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形象学、接受学与变异学--(《比较文学概论》课件)1形象学、接受学与变异学ChapterFour形象学、接受学ChapterFour2本讲纲要二、接受学三、变异学一、形象学本讲纲要三、变异学一、形象学3一、形象学一、形象学420世纪九十年代初,代表学者:莫哈、巴柔形象学成为比较文学学科的一种专门研究类型。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保罗·利科确立“形象”的两个主要功能:“意识形态”和“乌托邦”。形象学发展历程导言飞跃萌生扩展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法国标志着早期法国学派在观念和方法上的重要转向。20世纪九十年代初,代表学者: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形象学发5
(一)形象学的历史与现状萌蘖与生发学术背景19世界末20世纪初比较文学研究取向趋异受进化论影响重视归纳与综合强调文献实证,排斥理论综合和美学评价难以操作“影响研究”萌蘖与生发学术背景比较文学研究取向趋异受进化论影响强调文献6(影响研究)做起来是十分困难的,而且经常是靠不住的。在这种研究中,人们往往试图将一些不可称量的因素加以称量。相比之下,更为可靠的则是由作品的成就、某位作家的境遇、某位大人物的命运、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以及旅游和见闻等等所构成的历史……
(一)形象学的历史与现状萌蘖与生发卡雷(影响研究)做起来是十分困难的,而且经常是靠不住的。在这种研7
(一)形象学的历史与现状萌蘖与生发卡雷的贡献新的研究空间研究力作各民族间通过文学作品、旅游日记所表现出来的“想象性的相互诠释”《法国游客与作家在埃及》《法国作家与德国幻想》形象学拓荒力作萌蘖与生发卡雷的贡献新的研究空间研究力作各民族间通过文学作8不再追求抽象的总括性影响,而设法深入了解一些伟大民族传说是如何在个人或群体的意识中形成和存在下去的,这就是近五十年来法国的一种远景变化,它使比较文学产生了真正的更新,给它打开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一)形象学的历史与现状萌蘖与生发基亚用简单化的形象来想象别的民族得出“漫画式的、图解式的和令人惊奇的”抽象结论总括性地加以研究不再追求抽象的总括性影响,而设法深入了解一些伟大民族传说是如9
(一)形象学的历史与现状萌蘖与生发形象学的萌蘖20世纪初关于“异国形象”的研究形象学的生发20世纪四五十年代卡雷和基亚确立了新的原则卡雷、基亚将对“异国形象”的研究置入传统影响研究中使人们开始注重文学在表现异国形象时的传播和建构作用萌蘖与生发形象学的萌蘖20世纪初形象学的生发20世纪四五十10
(一)形象学的历史与现状萌蘖与生发洛托拉利《18世纪法国的俄罗斯幻象》(1951)马朗东《十九世纪下半叶英国意识中的法国形象》(1952)罗勒、斯蒂芬《英国文学中的瑞士》(1952—1955)狄戎《法国思想中的德国危机:1871—1914》(1959)热内《从格兰多热到巴拿布思:法国小说和戏剧中的美洲人形象(1860—1917)》(1964)卡多《法国知识界的俄国:1839—1956》(1967)
研究成果萌蘖与生发洛托拉利《18世纪法国的俄罗斯幻象》(1951)11
(一)形象学的历史与现状发展与现状是“影响研究三支柱”
中的一种,没有成为“专门之学”萌蘖与生发阶段的形象学20世纪80年代得到根本改变萌蘖与生发阶段的形象学发展与现状是“影响研究三支柱”中的一种,没有成为“专门之12
(一)形象学的历史与现状发展与现状——总结借助新的理论来建构形象学的理论基础借新的理论来开辟研究空间,深化研究内涵1.形象学自身的理论化接受美学场论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丰富形象学研究发展与现状——总结1.形象学自身的理论化接受美学场论东方13接受美学“东方学”“场论”姚斯布尔迪厄萨义德
(一)形象学的历史与现状接受美学“东方学”“场论”姚斯布尔迪厄萨义德14
(一)形象学的历史与现状发展与现状——总结2.形象学迅速向其他欧美国家传播20世纪60年代起向欧美传播遭遇著名学者抵制形象学趋向社会化政治化历史化文化心理化文学研究的真正价值探讨文学的内在形式和美学品格彼此冲突发展与现状——总结2.形象学迅速向其他欧美国家传播20世纪15相关论著极其丰富,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影视文化以及历史、宗教、哲学、伦理、地理等各个层面;高校开设形象学课程,硕、博士生撰写相关学位论文;
比较文学教材编写形象学篇章。
(一)形象学的历史与现状发展与现状——总结3.形象学在我国取得了长足发展发展与现状——总结3.形象学在我国取得了长足发展16
(二)形象学的性质与定义“自我”的确立,始终是与“他者”相伴。形象学的性质形象学的性质取决于研究对象异国形象异国描述“自我”的确立,始终是与“他者”相伴。形象学的性质形象学的17
(二)形象学的性质与定义形象学的性质一、“形象”所蕴含的是不同民族间“想象的相互诠释”最根本的特性二、“形象”的认知功能处于“再现”与“想象”之间三、“形象”兼具“自我”与“他者”的双重蕴含四、“形象”兼具“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价值功能五、“形象”具有语言的一切特征,具有严格意义上的
诗学特性形象学的性质一、“形象”所蕴含的是不同民族间“想象的相互诠18形象学是把“异国形象”置于与“社会总体想象物”的关联之中,研究一个民族对“他者”的各种诠释(描述、想象、幻象、神话、传说等)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原因。
(二)形象学的性质与定义形象学的定义形象学是把“异国形象”置于与“社会总体想象物”的关联之中,研19
(二)形象学的性质与定义形象学的定义跨学科考察两极关系(同一性/相异性)表现在文化间的爱憎态度身份上的认同与别异本质上的褒贬判断他者形象社会总体想象物注重探讨自我(叙述者/注视者及其文化)他者自我反观、自我书写、自我言说的深层原因和变异机制形象学的定义跨学科考察两极关系(同一性/相异性)表现在文化20
(三)形象学的对象、内容与方法形象学的对象“异国形象”的创造者“社会总体想象物”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与社会现实“异国形象”的方法论研究“异国形象”本身(最主要)主体、自我、叙述者、注视者,等等依赖依赖包括形象学的对象“异国形象”的创造者“社会总体想象物”民族历史21理论建构研究具体问题研究难以区隔相互交叠
(三)形象学的对象、内容与方法形象学的内容理论建构研究具体问题研究难以区隔形象学的内容22
(三)形象学的对象、内容与方法形象学的内容理论建构研究之一形象学的特点跨学科性新文论化注重总体性和综合性形象学的性质形象学的内容理论建构研究之一形象学的特点跨学科性新文论化注23
(三)形象学的对象、内容与方法形象学的内容理论建构研究之二形象学的目的考察“异国形象”在民族文化中产生的原因、机制及其复杂表现审视和辨析“形象”形象学的功能借助达成形象学的内容理论建构研究之二形象学的目的考察“异国形象”在24
(三)形象学的对象、内容与方法利科诠释“社会总体想象物”的功能例主体客体能够意识到想象物与现实的差别不能意识到想象物与现实的差别客体“缺席”【萨特】客体“在场”【休谟】产生的“异国想象”是“乌托邦”二者之间的区别最大,想象成为批判现实的工具二者之间的区别最小,想象与现实相混产生的“异国想象”是“意识形态”解构颠覆社会历史文化凝聚整合社会历史文化利科诠释“社会总体想象物”的功能例主体客体能够意识到想象25在主体批判意识的强弱与想象物/现实之区别的大小之间,并不是一种单一对应的关系。根据民族作家心目中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之间高下优劣的差异程度,把民族作家对于异国文化的基本态度分为三种:
