传统的新形式,主要体现在外在形式上,比如节日产品、组织形式、节俗活动的创新,节日话语符号的变化等。其中,通过节日形式上的创新,赋予节日以现代感,增加节日的娱乐性尤为重要。当然,节日形式的创新不应该流于形式主义,其前提是应该真正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其次,节日创新也可以体现在节日主题和公共价值等方面的创新。这需要将现代社会的理念和价值注入传统节日中,增加传统节日的新的内涵,挖掘并发展与节日的独特性相关的当代意义,使传统节日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中国的节日要有中国式的表达,只有通过节日的创新,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现代的元素,才能让中国传统节日变得时尚起来,吸引更多人的目光。传统节日在当代的传承离不开创新,创新的过程也是文化再生与重建的过程,是面对现代性与传统文化如何进行取舍的过程,是重新定位传统节日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节日永远处于现在与过去的对话中,处于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平衡的张力中。同时,传统节日的创新也是人们对价值的选择过程,它需要人们对历史价值与文化精神的坚持。全球化给中国传统节日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发展创新来发挥传统节日文化的活力,由此确立全球化语境下与其他文化的对话空间,这应该是一个文化共同体面对未来所做的应然选择。(摘编自林慧《论全球化下中国传统节日的创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节日大多源于农耕文化,现在有些节日淡化了农耕印象,这与其流传过程中发生变化有关。B.传统节日往往与自然界的征候密切相关,可以使人融入自然,同时还具有协调人际关系的特殊功能。C.因为当代人认同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所以尊重其发展规律,才能真正实现传统节日的可持续发展。D.要实现传统节日文化的再生与重建,就需要对传统节日重新定位,在传统节日中注入新的价值内涵。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不仅谈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问题,也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其重要意义。B.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不仅可以改善人际关系,还可以有效抵制外来文化渗透。C.传统节日创新既要考虑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也要考虑节日的形式和载体。D.既然传统节日文化具有延续性的特点,那么在时间和仪式等方面就要顺其自然。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端午节——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唐·权德舆)B.龙抬头——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唐·白居易)C.七夕节——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唐·罗隐)D.寒食节——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宋·王安石)4.材料一中提到,传统节日几千年来已经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请结合材料一,联系你熟识的某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加以说明。5.