一、狂热二、憎恶三、友善
(三)形象学的对象、内容与方法巴柔修正“社会总体想象物”的功能例巴柔修正“社会总体想象物”的功能例26
(三)形象学的对象、内容与方法形象学的内容理论建构研究之三关于形象本身形象的分类【莫哈】形象的学术史演变【卡多】形象的诗学【巴柔】巴柔的研究,把形象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形象学的内容理论建构研究之三关于形象本身形象的分类【莫哈】27具体问题研究之一
(三)形象学的对象、内容与方法形象学的内容在文学事实联系脉络下延伸出来的相关成果艾田伯:形象学巨著的《中国之欧洲》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也相当丰富:前辈:钱锺书、季羡林、张星烺、范存忠、方重、戈宝权后辈学者:乐黛云、钱林森主编“中国文学在国外丛书”严格意义上的形象学研究:特别是周宁撰写或主编的一系列著作,将理论反思不断引向深入。具体问题研究之一形象学的内容在文学事实联系脉络下延伸出来的28具体问题研究之二
(三)形象学的对象、内容与方法形象学的内容词汇研究“套话”研究【巴柔】采用福柯话语理论、东方主义、结构主义等方法来讨论这类词汇所蕴含的“文化”与“权力”、“自我”与“他者”关系“法国人喝葡萄酒”“德国人思维严谨”具体问题研究之二形象学的内容词汇研究“套话”研究【巴柔】采29具体问题研究之三
(三)形象学的对象、内容与方法形象学的内容周宁的相关研究使这一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变:《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关于西方的“中国形象”反思研究数量较多,但是大都重视史料罗列,缺乏思想深度具体问题研究之三形象学的内容周宁的相关研究使这一状况得到了30二、接受学二、接受学31
(一)接受学的历史与现状“影响研究三支柱”都与“接受”有关特别是渊源学和流传学。
接受学的早期形态渊源学流传学从“接受”出发,追溯“影响”的异国来源着眼于“影响”得以发生的媒介与环境,研究重心就在影响的终点——“接受者”“影响研究三支柱”都与“接受”有关接受学的早期形态渊源学流321.属于“文学史研究”,是“历史或社会学研究”而非“文学批评”;2.它虽然着眼于接受者的“接受”,但重心却落在放送者在他国获得的“机运”和“成功”之上,故流传学实为放送者在异国的“声望”之学;3.他国的种种“接受”是对于放送者的单向反应,接受者往往是被动的。接受学早期形态的共同特点
(一)接受学的历史与现状接受学早期形态的共同特点33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接受美学愈益成为欧美学者的关注热点。接受学的早期形态“比较文学接受学”进入了新的阶段1979年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举办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第九届年会,次年出版的年会论文集(接受美学的主要创始人——H.R.姚斯为主编之一)第二卷名为《文学交往与接受》。标志
(一)接受学的历史与现状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接受学的早期形态“比较文学接受34在欧美学者所撰比较文学概论性著述里安排专门章节来论述“接受研究”者并不多见接受美学的国外情况伊夫·谢弗莱尔《法国自然主义小说在德国》《今日比较文学》齐马《比较文学导论》设有专章“比较性接受研究”
(一)接受学的历史与现状在欧美学者所撰比较文学概论性著述里接受美学的国外情况伊夫·谢35接受美学的国内情况从1983年起进入我国学界引发研究与应用的热潮主要研究1、跨文化视域下的接受美学与诗学研究2、以接受美学为参照的中国诗学理论重构与反思3、阐发研究4、外国作家、文学和理论思潮的中国接受研究5、翻译研究
(一)接受学的历史与现状接受美学的国内情况从1983年起进入引发研究与应用的热潮主要36接受美学的国内情况我国较早接纳“接受美学”的比较文学著述主要著述《比较文学原理》【乐黛云著】《中西比较文学教程》【乐黛云主编】《比较文学》【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比较文学教程新编》【张铁夫等主编】《比较文学教程》【曹顺庆主编】
(一)接受学的历史与现状接受美学的国内情况我国较早接纳“接受美学”的主要著述《比较文37
(二)接受学的性质与定义
接受美学概述形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由联邦德国康士坦茨大学的姚斯、伊瑟尔、施特里德、福尔曼等率先倡导、建立。重视读者在文本意义生成中的作用及规律,被称为“接受理论(ReceptionTheory)。《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姚斯《文本的召唤结构》伊瑟尔接受美学概述形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由联邦德国康士坦茨38围绕“读者”与“文本”两要素姚斯和伊瑟尔在文学观和文学史观等方面的主要观点:
(二)接受学的性质与定义
其一、文学的本质作者文本读者文学如何存在其二、读者对文本的阅读受到“接受屏幕”的制约产生“期待视野”围绕“读者”与“文本”两要素其一、作者文本读者文学如何存在39围绕“读者”与“文本”两要素姚斯和伊瑟尔在文学观和文学史观等方面的主要观点:
(二)接受学的性质与定义
其三、文学文本的“召唤结构”开放未定而具有可连接性的“意义空白”各种图景片段间的“未定性空缺”“否定性”构成围绕“读者”与“文本”两要素其三、开放未定而具有可连接性的40围绕“读者”与“文本”两要素姚斯和伊瑟尔在文学观和文学史观等方面的主要观点:
(二)接受学的性质与定义
其四、良好的“召唤结构”其五、文学史即“效果史”庸常的“期待视野”创造性的“视域融合”打破形成读者参与的“接受史”围绕“读者”与“文本”两要素其四、其五、庸常的创造性的打破41
(二)接受学的性质与定义
接受学的性质和特点摆脱了对流传学等传统影响研究类型的依附,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研究类别研究的内容更为广阔、深邃和复杂不单是历史研究和文献实证,而且还是“文学批评”乃至“文学理论研究”影响研究从原来的单向流传,变成了双向的互动接受学的性质和特点摆脱了对流传学等传统影响研究类型的依附,42
(二)接受学的性质与定义
接受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以一国作家为主体的读者对异国文学的接受和反应研究视角文化背景、文学原理与批评、原作与译本的比较、发行调查、一般舆论反响接受过程中对于异国文学和文化的过滤、误解、变形乃至扭曲等各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和变异机制审视和探究反观和认知本民族文学与文化的特点和规律接受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以一国作家为主体的读者研究视角文化43即“接受者”,可以是单个的人(不仅仅是作家),也可以是一个群体。每个人的情绪、气质、性格、品行、教养、背景、经历、嗜好,等等,都是构成“接受屏幕”的重要因素;即接受者所处的“年代”,主要牵涉到历史分期、流行思潮、时代精神、文化传统及其相互关系对接受的影响;
(三)接受学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研究对象主体时间研究对象主体时间44接受者的民族或国家之社会现实环境,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势力状态;接受者遭遇的“客体世界”;“文本”具有“召唤结构”,“文本”杰作能够产生对于庸常“期待”的否定性作用,最终参与改变接受者的“接受屏幕”;“接受”现象的各种差异性表现及其深层原因和变异机制。
(三)接受学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研究对象空间文本其他接受者的民族或国家之社会现实环境,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45其一,研究某一作家对国外某一作家或某些作家的接受与反应。“鲁迅与雪莱”“王国维与叔本华”“郁达夫与佐藤春夫”“莫言与马尔克斯”“史奈德与寒山诗”
(三)接受学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内容和方法
例:其一,研究某一作家对国外某一作家或某些作家的接受与反46其二,研究某个外国作家在中国的接受与反应,往往涉及该作家的重要作品或全部作品。
例:“泰戈尔在中国”“普希金与中国”“歌德与中国”“巴尔扎克与中国”
(三)接受学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内容和方法其二,研究某个外国作家在中国的接受与反应,往往涉及该47
其三、研究某个作家或某部作品在某一国家的接受和反应,特别是在不同时代流传与接受所表现出的差异和变化例:“《三国演义》在东南亚”“莎士比亚戏剧在18世纪欧洲的接受与反应”,等等;或者,研究某个作家或某部作品在不同国家的接受和变异例:“尼采与中国近现代文学”“《赵氏孤儿》在18世纪欧洲的流传与接受”“《罗摩衍那》与中国”,等等
(三)接受学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内容和方法其三、研究某个作家或某部作品在某一国家的接受和反48其四、研究某个国家或民族文学在中国的接受与反应。例:“印度文学在中国”
“日本文学在中国”
“德国文学在中国”
“俄罗斯文学与中国”
(三)接受学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内容和方法其四、研究某个国家或民族文学在中国的接受与反应。例:“印度文49
其五、研究某一思潮、流派在某一国家某一历史时期的接受与反应例:“中国诗歌与英美意象派”
“自然主义在19世纪欧洲的流传与变异”“现代主义在20世纪初叶的欧洲”等。或者,研究某一思潮、流派在同一时代不同国家的接受和变化例:“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
(三)接受学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内容和方法其五、研究某一思潮、流派在某一国家某一历史时期的接受与反50
其六、研究某一母题或主题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接受与变异。例:“二女争子”母题在不同作品中的演变“灰姑娘”母题在不同国家的演变
(三)接受学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内容和方法其六、研究某一母题或主题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接受与变异51重叠性:与渊源学、流传学、形象学、接受学有相当大的重叠性;变异性:一般而言,渊源学、流传学更注重实证性,而形象学、接受学更具有变异性特征;特点鲜明:接受学始终围绕“接受”诸因素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强调接受者在“影响”发生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三)接受学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内容和方法总结重叠性:与渊源学、流传学、形象学、接受学有相当大的重叠性;变52鲁迅早年受到“摩罗诗人”以及俄苏作家的影响,里面便包含了鲁迅自己的主动选择。郁达夫受到日本小说家佐藤春夫、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法国作家卢梭等人的影响,也有郁达夫的主动选择。
(三)接受学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内容和方法鲁迅早年受到“摩罗诗人”以及俄苏作家的影响,里面便包53
首先,透过民族文学在异国语境中的传递和接受,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自我”。
(四)接受学的前景美国大学生在阅读《小二黑结婚》之后,竟然一致认同并喜爱“三仙姑”,这表明西方人在人生价值观上的确与我国存在鲜明差异。首先,透过民族文学在异国语境中的传递和接受,可以54其次,接受学的方法论有待丰富与多样化。以往的“接受研究”,在方法论上常常只局限于接受美学。事实上,没有民族作家的“接受”,就没有异国作家的“影响”,因此,作家理应成为接受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同样值得加以探究。
(四)接受学的前景其次,接受学的方法论有待丰富与多样化。以往的“接55再次,加强接受视野中的文学翻译研究。“翻译”是一种中介性的文学活动,从接受的视角来审视,译者的主体性、翻译中出现的“创造性叛逆”、“归化”与“异化”以及不同译本间的差异比较,都能够成为揭示文化变异、透析文化独特品格的论题。
(四)接受学的前景再次,加强接受视野中的文学翻译研究。“翻译”是一种中介性的文56中外文化与文学交往的大量史实表明,不同文化与文学间的“影响”,绝非单向的输入和传递,而是始终伴随着接受者的选择,肯定与否定并存,接纳与拒斥交错。即使是“接受”,其过程也往往充满着过滤、误解、变形乃至扭曲的表现。
(四)接受学的前景第四,应当重视变异研究。中外文化与文学交往的大量史实表明,不同文化与文学间的“影响”57三、变异学三、变异学58
(一)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基本原理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定义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文学现象在影响交流中呈现出的变异状态比较文学变异学TheVariationStudiesofComparativeLiterature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文学在相互阐发中出现的变异状态从而探究比较文学变异的规律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定义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文学现象比较文59
(一)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基本原理时代背景解构主义思潮跨文明研究思潮当今全世界学术研究核心和焦点是差异性问题时代背景解构主义跨文明研究思潮60
(一)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基本原理国外韦斯坦因:影响过程中的“创造性的转变”;赛义德:“理论旅行”—TravelingTheory;斯皮瓦克,苏珊·巴斯奈特:翻译过程中产生的变异;弗朗索瓦·于连:对异质性的强调。变异学萌芽国内叶维廉:“文化模子”说;严绍璗:“变异体”概念;王向远:日本新感觉派及其在中国的变异;曹顺庆:比较文学变异学,论文,专著。国外韦斯坦因:影响过程中的“创造性的转变”;变异学萌芽国内61同源性:即流传或渊源的同一性。实际上变异同时存在。实证性:坚持实证性的科学精神是影响研究的突出个性,但是实证性的文学关系也同时包含变异的问题,因为当一国文学传到另一国时,它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变异。目标