在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创新中,我们如何看待传统节日文化本身的价值和内涵?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断指曹学林龙湖镇上,有一家酒楼叫龙湖春。龙湖春坐落在龙湖镇东南角,前临大街,后通夹河,楼前高悬着一面酒旗,上书“龙湖春”三字。不论是在大街上,还是在河道里,老远就能看到那黄底红边的旗子在风中招摇。龙湖春生意一直很兴隆,南来北往的客人到了龙湖,都以能在龙湖春吃上一顿为最大满足。龙湖春为什么生意好?主要是龙湖八鲜菜肴独具特色,还有几道名点小吃出名,其中最让人叫绝的是蟹黄蒸饺。龙湖地区出产一种蟹,叫簖蟹,肉质鲜美,膏黄肥嫩,蒸熟之后,将蟹肉蟹黄剔出来熬成蟹油,加进猪肉包馅,做成饺子,放在蒸笼里蒸,出笼后,那饺子皮晶莹剔透,里面透出黄澄澄的肉馅,好像一只玉色元宝,咬一口,那喷香透鲜的汁液就会从里面溢出,吸到嘴里,会香透整个嘴巴子,让你吸溜吸溜地舍不得停止。谁吃了这蟹黄蒸饺,都一辈子难忘。龙湖春有这一道名点,全靠白案师傅[注]侯三胖。侯三胖的白案手艺师承他爷爷。因为这手本领,侯三胖不仅在龙湖春是老板的宝贝,在龙湖镇上也是个尽人皆知的角色。而据说更牛的是,他是神龙关抗倭将领侯必成的后人。侯必成是水乡的英雄,当年倭寇侵犯水乡龙湖一带,他带领乡亲们,扼守神龙关,跟倭寇搏斗,却中了倭寇的毒计,牺牲了。三胖自小听爷爷讲祖上抗倭的故事,早就认定自己就是侯必成的多少代后裔了。往往在饭店里闲下来后,他会跟同伴讲上一段,讲着讲着,会激动起来,拿起菜刀“啪”一声剁到砧板上,然后咬牙切齿道:“这倭寇,真可恨!”抗战期间,日本鬼子侵占了龙湖。先是有飞机飞到龙湖上空轰炸,接着又有汽艇从水上登陆扫荡,然后就开来军队在这里驻扎。龙湖是水乡重镇,粮油集散中心,鬼子占据这里,目的就是要掠夺粮棉油等物资。他们在水上设关卡,在垛上筑围子,昔日繁华的龙湖镇变得冷清、萧条,天一擦黑,店家就会用木杠闩上店门,夜里睡觉也不得安生,哪里有点儿风吹草动,都吓得胆战心惊。自然,龙湖春酒楼也受到影响。老板甚至想关了店门躲到乡下去避难,不是因为一家老小以及店里的大师傅小伙计要吃饭,真的是一天都开不下去了。侯三胖几次跟老板讲,他看不惯这鬼子在镇上耀武扬威的样子,想回神龙关老家去。可老板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兵荒马乱的,回到那水荡子里,到哪里讨饭吃呢?侯三胖就仍然在店里,有人要吃蒸饺时,就做蒸饺,没人光顾时,就跟人吹祖上抗倭的故事。这天上午,侯三胖正在店堂里准备开讲,突然,老板慌慌张张地跑来,说:“三……三胖……来了……来了几个鬼子……”一听说来了鬼子,店里的师傅伙计们都有点儿紧张起来,几个在里面吃早点的人赶紧扔下筷子走了。三胖抬眼朝门外一看,几个鬼子端着枪,护卫着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向店门口走来,旁边还有一个二狗子,哈着腰,一边把他们往这里领,一边跟他们说着什么。自从鬼子来了后,龙湖春酒楼除受到二狗子几次骚扰,还是第一次有鬼子来。他们来干什么?是要吃饭,还是要钱,还是要干其他什么?为了不招惹他们,免得给酒店带来灾祸,老板急忙跑到门口,点头哈腰地迎接。“你的,龙湖春老板的干活,”鬼子军官说。“是,是。”老板说。这时,二狗子翻译官说:“皇军今天到你这里,是要品尝一下你们店里的名点蟹黄蒸饺,赶快叫人制作……快把皇军请到楼上就座……”鬼子军官说:“咪西咪西的,快快的,快快的。”说着,他们就向店里走去。老板急忙说:“太……太君……这……这…这……蟹黄蒸饺……今天…今天没有了……”二狗子翻译跟鬼子军官说了什么,鬼子军官阴沉下脸“嗯”了一声,然后提了提挂在腰间的指挥刀,嘴里蹦出几个字“八格——”二狗子翻译转对老板说:“赶快做蒸饺,不然……”翻译官手一挥,做了个砍头的手势。老板急忙对侯三胖说:“三胖,你看……这……这怎么办呢?”“不做!”侯三胖说。“什么?”翻译官问。“不做!”侯三胖说。“嗯——八格牙路,死啦死啦的。”鬼子军官恼怒地叫一声,几个鬼子兵冲上前要抓侯三胖。“别,别,别……”老板急忙上前挡住侯三胖,满脸堆笑地跟鬼子军官说,“做,做……”又跟翻译官说,“做,做,别发火……”紧接着转头跟侯三胖说,“三胖,做,做……”谁知侯三胖大叫一声:“你奶奶的,老子就不做!”然后发出“啪”一声,一把菜刀剁到砧板上。