(一)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基本原理传统研究方法影响研究同源性:即流传或渊源的同一性。实际上变异同时存在。目标62局限性
(一)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基本原理求同性的影响研究:不能反映在文学流传中信息的失落、增添与误读,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接受者、不同文明的影响下的文学阅读的差异。影响研究中的超越影响,未能揭示出某些作家作品在国外的影响大大超出在本国影响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变异”。传统研究方法影响研究局限性求同性的影响研究:传统研究方法影响研究63目标
(一)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基本原理类同性美国学派以及平行研究注重求“同”的思维模式,在他们看来,求同才具有可比性,没有同,就没有可比性,并没有认识到异质性与变异性。传统研究方法平行研究目标类同性传统研究方法平行研究64
(一)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基本原理局限性拒绝对异质性文化进行研究早期异质文化间进行平行研究,由于缺乏对“异”的重视,“比较”沦为“X+Y”的表浅化“比附”。传统研究方法平行研究局限性拒绝对异质性文化进行研究传统研究方法平行研究65
(二)变异学的理论核心:异质性与可比性异质性是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基础“同中之异”,即在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同源性、类同性的可比性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延伸与补充。即:在有同源性和类同性的文学现象的基础之上,找出异质性和变异性。例:禅宗与佛教有相当的差异,但是有共同的源头——印度佛教。异质性与可比性异质性是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基础“同中之异”,即在比较文66
跨国别的文学研究,是两国或两国以上文学的比较,必然会涉及一国文学流传到他国所产生的变异。
(三)跨国变异研究“国别文学是墙内的文学研究,比较文学越出了围墙。”跨国变异研究的内涵雷马克跨国别的文学研究,是两国或两国以上67
(四)跨语际变异研究跨语际变异研究的内涵翻译过程的变异文学现象通过翻译,跨越语言的藩篱,最终被接受者接纳的过程语言层面产生变异译者或读者对外来文学作品在目标语中加以“再现”或“再生产”,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受制于目标语的规范和读者语言阅读习惯跨语际变异研究的内涵翻译过程文学现象通过翻译,跨越语言的藩68
(四)跨语际变异研究跨语际变异研究的特点1、语言的“不可译”性与变异的必然性佛经翻译——“五失本、三不易”道安2.汉语与西方语言的异质性“春蚕到死丝方尽”:“丝”与“思”一语双关
Thesilkwormsofspringwillweaveuntiltheydie.跨语际变异研究的特点1、语言的“不可译”性与变异的必然性佛69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基本学科特征是“跨异质文化”:“如果说法国学派跨越了国家界线,沟通了各国之间的影响关系;美国学派则进一步跨越了学科界线,并沟通了互相没有影响关系的各国文学,那么,正在崛起的中国学派必将跨越东西方异质文化这堵巨大的墙,必将穿透这数千年文化凝成的厚厚屏障,沟通东西方文学,重构世界文学观念。”
(五)跨文化变异研究跨文化变异研究的实质曹顺庆跨文化研究的提出和中国比较文学的理论实践和知识资源密切相关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基本学科特征是“跨异质文化”:“如果说法国70
(五)跨文化变异研究文化过滤内涵文学交流中接受者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改造、移植、渗透的作用。
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发生影响时,接受方的创造性接受而形成对影响的反作用。文化过滤内涵文学交流中接受者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71第一,是接受者的文化构成性。
(五)跨文化变异研究文化过滤含义第二,接受过程中的主体性与选择性。第三,接受者对影响的反作用。第一,是接受者的文化构成性。文化过滤含义第二,72现实语境、传统文化的过滤作用
(五)跨文化变异研究文化过滤作用机制语言差异的过滤作用接受者个体文化心理对外来文学接受的“文化”过滤作用现实语境、传统文化的过滤作用文化过滤作用机制语言差异的过滤73在西方,《庄子》里面的“天”、“道”经常被理解为“上帝”(God),这明显是西方人根据其基督教文化传统,对中国文学的一种变异。
例(1):
(五)跨文化变异研究文化过滤例(2):林纾将其《大卫·科波菲尔》为《块肉余生述》,把人名改用“块肉余生”替代,林纾还删节了一些他认为不重要的内容,如一些感叹词、拟声词,标题,与宗教相关的内容等。在西方,《庄子》里面的“天”、“道”经常被理解为74
(五)跨文化变异研究文化误读含义由于接受者或接受者文化对发送者文化的渗透,修正与筛选,亦即文化过滤从而造成影响误差,形成误读误读是“文化过滤”过程诸因素合力的产物文化误读含义由于接受者或接受者文化对发送者文化的渗透,修正75
(五)跨文化变异研究文化误读造成因素接受者或阅读者的主体性因素跨越时间和空间上的错位文学误读与创新文化误读造成因素接受者或阅读者的主体性因素跨越时间和空间上76例(1):寒山诗翻译后的误读
(五)跨文化变异研究“炼药空求仙”中的“药”,是指炼长生不老的药,美国诗人史耐德故意用“drug”来翻译,“炼药”被译成“trieddrugs”(嗑药)。译者以“垮掉的一代”的反叛、颓废思潮为取向,将寒山塑造成一位“嬉皮士”。形象与真实相去甚远。文化误读例(1):寒山诗翻译后的误读“炼药空求仙”中的“药”,是指7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庞德译为
:“Tostudywiththewhitewingsoftimepassing/isnotthatourdelight”。庞德的误读,源于接受了费诺罗萨(1853—1908)的遗稿《作为诗歌手段的中国文字》中对汉字的误读。例(2):庞德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误读
(五)跨文化变异研究文化误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例(2):庞德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误读78
(六)文学的他国化研究何谓文学他国化文学传播至他国更深层次的变异文化过滤译介、接受在传播国文学本身的文化规则和文学话语已经在根本上被他国所化,成为他国文学和文化的一部分判断标准——话语规则是否发生改变何谓文学他国化文学传播至他国更深层次的变异文化过滤译介、接79例:佛教中国化“佛教中国化是与中国佛教化同时进行的。”
(六)文学的他国化研究注重语言的印度文化规则“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中国文化规则转换中国的佛教——禅宗何谓文学他国化例:佛教中国化“佛教中国化是与中国佛教化同时进行的。”注重80在特定文化传统、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心理下所形成的思辨、阐述和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规则。
直接作用于:理论的运思方式、意义生成和语言的表达鲜明体现在:哲学、美学、文学理论等话语规则和言说方式上
(六)文学的他国化研究中西话语规则的异质性话语规则话语规则的本质是文化规则所以具有强烈的异质性中西话语规则的异质性话语规则话语规则的本质是文化规则81西方文化与文论重科学理性的逻辑分析例:“道”与“逻各斯”
(五)跨文化变异研究《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倾向于“无”“逻各斯”倾向于“有”赫拉克利特:“这个‘逻各斯’(logos),虽然永恒地存在着,但是人们在听见人说到它以前,以及在初次听见人说到它以后,都不能了解它。中国文论重神遗形采用艺术的表达与接受方式中西话语规则的异质性西方文化与文论例:“道”与“逻各斯”《老子》:“道生一,一82
将西方文论与中国文化融合,结合中国的文学实践,以中国的运思方式、学术规则、话语方式为主,来吸收与改造西方文论,在对话中进行异质互补,有效融通,实现中国文化的创新。
(六)文学的他国化研究西方文论的中国化:中国文论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含义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西方文论“化中国”的状况,同时又使中国文论和文学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西方文论的中国化:中国文论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含义从根本上改83
(六)文学的他国化研究西方文论的中国化方法论结合本国的文学实践、文化传统和源头,理解本国文化的话语规则及其独特价值善于发现两者之间的相通点与相异处,用双向阐发法来检验西方文论的有效性和本土的实效性吸收、改造、利用其积极因素西方文论的中国化方法论结合本国的文学实践、文化传统和源头,84
(六)文学的他国化研究西方文论的中国化例:马列文论的中国化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将中国的文学艺术与中国革命的具体文艺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马列文论,到目前为止,它依然是进行文艺批评实践的一种有效方法。——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西方文论的中国化例:马列文论的中国化在坚持马克思主85第4章--形象学、接受学与变异学--(《比较文学概论》课件)86第4章--形象学、接受学与变异学--(《比较文学概论》课件)87形象学、接受学与变异学ChapterFour形象学、接受学ChapterFour88本讲纲要二、接受学三、变异学一、形象学本讲纲要三、变异学一、形象学89一、形象学一、形象学9020世纪九十年代初,代表学者:莫哈、巴柔形象学成为比较文学学科的一种专门研究类型。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保罗·利科确立“形象”的两个主要功能:“意识形态”和“乌托邦”。形象学发展历程导言飞跃萌生扩展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法国标志着早期法国学派在观念和方法上的重要转向。20世纪九十年代初,代表学者: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形象学发91
(一)形象学的历史与现状萌蘖与生发学术背景19世界末20世纪初比较文学研究取向趋异受进化论影响重视归纳与综合强调文献实证,排斥理论综合和美学评价难以操作“影响研究”萌蘖与生发学术背景比较文学研究取向趋异受进化论影响强调文献92(影响研究)做起来是十分困难的,而且经常是靠不住的。在这种研究中,人们往往试图将一些不可称量的因素加以称量。相比之下,更为可靠的则是由作品的成就、某位作家的境遇、某位大人物的命运、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以及旅游和见闻等等所构成的历史……
(一)形象学的历史与现状萌蘖与生发卡雷(影响研究)做起来是十分困难的,而且经常是靠不住的。在这种研93
(一)形象学的历史与现状萌蘖与生发卡雷的贡献新的研究空间研究力作各民族间通过文学作品、旅游日记所表现出来的“想象性的相互诠释”《法国游客与作家在埃及》《法国作家与德国幻想》形象学拓荒力作萌蘖与生发卡雷的贡献新的研究空间研究力作各民族间通过文学作94不再追求抽象的总括性影响,而设法深入了解一些伟大民族传说是如何在个人或群体的意识中形成和存在下去的,这就是近五十年来法国的一种远景变化,它使比较文学产生了真正的更新,给它打开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一)形象学的历史与现状萌蘖与生发基亚用简单化的形象来想象别的民族得出“漫画式的、图解式的和令人惊奇的”抽象结论总括性地加以研究不再追求抽象的总括性影响,而设法深入了解一些伟大民族传说是如95
(一)形象学的历史与现状萌蘖与生发形象学的萌蘖20世纪初关于“异国形象”的研究形象学的生发20世纪四五十年代卡雷和基亚确立了新的原则卡雷、基亚将对“异国形象”的研究置入传统影响研究中使人们开始注重文学在表现异国形象时的传播和建构作用萌蘖与生发形象学的萌蘖20世纪初形象学的生发20世纪四五十96
(一)形象学的历史与现状萌蘖与生发洛托拉利《18世纪法国的俄罗斯幻象》(1951)马朗东《十九世纪下半叶英国意识中的法国形象》(1952)罗勒、斯蒂芬《英国文学中的瑞士》(1952—1955)狄戎《法国思想中的德国危机:1871—1914》(1959)热内《从格兰多热到巴拿布思:法国小说和戏剧中的美洲人形象(1860—1917)》(1964)卡多《法国知识界的俄国:1839—1956》(1967)
研究成果萌蘖与生发洛托拉利《18世纪法国的俄罗斯幻象》(1951)97
(一)形象学的历史与现状发展与现状是“影响研究三支柱”
中的一种,没有成为“专门之学”萌蘖与生发阶段的形象学20世纪80年代得到根本改变萌蘖与生发阶段的形象学发展与现状是“影响研究三支柱”中的一种,没有成为“专门之98
(一)形象学的历史与现状发展与现状——总结借助新的理论来建构形象学的理论基础借新的理论来开辟研究空间,深化研究内涵1.形象学自身的理论化接受美学场论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丰富形象学研究发展与现状——总结1.形象学自身的理论化接受美学场论东方99接受美学“东方学”“场论”姚斯布尔迪厄萨义德
(一)形象学的历史与现状接受美学“东方学”“场论”姚斯布尔迪厄萨义德100
(一)形象学的历史与现状发展与现状——总结2.形象学迅速向其他欧美国家传播20世纪60年代起向欧美传播遭遇著名学者抵制形象学趋向社会化政治化历史化文化心理化文学研究的真正价值探讨文学的内在形式和美学品格彼此冲突发展与现状——总结2.形象学迅速向其他欧美国家传播20世纪101相关论著极其丰富,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影视文化以及历史、宗教、哲学、伦理、地理等各个层面;高校开设形象学课程,硕、博士生撰写相关学位论文;
比较文学教材编写形象学篇章。
(一)形象学的历史与现状发展与现状——总结3.形象学在我国取得了长足发展发展与现状——总结3.形象学在我国取得了长足发展102
(二)形象学的性质与定义“自我”的确立,始终是与“他者”相伴。形象学的性质形象学的性质取决于研究对象异国形象异国描述“自我”的确立,始终是与“他者”相伴。形象学的性质形象学的103
(二)形象学的性质与定义形象学的性质一、“形象”所蕴含的是不同民族间“想象的相互诠释”最根本的特性二、“形象”的认知功能处于“再现”与“想象”之间三、“形象”兼具“自我”与“他者”的双重蕴含四、“形象”兼具“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价值功能五、“形象”具有语言的一切特征,具有严格意义上的