鬼子兵大吃一惊,“哗啦”拉开枪栓,把三胖围了起来。鬼子军官也抽出了指挥刀。只见侯三胖放下刀,一把攥住左手,一会儿指缝间流出鲜红的血。一截手指从砧板上滚下来,掉到地上。“哈哈哈……老子……老子……不做!……不做!……”侯三胖攥着手,摇摇晃晃地向店门口走去。血,一滴一滴,滴到地上。一霎时,不管是鬼子、二狗子,还是店里所有人,都惊呆了。(选自《安徽文学》2021年第4期)[注]白案师傅,指做面食的厨师。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从蟹黄蒸饺的食材、颜色以及人食用时的味觉感受等角度说明了它的魅力,充分揭示了它受欢迎的原因。B.“是要吃饭,还是要钱……”既表现了老板在不明鬼子来意时的忐忑心理,也说明他在惊慌中已想好了应对方法。C.小说从连续两个“不做!”到“你奶奶的,老子就不做!”,表明了侯三胖断然拒绝了鬼子的要求,突出了他宁折不弯的耿直性格。D.小说最后写鬼子、二狗子和店里所有人都惊呆了,侧面烘托了侯三胖宁可断指也不为鬼子做蟹黄蒸饺的英雄形象。7.关于文中人物的动作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鬼子来时,老板之所以点头哈腰地迎接,主要是为了使酒店免受灾祸。B.侯三胖讲祖上抗倭故事时,激动起来拿菜刀剁到砧板上,表明他不忘本。C.翻译官做砍头的手势对老板加以恐吓,突出了其仗势欺人的丑恶嘴脸。D.老板在鬼子抓人时挡住侯三胖是出于对他的保护,也为避免殃及自身。8.小说中侯三胖讲祖上抗倭的故事和最后“断指”的行为有什么内在的关联?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9.小说对龙湖春酒楼的名点“蟹黄蒸饺”做了详细的介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赵王遣使者之楚,方鼓瑟而遣之,诫之曰:“必如吾言。”使者曰:“王之鼓瑟,未尝悲若此也”王曰:“宫商固方调矣!”使者曰:“调则何不书其柱耶?”王曰:“天有燥湿,弦有缓急,宫商移徙不可知,是以不书。”使者曰:“明君之使人也,任之以事,不制以辞。遇吉则贺之,凶则吊之。今楚、赵相去,千有余里,吉凶忧患,不可豫知,犹柱之不可书也。”楚庄王举兵伐宋,宋告急,晋景公欲发兵救宋,伯宗谏曰:“天方开楚,未可伐也。”乃求壮士,得霍人解扬,字子虎,往命宋毋降,道过郑,郑新与楚亲,乃执解扬而献之楚。楚王厚赐,与约,使反其言,令宋趣降。三要,解扬乃许。于是楚乘扬以楼车令呼宋使降遂倍楚约而致其晋君命曰晋方悉国兵以救宋宋虽急慎毋降楚晋今至矣楚庄王大怒,将烹之,解扬曰:“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受吾君命以出,虽死无二。”王曰:“汝之许我,已而倍之,其信安在?”解扬曰:“死以许王,欲以成吾君命,臣不恨也。”顾谓楚军曰:“为人臣无忘尽忠而得死者!”楚王诸弟皆谏王赦之。于是庄公卒赦解扬而归之。晋爵之为上卿。故后世言霍虎。齐攻鲁,子贡见哀公,请求救于吴。公曰:“奚先君宝之用。”子贡曰:“使吴责宝而与我师,是不可恃也。”于是以杨干麻筋之弓六往。子贡谓吴王曰:“齐为无道,欲使周公之后不血食,且鲁赋五百,邾赋三百,不识以此益齐,吴之利与?非与?”吴王惧,乃兴师救鲁。诸侯曰:“齐伐周公之后,而吴救之。”遂朝于吴。(节选自《说苑·奉使》)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楚乘扬以楼车/令呼宋使降/遂倍楚约而致其晋君命曰/晋方悉国兵以救宋/宋虽急/慎毋降楚/晋今至矣/B.于是楚乘扬/以楼车令呼宋使降/遂倍楚约而致其晋君命曰/晋方悉国兵以救宋/宋虽急/慎毋降楚/晋今至矣/C.于是楚乘扬以楼车/令呼宋使降/遂倍楚约而致其晋君命曰/晋方悉国兵以救宋/宋虽急慎/毋降楚/晋今至矣/D.于是楚乘扬/以楼车令呼宋使降/遂倍楚约而致其晋君命曰/晋方悉国兵以救宋/宋虽急慎/毋降楚/晋今至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宫商,古代音律五音中的宫音与商音,后也泛指音乐、音律。B.吊,文中指慰问,与成语“吊民伐罪”中的“吊”含义相同。C.恨,文中指遗憾,与“别有幽愁暗恨生”中的“恨”含义相同。D.