诗学特性形象学的性质一、“形象”所蕴含的是不同民族间“想象的相互诠104形象学是把“异国形象”置于与“社会总体想象物”的关联之中,研究一个民族对“他者”的各种诠释(描述、想象、幻象、神话、传说等)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原因。
(二)形象学的性质与定义形象学的定义形象学是把“异国形象”置于与“社会总体想象物”的关联之中,研105
(二)形象学的性质与定义形象学的定义跨学科考察两极关系(同一性/相异性)表现在文化间的爱憎态度身份上的认同与别异本质上的褒贬判断他者形象社会总体想象物注重探讨自我(叙述者/注视者及其文化)他者自我反观、自我书写、自我言说的深层原因和变异机制形象学的定义跨学科考察两极关系(同一性/相异性)表现在文化106
(三)形象学的对象、内容与方法形象学的对象“异国形象”的创造者“社会总体想象物”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与社会现实“异国形象”的方法论研究“异国形象”本身(最主要)主体、自我、叙述者、注视者,等等依赖依赖包括形象学的对象“异国形象”的创造者“社会总体想象物”民族历史107理论建构研究具体问题研究难以区隔相互交叠
(三)形象学的对象、内容与方法形象学的内容理论建构研究具体问题研究难以区隔形象学的内容108
(三)形象学的对象、内容与方法形象学的内容理论建构研究之一形象学的特点跨学科性新文论化注重总体性和综合性形象学的性质形象学的内容理论建构研究之一形象学的特点跨学科性新文论化注109
(三)形象学的对象、内容与方法形象学的内容理论建构研究之二形象学的目的考察“异国形象”在民族文化中产生的原因、机制及其复杂表现审视和辨析“形象”形象学的功能借助达成形象学的内容理论建构研究之二形象学的目的考察“异国形象”在110
(三)形象学的对象、内容与方法利科诠释“社会总体想象物”的功能例主体客体能够意识到想象物与现实的差别不能意识到想象物与现实的差别客体“缺席”【萨特】客体“在场”【休谟】产生的“异国想象”是“乌托邦”二者之间的区别最大,想象成为批判现实的工具二者之间的区别最小,想象与现实相混产生的“异国想象”是“意识形态”解构颠覆社会历史文化凝聚整合社会历史文化利科诠释“社会总体想象物”的功能例主体客体能够意识到想象111在主体批判意识的强弱与想象物/现实之区别的大小之间,并不是一种单一对应的关系。根据民族作家心目中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之间高下优劣的差异程度,把民族作家对于异国文化的基本态度分为三种:
一、狂热二、憎恶三、友善
(三)形象学的对象、内容与方法巴柔修正“社会总体想象物”的功能例巴柔修正“社会总体想象物”的功能例112
(三)形象学的对象、内容与方法形象学的内容理论建构研究之三关于形象本身形象的分类【莫哈】形象的学术史演变【卡多】形象的诗学【巴柔】巴柔的研究,把形象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形象学的内容理论建构研究之三关于形象本身形象的分类【莫哈】113具体问题研究之一
(三)形象学的对象、内容与方法形象学的内容在文学事实联系脉络下延伸出来的相关成果艾田伯:形象学巨著的《中国之欧洲》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也相当丰富:前辈:钱锺书、季羡林、张星烺、范存忠、方重、戈宝权后辈学者:乐黛云、钱林森主编“中国文学在国外丛书”严格意义上的形象学研究:特别是周宁撰写或主编的一系列著作,将理论反思不断引向深入。具体问题研究之一形象学的内容在文学事实联系脉络下延伸出来的114具体问题研究之二
(三)形象学的对象、内容与方法形象学的内容词汇研究“套话”研究【巴柔】采用福柯话语理论、东方主义、结构主义等方法来讨论这类词汇所蕴含的“文化”与“权力”、“自我”与“他者”关系“法国人喝葡萄酒”“德国人思维严谨”具体问题研究之二形象学的内容词汇研究“套话”研究【巴柔】采115具体问题研究之三
(三)形象学的对象、内容与方法形象学的内容周宁的相关研究使这一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变:《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关于西方的“中国形象”反思研究数量较多,但是大都重视史料罗列,缺乏思想深度具体问题研究之三形象学的内容周宁的相关研究使这一状况得到了116二、接受学二、接受学117
(一)接受学的历史与现状“影响研究三支柱”都与“接受”有关特别是渊源学和流传学。
接受学的早期形态渊源学流传学从“接受”出发,追溯“影响”的异国来源着眼于“影响”得以发生的媒介与环境,研究重心就在影响的终点——“接受者”“影响研究三支柱”都与“接受”有关接受学的早期形态渊源学流1181.属于“文学史研究”,是“历史或社会学研究”而非“文学批评”;2.它虽然着眼于接受者的“接受”,但重心却落在放送者在他国获得的“机运”和“成功”之上,故流传学实为放送者在异国的“声望”之学;3.他国的种种“接受”是对于放送者的单向反应,接受者往往是被动的。接受学早期形态的共同特点
(一)接受学的历史与现状接受学早期形态的共同特点119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接受美学愈益成为欧美学者的关注热点。接受学的早期形态“比较文学接受学”进入了新的阶段1979年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举办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第九届年会,次年出版的年会论文集(接受美学的主要创始人——H.R.姚斯为主编之一)第二卷名为《文学交往与接受》。标志
(一)接受学的历史与现状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接受学的早期形态“比较文学接受120在欧美学者所撰比较文学概论性著述里安排专门章节来论述“接受研究”者并不多见接受美学的国外情况伊夫·谢弗莱尔《法国自然主义小说在德国》《今日比较文学》齐马《比较文学导论》设有专章“比较性接受研究”
(一)接受学的历史与现状在欧美学者所撰比较文学概论性著述里接受美学的国外情况伊夫·谢121接受美学的国内情况从1983年起进入我国学界引发研究与应用的热潮主要研究1、跨文化视域下的接受美学与诗学研究2、以接受美学为参照的中国诗学理论重构与反思3、阐发研究4、外国作家、文学和理论思潮的中国接受研究5、翻译研究
(一)接受学的历史与现状接受美学的国内情况从1983年起进入引发研究与应用的热潮主要122接受美学的国内情况我国较早接纳“接受美学”的比较文学著述主要著述《比较文学原理》【乐黛云著】《中西比较文学教程》【乐黛云主编】《比较文学》【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比较文学教程新编》【张铁夫等主编】《比较文学教程》【曹顺庆主编】
(一)接受学的历史与现状接受美学的国内情况我国较早接纳“接受美学”的主要著述《比较文123
(二)接受学的性质与定义
接受美学概述形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由联邦德国康士坦茨大学的姚斯、伊瑟尔、施特里德、福尔曼等率先倡导、建立。重视读者在文本意义生成中的作用及规律,被称为“接受理论(ReceptionTheory)。《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姚斯《文本的召唤结构》伊瑟尔接受美学概述形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由联邦德国康士坦茨124围绕“读者”与“文本”两要素姚斯和伊瑟尔在文学观和文学史观等方面的主要观点:
(二)接受学的性质与定义
其一、文学的本质作者文本读者文学如何存在其二、读者对文本的阅读受到“接受屏幕”的制约产生“期待视野”围绕“读者”与“文本”两要素其一、作者文本读者文学如何存在125围绕“读者”与“文本”两要素姚斯和伊瑟尔在文学观和文学史观等方面的主要观点:
(二)接受学的性质与定义
其三、文学文本的“召唤结构”开放未定而具有可连接性的“意义空白”各种图景片段间的“未定性空缺”“否定性”构成围绕“读者”与“文本”两要素其三、开放未定而具有可连接性的126围绕“读者”与“文本”两要素姚斯和伊瑟尔在文学观和文学史观等方面的主要观点:
(二)接受学的性质与定义
其四、良好的“召唤结构”其五、文学史即“效果史”庸常的“期待视野”创造性的“视域融合”打破形成读者参与的“接受史”围绕“读者”与“文本”两要素其四、其五、庸常的创造性的打破127
(二)接受学的性质与定义
接受学的性质和特点摆脱了对流传学等传统影响研究类型的依附,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研究类别研究的内容更为广阔、深邃和复杂不单是历史研究和文献实证,而且还是“文学批评”乃至“文学理论研究”影响研究从原来的单向流传,变成了双向的互动接受学的性质和特点摆脱了对流传学等传统影响研究类型的依附,128
(二)接受学的性质与定义
接受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以一国作家为主体的读者对异国文学的接受和反应研究视角文化背景、文学原理与批评、原作与译本的比较、发行调查、一般舆论反响接受过程中对于异国文学和文化的过滤、误解、变形乃至扭曲等各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和变异机制审视和探究反观和认知本民族文学与文化的特点和规律接受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以一国作家为主体的读者研究视角文化129即“接受者”,可以是单个的人(不仅仅是作家),也可以是一个群体。每个人的情绪、气质、性格、品行、教养、背景、经历、嗜好,等等,都是构成“接受屏幕”的重要因素;即接受者所处的“年代”,主要牵涉到历史分期、流行思潮、时代精神、文化传统及其相互关系对接受的影响;
(三)接受学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研究对象主体时间研究对象主体时间130接受者的民族或国家之社会现实环境,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势力状态;接受者遭遇的“客体世界”;“文本”具有“召唤结构”,“文本”杰作能够产生对于庸常“期待”的否定性作用,最终参与改变接受者的“接受屏幕”;“接受”现象的各种差异性表现及其深层原因和变异机制。
(三)接受学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研究对象空间文本其他接受者的民族或国家之社会现实环境,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131其一,研究某一作家对国外某一作家或某些作家的接受与反应。“鲁迅与雪莱”“王国维与叔本华”“郁达夫与佐藤春夫”“莫言与马尔克斯”“史奈德与寒山诗”
(三)接受学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内容和方法
例:其一,研究某一作家对国外某一作家或某些作家的接受与反132其二,研究某个外国作家在中国的接受与反应,往往涉及该作家的重要作品或全部作品。
例:“泰戈尔在中国”“普希金与中国”“歌德与中国”“巴尔扎克与中国”
(三)接受学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内容和方法其二,研究某个外国作家在中国的接受与反应,往往涉及该133
其三、研究某个作家或某部作品在某一国家的接受和反应,特别是在不同时代流传与接受所表现出的差异和变化例:“《三国演义》在东南亚”“莎士比亚戏剧在18世纪欧洲的接受与反应”,等等;或者,研究某个作家或某部作品在不同国家的接受和变异例:“尼采与中国近现代文学”“《赵氏孤儿》在18世纪欧洲的流传与接受”“《罗摩衍那》与中国”,等等
(三)接受学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内容和方法其三、研究某个作家或某部作品在某一国家的接受和反134其四、研究某个国家或民族文学在中国的接受与反应。例:“印度文学在中国”
“日本文学在中国”
“德国文学在中国”
“俄罗斯文学与中国”
(三)接受学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内容和方法其四、研究某个国家或民族文学在中国的接受与反应。例:“印度文135
其五、研究某一思潮、流派在某一国家某一历史时期的接受与反应例:“中国诗歌与英美意象派”
“自然主义在19世纪欧洲的流传与变异”“现代主义在20世纪初叶的欧洲”等。或者,研究某一思潮、流派在同一时代不同国家的接受和变化例:“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
(三)接受学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内容和方法其五、研究某一思潮、流派在某一国家某一历史时期的接受与反136
其六、研究某一母题或主题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接受与变异。例:“二女争子”母题在不同作品中的演变“灰姑娘”母题在不同国家的演变
(三)接受学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内容和方法其六、研究某一母题或主题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接受与变异137重叠性:与渊源学、流传学、形象学、接受学有相当大的重叠性;变异性:一般而言,渊源学、流传学更注重实证性,而形象学、接受学更具有变异性特征;特点鲜明:接受学始终围绕“接受”诸因素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强调接受者在“影响”发生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三)接受学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内容和方法总结重叠性:与渊源学、流传学、形象学、接受学有相当大的重叠性;变138鲁迅早年受到“摩罗诗人”以及俄苏作家的影响,里面便包含了鲁迅自己的主动选择。郁达夫受到日本小说家佐藤春夫、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法国作家卢梭等人的影响,也有郁达夫的主动选择。
(三)接受学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内容和方法鲁迅早年受到“摩罗诗人”以及俄苏作家的影响,里面便包139
首先,透过民族文学在异国语境中的传递和接受,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自我”。
(四)接受学的前景美国大学生在阅读《小二黑结婚》之后,竟然一致认同并喜爱“三仙姑”,这表明西方人在人生价值观上的确与我国存在鲜明差异。首先,透过民族文学在异国语境中的传递和接受,可以140其次,接受学的方法论有待丰富与多样化。以往的“接受研究”,在方法论上常常只局限于接受美学。事实上,没有民族作家的“接受”,就没有异国作家的“影响”,因此,作家理应成为接受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同样值得加以探究。
(四)接受学的前景其次,接受学的方法论有待丰富与多样化。以往的“接141再次,加强接受视野中的文学翻译研究。“翻译”是一种中介性的文学活动,从接受的视角来审视,译者的主体性、翻译中出现的“创造性叛逆”、“归化”与“异化”以及不同译本间的差异比较,都能够成为揭示文化变异、透析文化独特品格的论题。
(四)接受学的前景再次,加强接受视野中的文学翻译研究。“翻译”是一种中介性的文142中外文化与文学交往的大量史实表明,不同文化与文学间的“影响”,绝非单向的输入和传递,而是始终伴随着接受者的选择,肯定与否定并存,接纳与拒斥交错。即使是“接受”,其过程也往往充满着过滤、误解、变形乃至扭曲的表现。
(四)接受学的前景第四,应当重视变异研究。中外文化与文学交往的大量史实表明,不同文化与文学间的“影响”143三、变异学三、变异学144
(一)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基本原理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定义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文学现象在影响交流中呈现出的变异状态比较文学变异学TheVariationStudiesofComparativeLiterature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文学在相互阐发中出现的变异状态从而探究比较文学变异的规律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定义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文学现象比较文145
(一)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基本原理时代背景解构主义思潮跨文明研究思潮当今全世界学术研究核心和焦点是差异性问题时代背景解构主义跨文明研究思潮146
(一)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基本原理国外韦斯坦因:影响过程中的“创造性的转变”;赛义德:“理论旅行”—TravelingTheory;斯皮瓦克,苏珊·巴斯奈特:翻译过程中产生的变异;弗朗索瓦·于连:对异质性的强调。变异学萌芽国内叶维廉:“文化模子”说;严绍璗:“变异体”概念;王向远:日本新感觉派及其在中国的变异;曹顺庆:比较文学变异学,论文,专著。国外韦斯坦因:影响过程中的“创造性的转变”;变异学萌芽国内147同源性:即流传或渊源的同一性。实际上变异同时存在。实证性:坚持实证性的科学精神是影响研究的突出个性,但是实证性的文学关系也同时包含变异的问题,因为当一国文学传到另一国时,它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变异。目标
(一)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基本原理传统研究方法影响研究同源性:即流传或渊源的同一性。实际上变异同时存在。目标148局限性
(一)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基本原理求同性的影响研究:不能反映在文学流传中信息的失落、增添与误读,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接受者、不同文明的影响下的文学阅读的差异。影响研究中的超越影响,未能揭示出某些作家作品在国外的影响大大超出在本国影响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变异”。传统研究方法影响研究局限性求同性的影响研究:传统研究方法影响研究149目标
(一)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基本原理类同性美国学派以及平行研究注重求“同”的思维模式,在他们看来,求同才具有可比性,没有同,就没有可比性,并没有认识到异质性与变异性。传统研究方法平行研究目标类同性传统研究方法平行研究150
(一)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基本原理局限性拒绝对异质性文化进行研究早期异质文化间进行平行研究,由于缺乏对“异”的重视,“比较”沦为“X+Y”的表浅化“比附”。传统研究方法平行研究局限性拒绝对异质性文化进行研究传统研究方法平行研究151
(二)变异学的理论核心:异质性与可比性异质性是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基础“同中之异”,即在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同源性、类同性的可比性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延伸与补充。即:在有同源性和类同性的文学现象的基础之上,找出异质性和变异性。例:禅宗与佛教有相当的差异,但是有共同的源头——印度佛教。异质性与可比性异质性是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基础“同中之异”,即在比较文152
跨国别的文学研究,是两国或两国以上文学的比较,必然会涉及一国文学流传到他国所产生的变异。
(三)跨国变异研究“国别文学是墙内的文学研究,比较文学越出了围墙。”跨国变异研究的内涵雷马克跨国别的文学研究,是两国或两国以上153
(四)跨语际变异研究跨语际变异研究的内涵翻译过程的变异文学现象通过翻译,跨越语言的藩篱,最终被接受者接纳的过程语言层面产生变异译者或读者对外来文学作品在目标语中加以“再现”或“再生产”,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受制于目标语的规范和读者语言阅读习惯跨语际变异研究的内涵翻译过程文学现象通过翻译,跨越语言的藩154
(四)跨语际变异研究跨语际变异研究的特点1、语言的“不可译”性与变异的必然性佛经翻译——“五失本、三不易”道安2.汉语与西方语言的异质性“春蚕到死丝方尽”:“丝”与“思”一语双关
Thesilkwormsofspringwillweaveuntiltheydie.跨语际变异研究的特点1、语言的“不可译”性与变异的必然性佛155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基本学科特征是“跨异质文化”:“如果说法国学派跨越了国家界线,沟通了各国之间的影响关系;美国学派则进一步跨越了学科界线,并沟通了互相没有影响关系的各国文学,那么,正在崛起的中国学派必将跨越东西方异质文化这堵巨大的墙,必将穿透这数千年文化凝成的厚厚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品牌代理合作协议版B版
- 2024企业员工招聘协议样本版B版
- 上海市奉贤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题
- 2024年保险代理合同细节
- 2024年云计算服务提供与运维管理合同
- 佳木斯大学《中国传统音乐》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工程电照合同书
- 2024年商业协议模板指导性文件
- 2024年品牌总代理商品销售合作合同版B版
- 二零二四年度租赁期满物业续租合同2篇
- 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管道工程图纸的尺寸标注规范
- 继发性糖尿病的护理查房
- 国家开放大学《理工英语4》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 浅谈夏目漱石的《心》课件
- 2024年中国瑞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教案-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 辽宁省沈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历史
- 港口设施保安培训测验、考试题目和答案
- 医学伦理学-人卫考试试题及答案
- 运动手环策划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