血食,指用于祭祀的食品,在古代杀牲取血以祭,故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王派使者到楚国,并嘱咐使者一定要按他的话去做,但是使者却以弹瑟调音无法记在弦柱上作喻,以此来告诉赵王不应用言辞来限制他。B.宋国向晋国求援,晋景公答应发兵,但伯宗却劝谏说上天正要使楚国兴盛,不应出兵援助宋国,后来派解扬前往宋国传递不要投降的信息。C.解扬被郑国押解到楚国后,楚王厚赏了他,并且让他反传晋君的话,让宋国赶快投降,在楚王再三请求下,解扬才答应了楚王的要求。D.子贡前去吴国请求援兵,既指出了齐国无礼之举,又分析了鲁国和邾国的军需物资如果都落入齐国,将不利于吴国,最后吴王答应出兵。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汝之许我,已而倍之,其信安在?(2)使吴责宝而与我师,是不可恃也。14.解扬受命出使宋国,屡遣风险却能全身而退,其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月上瓜洲·南徐①多景楼作张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②?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注]①南徐,古州名,即今江苏镇江。②神州,指已被金人占据的中原地区。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前两句,“又”字可想见词人多次秋季登楼眺望,“几多愁”表现了词人的满怀愁绪。B.“塞草”句写满目的萧条苍凉、山河破碎之景,寄寓词人一腔的悲愤感慨。C.“水东流”句既写东逝的江水,也暗指愁恨遗憾之绵绵不绝,寓意颇为深刻。D.末句表面上写恬淡闲逸的隐居生活,而实际是在表现词人穷且益坚的骨气。16.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本词都提到了古代的英雄人物,但在抒发感情方面二者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词内容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荀子凭借亲身的体验,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一味地空想远不如在学习上行动起来。(2)韩愈在《师说》中分析师道不传的原因时,提到古代圣人“________________”,还要从师请教,而现在的普通人“________________”,却耻于从师。(3)用典是古代诗词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传说和词句,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思想内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北京曲剧的创作队伍中,余笑予是位功底深厚的创作人才。在排演北京曲剧《少年天子》时,他要求演员通过外部动作帮助建立内心活动的表达。比如“家宴”一折,全场灯光压暗,全部是静止的剪影定格,只有在角色唱内心独白时,灯光才追到角色身上,角色也随之活动,在“动”与“止”中①,取得了很好的舞台效果。顾威是为北京曲剧排演剧目最多的外请导演,对北京曲剧有深厚的感情。他导演的《茶馆》大幕拉开,台上茶馆里的演员们全部呈现定格剪影状态,随着一嗓子“来啦!一碗烂肉面”,一桌一桌的演员随着唱腔,由“止”变“动”。此番处理,恰与余笑予导演的《少年天子》“家宴”一场可谓②。两位相隔十年未曾谋面的导演对北京曲剧传统的传承与延续体现在采用相似手法衔接了北京曲剧的风格样式。他们在舞台上刻画的人物、表演的唱段代代相传,让北京曲剧在全国戏曲舞台上占有③。如今,一批批新生代北京曲剧人接棒传统,正为讴歌新时代而不懈努力。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请结合材料,概括北京曲剧表演中“止”和“动”的含义。(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所谓“动则不衰,用则不退”,近年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